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3412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某某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洛浦县山普拉乡某某(英巴克村)东面,拜什托拉克乡干渠西侧风沙区立项审批部门洛浦县人民政府批准文号洛政函【2008】92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0212 造林占地面积0.13km2(2000亩)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7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8.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54%评价经费预期投产日期2010.9工程内容及规模:一、 项目概述1、项目由来洛浦县地处塔克拉玛干发沙漠南缘,是我国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洛浦

2、县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的总面积近1300km2,占本县总面积的90%以上,且每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呈上升趋势,本县因风化、沙漠化灾害造车的直接损失每年高达3000万元之巨。洛浦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为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县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以林为主,林、牧、农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依靠西部大开发的有力实际,积极形成国有、集体、个人长效投资机制,大力加强防护林建设,带动和辐射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洛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洛浦县委、政府已将防护林建设项目作为重点支持项目,要求县级各部门以及

3、有实力的企业通力合作,紧密配合,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及和田地区环境保护局的意见,我们在现场踏勘、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洛浦县某某开发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报请上级部门审查,以作为项目建设和环境工程优化设计,环境管理的依据。2、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洛浦县山普拉乡某某(英巴克村)东面,拜什托格拉克乡干渠西侧2000亩风沙区。见图1地理位置图。二、 建设规模项目区多为灌淤土,开垦时间不长,但疏

4、松透气性好,多为沙壤和轻壤土,易改良,适宜红枣、沙枣、杨树生长。本项目对2000亩风沙地进行造林改造,通过人工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土地沙漠化。总投资:7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8.8万元。表1 投资分配一览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工程量单价(元)总价(万元)1平整土地亩20008001602防渗斗渠公里6.580000523闸口座1206000724红枣万株11.11.819.985杨树万株17.761.526.646沙枣万株26.640.37.9927劳力人天100105058机井和配套眼1250000259环保投资38.810其他292.588合计700总占地面积:0.13km2(全部

5、为沙漠化荒地)。总建筑面积:3800m2,其中:办公楼:1栋;员工宿舍:1个;配套服务设施:2栋总平面布置详见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员工编制:施工期施工人员为150人,运营期为20人。工作天数:每天8小时,年工作250天。三、 工程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构筑物见表2。表2 本项目的主要构筑物序号建(构)筑物面积(m2)1办公楼10002员工宿舍20003配套服务设施800四、 公用工程给水:给水引自距离本项目约2km的拜什托格拉克乡干渠,渠道长度为2.3m,用于灌溉;另外本项目有一口自备水井,用于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排水,所在地区未建立完善的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本项目只产生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

6、处理后也用于树林灌溉。供电:由地方供电局安装变压器,位置按设计要求布置三处。供暖:本项目不新建燃煤、燃油的茶水炉、锅炉。建筑室内采用电热器取暖。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选址为沙漠化土地,现为荒山无人居住区域,不存在移民问题。本项目属新建项目,周围无工业污染源。故不存在原有污染问题。本项目的建设不涉及占用农田,全部为风沙区,不存在原有污染源。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洛浦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域在东经79598133,北纬36303929,东临策勒县,南靠昆仑山,西以

7、娱乐喀什河为界与和田市、和田县隔河相望,北部延伸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阿瓦提县为邻。南北长337.5km,东西宽24.9km至67.5km,总面积14104m2。本项目位于洛浦县山普拉乡某某(英巴克村)东面,拜什托格拉克乡干渠西侧2000亩风沙区,现为无人居住区域。二、气候与气象特征洛浦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沙多,夏季热、降温快,冬季雪少、不严寒,该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约为201天,灾害性天气集中于4、5、6三个月内。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最高为7月,平均气温24.5摄氏度,最低为1月,平均气温-6.6摄氏度,极

8、端最高气温为42.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23.5摄氏度,日较差13.6摄氏度,年较差32摄氏度,年日照实数29567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73天,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4月中旬。洛浦县年降水量26.6mm,年蒸发量2226.2mm,年最大降雨量102.2mm,年降水天数17天,日最大降水量为25.7mm。县境内由于受昆仑山气候的影响,该地区盛行西南风,夏季亦有东北风出现,常年多大风和浮沉天气,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29m/s,大于等于8级风10-16天,最多年份24天,年平均浮尘天数133天,扬沙天数37天,沙尘暴天数10天,最多达到29-34天。主要气象灾害为大风、干热风、

9、霜冻、冰雹等。三、水文及水文地质(1)地表水洛浦县境内有六条河流,玉龙喀什河、阿其克河、欧吐拉克河、杀格河、库兰木勒克河、帕合塔里克河,均发源于昆仑山脉。洛浦县是灌溉农业区,它有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7.365亿m3,自然水面主要分布在杭桂乡、多鲁乡和洛浦镇,境内水由河水、泉水和地下水构成,其中地面径流量主要有玉龙喀什河和阿其克河。玉龙喀什河流经洛浦县境190km,年径流量达到22.78亿m3,特别是夏季,来源于昆仑山冰雪融水极为丰富,水量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枯洪悬殊很大,水量分布大致为夏季丰富、秋季一般、冬季少、春季缺乏。(2)地下水洛浦县境内有泉水七处,合计泉水量为0.0230.26亿m

10、3,可利用泉水量为0.26亿m3,泉水在季节的分配上与地表水由着显著差异,秋季量大,春季和冬季次之,夏季量少。地下水静储量约为560亿m3,补给量为5.17亿m3,可开采量为1.8亿m3,地下水利用潜力很大。洛浦县所在地属于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山前倾斜平原够噪声为和田坳陷,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是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的主要赋存场所。据全区钻孔揭露的地层资料分析,在揭露深度80120m范围内,含水层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南向北由山前单一卵砾石含水层逐渐过渡为砾石、含砾中粗、中细砂夹粉砂的含水岩组。在垂向变化上,沉积物的沉积特点具有冲洪积二元结构,即表层普遍厚度达1025m,局部40m的粉砂或粉

11、土,下部6090m,岩性为卵砾石、砂砾石、中粗砂等,无稳定的区域性隔水层分布,因此倾斜平原区地层赋存和埋藏着同一水力性质的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总趋势是由南向北由深变浅,由南部大于20m逐渐过渡到北部3m左右。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埋藏较浅,便于开发,水质较好,矿化度0.63g/L,可供农业灌溉使用。四、地形地貌洛浦县海拔约在1200m5400m,地形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系高山,北为平原,地貌总轮廓由南向北分别为山地、绿洲、沙漠三大部分,其中山地约占10.2%,平原绿洲约占5.8%,沙漠约占84%,具体划分为四个地貌单元:(1)南部高山带:海拔3300m以上,山峦重叠,道路崎岖,

12、交通困难。5500m以上的现代冰川和永久积雪,是河流的径流主要补给区。地貌特征依次分布着高山草甸、寒生草原、山地干草原,盖地区分布着本县的部分夏秋牧场。(2)山腰起伏带:海拔1500m3300m之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从上往下分布着山地草原化荒漠、山地荒漠等,属于低质天然草场,是本县的部分夏秋牧场和冬春牧场,阿其克管理区分布其间。(3)山间洪积冲积扇带:海拔1300m1500m之间,1400m以上是山间戈壁砾石带,地形坡度相对较大,为1427,区域地表砂砾石裸露,土壤贫瘠,不能农作。海拔1400m以下是绿洲地带,坡度平缓,在11.5之间,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相对于上游区域,发育有与地势一直

13、的数条放射状冲沟,宽度520m,冲沟底部下切至卵砾石、砂砾石的含水层,深度610m,形成泉水沟。洛浦县城、布亚乡、纳瓦乡、山普拉乡、恰尔巴格乡、杭桂乡、多鲁乡、洛浦镇级县良种场坐落其间。(4)北部冲积平原带:海拔1300m以上,地貌类型属风积沙漠,绝大部分是茫茫瀚海,南部边缘是解放后的新垦区,拜什托格拉克乡、山普拉乡某某管理区、多鲁乡农场、恰尔巴格乡农场、杭桂乡胡拉孜托格拉克农场、县林场等分布其间。该区域以北是打草场和冬春主要辅助牧场,其间有大片胡杨、红柳林向沙漠处延伸与阿克苏地区相连,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沙漠性,温差较大,降水量更是稀少,气候干燥。土壤有风沙土、盐化草甸土、沼泽土等。本项目位于

14、北部冲积平原带,属于风积沙漠。2、土壤资源项目区以风沙土类为主,沙性大,干燥疏松,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很低,基本没有植被覆盖。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社会经济结构随着县城各项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洛浦县城总体规划方案县城人口在规划期内将有明显提高。根据“洛浦县2008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综合公报”,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79661万元,比2007年增长14.13%;其中第一产业30238万元,增长8.97%;第二产业15541万元,增长1.94%(工业增加值4560万元,减少7.41%);第三产业33882万元,增长26.40%。完成全社会

15、固定资产总投资49700万元,增长26.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54.6万元,增长12.39%;完成地方则政一般预算收入3485万元,增长18.46%: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31.07元,增收381.26元。洛浦县第一产业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常年种植小麦和玉米,棉花、蚕桑、园艺、畜牧并重,为自治区棉花种植基地,养蚕大县。2008年末,全年正复播总面积49.28万亩,总产量142482吨,实现增加值6569万元;稳步推进畜牧业生产,2008年末牲畜存栏达48.07万头(只),出栏27.74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4178万元,增加值1713万元;大力发展林果业,经济林而积

16、达26.09万亩,2008年新增面积0.75万亩,其中果园面积比2007年增加0.05万亩,2008年零星植树102.5万株。2008年底洛浦县城总人口3.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为3.01万人,占总人口的88.78%。全县城人口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占总人口约98%;另外还有哈、汉、回、等多个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区。二、文化教育该县县图书馆有藏书4.2万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藏书32万册,县城及乡镇有21台电影放映机,如今建成的人民广场、青年公园、文化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充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近年来该县广播电视事业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空前得发展,洛

17、浦县完成了县城有线电视光缆改造,光缆总长13公里,使该县的有线电视网由过去的550MHZ的电缆传输网改造成了一个具有可以传输模拟电视、数字电视以及数据等综合业务光纤混合网。县电视台的34套节目全部传输至三乡,光缆总长22公里。三、资源状况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粮、棉、油、果、桑、蚕、林、畜、禽、鱼等都己繁育和引进许多优良品种,对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有广阔的前景。野生动物主要有黄羊、雪鸡、旱獭、野猪、狐狸、野兔、麝鼠等,野生药用植物有党参、黄芪、香槿、茵陈、大黄、青兰、沙师、甘草、麻黄、大芸等。阿其克山有多种矿产,初查明石灰石矿储量为一亿五千万吨,石膏矿、红胶土等储量也大,品位高,裸露地表,易于开

18、采。东部戈壁,西边玉龙喀什河滩,有储量丰富的砾石、卵石这对发展建材业条件十分优越。四、文物保护本项目周围无名胜古迹、重点保护文物。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布点根据项目特点及该地区大气污染特点,以及地理位置和气象特征,本次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数据由和田地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监测布点见图4-3。(2)监测项目确定的大气监测项目为:SO2、NO2、PM10。(3)监测时间、监测频率本项目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由和田地区环境监测站承担,监测时间为2010年7月7日13日,连续监测七天, PM1

19、0每日不少于12小时,SO2、NO2每日不少于18小时。(4)采样和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监测,其分析方法及最低检出浓度见表3。表3 采样仪器及分析方法 单位:mg/m3监测项目采样仪器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分析仪器最低检出限SO2大气连续采样器溶液吸收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722分光光度计0.003NO2大气连续采样器溶液吸收saltzman法722分光光度计0.002PM10大气连续采样器滤膜吸附阻留重量法万分之一分析天平0.001(5)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1号文“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

20、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标准,评价标准见表4。表4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SO2NO2TSPPM10取值时间日平均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浓度限值0.150.060.120.080.300.200.150.10(6)评价方法本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模式为:Ii=Ci/Coi式中:Iii污染物的分指数; Cii污染物的浓度,mg/m3; 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7)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表5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mg/m3采 样 地 点采 样 日 期日 均 值S

21、O2NO2PM10上风向2009-7-80.0090.0210.1192009-7-90.0100.0210.302009-7-100.0080.0180.2572009-7-110.0090.0170.1982009-7-120.0100.0180.2032009-7-130.0090.0260.2812009-7-140.0090.0170.108下风向2009-7-80.0100.0230.1202009-7-90.0100.0210.3032009-7-100.0090.0190.3022009-7-110.0080.0180.2112009-7-120.0090.0180.21320

22、09-7-130.0100.0280.2882009-7-140.0090.0160.118根据监测统计结果,本次常规监测因子SO2、NO2、PM10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见表6。表6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项目上风向下风向七日均值(mg/m3)标准值(mg/m3)污染指数七日均值(mg/m3)标准值(mg/m3)污染指数SO20.00910.150.06070.00920.150.0613NO20.01970.120.1640.02040.120.170PM100.2090.151.3930.2220.151.480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分析,当Ii1时,表示大

23、气中污染物浓度不超标;当Ii1时,表示该污染物浓度超过评价标准。由表45可知,项目区上、下风向各项指标监测浓度SO2和NO2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PM10的监测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和田地区风沙较大,浮尘天气较多,是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二、水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树林灌溉用水引自距离本项目约2km的拜什托格拉克乡干渠,监测点布置在引水闸口处,监测时间为2010年7月10日。地表水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评价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同时,采用该标

24、准中所规定的评价方法,即单因子评价法。其中pH的标准指数计算表达式为:式中:的单因子指数,无量纲;所测断面pH值,无量纲;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无量纲;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无量纲。其它项目标准指数计算表达式为:式中: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无量纲; 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L; 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水质监测项目、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7。表7 地表水监测及评价结果 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标准评价结果pH7.865.58.50.573氨氮*0.131.00.13氯化物94.63500.27COD461000.4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80.25BOD5952000

25、.475挥发酚0.00410.004硫化0.0210.02水温22.135-镉0.000050.010.005氟化物0.3820.19氰化物0.0040.50.008砷0.0070.10.07铁*0.020.30.067铅0.20.21锰*0.050.10.5锌0.0220.01六价铬0.0040.10.04汞0.000010.0010.001硒0.000040.020.002总大肠杆菌群(MNP/100mL)未检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评价标准由上表可以看出,拜什托格拉克乡干渠各项水质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标准和农田灌

26、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要求,可以作为灌溉用水使用。2、地下水 (1)监测点的布设与监测时间项目区地下水监测点布置在项目区自备水井;监测时间为2010年7月10日。(2)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水质监测与分析均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进行,水质各监测项目及监测结果见表8。(3)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地下水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同时,也采用该标准中所规定的评价方法。根据污染物单因子指数计算结果,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表8。表8 地下水监测及评价结果 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标准评价结果pH7.666.58.50.44氨氮

27、0.0130.20.065氯化物94.62500.378高锰酸盐指数0.463.00.153硝酸盐氮0.46200.023总硬度347.24500.69挥发酚0.0040.0022硫酸盐123.22500.493亚硝酸盐氮0.0030.020.15镉0.000050.010.005氟化物0.381.00.38氰化物0.0040.050.08砷0.0070.050.14铁0.020.30.067铅0.2锰0.050.10.5锌0.021.00.02六价铬0.0040.050.08汞0.000010.0010.01硒0.000040.010.004总大肠杆菌群(MNP/100mL)未检出-由上表可

28、以看出,本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水质各项监测指标除挥发酚外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挥发酚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检测仪器精度问题。通过监测结果可以说明项目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三、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现状为废弃荒地,本次评价噪声监测由和田地区监测站于2010年7月10日在场址四周位置设置了4个监测点进行了监测。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执行,监测仪器为AWA6218噪声统计分析仪。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见表9。表9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LeqdB(A)类 别昼 间夜 间2类:指以商

29、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6050噪声监测结果见表10。表10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LeqdB(A)昼间夜间东50.7东48.2南51.0南47.1西50.4西46.5北51.3北46.2从监测结果看,监测点昼间噪声值远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四、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位于和田河绿色走廊保护剂沙漠化控制生态功能区,该功能区行政区划上属和田地区的墨玉县,和田县,和田市,洛浦县和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及阿克苏市。该区主要为和田河谷冲

30、积平原,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接昆仑山北麓山前倾斜平原荒漠、绿洲区,北至它里面和。冲积平原沿和田河呈长条形分布,东西两侧均为塔克拉玛干流动沙漠。和田河由两条支流汇入,干流径流量4.5108m3,其沿河绿色走廊是从墨玉县城以北60km处开始,直至与塔里木河交汇的汇合口,南北长达380km,东西宽两岸各0.53km,海拔由1260km下降到1050km,河两岸分布着大面积胡杨林、灰杨林及怪柳灌木林,形成一条连绵不断的绿色长廊,伸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为稳定和田河两岸的生态平衡起到了屏障作用,过去曾是阿克苏与和田之间的重要通道。据调查,沿河有林地面积2.4104 hm2,散生疏林地约5.5104

31、hm2,怪柳灌木林地8.3hm2。几十年来,由于樵采、乱砍滥伐、过渡放牧、毁林开垦及不合理的引水,和田河流域的林、灌、草植被受到极大破坏,使塔克拉玛干流沙对绿色走廊的危害程度加重。在离河岸较远的高地,因地下水位深埋,土壤持水性不强,天然林生长不佳,老树干枯,林下草被稀疏,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该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中,轻度敏感地区占区内面积的49.39%,中度敏感地区占全区面积的25%,其主要敏感因子为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中度敏感、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土地沙漠化极度敏感、土壤盐渍化轻度敏感。本项目距离某某村约3km,区域全部是沙化土地,植被覆盖率小于3%,野生动物也较为少见。评价区域内的人

32、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场区某某村。随着本项目建设及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区的人类活动范围及频度会有所扩大增加。由于评价区域内目前野生动物的生态分布和种群数量较少,且该区域无国家及自治区的珍稀保护动物,因此对项目区动植物影响不大。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周围均为沙化土地,没有工业项目,北侧200m是315国道,东侧1km是拜什托格拉克路,东北侧500m是变电站,根据防风固沙工程的特点,结合工程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确定本项目污染控制对象及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11。表11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因子保护目标影响因素大气周围大气环境油烟和扬尘地下水项目所在地区施工期引水和运行期生活污水排放噪声村

33、民施工、交通生态环境陆生生物施工期噪声、引水、运行期生活污水排放植被、土壤和水土保持开挖、弃渣等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根据功能采用类评价标准;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根据功能采用类标准;4、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18-1995)根据功能采用二级标准;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污染物排放标准1、厨房油烟排放执行

34、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型饮食单位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油烟最低处理效率的规定,见表12: 表12 油烟排放浓度限值 单位mg/m3 规 模中 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752、本项目污水经化粪池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不外排,回用冲厕或回灌于果林,污水排放水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1992)旱作地相关规定,见表13。 表13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摘录) 单位mg/m3序号项目单位最高允许浓度1PHmg/L5.5-8.53CODmg/L 1004SSmg/L 1005BOD5mg/L200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87动植

35、物油*mg/L5.08粪大肠杆菌数个/L 4009蛔虫卵数个/L2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不同施工阶段标准执行,其它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执行排放标准见表14。表14 噪声排放执行标准 单位:dB (A)阶段昼间夜间施工阶段(GB12523-90)土石方7555打桩85禁止施工结构7055装修65554、固体废物处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的量很小,对总量控制影响不大。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施工期工艺流程分析:1、施工流程工程施工包括筹建工程、准备工程、主体工程及完建工程四个部分

36、。各部分具体施工内容详见图3、施工流程图。施工期为6个月筹建工程包括施工征地、工程招投标 准备工程包括场内交通、水、电、供应系统等设施主体工程包括员工宿舍、水井房等 完建工程装修、辅助设施等 投入运营图3 施工流程图2、主要工程规划概述(1)典型造林设计红枣按1.5m4m株行距设计,采用三角形连片定植,每亩定植111株,1000亩定植11.1万株。杨树安1.5m1.5m株行距,小网格窄林带设计,每亩定植196株,600亩共定植17.76万株。沙枣树按1m1m株行距,小网格窄领带设计,每亩定植666株,400亩共定植26.64万株。(2)道路规划企业拟在项目规划用地内修建柏油路,宽度6m,纵向3

37、条长度分别为3km,横向2条长度分别为900m。规划道路总长度为11.7km。二、运营期工艺流程运营期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厨房油烟以及生活污水对当地环境的影响。1、工艺流程图油烟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4、厨房油烟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2、工艺流程简述(1)本项目设计安装1台DJY型静电式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均吊装在厨房内顶部。(2)本项目采用自然生态处理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达标后回用冲厕和回灌果林。原料 灌溉初加工烹调风机隔油池就餐达标排放1.3整理、洗涤 消毒地下渗滤处理系统污水油烟净化器送有资质单位处理油脂油烟噪声达标排放消音器隔声罩卫生间固废污水化粪池固废固废固废污水集水池图4

38、厨房油烟及生活污水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主要污染源:本项目为生态农业项目,主要是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运营期对当地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一、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1、大气污染物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期弃渣倾倒和运输车辆的扬尘。2、水污染物施工期间,水污染源主要来自混凝土拌和废水、生活废水、基坑废水、含油废水,污染物以SS为主,基坑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为间歇式排放。施工期每人每天用水量按60L计算,每天的用水量为9m3施工期共产生废水1296m3。3、噪声污染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砂石料粉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过程。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的土石方产生的弃渣,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置,将对

39、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二、运营期的主要污染源1、大气污染物运营期主要是厨房产生的油烟。据调查,一般的食用油耗油系数为7kg/100人d,由此计算得医院食用油新增用量为1.4kg/d(0.35t/a),烹饪过程中的挥发损失为8%左右,油烟产生量为0.322t/a。2、水污染物运营期间,没有生产废水,只有生活污水,生活用水量按每人每天80L计算为400m3/a,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20m3/a。3、噪声污染运营期主要是厨房风机噪声。4、固体废弃物运营期,秋冬季节,种植的生态经济林会产生大量的枯枝、树叶。另外,生活区的员工会产生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7kg计算,每天产生生活垃

40、圾的量为1.4kg(0.35t/a)。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厨房油烟约11mg/m31.1mg/m3水污染物施工期COD25mg/L0.0324t/aNH3-N3. 0mg/L0.0039t/a运营期COD300mg/L0.096t/a150mg/L0.048t/aNH3-N40 mg/L0.013t/a30mg/L0.001t/a固体废物施工生活垃圾18.9t/a运至洛浦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运营生活垃圾0.35t/a运至洛浦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噪声施工机械噪声达标厨房风机噪声选用低噪声厨用设备,对环境影响较小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土方开挖造成的植被破坏及临时堆放对当地环境的干扰损害;另外,施工时大量的人员进驻,建筑材料堆放场、混凝土搅拌场、临时便道等临时占地,在恢复其原有功能前也将对土地利用产生一定影响。总体来说,本项目对于生态环境的一些,正面大于负面。本项目有利于改善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提高荒漠的植被覆盖率,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