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海峰景名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1282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海峰景名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泰海峰景名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泰海峰景名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泰海峰景名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泰海峰景名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海峰景名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海峰景名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简本)- 1 -一、 建设项目概况- 1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并附工程特性表;- 1 -1.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3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5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5 -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7 -3.1 施工期的环保措施- 7 -3.2 营运期的环保措施- 11 -四、 公众参与- 13 -4.1 公众参与的目的- 13 -4.2 调查原则- 13 -4.3 调查对象、方式及内容-

2、 13 -4.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19 -4.5公众结论的合理性分析- 21 -4.6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21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3 -5.1 工程概况- 23 -5.2产业政策相符性与规划相符性- 23 -5.3 环境现状- 24 -5.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25 -5.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26 -5.6 声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27 -5.7水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28 -5.8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29 -5.9公众参与- 30 -5.10环境保护管理计划与环境监测计划- 31 -5.11经济损益结论- 31 -5.12总结论-

3、 31 -5.13建议- 31 -六、联系方式- 32 -一、 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进入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设时期的白沙县把生态旅游发展建设作为白沙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带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随着白沙县生态旅游城市的建成,城市经济的繁华与发展,城市环境的提升,霸王岭等旅游产品的开发成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士、旅游度假、养老人士在白沙县购房,另外,在白沙县内工作定居的企业高管、白领人士等对商品住宅需求也将呈上升式增长,因此,白沙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将拟建泰海峰景名城项目。项目位于白沙县牙叉中路310省道北侧区域。项目用地为57786.66m2(约86.68亩),总建筑

4、面积104121.71m2。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0834.75m2,总建筑面积为26590.14m2。建设内容主要由位于地块南侧的A、B商服(2F),A1-A6栋住宅(8F),C3、C4栋住宅 (11F)。二期总用地面积为46951.91m2,总建筑面积为77531.57m2。建设内容B1-B6栋住宅(18F),C1、C2、C5、C6栋住宅(11F),D1、D2栋住宅 (18F),E1-E4栋住宅(11F),F1、F2栋住宅(15F)。总户数31244户,机动车位725个(地上)。项目总投资16400万元。本项目的建设将在较大程度上带动、促进白沙县建筑业、建材业、金融保险业等

5、行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白沙县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在白沙县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并附工程特性表;3.2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建筑规模及内容:项目用地面积为57786.66m2(约86.68亩),总建筑面积104121.71m2。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0834.75m2,总建筑面积为26590.14m2。建设内容主要由位于地块南侧的A、B商服(2F),A1-A6栋住宅(8F),C3、C4栋住宅 (11F)。二期总用地面积为46951.91m2,总建筑面积为77531.57m2

6、。建设内容为B1-B6栋住宅(18F),C1、C2、C5、C6栋住宅(11F),D1、D2栋住宅 (18F),E1-E4栋住宅(11F),F1、F2栋住宅(15F)。总户数31244户,机动车位725个(地上)。投资:项目总投资164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72万元,占总投资的3.49%。3.3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3-2所示。表3-2 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总用地面积(m2)57786.66总建筑占地面积(m2)12419.94总建筑面积(m2)104121.71其中住宅建筑面积(m2)93565.53商铺(m2)10556.18容积率1.8建筑密度(%)21.49

7、绿化率(%)48.5建筑层数8F18F住宅户数(户)1244停车位(个)725个(地上)1.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1.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属于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居民住宅和配套商业楼房,查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年02月16日),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规定关于“住宅项目:宗地出让面积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小城市和建制镇7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大城市20公顷;容积率

8、不得低于以下标准:1.0(含1.0)”。本项目占地面积为86.68亩,容积率2.0%,因此本项目不属于限值用地项目范围。根据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规定“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禁止用地”,本项目属于普通住宅房地产开发项目,因此,本项目不在禁止用地范围内。11.2规划符合性分析11.2.1 与白沙县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白沙县城牙叉中路北侧。根据白沙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项目所在区域为商住用地,根据白沙黎族自治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出具的项目土地证,地块属于城镇住宅及商业用地。因此项目符合白沙县城市总体规划(图11-1)。11.2.2 与白沙县土地利用规划规划

9、符合性分析根据白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本项目占用土地属于城镇建设用地。项目地块目前主要为人工橡胶林,见图11-2(土地利用规划图)。根据白沙黎族自治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出具的项目土地证,地块目前规划已属于城镇住宅用地。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3.4.1 项目周边概况本项目用地位于白沙县牙叉中路310省道北侧区域,根据现场踏勘情况,项目用地现状部分为杂草及空地。项目西侧为橡胶林;东侧50m为在建公务员小区(目前未有居民入住),南侧隔牙叉中路50m处为档案局,西侧为空地。项目地理位置图、周边环境概况详见图3-1图3-3。图3-1 项目地理位置

10、图图3-2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示意图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施工期的环保措施3.1.1施工前期招投标(1)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应将审批通过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编入相应的条款中。(2)承包商投标文件中应包含环保措施的落实及实施计划。(3)建设单位评标过程中应注意对投标文件的环保部分进行评估讨论,对中标方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要求。3.1.2社会环境(1)建设单位和沿线各级政府要严格遵守省政府的征地拆除补偿,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各项补偿费,妥善补偿每户受到土地征用影响的居民。(2)建设单位和沿线各级政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对那些蒙受重大

11、经济损失的征地困难户给予额外补助,力保征地困难户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原有水平。(3)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车辆出入可能影响交通的路口设置警示标志牌并设专人在现场负责施工车辆的通行调配。 (4)施工前应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工程涉及的内容如:道路、供电、通信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提前协同有关部门确定拆迁、改移方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在施工现场安置告示牌,说明工程主要内容、施工时间,敬请公众谅解由于施工带来的不便,并在告示牌上注明联系人、投诉热线等。(5)施工期间用电量和用水量均较大,为此施工单位应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管线接引方案,并做好临时管线的接引准备工作

12、,对局部容量不足地段,应事先进行水电管线的改造,防止发生临时停水、停电,影响沿线居民、机关单位的正常供电供水。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要考虑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3.1.3生态环境在路基填筑和取土施工过程中对地表上层30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殖质层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工程结束后农业用地复垦、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植土。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好沿线的生态环境,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禁将工程废渣随处乱排。(2)做好表土剥离和存放工作,施工完成后用于工程绿化,减少表土资源的损失。(3)施工期施工活动尽量在红线范围进行,堆土、堆料不得影响其他设施。(4)施工期严格按批准的用地占用方案进行

13、,严禁乱砍乱伐,随意破坏植被。(5)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临时弃土堆放点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体。(6)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占用土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土地。(7)做好道路的绿化工作,积极进行路域生态系统的重建。(8)业主必须结合该地区的环境条件,在评价区一些坡度较大的地段,进行植被恢复建设;由于道路建设需要开设的临时工地,修路完毕后,也必须进行生态恢复建设,难以保持灌木的地方,应以草本植物为主,避免由于大风大雨而造成水土流失。3.1.4水土保持根据国家、各部委有关水土保持法规以及道路设计的

14、有关规范,必须对道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减缓措施。水土流失治理应符合国家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水土流失对单位和个人造成危害;水土保持设施损坏后,应给予补偿和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应与道路设计、施工、验收同步。道路建设单位承担因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本区水土流失防治主要有:道路用地、堆渣场和施工营地。道路用地本项目考虑主要补充一些植物措施。道路两侧植行道树(建议使用当地植物种)。另外,在施工期间应注意和采取的一些预防措施有:、施工单位应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事先了解降雨的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作好防护措施;、工程中的挖方不能随意丢弃到水田沿

15、线;工程排水应统一收集后经沉砂池沉降后方可排放,防止泥沙直接进入水体;、施工中逐层夯实边坡,雨季施工时,要避免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开挖的场地内工程施工开挖的土方量较大,应根据工期,就近调配,做好区内随挖随填。临时渣场项目产生的弃渣主要为地表剥离,弃渣可回用于项目绿化。工程产生的弃渣应当天清运处理,如不能当天清运处理,应设置临时堆放场并在四周设置围挡和排水设施。临时堆放场所应不能靠近农田,避免雨水冲刷而污染农田。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严禁引入外来种”的原则,结合立地条件及植被特点,建议对开采坡面和平台种植当地灌丛植被。3.1.5水环境(1)路基路面施工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在路基纵断面凹形

16、处或地面有地表径流处,且路基附近有河渠、池塘时,应在该路基两侧设置泥砂沉淀池,减少路基施工时对附近水体的污染。(2)施工营地与物料堆场的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不外排,定期由环卫部门清掏或交当地农民还田。同时定期用石灰等药物消毒,防止疫病传播。2)物料堆场四周必须开挖明沟和沉砂井,必要时还要设置阻隔挡墙,防止暴雨径流引起水体污染。3)施工结束后,施工营地的化粪池应及时覆土掩埋。3.1.6环境空气(1)必须配备足够的洒水车,对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抑制道路扬尘污染。(2)石灰、水泥、砂石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必须采取蓬布遮盖、表面潮

17、湿处理、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物料扬尘污染。(3)必须在物料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保持堆场内地面湿润,进一步抑制物料扬尘污染。(4)用石灰、水泥拌和稳定土和稳定碎石时,必须对拌和设备增配除尘装置,同时采取在拌和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等辅助抑尘措施。(5)进行路基填土掺生石灰处理、粉喷桩或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路基土填筑和压实、取土坑集中取土等路基施工作业,进行路面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碎石基层、二灰土或水泥土底基层铺筑等路面施工作业,都必须在施工作业路段下风向侧设置临时挡风墙并经常洒水,抑制施工作业扬尘污染。(6)对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应更新尾气净化装置,提倡使用高清

18、洁度燃油,抑制汽车尾气污染。(7)物料堆场选址要避让沿线环境敏感点,必须设置在环境敏感点主导风向下风向200m以外。3.1.7声环境(1)施工噪声影响属于短期影响,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在表1.8-2所列的敏感点附近200m范围内路段应停止施工作业,如难以避免,则需上报临高县环保部门,通过批准后方可进行非打桩作业等的低噪声夜间施工。昼间施工时也要进行良好的施工管理和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以保证周围居民的声环境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规定:昼间70dB,夜间限值为55 dB;(2)对于工业一横路东段北侧150m昌江思源学校、工业一横路东

19、段北侧200m石碌镇中心小学、工业一横路东段北侧100m太坡希望小学等距道路较近而受施工期噪声影响的敏感点,在敏感点附近路段施工时(必须在昼间施工),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临时降噪声屏障等措施来保护敏感目标,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先,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3)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对现有道路交通的负荷。在途径村镇、学校,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需新建的便道应尽量远离学校和村镇等敏感目标。距声环境敏感目标200m范围施工便道上禁止车辆夜间运输物料,防止噪声扰民。通

20、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缓解项目施工期对沿线敏感点的噪声影响。3.1.8施工营地的环保要求(1)施工营地应设临时厕所,粪便掩埋处理,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用简易的三级化粪池处理,未经处理的废水不得外排,生活垃圾禁止无序的堆放乱排。(2)施工结束后,应按照施工场地后期使用规划,做好场地的土地整治工作。3.2 营运期的环保措施3.2.1生态环境(1)道路营运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道路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需由有资质的、专业的绿化公司进行设计选取。(2)加强对沿线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结构物、边坡防护设施维护保养

21、,保证不发生大范围、大强度的水土流失事故,应制定水土流失事故应急方案,包括抢修人力、物力、调度等保障。(3)做好弃渣场地、临时施工营地和砂石料场的植被恢复和绿化维护。(4)落实植被恢复计划(5)项目竣工后,道路沿途景观植物的修复,一定要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应选择适合在这一地区生长的酸豆、椰子、木棉、海南菜豆树、海南红豆、幌伞枫等植物,科学合理地引种一些外来树种,合理配置,注意打造地方的绿色景观。公路绿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进行植被或复耕。3.2.2水污染防治措施(1)地面径流污染防治措施道路管理部门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环卫部门增强路面保洁工作。道路雨水定点排放,排放前

22、经过沉水井沉淀过滤。对于意外事故产生的路面污水,应及时收集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地表水。加强管理,保证排水管网的正常营运 。加强对污水管线进行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管线的渗漏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因污水管网的渗漏造成对 水环境的污染 。 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定期进行排水系统的清淤,以确保降水畅通排泄。 3.2.3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绿化建设,应强化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以缓解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2)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3)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

23、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4)对不同车辆类型运输路线的限制和分流,不仅可以保持道路畅通,也可以保护道路的质量不受损害,保护沿路居民不受干扰。(5)加强对道路的养护,使道路保持良好营运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6)强化试行在用车的年检、路检和抽查制度,加强车管执法力度,控制机动车的废气排放量。及时淘汰环保不达标的劣质汽车。(7)科学管理道路交通。加大交通总量控制力度,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交通的水平,完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提高车辆通告速度和道路通告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尾气排放。3.2.4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项目运营过程中,应该确保各种市政管线的井盖不得高于道路路面,保持路面平整,可以

24、有效避免汽车运行过程中轮胎擦碰井盖产生的瞬时高噪声。(2) 通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如限制性能差的车辆进入道路,在重要敏感点附近路段两端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等,可以有效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3)经常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大。(4)各段设置限速标志牌,各敏感点前设置禁鸣标志牌,以降低车辆营运时的噪声,减少对敏感点临路居民的生活、学校和休息的影响。(5)道路沿线做好绿化设计,重点增强绿化降噪效果,尤其是本报告所列的敏感点路段区域应种植高大乔木,以增强降噪效果。(6)对沿线规划建设的控制要求学校、医院等需要安静的敏感目标对声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在距离道路中心线2

25、00m外的位置噪声方能达到相应的声环境标准,故这些建筑不宜建在道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四、 公众参与4.1 公众参与调查目的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单位通过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认可,并提高项目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公众参与可让公众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进度、意义和对该区域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对当地经济发挥的作用,征询公众对本项目可行性和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减少项目的盲目性,还可动员社会各方面人士关心环境保护,参与环境建设。4.2方法和原则为了使公众更方便、更积极地参与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本项目公众参与参照国家环保总最

26、新发布的环评公众参与暂行方法进行。公众参与是多方面的,本次环评“公众参与”采取发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意见征询表”的形式,同时公众参与调查表附建设项目简介,调查以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代表性是指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公众参与来自社会各界人士;随机性是指对象在统计学上是随机的,调查对象的选择机会均等,公正无偏。同时本项目也采取张贴大字报的形式对项目进行公示。4.3公众参与内容和对象本次公众调查主要采取发放表格和公示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是拟建地所在区域的居民住户。4.3.1 公众调查表公众调查表内容见表4-1。表4-1 泰海峰景名城公众参与调查表项目内容介绍:项目位于白沙县牙叉中路310省道北

27、侧区域。项目用地为57786.66m2(约86.68亩),总建筑面积104121.71m2。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0834.75m2,总建筑面积为26590.14m2。建设内容主要由位于地块南侧的A、B商服(2F),A1-A6栋住宅(8F),C3、C4栋住宅 (11F)。二期二期总用地面积为46951.91m2,总建筑面积为77531.57m2。建设内容B1-B6栋住宅(18F),C1、C2、C5、C6栋住宅(11F),D1、D2栋住宅 (18F),E1-E4栋住宅(11F),F1、F2栋住宅(15F)。总户数31244户,机动车位725个(地上)。项目总投资16400万元。二

28、、参与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三、调查内容调查项目内容请在相应的格中划“”1、您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是否清楚?知道不知道2、您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是否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您认为该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正影响负影响无影响4、该项目对提高您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提高降低无影响5、您是否关心项目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关心不关心无所谓6、该项目建设后周围地区环境污染如何?加重不变变化不大7、项目在运营期其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哪里?水环境大气环境固废生态环境8、综合考虑,您对拟建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支持不支持无所谓您对本项目建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签字(盖章)

29、年 月 日4.3.2 公示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在进行公众参与过程中,在项目现场及牙叉镇政府进行了两次公示。首次公示时间发布为2013年6月17日6月28日,第二次公示发布时间为2013年7月1日7月19日,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内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污染治理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要点、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等,公示的时间均为10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如下:表4-2 第一次公示内容泰海峰景名城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发布单位:白沙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首次发布日期:2013年6月1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

30、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等相关规定,现将“泰海峰景名城”有关环境影响评价事宜公告如下:一、项目名称和工程概要项目名称:泰海峰景名城建设单位:白沙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白沙县城牙叉中路北侧项目概要:项目位于白沙县牙叉中路310省道北侧区域。项目用地为57786.66m2(约86.68亩),总建筑面积104121.71m2。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0834.75m2,总建筑面积为26590.14m2。建设内容主要由位于地块南侧的A、B商服(2F),A1-A6栋住宅(8F),C3、C4栋住宅 (11F)。二期二期总用地面积为46951.91m2,总建筑面积为7

31、7531.57m2。建设内容B1-B6栋住宅(18F),C1、C2、C5、C6栋住宅(11F),D1、D2栋住宅 (18F),E1-E4栋住宅(11F),F1、F2栋住宅(15F)。总户数31244户,机动车位725个(地上)。项目总投资16400万元。二、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白沙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委托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建设单位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特向公众公示。公示时间自即日起为期10

32、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有不同意见或想获取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详细资料者,请与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联系。建设单位:白沙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系地址:白沙县南美假日小区5栋1-2F联系人:蔡总联系电话:18876053833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电话(传真)0898-65352551信件: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619室收。邮编:570203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1、工作程序评价的工作程序:建设单位委托文件资料收集、研究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编写报告书环保主管单位审查。2、主要工作内容评价的主要

33、工作内容:阐明工程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预测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所造成的各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运行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并进行公众参与调查,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1、公众对环境质量现状的看法;2、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意见;3、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态度;4、公众对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众可以在本项目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方式向建设单位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提交书面意见(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将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真实记录公众的意见

34、和建议,并将公众的宝贵意见、建议向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反映。表4-3 第二次公示内容泰海峰景名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项目位于白沙县牙叉中路310省道北侧区域。项目用地为57786.66m2(约86.68亩),总建筑面积104121.71m2。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0834.75m2,总建筑面积为26590.14m2。建设内容主要由位于地块南侧的A、B商服(2F),A1-A6栋住宅(8F),C3、C4栋住宅 (11F)。二期二期总用地面积为46951.91m2,总建筑面积为77531.57m2。建设内容B1-B6栋住宅(18F),C1、C

35、2、C5、C6栋住宅(11F),D1、D2栋住宅 (18F),E1-E4栋住宅(11F),F1、F2栋住宅(15F)。总户数31244户,机动车位725个(地上)。项目总投资16400万元。(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项目建成后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居民厨房餐饮油烟废气和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燃油废气及垃圾收集房的恶臭等。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项目建成后,主要的噪声源为高噪声设备为水泵、风机、柴油发电机等。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施工期的污染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在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其对外环境的影响不大。营运期产生的污水经三

36、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产噪设备室内设置,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处理措施;生活垃圾集中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项目采取以上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可达标排放,且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原有环境质量功能级别。因此,从环境角度而言,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可行,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所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能保证各种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在切实落实环评要求的各项环保措施和总量平衡方案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可行。(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及反馈信息方式如公众想更深

37、一步了解项目的信息,可联系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索要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可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联系相关负责人:建设单位:白沙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系地址:白沙县南美假日小区5栋1-2F联系人:蔡总联系电话:18876053833评价单位: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电话(传真)0898-65352551信件:海口市海府路38号银都大厦619室收。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是项目附近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附近的居民。主要事项包括您对该项目建设与否所持的态度和原因、对该项目环保方面有何种建议和要求以及对环

38、保部门审批该项目有何建议和要求等。(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可在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9日,向环评机构提出。 白沙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3年7月1日本项目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公示栏进行公示。 图4-1 第一次公示照片 图4-2 第二次公示照片4.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被调查者的意见经分类统计后,列表于4-4。序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住址态度对征地拆迁的意见1符家凤 女26-牙叉镇支持无2符慈雨女26-牙叉镇支持无3符忡成男27-牙叉镇支持解决就业4符大鸿男56-牙叉镇支持解决就业5 符崇福男32-牙叉镇支持解决就业6张成飞男34-牙叉镇支持无7符

39、长琪女26-牙叉镇支持无8王美女26-牙叉镇支持9张乔飞男27-牙叉镇支持10符光周男56-牙叉镇支持11符刚军男32-牙叉镇支持12符春芝女26-牙叉镇支持13李果强男54-牙叉镇支持解决就业14曹飞男34-牙叉镇支持解决就业15符光政男32-牙叉镇支持无16刘国梁男65-牙叉镇支持无17符航宁男38-牙叉镇支持无18符春利男4515642651256牙叉镇支持19符焕荣女48-牙叉镇支持20符德才男47-牙叉镇支持21符佳成男38-牙叉镇支持22符杰元 男31-牙叉镇支持23符火铎男29-牙叉镇支持无24符季嘉男36-牙叉镇支持无25符家源男34-牙叉镇支持无4.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为使本次

40、调查能够如实地反应出公众对整个拟建项目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并且使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于2013年7月,对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及小区等发放了30份调查表,共收回有效表格25份,回收率84。参与调查表填写的公众来自各行各业,基本反应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态度、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统计结果见表4-5。表4-5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调查项目内容比例(%)1、您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是否清楚?知道85不知道152、您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是否满意?满意75比较满意25不满意03、您认为该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正影响90负影响0无影响104、该项目对提高您的生活质量有

41、何影响?提高40降低0无影响605、您是否关心项目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关心80不关心0无所谓206、该项目建设后周围地区环境污染如何?加重0不变20变化不大807、项目在运营期其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哪里?水环境60大气环境20固废10生态环境108、综合考虑,您对拟建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支持100不支持0无所谓04.6结论的合理性分析(1)合法性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具有合法性。(2)代表性公众意见收集范围覆盖周边大部分不同阶层的群众能代表大部分广大人民群

42、众的意见。(3)真实性公众意见公示、调查表的发放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公示内容准确反映建设项目相关信息,调查结果真实可靠。(4)有效性调查时间为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阶段进行,能准确反映周边群众对项目的态度,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公示内容真实、调查范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合理有效。4.7公众参与结论经实地调查、访问、记录,在被调查人群中,支持的占总人数占100。从统计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公众从不同角度出发,反映了对该项目的看法。主要是针对该项目运营期污水、固废等问题,希望建设方通过各种保护措施来减少或防治污染。项目在公示期间,未有单位或个人来电联系咨询,或者向环保行政主管部

43、门提交书面意见。说明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是持积极的态度,本环评针对污水、固废等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建设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建设单位在建设运营时,一定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环境保护问题,现在公众的环保意识在加强,人们希望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这些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建设单位应在建设过程中及投运改后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免除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担忧,确保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项目概况项目位于白沙县牙叉中路310省道北侧区域。项目用地为57786.66m2(约86.68亩),总建筑面积104121.71m2。项目分两

44、期建设,其中一期总用地面积为10834.75m2,总建筑面积为26590.14m2。建设内容主要由位于地块南侧的A、B商服(2F),A1-A6栋住宅(8F),C3、C4栋住宅 (11F)。二期总用地面积为46951.91m2,总建筑面积为77531.57m2。建设内容B1-B6栋住宅(18F),C1、C2、C5、C6栋住宅(11F),D1、D2栋住宅 (18F),E1-E4栋住宅(11F),F1、F2栋住宅(15F)。总户数31244户,机动车位725个(地上)。总投资164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72万元,占总投资的3.49%。5.2环境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公布2013年6月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白沙县空气质量为优良。声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看出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昼夜间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4a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5.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5.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环境问题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