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0927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总论11.1 项目背景11.1.1 项目名称11.1.2 项目承办单位11.1.3 项目拟建地址、地点11.1.4 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11.1.5 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11.2 研究工作概况31.3 编制依据31.4 可行性研究结论42 项目背景、市场预测与分析62.1 项目背景62.1.1项目由来62.1.2 政策背景62.2 市场预测分析72.2.1 污泥处置现状72.2.2 市场增幅需求分析102.2.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12.3 销售方案及营销策略142.4 市场竞争优势及风险分析16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73 建设项目选址193.1 项目选址原则193.2 项目场址

2、193.3 项目区的建设条件193.3.1 项目地理位置193.3.2 自然条件203.3.3 社会经济状况213.3.4 交通运输情况223.4 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233.5 项目选址意见254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264.1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264.2 项目建设方针及目标264.3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方案274.3.1 产品特点、技术274.3.2 生产工艺流程304.3.3 自动控制方案304.3.4 设备方案314.3.5 原材料、动力和燃料消耗324.4 总平面布置和交通运输324.4.1 总平面布置324.4.2 项目内外运输方案334.5 工程建设方案344.5.1 主体工程建设344

3、.5.2 配套工程建设354.5.3 工程建设投资估算365 环境保护385.1 项目区环境现状分析385.2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395.2.1 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395.2.2 项目运行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415.3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425.4 环境保护措施445.4.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445.4.2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455.5 环境保护投资465.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76 节能、消防和安全486.1 节能486.1.1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86.1.2 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496.1.3 能源供应状况分析506.1.4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516.

4、2 消防516.2.1 设计依据516.2.2 设计中的消防措施516.3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526.3.1 设计依据526.3.2 主要安全卫生措施537 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567.1 项目实施及运行的组织与管理567.2 劳动定员577.3 管理措施577.3.1 建设期管理577.3.2 建成后经营管理587.4 技术培训588 项目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608.1 施工条件608.2 进度计划609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39.1 投资估算依据639.2 项目总投资估算639.3 资金来源及资金筹措649.3.1 资金来源649.3.2 资金筹措方案659.4 资金使用和管理651

5、0 项目经济评价6610.1 财务评价依据6610.2 财务计算6710.2.1 成本概算6710.2.2 销售(营业)收入6810.2.3 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6910.2.4 利润及分配6910.3 盈利能力分析7010.4 清偿能力分析7010.5 盈亏平衡分析7010.6 敏感性分析7010.7 财务评价结论7111 项目社会、环境及经济分析7911.1 社会影响7911.1.1 项目对本地区社会影响分析7911.1.2 项目与本地区互适性分析8011.2环境效益评价8011.3经济评价8211.3.1 经济效益8211.3.2 项目经济评价8212 项目主要风险分析8312.1 政

6、策风险8312.2 市场风险8312.3 财务风险8412.4 社会风险8412.5 经营风险8413 结论和建议8713.1 结论8713.2 建议8714 附录8914.1 附件8914.1.1 污泥砖质量监测报告8914.2 附图9214.2.1 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图921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兰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1.1.3 项目拟建地址、地点甘肃省兰州市。1.1.4 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即:在甘肃省兰州市新建一个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50亩,

7、总建筑面积约4880,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人民币,综合建设期12个月,主要建设内容:砖窑、车间厂房、办公生活及辅助用房、配电室、门卫室、道路围墙及相关辅助设施等。1.1.5 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5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5万吨污泥砖,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润1402万元,利税541万元;解决就业人口100人。根据该项目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及预计净利率水平进行分析,该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5.52年,投资回收率在20%以上,从动态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回收率的数据表明,该项目投资回报能力强。表1-1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 标单位数量评价标准是否可行1建设规模1.1

8、占地面积亩501.2建筑规模m248801.3砖窑m230001.4车间厂房m25001.5地磅房及化验室m21001.6原料堆场亩101.7成品堆场亩201.8办公及生活用房m210001.9围墙及道路m60001.10配套建设(绿化、环保设施等)m22001.11门卫室m2501.12停车场个602公司定员人1003经济指标3.1总投资万元55003.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40003.3年均总本本费用万元20573.4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5413.5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4023.6年均所得税万元3513.7年均净利润万元10513.8投资利润率(%)19.113.9投资利税率(%)35.333

9、.10财务内部收益率(%)22.7412%是3.11财务净现值(I=12%)万元23720是3.12静态投资回收期(年)3.88是3.13动态投资回收期(年)5.523.14盈亏平衡点(%)36.851.2 研究工作概况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系统收集甘肃省兰州市及邻区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理解了本工程的技术基础资料,并于2013年10月上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赴现场开展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工作。然后转入室内资料综合研究、报告撰写和图件编绘,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查通过。1.3 编制依据1、 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

10、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6)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 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2)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3)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5)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现代财务会计;(8)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0)国家

11、及甘肃省有关政策、法规、规划。3、 其它附件和资料(1)发改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2)项目投资单位和技术负责单位相关技术资料和其它附件。1.4 可行性研究结论兰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5500万元在兰州市新建一个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具体,建设条件优越,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和规划,为项目地重点发展项目之一。项目投资结构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财务分析经济效果可行,管理体系健全,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快、投资回报高、利税率高。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立项目标准确,对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12、意义。项目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市场广阔,具有显著的财务效益、社会效益。建议项目尽早立项,并尽快筹措资金,抓紧实施。并建议相关政府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项目背景、市场预测与分析2.1 项目背景2.1.1项目由来兰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决定抓住市场机遇,利用现有成熟的工艺,拟在资源丰富、地理条件好的的兰州市投资55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新建厂房,建成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2.1.2 政策背景2012年5月3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发展战

13、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为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步,明确城镇污水处

14、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原则,指导各地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避免二次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同时,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即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版,第一类鼓励类,第十二项“建材”中第三款“新型墙

15、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以及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第十五款“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第二十款“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相关优惠政策。无疑使广大投资者坚定了投资信心和决心。2.2 市场预测分析2.2.1 污泥处置现状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主要是达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1)减量化:就是减少污泥最终处置前的体积,从而降低污泥的处置费用。 (2)稳定化:即通过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使污泥稳定化,最总处置时不再产生副产品,减少二次污染的

16、可能性。 (3)无害化:通过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或灭菌等,达到污泥的无害化和卫生化。 (4)资源化:就是在处理污泥的过程中变废为宝、变害为利、达到污泥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目前城市污泥的处置方法有很多,因国家的情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目前以卫生填埋、焚烧处理、水体消纳、堆肥处理和土地利用等为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常用的方法。1、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从传统的堆放和填地发展起来的一项最终处置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他的优点是投资少、容量大、见效快,并且还可以增加一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基本方式是城市污泥经过简单的灭菌处理。直接倾倒于低地或谷地制造人工平原。1992年欧盟采用填埋处理的污泥量占

17、总量的40左右。但是这种方法占地面积大,而且污泥中含有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雨水的侵蚀和渗透作用污染地下水环境,并不能最终的避免环境污染,并且还有填埋场构筑物中的沼气的累计可能产生火灾或爆炸,有潜在的危险性。美国环保局估计,未来十几年将有接近80的填埋厂关闭。2、焚烧处理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一定量的纤维素木质素,经过脱水处理后干燥的污泥可以用焚烧处理。以焚烧为核心的污泥处理方法是比较彻底的处理方法。焚烧的优点在于其产物为无菌、无臭的无机残渣,迅速实现无菌化和减量化(减少60)的目的。但在焚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恶英等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污染中的重金属也会随烟尘的扩散而污染空气同时,

18、污泥焚烧的一次性投资和处理成本都高于一般污泥处理方法,不经济而且成本昂贵。3、堆肥处理 污泥堆肥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堆肥化产物,也就是将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我国近年还发展了将污泥和城市垃圾等其他物质混合对堆肥后加以利用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城市垃圾、木屑、树皮、稻壳、稻草等有机调理剂和城市污泥混合堆肥,该通过堆肥的生化反应,可以达到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的较高的水平,无味、无害、不滋生蚊蝇,而且还提高了肥效。但是堆肥处理一般需要专用较大的专用场址,并需要较高的运输和处理费用。在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大批堆场开发难度较大,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且污泥堆肥不足以保证安全性,因病原物

19、仍有少量存活且产品的高含水率(一般为3040)可使病原物复活,故采用堆肥方案对堆肥质量、场所和施用场地的管理的要求非常之高。4、水体消纳所谓水体消纳就是污泥排入水体中,对于靠近海岸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将液态污泥排海事一种方便的污泥处置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处理,也无需脱水就可将污泥直接排入水体,非常经济方便。但此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污泥进入水体后导致水体环境恶化,并且长期排泥,河道中的泥沙量会随之增加,会导致水位的提高,有可能堵塞河道。随着全球一体化概念的加强,此项措施已经遭到强烈地反对。美国1988年已经禁止向海洋倾倒城市污泥,欧盟也规定在1998年12月31日之后禁止

20、在海洋中处置城市污泥。2.2.2 市场增幅需求分析过去七年间,中国的污水处理建设脚步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138座,污水处理能力已近1.39亿立方米/日,运行负荷率达到80.5%。预计到2015,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亿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幅增长,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污泥量的增加。根据中国水网于9月份推出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2版)调研数据显示,每处理万吨污水平均产生5.6吨的湿污泥(含水率80%)。以上海情况为例,截止到2008年年底,全市污水处理厂50座,日平均污水处理量481.18万吨,年产湿

21、污泥量94万吨(含水率80%),按此计算,每处理万吨水,产生5.35吨的湿污泥(含水率80%)。 2011年,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为390.79亿吨。按此数值估算,全国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约2188万吨,每天约产生湿污泥6万吨湿污泥。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将达到2亿立方米/日,按2011年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营负荷率79%进行测算,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约3229.52万吨,每天约产生湿污泥8.85万吨湿污泥。图2-1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发展趋势图(2006-2011年)图2-2 全国人口和城市化率走势2.2.3 行业发

22、展趋势分析按照一般预测,中国人口要在2020年至2025年间达到顶峰,污水量也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达到280亿立方米,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突破2000万吨。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社会的关注促使国家不得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重视起来,国家的重视又促使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形成2009年2月18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政策),将对

23、污泥处理处置的讨论推向了高潮,这一技术政策的出台将有力保障并促进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的发展。2010年初,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称,“十五”期间我国主要进行污水处理厂工作,“十一五”期间,重点是进行管网的配套,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将重点放在污泥处置等方面。应“千方百计地将污泥处置搞上去”,鼓励污泥无害化后进行土地综合利用。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也将成为继污水处理之后的下一个投资热点。据环保部预测,至2010年底,全国污泥产生量将达到3000万吨(含水率80%),从而成为我国城镇环境污染威胁源。目前我国大部分污泥多为无序堆存或简单填埋,主要处置方式是脱水后直接与

24、生活垃圾混合填埋(31%)或农业利用(44.8%)。环保部的技术管理文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中提出了四条污泥处理的最佳可行技术:第一条是污泥消化技术,第二是污泥堆肥技术,第三是污泥土地利用技术,第四是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美国关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比例的最新数据是2004年度的,数据来源于联邦、各州、各县政府和一些污水处理厂。2004年,美国产生了18万吨污泥,大约55%为土地利用,用于农艺、造林和土地改良。没有土地利用的污泥中,约28%的污泥垃圾填埋场中处置,15%的污泥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剩下的2%被放置在污泥储存塘或脱水池中自然干化。在美国污泥土地利用已经代

25、替填埋成为最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未来填埋处置的比例还将逐渐下降。日本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后堆肥农用或焚烧、熔融成炉渣,制成建材,其余部分委托给民间团体处理处置。欧盟欧盟及其成员国目前均拥有较完善的污泥法规体系,法规起到了促进技术发展、规范处理处置行为、提高“废弃物”产品循环利用水平、保证处置安全的重要作用。欧盟强调以污泥的利用为主导,除以避免“废弃物”产生为目标以外,更力求使之成为“产品”再循环。英国1998年前42的污泥最终处置出路是农用,另有30的污泥排海,但目前欧盟己禁止污泥排海。德国目前污泥处置以脱水污泥填埋为主,部分农用,将来的趋势是污泥干化或焚烧后再利用或填埋。2009年,

26、住建部、环保部及科技部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鼓励符合标准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提出在污泥浓缩、调理和脱水等实现污泥减量化的常规处理工艺基础上,根据污泥土地利用要求和相应的泥质标准,分别选择厌氧消化、高温好氧发酵的污泥处理技术路线。鼓励采用干化焚烧的联用方式,提高污泥的热能利用效率;鼓励污泥焚烧厂与垃圾焚烧厂合建。根据发布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内容显示,截止到“十一五”末期,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小于25%。根据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11年12月发布的我国城镇供水排水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内容显示,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

27、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安全处理率不足10%。从数据资料来看,有近17%的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去向不明,规模占比超过20%。“十二五“规划提出目标: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现有的污水污泥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等处置方式要么无害化不彻底,要么成本过高,难以处置排放最迅速增长的污水污泥,因此研究新的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方式非常必要。图2-3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图(2011年)2.3 销售方案及营销策略1、产品的销售方案本项目产成品建筑材料砖块经过营销手段与大型企业合作销售。即通过先进的设备生产出优

28、质砖块产品,依托公司完善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措施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多个网点。该产品以直接销售给大的建筑集团客户为主,我公司坚持“质量第一”和“信誉第一”的原则,积极开拓省内和国内两个市场,有力的扩大了销售区域。2、营销计划(1)销售策略我公司砖块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当前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在近期,即项目建成投产初期阶段,采取销售人员向终端客户销售的方式;并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直接销到外地用户,未有中间环节;国内销售渠道多种,很多直接销到项目部。中期和远期可采取直接销售和分销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提高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2)市场推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迅速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些措

29、施包括:与项目主管部门建立良好关系;与有关科研机构和设计院校加强沟通和交流;举办技术研讨会、产品发布会,以及参加行业协会、展览会等;为公司和产品编制推介资料,进行各种媒体的广告宣传;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公司电子商务网站。2.4 市场竞争优势及风险分析1、市场竞争力分析从公司生产规模来讲,该项目生产规模庞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同种质量规格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公司采用的高新技术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干化处置污泥,具有建设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环保无污染、无安全事故隐患、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用土地少、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零污染零排放,污泥经处理后重量减少80%以上,体积减少23倍以上,含水

30、率减少到30%以内,处置规模可以满足一般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量。从产品生产工艺角度说,由于目前公司整体的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精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该公司为生产优质砖块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具有技术先进等最大优势。再者就产品市场而言,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为产品的良好销售提高了扎实的基础。公司在多方经营省内市场的同时,还将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这为公司下一步深层次开发国际广阔市场打下良好基础。2、市场风险分析根据供需市场分析来看,经市场调查表明主要原、辅材料供应充足,就近没有大的同类消耗企业,存在的风险较小。从产品销售市场分析,该企业具备完善的销售网略和强力的销售措施。既定市场

31、持续有力,潜在市场拉动强劲。主要大的客户群体尤以各大建筑集团;企业发展健康、效益稳定。具有较强的市场抗风险能力。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现有的污水污泥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等处置方式要么无害化不彻底,要么成本过高,难以处置排放最迅速增长的污水污泥,因此研究新的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方式非常必要。项目组成员多年来为处置自己公司药厂产生的污泥,进行了多年的实验研究和调研分析,曾对成都市四个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过大量的污泥调研,对污泥的产生、处置和污泥成分进行了不断地调查和分析,并联合四川大学、成都大学等多所高校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作了多次针对性实验,且于2008年将此项技术申请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该

32、项污泥处理技术目前已是具有知识产权的成熟的综合处置技术。公司采用的高新技术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干化处置污泥,具有建设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环保无污染、无安全事故隐患、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用土地少、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零污染零排放,污泥经处理后重量减少80%以上,体积减少23倍以上,含水率减少到30%以内,处置规模可以满足一般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量。综上所述,兰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处置利用制砖项目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符合地方有关政策和规定,项目市场前景好、辐射面广、综合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安置社会闲散劳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

33、,此项目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布局合理、运输方便、建设方案可行,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国家税收、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市场供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3 建设项目选址3.1 项目选址原则1、项目建设符合兰州市相关发展规划和政策。2、建设地点,交通便利,供电方便,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3、当地政府对项目的建设给予支持,利于项目的建设。4、具备水源、土地、劳力及技术等基本条件。5、厂区附近没有环境敏感点。3.2 项目场址本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50亩,交通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3.3 项目区的建设条件3.3.1 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兰州市境内,甘肃省省会,

34、甘肃省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本部所在地,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兰州铁路局本部所在地,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兰州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201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致力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3.3.2 自然条件1、

35、地形地貌兰州市位于北纬3603,东经10340,依黄河而建,世界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黄河自东西穿城而过,是唯一一个黄河穿越市区的省会。由于南北两山夹峙地形的影响,市区东西狭长,约30千米,南北最窄处,仅5千米左右,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2、气候平均海拔1530到158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3、水文兰州市依黄河而建,黄河自东西穿城而过,是唯一一个黄河穿越市区的省会。4、水资源兰州市域内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

36、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达337亿立方米,且水量稳定,各季不封冻,含沙量也较小,可满足城市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测全市每年地下水9.6亿立方米。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3.3.3 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划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市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5个,

37、近16万人。201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并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致力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2、社会经济结构(1)农村经济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多措并举狠抓运行调控,集中攻坚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70亿元,增长13.6%。工农生产运行平稳。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33.36万亩;粮食总产量超过48万吨,创六年来的新高;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5亿元,增长6%。(2)工业经济兰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工业城市

38、。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材为主体,与西北资源开发相配套,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润滑油、合成橡胶、电解铝、石油钻采与炼化装备、生物疫苗、中藏药等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培育出轮状病毒疫苗、大型板式换热器、多相流量计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创的高新技术产品,正在成为兰州新的经

39、济增长点。工业努力克服市场需求减缓、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成品价格下跌等困难,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26亿元,增长12%。投资消费拉动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完成1220亿元,增长40%以上。消费需求持续旺盛,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4亿元,增长18%。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3%以内。财政收入增长稳健。地区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06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3.73亿元,增长19.93%。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增长15.5%和18.5%。失业率稳

40、中有降,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指标全面完成减排任务。3.3.4 交通运输情况兰州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会于此,兰州西货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公路有六条国道在这里交汇,辐射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有四条已竣工通车。新扩建的兰州中川机场距市区38.5公里,与国内30多个城市直接通航,开通直飞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包机航线,是目前西北地区一流的机场。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能为项目产品的外运提供有效的运输保障

41、。项目所在地图3-1 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图3.4 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1、政策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变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得到政府大力的支持。市委市政府十分支持企业的发展,并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1)立足提升支柱产业支撑力,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2)立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工业高新化。(3)立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生态化。(4)立足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2、地理优势和区位发展优势项目所在地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前景广阔,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兰州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也是西北地

42、区的交通枢纽和旅客集散地。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古称金城为固若金汤之意。兰州在西北地区处于“座中四联”位置,是黄河上游经济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的支撑点和辐射源,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配箱转运中心,也是西部地区通信枢纽和信息网络中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通讯畅达,交通便宜,又欣逢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中共兰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互相支援,共同发展”原则,“笑迎有识士,

43、广交天下客”,扩大开放,坚持改革,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加快全 域经济的发展,创造兰州更加美好的明天。3、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场址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境内外交通便利,水力电力充足,各项基础设施齐备。兰州位于黄河上游水能富集区,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3.5 项目选址意见综合上述,该项目所选场址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条件成熟,具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相关条件。因此,从项目建设条件

44、和地理位置而言,该项目所选场址具备建设的各项条件,可以选择。4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4.1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本项目总投资人民币5500万元,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4880 m2。预计2014年11月工程全部完工投产。表4-1项目组成工程分类建设内容规模主体工程砖窑3000 m2车间厂房500m2地磅房及化验室100 m2办公生活及辅助用房1000 m2附属工程围墙及道路6000 m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停车场等)200 m2公用工程配电及附属用房80 m2给排水4.2 项目建设方针及目标1、建设方针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政府

45、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自主创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方针,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选择环境影响严重、产生量大的废弃资源,组织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构成,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探索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建设目标砖块是重要的结构及建筑材料,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项目根据我国当前污泥处理处置发展现状,结合国家科技计划总体部署,针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项目组成员多年来为处置自己公司药厂产生的污泥,进行了多年的实验研究和调研分析,曾对成都市四个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过大量的污泥调研,对污泥的产生、处置和污泥成分进行了不断地调查和分析,并联合四川大学、成都大学等多所高校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作了多次针对性实验,且于2008年将此项技术申请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该项污泥处理技术目前已是具有知识产权的成熟的综合处置技术。结合当前世界发展低碳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