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及对策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及对策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及对策摘 要:21世纪的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随着融入以南京为核心都市圈,南京一些能源型产业向转移,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污染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市政府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他们追求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以及环境管理不到位等状况,给大气质量带来严重的考验。本文通过对1999空气环境现状的分析,发现市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
2、出了解决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关键词:大气污染 ;原因分析;对策;市1 引言市是安徽省一座新型的现代化中小城市,近年来,市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工农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的 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市一跃为环境污染城市,而其中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2 市空气环境总体状况2.1 市概况位于安徽省东部,介江淮之间,处长江三角洲边缘,南与六朝古都南京隔江相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属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衔接部,京沪铁路纵贯南北,104国道、205国道、312国道、311国道横穿市区,航运直通长江、淮河,便利出海。市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下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
3、市、明光市、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人口435万人。市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绚丽。农业发达,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花生、螃蟹、银鱼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长江北岸重要的畜禽养殖基地。目前,市已融入江苏省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构架,建立以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的都市圈,对市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一些资源型重工业向市的转移,也给大气环境也带来严重的污染。2.2 空气环境基本状况表1 市1999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实测浓度(mgm-3)污染指标 1999 so2 0.03 0.038 0.027 0.03 0.035 0.026 0.032 no
4、0.04 0.038 0.042 0.041 0.03 0.033 0.036 tsp 0.289 0.337 0.302 0.347 0.255 0.26 0.252表2 各聚类指标各级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分级 so2 no tsp 1级(i) 0.05 0.05 0.15 2级(ii) 0.15 0.1 0.3 3级(iii) 0.25 0.15 0.5 4级(iv) 0.85 0.5 1.7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9,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情况,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大气质量二级标准1。但是和其它城市相比大气中so2,no,co2,有机废气和总悬
5、浮颗粒物浓度还是很高的。这是由于受市经济基础薄弱和生态脆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市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结构型污染。主要以工业,煤炭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染比较严重。二是环保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污染处理设施简单,甚至无放污处理就任意排放,污染物排放超标。三是能源结构单一。以煤为主结构型,居民分散采暖大量低空排放烟尘,造成我市城区冬季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市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六是环境管理力量薄弱,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监测设施,监管能力落后。3 市环境空气质量存在问题有关部门和市民在思想上的不重视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工
6、农业的发展及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使市环境空气质量存在问题日益明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工业方面,主要是来自纺织工业、化学工业、水泥厂、化肥厂及煤炭工业排放的废气。这些性质的工矿企业是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市区,工业废气不达标排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再加上大部分是低空排放,使市大气质量下降。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农村方面,一是,农药喷洒和化肥使用的不合理使一部分农药化肥残留在大气中,大气中到处充满难闻的气味;二是,随着乡镇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养殖场迅速增长,养殖厂推出的动物粪便到处乱放,长期没人处理
7、发出恶臭严重影响环境。致使农村再也不象以前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三是,近几年来,农民朋友不再将植物秸秆作为主要的生活燃料,而将桔杆一烧了之,燃烧秸秆,使得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急剧增加,空气质量迅速下降,不利于人体健康。交通运输,市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也随之发展。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和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居民生活方面,市能源结构还是以煤为主,散煤中含有大量的灰份、硫等污染物,直接燃烧散煤烧饭、取暖,由于温度低,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市政建设方面,市经济的迅速
8、发展,城市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建筑工地,拆迁工地以及砂石料场造成的城市扬尘污染严重,始终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加以治理。4 空气质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4. 环境意识薄弱政府和居民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市有关部门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4.2 工业污染近年来,大量能源型工业向市的转移和政府对环境不重视,
9、致使大气环境不断恶化,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粉尘等污染物,低空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老的工业“废气”任意排放,致使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如:市宏峰化肥厂、市发电厂、东兴真空制盐厂、定远奇岳水泥、定远靠山水泥厂、安徽龙盛化工有限公司、定远泰达水泥、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so2及粉尘等超标负荷71.2%1。再加上资金和技术不到位,致使空气中充满大量的硫及温室气体,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从而促进酸雨的形成。4.3 农业污染农村污染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化肥、农药的残留及集约化养殖场粪便污染等,还有一些农村地区把植物秸秆就地焚烧,一是污染大气。燃烧秸秆,使得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浓
10、度急剧增加,空气质量迅速下降。二是大量的烟尘降低大气能见度,妨碍交通2.4.4 机动车尾气排放市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也随之发展。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很多可吸入颗粒物及co。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及co。据中国科学院王玮博士介绍,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的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差夹带的总和,是更严重的污染源3。而市却允许柴油车进城,加快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急剧上升。4.5 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市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生活中直接低温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
11、氧化碳等污染物,尤其是低空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3。 同时,市地处温带,四季分明,夏热冬冷,冬季需要供暖,而居民都是实行自给自足的供暖方式,这就增加了煤的燃烧量,使大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5 对策与建议5.1 落实政策加强管理5.1.1 落实政策加强管理落实政策加强管理,市1998年修改了新的工业废气的排放标准。不论对老厂还是新建或重组企业,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排放废气。凡未经处理或处理仍超标的废气严禁排空,并限期治理达标。同时加强对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和环境卫生的管理,避免发生二次扬尘污染。5.1.2 进一步加强环境评价机制对新办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并加大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使其达
12、标排放。任何一项工程都必须坚持环境质量预评价,以获取质量、环境(iso9000iso14000)一体化认证,促使企业产品质量和环境治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4。5.2 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5.2.1 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和产品,提升和优化产业产品层次,大力发展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5。结合城区改造,逐步调整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搬出城区,如市的化肥厂和水泥厂都搬出市区去。5.2.2 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针对近几年市招商引资的弊端,在以后招商引资中,应该注重质量,把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
13、拒绝高污染的产业进入,力求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因此,市变招商引资为选资,提出围绕主导产业招大项目、招高科技、安全环保、高效低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3 农业治理5.3.1 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不在就地焚烧。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天长、来安、郊区等县市利用稻草生产双孢菇,每亩可获收益万元以上,搭棚的稻草和生产了双孢菇的废渣是优良的农家肥。这样既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废渣又能肥田,一举多得。二是大力推广秸秆拮杆还田,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动物粪便生产沼气,可用于照明或作燃料,残渣和沼液作肥料。这种技术的推广环保,又可生产能源,还能增加有机肥,起到秸秆还田的作用。5.3.2
14、科学使用农药和改良农作物品种一方面,严禁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改变农药喷洒方法,要采用高雾低喷的方法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6。另一方面,从改进农作物品种出发,根本上减少农药的用量。研究应用推广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作物抗虫能力。如推广栽培抗病虫水稻,抗病虫棉花和轻型栽培技术,恶化病虫生活环境。5.4 能源更新5.4.1 改进燃烧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处理(如燃料脱硫、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改革炉灶、采用沸腾炉燃烧等),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 7。5.4.2 改资源结构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市委市
15、政府积极引导改变燃料结构,在农村积极引导发展沼气资源,沼气不仅能烧火照明,废渣还能当无公害的农家肥使用,一举多得。在城市中改善能源结构,引导采用天然气来代替煤的能源结构,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尽可能开发利用洁净的水能资源。5.5 改善交通质量改善市交通质量。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禁止销售未达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淘汰尾气超标车。加强对机动车定期年检,根据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时,必须进行排气检测,排气检测不合格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整改,进行强制维护,对在用机动车实行定期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车辆进行强制维修,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加
16、快机动车燃料的改造,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和标号,加速淘汰含铅汽油,积极采用各种低污染汽车,如天然气汽车、液化气汽车、太阳能汽车等。针对现状新增公共汽车要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清洁型车型。鼓励公交车和出租车采用天然气作为动力燃料,市已建成天然气加油站一座,为市公交车及出租车改清洁型做能源准备。现在市有百分之六十的出租车使用了天然气作为燃料。5.6 改善城市绿化5.6.1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建立城市立体绿化体系。在市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草栽花,扩大绿化覆盖面积,进一步发挥植物吸尘、滞尘作用,以净化城市空气。一是,抓好屋顶、阳台垂直绿化工作。积极鼓励倡导居民利用阳台栽植、摆放盆花,美化阳台。抓好
17、绿色通道的建设5,8。 二是,以公园、广场为重点,更新草坪,充实花卉和花草灌木,适当栽植大树,完善配套设施。三是,加快道路绿化改造建设步伐,对主次干道绿化要有计划地进行改造。5.6.2 加强林地的建设与管理市林业局、市政园林绿化局要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在市区上风及山区,应营造防护林带,以起到防风、防尘、防止流动污染源对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9。进一步对风景林地的管理工作,针对琅琊山风景区,推行风景林地包植树、包绿化、包管理的“三包”工作10。严格控制开山建设,加大对乱砍滥伐、乱占林地事件的查处力度。5.7 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市居民环保意识差,如对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
18、境保护政策不理解,导致他们行为上的不够积极,不够配合。因此,要严格环境执法,增加环境投资,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8。第一,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第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第三,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发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的个人予以曝光,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
19、作用。第四,各级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区设置宣传栏,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11。6 结语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市应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经济、政治政策和措施,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重视起来合理规划工业布局,积极改善能源结构,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为了我们的将来,请伸出我们的双手保护和关爱我们的环境,使它不至于满面沧桑,没有生机,愿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生活空间。参考文献:1 市2 李东一,农业环境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上饶师范学院,22(1):14-173 王ji hj安庆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成因分析学院
20、学报,24(2):103-1084 王秋衡,彭伟,张宜文,等.金属冶炼企业大气污染的安全评价.安全环境工程,11(2):14-16.5 王庆一,能源效率: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优先选择,研究员,煤炭科技信息研究所,9(2):16-186 蔡淑华,陈朝镇.绵阳市农村农药、化肥使用现状评价及对策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7(2):8-117 周骏一乐山大佛基岩酸雨影响评价及防治对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2):107-1108 胡春燕,李春莲南昌市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4(1):111-1159 罗春,刘益民,杨荣江,等奎屯市大气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4(1):9-1110 冯新灵,谭颖四川省旅游环境优化的研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5-8.11科技日报19991.5 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