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汉中路站.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4812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测方案汉中路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监测方案汉中路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监测方案汉中路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监测方案汉中路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监测方案汉中路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测方案汉中路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测方案汉中路站.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土建15标汉中路站施工监测方案编 制: 校 对: 审 核: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土建15标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四月目 录1、工程概况1 1.1工程概述1 1.2周边环境2 1.2.1 现状交通2 1.2.2 周边管线3 1.2.3 周边建筑3 1.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4 1.3.1地质条件4 1.3.2水文条件5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及原则6 2.1主要技术依据6 2.2监测工作遵循规则与监测方案编制原则63、监测目的74、监测项目内容8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8 5.1 基准点的布设8 5.1.1沉降基准点的选择和精度保证措施8 5.

2、1.2水平位移后视点的选择和精度保证措施8 5.2 监测点的布设9 5.2.1围护测斜9 5.2.2围护墙顶位移、沉降9 5.2.3支撑轴力10 5.2.4立柱隆沉10 5.2.5坑底回弹10 5.2.6坑内外水位11 5.2.7地表沉降11 5.2.8周边建筑物沉降11 5.2.9周边管线沉降12 5.2.10测点统计12 5.3监测点的保护12 5.3.1墙体测斜监测点的保护12 5.3.2沉降点的保护13 5.3.3坑外水位监测点的保护13 5.3.4支撑轴力监测点保护13 5.3.5与施工单位协商对监测点保护136、监测技术方法13 6.1围护测斜13 6.2沉降监测点13 6.3水平

3、位移测量14 6.4地下水位量测14 6.5支撑轴力147、警戒值14 7.1警戒值确定的原则14 7.2警戒值的设定14 7.3报警制度168、监测频率及监测资料的提交16 8.1监测频率安排16 8.2监测资料整理提交179、监测仪器设备1710、监测人员组成1711、监测项目的管理18 11.1监测质量管理18 11.2安全文明管理1912、风险点与监测应急措施19 12.1风险点19 12.2监测应急措施20附图:1、汉中路12号、13号线换乘车站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轨道交通12号线汉中路站为12号线和13号线换乘站。建址位于恒通路、恒丰路、光复路、梅园路围成

4、的地块之间,将与已建成运营的1号线实现三线换乘。见图1.1-1:工程总平面图。图1.1-1:工程总平面图1)12号线站:12号线车站沿长安路设置,大致呈东西走向车站为地下四层岛式车站,开挖深度为24.0126.01m;车站主体外包长度189.07m,标准段外包宽度21.2m。围护采用1200mm地下墙,IIa区墙深47m,IIb区墙深49m。2)13号线站:13号线车站位于地块内,大致呈南北走向车站为地下五层岛式车站,开挖深度为30.9532.88m,车站主体外包长度206.4m,标准段外包宽度21.2m围护采用1200mm地下墙,标准段墙深58m,端头井墙深62m。3)设备房基坑:13号线车

5、站与12号线车站西北侧相交区域为设备房,基坑呈三角形布置,面积约为2200m2,地下四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23.86m。围护采用12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53m4)换乘大厅基坑:13号线车站与12号线车站东北侧相交区域为换乘大厅,该基坑呈四边形布置,面积约为4500m2,地下三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23.86m。围护采用1200m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47m5)附属结构:本工程附属结构为六个出入口、四个风井和一个换乘通道。其中,1、2、3号出入口设在长安路北侧,为有盖式出入口;4、5、6号出入口与房产开发相结合。长安路东侧分别设置12号线风井、13号线风井,风井采用敞开式低风井。其他两个风井与

6、房产开发相结合。1号出入口位于长安路南侧,13号线车站与12号线车站东南侧夹角处,地下二层结构2、3号出入口 位于长安路与苏州河之间,13号线车站与12号线车站西南侧夹角处,地下二层结构12号线风井位于12号线东端头井东侧,地下二层结构13号线风井位于13号线南端头井北侧,地下二层结构1号线换乘通道位于房产开发基坑与1号线车站之间,地下一二层结构。1.2周边环境1.2.1 现状交通车站施工主要涉及恒通路、恒丰路、光复路、梅园路和长安路。恒通路基本呈东西走向,道路宽度约20m,单向通行(西向东),设4条机动车道+双向人非道。过地铁恒通大厦后,道路渠化成5条机动车道。道路中央设隔离带,隔离带一侧为

7、公交车专用道,路中设公交车终点站。恒丰路为南北走向主干道,道路宽度约38m。该路设过苏州河桥,桥上部分为5条机动车道+双向非机动车道(南向北2条机动车道,北向南3条机动车道)。桥下两侧分别为约7m的机非混合道路。光复路走向沿苏州河布置,道路宽度约10m,为机非混合道。梅园路大致呈南北走向,恒通路长安路段道路宽度约16m,设双向3条机动车道+双向人非道(北向南1条机动车道,南向北2条机动车道);长安路光复路段道路宽度约10m,为双向机非混合道。长安路主要为东西走向,道路宽度约8m,为机非混合道。其中恒丰路梅园路段因在围场内,施工期间道路封闭。1.2.2 周边管线恒丰路下管线主要有管径1400mm

8、污水1根,顶埋深1.9m;管径400、600mm雨水各1根,顶埋深1.9、1.8m;管径500mm上水2根,顶埋深1.4、1.1m;管径500mm煤气3根,顶埋深1.1、1.4、2.0m;管径300mm煤气1根,顶埋深0.6m;电力3根,顶埋深0.8、0.6、0.5m。恒通路上煤气管1根;上水管和雨水管各一根。长安路下管线主要有管径680mmx450mm雨水1根,顶埋深1.7m,材质为砼;管径150mm上水1根,顶埋深0.7m,材质为铁;管径300mm煤气1根,顶埋深0.7m,材质为铁。12号线车站主体围护施工之前,恒丰路管线不受影响,需对长安路上管线进行临时搬迁,上述管线临时从车站南侧围护与

9、金峰大厦地下室之间穿过,施工期间需进行重点保护。1.2.3 周边建筑汉中路站周围建(构)筑物众多,南面为城市母亲河苏州河,防汛墙距离13号线东端头井最近处约为30m;西南面为金峰大厦(29层),设地下室,工程桩为800mm钻孔桩,桩底标高-40.9m;裙房4层,桩基为500mm粉喷桩加固,桩底标高-9.8m,围护桩为750mm水泥土桩,桩底标高-6.3m。距离12号线南端头井最近处约6.7m, 西面为恒丰路桥,距离西南侧附属结构基坑最近处约10m。 恒丰路桥西侧地块主要以商业办公为主,包括在建的一天下大厦、建谊大厦均为现代化的商务办公楼,距离西南侧附属结构基坑最近处约50m。北面为兆安酒店和上

10、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兆安酒店(16层),有地下室,工程桩为800mm灌注桩,桩底标高-57.0m,围护结构为600mm地下连续墙,墙底标高-25m,如图1.2-3;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21层),有地下室。工程桩为800mm灌注桩,桩底标高-57.0m,围护结构为600mm地下连续墙,墙底标高-25m,距离13号线西端头井最近处约44m。东面为地铁恒通大厦(25层),有地下室,工程桩为1000mm钻孔灌注桩,桩底标高-75.0m,围护桩为灌注桩600mm,桩底标高-10.0m。距离房产开发基坑最近处约1.28m。已建成运营的轨道交通1号线汉中路站位于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和地铁恒通大厦之间,

11、地下二层结构,地下连续墙围护,距离房产开发基坑最近处约16m。周边主要建筑物情况详见下表1.2-1表1.2-1:车站周边主要建筑情况汇总表建筑物层数上部结构形式基础下部结构形式相邻车站工程与围护距离(m)备注金峰大厦29框架主楼:800钻孔桩;裙房:500粉喷桩地下一层12号线车站主体6.7与裙房距离兆安酒店16框架800钻孔桩地下二层12号线车站附属结构44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21框架800钻孔桩地下二层12号线车站附属结构44地铁恒通大厦25框架主楼:1000钻孔桩;裙房:600钻孔桩地下一层房产基坑1.3与地下室距离1.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1.3.1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本工程区域为滨海平

12、原地貌类型,地势平坦拟建汉中路站区域地面标高一般在3.003.50m之间。2)地基土构成与特性经本次勘察揭露,本区间地基土在85.38m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属第四系滨海平原地基土沉积层,主要由饱和粘性土、粉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布特点。勘察成果表明,拟建场地为正常地层分布区,本车站地基土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 第1层填土,遍布,表层以杂填土为主,含碎石、煤渣等,下部以素填土为主,含虫孔、植物根茎,土质松散,拟建场地南侧上部为路面结构。(2) 第31层灰黄灰色砂质粉土,含云母,局部夹较多薄层粘性土,呈粘质粉土状,土质不均。第32层灰色砂质粉土,含云母,夹薄层粘性土,局部砂性较重,呈

13、粉砂状。(3) 第1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呈流塑状态,含云母、有机质,局部上部夹较多薄层粉砂。(4) 第1-1层灰色粘土,含云母、有机质、腐植物及钙质结核,夹少量薄层粉砂,局部以粉质粘土为主,呈软塑状态。第1-2层灰色粉质粘土,含云母、腐植物、钙质结核,局部下部夹薄层粉土。(5) 第层暗绿灰绿色粉质粘土(上海地区俗称“次生硬土层”),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土质较好;场地遍布。(6) 第1层草黄灰黄色砂质粉土,含云母,夹少量粉砂,土质较均匀。第2层草黄灰黄色粉砂,颗粒组成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局部上部夹薄层粘性土。(7) 第1层灰色粘土,含有机质,局部夹少量薄层粉砂,土质较均匀。第2层灰色

14、粉质粘土夹砂、粉砂互层,含云母、有机质,与粉砂互层,土质不均匀。(8) 第1层灰色粉砂夹粉质粘土,含云母、长石等,夹少量粘性土,土质均匀。第2层灰色粉细砂,含云母,颗粒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局部夹中砂,砾径较大,土质不均匀。1.3.2水文条件1)潜水潜水含水层赋存于3-1砂质粉土和3-2砂质粉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入渗及地表水迳流侧向补给,本场地潜水与苏州河有水力联系,潜水含水层的排泄方式以蒸发消耗为主。岩土工程勘察期间测得的潜水含水层的静止水位埋深为0.801.70m。2)承压水拟建场区第一承压含水层赋存于1层砂质粉土和2层粉砂中,第二承压含水层赋存于2、1和2层中。根据水文地质勘察

15、报告,试验期间及勘察期间含水层水位标高约-3.88-6.30m,第二承压含水层水位标高约-2.92-3.43m。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及原则2.1主要技术依据(1)根据本工程设计图纸、资料;(2)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见下表):序号名 称编 号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6上海市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7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20002.2监测工作遵

16、循规则与监测方案编制原则施工监测应遵循规则:a、车站基坑每一开挖段(约25m)应有一组墙体变形的监测点,每开挖段应有一组支撑轴力监测点;b、墙顶水平位移和墙顶沉降,应沿基坑周边每约25m 布置一组测点;c、坑底隆起回弹测量断面应不少于二组,宜布置于基坑中部,每一测量断面 应有二个测点,每一开挖段不应少于1个支撑立柱回弹监测点,埋置深度于格构柱顶;d、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每开挖一段宜设一测量断面,每一测量断面在垂直基坑方向两倍坑深范围内宜布设46个沉降测点,每个开挖段土坡的坡顶上应设2个位移监测点;e、地下水位观测孔沿基坑长边布设,每侧不应少于2孔,当环境要求高时,适当加密;f、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

17、移观测宜布置直接测点;g、基坑附近的地面建筑应设沉降观测点;h、车站及区间建成后应进行长期沉降和变形监测,在车站与区间隧道的接口处及车站主体二个断面设置监测点,在结构、地质或荷载变化较大处,宜增设观测点。i、施工前必须制定专项监测方案,并经设计认可后方可实施。j、其他未尽说明应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基坑开挖是基坑卸荷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引起围护墙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因此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基坑变形包括围护墙的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等。这种变形所产生的影响范围一般在2倍基坑开挖深度内,

18、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建筑(构)物等变形控制是基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工程监测技术要求和现场具体环境情况,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本监测方案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基坑施工影响范围(一般约为2倍基坑开挖深度)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基坑本身作为本工程监测及保护的对象。(2)设置的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方案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及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确保监测内容设置合理、测点有效。(3)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并按右图表中的监测控制流程执行。3、监测目的监

19、测是对工程施工中所引起的土体性状的变化、周围环境与地下管线的变化、基坑和支护结构本身的安全及稳定性的变化进行的系统和系列的现场观测工作。概括而言,本次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有:及时为基坑工程施工反馈变形信息,随时根据监测资料调整施工程序,消除安全隐患,是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基坑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依据;为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预估发展趋势、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管线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测数据,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补充手段;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为理论验证提供对比数据;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的经验。4、监测项目内容根据本工程基坑分区明挖顺筑法施工的特点,结合现场的周边环境情况及基坑围护设计

20、提出的监测技术要求,本基坑主要监测内容按照一级监测等级拟定如下: 墙体测斜 墙顶沉降 墙顶位移 支撑轴力 立柱沉降 立柱与围护墙差异沉降 坑底回弹 坑外水位 地表沉降 周边建筑物沉降 周边地下管线沉降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5.1 基准点的布设5.1.1沉降基准点的选择和精度保证措施在远离施工区(大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的稳定区域设立3个或3个以上水准基点,水准基点之间距离大于30米,水准基点的选择宜选在带基础的建筑物底部或坚实的空旷区域;在此基础上先建立水准测量控制网,测量时用业主单位提供的水准高程点进行联测,确定其水准点高程。基准点在投入使用前进行反复联测检查,看基准点是否稳定,在确定

21、基准点稳定的情况下,方可投入使用。5.1.2水平位移后视点的选择和精度保证措施水平位移后视点宜选择距基坑3倍开挖深度以外的建构筑物房角或醒目的标志,后视点选择后应有详细的图示,注明后视点位置特征以便观测时较容易的寻找到目标;仪器的架设宜选择水平位移变化较小的基坑的转角处。根据该工程基坑的具体情况采用视准线法测量或平面二维坐标法,利用围护墙体的转角等变形相对较小处设立测站测量墙体相对位移变化。5.2 监测点的布设5.2.1围护测斜对基坑开挖阶段围护体纵深方向的水平变位进行监控,从而根据地层移动理论和长期大量的工程经验、经验公式分析得出围护结构的安全性;根据监测数据,有效地、正确地反馈设计和施工,

22、以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确保基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根据分段开挖的特征,为确保施工安全,基本保证每个开挖区有1组测斜孔。由于测斜所反映的墙体位移是相对于墙顶不动点的相对位移,故须测出墙顶的绝对位移,两者相比较才能得出墙体纵深方向各点的绝对位移,才能真实的反映施工期间地墙的变形情况;另外,通过多点测试墙顶的水平位移,基本上能勾画出整个基坑施工中引起的位移场分布。 墙体测斜埋设方法如下:在地下连续墙内布设PVC测斜管,管深与连续墙深度一致。管外径为70mm,测斜管与墙体“Z”形钢筋绑扎牢;管内十字滑槽,有一对槽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端用盖子封好,接头部位用胶带密封;钢筋笼吊装完后,立即注入清水,防止泥浆

23、浸入,并做好测点保护。注:如墙体测斜在施工期间被坏,可用土体测斜代替,土体测斜埋设深度要比围护墙深5m以上,土体测斜计算方法是以管底作为相对不动点进行计算。5.2.2围护墙顶位移、沉降由于基坑开挖期间小面积大量土方卸载,地下连续墙将产生 纵、横向的位移变形,地墙的纵、横向变形的信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在围护结构墙体测斜孔位置旁设墙体沉降、位移监测点,在车站主体围护结构上设置对应测斜孔位置设置,墙顶位沉降、移点通常采用围护墙(或顶圈梁)内埋设沉降标志的方式布设测点,埋设方法如右图。5.2.3支撑轴力围护墙外侧的侧向土压力由围护墙及支撑体系所承担,当实际支撑轴力与支撑在平衡状态

24、下应能承担的轴力(设计值)不一致时,将可能引起支撑体系失稳。为了监控基坑施工期间支撑的内力状态,需设置支撑轴力监测点。一般每一开挖区布设不少于一组支撑轴力。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可通过在支撑内布设钢筋应力计实施。布设时,每组设4只钢筋应力计,即在支撑断面的主筋内对称焊接应力计。其截面如右图所示。在钢管支撑中安装轴力监测钢弦式传感器(轴力计)的方法如左图所示,轴力计一般设置在支撑端部的非活络头侧,X型外壳钢托架支撑中心部位,贴角全部围焊,防止轴力计偏移支撑中心,维持支撑的稳定性;而轴力计与钢围檩贴角围焊,并保持其中心线与钢支撑中心线的方向一致性。5.2.4立柱隆沉立柱对支撑体系起到一定的支承和约束作

25、用,其隆沉特别是立柱之间的差异沉降、立柱和地墙的差异沉降将直接影响支撑体系及基坑的安全,亦应加强对其垂直位移监测。由于基坑开挖面积大、深度深,因此挖土期间的立柱沉降监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立柱顶端的高程变化,得到施工阶段立柱桩之间、立柱桩与围护墙之间的差异沉降。选取关键立柱设置隆沉点,一般设在立柱顶部或立柱顶部对应栈桥上。5.2.5坑底回弹为了解基坑底部土体回弹变形量,需在基坑内布设土体隆沉监测点。坑内土体隆沉(基坑回弹孔)埋设深度一般为基坑开挖深度以下8米,布设在基坑中部,每基坑一般不少于2孔。每孔(组)设2只磁环,测量不同深度处土的回弹量。埋设方法为:将沉降管钻孔埋设,钻孔直径100mm。钻

26、好孔前,应先将分层沉降管准备好,沉降管采用直径53mm的PVC管,磁环按预定深度位置套在沉降管上,用纸绳(遇水后会松烂)扎好;钻好孔后,吊入沉降管,每个磁环之间在孔内回填粘土。如左图。各磁环埋设深度分别为:基坑底以下2m、4米、8m、孔底。 拟在各小基坑内设1孔或以上坑底土体隆沉孔。5.2.6坑内外水位坑内水位监测孔在基坑开挖期间无法保护,本基坑坑内水位不布设,可用承压水监测孔代替。坑外水位监测孔主要对基坑开挖期间围护结构的止水状态进行监控,以防止围护结构渗漏水引起坑外大量水土向坑内流失。一般基坑每边布设不少于2孔。由于本基坑外边可利用的距离范围很小,拟在围护体外侧、现场围墙内布置水位监测孔。

27、坑外水位管采用钻孔方式埋设。如图所示:用100型钻机钻孔,钻孔完成后,清除泥浆,将f50mm的PVC水位管吊放入钻好的孔内(管口做好保护),在孔四周的空隙下部回填中砂,上部约4m的深度内回填粘土,并将管顶用盖子封好。水位管下部还需设进水孔,用滤网布包裹住,以利于水渗透。5.2.7地表沉降地表沉降是基坑监测施工最基本监测项目,它最直接地反映土体变化情况。沿基坑边沿设置地表沉降点,在基坑周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并要加布设垂直基坑方向断面沉降点,每断面35点,地表点布设在地墙接缝处,地表点埋深层点,断面用深层模拟点。(见左示意图)5.2.8周边建筑物沉降周边的监测建筑主要有三处:分别为金峰大厦、恒通地

28、铁大厦和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我们将对基坑这几幢建筑物进行重点监测。建筑物沉降监测点一般均匀布设在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物外墙上,主要在立柱、门窗、边角等位置设点。如有裂缝,必要时在已有的裂缝处贴石膏饼,观察裂缝的变化情况。建筑物沉降监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10m。离基坑较近的建筑物和建筑物近基坑侧在中部适当加密监测点,测点埋设如图所示,采用专用L型标志点作为测量标志。5.2.9周边管线沉降在车站周边恒丰路和恒通路上,地下管线较多,尽量利用周边道路市政管线的窨井和阀门等管线设备进行直接设点监测,在直接点布设过程中,需要由业主或总包协调管线改排单位配合我方布设和保护管线直接监测点。管线监测点布设严格按照

29、规范、规程标准布设,管线测点间距为15m20m,测点布设方案在现有资料上拟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以上管线测点布设只供参考,管线监测点的具体布设方案需召开管线协调保护会,征求各管线主管单位的意见后进行实施。5.2.10测点统计下表测点统计包含附属结构监测点序号项目数量测点构成埋设方法1围护墙测斜孔37孔70mmPVC测斜管(4762m/孔)绑扎2围护墙顶位移37点测钉钻孔3围护墙顶沉降37点测钉钻孔4支撑轴力20组钢支撑轴力计焊接5坑外水位16孔50mmPVC测管(15m/孔)钻孔6立柱沉降16点测钉钻孔7坑底回弹11孔沉降环33个钻孔8地表沉降约90点深层点约70点、浅层

30、20点钻孔、测钉9地下管线约161点煤气47点、信息29、雨污水38点、上水30点、电力17点钻孔、预埋10建筑物监测点33点沉降28点、倾斜5点挂钩、钻孔5.3监测点的保护5.3.1墙体测斜监测点的保护在测斜管安装好,钢筋笼放入槽后,在测斜管内注入清水避免泥浆进入孔内,在顶圈梁施工期间派专人现场巡视,避免圈梁施工将测斜管凿破,碎渣掉入管内。确保无效测量深度小于2m。在钢筋绑扎完成混凝土浇筑前对各测斜管进行检查,看各测点是否完好,待混凝土浇筑完后,对各测点进行修整,高出地面10cm15cm,如在测点位置有车辆来回碾压,必须在测斜管位置做台墩,并在各测点边上做好醒目标准。5.3.2沉降点的保护在

31、测点布设前,先用钻孔机在测点位置上钻一个孔,孔深为7cm,孔径为10cm至12cm,确保水准尺能放入;在测点周边用红色油漆做好醒目标准。5.3.3坑外水位监测点的保护在水位孔完成后,水位管口高出地面10cm15cm,以免地表水倒灌,如在测点位置有车辆来回碾压,必须在水位管位置做台墩,并各测点边上做好醒目标准。5.3.4支撑轴力监测点保护支撑轴力焊接到支撑时,应注意保护轴力计的导线,防止电焊烫坏导线;支撑安装好后,注意把轴力计的导线引到基坑边上,导线引导基坑基坑边上的路径应避开现场容易破坏导线的一切因素,比如不能紧贴围护墙,防止凿锚时破坏导线。5.3.5与施工单位协商对监测点保护在各类测点布设完

32、成后,邀请现场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对各类测点进行验收,并和施工单位协商在施工期间如何对各类监测点进行保护,在测点位置禁止堆放材料,避免监测点数据无法连贯性。6、监测技术方法6.1围护测斜管口位移可由水平位移测量方法测得。管内由测斜探头滑轮沿测斜套管内壁导槽(与基坑边线垂直)渐渐下放至管底,配以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自下而上每0.5米测定该点偏角值,然后将探头旋转180度,在同一导槽内再测量一次,合起来为一测回,由此通过叠加推算各点的位置值。每个测斜管每测点的初始值,为测斜管埋设稳定后并在开挖前取2测回观测的平均值。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为其累计水平位移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本次

33、位移量。6.2沉降监测点采用相对高程系(或等级高程点绝对高程),在基坑周边2H(基坑开挖深度)范围之外设3点相对稳定的参照点,建立水准测量监测网,参照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用水准仪引测。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测定(至少测量2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6.3水平位移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按解析坐标法进行平面坐标计算,通过坐标的变化了解各测点的水平位移的情况。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前次E值的差值为该点本次位移变

34、化量,本次E值与初始的E值之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6.4地下水位量测水位管管口高程可用水准仪测得。管口顶部至管内水位的高差由钢尺水位计测出,由此计算水位与自然地面相对标高。各孔水位高程的初始值在观测管埋设稳定后并在基坑开挖前作两次测定,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与前次测得之值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6.5支撑轴力埋设的各应力计,出厂时厂方均提供其受力率定系数表,测量时,用配套频率计连接各应变计导线,加低压测出各应变计频率,通过相关计算换算成轴力。传感器埋设前需检查其无受力状态时频率,当其与出厂标定初始频率在误差范围内时方可采用。应在使用前分两次测定初始读数

35、,取平均值为其初始值。日常监测值与初始值的差值为其累计变化量,本次值与前次值的差值为其本次变化量。7、警戒值7.1警戒值确定的原则1) 满足设计的要求;2) 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3) 对于相同的测试对象,应针对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施工因素而确定;4) 满足各保护对象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5) 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规程要求。7.2警戒值的设定(按区段说明)参照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2000)和2009年上海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管理指南中提出的一级基坑要求下的控制指标,结合设计要求,提出以下警戒建议值供参考(数值均为绝对值):根据周边环境条件,除13号线车站主体基坑(a、b区)环境保护等

36、级为二级外,即要求基坑开挖期间,地面最大沉降量0.2%H,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由于13号线车站基坑较深,基坑变形的绝对值应不大于65mm;其余车站主体基坑(a、b、区)环境保护等级均为一级,即要求基坑开挖期间,地面最大沉降量0.1%H,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14%H(H为基坑开挖深度。其它各类报警值说明监测内容报警值控制值坑外水位速率100mm/d,累计750mm建筑物沉降速率2mm/d,累计20mm管线沉降速率2mm/d,累计10mm坑底回弹待定待定以上速率变化量如连续2天达到报警值,则需报警。注:管线报警值仅提供参考,具体报警值由管线单位定制。7.3报警制

37、度(1)监测数据接近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作预警记号,口头报告施工管理人员。(2)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书面报告施工管理人员,提出相关建议。(3)监测数据持续大于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请施工管理人员召开现场专题讨论会。8、监测频率及监测资料的提交8.1监测频率安排根据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2000)和2009年上海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管理指南对一级基坑监测时间间隔表要求,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的进度相结合,监测频率应与施工的工况相一致,应根据基坑施工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监测频率。现场监测频率表施工工况监测频率监测范围施工前至少测2次初值施

38、工区周边管线、建筑物等桩基施工1次/3天施工区周边管线、建筑物等围护结构施工1次/3天施工区周边管线、建筑物等地基加固和降水1次/3天施工区周边管线、建筑物等开挖015m1次/1天开挖区所有监测内容开挖15m浇好垫层2次/1天开挖区所有监测内容、重点监测对象浇好垫层浇好底板7天1次/1天开挖区所有监测内容浇好底板后7天30天1次/3天开挖区所有监测内容浇好底板30天0.00结构封顶1次/7天施工区周边管线、建筑物等(其中拆撑时)1次/1天施工区所有监测内容0.00结构封顶稳定停测1次/0.51月主体结构后期沉降上述监测频率为正常状况下的监测频率。当现场监测发现变形过大或出现险情时,应及时调整增

39、加监测频率,必要时跟踪监测,以满足施工要求。8.2监测资料整理提交监测资料提交包括:日报、速报、阶段性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形式。正常情况下监测资料每日以报表形式提交该次测量的变化量与累计变化结果,并附有对应施工工况,工况要以图表反映,说明施工时间及相应施工参数。这样有利于对监测报表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报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根据申通地铁要求,每日的监测数据应在指定的时间内用地铁公司提供的数据传输软件传输到地铁建设工程监测数据库中。当出现险情时,则要以速报的形式(电话或口头)及时向相关方提供监测数据结果。测量后两个小时内要向申通地铁监控平台传输完监测结果。根据施工的步骤,主要关键性的施工阶段要将该阶段

40、的监测总体情况予以汇报,协助各方分析前段工程施工影响程度以及预测下一步施工影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全部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监测总结报告,对整个工程的监测工作进行总结。9、监测仪器设备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性能如下:(确保仪器在鉴定有效期内使用)序号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精度数量1水准仪DSZ2+FS1苏光0.5mm12全站仪莱卡TCR4021.213测斜仪北京航天CX-06 0.1mm/500mm14频率计国产0.1Hz15水位计国产1mm16分层沉降仪国产1mm17铟钢尺珠峰2m 28计算机hp19打印机hp1020110、监测人员组成我公司十分重视本工程监测工作组成监测项目组织机

41、构,同时所有人员保证持证上岗人员分工见表。职务配置人数职称/资质项目负责人1工程师测量员2专业培训上岗数据处理1专业培训上岗辅助技术工23人专业培训上岗11、监测项目的管理11.1监测质量管理(1)监测项目现场管理框架图。 (2)现场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有计量部门检定记录。(3)进场开展监测工作前,公司主管领导对项目部所有成员进行技术交底。(4)监测过程中,从测点埋设、原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提交等所有过程严格执行本公司监测工作作业指导书,严格遵守国家及上海市的各项技术规程、规范。(5)监测报表提交前,需经现场监测人员自检,项目负责人复检,检核无误方可提交。(6)监测工作期间,现场2

42、4小时有人值班。(7)准时参加工地各项会议,积极加强与各参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监测现场所有来往文件按规范格式作好书面签发记录。(8)我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在现场工作中也将严格执行该质量体系。(9)在监测数据处理完成后,按照申通规定时间内将监测数据上传到远程监控系统,如数据出现异常时先用电话告知远程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再上传监测数据。11.2安全文明管理(1)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国家和上海市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2)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完善

43、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负责项目组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对全组人员安全作业、文明施工和自我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签订安全协议。(3)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基坑边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马路上测量需穿戴反光背心,进入工地现场作业严禁穿拖鞋。(4)施工现场作业结束后做到落手清,严格执行总包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规定。(5)现场办公室及宿舍要做到安全用电,严禁使用电炉等明火电器;严禁乱拉电线,现场宿舍严禁留宿非本公司人员。12、风险点与监测应急措施12.1风险点(1)本站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中杂填土厚度普遍较厚,一般为0.903.50m,结构松散,均一

44、性差,易坍孔;而场地浅部分布有3层砂质粉土,平均厚度约14m,易产生流砂或管涌现象。(2)本工程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应加强基坑监测工作,对围护结构、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承压水水位变化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基坑周围土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及水位变化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3)要加强对周围道路、管线的监测工作,同时对地铁1号线的监护工作应根据申通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另行专项监测保护方案)。为了保证上述地面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而系统的保护措施,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雨季:加强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必要时在土方开挖放坡面增设边坡位移监测点。b、围护渗漏:加强坑外地下水位

45、监测、渗漏处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c、地面裂缝:加强对裂缝处沉降监测、裂缝附近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d、在开挖过程中,如基坑不能及时根据,会导致基坑变形较大。c、在施工出现险情的时候,除提高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外,还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为施工抢险提供更及时的信息监测。12.2监测应急措施(1)成立应急组织机构由公司总工、专家和现场项目负责人等组成立应急指挥组,负责指挥协调工作。(2)应急指挥组分工与职责明确抢险现场监测按照抢险需要具体安排监测工作,制定现场抢险人员值班表,值班表信息包括上下班时间、交接班的各类事务交接注意事项,人员联系电话等,协调落实总指挥的抢险措施、要求等工作。(3)成员的主要责任是,按照抢险工作对监测内容、时间、频率、类别等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