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4954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全区基础教育质量,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决定启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质量观为引领,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思想,系统构建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全区基础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走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我区基础教

2、育的学业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评价水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跻身全市先进行列,使我区中小学在全市都成为有影响的学校。(二)具体目标1.实现信息管理。逐步形成区、校二级教育质量提升网络, 建立覆盖全区的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全区基础教育全面质量信息,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现状, 科学分析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学校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及教师工作改进、学生学习改善,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依据。2.促进学校发展。以教育质量标准为引领,促进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学校管理,推动全区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优质

3、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3.促进教师进步。以教育质量监测数据为依据,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合作改进,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流程,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教师由质量监控的客体转变为质量监控的主体,逐步走向质量自觉,实现质量优化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步共进。4.促进学生成长。以全面、科学的质量标准,多元、灵活的评价方式,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成长。5.质量效益明显。到2015年,全区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跻身全市先进行列。力争有35项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三、主要任务(一)构建基础

4、教育质量标准,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1.探索研制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依据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探索建立我区基础教育各年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学校评估标准等基本质量标准。2.开展质量监测与评估。构建以区级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社会参与的分工合作、协调互动、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 区、校二级保障质量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库,制定并发布年度质量分析报告。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区有关部门和各学校都要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估机构和制度建设,完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制定高新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开展中

5、小学校素质教育评估,接受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校创建、推选和认定工作。(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1.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构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社会、家庭的新型关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教师和学生民主管理权,完善普通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明确学校的基本定位、服务面向、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健全学校治理结构,中小学全面设立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2.落实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责任。学校要把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

6、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质量立校,完善质量内控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对课程开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做出质量分析,形成年度分析报告。支持和引导学校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3.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好规定课程,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鼓励、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丰富高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保障学生全面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加强教育系统政行风建设,认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 “八个不准”等规定,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学校要制定规划目标,采取计划控制

7、等多种手段,着力解决部分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教育全过程推进项目。全面开展“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八字”道德教育活动。探索构建中小幼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建设各具特色的、具有教育功能的校园文化。2.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作为一项刚性要求严格落实。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和艺术“小课间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两项体

8、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制定中小学校外实践办法,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列入教学安排。进一步完善市教育基地功能,县(市)区都要加强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水平,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4.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认真落实减负“七个严格”的规定,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5.面向全体,教好每一名学生。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切实保障残疾学生、困

9、难群体、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受教育权益。各学校要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做好学生成长纪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指导。(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长发(2008)18号)要求,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经费投入政策。在建立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

10、、校长轮岗交流机制、编制管理及落实及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实施名师、名校长成长计划, 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探索实施校长职级制,完善校长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五)改革创新,探索素质教育的多种形式1.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探索“大学区”协作、学校联盟及帮扶合作等办学形式,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促进和规范合作办学。2.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支持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构建符合国家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鼓励

11、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等教学管理制度。聚焦课堂教学,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基本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3.强化科研教研引领,开展改革试验。推进教育科研、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坚持科研教研强校,完善校本教科研制度。支持各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试验、研究项目。鼓励各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学校特色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教学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索。在校本层面着力以“教学问题化”、“课题微型化”、“成果实践

12、化”三化, 解决质量提升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同时以“三化”成果,加强学校学科建设,培育“精品学科”, 实施学科的“精品”带动战略,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整体提高。(六)创建“星级”特色学校制定素质教育“星级”特色学校的评选标准和办法,制定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引导学校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文化品位,因校制宜,办出特色。到2015年,全区5所学校都要建成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三星”级特色学校,实现我区“学校有特色、学区有亮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七)打造“高效课堂”以有效教学为导向,鼓励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多样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定“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加快推进课堂转型,努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

13、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设新型课堂。开展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八)实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工程积极探索“双困生”转化的有效措施及农村办学模式的改革,通过采取质量监测等有效方法,逐年降低“双困生”比例,将“双困生”转化列入考核体系,将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要求之内,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放弃,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四、实施过程“质量工程”初步实施时间为四年,按年度实施:(一)质量提升启动年(2012年)。全面规划“质量工程”的整体设计,制定各项主要任务的配套方案和保障制度,形成整体工作推

14、进的时间表、路线图,全面启动实施。(二)质量提升推进年(2013-2014年)。突出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破解质量提升难题的良策,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和制度体系,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积累经验。(三)质量提升效益年(2015年)。对“质量工程”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推进“质量工程”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形成一套高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运行模式和长效机制。五、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应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关注知识掌握转向关注整体素质,从关注部分学优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

15、升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善于创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二)机制保障1.建立教育质量效益提升的长效机制社会事业发展局成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建立制度,定期召开提升工作会议,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提升行动所需的必要经费;建立奖励制度,对落实行动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形成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各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6、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及时总结,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建立区、校二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网络,形成由区级提供监测、评价的标准和技术,负责本区的规划和实施,学校自觉、自主监测与评价的格局。2.加强督导评估,促进工作落实把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督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将“质量工程”实施情况列为对县学校的年度考核内容,及时开展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要实行限期整改和督导通报制度,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准症结所在,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完毕;要坚持过程性督导检查和阶段性验收总结相结合,每年对“质量工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验收,并形成督导报告,在全区予以通报。(三)人力保障

17、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质量核心竞争力。健全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培训的常态管理机制,建立追求品位、体现特色的“名校长”、“名教师”培养体系。实施“双名工程”,不断优化校长、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工作室,开展校长论坛、教学评比、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引领作用,推广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实践经验,促进整体队伍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打造一批高新区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四)硬件保障按照“质量工程”的工作要求,实施校园校舍、教学手段两个“达标工程”,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撑。实施中小学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强教

18、育装备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长春市城区学校常规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三年规划、长春市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五年规划,加快中小学实验室、技术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卫生与艺术设施等建设,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特色化、标准化、规范化。启动高新区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实现“校校通”、“班班通”,通过远程教育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五)社会资源保障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驻长部队、人民公安等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教育实践基地。加强与社区、家长、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促进高新

19、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日附配套方案:1.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项目实施方案(市)2.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市)3.教育改革探索项目总体方案(市)4.课程改革深化项目实施方案(市)5.名校长、名教师培养项目实施方案6.师德师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7.教育科研项目实施方案8.素质教育“星级特色校”创建与评估实施方案9.学区“新优质学校”创建与评估实施方案10.关于控制学生辍学工作的实施意见。11.中小学开展“八字”道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12.中小学常规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三年规划(2012-2014年)13.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1-2015年)(14.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三年规划(2013_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