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新城水景街(滨河路—新东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云新城水景街(滨河路—新东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密云新城水景街(滨河路新东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北京密云经济开发区商务开发中心2013年10月1 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密云生态商务区坐落在密云新城南端,水源路以南,南山以北,重点吸引和承接绿色环保、健康医疗、休闲旅游、文化及设计创意产业以及配套商务服务业等。2012年10月,生态商务区全区正式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密云园”。密云生态商务园建成后,水景街的建设对于生态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区域道路网系统,满足该项目建成后的交通集散需求都有重要意义。1.2 建设地点及周边关系建设地点:密云生态商务园,西起滨河路,东至新东路道路现状:项目位于密云生态商务
2、园区,现状为空地和待拆迁厂房等。1.3 建设规模及内容本次水景街设计西起滨河路,东至新东路,项目全长3055.939米。项目规划为城市次干路,规划红线宽30米。道路横断面形式如下:道路横断面设计为一幅路型式,机非分行。具体布置:中央机动车道宽15m,设置双向四车道,两侧设置机非隔离带各宽1.5m,非机动车道宽各3m,人行道宽各3m。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位于同一平面。水景街与南山路、南河路及新中街相交路口处红线拓宽为40米,对路口进行渠化设计,道路进口道渠化为4条车道,车道划分为一条专右车道,一条专左车道,车道宽3.25米,两条直行车道,车道宽3米;出口道渠化为3条车道,车道划分为两条直行车道,一
3、条加速车道,车道宽3.5米。水景街与南更大街、通城胡同、花园路及新东路相交路口处红线未拓宽,压缩人行道做路口渠化设计,道路进口道渠化为3条车道,车道划分为一条专右车道,一条直行左转车道,车道宽3.25米,一条直行车道,车道宽3米;出口道保持不变。水景街与新东路相交路口现阶段按丁字路口组织交通,本次渠化后进口道渠化为3条车道,车道划分为两条专左车道,车道宽3.25/3米,一条专右车道,车道宽3.25米,出口道保持不变。工程内容包括新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给水工程、中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1.4 总投资及实施进度本项目工程投资估算为16678.05
4、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14084.3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58.31万元,预备费1235.41万元。项目计划建设期为6个月,计划2014年4月开工, 2014年9月完工。1.5 污染源统计根据本项目工程特征及施工行为进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各阶段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见下表1。表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主要工程内容影响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施工期间运营期间施工期间运营期间整体工程水景街,总长3055.939m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扬尘、噪声、废水、固废、土地占用、扰动地表、水土流失汽车尾气、噪声、土地占用、环境风险储运系统施工便道、料
5、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扬尘、噪声、废水、固废、景观破坏、土地占用各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下表2。表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工程阶段环境要素评价因子施工期(含设计期)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景观、土壤的影响环境空气扬尘(TSP)声环境等效连续声级LeqdB(A)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水环境SS、CODCr、BOD5、NH3-N、石油类等运营期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旅游等水环境SS、CODCr、石油类等环境空气CO、NOX声环境等效连续声级LeqdB(A)固体废物道路垃圾生态环境景观、植被1.6 规划符合性分析(1)
6、符合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综合交通体系中针对交通发展策略指出“道路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中心城向中心城以外的地区转移,促进和引导新城的发展。中心城道路建设的重点由快速路、主干路逐步向次干路、支路转移,提高道路网整体能力和应变能力。道路建设要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对于优化北京市空间发展结构,构建北京市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实现北京市和密云县空间发展总体规划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实施是密云县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城市氛围和文化氛围浓厚、人居条件良好的现代化城区的需要,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2)符合密云新城规划密云县
7、城市总体布局中提出了要按照密云新城、特色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和新农村的顺序,基本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和“一城多重点”的格局。本项目道路和市政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可有效改善道路沿线交通和市政设施条件,推动道路沿线地区的土地开发,另一方面对整个密云新城规划格局的尽快实现、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把密云城区建设成居住环境舒适、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县城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早日实现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1.7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建设工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拟建项目属于鼓励“二十二、
8、城市基础设施”中“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根据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京发改(2007)2039号),拟建项目属于该目录中鼓励类“十九、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3、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符合北京市产业政策的要求。因此,从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的产业政策来看,拟建项目不仅可以从当地政府得到产业政策上的支持,也可以得到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支持。2 环境质量现状2.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除PM10的年均浓度值超标外,其余指标SO2和NO2的年均浓度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9、要求,降尘量低于2011年北京市清洁对照点降尘量。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密云县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建筑施工地块较多,在大风天气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另根据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截至2011年12月31日,密云县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81.6%,说明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1.2 地表水环境现状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地表水体为潮河下段,根据北京市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中的划分,确定潮河下段为类功能水体。潮河下段常年干涸无水,因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地表水环境不作评价。2.1.3 地下水环境现状根据2010年6月1日北京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对项目西南侧约2km的北京奥
10、德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下水的监测数据,该地区地下水各项指标均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类标准限值,地下水水质较好。2.1.4 声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道路沿线及敏感点处目前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的要求。2.2 评价范围与环境保护目标2.2.1 评价范围2.2.1.1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范围。2.2.1.2 地表水评价范围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施工期污水排入点到密云县污水处理厂之间的距离。2.2.1.3 地下水评价范围地下水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1、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类建设项目三级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地20平方公里以内的范围。2.2.1.4 声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米范围内。2.2.2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珍贵动植物和风景名胜,本项目的主要保护目标为项目附近的居民、学校、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详见下表3。表3 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表序号保护目标与本项目关系基本特征环境保护要求方位与项目最近距离1潮河下段S425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2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
12、.1 污染源统计本项目主要污染发生在施工期,故本报告书将对施工期污染做详细的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以做出客观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1)拆迁工程:由于本项目规划线位上有少量平房及临时建筑,将产生部分拆迁。由拆迁引起的各种建筑固体废物、灰尘和噪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2)土石方工程:挖填方路段,会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由于本项目在部分规划线位上有现状道路,且将占用道路两侧部分建筑用地和代征绿地,因此会破坏原有地表,增加水土流失量,污染水质,将引起暂时性的景观破坏和水土流失等不利影响。(3)路基工程:在进行路基工程相关作业时,一旦经雨水冲淋,会引起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在天气干旱时,又容易引起扬尘,污
13、染大气环境,影响施工作业。(4)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如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等在作业中产生噪声,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其环境影响因子是施工噪声;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道路扬尘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其主要影响因子是TSP。(5)施工场地:施工过程将占用原有交通路线或其它土地资源,造成交通不便。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对附近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期间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营地,主要是施工人员的日常盥洗废水及粪便水,其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包括CODCr、BOD5、NH3-N和SS等。运营期污染源情况如下:(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汽
14、车排放的尾气中所含多种污染物,如CO、NOx和烃类物质等会污染环境空气、土壤、沿线居住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农副业产品和自然植被;若因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有毒、有害危险品泄漏挥发,会对沿线居民、牲畜的健康造成影响。上述污染物一旦随降水径流进入水体,对水环境的水质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对水环境的影响:路面径流可能对水环境产生污染;可能引起沿线地下水质的污染或对相关植被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人群健康。(3)对声环境的影响: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对沿线的居民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大。(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局部工程防护需要稳固,植被恢复均需时间,水土流失依然存在。(5)对社会环境的影
15、响:将对改善地区基础设施、保障交通畅通、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密云新城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要解决好征地和拆迁问题,杜绝其负面影响。3.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3.2.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在道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期中挖填土方和砂石料、平整土地、材料运输、装卸物料、铺浇路面等环节都有扬尘发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作业扬尘。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可导致周围空气中TSP的浓度超标。影响最大的施工过程是路基挖填和拉运、卸载土石方、水泥料,影响较小的施工过程是路面铺设。为控制扬尘的污染,工程中将采取洒水措施,禁止大风天气施工,并合理确定施工场
16、所。采取上述措施后,扬尘影响和污染程度会明显减轻。由于施工期是暂时的,影响也是短暂的,随着道路的竣工运营,施工期影响随之消失。3.2.2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为减小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包括:(1)建筑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挡,围挡设置高度不低于1.8米;所有土堆、料堆必须全部覆盖;要采取袋装、密闭、洒水或喷洒覆盖剂等防尘措施;(2)工地道路要全部硬化,每天都要进行清扫和洒水压尘;严禁在车行道上堆放施工弃土;有条件的可利用基础降水或处理后的中水增加洒水量;(3)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或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工地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轮的设备,确保出入工地车轮不带泥;运送土方、渣
17、土的车辆应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车辆运输泄露遗撒的规定,防止车辆运输泄漏遗撒;(4)为防止垃圾料堆的二次污染,建筑垃圾必须做到日产日清,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时,装载的垃圾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撒;(5)遇有4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石方施工;(6)施工料具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码放。水泥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建筑材料应当在库房内存放或者严密遮盖;(7)清理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密闭式专用垃圾道或者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抛撒。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密闭式垃圾站用于存放施工垃圾。施工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清运消纳;(8)施工现场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北京市建设
18、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2001.5)、关于加强春季施工工地扬尘管理的紧急通知(2001.3)、北京市人民政府禁止车辆运输泄露遗撒的规定、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现场检查标准实施细则中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3.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3.3.1 水环境影响分析(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场地产生的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来源于路面施工作业场地混凝土的保养水、冷却水和施工机械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悬浮物(SS),机械清洗废水含有少量的油污。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置简易防渗沉淀池、隔油池,SS、石油类经沉淀、隔油处理后的上清液可循环使用,剩余部
19、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沉淀下的泥浆或固体废弃物,应与建筑垃圾一起处置,不得混入生活垃圾中。本项目施工营地设置在场地外,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等。由于废水排放量较少,浓度较低,建议在施工营地设置防渗污水暂存池,生活污水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就近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若施工期间建筑施工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施工场地简易沉淀池、隔油池及施工营地污水暂存池发生渗漏或泄漏,废弃渣土、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未及时清运,渗漏或泄漏的污水和渗滤液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
20、染。3.3.2 水污染影响控制措施为避免施工废水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防渗沉淀池、隔油池、污水暂存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或利用成型的商用处理设备,对施工废水进行初步处理,不得随意漫流。砂浆和石灰浆等废液及沉淀池的泥沙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建筑固体废物一起处置。(2)水泥、黄沙、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造成面源污染。(3)管道铺设前需做好地下水防渗措施;做好接驳管道的设计、施工工作,对于管道接驳过程中的污水溢流要做好疏导引流工作,避免污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
21、4)为保护该地区地下水,禁止利用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回填沟、坑等,对现场垃圾堆放做好防渗处理,避免因雨淋或渗滤液渗漏引起地下水污染。(5)对于施工车辆和设备,必须严格管理,防止发生漏油等污染事故。3.4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3.4.1 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内施工设备作业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是影响周围声环境的主要因素,其具有分贝高、无规律的特点。经预测计算可知,施工机械虽然本身作业噪声较高,但随着距离的增加,其不断衰减。在无外在声源影响的条件下,施工地点一定距离(昼间35m、夜间335m)外,声级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的要求。施
22、工机械噪声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结束而消失。3.4.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及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1)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例如选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根据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国家和本市重点工程、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取得工程所
23、在地建设行政管理主管部门核发的准予夜间施工的批准文件。”本项目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除工程必须,并取得环保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外,严禁在22:006:00期间施工。(3)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搅拌机等噪声的影响。(4)采用声屏障措施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于棚内操作的尽量入棚操作,不能入棚的可适当建立单面临时声屏障。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也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应低速、禁鸣。(6)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
24、工,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7)降低人为噪声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声。应少用哨子、钟、笛等指挥作业,而代以现代化设备。(8)建设与施工单位还应与施工场地周围居民、村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让他们了解施工进度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并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若因工艺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三日内报环保局批准,并向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等发布公告,以征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采取以上措施后,该项目在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将降到最小。3.5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及控制措施3.5.1 固体废物污染源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活动和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两个方面。道
25、路施工场地的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剩余的筑路材料,包括石料、砂、石灰、水泥、钢材、木料、预制构件等。此类固体废物的大量堆放不仅侵占大量的土地,使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经雨水冲刷后还可能污染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遇大风天气扬尘对局部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并影响施工区域的景观美感等影响。施工期间弃土弃石尽量回填到道路建筑中,剩余可用于临时占地的场地平整。建筑垃圾清运至指定的渣土消纳场作进一步处置。施工人员所产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外运作进一步处置。3.5.2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为降低和消除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按计划和施工操作规程,使筑路用料计划到位,尽量减少余
26、料,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物排弃。严禁将筑路余料随意堆置,应妥善保管,也可结合地方的建设要求,供乡村道路修建或其他建筑之用。(2)弃土弃石尽量回填到道路建筑中,剩余可用于临时占地的场地平整。建筑垃圾清运至指定的渣土消纳场作进一步处置。(3)施工期间须设置垃圾收集设备(如垃圾筒、垃圾筐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外运作进一步处置。垃圾收集设备须严格管理,防止垃圾渗滤液下渗引发地下水污染事故。(4)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年5月1日发布的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中所作的规定。3.6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3.6.1 生态环境影响
27、本项目永久占地包括主体工程建设区,临时占地包括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和临时堆土场区。目前,评价区域内尚未发现珍稀植物物种,道路建设造成植被面积损失对植物物种的影响主要是数量上的减少,并不会导致物种的消失,不会对区域内植被资源和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亦不会对植被种类及其分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工程临时占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生物量的损失,改变了所占土地的生态使用功能,但是临时占地时间较短,只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土地及植被恢复的措施,做好施工后的植被恢复措施,其环境影响是轻微的、可以接受的。3.6.2 生态环境影响控制措施道路属非污染生态类建设项目,其施工阶段是环境影响和污染发
28、生较为严重的阶段,因而这一期间的环保工作任务最为繁重,工作性质也最为重要。针对拟建工程施工期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提出以下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不多占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施工工区等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严格规定施工车辆的行驶便道,防止施工车辆在有植被的地段任意行驶。严禁将工程弃土弃渣随意置于道路两侧,更不允许随挖随倒。严禁将“三废”直接排入周边沟壑、林地或绿地等。(2)工程临时占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临时占地主要是指用于预制场、料场、施工便道及施工营地等设施场所的用地
29、。工程临时占地改变了土地使用功能,减弱了土地的生态利用功能,破坏了地表植被;因此应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营地应尽可能地租用当地平房或公共房屋,或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避免过多破坏地表植被;大规模的土石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多雨季节。本项目道路工程需移植沿线树木时,应征得当地市政管理部门或林业部门的同意,将树木移到指定的位置,尽量保护根系,提高成活率。施工结束时,要对破坏的地表及时进行生态恢复。路面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绿化工作,按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及时采取种植草皮、绿化等措施,恢复裸露地面的植被覆盖,科学合理地实
30、行花草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以达到防止地表裸露、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临时占地结束后,应尽早进行土地平整和植被、林木等的恢复工作。施工便道也应及时进行土地恢复工作。3.7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措施该项目沿线均不设置服务区和车站,不存在集中式排放源,因此,该项目在运营期不存在服务区和车站的大气环境影响问题。本项目营运过程中,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NO2、TSP等。根据近几年已建成公路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的综合结果,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其中TSP扬尘主要源于环境本底,路面起尘贡献值极小;NO2也不存在超标现象。随着我国执行单车排
31、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车尾气的排放量将会不断降低,公路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轻微。因此,本评价不做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的预测评价。3.8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道路交通对沿线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行车辆所泄漏的石油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沿线河流。路面径流是运营期产生的非经常性污水,根据调查,影响道路地面径流水量和水质的因素较多,包括降雨量、车流量、两场降雨之间的时间隔等,其水质变化幅度很大。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所挟带的污染物成份主要为悬浮物,还有遗洒在道路上的少量石油类,这些物质经过运行车辆轮胎的挤压,随轮胎带走一部分,其余部分物质量较小。只有在大雨季节才有可能随路面径流经过边沟
32、到达水体中,污染物通过降水稀释、边坡对污染物的吸附等作用后浓度变得更低,对水体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3.9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3.9.1 声环境影响分析由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建成后,近期(2015年)昼间和夜间道路红线20米外的噪声贡献值可达到1类功能区标准要求;中期(2020年)昼间道路红线20米外的噪声贡献值可达到1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夜间道路红线30米外的噪声贡献值可达到1类功能区标准要求;远期(2030年)昼间道路红线20米外的噪声贡献值可达到1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夜间道路红线30米外的噪声贡献值可达到1类功能区标准要求。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瞬时噪声会对临路居民造成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在道路
33、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道路两侧的改造情况,采取必要的噪声保护措施,如采用高粘度沥青排水降噪路面、对第一排住宅进行功能置换、安装通风隔声窗等,使敏感点处噪声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标准要求。3.9.2 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根据本项目噪声预测结果,交通噪声管理应予以加强,建设单位需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1)强化道路红线内的绿化带建设,在道路绿化设计允许范围内,绿化带内尽量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的多层绿化,以达到理想的吸声、降噪的效果。(2)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3)加强对汽车鸣笛的管理,在沿线敏感点附近设置禁
34、鸣标志。特别是本项目沿线的居民区密集,应对沿线机动车辆加强交通管理。(4)建设单位应积极与道路沿线居民沟通与协商,将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建议对沿线各敏感点临街第一排建筑设置隔声降噪措施,外窗设隔声量不小于30dB(A)的隔声窗。(5)对道路路面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并定期跟踪监测敏感点噪声,若出现超标情况应继续完善隔声措施。(6)建议建设单位采用高粘度沥青排水降噪路面,该路面比普通沥青路面平均降低噪声35dB(A),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噪声对周围区域声环境的影响。(7)建议规划部门合理规划道路两侧土地功能,充分考虑交通噪声的影响,从降低噪声影响角度出发,周边式建筑群布局优于平行布局,平
35、行式建筑群布局优于垂直式布局。在噪声污染防护距离范围内,首排不宜新建学校、医院和集中居民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宜规划为工业、仓储、物流等非噪声敏感建筑,以减少交通噪声对建筑物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如果必须修建噪声环境敏感建筑物,其建设单位应自行解决建筑物防噪问题。综上,本项目道路建成后,其交通噪声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噪声贡献值超标量均在可控制范围内,建设单位对环境敏感点采取一系列的隔声、降噪措施后,可将其影响降至最低。3.10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与控制措施道路建成通车后,当地交通更为便捷,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交通垃圾,如纸屑、果皮、塑料用具等废弃物也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即
36、增加了道路养护的负担,又破坏了路域景观的观赏性。建设单位应强化道路沿线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除向司乘人员和行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外,道路沿线的固体废弃物应按路段承包,每天进行清扫,清扫的固体废物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外运作进一步处置。4 环境风险评价本项目施工期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道路施工环境风险和绿化施工的生态风险;运营期风险主要有危险品运输环境风险。施工期施工队伍必须有紧急事故处理组织和设备,一旦发现事故预兆或事故,应当迅速采取缓解和赔偿等善后措施,控制事故危害范围和程度。在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地表植被、林木、施工临时用地的恢复工作,以防止进一步水土流失和生态损害事故的进一步发生
37、。运营期道路管理部门应做好应急计划,通过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将污染影响降到最低。5 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为了保护本工程沿线环境,确保工程的各种不良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本工程在实施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建设前期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施工设计及施工承包工作中的环境管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组成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在内的三级管理体制,同时要求设计单位做好配合和服务,环保、交通、环卫等部门是工程施工环境监督的主体。营运期的环境管理交由密云县政府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监督体系按区政府的规定执行。同时,在各个阶段,建设单位都应在密云县环保主管部门监督下委托有
38、相应资质的单位按计划进行监测,项目建设期间,每个月出月报,并上报至工程管理处及区环保局。根据该项目的工程特征,按照施工期和运营期制定分期的环境监测方案见表4。表4 环境监测方案表监测要素阶段监测(检查)点测验参数监测方法监测(检查)频率执行标准监督机构生态环境施工期道路沿线地区生态系统植被及景观破坏情况监控为主随机监控密云县环保主管部门营运期生态系统、植被及景观恢复情况环境噪声施工期着重于敏感目标等效连续A声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次/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营运期等效连续A声级2次/年空气质量营运期道路两侧NO2、CO1次/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水环境施工
39、期施工人员CODCr、BOD5、PH、SS、油、氨氮4次/年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固体废物施工期施工人员垃圾处置现场检查4次/年6 公众参与按照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由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环评单位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了公示,同时对附近村庄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的范围尽可能的包括项目所在地范围内公众的各个阶层,以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本次公众参与调
40、查的具体内容为:调查评价范围内不同类型人员对该项目的态度和具体意见,特别是对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员进行重点调查,并分析其主客观原因。由调查结果可知:(1)本项目公众参与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网上公示两次,现场公众调查一次。每次公参均为10个工作日。(2)项目网站公示及现场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反对的反馈意见。(3)现场公众调查中,所有被调查者均赞成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无被调查者持反对意见,被调查者支持的主要原因是该项目周边的群众能够认识到本项目建成后对区域交通情况及村庄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4)本报告采信大多数公众的意见,即同意本项目的建设。(5)大多数调查者对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噪声和固体废物等对
41、环境带来的影响表示关注。环评单位将把公众认为项目运营中可能造成的影响,充分反映到环保措施章节中,对应各项治理措施予以解决,并根据国家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管理规定实施,使工程建设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城市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虽然在项目施工期将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可使影响降至最小程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为环境所接受。本报告书中提到的环保措施包括:实
42、施排水工程、绿化工程;临时占地生态修复工程、对沿线噪声预测超标的敏感点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等降噪工程等。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角度评价,在落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密云新城水景街(滨河路新东路)道路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8 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单位名称:北京密云经济开发区商务开发中心地址:北京密云经济开发区商务开发中心管委会联系人:徐丽丽电话:13901136191电子邮件:32450680;(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环评资质:国环评证乙字第1054号单位名称:北京神州瑞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5号院9号楼联 系 人:肖妍婷联系电话:010-62135229电子邮箱:szrlhp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