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701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宁远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评价单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 项目由来11.2 项目名称与性质11.3 拟建道路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11.4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21.5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21.6 工程占地与拆迁41.7 土石方平衡与取弃渣场设置42 项目选线的可行性分析62.1方案比选62.2 工程布线可行性分析82.3 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83 环境现状评价93.1 生态环境现状93.2 水环境现状93.3 声环境现状93.4 环境空气现状94环境风险分析104.2 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105

2、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135.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135.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195.3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措施21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36.1 改建公路的国民经济效益236.2 改建公路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36.3 环境工程投资估算247 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267.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267.2 环境监测计划277.3 工程竣工“三同时”验收计划278公众参与298.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298.2 调查内容298.3 调查方式298.4 公众意愿分析318.5 相应措施和建议368.6 结论379 结论与建议389.1综合结论389.2 评价建议38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

3、由来S236串联了宁远县中和镇、保和、宁远县城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是当地区域公路网络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现有路面严重偏窄,道路通行能力较差。随着S236沿线资源开发型企业的进驻,以及城镇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道内交通量日益增长,现有公路已无法满足现状要求。为此,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进行改建迫在眉睫。本项目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该路段的瓶颈状态,改善沿线企业和乡村的出行条件,将永蓝高速公路与地方主要经济干线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优化了永州市的公路网,从而提高了宁远县及周边地区运输网的综合效益,对完善和提高区域主干路网起到重要作用。本项目位于宁远县境内,路线起于宁远至凤仙桥公路,即S23

4、6(原X059 K16+800处),经出水岩、彭家、保和、牛垭岭、肖家,终于宁远县城泠江路起点处,全程16.753公里。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采用沥青砼路面。1.2 项目名称与性质项目名称: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性质:改建。工程全长:16.753km。项目总投资:16423.5046万元。建设时间:计划2013年7月开工建设,至2015年6月,总工期2年。承办单位:宁远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地理位置:其地理位置见附图1。1.3 拟建道路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本项目起于宁远至凤仙桥公路,即S236(原X059 K16+800处),经出水岩、彭家、保和、牛垭岭、肖家,终于宁远县城

5、泠江路起点处,全线长16.753km。主要控制点为中和镇、出水岩、彭家、保和、牛垭岭、肖家、宁远县城。表1.3-1 现有公路利用情况表路段桩号长度(km)建设性质老路名称备注K0+000K2+3002.3改建X509三级公路K2+300K4+4302.13新建/新线开辟K4+430K6+6002.17改建X509三级公路K6+600K16+75310.153新建/新线开辟合计16.753其中老路线长4.47km,新建线路长12.283 km1.4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改该建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4-1。表1.4-1 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项 目单 位指 标1路线长度km16.7532公路等级双车道二

6、级公路3设计速度km/h604路基宽度/路面宽度m12/95行车道宽度m23. 56停车视距m757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008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15009最大纵坡%610最小坡长m15011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型m2000凹型m140012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50小桥及涵洞1/50大中桥1/10013车辆荷载等级桥涵、路基公路级路面标准轴载100KN1.5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改建公路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见表1.5-1。表1.5-1 建设规模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 量平均每公里数量1路线长度Km16.7532拆迁建筑物m2984.063拆迁电力电讯线根1504征用土地亩652.63(114.9

7、5)括号内为耕地数量5路基土石方数量万m347.872.86其中:土方万m337.30石方万m310.576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m3274291637.37沥青砼路面千m2141.868大桥m/座478.24/2中小桥m/座42.04/19隧道m/座470/110涵洞道7811平面交叉处1112投资估算总额万元16423.5046980.33221.6 工程占地与拆迁1.6.1 工程占地类型与面积(1) 公路占地类型与面积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共计43.05公顷,其中老路利用面积6.75公顷,占永久占地面积的15.6%,新征用地36.3公顷,站永久占地面积的84.4%。在新征用地中,林地17.5公顷

8、,荒地10.02公顷,旱地5.33公顷,水田2.34公顷,水塘0.72公顷,河流水面0.28公顷,宅地0.11公顷。(2)临时占地类型与面积 本项目临时用地面积共计2.87公顷,其中占用荒地1.32公顷,约占临时占地面积的45.9%;林地1.09公顷,占37.9%,旱地0.46公顷,占16.2%。临时占地主要指施工场地租地范围(包括施工生产生活用地、施工便道等)、取弃土场占地范围等。1.6.2 工程拆迁与安置根据可研,本工程推荐方案线路共拆迁房屋建筑面积984.06m2,电力电讯杆150根。项目工程拆迁居民约10户,无环保拆迁,采用经济补偿、村民按所属行政村择地自行建房安置,工程拆迁量见表1.

9、6-1。表1.6-1 工程拆迁建筑物一览表起讫桩号建筑物(m2)起讫桩号电力杆(根)电讯杆(根)K0+000K2+3000K0+000K2+300250K2+300K4+4300K2+300K4+4301196K4+430K6+600300K4+430K6+600310K6+600K16+753684.06K6+600K16+753134合计984.06合计147150注:建筑物包括平房、楼房、杂屋1.7 土石方平衡与取弃渣场设置1.7.1 土石方平衡根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经土石方流向平衡分析,本工程推荐方案开挖土石方总量为464819m3(以自然方计,其中表土量为18283m3、土方量为34

10、0828m3、石方量为105708m3),填方量为458249m3,需借方量为13908m3(自然方),弃方量20478m3(以自然方计,其中渣场堆放量6785m3、临时堆置表土量为13693m3,临时堆置表土用于施工后期绿化或复耕)。1.7.2 取弃土场设置根据水土保护方案介绍,本项目共设有3个取土场:K3+400处、K5+680处与K8+400处。三处取土场土方储量为19471m3,可用于全线路基填方,本项目需在此三处取土总量为13908m3。根据水土保护方案介绍,本项目路基土石方当量估算中,弃土主要来源于K0+000K3+997.5段,弃渣量约为6785m3。弃渣场设置在K1+500处左

11、侧100米处附近,该处为一个山坳。2 项目选线的可行性分析2.1方案比选(1)彭家段方案工程比选:F线方案路线短,沿老路改造,土石方量小,但穿越居民集中区,拆迁量大,占用水田面积较大,造价高;推荐线方案路线长,大多为新建路段,土石方量大,但避开居民集中区,占用水田面积小,拆迁量小,造价低。环境比选:F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新增水土流失小,但拆迁量大,对沿线居民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推荐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大,新增水土流失大,但拆迁量小,对沿线居民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且公路可采取绿化、生态补偿措施,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上所述,本报告从

12、环境保护的角度同意工可提出的方案。(2)保和办事处段方案工程比选:E线方案沿老路改造,土石方量小,造价低,但路线长,穿越居民集中区,拆迁量大,占用耕地面积较大;推荐线方案路线长,为新建路段,土石方量大,造价高,但避开居民集中区,占用耕地面积小,拆迁量小,路线短。环境比选:E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新增水土流失小,但拆迁量大,对沿线居民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推荐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大,新增水土流失大,但拆迁量小,对沿线居民声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且公路可采取绿化、生态补偿措施,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上所述,本报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同意工可提出的

13、方案。(3)过保和方案工程比选:D线方案为新建路段,路线长,土石方量大,造价高,占用耕地面积较大,但无拆迁;推荐线方案为新建路段,路线短,土石方量小,造价低,占用耕地面积小,但拆迁量相对较大。环境比选:D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新增水土流失大,对沿线居民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大 ;推荐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新增水土流失小,对沿线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上所述,本报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同意工可提出的方案。(4)过牛垭岭隧道方案工程比选:C线方案为新建路段,路线长,土石方量大,占用耕地面积较大,路线线形指标低,局部路段仍需限速,但造价低;推荐线方案为新建路段,路

14、线短,土石方量小,占用耕地面积小,路线线形指标高,但造价高。环境比选:C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新增水土流失大,对沿线居民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大 ;推荐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新增水土流失小,对沿线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上所述,本报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同意工可提出的方案。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牛娅岭隧道入口右侧15m处为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占地面积333亩,填埋库区总占地面积225亩,总库容45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40年,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260吨/天,共分两期工程进行。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 垃圾填埋场将进行二期工程,二

15、期工程的范围将扩展至牛娅岭隧道入口边界处,牛娅岭隧道入口将会影响垃圾填埋场的堆高或库容。因此,本环评建议项目进一步优化路线设计,牛娅岭隧道路线向左移60m,靠近山体边缘修建,避免项目对垃圾填埋场的库容产生影响,并在公路与垃圾填埋场之间加大绿化措施。(5)终点方案工程比选:B线方案为部分利用城市道路,路线长,土石方量小,造价低,但占用耕地面积较大;推荐线方案为新建路段,路线短,土石方量大,造价高,占用耕地面积小。环境比选:B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新增水土流失小,但对沿线水、气、声环境影响相对较大。B线沿河走线,河岸周围山体陡峭,不宜开挖,且沿河路段风景秀丽,计划成为宁远水上旅游之地;推荐

16、线方案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大,新增水土流失大,但对沿线水、气、声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上所述,本报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同意工可提出的方案。2.2 工程布线可行性分析(1)本项目路线方案走向和主要控制点是依据全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与永州市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再结合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自然环境、建设条件等因素,从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实施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在地形图上反复布线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踏勘,并征求各有关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综合确定的。(2)项目新建路段占73.3%,新建路段沿线均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和地质公园以及

17、饮用水源保护区,新辟线路布线可行。(3)项目改建路段长2.47km,升级改造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项目串联起了宁远县中和镇、保和、宁远县城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并与泠江西路、S323、及宁远县城其他城市道路组成区域公路网,可形成一个便捷、畅通的运输网络,改善区域内交通环境,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4)本项目整体线路采取近镇不穿镇的方式,新线布设避让集中居民区,可有效减少项目对老路沿线居民的影响。(5)项目的建设,沿线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沿线群众热切盼望着公路能早日兴建,因此,只要坚持按政策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土地征用、拆迁等工作就能

18、够顺利实施。(6)线路在牛垭岭隧道进口段临近宁远县垃圾填埋场,紧傍垃圾场二期用地山坳边坡的腰部而过,对垃圾场二期库容有影响。建议项目进一步优化路线设计,牛娅岭隧道路线向左移60m,以确保工程布线与建设不影响垃圾场的二期扩容建设。综上所述,拟建公路布线是总体可行的,建议将牛娅岭隧道进口段线路向左偏移,以避免对宁远县垃圾场二期扩建的库容影响。2.3 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对照发改委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知道目录(2011年本)可知,本项目属于“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农村公路建设”等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最新产业政策的要求。本项目符合湖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永州市交通建设“十二五”规划与宁远县城

19、市整体规划。3 环境现状评价 3.1 生态环境现状(1)项目沿线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全线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项目所在区域以林业生态为主,其次是村落农业生态。公路沿线除樟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外,未发现有其他国家保护植物,沿线樟树多为人工种植的行道树。在K1+800出水岩村老路左侧道路红线3m处,有一颗古枫香大树,项目施工时不得砍伐,应就地保护。 (2)项目沿线区兽类动物主要有野兔、松鼠、狗獾、黄鼠狼等;线路跨越的河流和农用灌溉渠内水生动物,以适宜于河流生境的野生小型鱼类为主,工程所涉及的水体未发现国家级保护鱼类,亦无鱼虾类产卵场分布。(3)项目两侧200m范围内无重要的文物和名胜古迹。3.2

20、 水环境现状 常规监测:仁山庙常规监测点表中的监测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现状监测:在保和大桥和泠江大桥下游50m处分别布设1个监测点位,舂水河、泠江监测点各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3 声环境现状项目沿线所布设的12处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现状昼夜间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及4a类标准,表明沿线村落、学校等生活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3.4 环境空气现状常规监测:环评收集了宁远县大气常规监测点城南站(舜陵镇镇政府)2013年4月监测数据,城南站监测点位本项目东侧约2.5km。监测结果表

21、明:城南监测点中NO2、PM10的日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现状监测:项目沿线保和居民点中NO2、TSP的日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表明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4环境风险分析本项目环境风险预测结果见下表4.1-1。表4.1-1 项目重要水域交通事故发生可能性预测跨河桥梁名称水域路段长(km)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次/a)2015年2024年2029年舂水河0.0420.000080.00010.00021泠江0.3680.00070.001090.00189由表4.1-1可知,本公路在跨河

22、段与路经的水域段发生有毒有害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属小概率事件。根据概率论的原理,这种小概率事件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在国内近年来运输有毒有害危险品车辆发生事故造成严重水污染事故的事件屡有发生。一旦此类事故发生,会对其附近的水域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性影响,如毒死或毒害河流中的鱼类和水生生物,污染农田,其影响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应结合公路、桥梁设计,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落实预防手段来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制定应急措施预案,把事故发生后对水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到救援和预防并重。4.2 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4.2.1 风险防范措施 (1)公路沿线在跨河路段(K3+997.5、K7+

23、860、K12+578)与K10+800处伴水塘路段,需加强风险防范。在该路段设置防撞栏,确保其强度能够满足避免发生事故的车辆坠入河内的强度要求,并在沿线设置限速、弯道、居住区等警示和显示标志;(2) 桥梁设计及施工中,应确保防护栏其强度能够满足避免发生事故的车辆坠入河流或农灌渠的强度要求。(3)加强日常化学危险品运输“三证”检查、超载车辆的检查;若“三证”不全或车辆超载可禁止其上路。运载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车辆上路应报管理站,经检查批准后方可通行,并提供印有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和应急小组电话的卡片,方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与监控中心和应急中心联系,车辆上要有危险品标志,不能随意停车。危险品运输

24、途中,管理中心应予以严密监控,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4.2.2 应急预案 本工程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应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湖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永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的规定,考虑到公路运营公司在组织、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制约,建议本项目的应急预案融入到地区应急预案中。建议由负责本项目营运的公路公司牵头,由政府各部门与其它相关单位,如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环境监测站等组成应急网络,成立危险品运输事故处理小组,由政府部门指定应急指挥人,负责领导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程序:主要是事故报告与报警、事故救援、事故处理等。建设单

25、位应制定S236中和至宁远县城公路化学危险品运输发生水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包括:(1)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建设单位的领导担任组长,路政、排障等单位领导为成员。另外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如公安、环保、消防、卫生等,成为领导小组的成员。建设单位应根据应急预案,统一应急行动,明确应急责任人和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在最短时间将事故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一旦营运期在舂水河、泠江段附近发生运输危险品倾倒、泄漏等事故,由应急电话拨打至应急中心或者是监控中心,通过监控设备得知情况后马上通知应急中心,应急中心值班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通知应急指挥人,由应急指挥人立即通知事故处理小组和相关人员迅速前往

26、现场,采取进一步的应急措施,防止污染和危险的扩散。(3)应急培训、演练计划。对相关应急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使其具有相应的环保知识和应急事故处理的能力。本项目建设单位应定期组织进行相应的演练工作,主要是事故一旦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演练。(4)建设单位必须配备一些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仪器,以便进行自救。主要包括应急防护处理车辆、吸油毯、降毒解毒药剂、固液物质清扫设备、回收设备等。(5)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由地方环境监测站对事故现场周围水质及下游水质进行监测,对事故性质、排污情况与影响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6)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在事故

27、现场由领导小组领导,其他人员协助管理机构对现场进行处理,本项目建设单位主要进行协调和沟通工作,并负责工作的汇报。(7)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事故现场处理完毕后,由地方环境监测站跟踪监测水质情况,并进行总结、汇报。(8)公众教育和信息。对发生的化学危险品污染事故,通过媒体向公众进行公告、公示,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5 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5.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5.1.1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既少占农田(尤其是水田)、耕地,又方便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在公路两侧应依据自然

28、景观进行绿化,并尽量保留和移栽现有公路两侧的高大树木,在施工图中明确体现,不允许随意砍伐。 本项目在K1+800出水岩村老路左侧道路红线3m处,有一颗枫香大树,树高30m,胸径1.7m,该树年龄较大,树枝茂密;在K1+850处,有一颗枫香树较大,胸径0.6m,树高15m,距离道路红线约2m;在K10+900处老凉亭居民点房前屋后分布有较大的酸枣树和樟树,樟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本环评建议K1+800与K1+850处枫香大树建就地保护,老凉亭居民点房前屋后樟树就地保护,若房前樟树不能就地保护的,尽量移植。(2)动物保护措施 本项目沿线区域以林业和农业生态区为主,占线路总长的90%以上,野生动物很

29、少。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避免对工程施工噪声对动物的惊扰,同时及时恢复沿线植被,以便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3)表土堆置防护措施 取土场地避开农田和经济作物,施工挖掘时,应将表层土坯(30cm)剥离保留,用于土地复垦,以使对农业的影响降低至最小;施工车辆应在临时车道上行驶,以免损坏农地和林地;施工结束后及时取土、弃渣场进行清理和平整,进行复耕或绿化恢复,保持与周边景观一致。表土堆置区施工期采用临时拦挡、排水措施进行防护,减少水土流失,施工完毕后及时将表土覆盖至取、弃土场和其它绿化场地,不允许随意丢弃。(4)路基与边坡绿化防护措施 主体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路基排水设施,对工程投入运营

30、后及时疏导降水,防止坡面冲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路基工程区共布设排水沟16753m。填方边坡坡高在8m以下的边坡采用覆土整治,采用草坪的绿化方式;坡高在8m以上的高填土边坡采用覆土整治,格状护坡,种植草坪,常绿落叶灌木相间配置的方式。挖方坡顶(隔离栅内)采用常绿、开花乔灌木混交方式;在平台相间布设两排常绿、开花灌木。植草护坡面积147756m2,植乔木2758株、植灌木13420株。(5)取土场防治与恢复措施 开采前,将表土层剥离堆放于场内固定地点,周边可采用袋装土垒砌,雨季防尘网覆盖,进行必要的防护,以便开采结束后恢复表层土壤。 取土场周边排水设施采用底宽50cm、口宽80cm、深50cm的排

31、水土沟,排水沟与原有水系相接处设1.6m3.2m1m土质沉砂池。 取土过程中取土场外侧袋装土垒砌940m、周边及场内设置临时排水沟1400m、设土质沉砂池8个、表土开挖回填6150m3、防尘网覆盖2800m2。 开采过程中,要求分区开挖,尽量做到挖完一片,覆土恢复一片,绿化改造一片。防止开挖造成大面积裸露面,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开挖面坡度要小于土体天然稳定角,断面高度不应大于6.0m,否则应做削坡开级处理,同时应在坡脚开挖排水沟。对开采形成的边坡进行修整、植草,坡比1:1.5。草皮应选用生长快、耐旱、耐瘠薄、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大的草种,如假俭草、狗牙根草,草皮铺设后12年内,应进行必要的封禁

32、和抚育管理。开挖过程的废弃土石料应妥善管理,采取就近回填或外运至指定弃渣场。恢复措施: 在取土前必须进行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在取土场四周设置浆砌石截水沟(700m)、需浆砌石砌筑524m3、土方开挖1112m3、砂砾石垫层234m3;取土结束后土地平整2.05hm2,并进行迹地恢复。 开挖结束,可对迹地营造水保林草地或经济林地,在迹地改造前,先用20cm厚粘土层压实,形成隔水层,再覆盖表土15cm40cm,迹地造林应根据土壤酸碱度,相应选用生长快、耐旱、耐瘠薄、抗高温、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大的树种。根据拟建公路沿线植物生长情况以及类比项目现场调查成果,树种选择木荷、米老排等。为了尽快覆盖地表,造

33、林密度应采用中密度或高密度造林(如2.52.5m、22m等)并播撒草籽。 对取土场进行植物恢复,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在树草种选择上以当地优良乡土树、草种为主,以保证林草成活和正常生长,同时满足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要求。本项目取土结束后开挖边坡采用假俭草护坡2694m2,种植乔木8604株。(6)弃渣场防治与恢复措施防治措施: 本项目弃渣堆放主要位于山坳,根据弃渣堆放的位置和地形特点,设置适宜的拦渣工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弃渣场周边应修建排水设施,拦截坡面上方来水及引排周边集水。弃渣场区土体较疏松,易崩塌,对排洪沟采取浆砌石护砌,浆砌石厚0.3m,下设0.1m厚的砂砾垫层。在

34、渣场坡脚修建浆砌石挡渣墙60m,弃渣场修建浆砌石排(截)排水沟420m,设浆砌石沉砂池2组。弃渣作业时应尽量将废弃表土、淤泥与其它成份的弃渣分开堆放,以便弃渣完成后将渣场表面覆盖表土,使之达到可恢复利用状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弃渣作业阶段,应对弃渣面分层压实。弃土弃渣结束后,应利用废弃的土石方进行凹坑回填,弃渣平推处理,渣场内排水设施采用浆砌石排水沟(纵横间距200m)及浆砌石双孔沉砂池。恢复措施:根据水保方案,弃渣场迹地全部复耕为旱地,复耕0.22hm2。狗牙根草皮护坡475m2、植爬山虎60株、迎春花120株。(7)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数量1、工程措施修建路基排水沟12503m、浆砌石挡渣墙

35、挡110m、浆砌石(截)排水沟1480m、浆砌石沉砂池4组、土地平整4.21hm2、复耕1.4hm2。2、临时工程措施设临时排水沟17290m、土质沉砂池69个、袋装土垒砌3847m3、防尘网覆盖5100m2、挡土板380块、铺洒碎石子810m3。3、植物措施各类骨架护坡及草皮护坡147720m2、狗牙根草皮护坡1039m2、假俭草护坡679m2、植树总计13451株、播撒草籽0.03hm2。5.1.2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距沿线地表水体泠江、舂水河等水体100m范围内严禁设立料场、废

36、弃物堆放场、施工营地、建材堆场、预制厂等临时用地场所。项目在泠江、舂水河沿岸范围内不得设置上述物料堆放场和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场所。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 施工废水不得随意排放。由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影响问题。(2)含油污水控制措施采用施工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方案进行含油污水的控制。 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在不可避免的跑、冒、滴、漏过程中尽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吸油纸等),将废油收集转化

37、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有资质的处理场集中处理。 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于各路段处的维修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在不能集中进行的情况下,应采用容器或固态吸油材料吸收混合后封存外运处理。维修点应设置隔油池,含有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达标排放。(3)生活污水、垃圾控制措施鉴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施工人员的分散性和临时性,流动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太大,因此对生活污水做到一级排放有很大难度。根据以上情况,为防止施工期生活污水随意乱排,对公路沿线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用以下措施: 施工营地优先考虑租用民房,泠江、舂水河等水域附近不

38、得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管理,在施工营地附近设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和餐饮洗涤污水分别收集,粪便用于肥田,餐饮洗涤污水收集在化粪池中处理。化粪池委托沿线村民定期进行清掏,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覆土掩埋。 禁止随意向泠江、舂水河、友谊小溪沟、农灌渠道以及沿线水塘倾倒、排放各种生活污水,不能在以上区域附近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装入垃圾桶定时清运。 在泠江、舂水河沿岸路段设置排水沟,以便将地面径流和事故废水收集,避免其进入河流中,减少对河流的水质影响。5.1.3 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

39、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3) 对距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停止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在施工便

40、道50m内有成片的居民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 (4)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敏感点抽样监测,视监测结果采取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 (5)施工场地应尽量远离沿线学校、集中居民区。学校附近强噪声机械施工作业时间应和校方商定,尽量不在学校考试时间施工。5.1.4 施工期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1)本项目所用的沥青混凝土选用商品沥青混凝土,施工场地内不设置沥青拌和站,从源头上控制了沥青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3)灰土拌和、桥梁加固工程等集中作业场地,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无雨日、大风条件下极易起尘,因此要求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

41、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3)进入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必须采用封闭车辆运输, 防止撒漏。出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必须进行喷淋、冲洗,不得带泥土上路。(4)工期要文明安全的施工,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同时,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由扬尘引起的扰民事件,被投诉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正。(5)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施工营地餐饮应按地方环保部门规定,使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5.1.5 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1) 各施工营地

42、设置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收集站),各主要施工区设置一加围栏的废料堆放点,设专人负责及时清洁生活垃圾,保持施工期的环境卫生,所有垃圾委托专人负责清运,清运垃圾时清运者负责清理好垃圾站周围的卫生,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掉垃圾,所有垃圾运送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置。(2) 拆迁时拆除的房屋建筑废物应分类放置,中置于室内暂存,严禁随意抛洒,以防雨水淋溶形成的地表径流污染。施工单位及时对可再利用的部分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如将钢筋回收,剩余渣土、废水泥块、废砖瓦等用于场内填坑、平整,不外运,不乱弃。其他施工固废统一收集,综合利用,可作为路基填筑使用,也可用于施工营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

43、3) 弃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弃渣场内不得倾倒施工生活垃圾。(4)5.1.6 施工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建议与要求,为做好本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建议由当地政府与建设单位组成本工程的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负责承担本工程的征地、拆迁、安置的具体事项,并根据湖南省国家建设拆迁安置办法、关于调整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有关补偿标准的通知(永政发20139号)、关于公布宁远县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宁政发20124号)等文件中有关征地拆迁的政策及规定。等文件中有关征地拆迁的政策及规定,给予被拆迁的居民以相应的补偿和妥善安置。(2) 在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现未勘探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

44、址、古墓葬等),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不得擅自处理,如发现可移动文物(包括各时代生活、生产等实物),应当主动上交给国家,不得占为已有。 (3)对因拟建公路建设占用或毁坏的地方道路进行改移或防护处理,并进行路面的恢复及绿化;对毁坏的电力系统,及时采取改移、升高杆塔、设涵跨越或从通道等结构物下通过等措施进行恢复;施工结束时,将施工过程中损坏的乡村道路、沟渠等应予以修复或支付地方政府一定的补偿费用,以维护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正当利益。(4)施工现场悬挂施工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工程负责人、施工许可证和投诉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各界和居民监督;施工单位应配备12名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施工运输车辆应避

45、开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防止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 (5)为确保有序施工,并使对工程所在地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一方面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另一方面与交通管理部门协商,采取暂时性的交通车辆走行分流规划,对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走行路线进行统一安排,减少施工道路上的交通流量,以防止交通堵塞。 (6)施工期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安排施工方式和施工时间,防止施工噪声对沿线环境造成严重影响。5.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5.2.1 营运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1)加强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加强营运期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完好和确保安全生产是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建议开展相关环保培训和认证,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杜绝环境事故。(2) 强化公路沿线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除向司乘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外,公路沿线的固体废弃物应按路段承包,定期进行清理。(3) 公路管理及养护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公路绿化林带不受破坏。(4)重视野生动物保护,行驶车两一旦遇见野生动物横穿公路,应主动避让,禁止猎捕野生动物。5.2.2 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