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4493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doc(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变更)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 30万t/a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0月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变更)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 30万t/a经 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0月目 录一、 概 述1(一) 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1(二) 矿井历史与现状2(三) 编制依据3二、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5(一) 矿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和预测5(二) 产品价格分析8三、 矿产资源概况9(一) 矿区总体概况9(二) 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9四、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21(一) 开采方案21(二) 防治水方案51五、 矿床开采58(

2、一) 开采顺序及首采区的选择58(二) 推荐的生产能力及能力验证58(三) 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服务年限的可能性60(四) 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60(五) 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61(六) 采矿方法的选择63(七) 盘区的结构参数及矿井、盘区、工作面的采矿回采率71六、 选矿及尾矿设施72(一) 选矿方案72(二) 尾矿设施72七、 环境保护76(一) 矿山地质环境报告76(二) 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情况83八、 矿山安全84(一) 矿井灾害85(二) 安全措施86(三) “六大系统”设计105九、 开发方案简要结论110(一) 设计利

3、用矿产资源量、设计规模及服务年限110(二) 产品方案110(三) 厂址及开拓运输方案110(四) 采、选工艺方案110(五) 综合回收利用方案110(六) 综合评价111(七)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11附件:1. 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委托书;2.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8月1日颁发的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10335);3.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469号)关于贵州省普安县嘉龙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贵州省普安县嘉龙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7482号文

4、;4. 普安县国土资源局关于矿井储量动态的证明;5.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54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转报普安县嘉龙煤矿C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6.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1379号对黔西南州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7.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76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上报黔西南州2009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报告的批复;8. 原普安县楼下镇豫贵煤矿煤层自燃倾向等级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9.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关于对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588号)。10

5、. 普安县楼下镇人民政府关于新寨和小营上搬迁的证明;11. 嘉龙煤矿关于新寨和小营上村寨搬迁的承诺书。附图: 1. 矿区地质地形及总平面图(1:2000);2. 开拓系统及盘区巷道布置机械布置平面图(1:2000);3. 开拓系统盘区巷道布置剖面图(1:2000);4. 采矿方法标准图(示意图)一、 概 述(一) 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以下简称“嘉龙煤矿”)位于普安县城南西192,直线距离约43.8km,隶属普安县楼下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451281045224,北纬252319252426。矿区所在地距普安县城公路里程约65km ,普安至兴义县级公路经过

6、楼下镇,楼下至糯东乡村公路经过矿区,交通较为方便。其交通位置见图1-1。1:750000嘉龙煤矿图1-1 嘉龙煤矿交通位置图嘉龙煤矿企业性质为私营合伙企业。(二) 矿井历史与现状嘉龙煤矿由豫贵煤矿和镇中煤矿整合而成,原普安县豫贵煤矿位于整合后嘉龙煤矿矿区西北部,矿区面积0.9724km2。始建于2001年12月。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和回风斜井,主斜井井口标高+1324.5m,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328m。主斜井采用绞车提升。在主斜井井底设置有水仓,采用水泵机械排水。抽出式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用巷柱式布置,炮采工艺,木支护。掘进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井下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

7、输,斜巷采用绞车提升。原普安县镇中煤矿位于整合后嘉龙煤矿矿区西南部,矿区面积0.9592km2,始建于2001年12月。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采用平硐开拓,布置有主平硐和回风井,主平硐井口标高+1264m,回风井井口标高+1228m。主斜井采用绞车提升。在主斜井井底设置有水仓,采用水泵机械排水。抽出式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用巷柱式布置,炮采工艺,木支护。掘进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井下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斜巷采用绞车提升。 主要开采C17、C19煤层。2008年取得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10335),生产规模21万吨/年,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详见表11

8、),矿区面积2.0072km2,开采深度由1500m至1060m。表1-1 嘉龙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X坐标Y纵坐标X坐标Y纵坐标12810995.00 35485700.00 2810936.50 35485620.50 22811250.00 35487160.00 2811191.50 35487080.50 32810740.00 35487280.00 2810681.50 35487200.50 42809900.00 35487010.00 2809841.50 35486930.50 52809170.00 35486200.00 28091

9、11.50 35486120.50 矿区面积2.0072km2 开采深度:15001060m标高嘉龙煤矿取得整合后的21万吨/年采矿许可证后,委托贵州天宝矿产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贵州省普安县嘉龙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和贵州省普安县嘉龙煤矿(整合)安全专篇,分别经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和贵州煤矿监察局盘江分局进行了批复。并于2008年10月取得普安县煤炭工业管理局文件关于普安县嘉龙煤矿21万吨/年整合工程申请开工建设的批复(普煤批字【2008】9号)。取得开工批复后,已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工作。地面工业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工业场地大部分已布置好,相应设施亦已基本建成,井下工程中副平硐已施工400

10、m,主平硐和回风平硐已施完,1#联络巷、11联络上山、11轨道上山及车场和11回风石门均施工,11701回采工作面已布置好。根据贵州省能源局相关会议精神,本着做大、做强,淘汰落后、小型矿井的原则,结合本矿资源量较为丰富,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外部条件具备等有利条件,嘉龙煤矿委托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于二O一0年八月编制了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该设计已经贵州省能源局以关于对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588号)进行了批复。按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办理变更“采矿许可证”的程序及要求,嘉龙煤矿特委托我公司编制本开发利用方案,变更内容为生产规模由

11、21万t/a,变更为30万t/a。(三) 编制依据1. 嘉龙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2.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5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10335);3. 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州兴义市等六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1号);4. 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5.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54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转报普安县嘉龙煤矿C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

12、6.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469号)关于贵州省普安县嘉龙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7482号文;7. 贵州省能源局以关于对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588号);8.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1379号对黔西南州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9.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76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上报黔西南州2009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报告的批复;10. 原普安县楼下镇豫贵煤矿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11. 原普安县楼下镇豫贵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

13、报告;12.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13. 煤矿安全规程(2011);14. 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15.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6.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17. 煤矿防治水规定;18. 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 1023-2006;19.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 1029-2007;20. 采矿工程设计手册(2001);21.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8);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

14、02.6.29);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25. 我国现行煤炭工业的其它有关规定、文件、规程、规范;26.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组织编制的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试行);27. 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28. 嘉龙煤矿提供的其它资料;二、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一) 矿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和预测贵州省为江南煤炭资源大省和煤炭生产强省,2007年全省煤炭年均外运量在4000万t左右,在周边省区占有1020%不等的市场份额,与北煤南运相比无论在价位还是在煤质或品种上均具有优势,而且开发强度较低(低于

15、20%的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资源保护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为我省加快实施“西电东送”电煤基地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目前,随着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全省煤炭产量尚不能满足“西电东送”的战略实施,同时,周边缺煤省区对我省优质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在考虑北煤南运的情况下,预计今后仍需从我省调进煤炭。从今后总的发展趋势看,煤炭需求量仍将有一定的增长,特别是江南的缺煤省区。从煤炭工业在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处的地位、角度看,仍需要进一步发展,以推动“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同时,随着外部运输条件的改善,也必将为贵州煤炭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 产品市场供

16、需现状“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大力推进了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前(2005年)全省共有各类生产煤矿2149处,核定生产能力10592万吨/年,平均单个矿井4.9万吨/年。按所有制划分:省属国有煤矿企业所属煤矿42处,核定生产能力3471万吨/年,平均生产规模82.6万吨/年;乡镇煤矿(含地方国有煤矿)2107处,核定生产能力7521万吨/年,平均生产规模3.6万吨/年。按井型划分: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的1786处,6万吨/年的325处,9万吨/年的21处,1530万吨/年的15处,30万吨/年以上的20处。30万吨/年规模以上的矿井数仅占矿井总数的0.93%。200

17、9年末,全省煤矿总数1738处,总规模29347万吨/年,平均单个矿井生产能力16.9万吨/年。规模以上的矿井数234处,占矿井总数的13.5%;生产能力11798万吨/年,占总规模的40.2%。在2009年原煤总产量中,国有重点煤矿2638万吨,占总产量的19.3%;国有地方煤矿755万吨,占总产量的5.5%;乡镇煤矿10298万吨,占总产量的75.2%。“十一五”期间在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加快一批大中型矿井建设,弥补一部分淘汰小煤矿生产能力。截至2009年底,全省在建煤矿233处,建设规模9968万吨/年;2010年计划开工矿井计划新开工8处,建设规模960万吨/年。“十一五”期间

18、建成投产矿井36处,新增生产能力1863万吨/年。结转到“十二五”197处,生产能力8105万吨/年。截至2010年9月末,全省原煤产量11219万吨,同比增长20.37,有望完成全年原煤产量1.5亿吨的计划,完成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预计“十一五”原煤总产量可超过6.3亿吨,比“十五”原煤总量3.7亿吨增加2.6亿吨以上,增幅达70.3%。除满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需求外,20062009年四年间共调出省外煤炭9573万吨(不含焦炭),有力地支持了周边省份国民经济发展。2. 贵州省煤炭市场供需预测(1) 电力行业根据贵州省电力规划,“十二五”期间电网统调规划装机容量,见表21。表2-1

19、贵州省2011-2020年火电规划装机容量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20年全省火电装机容量(万千瓦)kw) 193422642574309435744474其中,统调(万千瓦)181420842274267430943994其它(万千瓦)120180300420480480电煤需求量(万吨)*5540649071408580991012400*电煤需求量考虑了其它自备电厂及热电厂等所需煤量。(2) 化工行业此前化工用煤主要包括合成氨使用的无烟煤和供热燃料用煤。据有关预测,煤基醇醚替代液体燃料、煤经甲醇制烯烃产品以及煤炭液化(煤制油)将是未来化工用煤需求的增长点,但

20、不确定因素颇多。本省规划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在2010年及以后投入。根据贵州省煤电化一体化基地规划,“十一五”以煤基醇醚替代燃料为新型煤化工发展的突破口,“十二五”发展煤经甲醇制烯烃,“十三五”之后,视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发展煤炭间接液化。2009年化工用煤按1170万吨。2010年新增煤基合成氨生产能力133万吨/年,甲醇(商品或中间产品)42万吨/年,需增加原煤(含原料煤和燃料煤,以下同)约440万吨/年;2015年新增甲醇等煤化产品(商品或中间产品)生产能力648万吨/年,需增加原煤1620万吨/年;2020年新增甲醇(商品或中间产品)生产能力340万吨/年和300万吨/年

21、间接液化项目,需增加原煤1600万吨/年。(3) 冶金行业未来钢铁工业的煤炭需求量主要由生铁产量和能耗决定,随钢积累量增加、喷煤比提高、焦比下降,预计未来用煤量增加不多:铁钢比将小于1,并逐步降低,生铁将保持一定生产规模;焦比亦将逐步下降;提高喷煤比可减少焦炭用量,近年来钢铁行业喷吹用煤增长较快,未来喷吹用煤仍呈增长趋势。20052009年逐年的生铁产量分别为249.56万吨、343.50万吨、342.60万吨、331.01万吨、374.8万吨,年煤炭消耗量(标煤)分别为384万吨、412万吨、434万吨、414万吨、472万吨。2010年生铁产量预计在400万吨左右,冶金行业原煤消费量将为1

22、050万吨左右。“十二五”首钢盘县基地建成,钢铁规模550万吨/年,总需原煤约900万吨/年(含喷吹及烧结用煤)。2015年冶金行业原煤总消费量1900万吨,2020年消费量约2100万吨。(4) 建材行业水泥和实心粘土砖耗煤占建材行业耗煤的90%以上。目前,实心粘土砖占比例水泥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使得水泥生产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近50%,节能潜力很大。随着国家对实心粘土砖限制、小水泥厂的关闭、水泥工艺水平和节能水平的提高,行业整体煤炭消耗应呈下降趋势。我省2010年水泥产量预计在3000万吨左右,建材行业原煤消费量将为1000万吨左右。20152020年建材行业原煤消费量将维持在1100万

23、吨左右。(5) 生活及其它行业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消费和轻工(造纸、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等)、机械等行业用煤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总量和人均生活用能呈上升趋势,但主要是优质、清洁能源消费增长,煤炭消费下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其他能源的大量使用等因素,其他行业用煤将逐步下降。3. 煤炭调出量我省周边省(市、区)多为煤炭资源贫乏的调入地区。由我省调入比“北煤南运”可节省相当可观的运输费用。参照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逐年煤炭净调出量均按4000万吨。4. “十二五”煤炭总需求量“十二五”贵州省煤炭预测需求量详见表22。表2-2 “十二五”贵州

24、省煤炭需求量预测表 万吨煤炭消费量“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十三五”(展望)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20年1、电力行业482055406490714085809910124002、化工行业16101650180022002500323048303、冶金行业10501160125015001650190021004、建材行业10001000105010501100110011005、民用及其它1500138013601300120011001100省内需求合计99801073011950131901503017240215306、调出量*3500400

25、040004000400040004000煤炭需求总计13480147301595017190190302124025530(二) 产品价格分析1. 产品价格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快速发展,目前人国煤炭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16月,人国商品煤平均价格480元/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西电东送”“黔煤外运”。贵州各地煤炭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2. 竞争力及市场风险分析该矿煤层属中高硫,特低磷,低灰、高特高热值无烟煤。煤质较好,交通运输比较方便。从国内、省内能源结构及供求形势看,在建材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的用煤还有很大的缺口,嘉龙煤矿市场风险相对较小。随着西部大开发的

26、实施和区内及邻近省、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本区煤炭价格还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三、 矿产资源概况(一) 矿区总体概况1. 矿区总体规划情况(1)嘉龙煤矿不在国家规划矿区范围以内,与相邻矿区无矿界重叠等情况; (2)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1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等6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嘉龙煤矿属于省、地区、县规划及整合批准矿井,由原豫贵煤矿和原镇中煤矿整合而成。原豫贵煤矿采用斜井开拓、原镇中煤矿采用平硐开拓。整合以前各自分别在原有范围内开采。目前,原豫贵煤矿和原镇中煤矿均已停产。整合后的普安县嘉龙煤矿符合整个矿区实行统一规划布局,整体考虑,集中开采

27、的要求。2. 本设计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嘉龙煤矿属于普安县煤炭开发规划内的整合矿井,整合后与相邻矿区不存在矿界重叠关系。(二) 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1. 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三段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在沟谷及缓坡等地带有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由老至新叙述于下:A.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段(P312):总厚128m。分布于矿区西部,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为灰黄至灰黑色薄中厚层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粉砂岩,夹炭质粘土岩、煤层(线),未见底。本段中上部含可采煤层两层,分别为C17、C19煤层。区内C17煤层与C19煤层之间局部存在C18煤层,

28、厚01.5m,稳定性及差,在矿区内属于不可采煤层。第三段(P313):近南北向带状分布于矿区中部,为灰、灰黄色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硅质岩夹炭质粘土岩及煤线。全段厚3050m,一般45m。B.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广泛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地区。依岩性组合可分为二段,本区仅出露其下部第一段碎屑岩。其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产瓣鳃类及腕足类化石,具波状层理、交措层理。与下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200m。C. 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残积物,以粘土、砂质粘土、亚粘土为主,见砂岩转块,多分布于缓坡地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地层之上。厚010m,平

29、均5m。(2) 构造区域上矿区位于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牛角井向斜和雨洒箐背斜复合部位,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矿区内无规模较大的褶皱、断裂构造,地层单斜产出,近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811,平均倾角约10左右。在煤系地层龙潭组(P3l)中发育有层间剥离、层间滑动或层间小断层及小褶皱。由于断距小(一般为0.53m),延伸短(一般115m),地表不明显,但在开采煤窑中可见及。此类小断层使煤层局部变薄、增厚或短距离错位,破坏了煤层局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降低了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强度,对煤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产生了不利影响。在今后矿井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弄清其产出特征和规律、煤层上

30、下错位方向及距离等。综上所述,嘉龙煤矿总体为近南北走向,倾向东的单斜构造,无规模较大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含煤地层龙潭组中常发育有小的断层及褶皱。其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3) 煤层及煤质A. 煤系地层该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1),由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组成。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煤层组成,偶夹灰岩,总厚173m,含煤24层,煤层总厚10.55m,含煤系数为6.1%,可采煤层2层,可采厚度6.0m,可采煤层含煤率为3.47%。按该煤系地层含煤情况及岩性特征可将其分为三段。区内只出露中、上段。上段(P313)厚3050m,一般45m。含煤层4层,煤层均不可采。中段

31、(P312)含煤层2层,编号为C17、C19煤层,在区内出露不全,据邻区地质资料,该层厚90145m,平均128m。B. 煤层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C17、C19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A) C17煤层C17煤层上距飞仙关组40-60m,顶板为薄-中层粘土岩,底板为薄至中层粉砂岩,为黑色粉状、碎块状无烟煤,较稳定,一般厚度2.43.8m,最大厚度可达8米(ZK2钻孔),平均厚度3.0m左右。顶板:直接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低。间接顶板为含黄铁矿结核的泥质粉砂岩,煤层上部0.30m且呈块状;中下部为粉煤。底板:直接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强度低,稳定性差。(B) C19煤层C19煤层上距C17煤

32、层3040m,顶板为薄-中层粉砂岩,底板为薄至中层砂质粘土岩,为黑色块状、碎块状无烟煤,较稳定,一般厚度2.43.1m,平均厚度2.6m。顶板:直接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较高。间接顶板为细砂岩、泥岩。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坚硬;泥岩易风化,软弱。底板:直接底板为灰色粘土岩。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煤层。强度低,稳定性差。细砂岩钙质胶结,微小裂隙较发育、较坚硬;粉砂质泥岩强度小,水稳定性差。各可采煤层的主要特征见表31: 表3-1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煤层编号最大最小平均厚度(m)煤层倾角()煤层平均间距(m)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C172.40-3.80 3.09

33、35较简单较稳定粘土岩粉砂岩C192.40-3.102.69较简单较稳定粉砂岩粘土岩C. 煤质(A) 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矿区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差异不大,呈黑色灰黑色,以块状、粒状为主,局部为层状。以似金属光泽为主,金刚光泽次之。贝壳状断口,部分为参差状。条带状结构,部分为线理状结构,块状结构。坚硬、性脆。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半暗为主,光亮型次之。引用贵州省地矿局一六地质大队2005年所作原普安县豫贵煤矿和镇中煤矿储量核实报告资料, C17煤层和C19煤层容重分别为1.44t/m3和1.45t/m3。(B) 化学性质C17和C19煤层所含硫份与灰份各不相同;磷含量低,干燥无灰基弹筒发热量均大于

34、21.0MJ/Kg;煤类为三号无烟煤,煤牌号为WY3。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表32。表3-2 煤质特征表煤层编号煤样全水分Mar(%)灰份Ad(%)挥发份Vdaf(%)全硫St.d(%)发热量Qnet.v.ar(MJ/kg)C17原煤0.4-2.71.46.2-36.4136.4-11.58.60.7-5.881.628.2-32.531.3C190.4-2.81.56.4-37.614.95.6-12.78.70.6-9.82.727.6-30.829.2(C) 工艺性能热稳定性:主要可采煤层的试验表明,TS+6两极值31.479.7%,平均值61.2%,TS-1两极值1.430.7

35、%,平均值10.0%。属热稳定性中等煤层。可磨性:两极值56138,平均值88,可磨性系数较大,煤层较易磨碎。发热量(Q):C17煤层原煤发热量一般为28.232.5 MJ/kg,平均31.3 MJ/kg;为特高热值煤。C19煤层原煤发热量为27.630.8 MJ/kg,平均29.2MJ/kg,为特高热值煤。泥化实验:各煤层顶、底板及夹矸泥化可采比小,在常温下沉降速度快,区内煤层属不易泥化煤。(D) 可选性矿区内未采大样进行筛分及浮沉试验。 (E) 有害成份原煤磷含量(P):两极值0.0070.014%,平均值0.009%,属特低磷煤。原煤砷含量(As):两极值0.0005610-4,平均值5

36、10-4,属二级含砷煤。原煤氟含量(F):两极值84322PPm,平均值172 PPm,属低氟煤(F) 煤类根据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152242004),确定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煤质分别为:C17煤层属于低灰,中高硫,特高热值煤无烟煤,C19煤层属于低灰,中高硫,高热值煤无烟煤。D. 用途各煤层可用于动力用煤,民用煤,发电用煤,一般工业锅炉用煤,气化用煤,可做冶金喷吹燃料,可用于小型锅炉冶炼、竖式石灰窑制石灰,水泥回转窑用煤,经洗选加工后可制碳素材料或制造电石及深加工,煤矸石可考虑作水泥、低温烧制地板砖,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2.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1) 开采技术条件

37、A. 煤层顶底板C17煤层顶板:直接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低。间接顶板为含黄铁矿结核的泥质粉砂岩,煤层上部0.30m且呈块状;中下部为粉煤。底板:直接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强度低,稳定性差。C19煤层顶板:直接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较高。间接顶板为细砂岩、泥岩。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坚硬;泥岩易风化,软弱。底板:直接底板为灰色粘土岩。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煤层。强度低,稳定性差。细砂岩钙质胶结,微小裂隙较发育、较坚硬;粉砂质泥岩强度小,水稳定性差。B. 瓦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1379号对黔西南州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嘉龙煤矿20

38、08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2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62m3/t,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上年度(2007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3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37m3/t,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76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上报黔西南州2009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报告的批复,嘉龙煤矿2009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4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6.68m3/t,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C. 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原豫贵煤矿17、19号煤层火焰长度为0,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0,煤尘无爆

39、炸性。本次设计按煤尘无爆炸性进行设计和管理。D. 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原豫贵煤矿17、19号煤层自燃倾向性均属级不易自燃煤层。本次设计按三类不易自燃倾向性进行设计和管理。E.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54号)关于对对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转报普安县嘉龙煤矿C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普安县嘉龙煤矿C17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本次设计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因此石。门揭煤前,煤巷掘进、采面回采时应打钻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突措施,本次设计将盘区主要巷道布置在岩石中,设

40、计三条井筒,回风平硐作专用回风井。矿井在建设和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F. 冲击地压本矿区范围内未发生过冲击地压,地压正常。G. 地热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地温正常。(2) 水文地质条件A. 水文地质概况本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属高山山地地貌,地形切割强烈,高差悬殊,一般海拔标高12001600m,最高点海拔标高1660m,最低点海拔标高1180m,相对高差480m。由于矿区中部地势较高,矿区南侧、西侧、东部均有常年流水的小溪。矿区西部楼下河,河谷标高1084m左右,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总体为构造侵蚀、剥蚀、溶蚀低中山沟谷地貌。区内冲沟较发育,且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沟

41、水流量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区内为第四系、三叠系及二叠系煤系地层,岩性多为泥岩、粉砂泥岩,泥砂岩,有一定的隔水性,大气降水不易渗入地下,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地表水大多为“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本区主要河流为南盘江水系的楼下河与北盘江水系的南冲河,其流量分别为15660l/s(1996.7.10,热水塘)、497.71 l/s (1988.7.15,潘家庄附近)。B. 地下水动态特征普安降水量较丰沛,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地下水丰期、枯期与雨季、旱季相对应。每年5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

42、回升,69月为高值期,其间流量、水位出现23次峰值,1012月进入贫水期,随后流量、水位明显衰减,直到第二年3、4月份达到最低值。C.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区位于营盘山分水岭附近,处于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出露地层为龙潭组及飞仙关组碎屑岩,大部分降水形成坡面汇流入溪沟,仅少量降水由碎屑岩岩石中发育的各种裂隙呈面状缓慢深入形成地下水,并以泉水的形式向地表排泄补给临近溪沟,地下水总体由东向西径流,并最终流入西部楼下河,河谷标高1084m左右,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最低开采标高为1060m,低于河谷24m,当开采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部分煤层时,应加强防范透水事故

43、发生。D.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A) 地下水类型及其赋存特征区内出露的龙潭组及飞仙关组地层岩性均为碎屑岩,缓坡地带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层。根据含水层含水介质类型及其组合特征,矿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空隙水和碎屑岩裂隙水。a. 第四系(Q)松散岩类含水岩组: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残破积物的空隙中,含水贫乏。b. 碎屑岩类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包括二叠系上龙龙潭组二三段(P3l2-3)以及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f),岩性为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龙潭组夹炭质粘土岩及煤层,含水介质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以及砂岩中的空隙等,含基岩裂隙水,含水贫乏。经调查,矿区内可见分散排泄的泉水,流量0.05

44、0.3L/s。区内相对侵蚀基准面随地形的升高而升高,最高出水点位于矿区东部,出水点标高1610m左右,可视为区内相对侵蚀基准面的最高点。由于受成岩作用的影响,本岩组砂岩中的 粒间空隙水已大多被填充,因此其含水功能被大大降低。粘土岩、泥岩中的粒间孔隙较小,在构造变动中易产生塑性变形,其构造裂隙不发育,但地表浅部岩石中发育有呈网状分布且延伸较短的风化裂隙,裂隙大多已被粘土填充,含水性差,透水性弱。c. 断裂破碎带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见有少许断层,但规模较小,充水性及导水性较差,目前对矿区开采影响不大;矿区局部地方见有节理裂隙面,节理裂隙弱发育。因此矿区断裂对矿区开采影响不大。据相似地层矿区水文地质条

45、件,凡赋存在细碎屑岩中的压扭性断层带,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01升/秒.米。(B) 矿床充水因素分析a. 充水水源(a)地下水矿区内第四系(Q)孔隙水: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水量猛增。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含煤地层与隔水段呈相间分布,虽富水性弱,但具一定的承压性,应做好排水准备。(b)老窑积水矿区内现正在生产的煤矿,以平硐和斜井开拓为主,其矿坑水现采现排,积水量较少,对矿山的开发影响较小。但据调查,矿区范围及周边分布有部分老窑,为当地居民开采自用煤形成,采坑长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多为斜坑,由于时间较长,现又进行了封闭,均汇聚了一定的老窑积水,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对矿坑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c)地表水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b. 充水方式矿床主要充水水源(地下水、老窑积水)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通过裂隙、溶隙、断层破碎带直接进入矿坑,故矿床为直接充水矿床。(C) 充水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