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强夯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5474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强夯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路基强夯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路基强夯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路基强夯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路基强夯技术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强夯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强夯技术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时间计划4四、工程施工方案5五、夯击顺序步奏13六、强夯施工注意事项14七、工程质量保证、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14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2)交通部颁发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7)现场调查资料 (8)本工程相关地质勘察、水文资料 (9)已批复的本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二、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沈阳(王家沟)至铁岭(杏山)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七标,里程桩号为K811+900K821+500,本合同段有短链一处,K820+940=K820+942.221,路线缩短2.221m,路线全长9597.779m。ZK818+075.557ZK820+939.601为左线分离式改线新建段,对应主线段K818+075.557K820+940利用原高速公路整幅作为改扩建后的右半幅使用;其余段落主线为正常双侧加宽,利用原高速公路路基和路面。项目地域位于昌图县境内,设计带地貌类型为冲洪积平原区、山前坡洪积区、微丘区三个地貌单元,地势总体北高南低。线路通过区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混合岩、

3、混合花岗岩,中生界白垩系砾岩、砂岩、泥岩、安山岩,海西期花岗岩、辉绿岩等,冲积平原及山间河谷主要以第四系冲洪积和坡洪积地层为主。线路自南向北穿越蒲河、万泉河、凡河、柴河、梅林河、沙河、清河、马仲河、牤牛河及二道河,大气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方式,其次为河流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地下水径流、河水排泄及人工开采排泄为主。按岩土体赋水条件和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基岩裂隙孔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及上层滞水三种类型。 工作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春秋两季多风。近年来,沙尘暴频发。最高气温36.637.6,最低气温-34.3-36.7,年平均降水量600700mm,年平均蒸发量1600180

4、0mm。从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为冰冻期,多年平均冻土深度在K693+000-K813+000段位1.2-1.4米,K813+000-终点为1.4-1.6米,因此取K693+000-K813+000段标准冻深为1.4米,K813+000-终点段标准冻深为1.5米。地基特殊位置强夯补压工程数量表及施工计划时间桩号段落计算长度(m)位置处理类型强夯补压面积(m2)备注(计划施工时间安排)K813+250K813+27020左侧底填2832014.10.152014.11.15K813+290K813+33040左侧底填5662014.10.152014.11.15K817+857K817+98012

5、3左侧沟底17242015.5.152015.6.15K814+670K814+69020右侧土质挖方2252014.10.152014.11.15K814+690K814+73040右侧底填5662014.10.152014.11.15K814+770K814+900130右侧洼地17942014.10.152014.11.15K816+212K816+340128右侧洼地16712015.5.152015.6.15K817+822K817+87048右侧底填6802015.5.152015.6.15K817+910K817+97060右侧底填8502015.5.152015.6.15ZK8

6、20+020ZK820+160140两侧水田54602015.5.152015.6.20ZK820+927ZK820+94012左侧底填1592015.5.152015.6.20三、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时间计划1、 主要管理人员分工见下表:序号姓 名职 务职 责备注1林光稳经理全面领导首件施工工作2周建荣书记 (兼总工)技术总负责人3陈克湘副经理现场施工组织负责人4周立新工程部长施工方案及技术工作5曹鹏试验室主任负责试验检测、工程质检6单志鹏测量队长负责测量工作7张海龙安全部长负责现场施工安全工作8杨昊技术员负责路基施工现场管理9党世亮质检员负责路基施工质量检验2、机械设备类型型号厂家数量挖掘

7、机1.5方日立建机有限公司2压路机20t临沂兴达机械有限公司2推土机220kw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平地机PY160徐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自卸车20吨湖北楚胜机车厂4强夯机1000KN湖北俊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1精密水准仪S0.5莱卡23、总体工期时间计划路基强夯施工时间计划:计划开工时间2014年10月15日,计划完工时间2015年6月20日。四、 工程施工方案 路基填方强夯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强夯及冲击碾压 挖台阶、土工布 填土材料试验.基底处理试验确定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等参数培路肩土分层摊铺平地机整平 强夯及冲击碾压 挖台阶、土工布碾 压 不 压实度检验 合 格检验填方高程 下一工序施

8、工 1 、施工准备1 施工调查调查清楚路基范围内及其沿线地下管线特别是光缆线位置,以及村旁水源井的位置;踏勘现场实际地质情况,核对地质报告。2 原地面复测测量横断面布设里程与施工图横断面里程相对应,对地形急剧变化或与施工图比较变化较大的地段适当增加,断面间距不大于20米。3 测量放样根据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线,在挖方断面的坡顶位置上,设置挖断面的边桩,边桩上注明里程、挖深,在距边桩一定距离以外设护桩,以备边桩丢失后及时恢复,同时导线、水准点设特殊标志予以保护,以免施工中遭到破坏。路基填方前,应恢复定线、测量放样、定出作业范围,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

9、增设水准点等。路基施工时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测出路基红线、路堤坡脚、路堑坡顶和弃土堆桩位的具体位置(直线段 20m,曲线段 10m)。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距不宜大于50m。4 临时排水填方施工前应在低洼处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排水沟出口应尽量与原有管道、排水沟或现建管道接通,以便排水畅通。特别注意路基内、外边沟沟底纵坡应与前后沟底相衔接,沟内不得有积水,所有排水沟渠从下游向上游开挖。排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做主体工程。2、冲击补压和强夯补压1强夯补压和冲击补压在施工前进行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标

10、准等。2两构造物长度小于150m(构造物指圆管涵及以上),全部用强夯补压,分别为清表碾压后路基填筑1.5m路床顶面20cm和中间部位,单击1000KN.m夯击能满夯一遍,夯印搭接1/3。根据路床顶面高度不同分层标准如下:1.5m路床顶面下20强夯一层;1.5m高度5.5m路基填筑1.5m和路床顶面下20cm强夯两层;5.5m高度9.5m路基填筑1.5m和路床顶面下20cm强夯三层;9.5m高度12m路基填筑1.5m和路床顶面下20cm强夯四层。3构造物间大于150m且加宽宽度小于12m的冲击配强夯,清表碾压后路基填筑1m和路床顶面下20cm两层采用25KJ冲击压路机冲击补压,行驶速度应12KM

11、/h,冲击碾压遍数为20遍;根据路床顶面高度不同分层标准如下;1m高度2.5m在距离底面1m处和路床顶面下20cm两层冲击补压;2.5m高度6.5m在距离底面5m处加一层强夯;6.5m高度12m在距离底面5m、9m处加两层强夯。4主线单侧加宽以及立交桥区变速车道单侧加宽宽度大于12m且两构造物间长度大于或等于150m,清表碾压后路基填筑1m和路床顶面下20cm和中间部位全部采用25KJ冲击压路机冲击补压,冲击碾行驶速度应12KM/h,冲击碾压遍数为20遍。5新旧结合处采用错轮强夯,横向宽度2m,分别为清表碾压后路基填筑1.5m、路床顶面下20cm和中间部位,单击600KN/h夯击能满夯一遍,夯

12、印搭接1/3.6新建路基两构造物之间的长度大于150m,采用冲击补压3层,分别在路基底面、填高1.5m、路床顶面下20cm全宽路基上采用25KJ冲击补压,冲击碾行驶速度应为12KM/h,冲击碾压遍数为20遍。7桥头搭板外侧15m范围采用单击1000KN.m夯击能满夯一遍,夯印搭接1/3。8强夯采用先弱后强原则,如先用单击600KN.m夯击能对新旧结合处夯击一遍,夯印搭接1/3;再用单击1000KN.m夯击能全断面满夯一遍夯印搭接1/3。强夯顺序采用由低到高的原则,如路基横向从外侧向内侧强夯;纵向由低处到高处强夯。3 、材料试验采用能被压实到规定密实度能形成稳定的填方路基用土,不准使用沼泽土、淤

13、泥及泥炭。挖土方前先清除草皮、树根等易腐朽物质,同时对路基用土应先做CBR值试验和有关土工试验,以便控制路基填土材料。填前应对填方用土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下列试验: 通过土的重型击实试验,求出填方用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以便确定各类型土的最大密实度和达到最大干密度时的最佳含水量,以便控制路基填方作业。4 、强夯处理1 清表碾压(1)场地清理在路基清表前对路基作业区内,高压线杆、地下管道线路、固定结构物进行现场调查,进行拆除清理后方可进行清表。土石方工程施工前应将边坡范围内的表层腐植土清除,集中堆放,作为后期绿化工程、取弃土场复耕还林等的表层种植土填筑。对于占地界范围内的林木,植被应最大限

14、度予以保护。有条件路段应将林木移植,用于后期绿化。填方及挖方地面部分清表8cm,旱田段清表+碾压沉降量按h=15cm计算,水田段清表+碾压沉降量按h=25cm计算,对于占用一部分的水塘、鱼塘先进行围堰抽水,清淤、晾晒在进行填前碾压,最后进行换填碾压,要求碾压密实。(2)拆除与挖掘a路基用地范围以内所有的树墩、树根和其他有机物都必须彻底掘除,并运至指定地点处理。b扩建用地范围内的不允许保留(不含需拼宽的结构物)的旧桥梁(除界定的外)、旧通道、旧涵洞、旧路面(包含线外路面)、旧交通标志设施和其它障碍物以及不能利用的老路基两侧的浆砌边沟、护坡道、挡土墙等均应全部拆除。原边沟拆除前应按图纸要求及时在两

15、侧挖出临时土边沟,以确保路基排水通畅。正在使用的旧通道、旧涵洞、旧路面(包含线外路面)、旧交通标志设施及其他排水结构物,应在对其正常交通和排水做出妥善的安排后,才能拆除。c原有结构物的地下部分,其挖出深度和范围应符合设计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要求。如其整个或部分处在亲拼接的结构物界限之内时,则拆除到新拼接结构物施工范围之外, 要进行爆破或其他作业有可能损伤新结构物或附近结构物时,必须在工程动工前完成且采取相应措施,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d交通安全设施、通信、照明等设施的拆除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原有设施的完整。拆除后的隔离栅等利用作为 围挡防护的临时设施;拆除通信线缆和管道利用轮盘设施予以回收,存放

16、于防雨遮光的适当位置。e将所有拆除后形成的坑穴回填并压实。由于拆除施工造成其他建筑物、设施等的损坏时,负责修复。(3)原地面坑(洞)穴处理若原地面存在坑(洞)穴时,按照设计文件,采用石渣进行回填、并压实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4)特殊地基处理1、在路基高度3.5m时,在新建路基路床底面台阶处铺设一层GDZI50-20型单向拉伸、光老化等级级的钢塑土工格栅,其施工方法为:(1)把选用的土工格栅送国家承认的专门机构进行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2)玻纤土工格栅铺设于地面与路床顶面范围内,垂直间距按设计要求进行,等间距布置,并设置时伸向挖方里100cm,其横向搭接长度300mm,沿搭接区

17、域每1.5m打入一枚6钢筋制成的U形钉;横向搭接长度2m,每600mm按梅花形打入U形钉,其他非搭接区域每1 m按梅花形打入U形钉;(3)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土摊铺宜采用轻型推土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的轴线方向行驶;(4)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2、填前冲击补压和强夯补压处理A、处理范围和相关技术指标a、主线加宽以及新建左线两构造物间长度小于150m(构造物指圆管涵及以上),全部用强夯补压,分别为清表碾压后路基填筑1.5m、路床顶面下20cm和中间部位,根据不同路床顶面高度不同采用单击1000KN.m夯击能(夯锤直径2.5m换算单位夯击能203.7KN.m,有效影

18、响深度4m,满夯一遍,夯印搭接三分之一)来确定中间强夯的补压层数。b、主线单侧加宽宽度小于12m且两构造物间长度大于或等于150m(构造物指圆管涵及以上),清表碾压后路基填筑1m和路床顶面下20cm两层采用25kJ冲击压路机补压,行驶速度应12Km/h,冲击碾压遍数为20遍,桥头搭板外侧15cm范围内采用单击1000KN.m夯击能;中间部位采用强夯补压,根据路床顶面高度不同采用1000KN.m夯击能来确定中间强夯的补压层数。c、主线单侧加宽以及立交区变速车道单侧加宽宽度大于12m且两构造物间长度大于或等于150m,清表碾压后路基填筑1m,路床顶面下20cm和中间全部采用25kJ冲击压路机冲压补

19、压,行驶速度应12Km/h,冲击碾压遍数为20遍;根据路床顶面高度不同采用冲击补压有效影响深度1.5m,来确定冲击补压的层数。桥头搭接板外侧15cm范围内采用单击1000KN.m夯击能。d、新旧结合处采用错轮强夯(下一个圆压前一个圆的圆心),横向宽度2m,分别为清表碾压后路基填筑1.5m、路床顶面下20cm和中间部位,根据路床顶面高度不同采用600kN.m夯击能(夯锤直径2.5m换算单位夯击能122.2KN.m,有效影响深度3m,满夯一遍,夯印搭接三分之一)来确定中间强夯的补压层数。e、新建路基两个构造物之间的长度大于150m,采用冲击补压三层,分别在路基底面、填高1.5m、路床顶面下20cm

20、全宽路基上采用25kJ冲击压路机补压,冲击碾压行驶速度应12Km/h,冲击碾压遍数为20遍。f、强夯补压和冲击补压有重叠的段落,施工顺序为先强夯补压后冲击补压。g、构造物间距小于150m强夯补压根据路床顶面高度不同分层标准如下:1.5m路床顶面下20cm强夯一层;1.5m高度5.5m路基填筑1.5m和路床顶面下20cm强夯两层;5.5m高度9.5m路基填筑1.5m、路床顶面下20cm和中间强夯三层;9.5m高度12m路基填筑1.5m、路床顶面下20cm和中间强夯四层;构造物间距大于150m且加宽宽度小于12m的冲击配强夯,根据路床顶面高度不同分层标准如下:1m的路床顶面下20cm一层冲击补压,

21、中间不加强夯;1m高度2.5m在离底面1m处和路床顶面下20cm两层冲击补压;2.5m高度6.5m在离底面5m处加一层强夯;6.5m高度12m中间分别在离底面5m、9m处加两层强夯。 强夯夯点示意图B、强夯补压施工工艺a、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b、标出各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c、强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d、测量夯前锤顶高程;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填平后再进行夯击。f、重复工序(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g、重复工序(3)(6)下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夯击完成后,将

22、场地整平,同时测量整平后的标高。H、用规定能级对上述场地进行一遍普夯,并在平整后测量夯后场地标高,进行下一层填土的施工及强夯施工。C、强夯施工注意事项a、强夯施工前的场地整理工作务必到位,土方挖填平整应交叉施工。b、场地标高测量有多次,应保证夯前、夯后有场地整体夯沉量对比。夯击过程中及时收集并整理测量资料。c、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吊机和机杆夹角应控制在前75左右,以保证夯机安全和具有足够的起拔力。每次起吊应保证均到设计规定高度,以便满足设计能级。d、强夯进场时,须在监理的见证下,对夯锤进行称重。严格按照设计和试夯确定的收锤标准施工,每一夯点收锤时均由现场工程师签字确认。对于局部地段,由于地质条件

23、复杂而无法按设计收锤标准收锤时,必须及时上报工程技术人员,待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现场研究决定处理方案后,再按新的标准进行施工。e、点夯过程中遇雨天造成夯坑积水,则雨停后应及时对夯坑积水进行抽排,并晾晒2-3天后才能进行夯坑推平。f、第一、二、三层分层强夯后不进行地表压实处理,第四层强夯完成后应以压路机对地表进行反复碾压,碾压遍数3-5遍。以地表无明显轮印为止。3、水田、淤泥路基处理对于水田区无淤泥段落地基处理,在原坡脚至加宽坡脚间的范围内,原地面以上填筑0.7米透水性材料;浅层存在淤泥段落地基处理,换填深度为淤泥深度,换填宽度为原坡脚至加宽坡脚间的范围内。水田换填采用砂砾填筑,淤泥段采用石渣

24、换填。换填后,在透水性材料顶面采用强夯处理,单击夯击能采用600kN.m,夯点布设采用正方形插档法,夯点间距为4米,主副夯之间间隔时间一般为1-2周,前后两遍夯击间歇时间一般为1-2周,主副夯完成后进行全幅满夯。 5、强夯处理检查 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测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补夯。发现严重弹簧或波浪现象应停止施工,报监理工程师处理。强夯完成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检测方法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两种。检测数量不小于3点/100m。外观鉴定:强夯后的表面密实平坦,局部过大沉降应专门记录。 6、强夯施工要点夯击能量 主、副夯采用1800kN.m夯击能量,满夯采用100

25、0kN.m夯击能量。我标段进场强夯机夯锤重20t,当采用点夯时提升高度不小于10.2m,当采用满夯时提升高度不小于5.1m。夯点设置 采用矩形布点,横向夯点间距为4.0m。纵向夯点间距为8.0m,满夯后锤印搭接上一锤印1/4。夯击数和夯击遍数 单点夯击数按最后两击之差不大于5cm控制,夯击遍数以不出现翻浆或橡皮土为宜,夯击遍数为6-8击。满夯,采用夯印彼此搭接1/4。五、夯击顺序步奏 第一步:清理平整施工现场; 第二步:夯点放线,矩形布置,间隔跳夯。用石灰或木桩标明夯点的位置,并测量高程; 第三步:施工机械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根据不同的夯击能要求在钢丝绳上标记提升高度; 第四步:将夯锤起

26、吊至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如锤顶倾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第五步:重复步骤四,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实。 第六步:现场记录,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个夯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及夯沉量做好详细记录。 第七步:移动位置,进行下一个夯点的夯击,直至完成第一遍全部夯击。 第八步:点夯完成后,静置72h以上,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夯后的地面高程。 第九步:重新放线定位,按主夯的施工步骤进行满夯的夯击施工。 第十步: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压路机碾压,测量场地标高。六、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a、应密切注意夯击中的异常变化。在构造物顶面强夯作业时,应加强观察,

27、一旦发现危及构造物的安全时要立即停打,通知监理、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b、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尤其是通讯电缆)的位置及标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损坏。 C:强夯过程中做好防雨排水工作。七、工程质量保证、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A、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项目经理部设的质量管理部,专职负责本合同工程的全部质量管理工作。(2)建立纵成线、横成网、严密的工程质量组织与管理体系。按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分工负责,层层落实。(3)在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质量管理部专职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各队设专职质检员。(4)质量管理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每季度由总工

28、程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5)施工处每天进行施工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6)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7)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成品和设备时,各级质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8)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强夯施工技术参数.(9)夯击前应先平整场地,周围作好排水沟,并应先对夯点放线定位,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10)起重机就位时,夯锤应对准夯点位置,(11)发现因坑地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

29、应及时将坑地整平.(12)强夯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要求.(13)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14)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隔夯点的夯击次数和煤机的夯沉量,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作好详细质量记录.B、安全技术及保护措施(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工程师,负责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各施工队同样建立健全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2)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单靠一个部门、一

30、部分人去抓很难奏效。为此,必须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使安全工作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氛围。并建立一套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办法和安全否决权评比管理制度。(3)建立高效灵敏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规定各种安全信息的传递方法和程序,在施工中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网,准确及时地搜集各种安全信息(如执行“三同时”、“五同时”的信息,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落实、确认信息,安全隐患、险肇事故及工伤信息等),并设专人负责予以处理。(4)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组建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出

31、每月每季的活动计划,规定每次活动的时间、内容、目标等。并组织实施,直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5)强夯机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负责强夯机周围安全,施工期间,禁止非施工人员靠近现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强夯机每次施工前应做好彻底的安全检(6)强夯施工时,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设施有影响时,应采取防震及隔振措施。(7)为防止飞石伤人,现场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在夯击时,所有人员应退出安全线以外(8)其中机械应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C、环境保护措施:(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专职环保人员,负责全面的环保管理工作。(2)施工现场负责人是环境保护的主要管理人员,与环保专职员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环保管理。机械维护期间废弃的柴机油和垃圾做恰当的销毁处理,不允许随便倾倒。 强夯示意图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填料和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