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诗词.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1607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8.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与诗词.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茶与诗词.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茶与诗词.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茶与诗词.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茶与诗词.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与诗词.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与诗词.ppt.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茶与诗词、美术、茶谚,一、茶与诗词二、茶与对联三、茶与茶谚 四、茶与美术 五、茶与小说 六、茶歌茶舞,一、茶与诗词“诗因茶而诗兴更浓,茶因诗而茶名愈远。”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所谓茶叶诗词:大体上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指“咏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是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略少;广义的指不仅包括咏茶诗词,而且也包括“有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不是茶,但是诗词中提到了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就很多广。现在一般讲的,都是指广义的茶叶

2、诗词。,我国的广义茶叶诗词,据估计: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当在2000首以上,真可谓美不胜收、琳琅满目了。(一)茶叶诗词欣赏,在我国早期的诗、赋中,赞美茶的首推的应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荈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祖国山区孕育的奇产茶叶。诗中云,茶树受着丰壤甘霖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农民成群结队辛勤采制。荈赋 晋杜育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yi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pao葫芦瓢,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ye若春

3、敷。,我国最早的茶诗娇女诗(280言,56句)西晋-左思 _其中12句如下: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弛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一双娇女调皮可爱的神态.园林中玩-果未熟-生摘食虽有风雨,也流连花下口渴-模仿大人 沏茶解渴,(一)、茶与唐诗宋词:,唐代诗人爱茶写茶的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卢仝等多人写了400余篇涉及茶事的诗歌。诗人白居易有:琴里知闻唯渌水(古曲名),茶中故旧是蒙山“杜甫,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以饮茶而闻名的卢仝,自号玉川子,隐居洛阳城中。他作诗豪放怪奇,独树一帜。寺院出

4、身的“茶圣”陆羽,经常亲自采茶、制茶。尤善于烹茶,因此结识了许多丈人学士和有名的诗僧,留下了不少咏茶的诗篇。,茶有益神思,佐人以宁静,涤烦生清,以及茶饮形式的文雅儒秀,内涵的博大精深,使茶成为唐诗宋词中被文人吟唱不已的主题之一。,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诗)诗云:影响最大的茶诗,诗人把饮茶感受的全过程从“喉吻润”到“两腋习习清风生”生动形象展现出来,传送至今,成为茶诗中脍炙人口千古绝唱。第一部分:写孟谏议派人送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jian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到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5、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培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第二部分:是诗的主体,写煎茶过程和饮茶感受。煮出的茶,白花浮光,何等赏心悦目;接着写喝下七碗茶的不同体会,产生不同境界;喝至第三碗便浮想联翩,才思文涌,七碗吃下去,真要飘飘欲仙了。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箭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第三部分:写笔者扎根民间,心系黎民,笔触一转,想到茶农山中群仙司下土,地

6、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这是一首古典茶诗的旷世之作,诗人以其对茶的深刻理解和作诗的神来之笔,为后世叙述茶对人们是如此的重要。诗中告述我们,诗人紧闭柴门独自煎茶,谢绝俗客打扰,茶汤升腾起氤yin氲yun 之气似碧云般凝结于茶碗表面,微风吹也吹不散去。,2、宝塔诗,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写出了 茶 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饮茶情景,清代

7、: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影响很大,与茶有关的诗书画及传闻轶事也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湓江江西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现代,咏茶诗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赞高桥银峰茶,陈毅的梅家坞即兴,以及赵朴初、启功、爱新觉罗溥杰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茶诗。赵朴初(赵朴初(1907-2000)著名社会活动家、佛教人士、书法家、诗人、作家,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经他介

8、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 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其诗书兼美堪称双绝):吃茶去1989年,北京举办“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他题词:“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书法俊朗神秀,有东坡体势,静穆从容,自然脱俗。,1926年,毛泽东同志的七律诗和柳亚子先生中,就有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向渝州叶正黄。二十一年归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朱德同志在品饮庐山云雾茶以后,赞扬此茶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初饮高桥银峰(郭沫若)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湖南香风

9、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lv无用独醒嗟jie。,茶的情诗(张错),1 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倚赖我的无味。2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3 我必须热,甚至沸/彼此才能相溶。4 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qu,相缠/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5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攒cuan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三、茶与对联 茶联是以茶为内容的诗词形式的变体,出于文人雅士的咏茶诗词,多对偶工整、平仄谐调、意蕴

10、隽永,常被文人以书法作品的形式悬于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或文人书斋之内、茶艺表演的厅堂内,不仅高雅素洁、古风尤存,而且抒发茶人咏茶爱茶的情感。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

11、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兹列前人茶联佳句如下: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香。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花间渴想柏如露,竹下闲参

12、陆羽经。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无月书生。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三、茶与茶谚 茶谚:是社会上流传的简单通俗易记而又富有哲理地反映出茶叶生产、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富有经验和道理的固定俗话(语句)。,头茶苦,二茶补,三汁四汁解罪过。头茶气芳,二茶易馊,三茶味薄。姜是老来辣,茶是后来配。吸烟吸头,喝茶喝尾。新沏茶清香有味,隔夜茶伤脾胃。砂土杨梅黄土茶。向阳好种茶,背荫好插柳。土要

13、深耕,肥要深施。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基肥先,追肥速。茶叶不怕采,只要肥料待。,四、茶与美术(一)茶与画(二)茶与篆刻,(一)茶与画茶进入画家视野,最早可上涉到唐代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派遣监察御史萧翼到会稽骗取辨才和尚宝藏之王羲之书兰亭序真迹的故事(史事)。兰亭序存世有二本,据专家考证: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南宋摹本】,一藏辽宁省博物馆【北宋摹本】。辽博藏本卷后有明代画家文徵明长跋,定为真迹。王羲之书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jian藏之。唐贞观年间,太宗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

14、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一天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荐:监察御史萧翼,此人有才有谋,由他出面定能取回兰亭序。,1、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画面有五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不仅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而且再现了

15、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2、调琴啜茗图 唐 周昉画中描绘五个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一女坐在盘石上,正在调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盘,另一女坐在圆凳上,背向外,注视着琴音,作欲饮之态。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画中贵族仕女曲眉丰肌、秾丽多态,反映了唐代尚丰肥的审美观,从画中仕女听琴品茗的姿态也可看出唐代贵族悠闲生活的一个侧面。,3、宫乐图 唐

16、 作者不详描绘宫廷仕女坐长案娱乐茗饮的盛况。图中十二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描绘细腻,4、陆羽烹茶图(元)该画以陆羽烹茶为题材,用水墨山水画反映优雅恬静的环境,远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缓突出水面,一轩宏敞,堂上一人,按膝而坐,傍有童子,拥炉烹茶。画前上首押“赵”字,题“陆羽烹茶图”,后款以“赵丹林”。画题诗:“山中茅屋是谁家,兀会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文征明(明代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的茶画以陆羽烹茶图、品茶图和惠

17、山茶会图卷为其代表作。,5、卢仝烹茶图(南宋)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的烹茶情景。画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错,枝叶繁茂,下覆茅屋。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治茶具,长须肩壶汲泉。,6、斗茶图卷 唐 阎立本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情景。画面上有6个平民,似乎三人为一组,各自身旁放着自己带来的茶具、茶炉及茶叶,左边三人中一人正在炉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盏提壶将茶汤注入盏中,另一人手提茶壶似在夸耀自己茶叶的优异。右边三人中两人正在仔细品饮,一赤脚者腰间带有专门为盛装名茶的小茶盒,并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状,同时三人似乎都在注意听取对方的介绍,也准备发表斗茶高论。整个画面人物刻画逼真,再现了唐代某些产区已出现

18、的斗茶情景。,品茗(画),7、撵茶图(南宋),描绘了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用具和点茶场面。画中左前方一仆设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碾磨磨茶,桌上有筛茶的茶罗、贮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8、赵佶 文会图(宋)作者赵佶,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在位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喜欢收藏历代书画,擅长书法、人物花鸟画。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

19、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们有的端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之热烈,其人物神态之逼真,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郁郁乎文哉”时代的真实写照。,9、茶道图元作者不详,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元代的饮茶习俗饮茶场面。长桌上有内置长匙的大碗、白瓷黑托茶盏、绿釉小罐、双耳瓶。桌前侧跪一女子,左手持棍拨动炭火,右手扶着炭火中的执壶。桌后三人:右侧一女子,手托一茶盏;中间一男子,双手执壶,正向旁侧女子手中盏内注水;左侧女子一手端碗,一手持红色筷子搅拌,11、斗茶图(元)赵孟頫书画家(12541322年),该画是茶画中的传神之作,画面上

20、四茶贩在树荫下作“茗战”(斗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12、梅兰图轴(清),在梅兰衬托下,一壶一杯。根据自题词可知,壶中泡的是峒山秋片茶,用无锡惠泉水冲泡,13、齐白石煮茶图画中泥炉上一只瓦壶、一把破蒲扇;扇下一把火钳、几块木碳。此画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煮茶,同时也体现了主人清贫俭朴的操守。,14、事茗图(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唐寅,

21、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诗、书、画俱佳,擅长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画.,12、停琴品茗图(明),陈洪绶(15981652),字章候、老莲、浙江人,明末画家。图中描绘了两位高人逸士相对而坐,琴弦收罢,茗乳新沏,良朋知己,香茶间进,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谈古论今,加之雅气十足的珊瑚石、莲花、炉火等,如此幽雅的环境,把人物的隐逸情调和文人淡雅的品茶习俗,渲染得既充分又得体,给人以美的享受。,13、松间煮茗图(明),仇英(1494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明代画家,漆工出身,后学画,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画。,14、绿阴草堂图(明),周怀民先生收藏 此画描绘山林茅

22、屋中,一老者盘腿坐在竹床榻上,一侍者站其旁,溪涧树下绿苔点点,树梢上隐约露出一抹谈谈的山色,作者自题七言诗一首,诗中提到顾诸紫笋茶。画面生动地反映了明代树下绿阴草堂品茶的风情。,16、惠山茶会图 明 文征明纵21.9厘米,横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画面描绘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时节,文征明同书画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饮茶赋诗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阳有两人对说,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两人围井阑会就,支茶灶于几旁,一童子在煮茶。画前引首处有蔡羽书的“惠山茶会序”,后纸有蔡明、汤珍、王宠各书记游诗。诗画相应,抒性达意。,17、品茶图 明 文征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画中

23、茅屋正室,内置矮桌,文征明、陆子傅对坐,桌上只有清茶一壶二杯。侧尾有泥炉砂壶,童子专心候火煮水。根据书题七绝诗,末识:“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对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18、玉川煮茶图 明 丁云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图中描述了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意。画中卢仝坐蕉林修篁下,手执团扇,目视茶炉,正聚精会神候火煮汤,图下一长须仆捡壶而行,似是汲泉去,左边一赤脚婢,双手捧果盘而来。画面描绘了煮泉品茗的情景。,19、煮茶图 明 丁云鹏纵140.5厘米,横57.8厘米无锡市博物馆收藏,图中描绘了卢仝坐榻上,榻边置一煮茶竹炉,炉上茶瓶正在煮水,榻前几上有茶罐、茶壶,置茶托上的茶碗等

24、,旁有一须仆正蹲地取水。榻旁有一老婢双手端果盘正走过来。背景有盛开的白玉兰,假山石和花草。,20、点茶图 辽,下八里村1号墓壁画-点茶图辽 作者不详 河北宣化下八里1号墓出土 壁画描绘了两人配合正在注汤点茶的情景。,21、茶作坊图 辽,下八里村6号墓壁画-茶作坊图辽 作者不详 199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6号辽墓出土。壁画中共有6人,一人碾茶,一人煮水,一人点茶。形象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煮茶情景。,22、将进茶图(辽),张世古墓壁画(局部)-将进茶图辽 作者不详 河北宣化下八里张世古墓出土 壁画中间一女人手捧茶托和茶盏,似准备奉茶至主人。桌上有大碗、茶碗和茶托,桌前炉火正旺正在煮水,

25、有写实感。,23、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 辽 作者不详纵170厘米,横145厘米199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7号辽墓出土。,右边有四个人物,四人中间放茶碾一只,船形碾槽中有一锅轴。旁边有一黑皮朱里圆形漆盘,盘内置曲柄锯子、毛刷和绿色茶碾。盘的上方置茶炉,炉上坐一执壶。画中间桌上放些茶碗、贮茶瓶等物,画左侧有四童躲在柜后嬉乐探望。壁画反映了辽代的烹茶用具和方式,细致真实。,24、韩师训墓壁画-妇人饮茶听曲图 辽 作者不详河北宣化下八里韩师训墓出土壁画右侧一女人正端杯饮茶,桌上还有几盘茶点,左侧有人弹琴。,25、山窗清供图(清),画面上自题五代诗人胡峤诗句:“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

26、候。”另有当时诗人、书家朱显渚题六言诗一首:“洛下备罗案上,松陵兼到经中,总待新泉活水,相从栩栩清风。”茶具入画,反映了清代人对茶具的重视,是对茶文化艺术美的又一追求。,26、复竹炉煮茶图(清),明代王绂曾作竹炉煮茶图遭毁后,董诰在乾隆庚子(1780年)仲春,奉乾隆皇帝之命,复绘一幅,因此称“復竹炉煮茶图”。画面有茂林修篁,茅屋数间,屋前茶几上置有竹炉和水瓮。远处是清丽的山水,景色优美,画右下有画家题诗:“都篮惊喜补成图,寒具重体设野夫。试茗芳辰欣拟昔,听松韵事可能无。常依榆夹教龙护,一任茶烟避鹤雏。美具漫云难恰并,缀容尘墨愧纷吾。”画正中有“乾隆御览之宝”印。,27、韩熙载夜宴图(五代),绘

27、画充分表现了当时贵族们的夜生活重要内容品茶听琴。画中几上茶壶、茶碗和茶点散放宾客面前,主人坐榻上,宾客有坐有站。左边有一妇人弹琴,宾客们一边饮茶一边听曲,从画面上人物神态来看,几乎所有的人都被那美妙的琴声迷住了。,(二)茶与书法篆刻 茶与书法篆刻的结缘最早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古玺印即有“候茶”、“事茶”之例。至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木简上的“育”、“笥”二字,以及湖州出土的东汉陶翁上有隶书“茶”,汉印中“张茶”、“茶陵”等进一步提供了佐证。,以茶作书不仅为书法家所爱,茶书法更成为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茶与书法相得益彰。尤其是明清时期,随着金石学的新起,篆刻艺术从沉寂千年中崛起,流派分呈,名家辈出,竞一

28、时之秀,在明清流派印中,以茶为主题的篆刻作品纷纷问世,成为令人注目的亮点。,唐。僧怀素苦笋帖为唐代书僧怀素的草书佳作。怀素(725-785),字葬真,本姓钱,湖南长沙人。幼时家贫,以焦叶代纸,废笔成颓,后得颜公指授,从“夏云多奇峰“悟草书笔意,成为唐代草圣张旭齐名的大家。李白有诗赞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地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北宋。苏东坡天际乌云帖和一夜帖大文豪苏东坡在书法史上是著名的“宋四家“之一,这源于他深厚的文学底蕴。他的书法作品与其诗、词、文一样尚意抒情,逸气勃发,仪态俊朗。他于茶事十分喜爱,据传他为官之余,常游名山大川,汲泉煮茗,邀友品啜。为便于野外茶事活动

29、,他还设计了著名的提梁茶壶,后世称之“东坡提梁壶”。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有许多与茶相关,有天际乌云帖、新岁展庆帖、啜茶帖和一夜帖等。,北宋。蔡襄精茶图蔡襄(1012-1067),字君谟,精茶帖现藏于故宫博物馆。此帖用笔温雅儒秀,仪态俊永,时疾时徐,一应自然,虽短简数行直入晋室,复神采奕奕。蔡襄一生精于茶事,茶名或为书名所掩,然而,他作为书法家同时作为著名茶人,历代文人无人能与之比肩。,明.徐谓煎茶七类徐谓(1521-1593),初自文清,改自文长,号天池,徐文长于茶事一道,颇有贡献,曾依陆羽范式作茶经一卷。煎茶七类是他书艺与茶事相结合的倾心之作。此书有宋米似笔意,洒脱清新,润泽丰腴,严谨处见变换多

30、端,是茶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煎茶七类有石刻本,原石藏在浙江上滤曹娥庙,为天香楼藏帖的组成部分。,清.黄易茶熟香温且自看“西冷八家”的黄易(1774-1803),字大易,一字小松,号秋庵等。幼承家学,性喜游历名山大川,搜访残碑古蝎,长于金石考证。所作茶熟香温且自看一引用刀恢恢,斩钉截铁,线条质拙沉着,意态古朴浑厚,整体布局停匀妥帖,平中蕴险,是典型的浙派风格。,清。钱松茗香阁钱松(1818-1860),字叔盖,又字耐青。篆刻受西冷丁敬、蒋仁的影响,复上涉秦汉,因而在刀法、篆法上独辟蹊径,赵之深见到他的作品时惊叹到:“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茗香阁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刃游于石间

31、,悠悠不迫,披削横行,轻浅取势,线条质拙生涉,意境高古,在“西冷八家”中印风别具一格。,清。吴昌硕和黄士陵之茶印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又字昌硕。工诗文,擅石鼓文书法,任西冷印社首任社长,是海派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吴昌硕先生也作有茶印如茶、茶禅、茶苦,均大气磅礴,浑厚古朴,苍茫质拙,意入秦汉,虽一二文字,但味幽韵深,是茶印中不可多的精品。,吴昌硕先生也作有茶印如茶、茶禅、茶苦,均大气磅礴,浑厚古朴,苍茫质拙,意入秦汉,虽一二文字,但味幽韵深,是茶印中不可多的精品。,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号黔山人、倦游巢主等,安徽黔县人,为晚清篆刻黔山派创始人

32、。曾以吴让之先生法作煎熟香温且自看,结体雍容大度,自然流畅。并为湖广总督端方造“角茶轩勘碑墨”,可称奇品。,清金農,五、茶与小说-红楼梦“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这部旷世奇书几乎是以茶演绎展述情结内容的。红楼梦中的茶与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融为一体,极富诗意。作者曹雪芹可称为清代著名的“茶学博士”,他对茶的属性、茶具、茶水、品茗要略等茶艺事项认识得非常透彻。全书公描写茶事活动有260处之多。,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是红楼梦一书描述品茗最为精彩的章节: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化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

33、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这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躅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六、茶歌茶舞 富阳江谣 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富阳山,何日摧?富春水,何日枯?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呜呼!山难摧,江难枯,我民不可苏!,龙井谣 龙井龙井,多少有名。问问种茶人,多数是客民。儿子在嘉兴,祖宗在绍兴。茅屋蹲蹲,蕃薯啃啃。你看有名勿有名?,伤心歌 鸟叫出门,鬼叫进门。日里摘青,夜里炒青。手指起泡,眼睛发红。种茶人家,多少伤心。,武夷山茶歌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

34、边算工钱。,婚仪茶歌茶茗词 酒食芯芳,芬茗清香。克湮克祀,是蒸是烹。甘露之美,璧玉之精。既清且洁,神其来韵。,彩茶歌彩茶清洁笑颜开,香透玉兰郎莫猜。红粉佳人早有意,风流才子抱琴来。传茶词 执茶者执茶,司杯者捧杯。当茶一献,礼性三让,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赞茶歌 说赞茶,就赞茶,我把茶籽说根芽 人也好,水也甜,水里加糖比蜜甜,恭喜你夫妻结百年 茶男茶妇,成双成对。姜盐泡茶,多滋多味。之子于归,茶喝双杯。宜室其家,再要糖茶。,丧仪茶歌哭茶歌 爷哎 你莫喝阴家的亡魂汤,来喝阳雀没开口的细叶茶。爷哎 你起来陪客喝杯茶,保佑你的儿孙享荣华。献茶歌 百节裙,细细开,折折打开有茶叶,清明茶儿针针尖,茶香

35、送爷见佛勒 川芎茶,香又香,一头走,一头唱,糕点粮食加烟酒,西去路上莫作渴。,奠茶歌 一奠茶兮茶芬芳,龙团雀舌味异常,愿吾父(母)兮来嗜此,嗜饮庶几乐无疆。二奠茶兮茶新鲜,习习清风达九天,愿吾父(母)兮来嗜此,嗜饮庶几乐无边。三奠茶兮茶满杯,青果黄芽瑞草魁,原吾父(母)兮来嗜此,嗜饮庶几乐悠哉。,祭祀茶歌 四月采茶茶满园,茶树底下小蛇盘,多烧香烛黄表纸,保佑茶山得平安。七月采茶七月七,各处乡亲来祭祖,摘些细茶丢篮内,祖宗来把郎保佑。十月采茶茶叶黄,姐在房中许猪羊,猪和羊来都许过,卖罢茶叶早回乡。九月过了十月忙,十月家家焚宝香。十月有个香茗会,香茗大会谢玉皇,茶舞主要有采茶舞和茶灯两大类,在浙、赣、皖、苏、闽、湘、鄂、川、黔、滇等省区,茶舞都很普遍,是民间迎新春、闹元宵的主要节目。我国有很多以茶命名的戏剧剧种,如江西采茶戏、湖北采茶戏、广西茶灯戏、云南茶灯戏等。这些剧种都是在茶区人民创作的茶歌、茶舞、茶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多以采茶、茶灯歌舞为表现形式,通常以两小(小旦和小丑)或三小(小生、小旦和小丑)进行表演的。,作业,1、写出唐宋著名茶诗句各10句。2、说出各朝代著名茶画,并且加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