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监测方案(精简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蹄疫监测方案(精简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口蹄疫监测方案口蹄疫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评估畜群免疫效果,掌握群体免疫状况;了解口蹄疫发病与分布情况,包括高风险区域的发病情况。二、监测对象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三、监测范围对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等进行监测。注:散养户以一个自然村为一个监测采样的流行病学单元。四、监测时间(一)免疫抗体监测:1.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2.月度常规监测。数量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将辖区内原种畜场和种公猪站重点净化疫病监测,纳入常规监测。(二)病原监测:1.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监测。2.XX、XX、XX、XX要各选1个规模化养殖场地作为定点监测点
2、,根据养殖场生产发病情况,随采随送,每个季度至少采集不明原因发病、病死或临床疑似病例猪组织样品5份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他的县(市、区)可根据养殖场发病情况,随采随送不明原因发病、病死或临床疑似病例猪组织样品送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猪场的口蹄疫采样应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监测采样相结合。3.月度常规监测。数量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五、监测方式(一)被动监测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猪、牛、羊等偶蹄动物或野生动物,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采样进行监测。(二)主动监测1.病原监测采用先抽取场群,在场群内再抽取个体的抽样方式
3、开展监测采样。选择场群时要考虑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的比例。2.抗体监测选择场群时要综合考虑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的种畜场、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牲畜交易市场及屠宰场的比例。六、监测数量(一)免疫抗体监测1.集中监测每个县(市、区)采集:所有种畜场,1个猪场,1个奶牛场/规模羊场,1个生猪屠宰场,2个乡镇各1个村的散养户(每个村不少于2个养殖户,其中牛或羊不少于5份)。各地可参考场群内个体抗体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1,采样数量统一按可接受误差10%进行抽样)确定监测数量。2.月度常规监测数量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二)病原监测1.集中
4、监测每个县(市、区)采集:所有种畜场,1个猪场,1个奶牛场/羊场,1个生猪屠宰场,2个乡镇各1个行政村的散养户(每个村不少于2个养殖户,其中牛或羊不少于5份)。每场、群(自然村)猪牛羊采样量各不少于20头只,数量不足按实际情况采集。各地可参考场群内个体病原学监测抽样数量表(见附表2,采样数量统一按可接受误差5%进行抽样)确定监测数量。2.月度常规监测数量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将辖区内原种畜场和种公猪站重点净化疫病监测,纳入常规监测。七、监测内容猪检测O型抗体和口蹄疫病原;牛检测O型、亚洲型、A型抗体和口蹄疫病原;羊检测O型、亚洲型抗体和口蹄疫病原。八、检测方法(一)病原学检测方法
5、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和颌下淋巴结用RT-PCR方法或荧光RT-PCR方法检测,猪检测O型口蹄疫抗原,牛检测O型、亚洲型、A型口蹄疫抗原,羊检测O型、亚洲型口蹄疫抗原。牛羊猪口蹄疫感染情况采用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方法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牛羊采集O-P液用RT-PCR或荧光RT-PCR方法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阴性,应间隔15天再采样检测一次,RT-PCR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畜。猪颌下淋巴结RT-PCR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猪。(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猪O型非结构蛋白抗体,牛O型、亚洲型、A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羊O型、亚洲型非结构蛋白抗体,均采用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方法进行检测。
6、(三)免疫抗体检测猪免疫28天后,其他畜免疫21天后,采集血清样品进行免疫效果监测。O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合成肽疫苗采用VP1结构蛋白ELISA进行检测;亚洲型和A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九、判定标准(一)免疫合格个体1.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效价 25;2.液相阻断ELISA:抗体效价 26;3.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抗体效价 25。(二)免疫合格群体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群体总数的70%(含)以上。(三)可疑阳性个体1.免疫家畜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阳性的。2.未免疫家畜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的。(四)可疑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可疑阳性个体的。(五)监测阳性个体牛羊的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猪的颌下淋巴结用RT-PCR或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六)确诊阳性个体监测阳性个体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结果为阳性。(七)确诊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八)临床病例按照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