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998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报批版) 建设单位:国网重庆铜梁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一月目 录一、建设项目概况3(一)工程内容及规模3(二)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8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9(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9(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0(三)环境敏感目标调查11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13(一)生态环境13(二)声环境14(三)水环境16(四)环境空气17(五)固体废物18(六)电磁环境18(七)无线电干扰20(八)环境风险分析21四、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

2、境管理制度22五、公众参与22(一)环评公众参与方式24(二)调查对象和结果24(三)公众参与调查结论24(四)建议25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6七、联系方式27(一)工程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27一、建设项目概况(一)工程内容及规模(1)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包括新建巴南模具110kV户外变电站一座和虎啸-南彭接入模具变110kV线路工程,接后形成110kV虎啸-模具新建段线路(简称虎模线)0.8km(架空0.8km)和110kV模具-南彭新建段线路(简称模彭线)0.855km(架空0.8km+电缆0.055km),架空线路采用同塔双回架设,预计使用杆塔8基。电缆线路站外采用电缆沟,站内采用站内电

3、缆隧道。项目永久占地约4559m2,其中变电站占地4359m2,架空线路塔基占地约200m2。建筑面积570.60m2。主变压器:最终规划容量为350MVA,本期容量为250MVA,采用油浸式自冷低噪音低损耗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户外布置。110kV进线:最终4回,本期4回(其中2回至220kV虎啸变电站,2回至110kV南彭变电站,线路长度约0.8+0.855km)。项目特征表见表1-1。表1-1 项目特性表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地点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工程性质新建总投资6360万元建设期2013年12月2014年5月施工,工期6个月。建设规模新建巴南

4、模具110kV户外变电站一座和虎啸-南彭接入模具变110kV线路工程,接后形成110kV虎啸-模具新建段线路(简称虎模线)0.8km(架空0.8km)和110kV模具-南彭新建段线路(简称模彭线)0.855km(架空0.8km+电缆0.055km),架空线路采用同塔双回架设。电缆线路站外采用电缆沟,站内采用站内电缆隧道。工程占地总占地4559m2,其中变电站占地4359m2,架空线路塔基占地约200m2。二、项目主要组成项目组成主要指标项目名称主要指标110kV变电站(座)1主变容量250MVA(本期)主变型号SSZ口-50000/110110kV出线4回(本期)110kV架空线路0.8+0.

5、8km架空方式同塔双回架设110kV电缆线路0.055km电缆敷设方式站外采用新建电缆沟;站内采用站内电缆隧道变电站土石方挖方118343.4m3,填方1615.4 m3,弃方116728.4 m3建筑面积(m2)570.60绿化率(%)20%拆迁量(m2)0(2)拟建变电站概况1)站址地理位置及交通拟建110kV巴南模具变电站站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陈家桥组,地处花溪工业园区界石组团东北侧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地块(S15-1/01),园区规划道路将建于站区西、南侧,与变电站相邻,通过该规划公路直接与重庆市区公路网相连,交通非常方便。拟建110kV模具变电站站址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6、。变电站站址位置实景照片见图1。图1 拟建110kV模具变电站站址实景照片2)变电站规模主变压器:最终350MVA,本期250MVA,油浸自冷式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110/35/10kV。110kV出线: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远期4回,本期4回(其中2回至220kV虎啸变电站,2回至110kV南彭变电站,线路长度约0.8+0.855km)35 kV出线:单母线三分段接线方式,远期6回,本期4回;10kV出线:单母线三分段接线方式,远期24回,本期16回;10kV无功补偿:远期为3(6012+4008)kvar,本期为2(6012+4008)kvar。按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进行设计。户外式

7、变电站,变电站采用常规布置,按最终规模征地和完成土建工作。该报告表变电站和线路均按本期规模进行评价。3)站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拟建变电站为无人值班、户外GIS变电站。站内不考虑运行人员的生活设施,仅设门卫室。站区总平面根据电气工艺要求以及地块的规划,110kV户外GIS落地布置在东侧;35kV配电装置室、10kV配电装置室组成单层式生产综合楼布置在站区西侧;主变压器布置在110kV开关场和生产综合楼之间;二次设备间及其他附属房间布置在站区西侧;10kV电容器成套装置布置在站区北侧;变电站大门设置在站区西北侧。站内设置运输道路。进站入口位于站区西侧,与规划的工横三路相接,设计路长10.10m,

8、路面宽度为4.0m,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站内设置有回车场。变电站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2。表1-2 变电站主要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站址占地面积m243597事故油池m3 /个25/12围墙内用地面积m237958生化池占地m2/个12/13其他用地面积m2779围墙长度m2484站区总建筑面积m2570.6010变电站挖方m3118343.45进站道路长度m10.1011变电站填方m31615.46站区绿化系数%2012变电站弃方m3116728.4(3)输电线路线路路径走向本项目输电线路为:110kV虎啸-南彭(虎啸变至南彭变)开断“”接进模具站新建段线路,形成110

9、kV虎啸-模具新建段线路0.8km(架空0.8km)和110kV模具-南彭新建段线路0.855km(架空0.8km+电缆0.055km),架空线路均采用同塔双回架设,电缆线路站外采用电缆沟,站内采用站内电缆隧道。1)线路路径方案本次接工程线路路径全线位于巴南区境内。本工程“”接线路新建段长度较短,路径方案唯一。将110kV虎彭线在离模具站约0.7km的张家岗附近开断。开断后小号侧线路沿西侧走线并经过假沟至本线路终点模具变电站,形成110kV虎模新建段线路;大号侧线路平行于虎模线走线至模具变电站,形成110kV模彭新建段线路。接后形成的110kV虎模线新建段长约0.8km,线路采用同塔双回架设,

10、曲折系数1.17。接后形成的110kV模彭线新建段长约0.855km(架空0.8km+电缆0.055km),架空线路采用同塔双回架设,曲折系数1.17;电缆线路站外采用电缆沟,站内采用站内电缆隧道。本工程接后形成的110kV模彭I线在模具110kV变电站侧采用电缆出线,线路从GIS终端通过电缆终端头引出,沿新建站内电缆隧道(1200mm宽1900mm深)敷设约15米出站外,后继续沿新建站外电缆沟(800mm宽600mm深)敷设约40米至终端塔处。电缆线路长度约0.055km。电缆长度约0.255km。敷设本期1回110kV模彭I线电缆。本工程电缆采用蛇形敷设方式。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10kV

11、架空线路的经济技术特征见表1-3。110kV电缆线路的经济技术特征见表1-4。表1-3 110kV架空线经济技术特征表线路名称110kV虎啸-南彭接入模具变新建段线路起止点线路起点为110kV虎彭线接点,终点为110kV模具变电站电压等级110kV线路长度0.8km+0.8km架设形式同塔双回架设曲折系数1.17平均耐张段长度230m转角次数6次平均档距200m杆塔总量8基。基础型式直柱板式基础、直柱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岩石扩底锚桩基础挖方(m3)200换位情况导线、地线均不换位海拔高程300360m架空导线型号2JL/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弹性系数7300(MPa)导线截面积

12、mm2300导线分裂数双分裂导线设计气象条件气温: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2.5,最冷月平均气温6.6,极端最低气温-2.3。风: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为21.0m/s,区域静风频率为47%,东风和西风出现的频率次之,常年以春秋两季大风较多。绝缘子型号及片数线路导线悬垂串选用100kN复合绝缘子单联成串,耐张串选用120kN瓷质绝缘子双联成串,跳线悬垂串选用70kN瓷质绝缘子单联成串;进出线档耐张串选用70kN瓷质绝缘子单联成串。地震烈度度年平均雷电日45沿线地形地貌丘陵占100%,杂填土、耕植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无不良地质情况。汽车运距1.0km平均人力运距0.4k

13、m表1-4 110kV电缆线路经济技术特征表线路名称110kV电缆线路线路起止点110kV模彭I线终端塔与架空线联接电缆下塔模具110kV变电站电压等级110kV电缆线路长度0.055km(其中变电站站外40m,站内10m)。电缆长度0.255km电缆型号ZR-YJLW02-66/110kV-1000mm2回路数1回电缆敷设方式站外采用新建电缆沟;站内采用站内电缆隧道电缆通道断面电缆沟断面为(宽800mm深600mm),电缆隧道断面为(1200mm宽1900mm深)电缆截面积1000mm开挖方式明开挖电缆铺设方式新建电缆沟按布置单回110kV电缆设计。电缆三相分别水平布置于下层电缆沟支架上,采

14、用蛇形敷设方式。上层支架放置1根24芯非金属光缆。电缆支架及夹具本工程电缆支架、电缆托臂均采用角钢支架,电缆夹具采用铝合金夹具及尼龙夹带。电缆登塔本工程将在电缆终端塔下横担以下4.0m处塔身上设置固定平台,将避雷器及电缆终端头分别安装在固定平台上,保证满足电气距离的要求,与架空线引下线相连接,电缆沿着塔身通过电缆夹具固定敷设至地面电缆终端本工程电缆终端接头采用户内GIS电缆终端,户外电缆终端采用复合套管式(4)占地类型及土石方量1)占地本工程变电站永久占地面积4359m2,占地类型目前主要为旱地和疏林地。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沿线预计共使用杆塔8基,根据项目可研总说明,本项目塔基永久占地约2

15、00m2,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疏林地和荒草地等。本工程电缆线路仅约55m,位于拟建110千伏模具变电站附近,电缆沟不永久占地,仅临时占地约165m2,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和疏林地。2)土石方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本工程变电站场地场坪需土石方方118343.4 m3,填方1615.4 m3, 弃方116728.4 m3,多于弃方在界石组团园区内平衡,因此,本工程不单独设置弃土场。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架空段沿线预计共使用杆塔8基,在塔基修建时不可避免的要开挖一定量的土石方,根据项目可研总说明,本工程塔基开挖土石方量约200m3,开挖土石方在塔基施工结束后全部用于回填,基本无弃土,本工程不单独设置弃土

16、场。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电缆线路段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开挖一定量的土石方,本工程电缆线路较短,仅55m,约开挖土石方量400m3,量较少,开挖后土石方量临时堆放在沟道两侧,待电缆沟建好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全部压实回填在电缆沟上方,本项目不单独设置弃土场建设周期和投资(5)建设周期与投资本项目计划于2013年12月施工,工期约为6个月。工程总投资约6360万元,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南岸供电分公司投资。(二)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本项目主体工程为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巴南模具110kV变电站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陈家桥社,巴南界石组团园区还在规划建设阶段,目

17、前园区规划道路将建于站区西、南侧,与变电站相邻,通过该规划公路直接与重庆市区公路网相连,交通非常方便。拟建变电站及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见。根据现场踏勘,目前站址区域主要为旱地和疏林地,场地内无建筑物,地面附属物主要为农作物和杂木,没有大的障碍物。变电站周围重点评价范围内无大规模地表径流,主要地表积水主要为当地百姓水田和大气降水暂时性积水,其中水田积水受人为影响因素大,总体看水量不大,对工程影响有限;根据站区初步地质勘察资料得知,站区场地稳定,地震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在建区域无大的构造断裂通过,无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适宜建站。本项目主体工程为巴南模具110kV输变电工程,变电站周围

18、和输电线路沿线交通运输、运行维护较方便,变电站在设计过程中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见,已取得重庆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00113201300054号和选字第500113201300030号)的选址意见批复。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该项目为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类项目,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08135号),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所处区域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

19、12)中的二级标准。拟建工程属非污染型项目,在评价区范围内有现行资料可利用。根据2011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拟建项目所在地巴南区空气中大气污染物指标SO2年均浓度0.040mg/m3,NO2年均浓度0.037mg/m3,PM10年均浓度0.088mg/m3,其中NO2和SO2年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类标准; PM10年均浓度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类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工程变电站周围和拟建输电线路沿线重点评价范围内无大规模地表径流。(3)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监测数据采用现场监测的手段获得。根据现场踏勘,目前变电站站址

20、区域主要为旱地和疏林地,场地内无建筑物。因此,本项目在变电站周围布置了4个监测点位。鉴于本工程输电线路较短,仅有0.8km+0.855km,现场踏勘发现,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房等敏感点分布,站址和线路沿线外环境基本一致,无其他影响声环境的外在污染因子,故用站址处的声环境监测值来代表线路侧的声环境监测值是可行的。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没有布设声环境监测点位。监测项目为Leq(A),监测结果统计汇总于表2-1。表2-1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序号监测点昼间范围夜间范围昼间标准夜间标准1变电站西侧44.137.860502变电站北侧43.536.960503变电站东侧

21、 43.236.860504变电站南侧44.337.06050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变电站区域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声环境现状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4)工频电磁环境根据现场踏勘,目前变电站站址区域主要为旱地和疏林地,场地内无建筑物。因此,本项目在变电站周围布置了4个监测点位。鉴于本工程输电线路较短,仅有0.8km+0.855km,现场踏勘发现,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房等敏感点分布,站址和线路沿线外环境基本一致,无其他影响电磁环境的外在污染因子,故用站址处的电磁环境监测值来代表线路侧的电磁环境监测值是可行的。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没有布设电

22、磁环境监测点位。根据项目敏感点分布的实际情况及规模,本工程仅在变电站周围布置了4个监测点位共设4处工频电磁场监测点,4处无限电干扰监测点。监测内容:为距离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以及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见表2-2。表2-2 工频电磁环境及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序号测 点工频电场(V/m)磁感应强度(nT)无线电干扰dB(V/m)1变电站北侧4.1430.00517.950.5834.792变电站西侧4.1290.00617.810.3134.693变电站南侧 4.2270.00717.700.2934.724变电站东侧4.1640.00617.820.2034.85从表2-2可

23、以看出,本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场强度背景值在4.129V/m 4.227V/m范围之间,远远小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工频电场强度标准值4kV/m;磁感应强度在17.70nT 17.95nT范围之间,远远小于HJ/T24-1998推荐的标准值0.1mT(0.1106nT);无线电干扰最大值为34.85dB(V/m),也小于标准限值46dB(V/m)。可见,本项目沿线的工频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5)生态环境现状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所处区域目前为巴南区的农村地区,变电站周围和输电线路沿线以农业生态为主,工程评价区域分布的植被以松树、慈

24、竹等四旁树种及农作物、经济作物、稀疏灌草丛等为主,动物主要有麻雀、喜鹊、山斑鸠等常见动物。工程变电站及塔基占地范围内无野生珍稀动物出没,无珍稀保护植物分布。(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鉴于本工程的电压等级为110kV,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以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的特点与污染物排放强度特征,确定本评价工作评价范围如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为:(1)变电站:以变电站为中心半径500m的范围,重点以站址为中心半径为100m范围;(2)输电线路:架空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为:(1)变

25、电站:以变电站为中心半径为2000m的范围,重点是变电站周围100m范围内的区域。(2)输电线路:以架空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考虑到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输变电线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影响主要集中在边导线20m范围,故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以架空送电线路边导线外侧100m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为:(1)变电站:施工期为施工场界外100m范围,营运期厂界噪声为变电站围墙外1m的范围,环境噪声为围墙外100m的范围。(2)输电线路:施工期为架空线路施工场界外100m范围;运营期为架空线路边导线外30m范围。(三)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本工程拟建110kV巴南模具变电站站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桂

26、花村陈家桥组,地处花溪工业园区界石组团东北侧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地块(S15-1/01)。根据现场踏勘,目前,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工业园区还没有建设,站址区域仍保持农村地区,站址区域目前主要为旱地和疏林地,场地内无建筑物,地面附属物主要为农作物和杂木,没有大的障碍物。变电站北面和东南面有部分分散居民房分布,变电站的西南面有一家具厂,距离变电站约60米,家具厂与变电站之间有一公路相隔,正对变电站一面为家具厂厂房。输电线路沿线为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形,仍保持农村地区,沿线植被以松树、慈竹等四旁树种及农作物、经济作物、稀疏灌草丛等为主。根据现场调查,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无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分布。拟建变电

27、站和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目标。本工程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主要敏感点见表2-3。表2-3 本工程工频电磁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主要敏感点一览表序号敏感点方位距离环境特征备注影响因素1变电站四周巴南区南泉镇双桥村新房子社(甘家坝)变电站北面30100米变电站北面分布有居民约5户,房屋为2层楼房。变电站北面围墙外100米范围内分布有居民约5户。电磁感应无线电干扰电磁噪声2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陈家桥社居民点变电站东南面20100米变电站东南面分布有居民10户,房屋为12层砖瓦房、楼房。变电站东南面围墙外100米范围内分布有居民约10户。3

28、线路侧根据现场调查,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无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分布。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一)生态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变电站的建设会破坏原有地貌,本工程变电站站址用地原始地貌为旱地和疏林地,占地面积约4359m2。变电站修建之后,站址原有地貌会完全改变,施工结束后加强变电站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变电站的修建将使原有的土地类型向城市市政用地类型的转变,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功能,实现了土地利用的经济化。目前变电站站址区域植被以农作物和杂木为主,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会造成物种数量减少和物种绝灭。本工程设计有绿化措施。因此施工结束后站区植被将很快

29、恢复。本工程线路塔基占地面积约200m2,在线路施工中,塔基的永久占地面积较小,占用类型以旱地、疏林地和荒草地为主,施工结束后,覆土回填,自然恢复植被后,土地类型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本工程电缆线路仅约55m,位于拟建110千伏模具变电站附近,电缆沟不永久占地,仅临时占地约165m2,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和疏林地,电缆敷设完成后,电缆沟采取原土回填的方式,临时用地可恢复为原来的用地性质。综上,由于本项目总体占地面积相对较小,项目的建设对大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避开在暴雨季节开挖土方,开挖土方回填之前,做好临时的防护措施,土石方集中堆放,同时做好

30、施工工区的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系统畅通。施工单位应备有防雨薄膜,遇上暴雨,用于遮盖临时土方堆场,减少雨水冲刷。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回填方应及时夯实,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生态的原貌,减少对生态的扰动与破坏。2)电缆沟的开挖采取必要的防治和预防水土流失措施,避免大开挖,以减小水土流失。加强施工材料的覆盖,减少临时工程开挖,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在立铁塔施工中采用人力施工,尽量利用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塔,避免大规模开挖。3)电缆沟的开挖保护好沟槽区域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减少开挖或不开挖施工基面,尽量减小对建设区域自然地貌及植被的破坏,保护边坡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等。4)变电站内道路采用混凝土固化,修建

31、排水沟利于雨水和积水的疏导;对开挖后的裸露坡地,需盖上塑料覆盖物,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5)在放线和附件安装阶段,注意对牵引场、张力场的生态保护,进行文明施工。6)业主应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量及开挖范围。7)开挖多余的土石方及时运输到规定的地方妥善处理,禁止任意倾倒。综上所述,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施工期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监管,本工程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二)声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期:工程建设期在场地平整、挖填方、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阶段中,可能产生噪声污染。本工程主要噪声源有挖土机、混凝土搅拌机、

32、设备材料运输汽车等,这些施工设备工作时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在设备持续的施工条件下,该类施工设备噪声值一般为70 dB(A)85dB(A)。由预测结果可以知道,施工期对变电站周围的敏感点有一定的噪声影响,居民点的环境噪声昼间能满足2类标准值,夜都不能满足环境噪声2类标准值。因此,应禁止夜间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影响居民休息。2)营运期:根据现场踏勘,拟建变电站除东南面居民点距离变电站较近外,其余居民点距离变电站均较远。变电站东南面的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陈家桥社居民点距离变电站围墙的最近距离约为20米。根据上述预测结果,拟建变电站各厂界昼夜噪声均能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

33、8)中的2类标准要求。因此,本项目变电站营运期后,距离变电站围墙外30米处的杉树扁居民点昼夜噪声也能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拟建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时,由于电晕放电产生电晕噪声,不过其值很小,且线路架设较高,降低了其对环境的影响。(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短期的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将影响附近的居民生活与工作,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需采取以下措施: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低噪声的先进设备,控制使用高噪声施工设备,并调整高噪声施工时间。加强施工区内动力设备管理,并根据周边环境情况合理布置,如搅拌站等,使声源尽可能远离敏感区域;加

34、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现象发生。工程运输机动车辆禁止使用高音喇叭,车辆运输行经居民区应采取减速禁鸣措施。噪声强大的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进行,避开中午休息时间,禁止夜间施工,使之不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夜间休息。2)营运期为了降低变电站投运后的噪音水平,变电站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优化变电站平面布局、选用低噪声变压器(主变压器噪声小于70dB(A),低压电抗器噪声小于60 dB(A)、变压器基础垫衬减振材料等方式。降低变压器本体噪声建设单位订购设备时应向生产厂家提出以下要求:铁心选用磁致伸缩小的优质硅钢片、采用全斜交错接缝的铁心结构、在铁心垫脚与箱底之间放置减振橡胶;

35、适当增加箱壁厚度和增多加强铁的数目、合理选择油箱加强铁的形状及其焊装位置等,提高整个油箱的刚性,减小箱壁的振动幅度。降低冷却系统噪声a.采用合理的冷却方式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自冷片式散热器替代风冷散热器或强油循环风冷却器,能有效降低噪声815dB(A)。b.选用低噪声的冷却装置选用多台流量适中的新型低噪声风扇替代大流量高噪声风扇,能在总的冷却风量不变的前提下,其电机功率仅为大流量风扇的70%75%,噪声降低23dB(A)。c.采用减振装置 采用以下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振动:a.在油箱与散热器之间采用防振头,防振头可由耐腐蚀的防振橡胶或不锈钢制作,通常能使自冷片式散热器的振动噪声降低58d

36、B(A);b.对于侧吹或底吹片式散热器冷却方式,风扇支架不能直接固定在散热器上,而应固定在箱壁上,并应设置减振橡胶垫;c.冷却系统和本体分别安装的变压器,风扇应固定在专用基础上。(三)水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期:变电站施工期的基础开挖、混凝土养护等,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混浊的施工废水。施工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作为场地洒水,不外排。变电站施工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架空线路杆塔基础的开挖一般采取人工施工,基本无施工废水产生。本项目不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人员天施工,施工结束后回到租赁房休息,生活污水利用现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放。2)营运期:变电站日常的管理人员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每日的生活

37、污水量为240L,收集于变电站所的生化池内,生活污水经埋地式生化池处理后达标后排入站外排水沟自然排放(待园区污水管网完善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不会对地面水、地下水产生影响。主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产生的含油废水,在不采取措施情况下,有可能流向站外,污染地表环境。所以应对含油废水进行油水分离处理。本项目建有事故油池,可以满足一台主变发生泄漏时产生的油量,主变压器事故时,其绝缘油经事故排油管道排入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事故油池,含油废水经事故油池油水分离达标后油回收,废水排入站外排水沟自然排放(待园区污水管网完善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沉淀后废油渣交由具有资质的公司回收。(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工地污水含

38、泥沙和悬浮物较高,直接外排会污染周边环境,因此,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工地污水妥善处理,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简易的沉沙池;对施工燃油机械维护和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废油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严禁工地污水无组织排放,做到文明施工。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在干燥、气温高的天气状况下需对混凝土养护洒水。混凝土养护水由从附近的自来水管网引接或使用施工废水回用水,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吸收和蒸发情况,适时补充。在养护过程中,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

39、染周围水体。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在采取了上述施工废污水处理措施后,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四)环境空气(1)主要环境影响1)施工期:在本工程施工阶段,尤其是施工初期,土石方的开挖和道路运输都会产生扬尘污染,特别是若遇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突出。施工开挖、车辆运输等产生的粉尘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空气中的TSP明显增加。根据现场踏勘,居民点距离变电站施工厂界的最近距离为30m,距离施工厂界较远,项目的施工会对附近的居民点产生的影响较小。2)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基本无废气产生,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不利影响。(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水泥、砂石运输过程中以及在场地堆放时,在有

40、风的天气会产生扬尘。要求运输时加盖蓬布。水泥要求袋装,运到现场后,没使用时放入临时料库,禁止风吹雨淋。同时对道路及施工场地定时洒水、喷淋,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栏。(五)固体废物(1)施工期:本工程无拆迁建筑物。本工程变电站场地场坪需土石方方118343.4 m3,填方1615.4 m3, 弃方116728.4 m3,多于弃方在界石组团园区内平衡。塔基修建时开挖土石方量200m3,开挖土石方在塔基施工结束后全部用于回填。本工程电缆线路较短,仅55m,约开挖土石方量400m3,量较少,开挖后土石方量临时堆放在沟道两侧,待电缆沟建好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全部压实回填在电缆沟上方。因此,本工程不设置取(弃

41、)土场,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小。另外,由于本项目线路短,施工期短,施工人员白天施工,施工结束后回到租赁房休息。项目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堆放在变电站永久占地区域。本项目不设置施工生活生产区。因此,本工程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利用他们住处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处理。(2)营运期日常的管理人员产生少量生活垃圾,每年约0.365吨,定期环卫车辆运走,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六)电磁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1、变电站巴南110kV模具变电站主变容量(本期250MVA)、高压配电装置和电压等级都与类比的110kV顺山变电站主变容量(250MVA)、高压配电装置和电压等级一致,两座变电站均采取户外布置。因此,本环评根

42、据已运行的110kV顺山变电站验收监测结果来对巴南110kV模具变电站投入运行后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进行类比分析,可以说明其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根据监测结果可知,110kV顺山变电站围墙外离地面1.5m处工频电场范围为7.51182.7V/m,小于4kV/m的评价标准;磁感应强度范围为65.0nT320.2nT,低于0.1mT的居民区标准限值。表明110kV顺山变电站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类比监测值满足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通过类比分析可以得出:巴南110kV模具变电站投运后,变电站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也分别能满足4kV/m、0.1mT的标准要求。2

43、、110kV架空线路1)距离地面1.5m处工频电磁场: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总体上随着与边相导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随着线高的增大而减少,线高越大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值越小。工频电场最大值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18m时,本工程双回典型塔型1F2-SJ4线路段下方离地1.5m处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1.002kV/m;线路临近居民区时(即导线对地最小距离18m),1F2-SJ4塔边导线外10m处(距离塔中心15m)的工频电场为0.317kV/m,低于4kV/m的评价标准。工频磁场最大值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18m时,本工程双回典型塔型1F2-SJ4线路段下方离地1

44、.5m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02mT,线路下方的工频磁场预测结果均小于0.1mT的评价标准。2)工频电磁场(合成场强)空间分布:对于双回典型塔型1F2-SJ4,在考虑最大风偏计算值的情况下(根据项目最大档距,估算出最大风偏距离在2.0m左右),根据计算结果,在距离地面0m以上,最低导线5m以下,工频电场强度(合成场强)预测最大值2.314kV/m,距离边导线(B相)5.0m之外(铁塔中心10m外),工频电场强度(合成场强)最大预测值小于1.806kV/m,满足HJ/T24-1998中规定的4kV/m的限值,边导线外侧10m处(距离塔中心约15m)的工频电场强度(合成场强)最大预测值小

45、于0.745kV/m。根据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导线与建筑物最小垂直距离5.0m、边导线外4.0m的位置为1.499kV/m,满足HJ/T24-1998中规定的4kV/m的限值。由此可以预测,在距离边导线4.0m外,导线垂直下方5.0m可以达标。对于双回典型塔型1F2-SJ4,根据计算,拟建线路运营后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较小。距离地面16m(垂直距离导线2m)处为0.0050.045mT之间,满足HJ/T24-1998中规定的0.1mT的限值。水平距离边导线4m处为0.0010.007mT,亦满足HJ/T24-1998中规定的0.1mT的限值。根据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GB505452010),导线与建筑物最小垂直距离5.0m、边导线外4.0m的位置均满足HJ/T24-1998中规定的0.1mT的限值。3、110kV电缆线本项目采取四川省成都市110kV黄太、林黄双回同沟电缆线路进行类比分析,类比的电缆线路在运行状况下进行电磁环境监测。根据类比分析结果,电缆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与电压等级、回路数无直接关系, 原因是电缆线路的工频电场可以通过电缆外层的金属屏蔽层和恺装层进行有效屏蔽, 电缆线路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 且随距电缆通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加总趋势减少, 最大值基本位于电缆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