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传染病的管理.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3861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传染病的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急诊传染病的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急诊传染病的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急诊传染病的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急诊传染病的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传染病的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传染病的管理.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诊传染病人的管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张 荐,相关的法律法规,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3.1 实施)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2003)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1988)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消毒管理办法(2002),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

2、规 定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血站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相关技术规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有关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88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传染病诊断标准(35种)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46

3、6-200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01995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传染病,能将病菌或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疾病特点:传染性 流行性,非传染病,不会传染给别人的疾病,传染病的危害,一、对个人的危害 损害健康,危及生命;影响学习、生活;影响生长发育二、对家庭的危害 传染家人并损害其健康;耗费精力、金钱,加重家庭负担三、对社会的危害 危害整个人类的健康;消耗社会财富,影响社会发展;导致社会恐慌,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死亡了2000万人,减员约14。17至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死亡。19世纪末至20世

4、纪在亚欧美非发生的鼠疫,导致1000万以上人死亡。1918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流感,则使2500万人死亡.,人类历史上还有不少重要的传染病,结核病(在1949年以前的中国,占各种死因的首位)、疟疾(甲古文中有记载)、伤寒(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流行性脑膜炎(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流行)、白喉(158316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细菌性痢疾(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已认识此病)、炭疽(抗生素出现之前死亡率在2030)、麻疹(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斑疹伤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战争瘟疫”)等。,我国疾病防制现状,目前我国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5、:一些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得到了基本控制;一些曾经基本上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如性传播疾病又卷土重来;而结核病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日益增多;未被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在我国的发病与流行状况依然严峻;,新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军团菌病、莱姆病等陆续出现,近期新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流行对传染病的防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近来国际上生物恐怖事件的发生使传染病的预防更具复杂性。,再者,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交通便

6、捷,引起人口和商品的大量流动,使得传染病流行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同以往相比更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压力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正在逐步上升。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是对人群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四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的分类,1、法定传染病(37种)(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7、、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不同传染病病种的报告时限,填报时按以下要求进行:,1卡片编

8、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4位),如“2005-09-0001”。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2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3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4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5身份证号:应尽可能填写。6性

9、别:填写社会性别。7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不填写出生日期。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8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9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本县

10、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10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11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

11、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12病例分类13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

12、日期或就诊日期。14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15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16疾病名称: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17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

13、”,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称。18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19退卡原因: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其原因。20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21报告医生: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22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23备注: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如说明传染途径、传染病病例(含疑似病例及病原携带者)订正为其它疾病的病,急诊传染病人的特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患者急、危重症多、流动行大,除了急诊传热病已确诊外,还有一些在潜伏期的患者和明确诊断前以及隐瞒病史的患者,甚至还有来不及做血液检查的重患者,所以有潜在的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14、肺结核 艾滋病 甲型肝炎 腮腺炎 霍乱 水痘 麻疹 红眼症痢疾 风疹 寄生虫病,急诊工作人员的特点,急诊有大量的来自 外科系统外伤性出血的患者,来自内科系统的呼吸道、消化道出血,以及妇科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都来不及做血液检查,而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便对其进行抢救和救治,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大量的急诊量是发生医院感染、传染病流行的重要隐患,做好急诊感染控制工作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急诊就诊和治疗的关键。,急诊传染病人的处理,一)病人到达急诊室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应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送相应医疗机构救治,(二)如同时接诊同一地区3人以上(包括3人)为同一

15、传染病,应立即上报医务科、感染科,夜间上报总值班及防疫站。填写相关传染病报卡,在规定时间内投出。在传染病爆发和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救治措施。,三)通知接收医院或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并简要交代病情。四)危重患者应积极配合医师就地抢救,做好抢救记录及登记工作。五)对诊疗后的用品进行消毒处理,诊室消毒后方可以接待其他就诊病人。,六)如病人病情危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后,应将尸体消毒后火化。而甲类或乙类的炭疽病人死亡后,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七)向病人及家属宣教传染病的防治措 施。,消毒隔离管理,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病人的管理,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1、消毒

16、隔离工作制度化、操作程序化,要有整套的规章制度及快速反应的措施,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关键。2、重视着装 穿工作衣、裤、戴帽子和口罩,下班后要做好自我清洁工作(洗手、淋浴等)3、加强防护意识 首先对医护人员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使之树立把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认为具有严重潜在的感染危险的观念。4、必要是戴手套和护目镜 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前要带手套并酌情戴护目镜,接触后应洗手清洁。,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5、重视洗手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洗手和无菌技术是阻断医护人员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一般用流动水、肥皂洗手可将手上的60%-90%微生物除去,能将细菌数量减少到感染量以下6、

17、重视预防接种 要及时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注射,如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必要时注射干扰素,遇有流脑患者要及时发放磺胺类口服药预防7、隔离防护用具要配备齐全、充足、如隔离衣、护目镜、加厚口罩、胶靴、围裙等,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洗手概念,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住菌的过程。,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洗手设施,流动水洗手设施重点部门配非手触式水龙头清洁剂:肥皂清洁干燥;洗手液容器每周清洁与消毒。配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合格的

18、速干手消毒剂,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洗手步骤,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搓:擦上肥皂或洗手液,两手交叉并互相摩擦,两手搓揉手掌及手背,作拉手姿势以擦洗指尖,两手互搓大拇指,此动作至少须20秒。(六步洗手法)冲:将双手冲洗干净捧: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擦:用干净的毛巾、擦手纸将手擦干,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洗手遵循原则,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洗手指征,1 直接接触每名病人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 接触病人的黏膜、破损皮肤和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

19、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4 戴口罩和穿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和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洗手注意事项,有洗手指征时无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不涂指甲油。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容易污染部位。每个动作重复十次以上,不少于十秒。普通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后菌落数10fu/cm2,不得检出致病菌。,医护人员

20、自身的防护-卫生手消毒的方法,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按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皮肤,直至手部干燥。,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手套的应用,接触病人的体内物质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戴无菌手套。手套一旦触及病人的分泌物、渗出物即使护理工作尚未结束也应及时更换。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口罩的作用,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外科口罩: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不大于5u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

21、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的感染。,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调整系带的松紧度。,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1)佩戴口罩前,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2)不应一只手捏鼻夹,要让口罩紧贴面部: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3)佩戴口罩后,要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4)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

22、沾染病菌。(5)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6)口罩有破损、潮湿或受污染,应立即更换。,病人的管理,1、急诊室应备有隔离诊室,一旦发现传染患者,迅速送到隔离诊室2、对传染患者要进行初步的筛查,询问病史,起到初步筛查作用,及早发现,及时处理3、重视空气消毒 据报道 经急诊抢救收住院的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占全部感染的58.5%,说明急诊环境较差,空气和环境易受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潜在的因素。最好的 方法就是开窗通风换气,每天用过氧化氢或者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病人的管理,4、物体表面消毒 所有桌面、地面、物体表面

23、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5、应用一次性物品 平车、诊查床要使用一次性床罩、平车罩,防止交叉感染6、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一切操作要正规,即使是在抢救中也要注意无菌操作,如静点、采血、导尿、下胃管等都要注意无菌观念7、严格执行物品消毒灭菌制度 对使用过的物品、器械进行浸泡、清洗、然后送供应室灭菌消毒处理,要注意无菌物品的有效期,传染病人用过的垃圾,回收焚烧处理,病人的管理,病人的运送由诊断病例(带菌者)的医疗单位负责;运送途中要有医务人员护送;送至目的地后与接收医院的医务人员要有病情的简要书面介绍及化验单的交接手续;根据病情应随带盛放吐泻物容器及消毒药械,防止沿途污染;并随带抢救器械及药品等。车辆及

24、有关物品由所属医疗单位彻底消毒。,院内感染的监测,空气监测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无菌医疗器械监测医疗人员手的监测物表监测,环境监测:每月定期对环境进行卫生学监测,诊室环境卫生符合三类环境标准,空气中菌落小于500 cuf/m,物体表面、手小于10 cuf/m。微生物和紫外线监测:每月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物表,对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剂的监测,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季度进行监测。,科室监控护士的职责与要求,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条例的执行,如医疗质量管理有关院感控制各项考核标准,每项都需落实到位。做好监测记录。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工作和环境卫生学效果监测,

25、包括病房、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的卫生学督查。如消毒机、呼吸机管道、吸氧装置等清洗与消毒,需不定期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知道本科室正确合理的使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正确配置消毒液与浓度监测。协助和督导医生及时填报院感病例和送检标本,特别是科室发生院感病例爆发时,及时了解感染原因与防控措施。,督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和管理工作,包括医疗垃圾的手机和登记。做好对导诊、卫生人员的消毒管理。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和自我防护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新进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及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协助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急救抢救器

26、材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用于有创操作的器械须严格灭菌消毒。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防止交叉感染,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毁型处理,不得重复使用。各类抢救仪器设备每周维护和清洁保养,污染后随时清洁消毒。患者使用过的平车、病床应进行终末消毒,减少病原体对环境的污染。,重视基础护理: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消毒,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防病能力,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防止交叉感染:进行各种治疗护理要带口罩,防止飞沫传播。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送标本,处理用过的敷料、器械、引流管是要戴手套,脱手套后要严格洗手。接触大量体液或污物应带乳胶手套,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要洗手,一

27、般用消毒洗手液采用七步洗手法搓洗15-30秒,流水冲洗后擦干可清除80%的一过性细菌。,医疗垃圾(黄色垃圾袋、黄色锐器盒):破损的体温计、废针头、压舌板、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物品、纱布、绷带、棉签、各种检验标本等。生活垃圾(黑色垃圾袋):剩饭菜、果皮、罐头盒、饮料瓶、手纸、这种包装纸、患者排泄物等。,对付传染病关键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1.对传染病病人的控制2.对病原体携带者的控制3.对接触传染者的控制4.检疫,1.水环境的监测2.食物监测3.消毒和垃圾无害化处理,1.预防接种2.传染病监测和预测预报3.健康教育,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不要太接近,病患者,我要做到,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日常生活中,作息要,注意食物营养,定时,均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注意保持环境,卫 生,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接受各种,防疫注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