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叶县中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第八章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205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叶县中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第八章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叶县中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第八章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叶县中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第八章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叶县中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第八章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叶县中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第八章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叶县中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第八章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叶县中医院搬迁扩建工程第八章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环境风险分析根据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环境影响,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8.1 评价工作程序根据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结合该项目的特点,技术工作程序大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等内容,其具体的评价工作流程如图8-1所示。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可接受水平风险

2、管理应急措施否图8-1 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8.2 风险识别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涉及的风险主要有:(1)自建医疗废水处理站事故状态下的排污;(2)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3)自建医疗废水处理站制备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泄漏导致的环境危害。8.2.1 物质危险性分析本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危险性物质主要为自建污水处理站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氧化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制备,其理化性质如下: 理化性质 英文名称:Cholrine dioxode;CAS号10049-04-4;分子式:ClO2;分子量:67.45;熔点:-59;沸点:9.9/97.2kPa(爆炸);外观:黄红

3、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能沿地面扩散,一般稀释为10%以下的溶液使用、贮存;主要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剂等。毒理性质 二氧化氯为带有浅绿色的黄色有毒气体,在工作区域空气中的极限容许浓度(以蒸汽计)为0.1g/m3,有刺激性,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国外根据毒理学研究得出结论,二氧化氯是一种有毒化合物,它对白鼠、家鼠和海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50mg/kg、3.50 mg/kg和300 mg/kg,不被皮肤吸收,不易大量蓄积。8.2.2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

4、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本项目所用消毒剂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辨识标准,项目涉及的化学品不属于重大危险源。8.3 评价等级本项目所涉及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HJ/T169-2004,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评价将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防范及应急措施。8.4 风险分析本项目涉及到的环境风险源主要有二氧化氯事故、污水处理站事故排放、危险固废储存及运输。具体事故类型分析如下:8.4.1 项目风险分析8.4.1.1二氧化氯事故分析

5、二氧化氯消毒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氯气体泄漏。它为有毒气体,具有强氧化性,有刺激性 ,其味道比氯气刺激性大,对呼吸道有损害作用。消毒后的污水如果余氯过高,排入地表水体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8.4.1.2污水处理站事故排放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主要为含病菌污水等)。在污水站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本项目废水经过处理可以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相关要求,实现达标排放,进入市政管网。但在运行过程中,若出现机械设施或电力故障,将导致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因外部条件如温度变化,尤其是冬季,温度较低,也会导致处理效率下降;另外,如果污

6、水站的消毒系统出现异常,将导致大量的活体病原微生物进入市政管网,虽然进入叶县污水处理厂,但最终会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并会对当地地表水体造成污染。污水事故排放对叶县污水处理厂的影响项目废水事故排放会加大污染负荷,特别是余氯、大肠杆菌排放量的增加,对叶县污水处理厂的水质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污水事故排放对灰河水质的影响项目检验科产生的污水,如果未经处理而排入水体,由于其部分具有致病性,将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有长远影响。项目废水事故排放时,COD、氨氮等污染物对灰河水质影响不大,但病菌等特征污染物的影响较大。医疗废水病原细菌、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病原细菌有沙门

7、氏菌、痢疾志贺氏菌、霍乱菌、结核分技杆菌、布鲁氏菌属以及炭疽杆菌等。其中病原性细菌介水传播的有痢疾、伤寒、霍乱、结核杆菌等。病原性细菌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使其自身发生变异。当医院污水消毒达不到要求时,便可使病原性细菌通过水体造成传播疾病的危险。病原性细菌在水中的存活天数见下表8-2。表8-2 病原细菌在水中存活天数一览表菌种蒸馏水无菌水污染水自来水河水井水大肠杆菌21728365226221183伤寒杆菌381638324229341831.5107甲副伤寒杆菌73882255乙副伤寒杆菌27150291672422737痢疾杆菌33927224152712921

8、92霍乱杆菌0.521433920.52134280.592445布氏杆菌6168777585钩端螺旋体16810周150天以内775研究资料表明,痢疾杆菌在外界生存的期限有很大的差异,少则几天,长者达数月之久。霍乱和霍乱弧菌在室温条件下的烘便中数即死亡,在阴沟或泥土中可生存3-4d,在蔬菜或水果上可生存3-5d,在污染的潮湿衣服上可生存数周,在海水中可以生存2个月。结核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则更强,由于其菌体内含有脂类,所以不论是在干燥的痰内、空气中,其传染力可达8-10d。在污水中的存活时间长达11-14个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明,国内外历次大的传染病曝发流行几乎都与水源污染

9、、饮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有关。带病菌的污水流入海水中还可能使海里的生物带菌,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健康。8.4.1.3医疗固废未经处理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医疗废物中可能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由于医疗废物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且基本没有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在国外,医疗废物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据检测,医疗废物中存在着大量的病菌、病毒等,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在未经浓缩的样品中为7.42,医疗废物的阳性率则高达8.9。有关资料证实,医疗废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占社会交叉感染率

10、的20。医疗废物残留及衍生的大量病菌是十分有害有毒的物质,如果不经分类收集等有效处理的话,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例如,如果项目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合一起的话,则可能会将还有血肉、病毒细菌的医疗废物经非法收集回收加工后成为人们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纱布、绷带、带血棉球制成棉被、医疗废弃石膏做成豆腐等,将极大地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后果是不可想象的。8.4.2 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根据国内相同设施的情况调查及类比分析,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危险主要为医疗废水事故排放对叶县污水处理厂及下游水体的影响。8.5 事故风险防范措施8.5.1 二氧化氯泄漏风险防范措施操作人员须经培训

11、后方可上岗,须熟悉二氧化氯的物性、毒性,出现泄漏事故后的处置方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和消毒系统进行连锁,采用自动控制,二氧化氯采用随用随制,保证无多余二氧化氯产生,避免二氧化氯泄漏。加氯间设排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及时排除设备运行过程产生的氢气,并保证室内二氧化氯的容积含量不得大于7%。室内照明和电气元件采用防爆设备。对消毒废水做到经常性检测,消除余氯过量事故,避免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经常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不发生二氧化氯泄漏,设备配置做到一用一备。8.5.2 污水处理站事故防范措施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事故状态排放,最终会对市污水处理厂造成不利影响,并会对当地地

12、表水体造成污染。为避免污水处理站风险事故的发生,评价提出以下事故防范措施及对策:(1)废水处理系统应采用双回路供电,水泵、风机、消毒装置设计应考虑备用,机械设备采用性能可靠的优质产品;(2)加强与重点污染源的联系,及时获知其可能的超标排放和事故排放的信息,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废水处理系统运行参数,确保废水达标排放;(3)为了防止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针对医疗废水事故排放所产生的风险,结合医院实际运行情况及可操作性,评价要求建设方在设计建造污水处理站时,消毒装置、水泵等关键设备应配备两套,一备一用,当正在使用的设备发生故障不能使用时,立即启用备用设备,以防止出现设备故障时污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而产生

13、的风险事故。建设方还应配套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管网和切换系统,以应对因管道破裂、泵设备损坏或失效、人为操作失误等事故,确保发生事故时的废水全部收集至事故调节池暂存,妥善处理;(4)严格控制对文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严禁将化学药品直接随下水道排入本系统,甚至针对性的专项监测项目,以保障废水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5)由于项目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医院应储存常规消毒用品,用于事故状态下手动紧急投放消毒,以降低污水中大肠杆菌群的数量;(6)为便于定量准确监测,在总污水排放口处安装COD、氨氮、流量在线监测装置,及时掌握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情况;(7)加强对废水处理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加强运行中的监测,避免或减

14、少污泥膨胀发生;(8)监理应急事故处理小组,负责事故的处理和日常预防措施的执行监督。污水处理设备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通过上述预防措施,评价认为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水处理站在运行期间风险事故的发生,确保污水处理站正常和稳定运行,使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8.5.3 医疗固废堆存及运输的管理、防范措施医疗废物的极大危害性,该项目在收集、贮存、运送医疗废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保证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使其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应具体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防范。(1)对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收集科学的分类是消除污染、无害化处置的保证,要采用

15、专用容器,明确各类废弃物标识,分类包装,分类堆放,并本着及时、方便、安全、快捷的原则,进行收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是不能混合收集;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对于盛装医疗废物的塑料包装袋应当符合下列规格:黄色700550mm塑料袋:感染性废物;红色700550mm塑料袋:传染性废物;绿色400300mm塑料袋:损伤性废物;红色400300mm塑料袋:传染性损伤性废物。而盛装医疗废物的外包装纸箱应符合下列要求: 印有

16、红色“传染性废物”600400500mm纸箱;印有绿色“损伤性废物”400200300mm纸箱;印有红色“传染性损伤性废物”600400500mm纸箱。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由检验科、病理科等产生单位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由药剂科交由专门机构处置;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由设备科交由专门机构处置。对感染性废物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经济的隔离和处理方法。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潜在危害的废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和防护服。对有多种成份混和的医

17、学废料,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还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废物,一旦分开后,感染性废物必须加以隔离。根据有关规定,所有收集感染性废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有液体的感染性废料时,应确保容器无泄漏。所有锐利物都必须单独存放,并统一按医学废物处理。收集锐利物日包装容器必须使用硬质、防漏、防刺破材料。针或刀应保存在有明显标记、防泄漏、防刺破的容器内。处理含有锐利物品的感染性废料时应使用防刺破手套。另外,有害化学废物不能与一般废物、无害化学废物或感染性废物相混合。稀释通常不能使有害化学废物的毒性减低。有害化学废物在产生后应分别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必需

18、混合时,应注意不兼容性。为保证有害废料在产生、堆集和保存期间不发生意外、泄漏、破损等,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通风措施、相对封闭及隔离系统、安全措施、防火措施和安全通道。在化学废料的产生、处理、堆集和保存期间,对其包装及标签要求如下:根据废物种类使用废物容器、使用“有害废物”的标签或标记、在任何时候都确保废物容器的密闭性。采用有皱的包装材料包装易碎的玻璃和塑料制品,在包装中同时加入吸附性材料。在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警示牌,加以提示,其贮存地应有“进入管理限制,闲人请勿接近。(2)医疗废物的贮存和运送办法该项目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

19、过2天,应当及时、有效地处理,因为在医疗废物储存过程中,会有恶臭产生。恶臭强度和垃圾中有机物腐烂程度有很大关系,其中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三甲胺、甲硫醇以及氨等。臭味有害于人体健康,恶臭对人的大脑皮层是一种恶性刺激,长期呆在恶臭环境里,会使人产生恶心、头晕、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恶臭环境还会使某些疾病恶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地面和墙裙(不低于1.0米高)必须进行防渗处理,且地面要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远离医疗区、食堂、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

20、人员接触医疗废物;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阳光直射;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3)对于感染性废料和锐利废物,其贮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且应位于产生废物地点附近。同时感染性废物和锐利废物的贮存应满足以下要求:保证包装内容物不暴露于空气和受潮;保存温度及时间应使保存物无腐败发生,必要时,可用低温保存,以防微生物生长和产生异味;贮存地及包装应确保内容物不成为鼠类或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贮存地不得对公众开放。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

21、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对于医疗固体废物,禁止将其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在内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由于本项目日处理医疗废物量不大,无需大型车辆运输,医疗废物妥善收集、封存后,运输即可。垃圾清运车卸完垃圾后,直接进入消毒间,进行喷淋消毒。为进一步减少事故的发生,减缓该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建设单位在针对各危险源采取防范措施外,还应从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对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1)树立环境风险意识该项目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对周围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后,对周围环境有难以弥补的损害,所以在贯彻“安全,预防

22、为主”的方针同时,应树立环境风险意识,强化环境风险责任,体现出环境保护的内容。(2)实行全面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项目在医疗废物运输、储存、处理等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各种事故,事故发生后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该针对该项目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系数安全管理,把环境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消除系统的潜在危险上,并从整体和全局上促进该项目各个环节的环境安全运作,并建立监察、管理、检测、信息系统和科学决策体系,实行环境安全目标管理。(3)规范并强化在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预防措施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必须制定比较完善的环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从制度上对环境风险予以防范,尽管该项目的

23、许多事故虽不一定导致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却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后果。其中,包括污水消毒工序、原料贮存、使用过程的风险,对于这类事故的预防仍然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运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予以全面考虑,并力图做到规范且可操作性强。如:医疗废物在收集、储存、预处理、运输过程中因意外出现泄漏,应立即报告医院保卫部门,封闭现场,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需要对现场进行严格消毒,对含有毒性强的医疗废物泄漏,还应该立即疏散周围人群,设置警示标志及距离,并在处理过程中穿防护服。(4)加强巡回检查,减少医疗废物泄漏对环境的污染医疗废物在装卸、运输的“跑、冒、滴、漏”现象是风险来源之一,其后果在大多数情况

24、下并不导致人员受伤或是设备受损,但外泄的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加强巡回检查,是发现“跑、冒、滴、漏”等事故的重要是手段。每日的巡回检查应做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做到及时防范。(5)建立事故的监测报警系统建议建设单位在废水处理系统的进、出口,建立事故的监测报警系统。对于废水处理系统的进口,应予以特别的重视,监测系统应确保完善可靠。污水处理站是本项目对医院污水处理的最后过程,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需对污水处理站提供双路电源和应急电源,保证污水处理站用电不会停止,重要的设备需设有备用品,并备有应急的消毒剂,避免在污水处理设备出现事故的时候所排放的污水不经处理便直接

25、排放,可以采用人工添加消毒剂的方式加以弥补。(6)加强资料的日常记录与管理加强对废水处理系统各项操作参数等资料的日常记录及管理废水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减缓危害的措施。(7)加强危险废物处理管理加强和完善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交接等环节的管理,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应设专人责任负责制,负责人在接管前应全面学习有关危险废物处理的有关法规和操作方法。做好危险废物有关资料的记录。(8)应对措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建设单位除一方面要落实已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上述所列各项风险减缓措施,另一方面,建设单位还应对发生各类风险事故后采取必

26、要的事故应急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对以下几方面予以着重考虑:制定全面、周密的风险救援计划,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保证发生事故后能够做到有章可循。设立专门的安全环保机构,平时负责日常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环保措施的执行与落实,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事故期间,则负责落实风险救援计划各项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展开。制订污水处理站、医疗废物收集、预处理、运输、处理、钟点实验室、化学品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医院应急管理、报警体系;制订传染病流行期间和爆发期间的环境紧急预案(包括污水、医疗废物的应急消毒预案,紧急安全预案,临近社区防范措施等)。危险废物运输车辆上配备必要的防中毒、消防、通讯及其它

27、的应急设施,确保发生事故后能具有一定的自救手段和通讯联络能力。发生事故后,应进行事故后果评价,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上级环保主管部门。定期举行应急培训活动,对该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培训,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能力;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安全、环保培训,重点部门的人员定期轮训;在对所有参与医疗废物管理处理的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后,还对其进行了责任分配制度,确保医院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在任意一个环节都能责任到人,确保不出现意外。8.6 环境风险管理8.6.1环境风险管理措施为避免风险事故,尤其是避免烈险事故发生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建设单位应树立并强化环境风险意识,增加对环境风险的

28、防范措施,并使这些措施在实际工怍中得到落实。为进一步减少事故的发生,减缓该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建设单位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对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1)树立环境风险意识该项目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对周围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后,对环境有难以弥补的损害,所以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应树立环境风险意识,强化环境风险责任,体现出环境保护的内容。(2)实行全面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项目在医疗废物运输、储存、处理等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各种事故,事故发生后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该针对该项目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安全管理,把环境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

29、消除系统的潜在危险上,并从整体和全局上促进该项目各个环节的环境安全运作,并建立监察、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和科学决策体系,实行环境安全目标管理。(3)规范并强化在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预防措施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必须制定比较完善的环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从制度上对环境风险予以防范,尽管该项目的许多事故虽不一定导致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却会产一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后果。对于这类事故的预防仍然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运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予以全面考虑,并力图做到规范且可操作性强。如:医疗废物在收集、预处理、运输过程中因意外出现泄漏,应立即报告医院保卫部门,封闭现场,进行清理。清理

30、干净后,需要对现场进行严格消毒,对含有毒性强的医疗废物泄漏,还应该立即疏散周围人群,设置警示标志及距离,并在处理过程中穿防护服。(4)加强巡回检查,减少医疗废物泄漏对环境的污染医疗废物在装卸、运输的“跑、冒、滴、漏”现象是风险来源之一,其后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导致人员受伤或是设备受损,但外泄的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加强巡回检查是发现“跑、冒、滴、漏”等事故的重要手段。每日的巡回捡查应做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做到及时防范。(5)建立事故的监测报警系统建议建发单位在废水处理系统的进、出口,及医疗废物暂存点建立事故的监测报警系统。对于废水处理系统的出口,应予以特别的重视,监测系统应确

31、保完善可靠。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需对污水处理站提供双路电源和应急电源,保证污水处理站用电,重要设备需设有备用品,并备有应急的消毒剂,避免在污水处理设备出现事故的时候所排放的污水无处理便排放,可以采用人工添加消毒剂的方式加以弥补。(6)加强资料的日常记录与管理加强对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废气处理系统的各项操作参数等资料的日常记录及管理废水、废气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减缓危害的措施。(7)加强危险废物处理管理加强和完善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交接等环节的管理,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应设专人责任负责制,负责人在接管前应全面学习有关危险废物处理的有关法规和操作方法。做好危险废物有关资料的记录。

32、(8)应对措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建设单位一方面要落实已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上述所列各项风险减缓措施,另一方面,建设单位还应对发生各类风险事故后采取必要的事故应急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对以下几方面予以着重考虑:制定全面、周密的风险救援计划,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保征发生事故后能够做到有章可循。设立专门的安全环保机构,平时负责日常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环保措施的执行与落实,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事故期间则负责落实风险救援计划各项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展行。制订污水处理站、医疗废物收集、预处理、运输、处理、病理室

33、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医院应急管理、报警体系:制订传染病流行期间和爆发期间的坏境紧急预案(包括空气、污水、医疗废物的应急消毒预案,紧急安全预案,临近社区防范措施等)。危险废物运输车辆上配备必要的防中毒、消防、通讯及其它的应急设施确保发生事故后能具有一定的自救手段和通讯联络能力。发生事故后,应进行事故后果评价,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上级环保主管部门。定期举行应急培训活动,对该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培训,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能力;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实习人员、进行岗位安全、环保培训,重点部门的人员定期轮训;在对所有参与医疗废物管理处理的人员进行知识培圳后,还对其进行责任分配制度,确保医院所产生的

34、医疗固废在任意一个环节都能责任到人,确保不出现意外。8.6.2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河南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制定本预案。8. 6.2.1制定目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是指为减少事故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以下两点:(1)使任何可能引起的紧急情况不扩大,并尽可能地排除它们;(2)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6.2.2指导思想

35、突发环境事件控制和处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规范和强化环境管理机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目标,以预防灾发环境事件为重点,逐步完善运营单位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机制,建立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统一协调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8.6.2.3基本原则(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2)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查明事件原因,果断提出处置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尽量减小污染范围;(3)以事实为依据,重视证据、重视技术手段,防止主观臆断;(4)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确

36、保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5)明确自职责,妥善协调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关系;(6)建立以环境监察机构为主,部门联动,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8.6.2.4环境事故因素识别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事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点:(1)项目医疗废水具有传染性、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其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处理设施失灵造成事故排放的潜在的环境风险。(2)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发生渗漏、泄漏的环境风险。8.6.2.5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1、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主要为医院成立的环境安全管理机构,由医院环保第一责任人(院长)、环保直接负责人(主抓副院长)、环保主管部门负

37、责人和其他的专职环境管理人员组成。2、主要职责(1)宣传学习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的指示精神;(2)掌握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情报信息和事态变化情况,及时将事故上报有关部门;(3)负责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信息联络、传达、报送、新闻发布等工作;(4)配合上级指挥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调查、取证工作;(5)协调有关部门,指导污染区域的警戒工作;(6)根据现场调查、取证结果并参考专家意见,确定事件处置的技术措施;(7)负责对外组织协调、分析事件原因、向应急领导组报告现场处置情况;(8)完成当地政府有关应急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8、;(9)配合专家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评估,为上级应急领导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10)配合专家组参与污染程度、危险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警报设立与解除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3、主要任务(1)划定隔离区域,制定处置措施,控制事件现场;(2)进行现场调查,认定突发环境事件等级,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和当地各级政府报告;(3)查明事件原因,判明污染区域,提出处置措施,防止污染扩大;(4)负责污染警报的设立和解除;(5)负责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取证,立案查处,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6)负责完成有关部门提出的环境恢复、生态修复建议措施;(7)参与指挥

39、急救、疏散、恢复正常秩序、安定群众情绪等方面的工作。8.6.2.6处置程序l、迅速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坏保部应急报告。同时,配合有关管理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检查所需仪器装备,了解事发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表及地下水文条件、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等情况。2、快速出动接到指令后配合应急现场指挥组率各应急小组携带环境应急号用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事发现场。3、现场控制应急处置小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控制现场、划定紧急隔离区域、设置警告标志、制定处置措施,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扩散;急监测小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布点监测,在第一时间确定污染物种类,出具监测数据。4、现场调

40、查应急处置小组应迅速展开现场调奇、取证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影响程度等;并负责与当地公安、消防等单位协调,共同进行现场勘验工作。5、现场报告各应急小组将现场调查情况、应急监测数据和现场处置情况,及时报告应急现场指挥组。应急现场指挥组按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的要求,负责向应急领导组报告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动态情况。应急领导组根据事件影响范围、程度,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6、污染处置各应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提出污染处置方案。对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小组需测量流速,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迅速联合当地环境监察人员对事故周围环

41、境(居民住宅区、地形)和人员反应作初步调查。7、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发行应急处置小组根据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提出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的建议。应急现场指挥组同应急领导组报告后发布警报决定。应急现场指挥组要组织各应急小组日常事故处理分析会,将分析结果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国家保密局、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秘密范围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放新闻发布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由省环保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新闻发布,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及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泄露事件信息。8、污染跟踪应急小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

42、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念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突发事件消失。9、污染警报解除污染警报解除由应急现场指挥组根据监测数据报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发布。10、调查取征全程详细记录污染事故过程、污染范围、周围环境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途径、危害程度等内容,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尽可能采用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科学分折确定事故责任人,依法对涉案人员作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11、结案归档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归纳、整理,形成总结报告,按照一事一卷要求存档备案,并上报有关部门。8.6.2.7应急处置工作保障(1)应

43、急能力建设要求服从上级应急现场指挥组统一指挥,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内部制度,加强培训和演练。(2)通信保障配合有关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全省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市坏保局应急领导组指挥中心应急领导小组之间的通信畅通。(3)培训与演练加强环保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具备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专门人才。要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以积累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经验,增强实战能力。8.7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事故风险评价得出如下结论:二氧化氯泄漏量很小,事故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对环境及人员影响较小,项目建设风险水平可以接受。项目污水处理站消毒装置、水泵等主要设备采用一备一用的工作方式,并配套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管网和切换系统,以应对因管道破裂、设备损坏或失效、人为操作失误等事故,确保发生事故时的废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无事故废水外排。医疗固废经分类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清运车卸完垃圾后,直接进入消毒间,进行喷淋消毒。事故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对环境及人员影响较小,项目建设风险水平可以接受。项目风险事故对环境及人员影响较小。在认真落实评价所提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后,本项目建设风险水平可以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