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共线轨道施工技术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货共线轨道施工技术指南.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 无缝线路轨道6.1 一般规定6.1.1 无缝线路轨道施工,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轨道类型、线路平纵断面、长钢轨布置、单元轨节起讫点里程、缓冲区位置及设置标准、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纵向位移观测桩设置位置及标准、绝缘接头位置、平交道口位置、桥梁及隧道位置、道岔区配轨设计、使用线上材料的规格及标准、钢轨伸缩调节器位置等。6.1.2 施工前应调查当地气温资料,掌握轨温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施工组织。6.1.3 无缝线路钢轨焊接应符合现行铁道部行业标准钢轨焊接(TB/T 1632.142005) 的规定,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未经形式检验合格,严禁施焊;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应随机加焊一定数量的试件,经生产
2、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每个钢轨焊头均应进行超声波探伤和外观检查,并标记编号,填写焊接记录报告。6.1.4 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900 Nm,接头处长轨条轨端相错量不得大于40mm。6.1.6 临近缓冲区的一对长钢轨应适当流出富余量,富余量的大小,根据焊接方法确定。6.1.7 混凝土枕采用型弹条扣件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钢轨底面、胶垫与轨枕顶面应密贴,否则不得安装弹条。 2 采用专用工具安装弹条时,入孔位置要放平、放正,不得歪斜、上翘。 3 弹条就位以其小圆弧内侧与预埋铁件端部相距810mm为准,不得顶紧或距离过大。6.1.8 铺轨材料应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未经批准不得采用任何代用
3、材料。轨温计等各种计量器材,使用前应进行整修和校验,不合格者应剔除。6.1.9 轨枕螺栓及钢轨接头螺栓应涂刷有效期不少于两年的油脂。6.2 基地钢轨焊接6.2.1 基地(或工厂)焊接长钢轨应采用闪光焊。长钢轨焊接应优先在工厂焊接,特殊情况下(如工期控制),经技术经济必选后,可在工厂化基地焊接。长钢轨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 待焊钢轨的技术标准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2 基地(或工厂)焊接应配备轨端除锈、钢轨焊接、焊头正火、冷却,钢轨矫直、焊缝打磨、探伤、长轨运输等设备。3 在长钢轨焊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配轨计划表。4 焊接接头轨底上表面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及距两侧轨底角边缘个35mm范
4、围内应打磨整平。用200mm直尺测量,在焊缝中心两侧各100mm范围内,焊头工作面表面不平度不应大于0.2mm。焊头及其附近钢轨表面不应有裂纹、明显压痕、划伤、碰痕、电击灼伤、打磨灼伤等损伤。5 全长淬火轨焊头应进行淬火处理。6 长钢轨出厂时,长钢轨及其焊接头编号标记齐全,字迹清楚,工厂应提供焊头质量检验合格证交施工单位。必要时,施工单位可派质量监督人员驻厂。6.2.2 钢轨焊头顶面及侧面应纵向打磨平顺,不得有低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2规定。表6.2.2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允许偏差序 号项 目允许偏差(mm)120km/hv200km/hv120km/h1轨顶面0.3000.30
5、02轨头内侧工作面0.30.43轨底(焊筋)0.5000.5006.2.3 长钢轨储存与运输应符合一下规定: 1 堆放场钢轨的各层之间宜采用钢轨支垫,支垫间距5m。各钢轨支垫应上下对正并与各层钢轨垂直放置。2 吊轨时应缓慢起落,防止跌落碰撞,吊运中应保持长钢轨平稳。3 长钢轨装车应选用多点、同步起落吊运的装卸设备,装卸过程中应防止长钢轨产生塑性变形。4 长钢轨装运应按配轨计划表的要求分左右顺序装车。5 长钢轨应按超长货物运输组织运输,并制定安全措施。在运输中要建立运行监护、停车检查制度,确保运输安全。6.3 铺设长钢轨6.3.1 铺轨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有砟轨道铺轨可采用单枕连续铺设法或
6、换铺法铺设。 2 无砟道床铺设无缝线路可根据道床施工的工艺要求,采用长钢轨放送一次入槽法或工具轨换铺法等方法进行。 3 采用单枕连续铺设法应严格按所选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4 采用工具轨铺设轨排时,扣配件规格及轨枕间距应按设计要求铺设。 5 长钢轨放送入槽时,应控制好滚筒间距,并采取措施保证钢轨前进方向正确,防止钢轨倾倒。6.3.2 长钢轨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轨枕应方正,间距及偏斜允许偏差为20mm。 2 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0mm。 3 左右两股钢轨的胶结绝缘接头应相对,胶结绝缘接头轨缝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100mm。6.3.3 钢轨胶结绝缘接头的类型、规格应符合设
7、计要求,质量应符合现行胶结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 2975)要求;其他高强度绝缘钢轨接头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6.4 铺 砟 整 道6.4.1 长钢轨铺设后应进行铺砟整道或单元轨焊接,第一次铺砟整道应及时进行。6.4.2 道床成段缺砟或道砟不足时不得进行综合整道作业。6.4.3 铺轨后铺设的道床应使用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车组分层铺砟、整道。6.4.4 道床经分层铺砟整道,达到初期稳定状态时,力学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型枕:道床横向阻力不得低于6.5kN/枕;道床支撑刚度不得低于60kN/mm。型枕:道床横向阻力不得低于7.5 kN/枕;道床支撑刚度不得低于70kN/mm。6.4.5 轨道达到初
8、期稳定阶段时,其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6.4.5规定。表6.4.5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160km/hv200km/hv160km/h1高低(10m弦量)452轨向(直线10m弦量、曲线20m弦量)453扭曲(基线长6.25m)454轨 距2+4-25水 平456.4.6 整道后的道床断面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设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6.4.7 每层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2次动力稳定作业,稳定作业应符合本技术指南6.9.8条规定。6.4.8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应符合本技术指南6.9节规定。6.5 工地刚轨焊接6.5.1 钢轨胶
9、结绝缘接头焊接前应按规定电绝缘性能,并符合现行胶结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 2975)规定。6.5.2 工地钢轨焊接应采用移动式闪光焊,道岔内困难位置(如尖轨跟端等)可采用铝热焊。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钢轨焊接质量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2.1条第4款规定。 2 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技术指南第6.2.2条的规定。 3 气温在0以下及恶劣天气时,不宜进行工地焊接作业。 4 钢轨焊头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 5 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400时应持力保压。 6 锁定焊接需要插入短轨时,插入短轨长度不应小于6m,材质与原钢轨相同,焊后应保持原无缝线路技术状态和锁定轨温不变。
10、 7 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得小于100mm。6.5.3 工地焊接完成后应检查焊好的接头,并标记编号,填写焊接记录报告。6.6 线 路 锁 定6.6.1 锁定前道床及轨道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6.4.4条第6.4.6条规定。6.6.2 单元轨节锁定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好钢轨位移观测桩;锁定后应及时在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6.6.3 单位轨节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10;左右两股钢轨锁定轨温差:当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大于3,当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是,不应大于5。并
11、准确记录始、终端的锁定轨温。否则,无缝线路铺设后必须进行应力放散并重新锁定。6.6.4 低温铺设无缝线路,用拉伸器张拉单元轨节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单元轨节张拉均匀,并准确记录拉伸量及换算轨温。6.6.5 施工中测量记录轨温宜采用多点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6.6.6 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应力放散:1 实际锁定轨温超出设计锁定轨温范围。2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大于5,左右两股钢轨锁定轨温差:当速度大于160km/h时,大于3,当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是,大于5,同一区间内各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大于10。3 固定区钢轨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4 其他原因造成无缝线路锁定轨温不
12、明确时。6.6.7 应力放散前应收集核对原锁定轨温资料、纵向位移观测资料,调查缓冲区轨缝及钢轨长度、放散地段桥梁及绝缘接头位置、曲线状况及钢轨和焊缝有无伤损等。6.6.8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 应根据放散线路长度、实际锁定轨温(原锁定轨温)及设计锁定轨温按照式(6.6.8)计算的放散量放散。式中 放散量(mm); 设计锁定轨温();新铺线路为单元轨节实际锁定轨温,换铺线路为原锁定轨温()。2 应准确测量放散时轨温及放散前长轨节伸缩量,收集准确的原锁定轨温数据。3 沿线路方向每百米长度的伸缩量应均匀。6.6.9 进行应力放散时,应每400m左右设一撞轨点进行配合,确保长钢轨放散
13、均匀。宜每隔100m设一位移观测点,位移观测桩应设置齐全、牢固、不易损坏和易于观测。6.6.10 串动或张拉上钢轨时,应支垫滚筒或才取其他措施,禁止强行撞轨或硬性拨入等改变长钢轨长度的做法。6.6.11 在原锁定轨温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在自然轨温下均匀的放散全部应力后,再计算长轨应拉伸的长度。6.6.12 应力放散后,按重新锁定的轨温修改有关技术资料,并修正钢轨纵向位移观测标记。6.6.13 线路锁定后,应定期观测钢轨不均匀位移量并做好记录。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mm。6.6.14 单元轨节长度以900m2000m为宜,最
14、短不得小于200m。6.6.15 完成锁定并经过列车碾压后,应及时组织复紧轨枕扣件,达到锁定要求。6.7 轨 道 整 理6.7.1 有砟道床达到稳定状态后,其静态几何参数应沿线均匀,指标符合表6.7.1规定。表6.7.1 有砟道床稳定状态参数指标(平均值)序号道床参数型轨枕型轨枕1道床支撑刚度(kN/mm)701002道床横向阻力(kN/枕)9103道床纵向阻力(kN/枕)10126.7.2 有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21、表6.7.22规定。表6.7.21 有砟轨道允许偏差(mm)序号项 目160km/hv200km/hv160km/h1中 线3030(宽枕10)2线间距相
15、邻正线和站线,站线和站线+20020钢梁上1010线间距设计为4.0m不得有负偏差不得有负偏差3轨面高程路基上20+50-30建筑物上1010靠紧站台+200+5004轨 距2+4-25轨向直线(10m弦量)34曲线见表6.7.22见表6.7.226水 平347扭曲(基长6.25m)348高低(10m弦量)349轨枕空吊板(不得连续出现)6%8%10道床厚度-205011道床宽度20+50-2012砟肩堆高不得有负偏差不得有负偏差表6.7.22 有砟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曲线半径(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mm)缓和曲线(mm)圆曲线(mm)800R1
16、60034471 600R2 80023462 800R3 5002345R3 5001234测量弦长20m测量位置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处注:R800m的曲线的静态圆顺度按有关规定执行。6.7.3 无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31、表6.7.32规定。表6.7.31 无砟轨道允许偏差(mm)序号检验项目160km/hv200km/hv160km/h1中 线10102线 间 距+100+1003高 程5104轨 距+1-225轨向直线(10m弦量)24曲线(20m弦量)见表6.7.32见表6.7.326缓冲区接头错牙、错台/1接头相错量/40(曲线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7轨面高
17、低(10m弦量)24水 平24扭曲(基长6.25m)248轨枕间 距510轨 底 坡1/351/451/351/45表6.7.32 无砟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曲线半径(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mm)缓和曲线(mm)圆曲线(mm)R1 60034561 600R2 80023462 800R3 5002345R3 5001234测量弦长20m测量位置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处6.7.4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应符合技术指南第6.9节规定。6.7.5 形成无缝线路后的线路整理作业按现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6.7.6 无缝线路轨道动态质量应按有关规定检查
18、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和线路区段不平顺(均值管理)。6.8 钢轨预打磨6.8.1 无缝线路开通前应对全线钢轨进行预打磨作业。6.8.2 钢轨预打磨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无缝线路经整理作业后,道床进入稳定阶段。 2 轨面高程及道床外观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 钢轨扣件齐全紧固。6.8.3 钢轨预打磨后,应消除以下缺陷: 1 消除轨头表面在铺设作业产生的碰伤、机具夹伤、锈蚀等缺陷; 2 消除轨头表面约0.3mm厚的脱碳层。6.8.4 预打磨后的钢轨顶面及内侧工作面纵向平直度1m范围内不应大于0.3mm。时速160km/h以上的无缝线路,还应检查钢轨横断面尺寸,钢轨头部工作边实际横断面轮廓与理论横断面
19、轮廓相比,允许偏差为0.3mm。6.9大型养路机械作业6.9.1 新建及改建铁路采用大型养路机械整到,应遵守一下规程:1 应提供机械养路必需的有关设计资料,如坡度表、曲线表、桥梁表、隧道表、道口表、线间距表、线路及站场平面图、纵断面图。2 起道所需高程桩:每100m设置一个;拨道所需高程桩:直线每300m设置一个,提供边坡点及曲线五大桩。使用无自动拨道仪的机养车时,按绳正法提供拨道量。所设控制桩应按书面资料在现场标注清楚并交接。6.9.2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应进行施工调查,做好线路与资料交接记录,并组织线路测量。测量进度保持在机养车前15km为宜。 6.9.3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
20、作:1 均匀补充道砟,高程超高地段应预先落道。2 需要时拆除道口、护轨、防爬支撑、规矩拉杆等影响作业的设备,并妥善堆码、固定。清理道床坡脚外100m范围内的其他障碍物。3 更换失效轨枕。4 道岔拨正就位,起至高程。5 凡不能使用机械捣固的位置(信号连接线、电缆线等)应提供资料,现场标明,或相关单位配合捣固,限点拆装有关设备。6.9.4在线间距不足4.5m的既有双线区段,配砟整形车靠邻线一侧的犁板禁止作业。需要时,邻线应临时封闭给出“天窗”。6.9.5有缝线路人工铺砟整到至低于轨面设计标高50mm左右时,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12遍整道作业。无缝线路应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34遍分层铺砟整道作业。6.
21、9.6道床铺设厚度不足150mm时不得进行捣固作业。6.9.7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无砟道床与有砟道床,新筑路基与既有线路基连接地段30m范围及路基换填地段应加强捣固。6.9.8桥梁隧道有砟道床进行动力稳定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1 在桥上严禁起振,不得停振,作业频率应避开桥梁自振频率,稳定荷载适当减小。调整稳定作业参数应在距桥台耳墙外1030m范围内的路基上进行。2 稳定车在桥上或隧道内的作业速度不应低于1km/h。3 经试验不允许使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稳定作业的T形梁,可通过压道提高道床阻力。6.9.9铺砟整道作业应严格按已选定的综合整道作业参数进行。为保证长钢轨线路的稳定性,要求分层起道量不
22、宜大于50mm,5080mm时应加强捣固。最后一次起道量不得大于50mm,拨道量一次不宜超过80mm。起、拨道量过大时,应分多次作业。6.9.10无缝线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轨温条件为:1 一次起道量小于等于30mm,一次拨道量小于等于1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2 一次起道量在3150mm,一次拨道量在112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轨温-20+15。6.9.11每天施工结束前捣固车和稳定车均应实行顺坡作业,顺坡地段不应位于曲线内,顺坡地段新线不得大于4,既有线不得大于2.5,顺坡地段应显示慢行。7 有缝线路轨道7.1 铺 枕7.1.1轨枕间距应根据设计规定的每千米轨枕数量
23、,按本技术指南附录B布置。铺设非标准长钢轨或采用相错式接头的轨道,轨枕布置时中间轨枕间距a值按本技术指南附录B计算确定,且不得被表B.0.3、表B.0.4中相应的a值大20mm。7.1.2组装轨排时,应在一股钢轨轨腰的内侧(曲线在外股轨轨腰的内侧)用白漆标出轨枕位置。轨枕应正位,并与轨道中线垂直。轨枕间距允许偏差为20mm。7.1.3 同一类型的轨枕应集中连续铺设。两木枕地段间的长度小于50m时,应铺设木枕。7.1.4 不同类型的轨枕不得混铺。同类型轨枕成段铺设最小长度为:正线、到发线500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200m。特殊情况应按设计办理。7.1.5在不同类型轨枕的分界处,应保持同类型轨枕
24、延伸至钢轨接头外不少于5根。木枕与混凝土宽枕之间,应用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小于25m。7.1.6 铺设木枕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木枕及其新锯端头和道钉孔应作防腐处理。 2 木枕劈裂者应作愈合处理。 3 木枕应宽面在下。底、面宽度接近的木枕,应使树心面向下。 4 木枕应一端取齐,超过标准长度6cm以上部分应锯去。在正线的直线地段,单线铁路沿线路计算里程方向左侧取齐,双线铁路沿列车运行方向左侧取齐。曲线地段在曲线外侧取齐。临近站台侧的轨道,在靠站台的一侧取齐。 5 人工向工地散布木枕时,应按规定数量散布均匀,不得抛掷,并按一侧取齐的要求于钻直径比道钉小34mm的道钉孔,卸车后应有专人检查清道。7
25、.2 轨 排 组 装7.2.1 轨排宜在轨排基地集中组装后运往工地成排铺设。7.2.2 轨排生产应按轨排铺设计划表进行。计划表主要内容应包括:轨排编号、钢轨类型、长度和曲线内股缩短轨缩短量,相对钢轨接头相错量,轨枕种类、类型、数量和间距布置,轨枕扣件号码或每块垫板道钉数,曲线半径、转向和轨距加宽值,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的说明。7.2.3 组装轨排时,轨端应在铺轨前进方向一端方正。直线两端应取齐,曲线接头相错量按计算确定,允许偏差为10mm。7.2.4 曲线尾剩余的接头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偏差在曲线内调整消除(困难时可延伸至直线上)。必要时可在曲线尾插入一根相应缩短量的缩短轨。7.2.5 螺旋道钉
26、应涂刷有效期不少于2年的油脂。7.2.6 组装轨排时,轨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曲线轨距加宽按表7.2.6加宽。表7.2.6 轨距加宽值曲线半径(m)加宽值(mm)轨距(mm)R35001435350R30051440R300151450 2 轨距允许偏差:2mm。轨距变化率:正线不得大于1,站线不得大于2。3 曲线轨距加宽应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递减;如未设缓和曲线,应在两端直线上以1的递减率递减。困难条件下,站线可酌情提高递减率,但不得大于2。4 复曲线两不同曲线的规矩加宽,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递减连接。7.2.7 组装混凝土枕轨排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螺旋道钉锚固应满足下列要求:1)螺旋道钉
27、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硫磺水泥砂浆配合比及配置工艺,应符合本技术指南附录C的规定。2)锚固前,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粘附物应清除干净。螺旋道钉应干燥,锚固时温度宜保持0以上。3)锚固方法宜采用反锚,螺旋道钉用模具定位。锚固浆从枕底注入孔内,凝固后翻正脱模。正锚时,预留孔底部应堵塞紧密,严防漏浆,锚固浆从枕面正锚时注入孔内后,螺旋道钉应即左右旋转缓慢垂直插入定位。硫磺水泥砂浆注入孔内时的温度不得小于130,并应防止离析,一孔一次灌完。反锚时灌浆深度应比螺旋道钉插入孔内的长度大20mm。锚固浆顶面应与承轨槽面平齐,溢出的残渣凝固后应铲除整平。4)螺旋道钉应与承轨槽面垂直,偏斜不大于2。道钉中线
28、与承轨槽面得交点,偏离预留口中心不得大于2mm,道钉圆台底面应高出承轨槽面0-2mm,螺旋道钉的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每公里做一组抗拔试验(每组3个螺旋道钉)如有一个不合格现象,应加试两组,仍有不合格者,应检查熬浆配比及工艺,并对该批量全面检查,剔除不合格产品。2 扣件、轨距挡块、挡板座及绝缘轨距块号码,应按本技术指南附录D配置。3 扣板式扣件应以100120Nm扭矩拧紧。、型弹条扣件应使弹条中部前端的下颌与轨距挡板接触或扭矩达到设计要求(型为80120Nm,型为100140Nm),不良者不超过8%。在半径小于等于650m的曲线地段,型弹条扣件还应将螺母再拧紧1/4圈(扭矩不小于120Nm)
29、。4 混凝土枕采用、型弹条扣件时,轨距挡板应紧靠帖轨底边,不密贴的数量不超过6%。7.2.8 组装木枕轨排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木枕应用直径比道钉小34mm的木钻预钻道钉孔,孔眼垂直轨面,孔深应为入木深度的2/3。道钉孔内应注油防腐。螺纹道钉应用扳手拧入,不得锤击。 2 钉道时,钢轨应落槽,垫板外肩应紧靠轨底,轨枕、垫板和轨底应互相紧贴。 3 钉道应以校正好的一股钢轨为准(曲线以外股为准),用轨距尺按规定的规矩调整另一股钢轨位置。不得用轨钉挤轨的方法调整轨距。 4 顶入的道钉弯曲或断头者,应拔出整直或更换重订。重订时,应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楔插入孔内再打入道钉。7.2.9 木枕K型分开式扣件安装时
30、,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螺纹道钉应旋入木枕,不得硬性击入。 2 根据接头位置调整枕木,先用接头垫板及接头扣件。在钢桥上使用时,宜在铺轨后安装护木。7.2.10 轨排组装完毕,质量应经检查,并做检验标识。轨排经检验合格后,应按轨排铺设计划表用彩色醒目的油漆编号存放或直接按铺设顺序编组装车,运往工地。7.2.11 轨排装车不得超载超限,上下层对正,一端对齐,并捆绑加固。同组轨排两平车间车钩应安装缓冲停止器。7.3 铺 轨7.3.1 铺轨应符合以下规定:1各级线路均应铺设设计规定类型的钢轨。特殊情况下,需要铺设与设计不同类型的钢轨时,按变更设计办理。 2 当铺设不同类型的钢轨时,应集中成段铺设。同类
31、型钢轨成段铺设的长度:正线不得小于1km,站线同一股道应铺设同一类型的钢轨,困难条件下,除使用铁鞋制动地段的调车线外可铺设不同类型的钢轨。两连接钢轨的轨型差不得大于一个等级,并应采用异型轨连接。3 非标准长度钢轨应以同一长度集中铺设。成段长度:正线轨道不得小于500m,站线同一股道可集中铺设两种不同长度的钢轨。采用非标准钢轨的长度:正线轨道,铺设12.5m钢轨地段不得小于11m,铺设25m钢轨地段,当轨型为43kg/m及以上时,不得小于21m;到发线上不得小于10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小于8m。曲线轨道不宜铺设非标准长度钢轨。7.3.2 轨道应采用相对式接头。直线地段同一轨排宜选用长度偏差
32、相同的钢轨配对使用,相差量不宜大于3mm。并应左右及时调整,累计差不得大于15mm。曲线内股总缩短量按本技术指南附录E的有关公式计算确定。曲线外股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股接头位置超限时,用厂制缩短轨调整。两股钢轨接头位置相错量应符合一下规定:1 正线和到发线上,直线地段不应大于40mm,曲线地段不应大于40mm加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2 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上,直线地段不应大于60mm,曲线地段不应大于60mm加采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 不得用调整轨缝的办法消除接头相错量。4 曲线上铺设再用轨或非标准钢轨时,两相对接头的相错量: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120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140mm
33、。7.3.3 在信号机处的两钢轨绝缘接头应为相对式,轨缝不得小于6mm。位置应符合设计及以下规定:1 出站(包括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处绝缘接头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至后方6.5m范围内。2 调车信号机处绝缘接头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至后方1m范围内。3 安装在警冲标内方的钢轨绝缘接头除渡线外,应安装在距警冲标计算位置不小于3.5m、距警冲标实际位置不大于4m的范围内;4 绝缘接头处不得设为异型接头。7.3.4 下列地段可采用相错式接头:1 铺设25m轨半径小于250m和铺设12.5m轨半径小于200m的曲线地段;2 采用再用轨或非标准长度钢轨,配置相对式接头有困难的地段;3 两相错式接头的曲线间长度
34、小于300m的夹直线地段。4 采用相错式接头的轨道,两接头相错量不应小于3m,但轨道电路的两绝缘接头相错量不得大于2.5m。7.3.5 下列位置不得有钢轨接头:1 明桥面小桥的全长范围内;2 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3 钢梁的横梁顶上;4 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5 道口范围内。7.3.6 若钢轨接头落入7.3.5条所列的位置,当铺设25m钢轨时,应用2根12.5m钢轨调整接头位置,当铺设12.5m钢轨时,应用25m钢轨调整;困难条件下在第1款第4款的情况时,也可挤严轨缝后将接头冻结或焊接,超过25m的道口无法调整时,可将相连的两钢轨焊接。7.3.7
35、需要调整钢轨接头位置或合龙口时,可插入个别短轨。调整桥上钢轨接头位置时,短轨应铺在离桥台尾10m外。个别插入的短轨长度,正线轨道不得小于6m,站线轨道不得小于4.5m。除两相邻岔间外,不得插入两对以上的短轨。7.3.8 采用相对式接头轨道的配轨计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按以下办法将线路长度换算成铺轨长度:1)直线地段铺轨长度增长量,根据线路各坡段的坡度分段按表7.3.81折算。表7.3.81 直线段铺轨长度增长量线路坡度()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增长量(mm/km)81832507298128162200242288338392450注:中间值可用内插法查算。2)
36、曲线段配轨以外股为依据。铺轨长度除按表7.3.81这算外,尚应加外股比线路中线的增长量,其增长量按式(7.3.8)计算: (7.3.8)式中:平坡段曲线外股比线路中线的增长量(m); 两股钢轨的中心距,采用1.5m; 圆曲线长度(m); 缓和曲线长度(m); 圆曲线半径(m)。2 配轨时,应以铺轨长度为依据,按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各轨排位置。直线段终端应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始点的距离;曲线段终端应确定曲线终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终点的距离。3 曲线内股缩短轨应按本技术指南附录E布置。采用标准长度钢轨轨道的曲线内股,应按表7.3.82之规定选用厂制缩短轨。表7.3.
37、82 缩短轨使用范围曲线半径(m)缩短轨的缩短量(mm)25m 钢轨12.5m 钢轨5000 100040804080050080160408045025016080120200160注:每处曲线应选用同一种表列缩短量较小的缩短轨。4 当需要调整接头位置时,应符合本技术指南第7.3.6和第7.3.7条的规定。7.3.9 钢轨连接时,预留轨缝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在最佳铺轨轨温范围内铺轨时,预留轨缝(冻结接头除外)应按下式计算确定:式中: 铺轨时预留轨缝(mm),如计算结果得负值,按零计(可直接差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这种的表F.0.1); 随铺轨进程测定的钢轨温度();钢轨长度(m);钢轨接头阻力
38、和道床纵向阻力限制钢轨自由胀缩的数值(mm);长度等于和小于15m, C值取2mm,钢轨长度大于15m, C值取4mm,但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85地区,铺设钢轨长 度大于20m的轨道,C值应采用6mm。且C值应满足下式:实际预留轨缝,应根据铺轨时轨排对中的偏移程度和平顺度状态,按式(7.3.91)的计算值略予加大,但加大值不宜大于2mm。 新铺的轨道,其预留轨缝的长度宜当日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的总偏差量计入工程日志,待再次铺轨时加以调整消除。 钢轨绝缘接头在最高轨温时轨缝不得小于6mm。2 选定钢轨轨温及其相应的处理办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1)钢轨轨温t在式(7.3.92)范围时,为最佳铺轨
39、轨温,一般情况下,应安排在此条件下铺轨。铺轨时,应按本技术指南第7.3.9条第1款规定预留轨缝。 (7.3.92)2)钢轨轨温t在式(7.3.93)范围时,为最高允许铺设轨温。铺轨时不留轨缝。如在升温阶段,应立即按规定上紧接头螺栓,并宜在钢轨温度t回落到式(7.3.92)范围时,即按上款办法调整轨缝,重新锁定。困难条件下,铺轨后也可以不再调整轨缝,但铺轨温度t应随铺轨进程及时记录,列入竣工资料。 (7.3.93)3)钢轨温度t大于式(7.3.94),或小于式(7.3.95)时不得安排铺轨作业。如在此条件下铺轨,应在钢轨温度t进入式(7.3.92)范围时,按本技术指南第7.3.9条第2款规定预留
40、轨缝,重新锁定轨道。 (7.3.94) (7.3.95)7.3.10 轨缝质量检验,应以轨缝检算值为准。轨缝检算值分别不同情况,按以下规定计算确定:1 按本技术指南第7.3.9条第2款规定铺设或调整轨缝的轨道应符合以下规定: 1)升温阶段轨缝检算值按下式计算(可直接查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中的表F.0.21): (7.3.101)式中 升温阶段轨温检算值(mm)。如大于的计算值,应采用该计算值为检算值。其中为当年最低轨温()。 升温阶段检查轨缝时,当时曾出现过的最高轨温()。 2)降温阶段轨缝检算值按下式计算(可直接查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中的表F.0.22): (7.3.102)式中 降温阶段轨温检
41、算值(mm)。如小于的计算值,应采用该计算值为检算值。其中为当年最高轨温()。 降温阶段检查轨缝时,当时曾出现过的最低轨温()。2 按本技术指南第7.3.8条第2款规定铺设,以后未做轨缝调整的轨道,应符合以下规定:1)升温阶段轨缝检算值按下式计算(可直接查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中的表F.0.23): (7.3.103)2)降温阶段轨缝检算值按下式计算(可直接查用本技术指南附录F中的表F.0.24): (7.3.104)按式(7.3.103)和(7.3.104)的计算结果,如大于的计算值或小于的计算值时,应采用改计算值为检算值。3 在铺轨后,当轨温为超过时,轨缝检算值应保持铺轨时预留的值不变。4 竣
42、工工程轨缝质量宜成段检查,成段长度不宜大于1km。检查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 1)检查段内实际轨缝的平均值,按轨缝检算值为标准允许偏差为2mm。; 2)轨温小于当地历史最高气温时,不得有连续3个及以上的瞎缝。 3)不得出现最大结构轨缝(检查时,检算值等于最大构造轨缝除外)。7.3.11 钢轨接头连接应遵守以下规定:1 轨缝按规定尺寸用轨隙片预留。2 鱼尾螺栓应涂有有效期不少于2年的油脂,垫圈开口朝下。接头螺栓扭矩按表7.3.11确定。表7.3.11 有缝线路接头螺栓扭矩标准项目单位25m钢轨12.5m钢轨最高、最低轨温差85最高、最低轨温差85C 值mm642钢 轨kg/m60以上504360以
43、上435043螺栓等级级10.910.98.810.98.88.88.88.8扭 矩Nm700600600500400400400400注:1 C值为接头阻力及道床阻力限制钢轨自由伸缩的值。 2 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应小于700Nm3 新线铺轨完毕第一趟列车通过后按规定扭矩复拧一次接头螺栓,三天内每天复拧一次。各钢轨接头螺栓的拧紧度应相等。初冬和入夏时,各螺栓扭矩应按表7.3.11的要求再进行复拧。4 钢轨接头处的轨面高差和轨距错牙:正线和到发线轨道不得大于1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2mm。7.3.12 轨排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1 铺轨列车在仅作重点整道地段的运行速度不得大于15km/h,已作第一次铺砟整道地段不得大于30km/h,二次铺砟整道后,列车速度不宜大于40km/h。2 铺轨列车在工地作业时的移动速度不得大于5km/h。3 用龙门吊倒装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