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1324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66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1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设计编号:2006-020江苏鹏鹞环境工程设计院二00六年十二月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设计证书号:3033(甲级)咨询证书号:工咨甲2022712001江苏鹏鹞环境工程设计院二00六年十二月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批 准 人:王洪春审 定 人:黄政新设计负责人:周国亚专业负责人:周国亚(工艺)欧 俊(建筑)周网芳(结构)莫新强(电气)贾赛敏(自控)徐 荣(技经)目 录前 言1第1章 概述31.1项目概况31.1.1项目名称31.1.2项目地点3

2、1.1.3项目内容31.2编制目的31.3编制依据31.4编制范围41.5编制原则41.6采用的规范与标准51.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1.8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第2章 城市概况102.1地理位置102.2园区性质及规模102.3自然条件112.3.1地形、地貌、地质112.3.2气候条件122.3.3水文水系132.4排水现状及规划142.4.1排水现状142.4.2排水规划14第3章 方案论证173.1污水排放体制论证173.1.1合流制排水系统173.1.2分流制排水系统173.1.3排水体制的确定193.2排水系统布局193.3污水水量论证193.3.1给水水量预测193.3.2污水水量预测

3、223.3.3规模的确定243.4污水水质论证243.4.1设计进水水质243.4.2设计出水水质253.5污水干管管材的确定263.5.1管材确定的原则263.5.2管材比较263.5.3管材的确定273.6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273.6.1厂址的确定原则273.6.2厂址的确定283.7污水处理工艺论证283.7.1水质特点283.7.2污水生物处理方案选用原则283.7.3预处理工艺293.7.4一级处理工艺303.7.5二级生物处理工艺303.7.6污水消毒处理工艺论证413.7.7污泥处理工艺论证433.7.8污泥最终处置论证483.7.9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503.7.10污水回用60

4、第4章 工程方案设计614.1设计基础条件614.2工艺方案设计614.2.1污水管网收集系统设计614.2.2污水厂设计684.3建筑设计784.3.1设计依据784.3.2总图784.3.3单体设计784.3.4建筑技术设计794.4电气设计794.4.1供电794.4.2仪表854.4.3自控854.4.4通讯864.5结构设计864.5.1结构设计原则864.5.2结构设计方案874.6采暖通风设计894.6.1执行的规范和标准894.6.2采暖904.6.3通风90第5章 管理机构、劳动定员及建设进度计划915.1管理机构及定员915.1.1管理机构设置915.1.2技术管理915.

5、1.3人员编制及经营管理925.2建设进度93第6章 环境保护95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956.2管道施工中的影响956.3管道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956.4污水厂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966.5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976.6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976.7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97第7章 劳动保护997.1设计依据997.2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997.3职业安全卫生设计中将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99第8章 节能1018.1能耗1018.2节能措施综述101第9章 消防1039.1设计依据1039.2工程概述1039.3总图1039.4建筑防火103第10章 工程招投标105

6、10.1项目业主10510.2招标范围10510.2.1设备10510.2.2材料10510.2.3招标形式10610.3招标方式10710.4工程分包107第11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811.1编制说明10811.2编制依据10811.2.1工程量依据10811.2.2定额依据10811.2.3价格依据10811.3投资估算11011.4资金筹措和用款计划11011.4.1资金筹措11011.4.2用款计划111第12章 工程经济分析12312.1财务评价12312.1.1财务评价的基础条件12312.1.2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12412.1.3 财务评价主要指标12512.1.4不确定分

7、析12612.1.5评价结论12712.2效益评述128第13章 结论及建议15713.1结论15713.2建议157附 件:1、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图2、平面布置图(方案一)3、平面布置图(方案二)4、工艺流程图(方案一)5、工艺流程图(方案二)前 言淮安市盐化工基地位于淮安市中心城区西南,交通便利,处于京沪高速公路、徐宿淮盐高速公路、104国道、205国道、宁连一级公路、328省道汇集地区,距南京市188km,距连云港市135km。东靠盐城市,南连扬州市,西与西南接安徽省,北邻连云港市与宿迁市。根据淮安市生产力布局和盐化工基地选址规划前期研究成果,确定淮安市盐化工基地由渠南、渠北、河西三个片区

8、组成,按照“一区三片”的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分区建设。规划在渠南片区淮范路西,北环路北合建渠南、渠北污水处理厂,项目拟分三期建设,总平面布置及公共部分按一、二期总规模6.0万m3/d考虑,三期工程只预留建设用地。经处理后的尾水入排污通道后排入淮河入海水道南泓。渠北片区污水通过污水泵站提升后过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进入渠南污水处理厂。根据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目前的现状及对未来水量的预测,当园区全部建成时,污水量将达到数十万吨每天,这样大量的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将大大增加周围水体的污染程度,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盐化工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势在必行。本

9、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编制范围为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工程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一座、与之配套的污水管网及尾水排放管线,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为3.0万m3/d,污水干管总长39.145km。根据淮安市盐化工基地功能定位、工业布局及基地今后招商引资企业性质,确定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为:BOD5270mg/l、CODcr500mg/l、SS300mg/l、NH4-N35mg/l、TN45mg/l、TP3mg/l、PH:6-9,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即BOD520mg/l、CODcr100mg/l、SS70mg/l、NH4-N15mg/l、T

10、P0.5mg/l,处理后的尾水通过排污通道排入淮河入海水道南泓。污水处理方案采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酸化水解+CASS工艺;方案二,初沉+A2O工艺。经比选后,推荐采用方案一。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处理后外运卫生填埋处置。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厂(厂区)一期工程总占地面积3.192公顷,总投资10757.59万元(详见工程投资估算表),其中工程直接费8686.6万元(管网部分4506.73万元,污水处理厂厂区部分4179.87万元)。制水总成本为1.45元/m3,单位经营成本为0.96元/m3,收费预测2.40元/m3。第1章 概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淮安经济

11、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1.1.2项目地点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1.1.3项目内容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一期设计规模为3.0万m3/d,与污水处理厂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及尾水排放管线。包括污水处理工艺、土建、电气、仪表、通风、投资估算等全部内容。1.2编制目的在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依据必要的勘察资料的基础上,达到下述目的:(1)论述建设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工程的必要性。(2)对本项目有关的主要因素:如水质、水量、污水收集输送、污水处理厂厂址、污水处理工艺、投资估算及运行成本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行性的多方案综合性研究,进行方案比较和论证。(3)在多方案论证的基

12、础上,提出推荐建设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3编制依据(1)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区启动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淮安市生产力布局和盐化工基地选址规划(3)淮安市盐化工基地规划(2006.9)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4)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1993年省政府38号令(5)江苏省地表水水域功能类别划分苏水(2003)29号文,2003年3月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环保厅(6)江苏省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苏财建200344号)(7)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园区环境保护与建设水平的意见(苏环管20051号文)1.4编制范围(1)管网收集系统:一期工

13、程收集范围为淮安市盐化工基地启动区,即靠近宁连一级公路的苏北灌溉总渠两侧,总面积约10.93km2。(2)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一期工程规模为3.0万m3/d,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公用工程按二期6.0m3/d设计。(3)尾水排放管线:污水处理后的尾水通过排污通道排入淮河入海水道南泓,距离约10km。1.5编制原则(1)以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为准则,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文件的编写工作,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2)在规划所确定的工程建设规模等基础上,合理确定工程进、出水水质。(3)对处理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满足进

14、、出水水质要求并适合原场地条件、管理简单、运行可靠、节约能耗、运行费用合理的处理工艺。(4)选择设备力求经济、实用、高效。对于关键性设备,选用国外的先进产品,以达到运行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简单的目的。(5)为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供电系统采用双回路电源,运行设备考虑足够的备用率。(6)采用先进可靠的控制系统,提高水厂的自动化水平。系统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减少人员编制。(7)妥善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及浓缩脱水后的剩余污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建议送到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同时加强绿化,尽量减少污水厂对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响。(8)厂区平面布置力求新颖美观,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在便于施工

15、安装和维修的前提下,使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布置紧凑,节约用地,保证绿化面积,同时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9)按现行政策规定和要求,进行较为完整的经济分析和评价。1.6采用的规范与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939-200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31-89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CJ3025-9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

16、2-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1年北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16-87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 GB50140-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5057-199

17、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GB50046-9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气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4-95电力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J63-90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9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

18、8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 HG20505-92控制室设计规定 HG20508-92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20509-92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 HG20511-92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 HG20512-92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573-9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12348-901.7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淮安市盐化工基地是以石盐资源为依托,以盐化工及其产品深加工、精细

19、化工、合成材料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化工开发区。目前,开发区属于启动阶段,根据总体规划,启动区位于靠近宁连一级公路的苏北灌溉总渠两侧,总面积约10.93km2。随着开发区的建设,入园企业的增加,势必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将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影响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同时也会大大影响开发区的建设进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必须达到60%以上,日前,中国建设部公布建设系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建设,进驻的工业、企业也在不断增加,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建设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污水处理厂,

20、将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不但能够为园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也大大减轻周围水体的污染程度。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污水系统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不仅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程度和人口素质,也增强了吸引外资的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完善与否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息息相关,因此,兴建污水处理厂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率、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可造福子孙后代。综上所述,为给工业园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达到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保证开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

21、污水处理工程已势在必行。1.8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根据淮安市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确定盐化工基地由渠南、渠北、河西三片区组成。目前,基地属于启动阶段,主要考虑启动区的配套污水处理工程。对已入园的或今后引入的各个工厂、企业所排放污水,环保监测部门已经制定了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将根据其排放废水的水质情况,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其排放标准,并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对于进入城市下水道的工业废水,必须满足国家关于工业企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指标规定,在厂内完成好预处理,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正常运转提供前提条件。目前国内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很快,已经完全能够适应各种水质的不同要求,近年来新发展起来大量的改良的

22、处理方式,不仅使出水水质不断提高,而且也在节能上有重大突破。污水处理设备也由开始的起步阶段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价格上也更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只要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污水的达标排放是没有问题的。从该项目的财务分析结果看,该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各项财务指标均符合要求,此项目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建设该项目,将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社会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及城市建设,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得民心、顺民意。建设该污水处理工程,从技术上、经济上、财力上都已经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好了

23、准备,该项目是可行的。第2章 城市概况2.1地理位置淮安位于苏北平原中部,淮河下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812-11936,北纬3243-3406。全市地势平坦广阔,仅西南角盱眙县有低丘分布。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淮安市下辖四县四区,面积1.01万km2,人口518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75km2,人口83万。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洪泽湖镶嵌其中,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环境优良。淮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苏北的中心城市,新型的工业商贸城市。淮安市盐化工基地位于淮安市中心城区西南,交通便利,处于京沪高速公路、徐宿淮盐高速公路、104国道、205国道、宁连一级公路、328省道汇集

24、地区,距南京市188km,距连云港市135km。东靠盐城市,南连扬州市,西与西南接安徽省,北邻连云港市与宿迁市。2.2园区性质及规模淮安市盐化工基地整体功能定位:以石盐资源为依托,以盐化工及其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化工开发区。根据淮安市生产力布局和盐化工基地选址规划,确定淮安市盐化工基地由渠南、渠北、河西三个片区组成,按照“一区三片”的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分区建设。规划考虑淮安常年主导风向的影响,将渠南片区与渠北片区平行设置,用地布置在宁连一级公路及规划淮范路之间,减少主导风向上的扩散面,同时与所在各镇镇区保持一定的防护隔离空间;河西片区则在赵集镇的东北侧布局,保持与二

25、河及南陈集镇的空间隔离。用地规模分别是:渠南片区23.02km2,渠北片区14.25km2,河西片区7.53km2。具体划分范围及各区功能如下:渠南片区:东至淮范路,西至宁连一级公路,南至淮洪路,北至苏北灌溉总渠,范围涉及楚州区范集镇、洪泽县黄集镇,规范面积23.02km2。渠南片区是淮安盐化工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发展基础原料工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大型两碱项目为突破口,积极发展下游产品,延伸、拉长、做厚产业链。渠北片区:东至淮范路,西至宁连一级公路,南至陕西路,北至赵和路,范围涉及清浦区和平镇、盐河镇,规划面积14.25km2。渠北片是淮安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6、主要以盐化工产业的主导产为为重点,适时推进盐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的整合必展策略,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及新型合成材料产业。河西片区:东至昆山路,西至王顺路,南至赵堡路,北至赵和路,范围涉及淮阴区赵集镇,规划面积7.53km2。河西片区是淮安盐化工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基础原料产业和无污染的盐化工相关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规划从交通运输条件和周边关系考虑,将靠近宁连一级公路的苏北灌溉总渠两侧用地作为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启动区,建设范围总用地10.93km2。启动区渠南片:北环路、东台路、湖北路、建湖路、响水路、射阳路、湖南路以及宁连一级公路以东300m一线所围合区域,建设范围总用地6.46km2。既可利

27、用现有交通条件,又满足水运要求,同时兼顾了黄集、范集两镇的前期发展。启动区渠北片:太仓路、河南路、银川路、陕西路所围合区域,建设范围总用地2.33km2。利用现有交通条件和渠南片区集中码头仓储区,满足其先期发展。2.3自然条件2.3.1地形、地貌、地质本地区地形特征为平原地形,地貌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无影响园区开发建设的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特殊地形、地貌。园区地处扬子淮地的苏北凹陷区西侧,基底为前震旦系泰山群变质岩,上复有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第三系属新生代,第三纪晚期陆相堆积层,上部为下草湾组,下部为峰山组,第四系分为三层,第一层属冰水相,河湖相堆积层,厚度为

28、2030米,第二层属冲积层,厚度为1020米,第三层属海陆相过渡沉积层,厚度为515米。2.3.2气候条件淮安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地区平均气温13.8-14.8,市区年平均气温14,最低气温-21.5,最高气温39.5;年无霜期210-230天,一般霜期从当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年平均日照数2250-2350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2%,明显优于苏南地区;季风气候显著,自然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958.8毫米,历年平均降雨天数102.5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根据淮安气象站1951年至2003年的统计资料,各气象要素特征值如下:

29、历年年平均气压(Pa) 101510历年年平均气温() 14.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9.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21.5历年年平均相对湿度(%) 76历年年平均降雨量(mm) 958.8最大一日降雨量(mm) 207.9历年年平均蒸发量(mm) 1524.7历年年平均日照时数(h) 2250历年年平均雷暴日数 35.1历年年平均风速(m/s) 3.20全年主导风向 SE、NE、E(9%)夏季主导风向 SE(13%)冬季主导风向 NE(10%)2.3.3水文水系淮安市地处淮、沂、沭、泗诸水系的下游,过境水量大,且涵闸众多,市区现已形成南有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西有二河,北有废黄河、盐河,

30、中有京杭运河、里运河的水网城市。水文因子除受降水影响外,主要受过境水和水利工程调度的制约。承豫、皖、鲁三省及徐州地区的来水,分别经新沂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等主要行洪河道入江、入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淮安市是一个“洪水走廊”,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1)入海水道入海水道起于二河闸,迄于楚州区苏嘴镇大单村,总长73.3km,底坡千分之0.04,集水面积1592km2,平均底宽58m,平均底高程4.3m。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入海水道主要功能是景观、农业,水质目标为类。(2)灌溉总渠灌溉总渠起于高良涧,迄于楚州区苏嘴镇大单村,总长73.32km,底坡千分之0.065

31、,集水面积789km2,平均底宽87.5m,平均底高程3.4m。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灌溉总渠洪泽县段主要功能是饮用、农业,楚州区段主要功能是、农业,水质目标为类。(3)二河二河起于二河闸,迄于江阴闸,南通洪泽湖,北接京杭大运河,平均水位10.86m,最大流量3450m3/s,最小流量74.2m3/s,底坡千分之0.053,集水面积295.05km2,平均底宽85m,平均底高程3.7m。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二河主要功能是饮用,水质目标为类。2.4排水现状及规划2.4.1排水现状现状各片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污水经渠道或管道就近、分散、重力流排入附近河流或排水沟,

32、现状无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各片区地势均较为平坦,现状渠南片区地面标高在6.0-9.0m(废黄河高程,下同)左右,排涝水流方向为向南向东;渠北片区现状地面标高在7.0-9.0m左右,排涝水流方向为向南向东;河西片区属洪泽湖蓄滞洪区,现状地面标高在12.5-16.6m左右,排涝水流方向为向南。2.4.2排水规划2.4.2.1规划原则(1)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2)清净雨水采用就近、分散排入水体。(3)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产污水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99)要求的直接进入污水管道,达不到接管水质标准的,尤其是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水,须进行预处理。污水厂排放执行污

33、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4)盐化工基地内实施废水处理集中化,产生规模效益。(5)进入盐化工基地项目所有生产装置必须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回用,减少外排水量。(6)严禁污水排入基地内水渠以及附近水体。(7)盐化工基地排水设施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满足进驻基地企业的排放要求。(8)遵循“先深后浅”原则,污水管道与道路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时设计、同步实施。2.4.2.2排水管网规划(1)排水管网规划总则基地区内排水系统采用清污分流制。各工业装置区、辅助生产装置区、公用设施等区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污染区域的初期雨水与生产过

34、程中排出的未被污染的清净下水分别收集后,分别排入区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净下水排水系统;雨水及净下水排水系统:入区项目各装置区和设施排出的未被污染的净下水与其它污水分流后就近排入各地块的雨水排水管网。区内降水由沿道路设置的雨水净下水排水管网自流汇集到主干管网就近排入规划的排水系统;区内生产和生活污水及污染区域初期雨水,由各工业企业的污水管网收集后,进行予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后排至规划区综合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要求的一级标准排放。后期雨水通过厂内雨水管就近、分

35、散排入水体。(2)区内污水管网渠南片区污水主要向北环路、淮范路下污水干管汇集,经污水泵站提升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片区内道路下主要敷设d400-d1600毫米污水管道。渠北片区污水主要向陕西路、河南路下污水干管汇集,经污水泵站提升后过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进入渠南污水处理厂,压力管的管径为2根DN600毫米。在道路下主要敷设d400-d1200毫米污水管道。污水管道在道路下布置以车行道中间偏西侧、北侧为主。污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宜小于1.3米。(3)尾水通道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经压力送出,管道为2根DN800毫米的管道,尾水通道一直向东穿运河地涵至淮河入海水道南泓。2.4.2.3污水处理规划(

36、1)污水处理厂规划规划在渠南片区淮范路西、北环路北合建渠南、渠北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3.0万m3/d,尾水通过排污通道后排入淮河入海水道南泓。渠北片区污水通过污水泵站提升后过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进入渠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设定接纳污水水质标准为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99),凡入驻基地的企业必须自行进行污水预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纳污水水质要求后,才可排入基地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基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指标必须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要求的一级标准。为确保外排污水达标排放,基地污水处理厂设置水质在线监测仪器。(2)废水、污水深度

37、处理回用规划基地废水、污水经深度处理回用于循环水系统做补充水使用,因此要满足循环水补充水水质要求。建议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处理装置处理技术。区内污水处理厂达标污水,进行分质深度处理,一部分经处理为中水,满足基地绿化、道路冲刷需求。一部分经深度处理满足基地循环水补充水需求。(3)应急废水收集系统要求进入基地企业建设适应应急需要的事故池或缓冲池(如消防废水收集处理池),保障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的收集、处置措施,并与工程主体设施一并建设和验收。防止应急废水(如消防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公共水体、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第3章 方案论证3.1污水排放体制论证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

38、业废水和雨水。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3.1.1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就近排入水体的直排系统或采用截流式合流排水系统,当混合污水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中溢流出直接排入水体,这样,污水或混合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使水体遭受污染。截流式合流管渠系统:晴天时,截流管以非满流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送往污水处理厂,此时管内流速过低造成淤积。雨天时,截流管以满流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混合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当雨水径流量增加到混合污水量超过截流管的输水能力时,溢流井开始溢流,并随着雨水径流量的增加而增

39、加。此时,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增大,且雨水使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1.2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排除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的系统称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雨水排水系统。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投资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用。通常,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而环境保护应是选择排水体制

40、时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下面从不同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各种体制的使用情况。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也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时,雨天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进入水体。实践证明,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的城市,随着建设的发展,河流的污染日益严重,甚至达到不能容忍的程度。为了改善截流式合流制这一严重缺点,今后探讨的方向是应将雨天时溢流出的混合污水予以贮存,待晴天时再将贮存的混合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或者改建成分流制排水系统等等

41、。雨水污水贮存池可设在溢流出水口附近,或者设在污水厂附近。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其缺点是初降雨水径流未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近年来,国外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分流制虽然具有这一缺点,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市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获得广泛采用,而且也是城市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从造价方面看,据国外的经验认为合流制排水管道的造价比完全分流制一般要低20%4%,可是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从总造价来看,完全分流制比合流制要高。从初期投资来看,不完全分流制因初期只建污水排水系统,因而会节省初期投资费用,此外,又可缩短施工期,发挥工程效益也快。而合流制和完全分流制的初期投资均比不完全分流制大。所以,我国过去很多新建的工业基地和居住区均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从维护管理方面来看,晴天时污水在合流制管道中只是部分流,雨天时才接近满流,因而晴天时合流制管内流速较低,易于产生沉淀。但据经验,管中的沉淀物易被暴雨水流冲走,这样,合流管道的维护管理费用可以降低。但是,晴天和雨天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很大,增加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厂运行管理中的复杂性。而分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