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091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doc(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锡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无锡市*人民政府二八 年 一月1.总论1.1任务由来无锡市新区*环境规划(2006年-2020年)由无锡市新区*人民政府委托无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10月编制完成,已经获得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锡新管发(2006)838号文批复,同意*按照无锡市新区*环境规划(2006年-2020年)实施建设。根据无锡市新区*环境规划(2006年-2020年),*工业集中区位于无锡市东南部,主要布局于*区西面、西南面,包括*机光电工业区、空港物流园和*工业配套区。后又经无锡市新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机光电工业区4.516km2、空港物流园5.406k

2、m2、*工业配套区2.256km2和七房桥工业园0.594 km2,共约12.772平方公里规划为*工业集中区(不包括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2.067 km2)。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目前已基本形成规模,除机光电工业园正在进驻建设,空港物流园未开发外,其他各区域已基本完成工业企业的入驻。至2007年底,全镇工业企业总数391家,其中工业集中区内企业176家,外资企业10家,规模企业63家。2007年工业集中区完成工业投入45630万元,引进外资5080万美元工业总产值33个亿,外资份额占16%。镇工业集中区依托原有的特色工业基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产业群。目前以双象集团、

3、银邦铝业、北方电子等科技创新型企业为龙头,已形成了机械、光电、化工为重点的多元产业经济结构(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另行编制环评申报审批)。为了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适应经济高速发展要求,科学分析所在区域的环境制约因素和环境承载能力,论证工业集中区选址的合理性和区域规划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建设规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的环境可行性,对总体发展规划提出调整、改进和完善意见,进一步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实现工业集中区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并从环保角度指导集中区的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无锡市新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单位进行*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无锡市新区*工

4、业集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在无锡市新区*人民政府、新区规划建设环保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根据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全面开展本工业集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规划的工作,编制了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并根据2008年4月21日的技术评审会会议纪要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形成此报批稿,现提交建设单位呈报无锡市新区规划建设环保局审批。1.2编制依据1.2.1编制指导思想(1)坚持区域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方针,促进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使区域持久地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2)坚持“有利于

5、对外开放、有利于产业升级、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污染集中控制、有利于生态产业链的延伸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3)坚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集中控制,促进生态型工业集中区的建设。(4)坚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环境问题。在确定工业集中区环境制约因素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明确工业集中区规划开发的方向、性质、特点,正确指导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开发,合理布局,指导进区项目的审批,力求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在工业集中区环境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1.2.2编制基本原则(1)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

6、护规划中,坚持集中区内外经济与环境在时空上的协调永续发展;(2)环境目标切实可行的原则;(3)立足区域环境容量,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污染集中控制的原则;(4)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则;(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力求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6)鼓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实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推行ISO14000标准,充分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市场的和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的原则;(8)坚持工业集中区的发展与新区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路相衔接的原则。1.3环境保护目标和保护重点总体目标是控制工业集中区内的污染物排放,维

7、持评价和规划范围内的环境质量,实现功能分区目标和各类生态系统的平衡。远期使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工业集中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3.3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的敏感点是工业园区内现存及周边的居住区,同大气环境保护的敏感目标基本一致,重点保护工业集中区内的商业金融区及其周边居民点应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噪声控制标准为2类,不得产生噪声扰民现象,其它区域按功能分别执行2类(混合区)、3类(工业区)和4类(环太湖大道等主干道)。1.3.4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合理的利用土地,在工业区内规划适当的绿地,提高绿化覆盖率,保证周边农业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不因工业区建设和开发而降低其功能

8、。同时对水域生态系统逐步进行修复性建设,在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削减的基础上,实现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目标。1.3.5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应最大可能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特别要体现循环经济的思想,最大程度地实现综合利用,无法利用的应鉴别分类,收集处理,对危险废物应全部安全处置。1.4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与评价重点1.4.1评价因子*工业集中区内已建和拟建项目主要为一类工业,辅以二类工业,禁止三类工业入园,拟主要引进机械、塑胶制品、铝制品等为主导的轻污染行业,化工企业均入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工业集中区内不引进污染较重的化工类企业。1.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5.1评价工作等级(1)环境空

9、气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无锡市新区供热规划和*环保办公室提供的供热资料,*工业集中区由位于*西北二公里处的无锡友联热电有限公司集中供热,*工业集中区内不再建分散锅炉房。无锡友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不在本评价区域内,且本评价区域为平原地区,近期规划实施后集中区主要燃料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生的污染物很少,参照导则规定,确定本环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2)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预计工业集中区规划2020年各类废水产生量约981.55t/d,根据规划,集中区内废水经预处理达三级标准后,汇集至梅村污水处理厂或硕放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尾水最终排入京杭大运河。梅村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近期为3万t/d,远期为1

10、6万t/d,一期首期1.5万t/d工程已投入运营,一期续建工程1.5万t/d已经建成,目前正在调试试运行。硕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000t/d已投入运行,二期工程20000t/d已经启动建设。集中区所排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简单,纳污河流京杭大运河水质目标近期为类,京杭大运河大小规模为中型河流。梅村污水处理厂一期3万t/d的环评报告由河海大学编制并已于2002年4月通过无锡市环保局审批同意建设,本评价不再对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和尾水排口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仅对工业集中区废水近期汇入梅村污水处理厂和硕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根据导则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工业集中区用水主要由后宅

11、自来水厂、鸿声水厂和锡东自来水厂联合供给,给水管网已经敷设到位,水源均为地表水(太湖水),且本区域已禁止使用地下水,所以工业用水不可能使用地下水,本次评价对地下水影响不作分析。(3)噪声评价工作等级根据规划的产业结构,工业集中区内噪声源较多,但高声源较少,集中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严格分离,工业用地内无噪声敏感点,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4)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本工业集中区规划产业类型为一、二类工业,周边无需要特殊保护的生物物种,也无重点生态敏感目标,根据导则规定,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5)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工业集中区入区项目要求,区内企业很少使用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非重大危险源,根据建

12、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确定评价等级为二级。2总体规划和区域开发现状2.1总体规划概述2.1.1*工业集中区开发性质*的功能定位是:集居住、教育、研发、文体、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乡特色的“生态小城镇”。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优化城镇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加强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充分体现“工业向集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原则和苏南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的特色风貌。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硕放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13、文明发展道路。*工业集中区功能定位:融入无锡市主城区,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融合,以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的空间集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的空间集聚,加快推进生态绿化建设,加速规模化经营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为目标,利用*工业集中区原有的机械、光电、化工等的产业聚集优势和优越的现状自然条件,建设成多种产业并重,高效、便捷、优美、完善和富有亲和力的区域。综合考虑*工业集中区、*及周边地区的现状条件和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目前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依托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具有的招商优势和开发形象,逐步建立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备、功能相对独立集中的无锡市新区未来工业生产和科

14、研基地。2.1.2规划发镇目标和指标2.1.2.1规划期限及基准年规划基准年:2007年规划年限:2008年2020年2.1.2.2总体目标 立足于当地自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状况及社会与经济发展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相适应,全力打造“现代先进制造业密集区”,具体实现以下目标:促进传统工业向资源节约型、知识型的高效持续的生态经济转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生态建设等,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2.1.2.3 阶段目标根据锡政发2007131号“市政府关于加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

15、)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确定了建设工业集中区的近期目标:通过两年时间的全面整治,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并落实环保专职人员负责全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责任制度。到2007年,全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园区循环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实现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全覆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全集中,供热管网基本全沟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境专项整治初见成效。到2008年,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境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园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根据各功能区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划的目标

16、与要求,以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各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布局的调整,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环境质量、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工业集中区前列。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河流能达到水域功能区划的要求,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到远期2020年,区域环境质量全面达到生态镇的要求,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以生态文化、绿色消费观念为支撑的社会体系,工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建成高效、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集中区。形成资源开发利用适度、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

17、境良性循环、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的全新局面。2.1.2.4环境目标(1)工业集中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100%。(2)工业集中区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工业废水由各企业进行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汇入污水管网,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污水均接管进入无锡梅村污水处理厂和硕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3)工业集中区环境噪声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3类标准,即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值在65dB(A)以下,夜间噪声值在55dB(A)以下。(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100

18、%,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率100%。2.1.2.5开发规模根据无锡市新区*环境规划(2006年-2020年),*工业集中区位于无锡市东南部,主要布局于*区西面、西南面,包括*机光电工业区、空港物流园和*工业配套区。后因考虑到七房桥工业园原有工业企业进驻完全,且已经形成规模,经无锡市新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机光电工业园4.516km2、空港物流园5.406km2、*工业配套区2.256km2和七房桥工业园0.594 km2,共约12.772平方公里规划为*工业集中区(不包括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2.067 km2)。详见“附图1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地理位置图”和“附图2-1 无锡市新

19、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其中,机光电工业园北至伯渎港,南至和鸿路,东至*中路,西至*镇界,规划面积4.516km2。空港物流园区东至沪宁高速公路,西至*镇界,南至环鸿南路,北至锡宅路,规划面积5.406km2。*工业配套区由锦鸿路、鸿源路、镇鸿路、环鸿南路以及沪宁高速公路围成区域再去掉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用地2.267 km2,规划面积2.256km2。七房桥工业园位于环鸿东路和锡甘路交叉口旁,规划面积0.594 km2。2.1.2.6人口规模*工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现有职工约12000人,集中区内尚有部分土地未开发,因此至2020年集中区人口规模有一定增幅,总人口约18000人。2.1.2.6产值

20、规模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目前已基本形成规模,除机光电工业园正在进驻建设,空港物流园未开发外,其他各区域已基本完成工业企业的入驻。至2007年底,全镇工业企业总数391家,其中工业集中区内企业176家,外资企业10家,规模企业63家。2007年工业集中区完成工业投入45630万元,引进外资5080万美元工业总产值33个亿,外资份额占16%。2.1.3总体规划及专项建设规划概述2.1.3.1总体规划方案(1)总体规划方案概况集中区内以引进一、二类工业为主,总用地面积约为12.772 km2,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兼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服务用地,区内原有居民将在集中区发展过程中逐步搬迁至集中区附近的居住

21、区。集中区主要发展机械、塑胶制品、铝制品等支柱产业,印刷、电子、汽车零部件制造作为辅助产业,一方面解决了日益紧张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发展的步伐。(2)功能布局根据新区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集中区土地功能配置,同时考虑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布局结构上力求做到功能明确、构思新颖、建筑空间组合和谐,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集中区区滚动发展,形成成熟一块开发一块,见效一块的规划结构,使规划具有可行性与弹性。 点轴发展七房桥工业园目前已开发完毕,无剩余土地可开发,区内企业以机械制造、印刷、包装等三类行业为主。镇工业配套区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毕,只剩余少量土

22、地共开发,区内企业以塑胶制品、铝箔等三类行业为主。*机光电工业区目前已进驻多家企业,但仍有部分土地尚未开发,规划以金属制品、机械、光机电一体化行业为主,空港物流园目前以农田为主,规划以印刷、电子、机械配件等行业为主。环鸿东路、沪宁高速、环太湖大道和锡甘路确定为四条主要发展轴线,串联整个园区,形成点轴发展的理想模式,有利于各功能区之间的便捷联系,有利于形成一种与自然交融的开放格局。 水路交织规划用地内现状水网密集,规划保留、梳理现有水系,并结合道路规划形成水路交织、景色优美的滨河景观道路。2.1.3产业定位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目前已基本形成规模,除机光电工业园正在进驻建设,空港物流园未开发外,

23、其他各区域已基本完成工业企业的入驻。至2007年底,全镇工业企业总数391家,其中工业集中区内企业176家,外资企业10家,规模企业63家。2007年工业集中区完成工业投入45630万元,引进外资5080万美元工业总产值33个亿,外资份额占16%。镇工业集中区依托原有的特色工业基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产业群。目前以双象集团、银邦铝业、北方电子等科技创新型企业为龙头,已形成了机械、光电、化工为重点的多元产业经济结构。化工企业全部入驻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另行编制环评申报审批,本项目不对其进行详细评述,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地处太湖二级保护区,区内主要入驻

24、机械、光电等轻污染企业,根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保护条例四十五条规定,入区企业应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改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二)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三)向水体排放或者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渣废液、含放射性废渣废液、含病原体污水、工业废渣以及其他废弃物;(四)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辆、船舶和容器等;(五)使用农药等有毒物毒杀水生生物;(六)向水体直接排放人畜粪便、倾倒垃圾;(七)围湖造地;(八)违法开山采石,或者进行破坏林木、植被、水生生物的活动;(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根据无锡新区

25、产业政策,入区企业应满足以下要求:(1) 对环境和景观有污染的工业严禁进入开发区;(2) 鼓励引进的项目主要包括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污染负荷低、单位产值占地小的工业行业,如低污染机电工业、印刷业、服务业等;(3) 入区企业的产品方案与生产工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先进,工艺设计中贯彻清洁生产的思想,采用的设备总体上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 单位产品用水和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严格控制进区;(5)产生恶臭、剧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等的企业不准进区。2.1.4基础设施规划2.1.4.1交通道路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的交通网络。其中包括国道沪宁高速公路;

26、县市道锡东大道、锡甘路、经一路、锡梅路、后鸿路,连接*区和无锡市市区、新区;镇道联系镇域内镇区和行政村,包括鸿运路、锡协路等。2.1.4.2给水排水规划(1)给水*内现在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由后宅自来水厂、鸿声水厂和锡东水厂(日供水能力30万m3)联合供给,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给水管网沿主要道路敷设,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方式布置,确保供水安全。集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2)排水*工业集中区及周边地区目前尚无规范的排水系统,区内污水均直排就近进入环境水体,该地区规划污水管网将与规划道路网同步建设,根据无锡市十一五污水专项规

27、划(无锡市排水管理处,2005年8月)以及新区排水现状,拟将机光电工业区、*工业配套区和七房桥工业园范围内的污水接入梅村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空港物流园的污水接入硕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无锡市新区梅村污水处理厂位于无锡市新区梅村镇荆心村安乐桥,伯渎港与庙场港汇合处,污水管网收水面积为26.84平方公里,主要收集梅村镇,坊前镇和*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70为工业废水,30为生活污水。梅村污水处理厂由无锡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勘察设计,无锡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施工安装。设计近期总规模16万t/日,污水收集系统管网(DN300DN1200)总长66.311公里,采用除磷脱氮功能的CAST工艺,全厂占地总

28、面积53280平方米。工程始建于2002年8月,现已完成一期工程首期(1.5万t/日),2006年开工建设1.5万t/日的一期续建工程,完成投资额3000万元,污水收集系统配套管网建设已完成锡达路、锡泰路、锡贤路、锡义路、梅里路、梅育路、梅西路、新友路、新锦路、新韵路等主管网,合计长度63.111公里,建成锡贤路、梅育路提升泵站各一座,完成投资7000万元,加上工业集中区投资支管网2000万元,到目前总投资1.2亿元。硕放污水处理厂位于镇西南的塘庄以东,距*金马路3.5公里,占地10000 m2,2002年自筹资金4000万元,采用ICEAS工艺(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系统),建设日处理能力为2万

29、吨的一期工程及配套管网,2004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2007年起启动二期工程20000t/d的建设,预计2010年底前投入运行。随着工业园的滚动发展,2011年建设三期工程20000t/d污水处理设施,终期规模为60000t/d。目前硕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000t/d已投入运行,设计处理水质以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和镇区居民生活废水为主。按设计要求,工业废水预测占总水量的70%,生活污水占30%。设计工业废水水质接管标准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三级标准,即COD500mg/L;SS400mg/L;PH6-9。东安路以东区域除最南部排入裕安路现状污水管,其他区域污水经管网收集至振发路

30、污水提升泵站(1.2万m3/d),提升后压力管沿振发路、盈发路直接送至硕放污水处理厂。目前梅村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在1.6万吨/日左右,硕放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在1.2万吨/日左右,处理尾水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排入沈渎港,自2008年1月1日起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将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DB32/T1072-2007)中表1所列“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相应标准。*工业集中区排水系统建设将与园区建设同步开展,保证区内所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区内规划污水收集管网分布详见

31、 “附图4*工业集中区污水管网规划图”。2.1.4.3供热规划无锡友联热电有限公司位于*地区西北2km处,主要为无锡西南部城市建设用地服务,将作为*地区热源。无锡友联热电有限公司按照以热定电、热电联产、集中统一供热地原则,对梅村镇、*以及工业集中区提供热源,供热管经伯渎港沿鸿运路引入,单管支状布置,采用高支架,沿路东和路西敷设。友联热电厂规模为2100t/h锅炉和两台15MW抽凝式发电机组,供汽能力约为120t/h,供热范围越50km2。近期供热管网规划见“附图5*工业集中区供热管网规划图”。2.1.5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2.1.5.1环境保护目标(1)大气环境*工业集中区总体大气环境质量达到

3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规划内的京杭运河、泊渡港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标准,望虞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标准,其余内河河水水质保持现状。(3)声环境声环境质量确定为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2.1.5.2环境功能分区 (1)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以*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的布局和社会经济功能为基础,首先考虑工业

33、区周边居住区居民生活需要,避免工业污染给居民区带来的危害。根据目前*工业集中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情况分析,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以TSP和SO2,作为控制因子。与评价区内保护目标相结合,特别注意居住区、混合区。2.2工业集中区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及具体保护要求2.2.1工业集中区周围环境状况 *工业集中区分散布置于*镇域内,其中七房桥工业园周边以环鸿东路为界,东面为规划中的生态农业用地,西面为二类居住用地;机光电工业园东面为*遗址群,西面为高新区C区其他工业用地,南面为*集中居住区,包括鸿运苑A区、B区、鸿福苑、唐明园、明园房产、*锦苑等,北面为规划中的*新市镇及鸿泰苑等二类居住用地;空港物流园

34、与镇工业配套区相邻,其东面和南面为规划中的生态农业用地,西面为空港产业园其他工业用地,主要为硕放工业集中区,北面为*集中居住区和高新区C区其他工业用地。2.2.2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总体目标是近、远期各环境要素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工业集中区所在区域属于“双控区”(酸雨控制区)和太湖流域,属于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规定的二级保护区。2.3工业集中区的现状回顾2.3.1开发过程回顾2.3.1.1开发过程简介2003年10月8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鸿声镇与后宅镇合并设立*,镇政府驻后宅。行政区划调整后,*行政区域面积58.6平方公里,下辖3个

35、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56038人,外来人口5510人。*位于无锡市东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属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范畴,西与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无缝相接,南与苏州相城开发区隔河相望。水陆空交通便捷,南傍京杭大运河,西接无锡机场,紧靠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锡甘路穿境而过,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东干线、锡太路、锡东大道、东环线更勾勒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区原工业用地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布置,布局比较零散,各工业企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大气、噪音污染。至2003年底,*地区已有镇办、村办工业企业工业总用地约2.6km2。根据无锡市锡山区*地区规划(2003.7)

36、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拟在镇域内重点培养三大产业区:北部产业片、南部产业片和家具城产业片。北部产业片:结合现在正在建设的机光电项目,重点发展机械配件、电子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南部产业片:考虑与新区硕放的协调发展,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家具城产业片:积极发展家具产业及家具产业相配套的相关产业,努力打造再长三角地区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片区。现根据无锡市新区*环境规划(2006年-2020年)和无锡市新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对工业集中区用地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机光电工业区4.516km2、空港物流园5.406km2、*工业配套区2.256km2和七房桥工业园0.594 km2,共约

37、12.772平方公里规划为*工业集中区(不包括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2.067 km2)。至2007年底,全镇工业企业总数391家,其中工业集中区内企业176家,外资企业10家,规模企业63家。2007年工业集中区完成工业投入45630万元,引进外资5080万美元工业总产值33个亿,外资份额占16%。镇工业集中区依托原有的特色工业基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产业群。目前以双象集团、银邦铝业、北方电子等科技创新型企业为龙头,已形成了机械、光电、化工为重点的多元产业经济结构(无锡新区化工集中区另行编制环评申报审批)。3区域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3.1环境概况3.1.1自然环境3.1.

38、1.1地理位置2003年10月8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鸿声镇与后宅镇合并设立*,镇政府驻后宅。行政区划调整后,*行政区域面积58.6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56038人,外来人口5510人。*位于无锡市东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属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范畴,西与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无缝相接,南与苏州相城开发区隔河相望。水陆空交通便捷,南傍京杭大运河,西接无锡机场,紧靠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锡甘路穿境而过,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东干线、锡太路、锡东大道、东环线更勾勒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工业集中区位于主要布局于*区西面、西南面,包括*机光电工业

39、区、空港物流园、*工业配套区和七房桥工业园四个区,具体位置见“附图1无锡市新区*工业集中区地理位置图”。3.1.1.2地形地貌无锡市新区*地质属长江三角洲苏南太湖地区北麓,苏南太湖地区在印支运动形成褶皱基础上经燕山运动的断裂作用,又经第四世纪气候的变迁、海漫和海退的变形,长江和钱塘江沿岸砂咀的发育,逐渐演变成太湖平原。评价区属于太湖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平原海拔高度为6.3米,土质肥沃,河湖港汊纵横分布,河道密如蜘网,地表物质组成以粒径较小的淤积物和湖积物为主。土壤类型为太湖平原黄土状物质的黄泥土,土层较厚,耕作层岩/石英砾岩,石英岩,向上渐变为砂岩与黑色页岩的交替层,顶部砂质页岩含优质陶土层,

40、为高田平原地貌。全镇地势南北高,中部和中南部低。 地下水层松散岩类空隙含水岩组,潜水含水层为泻湖相亚粘土夹粉砂,镇区中心地耐力为18T/m2,水质被地表水所淡化。地震设震烈度为7度。3.1.1.3水文本地属苏南水网地区,地势坦荡,河网密布,纵横交汇,形成一大水乡特色。具体而言,*外围较大河流有望虞河,区内较大河流有伯渎港、瑭明桥河、红头树下港等。由于该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比降小,水流缓慢,水体更换周期长。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较小,加上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所以水体污染比较严重。3.1.1.4气象*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东夏较长,春秋较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41、冬无严寒,气候十分宜人。风向又明显地季风性变化,常年主导风向为ESE,冬季度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6m/s。年平均气温为15.3,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1106.7mm历史最高降雨量1630.7mm(1991年),最少降雨量552.9mm(1978年)。年平均气压1016毫帕,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日照2165小时,无霜期229天。3.1.2生态环境陆生生态:本项目所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废物,植物生长迅速、种类繁多,但人类开发较早,因此,该区域的自然陆生生态已为人工工农业生态所取代、由于土地利用率高,自然植被已基本消失。人工植被主要以作物栽培为主,野生植物

42、主要是野生灌木和草丛植物如蒲公英,野生动物主要有昆虫类、鼠类、蛇类和飞禽类等。水生生态:水生植物有浮游植物(如蓝藻)、挺水植物(如芦苇)、浮叶植物(如野菱)和漂浮植物(如水花生)。主要的浮游动物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挠角类四大类约二十多种。野生和家养的鱼类有草鱼、青鱼、鲢鱼、鲫鱼、黑鱼几十种。甲壳和贝类有虾和田螺。4.*工业集中区规划方案分析4.1区域发展合理性分析4.1.1区位优势*工业集中区区域环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便利的交通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入,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国外资本转移的重点区域。*工业集中区地处江苏省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几何中心,位于无锡城

43、区东南部,成为长江沿岸和太湖流域各大城市经济辐射影响区域之一。*工业集中区交通优势显著:航空运输十分方便,无锡机场位于*工业集中区东面,距工业集中区仅3.5公里,另外一个半小时左右可达上海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陆地运输十分通畅,沪宁铁路硕放站位于工业集中区西南部、沪宁高速硕放道口位于该工业集中区东部,连接上海、新疆伊犁的312国道从镇区贯穿。沪宁铁路、望虞河傍区而过,京杭运河距离工业集中区4里,是连接长江、太湖的五级航道,可通航300吨级货船。沪宁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的环太湖大道纵贯镇区南北,连同横穿全镇东西的望虞河、锡甘路、*路、新宅路和鸿运路等水陆主干通道,构成*水陆交

44、通,区域优势和交通条件十分突出。(2) 现有的综合配套设施优势依托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拥有布局合理社会公益事业和市政配套设施。*内配套有硕放污水处理厂和梅村污水处理厂总长度超过16公里的排污管道,污水经硕放污水处理厂或梅村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能接纳有工业污水的工业企业落户;区内配套有银行、电信等机构,可以全面保障企业运营的需要,十分适合现代企业的落户。 (3)工业基础优势全镇拥有规模骨干企业63家,形成了机械、化工、玻璃钢为主体,轻工、电子、冶金、彩印为重点的多元产业经济结构。江苏双象集团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超细纤维超真皮革项目被列为国家“863”引导计划。无锡银

45、邦铝业的“YB-2”防塌陷铝合金箔获国家发明专利。无锡市重点建设项目占地2.7平方公里的国际家具城已签约超千万元项目13只。正式启动的无锡机光电装备制造工业园投资15亿元,进驻10多家机械企业。(4)可持续发展优势*工业集中区具有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工业集中区内目前引进的基本为无污染或轻污染的企业,污染相对较少,环境可塑性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1.2区位劣势及解决措施*工业集中区基本属于能源和资源外依赖性地区,大部分资源和原材料均依靠外部其他地区。一旦能源或资源供应发生变化,区内企业可能因无法使用能源、资源紧张而影响正常的营运。要改变集中区内企业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其出路之一就是

46、改变粗放型经济为技术型经济,通过技术进步,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依靠。工业集中区内部地块现状大致分为已开发区域、居住区和待开发区域。根据规划,凡属工业用地范围内的未建设用地、水面、鱼塘等土地利用类型调整为工业用地。居民住宅则随着集中区的建设进行及时搬迁,并加以妥善安置。4.2总体布局及区内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4.2.1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中,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前提下,将进一步整合、拓展。工业集中区位于无锡市高新区的特点,决定其产业定位是以一、二类工业为主,严格控制三类工业,污染相对较轻。结合*工业集中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分析:(1)现有七房桥工业园目前已开发完毕,无剩余土地可开发,区内

47、企业以机械制造、印刷、包装等三类行业为主。镇工业配套区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毕,只剩余少量土地共开发,区内企业以塑胶制品、铝箔等三类行业为主。由于行业门类较多,污染类型多样,因此在规划上主要考虑整合,尽可能在现有空地上发展同类项目或增资扩产,促进企业上规模、增效益,对个别可能影响周围企业的现有项目要考虑搬迁,形成局部行业归并成块,既有利于对企业的管理,又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2) *机光电工业区目前已进驻多家企业,但仍有部分土地尚未开发,规划以金属制品、机械、光机电一体化行业为主,空港物流园目前以农田为主,规划以印刷、电子、机械配件等行业为主。由于企业集聚的效应,已有多家机械、电子企业有进驻意向。为减少污染排放量、提高区域开发经济效益,规划中考虑将该两片地块确定为以机械、金属制品、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印刷、电子、汽车零部件制造为辅,技术研发中心配套的产业结构,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增加配套加工生产,适当考虑一、二类其他轻污染行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