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5483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6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路基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路基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路基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路基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S313线石务路彭水县太原至 龙射段(k7+570K52+790)路基爆破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编制单位:重庆协和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人 : 幸 啟 灵 审核人 : 何 永 春 编制时间: 爆破工程名称S313线石务路彭水县太原至龙射段(k7+570K52+790)段路基爆破工程施工工期爆破施工地点S313线石务路彭水县太原至龙射段k7+570K52+790段爆破作业类型路基土石方浅孔及中深孔松动爆破爆破岩质种类和总土石方量(m3)一次最大单段炸药量名称改性硝铵/乳化炸药炸药计划用量数量按保护物距离而3.6kg-120kg雷管计划用量爆破现场工作领导人爆破现场技术负责人爆破员姓名安全警戒

2、人员姓名安全警戒半径(M)300米爆破现在场爆破器材保管员姓名爆破方案编制人姓名和技术职称 何永春(高级) 幸啟灵(初级)爆破工程说明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1 前言11.2地形地貌11.3气象、水文21.4地质构造21.5 地层岩性41.6 水文地质101.7沿线特殊岩体111.8不良地质条件131.9 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41.10 施工条件14第二章、爆破环境和爆破方案选择152.1爆破环境的初步调研152.2爆破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编制的依据172.3爆破器材和爆破方案选择17第三章、爆破技术说明183.1 路基爆破技术说明183.2 彭水段路基爆破警戒方案273.3盲炮瞎炮处理措

3、施30第四章、爆破安全防护措施324.1 安全性效核及有效控制324.2 爆破器材检测374.3 振动观测与控制384.4 本区域内的爆破控制39第五章、爆破施工组织395.1施工准备工作395.2爆破工程机构设置405.3施工组织管理人员表405.5主要材料计划425.6施工进度、质量保证措施425.7安全保证措施43第六章、事故报告与应急救援方案476.1应急步骤486.2应急救援方案486.3抢救程序及事后处理49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前言 S313石务路彭水县龙射至九曲河大桥段公路是石柱连接彭水重要干道,该路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为泥结碎石路面,于2006年路面硬化为沥青路面。随

4、着彭水县以及沿线龙射等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大,日均交通量达到1200辆,现有公路技术标准已不能满足交通量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着交通的发展,因此,S313石务路的改造升级迫在眉睫。该公路的改建,将提高区域交通服务能力,改善交通环境,解决地方出行困难的问题,全面提升沿线居民物质精神生活质量,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完善彭水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我公司主要负责彭水段的路基爆破及边坡防护爆破,彭水段的起点桩号为K7+570,终点桩号K52+790,线路全长约45.22km。本项目设计速度采用30km/h,路基宽度7.5米,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级,主要技术指标按

5、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1.2地形地貌路线区位于中山区,山脉呈脊状,受构造控制,顺北东南西向延伸,路段区地形标高最高点位于K55+900左侧的庙林坨一带,标高为1147m,最低点位于线路终点的九曲河一带,标高约为219m,相对高差928m。地貌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根据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将线路走廊区地貌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构造溶蚀地貌主要为二迭系中统长兴组、三迭系下统大冶组、嘉陵江组灰岩区,分布于线路K38+000K62+700。一般地形标高大于700m。(2)构造剥蚀侵蚀地貌主要表现为脊状低山丘陵,山脊与谷地平行相间。K62+700终点。一般地形标高

6、220700m。1.3气象、水文该区内地表水体较丰富,主要的过境河流为乌江、小河、郁江。乌江构成线路段起点一带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通道,亦构成测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沿线路段分布的次级水流一般发源于中低山沟谷中,明显受构造控制,多属树枝状水系,局部也形成羽毛状水系。地表溪沟担负起了线路段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任务。由于线路段沿线沟谷发育且深切,沟底顺溪沟发育方向地形坡度大,故每当暴雨时段,地表排水通畅,山洪暴发,但水位消涨亦快。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均风速1m/s,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

7、端最低气温-2.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夏季降雨量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再次之,春季最少。据气象资料,工作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072.3mm,历年最大降雨量1363.4mm,其中56月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降雨量可达160mm以上,一次最大降雨量113.1mm(1954年7月21日)。多年平均雾日数37.8天,历年最多雾日94天,历年最少雾日17天。全无霜期,年平均日照1248.1小时。1.4地质构造 线路穿越普子向斜。普子向斜由下塘口一带进入测区,经半边街、土池坝、在滥池塘由于向斜扬起而消失。普子向斜全长约66km,轴部比较开阔,但小褶皱发育,两翼岩层

8、倾角基本趋于相同,西翼倾角2037,东翼倾角2865;轴部出露地层由中三叠统及侏罗系地层组成。两翼由上泥盆系、二叠系地层组成。见构造纲要图,图1.4.1。构造纲要图1.4.184 马武山正断层; 98 普子向斜;99 锅厂坝背斜;100 郁山背斜据路段区地面工程地质测绘,将各段落的岩层产状及裂隙情况分述如下:K7+570(线路起点)K11+600段位于普子向斜西北翼,岩层产状较陡倾,岩层产状1001154561,岩层构造节理较发育,裂隙较为陡倾,节理面多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13mm不等,常充填粘土或附褐色铁质膜,节理间距一般23 m,延伸较短,未见贯通性微张节理。K11+600K20+30

9、0段位于普子向斜西北翼,岩层产状951103045,多发育一组倾向与岩层倾向大致相同、倾角小于50的裂隙,及一组倾向大致垂直岩层倾向、倾角大于60的陡倾裂隙。节理面多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25mm不等,常充填粘土或附褐色铁质膜,节理间距一般1.32.5 m,延伸较短,未见贯通性微张节理。K20+300K31+250段位于普子向斜西北翼,岩层产状1051151530,本段岩性为寒武系上统毛田组(3m)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其裂隙较发育,节理面多较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26mm不等,常充填粘土或附褐色铁质膜,节理间距一般0.52.1 m,延伸较长,裂隙的贯通性较好,结合较差。K31+250K38+

10、823.418(线路终点)段位于普子向斜西北翼,岩层产状100110615,裂隙较发育,裂面多平直,呈闭合微张状,宽25mm不等,常充填粘土或附褐色铁质膜,节理间距一般1.52.2 m,延伸较短,未见贯通性微张节理。1.5 地层岩性项目所在区地层自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路线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是:(1)震旦系灯影组(Zdm)浅灰至白色中至巨厚层状白云岩,含黑色燧石条带,向西相变为灰色厚层隐晶质灰岩,并含白云岩团块。(2)寒武系下统梅水村组(1m)浅灰色薄层微晶白云岩、含黑色燧石条带。(3)寒武系下统水井沱组(1s)上部为灰黑色泥质胶结的石英粉砂岩夹灰色团块和薄层介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灰黑

11、色页岩。(4)寒武系下统石牌组(1sp)a.第一岩性段(1sp1)灰色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胶结的石英粉砂岩及石英砂岩,常含灰岩扁豆体,夹少量灰至灰白色厚层状灰岩。偶见灰白色砂质白云岩。厚度132153m。b.第二岩性段(1sp2)黄绿、绿灰色粉砂质页岩及页岩夹泥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及粉砂岩。厚度127250m。(5)寒武系下统天河板组(1t)a.第一岩性段(1t1)上部为深灰色条带状含泥质灰岩,偶见黄绿色页岩;下部为灰至浅灰色灰岩夹条带状含泥质灰岩,常具鲕状、豆状结构。厚度72129m。b.第二岩性段(1t2)黄绿色页岩,顶为泥质灰岩及鲕状灰岩。厚度6288m。(6)寒武系下统石龙洞组(1sl)

12、中上部为深灰色灰岩,夹灰至灰白色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灰岩,常含泥质。厚度155238m。(7)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中上部为浅灰色厚层鲕状灰岩及灰岩、豹皮状 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含铜铅锌矿;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图东南夹灰岩扁豆体。厚度6374m。(8)寒武系中统茅坪组(2m)灰色至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含泥质白云岩,顶部夹泥质白云岩及少量的灰绿、紫色页岩,中上部见厚约3米的灰白色、淡红色硅质及白云质胶结的长石石英砂岩及粉砂岩。厚度212342m。(9)寒武系中统光竹岭组(2gn)浅灰、深灰、褐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偶含 燧石团块,具条带状构造。厚度391400m。(10)

13、寒武系上统耿家店组(3g)浅灰、灰色厚层夹中厚层微至细晶云岩,中部及下部夹鲕粒云岩,局部地段中下部夹薄层含泥云岩。本层常以粗晶结构为其特征。234273m。(10)寒武系上统毛田组(3m)上部常以灰色厚层灰岩为主,夹云灰岩:下部以厚层云灰岩为主,夹灰云岩及藻灰岩,具板状,人字形交错粗晶结构为其特征。厚度164255m。(11)奥陶系下统南津关组(O1n)灰色厚层微晶灰岩、云质灰岩、含燧石结核,下部普遍有厚约10米粘黄灰色钙质页岩,夹生物屑灰岩透镜体,依夹钙质页岩为特征面单独划出。厚度(12)奥陶系下统分乡组(O1f)灰、深灰色厚层夹中厚层结晶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中部及上部常夹少量黄灰色钙质

14、页岩。本层主要依依夹钙质页岩为特征面单独划出(13)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1h)灰、深灰色厚层微晶灰岩,中上部常夹结晶灰岩,普遍含燧石结核。厚度2262m。(14)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1d)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钙质泥质粉砂岩:中部浅灰、棕红色中厚层泥质灰岩;下部灰绿色色钙质粉砂质页岩。厚度109172m。(15)奥陶系中统十字铺组(O2s)浅红、黄灰色薄层夹中厚层灰岩,泥质粉砂质灰岩,层间夹少量钙质页岩,上部灰岩显瘤状或条带状构造。厚度1315m。(16)奥陶系中统宝塔组(O2b)灰色微带浅红色厚层夹中厚层微晶灰岩,常见发育的龟裂纹构造。厚度1542m。(17)奥陶系上统临湘组(O3l)深

15、灰、灰色中至厚层状开裂纹灰岩。厚度312m。(18)奥陶系上统五峰组(O3w)黑色含碳质粉砂质页岩,常弱硅化、呈板状。偶夹黑色页岩及薄层燧石。厚度416m。(19)奥陶系上统观音桥组(O3g)黄灰色中厚层泥质钙质砂岩,含铁质、风化面常呈褐色。(20)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S1lr)黄紫、灰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中部及下部常夹薄层钙质泥质粉砂岩,底部为黑色炭质页岩。(20) 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a.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一段(S2lr1)中上部为黄绿色页岩,偶夹粉砂质、泥岩及介壳灰岩透镜体;下部为浅灰色泥质胶结的粉砂岩、黄绿色页岩及粉砂质页岩底部夹数层石英岩状砂岩。粉砂泥质结构,块状构造,页理发育。以水

16、云母等粘土矿物为主,该段地层区域厚263368m。b.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二段(S2lr2)浅灰绿色薄层状泥质胶结粉砂岩,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及页岩,顶部夹浅灰色薄板状生物碎屑灰岩及钙质胶结的粉砂岩。块状构造,页理发育。该段地层区域厚299638m。c.志留系中统罗惹坪组三段(S2lr3)黄绿色页岩夹浅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钙、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偶夹浅灰色薄板状含粗砂质生物碎屑灰岩、中上部常含钙质结核,底部为泥粉砂岩。该段地层区域厚138267m。(21)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3s)灰色泥质灰岩,中部为灰黄、紫红色页岩,钙质页岩及泥质粉砂质;下部为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及石英砂岩,夹菱铁矿。该地层区域厚078

17、m。(22)石碳系中统黄龙组(C2h)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隐晶质白云岩及灰至浅灰岩厚层状粗晶灰岩。厚度06m。(23)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灰绿、浅灰色粘土岩(或铝土岩),夹泥质胶结的石英砂岩、粉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弱,多形成负地形,区域厚1-11m。(24)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灰、深灰色中至巨厚层状灰岩,偶夹硅化灰岩团块;下部为黑色页状泥灰岩或钙质页岩,夹深灰色灰岩。区域厚度4768m。(25)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a.第一岩性段(P1m1)浅灰、深灰色瘤状灰岩,夹黑色页状灰岩,常含绢云母条带。偶夹燧石团块。区域厚132160m,主要分布于三义隧道洞身段。本次钻孔未能揭露该层。b

18、.第二岩性段(P1m2)灰、深灰色灰岩,微晶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偶夹薄层状、团块状燧石及强硅化灰岩。c.第三岩性段(P1m3)灰、深灰色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及黑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层状、团块状燧石和硅化方解石化白云岩。区域厚0134m。(26)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a.第一岩性段(P2w1)黑色页岩,含铁质结核及燧石条带,偶夹薄层灰岩,底部为灰、紫色粘土岩夹煤层及黄铁矿。炭质页岩夹薄煤层,煤厚一般为0.300.40m,最厚可达0.60m。该层区域厚约79m。b.第二岩性段(P2w2)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偶夹燧石层或团块,偶夹页岩,中部为黑色硅质板岩夹燧石层,泥质灰岩及深灰

19、色灰岩;底部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燧石层,偶夹页岩。区域厚87-91m 。(27)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灰、深灰色中至巨厚层状灰岩,微晶结构,夹少量燧石团块及条带,偶夹白云岩及页岩。区域厚97134m。(28)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a.第一岩性段(T1d1)灰、深灰色页岩及灰、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底部为薄层状的淡黄色粘土岩。区域厚度2024m。b.第二岩性段(T1d2)灰色,中至薄层状灰岩,结构致密,缝合线构造发育,局部见孔隙状构造。区域厚度118212m。c.第三岩性段(T1d3)灰、灰白色灰岩及白云岩,常具鲕状、豆状及凝块状构造,缝合线构造发育。区域厚度65182m。d.第

20、四岩性段(T1d4)紫红色钙质泥岩,及紫红色、灰绿、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偶夹紫灰色薄层竹叶状灰岩。区域厚度3035m。(29)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a.第一岩性段(T1j1)灰岩:灰、浅灰色,微晶结构,中、巨厚层状构造,具鲕状结构,局部见斜层理构造。区域厚198253m ; b.第二岩性段(T1j2)白云岩、灰质白云质岩:灰、浅灰色,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偶夹燧石团块,局部见缝合线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区域厚96107m 。c.第三岩性段(T1j3)灰岩:灰色,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夹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灰岩, 含燧石团块,常含鲕,具缝合线构造及花斑状构造。区域厚217286m

21、。d.第四岩性段(T1j4)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灰、浅灰色,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具鲕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区域厚102153m。(30)第四系全新统(Q4)a.人工填筑土层(Q4me) 碎石土: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灰岩、页岩块碎石及粘土组成。碎石粒径一般为20180,含量约为4570,土石比约为6:4,均匀性差,松散,稍湿。主要分布于已建S313线公路路基的两侧,回填时间约15年。 b.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主要分布于线路走廊普子河沿岸漫滩及溪沟沟床上,堆积物以卵石和砾石及细沙为主。厚度为215m。c.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 块、碎石土: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灰岩、页岩块碎

22、石及粘土组成。地表分布块石块径较大,一般直径2003000,局部可达5000以上;碎石粒径一般为20180,块石含量约为4570,土石比约为6:4,均匀性差,松散,局部具架空现象。主要分布于地形坡度较大的线路段及陡崖坡脚地形较为平缓的斜坡地段。 d.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粘土:灰、灰黄色,含灰岩、页岩碎石及角砾,大部呈硬塑状。分布于路段区地形较为平缓及低洼的山顶平台地段。1.6 水文地质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四大类。基岩裂隙水划分为层状和块状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

23、于区内各大河流两岸及水库两侧,地下水赋存于河流阶地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中,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大气降水易于渗入补给地下水,一级阶地补给条件较好,二级阶地较差,地下水以蒸发排泄为主,在河流切割地段均以渗流方式补给河水。级阶地发育较好,阶面宽阔平坦,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砂土层,厚410m,下部砂砾石,为地下水含水岩组,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埋深410m,含水层厚0.55m,水量中等。级阶地阶面微向河谷倾向,宽20100m,上部粘土或亚粘土,底部为0.20.8m厚的砂砾层,出露宽度小,含水层厚度薄,补给条件差,水量贫乏。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区内侏罗系等含水岩组孔隙、裂隙中,多为承压水。由于

24、含水岩组中的砂岩颗粒较细,且多呈透镜体,加之上覆泥岩隔水层阻隔,大气降水补给量甚微,因此,该类地下水总体来说水量贫乏。基岩裂隙水()区内非岩溶地层组成的地貌为低山、丘陵,沟谷宽缓,水力坡降较小,地下水迳流途径长,降水沿裂隙入渗后,使裂隙之间互相沟通,构成网状迳流系统,地下水交替循环缓慢。降水入渗形成地下迳流,沿含水层倾向方向或某组裂隙运移,在沟谷低洼处呈散状排入溪沟或者在构造裂隙发育地段,以泉的形式泄露地表。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该含水岩组岩溶发育,地表有垂直岩溶发育形态,地下水分布呈网状,一般富水。属较强富水,属于此类的含水岩组为灰岩、白云岩、角砾状灰岩。据区域统计资料:泉流量一般小于1升

25、/秒;枯季地下径流模数23升/秒平方公里。1.7沿线特殊岩体 设计带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比较简单,岩体主要为侏罗系的沉积岩层,土体主要为第四系的人工填土、冲洪积层和残坡积层,现将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岩体根据沉积岩类的岩石粒度、胶结形式、坚硬和完整程度等因素将设计带岩体划分为四类。软硬相间的砂岩、页岩、泥岩类(1)该类岩体主要指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1d)、志留系中统的罗惹坪组(S2lr)及龙马溪组(S1ln)。岩性以页岩、泥岩为主体,砂岩主要有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 、长石岩屑砂岩等,与泥岩、页岩等互层或夹薄层页岩、泥岩。岩石较坚硬。砂岩泥质胶结为主,抗压强度820MP

26、a。由于其中夹有泥岩、页岩和粘土岩等,使其整体性降低,形成软弱面,从而产生各向异性。软质页岩、泥岩、粘土岩类(2)该类岩体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差。主要包括下三叠统大冶组第四岩性段(T1d4)等。该类岩体岩性主要有紫红色泥岩、钙质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灰色、灰绿色泥岩、深灰色、灰色页岩、钙质粉砂质页岩等。该岩体结构较疏松,单层厚度薄,强度低,抗水性差,易软化和泥化。抗压强度在36Mpa。由于该类岩体主要为粘土岩类,所以其隔水性较好。坚硬碳酸盐岩岩体(3)主要包括寒武系上统耿家店组(3g)、寒武系上统毛田组(3m)及嘉陵江组(T1j)等地层。主要分布于于公路设计带各背斜核部或翼部

27、路段。岩性以粉晶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岩性相对均一,主要结构面是层理面,结构体以层状为主。岩石一般坚硬,强度较高,但具各向异性。较坚硬的页岩、灰岩、泥灰岩类(4)该类岩体主要指中嘉陵江组(T1j)和寒武系中统茅坪组(2m)等地层。岩性主要有灰、深灰色薄至厚层页岩、泥质灰岩等。岩体较坚硬。抗压强度1020MPa。该类岩体中可能会出现规模较小的岩溶现象。但由于岩体中夹有页岩层,对岩溶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2)土体区内第四系主要有河流相和残坡积层。根据土体的划分原则可分为三类,即砾石类土、砂类土和粘性土。以下分述。砾石类土(1)该类土体主要有残坡积层的碎石土和河床相的卵砾层、支流河道

28、沟口的冲洪积扇及阶地下部的砂质砾岩、卵砾层等。该类砾石成分比较复杂,有砂岩和少量灰岩等。土体结构松散,孔隙度大。不均匀,呈载力差异较大。砂类土(2)该类土体为阶地下部的细砂层、含砾砂等。该类砂层无胶结,松散,孔隙度较大,透水性好。分布不连续,呈载力低,分布不均匀。粘性土类(3)该类土体主要分布在阶地上部。岩性为砂质粘土、砂土、亚砂土、粉土等,透水性较弱。分布不连续,呈载力低,分布不均匀。软土(4)软土主要为水田、水库内沉积的砂砾、砂土、亚砂土和砂质粘土等现代淤积层。呈载力低。人工填土(5)该类土体为修筑道路所成的填筑土,主要由粘土及泥岩、砂岩碎块石组成。不均匀,呈载力差异较大。1.8不良地质条

29、件(1)岩溶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分布路段,以寒武系毛田组、耿家店组及三叠系嘉陵江组地层分布路段最为发育,地表可见由于岩溶形成的低矮的石林地貌,陡立边坡上可见到岩溶洞穴。岩溶发育强烈路段,常见有塌陷、溶斗、落水洞、溶井等岩溶个体形态。岩溶地区公路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由于地下岩溶水的活动,或因洞穴阻塞,导致路基基底冒水、水淹路基、水冲路基以及隧道涌水等病害,或由于地下洞穴顶板的塌陷,引起位于其上的路基及其附属构造物发生坍塌、下沉或开裂。项目区内岩溶化程度最高的为厚层灰岩,其次为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泥质灰岩最弱,且在构造复合部位,岩溶发育最强烈。(2)崩塌可分为岩质崩塌和土质崩塌两种。在单面山的陡

30、坡面,由于地层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边坡角度较大,形成陡立边坡或危岩边坡。受节理、裂隙和断层破碎带控制,这些边坡上常常出现岩质崩塌、错落和撒落等现象。现有公路的边坡出现掉块的现象屡见不鲜。(3)膨胀土根据成因与对建筑物破坏程度及其力学指标,将项目区膨胀土划分两类:第一类膨胀土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页岩风化物,为弱膨胀土。第二类膨胀土由碳酸盐岩残积高液限粘土组成,为弱中等膨胀土。(4)软土主要分布于项目区山间洼地、水田、水塘地段,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丰富或地表积水,长期受水浸泡,造成土质软化及有机物淤积。区内软土岩性主要以淤积、淤泥质粘土、饱和粘性土为主,多呈软塑流塑状,分布范围大小不一,呈带状、片

31、状分布于山间洼地,靠山边浅,谷地中心较深,厚度变化大,一般0.55.0m,谷底有较大的横向坡,颗粒由山前到谷地中心逐渐变细,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为中高压缩性土,路基填筑后极易形成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大以及路基剪切、滑动破坏等现象,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1.9 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测区穿越华蓥山基底断裂,该断裂带目前处于稳等状态,对线路的影响不大。1.10 施工条件本合同段交通便利。沿线供电方便,工程用电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施工区沿线通讯线路完备,均装有有线电话,无线电话讯号可覆盖全境,同时配备对讲机20对。 本合同段沿线溪沟较多,工程用水多可

32、以就近取用。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前,对溪沟水源及地下水逐段取样检测,以便进一步确定施工用水是否安全。采用移动式高压风空压机和YT-28小型空压机组合供风。工期要求:爆破工程计划工期设计为2014 年4月12日至 2015 年9月11日。以实际工期为准。 第二章、爆破环境和爆破方案选择 2.1爆破环境的初步调研 S313线石务路彭水县太原至龙射段(k7+570K52+790)整个爆破环境较为复杂。本工程主要为路改工程,将原来路基为5.5m的公路刷宽为路基7.5m的公路。整条线路是依山而建,沿线没有隧道。在道路扩宽的过程中的主要工程为路基爆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爆破作业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民房、高压线和国

33、防通讯线缆 ,因彭水至石柱为老线路,沿线两边的民房、高压线和国防电缆已逐步形成规模,整体工程较为复杂。 因线路很长,在施工的过程中,由爆破项目部进一步完善对红线外的保护对象和爆破环境调查和分类。对于每一个爆破路段(点),由爆破技术人员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出具书面爆破安全技术指令单。 彭水段沿线保护对象初步调查表(2-1-1)彭水段沿线保护对象初步调查表编号里程位置保护对象名称距离 注明1V=1cm/s2V=1cm/s非电爆破3V=1cm/s4V=1cm/s5V=1cm/s6V=1cm/s7V=1cm/s非电爆破8V=1cm/s9V=1cm/s非电爆破10V=1cm/s 在本爆破设计

34、中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1 )红线外的民房在爆破设计中是重要保护对象。按照爆破的边界和民房的距离以及民房的性质进行浅孔控制爆破和常规爆破技术设计。( 2 )部分路基爆区有高压线通过。爆破方式要符合爆破安全规程的安全允许距离标准,技术上是进行非电爆破设计。对于符合安全规程中的上表要求的电爆破,要求对爆破的点面先进行杂散电流测试,如果杂散电流小于30毫安,可严格按照技术组签发的爆破作业计划书进行爆破施工。2.2爆破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编制的依据2.2.1爆破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编制主要依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路工程

35、地质勘察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S313石务路彭水县龙射至九曲河大桥段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书2.2.2 根据国家和行业颁布的与本工程有关的各种现行有效版本的技术规程规范及质量和验收标准。我市的爆破管理的有关规定。2.2.3甲方提供的资料和我方根据现场勘察及咨询资料的整理、分析;依据本公司所具备的技术水平、工程施工合同。2.3爆破器材和爆破方案选择2.3.1爆破器材选择:露天爆破一般选用岩石膨胀硝铵炸药、乳化炸药及普通毫秒延期雷管为主。 2.3.2 爆破方案选择: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因线路比较长,爆破环境千差万别,本说明书只进行常规的浅孔和中深孔爆破设计,特殊点位的爆破以后做其他的专项爆破设计进行

36、补充。 第三章、爆破技术说明3.1 路基爆破技术说明3.1.1爆破技术要求:a、爆破后的块度满足机械装车要求。大块不能太多,保证综合效益。b、按照距离保护物由近及远的不同距离,分别采取一孔一响、多孔一响的浅孔和中深孔爆破。c、控制爆破震动不影响建构物和有建构物时安全允许最大安全震速控制在1cm/s内。 d、建构物靠近边坡3m内不采用常规爆破法施工,对于3m外必须采用爆破开挖的地段,采用分层多排、小药卷多药量、微差爆破等方法。3.1.2 爆破方案选择分类路基爆破全部采用松动爆破。A、在距离民房水平距离35米-60米内,选择采用露天浅孔减弱松动台阶爆破方案,爆破指数选取f(n)=0.40.5,选用

37、1-3孔一响的分组起爆的爆破方式。按照R-Q药量卡空表要求做。B、在距离民房线水平距离60-100米,选择采用露天浅孔松动台阶爆破方案,爆破指数选取f(n)=0.60.75。按单段药量按照R-Q药量卡空表要求,采用分组起爆方式。C、在没有保护物时或距离民房线水平距离有100米以上时,按照小台阶开采法从上而下,分多个台阶常规爆破。D、一次最大爆破药量控制核定 :以非抗震民房为保护对象,一次(段)最大齐爆药量的选取方法是:取R=35m,k=250,a=1.8,v=1.0cm/s,则Q=(V/K)3/aR3=4.32kg, 取R=40,Q=(V/K)3/aR3=6.45kgR(m)353540506

38、0708090100110120Q(kg)机械破碎4.326.4512.521.7345173100134172以此类推,单段药量和保护物距离计算列表(3-1-1):实际施工时按照下表进行安全卡控(3-1-2,以下称Q-R安全卡控表 ):R(m)3535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Q(kg)机械破碎3.65.09.018304866881203.1.3钻爆设备和爆破器材选择钻孔设备主要选用各类挖机钻,再配备煤电钻和手风钻修整。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在孔内无积水或施工期间天气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岩石膨化硝铵炸药、和部分乳化炸药。孔内有水时采用乳化

39、炸药。起爆器可选k62-FB-500;中深孔爆破主要采用非电雷管,以满足微差网路和爆破量的要求,远程非电起爆器激发起爆。3.1.4典型浅孔爆破 本区域将大量采用浅眼爆破,在复杂环境下的控制爆破、路基捡底爆破、台阶修整等都是首选安全性容易控制的浅孔爆破方式。彭水开挖段主要是页岩、中硬的砂岩。爆破的环境有良好、一般和复杂。全路段都有边坡保护、震动控制等技术要求。本说明书只做孔径40mm,孔深1.7m的露天浅孔台阶松动爆破的技术设计,边坡部位采用密孔减弱爆破,机械修整,钻孔设备主要是煤电钻。浅孔爆破作业由爆破技术人员指导并现场技术交底,重要爆破参数的现场调整必须是爆破技术负责人。1、爆破参数(1)台

40、阶高度为H=1.5m,炮孔直径为40mm。 单孔装药量Q=0.45kg。 采用药卷直径为32mm,长度为200mm,单卷药量150g的炸药。装药长度:Lc=3200=600mm=0.6m抵抗线:W=(24-45)d 或 W=(0.4-1.0)HW=0.8H=0.81.5=1.2m超深:h=(0.1-0.15)H=0.15-0.225,取0.2m。炮孔深度:L=H+h=1.5+0.2=1.7m炮孔密集系数m=1.15,即a=1.15b,单耗q=0.35kg/m3由于Q=qV= qabH=1.15b2qH,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得排距b=0.85m,孔距:a=1.15b=1.150.85=1.0m。

41、填塞长度:Lt=L-Lc=1.7-0.6=1.1m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填塞长度:Lt=(20-30)d=0.8-1.2m,为了满足控制飞石的要求,取大值,所以Lt取1.1m是合适的。上述参数列表如下:详见(3-1-3)典 型 浅 孔 爆 破 参 数 表(3-1-3)孔 径(mm)台阶高度H(m)孔深L(m)排间距b(m)孔间距a(m)炸药单耗q(kg/m3)单孔药量(kg)堵塞401.51.70.851.00.0.350.451.1(2) 布孔 采用三角形布孔方式详见(3-1-4)。三角形布孔方式(3-1-4)(3)装药堵塞要求.爆破员应按爆破设计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如确需小幅调整,应征得现场爆

42、破技术负责人同意并作好变更记录。安全员应在装药开始,设定装药警戒范围,并收集手机、打火机等物品进行安全保管,严禁与爆破无关的人员呆在爆破作业区内。在装药和填塞过程中,应保护好爆破网线。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在装药前应对第一排各钻孔的最小抵抗线进行测定,对形成反坡或有大裂隙的部位应考虑调整药量或间隔填塞。底盘抵抗线过大的部位,应进行清理,使其符合设计要求。装填的炮孔数量,应以一次爆破为限。(1)装药结构是连续药卷或散装炸药。40mm孔堵塞长度取1.1m以上,填塞材料用潮湿泥土和细沙混合物,其用量比例为3:1。(2)采取正向起爆 详见(3-1-5) 堵塞长度1.1.m起爆药包散装或药卷炸药雷管线 正向装

43、药示意图(3-1-5)4、浅孔网路敷设联接 A、电爆网路,采用串连电爆网路为主。用500发电容式起爆器起爆。电爆网路连接好网路后,应用爆破专用电阻测试仪器进行测试,以保证符合设计电阻值,并且反算流经每个电雷管的电流应不小于2.5A。B、杂散电流大于等于30毫安的爆破区,还有在高压线附近对照爆破安全规程检查后,不许进行电爆破的区域内,都必须采用非电导爆雷管爆破。采用导爆管雷管起爆网路,主要是孔内微差,远程非电起爆器激发起爆。网路图参照中深孔爆破中的孔内外微差网路,考虑到爆破成本和网路安全,大量使用四通连接,减小连接雷管的使用量,适当增加复式回路确保准爆。详见(3-1-6)串联电爆网络图(3-1-

44、6)3.1.5中深孔台阶爆破设计 彭水段主要是砂岩页岩,在岩石坚固性系数f =48。根据我们重庆市的同类工程经验及本公司现有设备情况,钻孔设备主选挖机钻,孔径70mm,孔深3.2米,全路段统一使用。1、 爆破方案选择:采用中深孔松动爆破方案。2、 爆破参数表(典型)典型孔网参数(页岩)表一:倾角a(。)台阶高度H(m)孔径(mm)间排距(aXb)孔深L(m)单位用药q(kg/m3)单孔药量(kg)堵塞长度(m)703.0703X2.53.20.163.6=1.8 典型爆破参数(砂岩)表二:倾角a(。)台阶高度H(m)孔径(mm)间排距(aXb)孔深L(m)单位用药q(kg/m3)单孔药量(kg)堵塞长度(m)902.8702.5X23.20.34.2=1.8说明:重庆的砂岩页岩适合使用挖机钻作业,这是一种爆破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