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沉和浮》单元教学建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沉和浮》单元教学建议(1).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沉和浮单元教学建议,尝试,刘海平沉和浮单元的教学对策调整课序:第1课第5课第6课第7课第8课第3课第4课第2课,教学思路:观察物体的沉或浮感受、测量上浮物体的浮力测量下沉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增加液体浓度(密度)使下沉的物体上浮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不同重量不变时,增大物体的体积(排水量)使下沉的物体上浮自身重量不变时,体积(排水量)越大,越易上浮探索影响物体沉或浮的因素。,尝试,陈佩红再谈调整沉和浮单元课文顺序 的必要性 第1课第5课第6课第7课第8课第3课第2课第4课,刘海平沉和浮单元的教学对策第1课第5课第6课第7课第8课第3课第4课第2课
2、,一、沉和浮单元教学建议,本单元的编写思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二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科学教师用书(五下),1、课序安排,第1课第4课:学生探究了解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 对沉浮的影响,第5课第6课: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第7课第8课:用物体和液体密度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教学思路:分三块第2课:沉浮与什么原因有关 探寻不同材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排水量的测量:用刻度杯/
3、溢水杯+量筒关于密度的解释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实验测量方法,溢水杯,应用一:密度计,注意:密度计的下端装有铅丸或水银;特点:从下到上,读数依次变大,数值间隔的长度不相等.(下大上小,刻度不均匀),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浮=G计原理工作的。密度计上的刻度线不均匀,自上往下,刻度线越来越密,刻度值越来越大。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是被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沉浮的条件浮力大小的测算方法,二、背景知识,1、什么是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位置不同向上向下向上向下于是,产生浮力,浮
4、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分别相等,并且相对应的距水面的深度相同处,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所以长方体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受到水的压力的大小分别相等,方向分别相反,分别平衡。所以长方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下表面和上表面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桥墩受到浮力吗?,答:水对桥墩的底部没有向上的压力。由浮力产生的原因知桥墩没有受到向上的浮力。,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中的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密度。公式中的V排是物
5、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一定是物体的总体积(V物)。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V排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物;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物。浮力只跟液和V排,即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上浮,漂浮,F浮=G,悬浮,下沉,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4、沉浮的条件,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会沉到海底而处于静止状态。,想一想,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跟物质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悬浮:,上浮:,漂浮:,G,F,浮,下沉:,物体浮沉的条件,5、浮力大小的测算方法,测量法:F浮=G F拉,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液 g V排液,二力平衡条件:F浮=G物(漂浮或悬浮),将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手会明显感受到。将瓶释放后,瓶将。结论: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瓶子受到水的浮力而向上顶的作用,向上浮出水面,向上的浮力,【实验】,汤圆刚放入水中,汤圆煮熟时,体积变化,比一比:,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