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医院内科医技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中医院内科医技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由来11.2工程概况31.3产业政策、选址与布局合理性分析4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0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10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1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报措施及效果123.1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23.2 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194公众参与344.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344.2调查方式、对象及内容344.3公众意见调查情况384.4公众意见和建议384.5小结39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06联系方式41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由来海南省中医院位于海口市和平北路47号,建于1954年5月,是全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
2、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和美国亚利桑那州东方医学针灸学院和省内各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自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投入使用以来,医院就诊人数和住院人数大幅增加,社会效益显著。但由于医疗用房及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相应的新要求,新建内科医技楼,完善医院功能配套已成当务之急。按照海南省中医院的发展规划,要把海南省中医院建成全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每张病床建筑面积84m2之间,按照医院600张病床来计算,海南省中医院的建筑面积应为50400m2。而省中医院业务用房
3、现状建筑面积只有38767.7m2,其中有现状办公楼(2585.03m2)、现状制剂楼(522.45m2)、现状CT楼(891m2)、现状中药库楼(705m2)和现状旧内科楼(2771.52m2),总计7475m2的业务用房建筑由于不符合现行的医院建筑标准的要求要给予拆除。不符合现行医院建筑标准的建筑拆除后,保留下来的省中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只有31293m2,与中医院建设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省中医院发展的需要,根据现时中医院的实际需要,本次项目需建设一栋内科医技楼,建筑面积为16705m2。为了进一步改善医院办院条件,与新门诊病房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后的医院相应业务用房要求功能相配套,本次设
4、计工程主要建筑一栋17层高的内科医技楼,解决病房不足和解决其他业务性用房不足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的有关要求,为了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建设单位海南省中医院委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及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海南省中医院内科医技楼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开展工作。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供专家和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海南省卫生厅出具海南省卫生厅关于申请调整省中医院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建设方案的请示(琼卫计【2011】
5、52号)批准本项目的建设,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达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2011年地方债券未开工项目情况的通报(琼府办【2011】225号)对该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批示,同意该项目的建设。海南省中医院位于海口市美兰区和平北路47号,拟建海南省中医院内科医技楼项目选址位于海南省中医院东北部。项目用地西面为医院现有的16层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南面为现有停车场,东南面为7层行政办公大楼和医院职工住宅楼。海南省中医院大门位于西侧,紧邻和平北路。该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为病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该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
6、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要求。此外,由于该建设项目同时涉及到CT、X光机等辐射项目的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辐射环境管理规定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上述辐射项目的建设须同时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这部分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其它有资质的评价单位承担,本次评价不包含辐射项目的评价内容。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1)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噪声、扬尘及建筑垃圾的处置。(2)运营期生活污水、噪声、废气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的可行性、项目景观影响分析、项目选址和总平布置合理性分析。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符合海口土地利用、城市总体规划,根据海口市规划局关于用地规划条件的复函,项目符合海口市规划
7、设计条件。本项目在施工和运营期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不利的影响,但均可以通过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得到削减,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海南省相应的环保法规、政策,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本项目是可行的。1.2工程概况项目名称:海南省中医院内科医技楼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海南省海口市和平北路47号海南省中医院用地范围内;建设单位:海南省中医院;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本工程将拟建的综合楼直接连接到门诊大楼东端,与门诊大楼形成综合体。拟建综合大楼,占地面积1072.20m2,总建筑面积16705.24m2,1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8、,楼高68.3米,为一类高层建筑。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7665.68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工程费用6387.6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76.63万元,预备费用501.4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7665.68万元,资金筹措:申请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1。表1.2-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 目单位数值备注1规划总用地m210528.332内科医技楼建筑面积m216705.243建设规模(新增加病床位)床45对医院病床进行调整,使内科医技楼的病床达到260张。门诊病房综合楼现有病床390张。使病床数达到915张。4地上建筑面积m
9、216705.245建筑占地面积m21072.206绿地面积m21088.427容积率4.188建筑密度%40.689绿地率%10.3410地上停车位个155(其中38个车位是新建的)共222个。地下车位设置在门诊楼的地下室。地下停车位个671.3产业政策、选址与布局合理性分析1.3.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医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属于鼓励类中第三十六大类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服务业中的项目,因此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1.3.2项目选址合理性与布局合理性分析1.3.2.1合理性分析(1)与规划相符性拟建海南省中医
10、院内科医技楼选址位于海南省中医院东北角,现状办公楼、现状制剂楼、现状CT楼和现状中药库楼的位置上,在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的后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海口市国用(籍)字第Q0946号,海南省中医院用地为医卫用地。在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本项目所在地块为城镇建设用地;在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图10.2-1)中,本项目所在地块为医疗卫生用地。本项目用地性质均符合上述规划。(2)与海南省中医院规划的相符性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海南省中医院所服务的范围
11、为全省的区域人口,2011年底,全省人口867万人。如果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规定每千人0.22-0.27张床位来计算,则全省的中医院病床位数现有的中医病床数应为1907-2341张床位。作为全省唯一的一家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海南省中医院的病床数所占比例应为全省中医院病床位数的1/3较为合理。由于省中医院地块较小,病床指标暂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取值,即每千人0.22张病床。则海南省中医院的病床位数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计算,并乘以1/3,病床数为780张病床。根据省中医院现时的地块狭隘和建筑拥挤的现实情况,我们确定海南省中医院的病床数为750张
12、。海南省中医院现有病床650张,现新建内科医技楼,病床数将增加260张,总病床数将达到910张。按照海南省中医院的发展规划,要把海南省中医院建成全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每张病床建筑面积84m2之间,按照医院600张病床来计算,海南省中医院的建筑面积应为50400m2。而省中医院业务用房现状建筑面积只有38767.7m2,其中有现状办公楼(2585.03m2)、现状制剂楼(522.45m2)、现状CT楼(891m2)、现状中药库楼(705m2)和现状旧内科楼(2771.52m2),总计7475m2的业务用房建筑由于不符合现
13、行的医院建筑标准的要求要给予拆除。不符合现行医院建筑标准的建筑拆除后,保留下来的省中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只有31293m2,与中医院建设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省中医院发展的需要,根据现时中医院的实际需要,本次项目需建设一栋内科医技楼,建筑面积为16705m2。加上拟建项目,海南省中医院的总建筑面积为47998m2,接近根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中的标准计算的建筑面积数值。因此海南省中医院在拆除不符合现行医院建筑标准的业务用房和新建内科医技楼后的总建筑面积为47998m2。中医院可以依据长远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和资金情况扩大院区地块范围进行建设或在院外选择新
14、址另行建设新院区。省中医院现状、拆除、保留、新建及拆除和新建后的总建筑面积项目业务用房(m2)总建筑面积(m2)备注现状面积38767.7需拆除面积7475拆除5栋需保留面积31293拟建内科医技楼面积16705拟建和拆除后的地上建筑面积4402347998建筑总面积(含地下室3975m2)拟建内科医技楼建成投入使用后,业务用房的建筑面积为47998平方米。其中:门诊楼病房综合楼地上建筑23443平方米,地下室3975平方米,合计门诊楼病房综合楼建筑面积27418平方米;旧外科楼3875平方米;拟建内科医技楼16705平方米。各种功能用房的比例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有:中医医院
15、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床 位60100200300400500急诊部3.13.23.23.23.23.3门诊部16.717.518.218.518.519.0住院部29.230.533.034.535.535.7医技科室19.717.517.016.616.016.0药剂科室13.512.19.48.58.38.0保障系统10.410.410.410.09.89.0行政管理3.73.83.83.73.73.8院内生活服务3.75.05.05.05.05.2注:1、使用中,各种功能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综合医院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16、(%)序号部门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1急诊部32门诊部153住院部394医技科室275保障系统86行政管理47院内生活4根据中医院建设标准所规定的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比例的规定,省中医院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应为:建筑总面积47998序号功能房名称指标面积(m2)1急诊部3.30%15842门诊部19.00%91203住院部35.70%171354医技科室16.00%76805药剂科室8.00%38406保障系统9.00%43207行政管理3.80%18248生活服务5.20%2496合计100.00%47998根据测算,内科医技楼的总面积为16705m2,对内科医技楼进行功能布置后,医院各类
17、业务用房面积的比例如急诊部为2.1%、门诊部18.4%、住院部40.2%、医技科室16%、药剂科室5.4%、保障系统9.3%、行政管理6.1%、生活服务2.6%。虽然和标准有一些差距,但总的来看,跟标准相比基本上是符合的。内科医技楼的建设与海南省中医院的规划是相符的。(3)选址合理性分析本工程选址于海南省中医院旧址范围内。根据海口市用地规划,项目所在地所处位置为医院及附属设施用地区域,该医院位于海口市美兰区和平北路47号。依照海南省中医院改扩建规划,拟在该院现址范围内,拆除现状办公楼、现状制剂楼、现状CT楼和现状中药库楼等部分陈旧建筑共7475m2的建筑。扩建工程选址虽有部分地上物,拆迁工作量
18、较大,但均属该院建设总体规划调整范围之内;并严格遵循该院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因此其选址方案是可行的。本工程拟建项目建设场址的选择遵循了该区域的城市建设规划,以及海南省中医院的发展规划,与保留建筑有着良好的衔接,其单项工程选址较为合理。项目选址地处项目选址于海口市美兰区和平北路47 号,海南省中医院内,交通条件便利,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其它市政公共设施条件,如给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均有能力为本项目提供支持,其选址公共设施条件较为理想。根据区域污染源调查,周围500米范围内没有大的工厂及其它的废气排放源;500米范围内没有大的工厂及较大的工业噪声污染源,根据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各厂界夜间或者昼夜没超标
19、现象,在采取本环评所提措施以后,可以有效降低周围交通和社会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总之,扩建项目拟选址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环境比较宁静,适于患者休养和治疗;场址与周边商铺、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病人身心健康以及危及病人安全的场所相距一定距离,环境优美,是建设高标准医院的理想区域。由工程分析和污染物排放影响预测可知,工程运行后,对污染物采取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轻微。综上所述,海南省中医院内科医技楼项目选址外部基础配套设施良好,周边建筑环境及社会环境适宜,建设用地权属明确,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加上医院对原有地上物使用充分、合理,故选址基本可行。(4)布局合理性分析海南省中医院依照其医院建设
20、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内科医技楼应与省中医院整体规划协调一致。根据医院整体规划,将拟建的内科医技楼直接连接到门诊大楼东端,与门诊大楼形成综合体。内科医技楼占地面积1072.20m2,建筑面积16705.24m2。内科医技楼平面基本上呈标准矩形形状,坐东向西,长轴为南北方向。围绕门诊楼、拟建内科医技楼、停车场布置一条约4米宽的环绕消防通道,平时作为院内交通道路。门诊大楼主出入门口面向和平北路。门诊楼南、北、西共有5个出入口,东侧有1个出入口;拟建的内科医技楼共设计3个出入口西侧设置1个主入口、南侧设置1个疏散口、东侧设置1个疏散口,保证紧急情况时的疏散。内科医技楼与医院的交通网络有很好的连
21、接。在门诊大楼北侧结合绿化设置停车场,既作为医院工作人员停车场,也作外来人员机动停车,新建地上停车位38个(原有停车位117个)。根据中医院地块的具体情况,为了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拟建内科医技楼连接到门诊大楼东端,与门诊大楼形成综合体。内科医技楼平面大体上呈矩形布局,采用3m内走廊,设5台电梯(其中2部客梯,3部病床梯),内科医技楼不设污物梯。因为内科医技楼和门诊楼每层都是相通的,污物梯和门诊楼的污物梯共用。2间楼梯间。5台电梯布置在内科医技楼的大厅。楼梯间位置按防火疏散及功能分区要求布置。本项目的水泵等主要设备位于内科医技楼地上一层的设备机房,拟建污水处理系统风机和水泵位于污水处理
22、系统设备间内,设备间位于内科医技楼的北侧,具体位置见图图4.1-1 医院总平面图所示,并设减振和消声措施。医院食堂油烟经净化后从楼顶烟囱排放。污水处理系统格栅和污泥浓缩池加盖密封;二氧化氯发生器和接触池(加盖)位于设备间内,扩散的氯气和二氧化氯气体通过植物液净化装置去除。本项目医院污水消毒处理装置位于院址北侧。医疗废物临时收集设施位于院址东南角,即现有的医疗垃圾暂存点所在位置,与周围其他建筑间设置有绿化防护带,选址与布局合适。建设项目实行雨污分流,医院污水经处理达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将通过和平北路的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
23、深海排放,污水排放去向合理。综上所述,海南省中医院内科医技楼项目在选址、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方面均依照该院总体发展规划实施,建成后将提高海口市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大幅提升该院医疗硬件设施功能,为患者提供更具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水准的工作平台,使得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可能,因此其总体建设方案合理可行。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1水环境质量现状海南省中医院污水总排污口处: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的预处理标准进行评价,各污染因子评价子数均小于1,因此,污水经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并通过市政污水管网送至海口市白沙门污
24、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深海排放,对周边环境和自然水体的影响较小。2.1.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境评价空气质量现状引用了二一二年一月十六日海口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海口市环境状况中的数据,即:海口市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其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优)的天数为71天,二级标准(良)21天。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季日平均浓度为0.009 mg/m3,二氧化氮(NO2)季日平均浓度为0.019 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季日平均浓度为0.039 mg/m3。评价标准:根据海口市环境功能区划技术报告,海
25、口市区除现有的和规划中的工业开发区执行二级标准,其余区域均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一级标准浓度限值为:二氧化硫(SO2)日平均浓度0.05 mg/m3;二氧化氮(NO2)日平均浓度0.08 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0.05 mg/m3。评价结论:从海口市环境保护局二一二年一月十六日公布的海口市第四季度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可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要求。2.1.3声环境质量现状1#和平北路东侧:昼间和夜间的噪声监测值均超标,白天最大超标值为3.9dB(A),夜间最大超标值为4.1dB(A)。因此,由和平北路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和平北
26、路的交通噪声对医院西面的声环境有影响。2#海韵花园、3#医院内、4#玉和花园、5#职工住宅区的监测点均位于海南省中医院院内,根据声环境现状监测值,其昼间和夜间的噪声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区域要求。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和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评价范围划分原则和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噪声评价范围: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医院院区范围及院界外100米范围。大气评价范围:以项目选址为中心,向四周各延伸2km,形成边长
27、为4km的正方形,总面积16km2范围内。 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报措施及效果3.1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1.1 施工期3.1.1.1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项目在建设期间最大的污染源是噪声污染。在项目的建设初期阶段,建筑原材料、建筑垃圾和废弃材料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施工时施工设备及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干扰。施工设备噪声主要是铲车、装载车、推土机等设备的发动机噪声及电锯噪声;机械噪声主要是机械挖掘土石噪声、搅拌机的材料撞击声、装卸材料的碰击声、拆除模板及清除模板上附着物的敲击声。这些噪声源的声压级最高可达100dB(A)左右。相对来说,项目在基础施工中主要使用的各
28、种施工机械绝大部分为移动式声源,如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等,其噪声影响范围要广些,但基础施工期时间短,所以影响的时间也要短些。结构施工阶段工期较长,应是重点控制噪声的阶段。装修阶段施工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但噪声源较少,且很多是在室内进行,对环境影响不十分明显。因项目处声环境1类控制区,昼间的声级应控制在55分贝以下,夜间控制在45分贝以下,从预测结果知,在距离项目100米处,施工期项目噪声可达到施工场界要求,在490米处,项目噪声可达到1类区昼间环境噪声的标准值。海南省中医院建设内科医技楼时,其他科室、住院部等用房正常工作,因此,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医院现有声环境产
29、生较大的影响,不可能满足项目边界声功能区的施工阶段的声环境要求,况且对施工机械无法进一步进行隔声处理,要减轻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只能从施工机械、限制施工时间上着手:如采用环保型的低噪声设备和禁止夜间施工等。3.1.1.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施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是施工机械引起的扬尘、水泥或混凝土搅拌产生的粉尘、向施工机械供电的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燃油废气以及在使用涂料和油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其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扬尘直接危害现场施工工人的健康。(2)灰尘随风吹扬影响周围大气环境,特别是海南省中医院院区内。(3)在施工过程中,土方的开挖、施工车辆产生的扬尘、水泥及混凝土搅拌产
30、生的粉尘、在机械力及风力作用下,飘散到大气中,使周围大气环境中TSP的含量增高。据有关经验,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污染主要是距路边30米以内,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定时洒水措施,在近距离内(20米以内)可使道路扬尘减少四分之一,在较远距离(20米以外)可减少一半。在施工过程中对运输车辆进行洒水,可有效降低扬尘。海南省中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受TSP的影响较大,建设单位应做好具体的防护工作。本项目中颗粒物最主要的产生源为物料的运输和混凝土搅拌站,其中运输车辆产生的颗粒物很难定量。根据类比调查,搅拌站下风向50米处TSP的浓度为8.85mg/m3,日平均浓度为2.08mg/m3,是一级标准的17倍,相距1
31、00米处一次浓度为1.70mg/m3,日平均浓度为0.40mg/m3,是一级标准的3.3倍,当下风向距离达到150米后,一次浓度为0.423 mg/m3,日平均浓度为0.10mg/m3,其影响低于一级标准。为了减少项目施工期扬尘对海南省中医院现有门诊、住院区等地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本项目应认真规划好物料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经常对施工道路洒水,选择把项目施工出入口设在用地西侧,避免运输车辆在院区内行驶,同时在项目用地的四周修筑围墙,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扬尘,减少扬尘对院区的大气环境影响。(4)涂料和油漆使用过程中挥发的有机废气主要因为溶剂中含有苯、二甲苯等物质,加强施工人员的防护工作,加强室内外的
32、通风换气等工作外,应尽量选购环保涂料和油漆,减少有机废气的产生量。3.1.1.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水主要来自清洗设备、材料所产生的污水。施工污水如不经处理,胡乱排放,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以下几点影响:(1)泛滥于工地,影响施工。(2)污水流到工地外,污染周围环境。(3)泥沙、飘浮物等堵塞市政管道。因此施工现场要按标准设置排水沟,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搅拌机前台和施工大门口设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施工管理部负责监督实施。冲洗搅拌机、运输车辆的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施工污水经过合理处理后可以做到避免工地施工污水污染周围环境,影响交通和市容。3.1.1.4 施工期
33、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项目在施工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余泥、砖头、木竹等废弃物。如处理不当,产生的建筑垃圾对环境将产生以下几点影响:(1)施工垃圾如不及时清运、胡乱堆放,会阻碍交通。(2)遇到雨天,泥土会被地表径流冲刷到路上,弄脏道路。(3)在晴天,泥土易被风刮起,污染周围空气。本次新建总建筑面积16705.24m2,以每m2产生50kg的建筑垃圾计算,新建建构物产生的建筑垃圾共约835.3t。处理这些建筑垃圾的方法有:(1)现场设施工垃圾分捡站,要及时清运施工垃圾,洒水降尘。(2)对于可回收的施工垃圾,如:废旧钢材、木材、塑料等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分检,以便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回收的施工垃圾则放入垃
34、圾站并及时清运。(3)运土方、渣土车辆在现场出口应有专人将渣土压实,并进行遮盖,以防遗洒。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经过合理处理后运往海口市建筑渣土处置场进行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3.1.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止措施建设场地现主要为拟拆迁的旧建筑,没有植被覆盖。因此该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1)水土流失的成因由于施工场地较为平整,与规划道路的高差为2至3米,土石方量不是很大。但施工期间水土流失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仍将是施工期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暴雨季节更易形成水土流失的高峰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有:施工过程中开挖使原有地表植被、土壤结构受到破坏
35、,造成地表裸露,表层土抗蚀能力减弱,将加剧水土流失;建设过程中施工区的土石渣料,不可避免的产生部分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限制,不便运走时,由于结构疏松,空隙度增大,易产生水土流失;护坡、堡坎的修建将产生水土流失;取土回填也易产生水土流失。(2)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根据需要增设必要的临时雨水排水沟道,夯实裸露地面,尽量减缓雨水对泥土的冲刷和水土流失;弃土和施工废料、废土及时清运;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路面硬化和空地绿化,搞好植被的恢复、再造,做到边坡稳定,岩石、表土不裸露;控制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工作。采取措施后
36、可使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程度。3.1.1.6施工期对交通的的影响及防止措施施工期间,现场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要运出,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运入,运输车辆将会对城市的交通带来一定影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会同交通部门定制合理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繁忙道路和交通高峰时段,以缓解施工期对交通带来的影响。另外建设单位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的情况。采取上述措施后,将会有效地减轻施工期对交通的影响。3.1.1.7施工期建筑装饰室内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止措施随着人们生活的现代化,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种类及日用化学品的使用不断增加,这些材料或产
37、品均含有向室内释放有害化学物质的成分,造成室内环境污染。(1)污染物质及其危害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甲醛、氨、氡、苯和石材的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吸入高浓度的甲醛可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等,长期的低浓度吸入甲醛可以导致胃癌、鼻涕咽癌等。当室内甲醛的浓度高于0.6mg/m3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达到30mg/m3时可以当即导致死亡。室内的甲醛主要来自于: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贴墙纸、贴墙布、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各类含有甲醛并可能向外界散发的
38、装饰材料。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也是一种碱性物质,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它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室内的氨主要来自建筑本身,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
39、剂。此外,氨还来自于装饰材料,如家具涂饰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使用氨水。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常温下氡及载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氡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而诱发肺癌。暴露在高浓度氡的环境下,机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氡对人体脂肪的亲和力很高,特别是氡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室内的氡主要来源有:从房基土壤中析出,从建筑材料中析出以及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苯除了易燃易爆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在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短时间内吸入高
40、浓度的苯蒸汽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为主的急性苯中毒。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胸部紧束感、意识模糊等,并可能有轻度粘膜刺激症状;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心律不齐、抽搐和昏迷。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心室颤动、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长期吸入苯还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若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坏,便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并引起白血病。苯在各种建筑材料的有机溶剂中大量存在,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另外,还有装修中使用的胶、漆、涂料添加剂与稀释剂、胶粘剂和防水剂等都会造成室内的苯浓度超标。(2)室内污染防治措施为减小室内空气污染,建议采取以下几
41、种措施:采用优质的建筑材料,达到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防护分类控制标准;装修中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室内装饰和装修材料,这是降低造成室内污染的根本;装修后的居室不宜立即投入使用,至少要通风换气30天左右。增加室内换气频度是减轻污染的关键性措施,做好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使室内污染物稀释到不危害人体健康的浓度以下。通风次数不得小于6次/h;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或选用确有效果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净化装置,可有效清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可以在室内有选择的进行养花植草,既可美化室内环境,又可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消除室内装修造成的环境问题。3.1.1.8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小结项目施工期
42、为3年,施工人员100人/天,施工作业时间为360d/a。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为废水、扬尘、固废、噪声及建筑装饰材料等。项目施工期废水包括员工废水和建筑施工废水,建筑施工废水经场地自然过滤,员工废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对水环境影响甚微。当尘粒大于250m时,施工扬尘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由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通过采取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等措施,施工起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固废集中收集,有用建筑材料进行资源回收利用,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机械噪声较高,昼间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
43、GB12523-2011)的情况出现在距声源100m范围内,夜间施工噪声超标情况出现在200m范围内。施工噪声特别是夜间的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采取相应的缓减措施。项目建设施工期将会破坏建设区域内现有植被,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和绿地设施的完善,这种影响也将随之消失。项目施工期要文明施工,使用液压式打桩机,避免多台高噪音、振动机械设备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使用,并在机械外部设置临时性隔声挡板以及在敏感目标边界处设置隔声屏障。采用商业混凝土,不可设现场搅拌站;在施工场地出口处放置防尘垫、临时洗车池,清洗车轮。明确临时堆土场位置及其水保措施。细化拆
44、建、施工期运输路线环保措施。建设前应对拆建原址土壤进行消毒。设置环保承诺公示牌,标明主要环保措施、责任人、投诉电话等内容,接受公众的监督。3.1.2 运营期3.1.2.1水环境影响分析按计划,本项目建成时,海南省中医院污水处理站已升级改造完成。本项目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将排入新建的污水处理站中。扩建后,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由450m3/d增加至650m3/d。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二氧化氯消毒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工艺先进可靠、投资节省、运行费用低和管理方便等特点。项目建成后,内科医技楼排水量为124.96m3/d,医院其他科室用水、排水均不发生变化,因此,在项目建设后,海南省中医院废
45、水排水量为539.38m3/d。扩建后的污水处理站可以满足排水的需要。经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深海排放。3.1.2.2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医院场界噪声影响预测,预测计算结果见表3.1-1和3.1-2。表3.1-1 昼间场界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单位:dB(A))编 号噪声本底值影响预测值噪声叠加值项目贡献量162.741.762.70249.540.550.00.5348.341.649.10.8450.342.651.00.7550.243.251.00.8表3.1-2 夜间场界噪声影响预
46、测结果(单位:dB(A))编 号噪声本底值影响预测值噪声叠加值项目贡献量153.141.753.10247.740.548.50.8345.141.646.71.6449.742.650.50.3548.043.249.21.2(1)由表3.1-1可知,昼间场界噪声:1#预测点噪声预测值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昼间60dB(A)标准要求,超标值为2.7dB(A);2-6#的4个预测点,经预测,满足厂界噪声昼间2类标准。(2)由表3.1-2可知,夜间场界噪声:1#和4#的2个预测点噪声预测值均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夜间50dB(A)标准要求,超标值为0.53.1dB(A):1#和4#预测点超标,其原因为噪声本底值已经超标;2#、3#、5#预测点,经噪声叠加预测,夜间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3.2 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3.2.1拆除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根据业主提供的信息,拟拆除现状办公楼(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