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5290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 甲字 第3611号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11月 西安受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现对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相关信息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内容如下:一、项目概况1、主要工程内容及线路走向兰

2、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起于经一路南延段综合客运中心站,终于北快速路与纬十六路交叉口西侧纬十六路东站,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主骨干线路,呈西南-东北走向,连接城市的现状建成区和近期将要建设的区域,引导新区城市空间有序扩展。1号线主要沿经一路、纬十三路、经十路、纬二十路、文教路、北斗路、纬十六路布设,全长23.5km,共设车站35座,最大站间距1.243km,位于北斗路北站与文曲路站区间,最小站间距0.358km,位于纬十八路站与纬二十路西站区间,平均站间距0.685km。其中换乘站6座,分别于综合客运中心站和中心广场站与2号线换乘,于纬三路西站与4号线换乘、于纬二十路站与市域5号线换乘,于科体路

3、北站与3号线换乘,于文曲路站与5号线换乘。全线设一段一场,车辆段位于经二路与纬七路交叉口东南象限地块,占地约16.7公顷。停车场位于北快速路与纬十六路交叉口西南象限地块,占地约5.87公顷。本工程总工期按21个月控制,即:2016年3月初开工建设,2017年9月初试运行,2017年12月全线建成试通车运营。2、设计年限近期2022年,远期2037年。3、线路主要技术指标车辆近期采用4模块,远期采用6模块进行,车辆主要参数详见表1。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表1轨距1435mm列车编组近期采用4模块编组,远期采用6模块编组平均轴重10t车辆宽度2650mm列车长度4模块 36000mm;6模块 5400

4、0mm车辆高度2100mm平均启动加速度(032km/h)1 m/s2常用平均制动减速度(700km/h)1.1 m/s2车辆最高运行速度70 km/h测算旅行速度近期约24km/h,远期约20 km/h。车辆载员定员载荷按6人/m2计算4、车站本工程共设车站35座,其中岛式车站25座,分离侧式车站12座。最大站间距1.243km,位于北斗路北站与文曲路站区间,最小站间距0.358km,位于纬十八路站与纬二十路西站区间,平均站间距0.685km。其中近期有14座车站不开站,待远期在开站。5、行车组织初近期采用4模块,远期采用6模块。本线初近远期均采用一个运营交路,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初、近

5、、远期高峰小时开行列车分别为8、12、18对/h。6、行车计划根据对客流规律的初步判断,推荐运营线路全日运营时段按5:3023:30,每日运营18h,全日行车计划见下表。 全日行车计划表 表2时间段初期近期远期5:306:305686:307:30610157:308:30812188:309:30812189:3010:30681010:3011:3056811:3012:3056812:3013:3056813:3014:3056814:3015:3056815:3016:3056816:3017:30681017:3018:308121818:3019:308121819:3020:30

6、6101520:3021:30681021:3022:3056822:3023:30456全日合计1061452027、车辆本项目使用钢轮钢轨制式采用超级电容供电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车辆。8、工期安排本工程计划2016年3月初开工建设,2017年9月初试运行,2017年12月全线建成试通车运营。9、投资估算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总投资为292422万元,技术经济指标12448.79万元/正线公里。二、环境保护目标工程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13个,其中居住区12个,医院1个。沿线振动敏感保护目标10处,均为住宅。三、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噪声环境地面线噪声敏感点监测点噪声值昼间为53.

7、859.2dB(A),夜间45.948.3dB(A),全部达标。车辆段、停车场周边无噪声敏感点。2、振动环境根据调查,线路两侧的振动敏感建筑主要是居民住宅,现状主要振动源为公路振动。根据监测,各敏感点昼间的振动监测值为52.955.3dB,夜间监测值为50.152.2dB,现状未出现超标情况。3、地表水环境质量沿线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4、环境空气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6、生态环境兰州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生物量低,自然植被属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类型,植被覆盖稀疏,种类相对贫乏,

8、地表植被主要由旱生类型的植物所组成。现以人工植被为主,生态结构相对简单。区域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四、主要环境影响及措施1、噪声环境(1)噪声影响预测噪声预测结果表明:近期4a类区噪声敏感点噪声预测值昼间为56.960.2dB(A),夜间为50.753.3dB(A),全部达标;兰州新区民生医院噪声预测值昼间为55.1dB(A),夜间为49.8dB(A),全部达标。车辆段、停车场及出入场线周边无噪声敏感点。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车辆段厂界外外 1m 处噪声在 5560dB,可以达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的要求。(2)噪声治理措施

9、根据预测,本工程沿线所有敏感点昼夜间噪声等效声级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和2类标准要求。为最大程度降低本工程建设对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提出以下建议:1)选用低噪声车辆及轨道结构车辆噪声的大小、轨道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列车运行噪声的污染水平,选用低噪声的车辆及轨道结构类型,是预防噪声污染的重要环节。本工程选用现代有轨电车,采用高覆盖绿色整体道床和弹性扣件,可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污染。另外,定期打磨钢轨,研磨车轮接触面,防振垫板也可降低噪声源强。2)合理规划建筑物布局从城镇和道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总体思路出发,规划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章、第十

10、一条”的规定:“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筑物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设计的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的精神,严格控制沿线土地的使用功能。建议沿线规划部门参照本报告书噪声预测结果,合理规划道路两侧土地功能,以减少轨道交通噪声对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3)降噪工程措施对车辆段和停车场2个站场周边进行植被绿化,不仅改善视觉景观效果,也可降低噪声。4)交通管理加强监督管理,减少鸣笛次数、声级强度和鸣笛持续时间,并在路线平交路口处合理设置交通指示,减小列车转弯摩擦噪声持续时间。2、振动环境(1)振动影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本工程沿线10处敏感点运

11、营期列车运行振动VLZ10在64.768.7dB之间,对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交通干线的振动标准值,全部达标。VLZmax预测值在67.771.7dB之间,对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交通干线的振动标准值,全部达标。(2)振动治理措施1)车辆选型车辆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振动源的大小。因此在本工程车辆选型中,建议除考虑车辆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要考虑噪声、振动指标,优先选用噪声、振动低的车辆。2)维护管理措施轨道线路的光滑、车轮的圆整度等直接影响振动大小。良好的轮轨条件可降低振动5-10dB。因此在运营期要加强轮轨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旋转和打磨钢轨,对小

12、半径曲线段涂油防护,以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小振动影响。3)城市规划措施有轨电车工程建设应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对线路沿线两侧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使振动敏感建筑与有轨电车线路之间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防止振动影响。3、水环境(1)环境影响本工程车辆段及停车场的生产、生活污水应经过处理后,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道,最终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表1中B等级要求。若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时,对停车场内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兰州新区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能排放或回用,不会对地表水产生直接影响。(2)水污染防治措施1)建议施工营地尽量租借当地的民房,生活

13、污水尽量纳入城市既有的排水系统,严禁生活污水排入水体。2)对含油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施工点应设小型隔油池、集油池,含油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3)施工机械维修点应设在硬化地面或干化场,防止机械维修、清洗污水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加强施工机械的检修,严格施工管理,避免施工机械的跑、冒、漏、滴油,可有效地减少施工机械废水对环境的污染。4)本工程车辆段及停车场均建有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经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处理,达标后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或回用。4、大气环境(1)环境影响工程施工期,平整土地、打桩、铺浇路面,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环节都有扬尘发生,其中最主要的是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作业扬尘。项目运

14、营期,采用储能电车,无机车废气排放。由于本项目车辆基地设有员工食堂,因此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废气污染源为饮食油烟。(2)环保措施1)在城区从事建筑施工的必须实行围挡作业,并且要采取防尘措施,严禁从空中抛撒废弃物;全面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拆除建筑物时应当设置立体式遮挡等防护、防尘设施;施工工地应当在出口处设置车辆冲洗装置,对车辆进行冲洗,无冲洗条件的,应当将车辆清理干净,方可驶离。应当在工地周边设置不低于2米的围蔽设施,采取遮盖等防尘措施,及时清理渣土、回填硬化。2)加强建筑施工、道路开挖和环卫清扫的管理,在道路开挖时,应落实好洒水、遮盖等防尘措施,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垃圾、渣料要

15、及时清运,集中堆放的要采取覆盖或固化措施。运输道路在晴天应定期洒水。3)施工拉运车辆在拉运土方、垃圾、废料时,不能装得过满,并应实行密闭式运输,不得沿途泄漏、遗撒和产生二次污染。4)混凝土构件应在施工现场前预制好,避免在施工中带来大量粉尘污染。如在施工现场搅拌使用砂浆、混凝土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在施工现场存放砂石、灰土、水泥等物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5)严格控制运输渣土的车辆和各类燃油施工机械造成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应优先使用含硫量低的汽油或柴油,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应满足标准要求,积极配合相关执法人员检查。6)在车站装修过程中禁止进行经常性露天喷漆、喷塑、喷砂或者其他产生异味、粉尘、有

16、毒有害气体的作业。5、生态环境(1)环境影响1)线路沿纬十三路及经十路部分路段通过秦王川湿地公园边界,工程沿既有道路中央绿化带两侧敷设,未侵入湿地公园范围。本次该段工程内容主要为挖除拟敷设线路下黄土,换填A、B组填料及修建轨道结构,工程施工期间设置围挡结构,限定了工程活动范围,土石方运输于道路上进行,不侵入湿地公园范围,故本次工程建设基本不影响湿地公园环境。2)经与城市规划部门多次沟通协调,车辆段和停车场选址利用建设用地,未占压城市绿地。沿线线路,主要为中央岛式站台和经一路南延段占用少量道路,且多为尚未种植的绿地,工程共计占用城市绿地3.66hm2。本次工程在非交叉口路段采用高覆盖绿化整体道床

17、,路面满铺草皮,计14hm2,将增加沿线道路绿地面积数量,可缓解工程占压道路绿地所造成的损失。3)根据现场踏勘调查,本项目的建设区域没有发现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珍稀植物和濒危植物物种,也没有古树名木,仅占压少量道路绿地,因此基本不会对沿线自然植被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占地主要为市政道路及建设用地,人类活动频繁,现场调查中没有发现国家珍稀动物、濒危动物物种及大型野生动物,因此不会对沿线动物产生明显影响。(2)环保措施为避免施工活动违规侵入秦王川湿地公园,建议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限制施工活动范围,接受公园管理部门的监督。临时施工场地应尽量不占或少占绿地,占用绿地时应首先考虑将树木移栽,使用结束后,应对场

18、地及时进行清理,清除油渍和垃圾,平整地面,以恢复原有地貌。为控制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环评建议施工期间加强管理措施,如严格限制施工扰动范围、在施工期间施工区域两侧采用挡板与外界隔离,工程弃渣、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政府指定的地点,交由专业人员处理等。同时对停车场、车辆段可绿化地带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绿化和美化措施。五、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与相关规划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在构筑现代化快速交通体系的同时,还将改善居民出行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期扬尘、噪声,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但在严格落实工程设计及本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本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据此,本报告认为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