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依林袜业建设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171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8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依林袜业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依林袜业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依林袜业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依林袜业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依林袜业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依林袜业建设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依林袜业建设环评报告.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辽源市依林袜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辽源市依林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微联系人张微通讯地址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东北袜业工业园E2-508室联系电话13634373161传真邮政编码136200建设地点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东北袜业工业园E2-508室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C1830 服饰制造占地面积(m2)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200环保投资(万元)2投资比例%1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5月预计年工作日300天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原名为辽源民营经济开发区,是2001年12月31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2、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84号,辽源民营经济开发区已正式通过审核,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经市政府辽府函200640号文批复,“辽源民营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为27.72km2,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可规划利用面积6.41km2。开发区总体规划为一区三园。开发区优先发展项目包含有化纤、纺织项目。辽源市依林袜业有限公司拟建于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东北袜业工业园E2-508室,拟使用面积为475m2,资产投资200万元,预计年产各类袜子150万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受辽源市依林袜业有限公司

3、的委托,由宁夏智诚安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工程内容和规模1、地理位置及周边概况辽源市依林袜业有限公司位于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东北袜业工业园E2-508室,拟建厂房东侧隔园区道路为厂房;南侧隔园区内道路为厂房;西侧隔园区内道路为厂房;北侧隔园区内道路为厂房。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周围环境现状见附图2,厂区平面布置见附图3。2、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本项目拟使用面积475m2,预计项目建设投产后可年产150万双各式袜子。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表1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名称建筑面积(m2)1生产车间475合计475 3、项目原辅材料及设备本项目产品所用

4、原辅材料有棉纱、氨纶、橡皮筋,主要原料见表2。设备主要为各式袜机、缝头机、订标机合计为28台,主要设备使用情况详见表3。表2 本项目原辅材料一览表序号品名单位年消耗量1棉纱t602氨纶t363橡皮筋t12表3 主要生产设备使用情况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1袜机200针26台2缝头机1台3订标机1台4、公用工程供电:供电来自城市供电网,能够满足本项目供电需求。供热:本项目生产不用热,其冬季生活供暖供热由区域内的集中供热锅炉房提供(友谊热电集团所属),本项目租用园区内现有厂房进行生产,不增加建构筑面积,其租用厂房的冬季供暖负荷属于区域内集中供热锅炉房设计负荷内,故不增加锅炉燃煤量及相应污染物的产生,

5、能够满足本项目供暖需求。给排水:本项目生产不用水,其用水仅为职工生活用水。本项目新增职工20人,用水量按50L/人d计,用水量为1m3/d(300m3/a)。供水水源来自开发区供水管网。由于本项目生产不用水,故仅有职工生活污水产生,以生活用水量的20%损耗计,预计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8m3/d(240m3/a),先收集进入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修改单中“间接排放”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辽源市污水处理厂,由其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排入东辽河。5、劳动定员与生产制度本项目新增定员总

6、计20人。企业全年工作日为300天,每日8小时工作制。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计投资2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没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理位置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是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为吉林省辖地级市,处在吉林和辽宁的中间部位,吉林、辽宁呈“V”字形发展。距吉林省省会长春市120km,北靠伊通县,东依梅河口市,西邻辽宁省西丰县,南接辽宁省清原县,距辽宁省省会沈阳市240km。辽源市地处东经124o58125o50和北纬42o1843o13之间。是吉林省东部长

7、白山区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带。本项目位于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东北袜业工业园E2-508室,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地形地貌辽源市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源的过度地带,以丘陵为主,间有少量低山,为低山丘陵区,境内群山环绕、丘陵起伏,沟川河谷纵横交错,使地面切割破碎,形成山、丘、台、谷交错分布。辽源市海拔高度一般在250m到900m之间,最高处在东丰县庆岭南山(海拔914m),最低处在东辽县双城村一带(海拔230m),相对高差684m。长白山的分支哈达岭余脉由东北经辽源市中部斜向西南延伸,形成了一道较高的丘陵山脊,由此一线向西北、东南两侧逐倾斜,构成了辽源市西南部最高(海拔600m以上),东北部最高(海拔5

8、00-600m),其中一线略低(海拔400-500m),西北部最低(海拔350-400m)的“双马鞍型”地势。按形态,辽源市的地形基本上可以分为低山、丘陵台地、河谷平源三个类型区。其中,丘陵台地分布最广,约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0-70%,海拔一般在300-400m之间,相对高差小于50m。丘顶浑园,坡度较缓,走向散乱,丘面切割破碎,其坡麓下多为梁状台地,冲沟密集,多呈“鸡爪岗”形态。低山多见于辖区的南部和东北部的少量地区,海拔在500-900m之间,相对高度为300-400m。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岩性较为复杂,多为花岗岩,亦有砂岩。山顶一般为漫圆型,坡度较陡,地形切割比较破碎。区内平原较少,多

9、为河谷平原,主要颁在东辽河和梅河流域。受低山丘陵影响,平原晨宽时窄沿河分布。呈分枝状。海拔在150-350m之间,相对高差小于50m。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为重要的农业区。该区地势平坦,地貌单元属东辽河阶地地貌,为冲淤积形成的,第四系松散层由上至下分别为杂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角砾,下伏基岩为花岗岩。水文情况区域内主要河流为东辽河及其主要支流梨树河、渭津河和半截河等。东辽河是辽河的一条较大支流,是吉林省的主要江河之一,东辽河的源头为辽河掌屯,为一年流水的泉眼,在中心乡西北入二龙湖。河床为砂卵石,河床上游宽为5060m,中游河床宽150m左右,下游河床宽7080m,最高水位260.60cm。含

10、沙量为3.97kg/a。市县境内流程114.9km(含市区段),控制流域面积679.9km2,河源至河口坡度0.78%,多年平均径流深99.5km,流径东辽县6个乡镇,辽源市的2个乡,计41村。区域内地下水比较贫乏,属浅层地下水,砂砾层是贮藏地下水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的厚度各地不等。按地下水赋存的介质岩性分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潜水和基性岩裂隙两种,第四纪冲洪积孔隙潜水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河谷平原。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其次是两侧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和农田灌水回渗补给。孔隙水的排泄主要以地下径流形式排入河流。另一种是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其补给来源。地下水位一般1.52.0m。气象与气候辽源市属于

11、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3、4月为春季,寒暖交替,天气变化较大;5、6、7、8四个月为夏季,湿热多雨;9、10两个月秋高气爽,温凉短暂;从11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严寒漫长。受地形影响,东、西、南、北、中温差明显,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部河谷平原略高。年平均气温5.2,最高气温为36,最低气温为零下37.8。7月份最热,1月份最冷,大于10的活动积温,年平均为2895。冻土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由于10月下旬开始冻结,至下年3月中旬解冻止,大约147-149天。平均无霜期137天左右,初霜日期为9月24日左右,结束为5月9日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497.9小时。区域内降水分

12、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历年平均降雨量658mm,全年降水日数约为120天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1366mm。年平均风速2.9m/s,一年中有2个高峰期,4月份风速最大,8月份风速最小,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发生频率为10%,年发生天数为36.5天。区域内共有11个土类,22个亚类,36个土属和99个土种,主要土类有白浆土、暗棕壤、冲积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和泥炭土等。这些土壤类型的分布主要受地质地貌、植被、成土母质作用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由于受多种成土因素影响,流域内土壤呈中性偏酸。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77%,从作物速效养份来说,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部分缺钾。区域内由于开发较早,加上人为

13、活动越来越大,目前原始植被基本上消失殆尽,自然植被仅有一些少量的天然次生林和草甸等。自然植被属于长白植物区系,其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内有经济植物86科357种。森林植被大多为人工林,以针叶林为主,如落叶松和黑松林等。社会环境概况一、辽源市概况辽源市地处吉林省中南部,属于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既有山区特点,又有平原优势,全境为五山、一水、四分田。由于东北主要河流之一东辽河发源于这里,辽源由此得名,辽源市现辖东丰、东辽两个县,龙山、西安两个区。全市面积5083km2,总人口130万。2013年辽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

14、业增加值58.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27.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3:59.2:32.5,分别比上年下降0.6、上升0.2和上升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60.3和35.1,分别拉动GDP增长0.4、5.7 和3.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7413元,增长9.8%。辽源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为544亿元,占辽源生产总值的77.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13年辽源人均GDP达54750.82元(9229.61美元)位居吉林

15、省前列。工业经济结构性调整,特别是实施打造新材料主导产业、发展健康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战略及项目建设开工达产,促进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提高。二、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概况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原名为辽源民营经济开发区,是2001年12月31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84号,辽源民营经济开发区已正式通过审核,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经市政府辽府函200640号文批复,“辽源民营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为27.72km2,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可规划利用面积6.41km2。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

16、告书由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编制完成,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于2004年8月11日以吉环建字2004116号文件批复了辽源民营经济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现辖向阳、兴国、友谊、连昌四个村,总人口13253人。开发区总体规划为一区三园,即友谊工业园、向阳工业园和连昌工业园。友谊工业园以新型材料、生物制药、纺织袜业三大产业为主;向阳工业园以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及绿色食品加工为主;连昌工业园以精细化工、制造产业为主。开发区发展规划开发区发展以高新技术、生化医药、新型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生态经济开发区。

17、入区条件投资方式可为独资、合资、股份、外资等多种形式。企业性质由投资方自主决定。入住园区企业有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保证能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园区内所上各种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遵章守纪,文明生产。园区内所上各种项目要达到区域环保要求,建成花园式企业。优先安排投资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科技含量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企业。进区企业要在规定期内建成投产。企业需按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和技术,将企业产品的各项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范围内。开发区优先发展项目清单根据开发区发展重点及园区规划,开发区优先发展项目清单如下:新型材料区:高级五金器材、新型轻体建筑材料、复合材料、有机

18、高分子材料及其它新材料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机械加工开发、汽车改装及配件工业、各种铸造项目;化纤、纺织项目。食品加工园区:玉米、大豆开发为龙头的粮食转化深加工项目;家禽、牲畜集中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绿色水稻、绿色蔬菜和瓜果生产基地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生产各种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及速冻食品项目。生化医药园区:利用辽源市梅花鹿资源优势,开发鹿胎膏、鹿茸粉、鹿角胶等鹿系列保健品;药品研制及开发项目。高科技园区:以高科技为主,生产各种高科技产品,如电子产品开发及加工,电器部件生产及交易市场。开发区公用工程及环保设施规划:供水开发区内用水主要由开发区自建净水厂供给。供水水源尚有较大富余供水能力。排水

19、开发区现已建成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排放。开发区内污废水首先经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经由市政管网进入辽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东辽河。供汽、热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集中供热锅炉房现已建成,能够满足生活用热需求,但尚不具备供应工业蒸汽能力。污水处理厂辽源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开发区中部。辽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12万m3/d。目前进入辽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量为8.6万m3/d。根据辽源市环境监测站LY20140625031辽源市污水治理工程升级改造项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现阶段辽源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

20、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辽源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指标及出水指标详见表4。表4 辽源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指标 单位:mg/L项目进水指标出水指标COD40050BOD518010氨氮205(8)SS24010pH6-9三、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概况辽源被国家针纺协会命名为“中国棉袜之乡”和“中国袜业名城”。坐落在我区的东北袜业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一五”重点项目和“吉林省特色工业园区”。东北袜业的快速崛起在辽源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目前,棉袜已经成为辽源乃至吉林省的标志性产品,纺织袜业成为辽源市的标志性产业,2015年前两季度纺织袜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目

21、前,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棉袜产能达到20亿双,产值实现60亿元,直接和间接安置就业2.5万人, “十三五”时期,纺织袜业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元,解决6万人就业。1、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概况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园区废水集中处理工程分两期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将达到日处理印染废水12000吨的能力,实现中水回用每日9000吨。污水处理一期工程日处理量3600吨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废水处理二期工程与2012年开始建设,规划设计处理规模为8400吨。目前,污水处理站每天处理生产废水2000吨左右,其中30%左右为生活污水,出水水质浓度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

22、放标准(GB4287-2012)修改单表2中间接标准。污水处理站进口标准为COD:1000mg/L、BOD5:250mg/L、SS:300mg/L、NH3-N:18mg/L、pH 8.59.5,色度:1000倍。2、东北袜业基地建设有限公司自备背压机组概况东北袜业基地建设有限公司位于吉林辽源经济开发区东北袜业工业园内,公司的锅炉房位于园区内。2010年公司建设锅炉节能改造项目,将原有1台6t/h和1台10t/h锅炉改造为35t/h和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该项目于2010年经吉林省环境保护厅以吉环审字2010272号文予以环评批复,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为满足生产所需电力和热力的供应,东北

23、袜业基地建设有限公司建设自备背压机组项目,增设1台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16MW和112MW背压机组,同时整合现135t/h+1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9月1日经吉林省环境保护厅以吉环审字2014144号文予以环评批复,项目正在建设,尚未竣工。本项目公用工程依托关系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供水管网已经敷设完毕,本项目用于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开发区排水管网,包括污水管网、雨水及清净下水管网,已经敷设完整,本项目污废水先收集进入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内污水处理厂处理满足纺织印染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间接排放限值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辽源市污水处理

24、厂,由其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排入东辽河。本项目供热由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自备电站提供集中统一供热,可确保冬季采暖需要。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规定以及国家环保局(88)环建字第117号文件中所强调“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因地制宜、重在实用”的精神。因此本次环评地表水、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引用由吉林省中实环保工程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编制的辽源东北袜业基地建设有限公司自备背压机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现有数据对区域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25、,声环境采取现状实测的监测数据。地表水概况监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周围污染源分布情况,本次评价在东辽河评价河段共设置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详见表5。表5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序号所在江段监测断面说明1 东辽河辽源市污水处理厂排口上游0.5km处对照断面2#东辽河西山沟,辽源市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2.5km处控制断面3#东辽河中集贤,辽源市污水处理厂排口下游5.3km处消减断面监测项目根据本项目废水污染特征及地表水水质监测情况,监测项目选择pH、BOD5、COD、氨氮共4项指标。监测时间辽源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3年12月2日-2013年12月3日,时段属枯水期。连续监测2天。监测结果地表水监测结果详

26、见表6。表6 地表水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L(pH值无量纲)监测项目1#2#3#浓度范围平均值浓度范围平均值浓度范围平均值pH7.12-7.43-7.25-7.64-7.23-7.25-BOD56.13-6.746.446.89-7.127.04.67-5.124.9COD24.8-28.626.731.9-33.432.722.7-23.923.3氨氮2.12-2.242.183.86-4.013.943.12-3.573.35评价方法PpH计算公式如下: (pHj7.0) (pHj7.0)式中:PpHpH的标准指数;pHjpH的监测值;pHsd标准规定pH值的下限;pHsu标准规定p

27、H值的上限。本次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pH除外)。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Pi1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式中:Ii第i污染物的标准指数;第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第i污染物的质量标准浓度, mg/L。评价标准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中功能划分,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评价结果地表水评价结果详见表7,各断面水质功能评价结果见表8。表7 地表水评价结果统计一览表监测项目1#2#3#pH0.140.230.12BOD51.210.70.49COD1.340.820.

28、58氨氮2.181.971.28评价标准表8 各断面水质功能评价结果表河流编号不能满足地表水标准的指标及超标倍数全指标东辽河1#COD(0.34)BOD5(0.61)氨氮(1.18)N2#氨氮(0.97)N3#氨氮(0.68)N从上表可以看出,1#监测断面水质数据中除pH外,COD、BOD5、氨氮均有不同程度超标;2#和3#断面只有氨氮超标,其它各因子均达标。东辽河本次监测的1#断面由于接纳了上游的大部分生产和生活污废水,导致了COD、BOD5、氨氮水质指标超标;2#、3#断面位于辽源市污水处理厂下游,相对于1#断面各项监测指标超标现象稍有缓解,但由于2#断面处于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混合过程断面,

29、因此仍有氨氮超标,而3#断面氨氮略有超标,超标原因为周边地区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汇入所致。综上,东辽河评价河段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相应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概况监测点布设在评价区域内共布设4个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位置详见表9。表9 环境空气监测布点监测点名称监测点A1兴国村A2辽源七中A3和宁小区A4辽源十六中监测项目选取监测项目中的PM10、SO2、NO2进行评价。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由辽源市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12月1日至12月7日对监测点进行了现状监测。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IiCi/Coi 式中:Ii i

30、污染物的标准指数;Ci 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利用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统计各类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的检出率、浓度范围、超标率和最大超标倍数。监测及评价结果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10。表10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m3项目测点号1小时平均浓度统计结果日平均浓度统计结果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SO2A10.02-0.02800.023-0.0260A20.02-0.02900.023-0.0260A30.02-0.02900.023-0.0260A40.02-0.027 00.022-0.0

31、240NO2A10.017-0.02500.020-0.0220A20.018-0.02600.021-0.0230A30.019-0.02800.022-0.0250A40.018-0.02600.021-0.0230PM10A1-0.049-0.0570A2-0.050-0.0550A3-0.052-0.0560A4-0.053-0.0580评价结果由统计结果表10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PM10、SO2、NO2全部达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概况监测点布设本项目监测点位在评价区域内共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位,详见表11。表11 厂界噪声监测点

32、位测点编号测点位置1#厂址东侧距厂界1m处2#厂址北侧距厂界1m处3#厂址西侧距厂界1m处4#厂址南侧距厂界1m处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监测要求进行监测。监测时间辽源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6年1月11日对上述监测点进行了昼夜监测。监测结果及评价厂界噪声监测结果见表12。表12 厂界及居民区噪声监测结果 dB(A)测点编号昼间夜间监测值标准监测值标准1#54.66541.3552#53.36542.1553#52.46543.5554#54.76542.455从监测结果上看,监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限值。

33、因此,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项目的环境敏感目标及辽源市总体规划,本项目控制污染的目标确定如下:控制本项目所排废水经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修改单中“间接排放”标准,再经辽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东辽河。保护受纳水体水质满足、类水体功能要求,并控制其对地下水的影响,使其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类标准要求;2、废气保护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控制

34、车间内设备噪声对车间外环境的影响,保护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要求;保护项目周围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区标准要求。4、固体废物按一般固体废物或危险废物相应做好综合利用或贮存、处置措施,使其对周围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详见表13。表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g/m3污染物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浓度单位TSP日平均300g/m3SO2日平均1小时平均150500g/m3NO2日平均1

35、小时平均80200g/m3PM10日平均150g/m3地表水环境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要求:东辽河评价河段“南大桥拦河闸”断面至“辽源市污水处理厂”断面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辽源市污水处理厂”断面至“泉太镇”断面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详见表14。表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污染物标准值标准来源类类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COD 2040BOD5 410氨氮 1.02.0声环境本项目厂区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36、3类区标准,详见表15。表15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类 别标准值标准来源昼间夜间3类6555GB3096-2008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本项目生活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后先收集进入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修改单中“间接排放”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辽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后排入东辽河。详见表16、17和18。表1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标准值 (三级)标 准SS400GB89781996NH3-N-COD5

37、00BOD5300表17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序号污染物表2标准标准来源1pH6-9GB4287-20122COD2003BOD5504NH3-N205SS100表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 mg/L基本控制项目一级标准A标准COD50BOD510SS10氨氮5(8)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噪声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标准值详见表19。表19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类 别标准值标准来源昼间夜间3类6555GB1234820

38、08(3)固体废物本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总量控制要求本项目无自建锅炉房,冬季供暖由现有区域内集中供热锅炉房提供,自身不产生SO2和NOX;考虑到本项目所涉及人员基本均来自辽源市,其COD、氨氮总量指标已经纳入辽源市总人口总量控制指标之内,故本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为:噪声、固废半检手工对目检验染色、定型(外协)订标成品原料织造图1 项目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工艺流程简述:生产时,将原料送入袜机织造,完成后送入缝头机进行手工对目环节,检验合格后送具有染房的

39、袜企进行染色定型等后续工序。营运期主要污染环节:废气织造过程中产生有大的织物飞絮,由于其粒径较大,沉降速度较快,故影响作用范围集中在车间内,收集后随边角余料一同处置,不会飘落至车间外,故本项目对厂界外无废气污染影响。废水由于本项目生产不用水,故仅有职工生活污水产生,以生活用水量的20%损耗计,预计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8m3/d(240m3/a),先收集进入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修改单中“间接排放”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辽源市污水处理厂,由其处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排入东辽河。本项

40、目污废水产生情况见表20。表20 本项目污废水产生、排放情况表排放源产生量 (m3/a)污染物浓度(mg/L) 污染物量(t/a)CODBOD5SS氨氮CODBOD5SS氨氮生活污水产生情况240300150200300.0720.0360.0480.0072排放情况20050100200.0480.0120.0240.0048固体废物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边角余料和不合格产品。生活垃圾量按0.5kg/人d 计,年工作 300 天,定员30人计,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4.5t/a,收集后交由市政环卫部门送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边角余料产生量按原材料的2%计算,产

41、生量为0.48t/a,不合格产品产生量按3%计算,产生量为0.72t/a,收集后出售给废品回收单位。噪声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产品生产过程中袜机、缝头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约为7095dB(A)。经基础减振、隔声措施处理后,本项目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在厂界处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要求。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废气-废水职工生活CODBOD5氨氮SS 300mg/L、0.072t/a150mg/L、0.036t/a 30mg/L、0.0072t/a 200mg/L、0

42、.048t/a200mg/L、0.048t/a50mg/L、0.012t/a 20mg/L、0.0048t/a 100mg/L、0.024t/a固体废物职工生活垃圾4.5t/a4.5t/a生产车间边角余料0.48t/a0.48t/a不合格产品0.72t/a0.72t/a噪声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为设备噪声,噪声污染源为生产车间袜机、缝头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根据类比调查,其噪声值约为7095dB(A),经过基础隔振、隔声措施进行治理,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的要求,即昼间65,夜间55dB(A)。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选址位于辽源经济开发区东北袜业工业园E2-508室,使用当地现有厂房进行生产,故对周围生态环境质量无影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由于本项目生产不用水,故仅有职工生活污水产生,以生活用水量的20%损耗计,预计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2m3/d(360m3/a),先收集进入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修改单中“间接排放”标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