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5556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station and terminalGB 50091200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41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912006,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1、313、319、3118、1324、135. 2、1357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l一99同时废

2、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六年三月十四日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1-99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驼峰,客运站、客运设备和客车整备所,货运站、货场和货运设备,工业站、港湾站,枢纽,站线轨道。本规范根据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遵循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

3、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改革运输管理体制,并按照调整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合理确定设计标准、站段布局及规模,使车站及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努力提高铁路投产后的竞争能力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在修订过程中,吸纳了原规范执行以来铁路设计、施工、运营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补充、删减、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本规范所适用的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由140kmh提高到160kmh。2修订了新建和改建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年度的划分标准。3增加和修订了有关环境保护、实现车流快速移动和货运组织集中化、坚持以人为本、改革运输管理体制、调整生产力

4、布局、树立综合成本观念以及加强设计总体性等新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内容。4修订了旅客高站台高度的标准。5修订了部分线间距的标准。s修订了在铁路区段内选定会让、越行超限货物列车车站个数的规定。7修订了安全线的设置原则。8修订了站内平过道的设置原则。9修订了站内道路系统的布置原则。10增加了路段设计速度较高地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11修订了进出站线路和站内线路的平面、纵断面的部分标准。12增加了I、级铁路的站场路基和排水的设计标准。13修订了越行站两端正线间渡线的设置原则。14修订了中间站的图型和其两端正线间渡线的设置原则。15修订了区段站的图型和计算到发线数量的参数。16修订了客运站的图型。17修

5、订了客运设备的标准。18修订了普通货物站台顶面与相邻线轨面高差的规定。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负责具体内容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745号,邮编:430063),并抄送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地址:北京市羊坊店路甲8号,邮编:100038),供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崔庆生 刘守忠 刘佐治 汤文漪 万福英1 总 则10

6、1 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 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级标准轨距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本规范中凡与行车速度和铁路等级尤直接关系的规定,也适用于其他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103 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年度心分为近、远两期。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l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近、远期均采用预测运量。对于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

7、;对于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3年或第5年的运量设计。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远景规划,预留长远发展条件。1. 04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和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的设施设备。1. 0. 5 铁路车站及枢纽建设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利协调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和土地。106 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的原则设置。货运站的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

8、中间站。107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要,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及规模。108 铁路枢纽和复杂车站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设计年度要求能力的前提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复杂的车站改、扩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109 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1010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 语201 会让站、越行站 passing station为满足区间通过能力,必要时可兼办少量旅客乘降的车站。在单线上称会让站,在双线上称越行站。20. 2 中间

9、站 intermediate station办理列车通过、交会、越行和客货运业务的车站。203 区段站 districk station为货物列车本务机车牵引交路和办理区段、摘挂列车解编作业而设置的车站。204 编组站 marshalling station在枢纽内,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编作业的车站。205 客运站 passenger station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206 货运站 freight station主要办理货运业务的车站。207 工业站、港湾站 industrial station、water-front station主要为厂、矿企业或港门外部运输服务的车站。前者称工业站,

10、后者称港湾站。2. 08 铁路枢纽 railway terminal在铁路网结点或网端,由客运站、编组站和其他车站,以及各种为运输眼务的设施和连接线等所组成的整体。2. 09 进出站线路 approach line进出枢纽或车站的单独线路的统称。2010 进出站线路疏解 untwining for approach line为消除或减少进出站线路上列车或机车运行的进路交叉所采取的措施。2011 疏解线路 untwinine line对进出站线路进行疏解布置而修建的线路的简称。3 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在铁路车站线路的直线地段上,主要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符合表311

11、的规定。312 在车站线路的曲线地段上,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及线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l462的有关规定加宽。位于曲线内侧的旅客站台,如线路有外轨超高时,应降低站台高度,降低的数值为06倍外轨超高度。313 在线路的直线地段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的线间距应符合表313的规定。314 电气化铁路上,应根据下列要求确定站内线路架设接触网的范围:1 电力机车进入的到达线、到发线、安全线、机车走行线和电力机车需要通行的其他线路,均应架设接触网。出发线和编发线有发车作业端的100200m有效长度范围内及其出发通路上应架设接触网。2 由本务机车进行调车作业的中间站的牵

12、出线和货物线均应架设接触网;当有起吊或其他设备干扰时,可在干扰范围以外的一段线路上架设接触网。3 在配备内燃调车机车的车站上,牵出线和货物线可不架设接触网。4 车站的调车线、有大型起吊设备的装卸线、车辆段段管线、站修线、内燃机车停留及整备线、轻油油库线、易燃易爆物品专用线路和其他不适宜电气化的线路,不应架设接触网。5 区段站、编组站及其他大站当有几种牵引种类时,应合理确定架设接触网的范围。315 在车站范围内,接触网软横跨跨越的线路数不应超过8条。接触网支柱的布置,应与其他设备布置和远期发展相配合。接触网支柱不应设在站房、行包房、仓库、检票口、天桥及地道等的出、入口处。在旅客基本站台上接触网支

13、柱不宜设在靠线路一侧的站台边缘;在货物站台上,接触网支柱边缘距站台边缘不宜小于35m。改建车站在困难条件下,接触网支柱边缘距上述各站台边缘不应小于2m。316 跨越电气化铁路车站的跨线桥,其梁底距桥下线路轨面的高度在直线地段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编组站、区段站或调车作业较多的其他车站上不应小于6550mm,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200mm,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当有充分依据时,既有跨线桥不应小于5800mm。2 跨越机车走行线的驼峰跨线桥为6000mm,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5800mm。3 在海拔1000m及以上地区,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l0009的有关规定另行加高。

14、4 设置外轨超高的曲线地段,应根据计算另行加高。317 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应根据输送能力的要求、机车类型及所牵引列车的长度,结合地形条件,并与相邻各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的配合等因素确定。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按1050m、850m、750m或650m系列选用;开行组合列车为主的铁路可采用大于1050m的到发线有效长度。318 站内正线应保证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换挂机车的车站及区段内选定的35个会让站、越行站或中间站应满足超限货物列车会让与越行的要求。上述车站除正线外,单线铁路应另有1条线路,双线铁路上、下行应各另有1条线路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319 线路接轨应满足下列要求:1 新线与既有线接轨,

15、应保证主要去向的列车不改变运行方向通过接轨点。2 新线,新建岔线不应在区间内与正线接轨。当疏解线路在区间内与正线接轨时,在接轨地点应设置线路所或辅助所。3 新线、岔线,段管线与站内正线、到发线接轨时,均应设置安全线;新线,岔线与站内到发线接轨,当站内有平行进路及隔开道岔并有联锁装置时,可不设安全线;机务段和客车整备所与到发线接轨时,也可不设安全线。3110 在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1824对及24对以上的单线铁路上,应分别每隔43个及32个区间,选定1个车站设置同时接人或发接客、货列车的隔开设备。3111 当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的下坡道时,在车站接车线末端应设置安全线。3112

16、安全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全线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50m。2 安全线的纵坡应设计为平道或面向车挡的上坡道。3 安全线上均应设置缓冲装置。4 邻靠正线的安全线均应设置双侧护轮轨和止轮土基,有条件时,邻靠正线的安全线应采用曲线型布置。5 安全线不应设在桥上和隧道内。6 安全线曲线地段与相邻线的间距应能确保机车、车辆侧翻时不影响相邻线的安全。3113 补机地段或加力牵引区段的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应较规定的有效长度另增加加力机车的长度。牵引机车与到发线有效长度关系按图3113办理。3114 配届调机的车站可根据需要在适当地点设置调机整备设备。3115 乎过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路段设计行车

17、速度为120kmh及以下时,设有中间站台的车站,中间站台与基本站台间宜在车站中部设置一处乎过道相连接;当设有旅客天桥时,可根据需要在车站中部设置一处乎过道。路段设计速度大于120kmh时,车站内不应设置乎过道,跨越线路应采用立体交叉。2 客车整备所,应在整备线的两端或一端设置平过道。当设两处平过道时,其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车底全长,在技术整备线上,尚应另加lOm的拉钩检查距离。3 有列检作业的到达场、到发场、出发场或编发线,可在车场端部或警冲标外方设置平过道。4 在驼峰溜放部分车辆减速器前、后,小能力驼峰线束道岔前和调车线内车辆减速器前,可结合站内道路布置,在适当地点设置平过道。5 其他场、段、所

18、根据需要,可在适当地点设置平过道。6 平过道宽度应根据其使用情况确定。专供车站工作人员走行时,可采用15m;通行非机动车辆时,可采用25m;通行机动车辆时,不应小于35m。3116 车站内应设置道路系统,区段站、编组站及其他大站应设置外包车场的道路,并应与城镇或地方道路有方便的联系。线路跨越站内主要道路的跨线桥,其净空应满足消防和运输车辆通行的要求。3117 办理客运、货运和与运转作业直接有关的主要生产办公房屋的布置,应满足使用需要并保证值班人员作业安全、联系方便、便于嘹望现场和至室外作业行程最短。3118 路段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及以上时,车站应设防护栅栏,并与区间防护栅栏相衔接。311

19、9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重视专业间的总体协调,有关构筑物、光电缆沟槽、给排水管、站场排水、防雷接地等设计应统筹考虑。32 进出站线路和站线的平面、纵断面I 进出站线路和站线的平面321 进出站线路的平面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有旅客列车通行的疏解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400m,其他疏解线路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m,编组站环到、环发线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50m。322 编组站内的车场应设在直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到达场、出发场和到发场可设在同向曲线上,其曲线半径不应小于800m。323 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

20、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600m;仅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m。牵出线不应设在反向曲线上。改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调车作业量较小时,可设在反向曲线上也可保留既有曲线半径。324 货物装卸线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6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00m。325 客运站位于旅客高站台旁的线路应设在直线上。改建客运站或其他车站,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宜小于600m。326 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m,但编组

21、站车场间联络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50m。三角线尽头线的有效长度应按2台机车长度加0m安全距离,在困难条件下,每昼夜转向次数小于36次的单机牵引折返段,其有效长度可采用1台机车长度加lOm的安全距离。转车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125m的直线段。327 站线的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到发线上的曲线地段和连接曲线宜设曲线超高,曲线地段超高可采用20mm,连接曲线超高可采用15mm。其余站线可不设曲线超高。328 通行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20m的直线段。不通行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15m的直线段,在困难条件下,可设置不小于lOm的直线段。329 在正线和站线上,道岔至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

22、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位于正线上的车站内每一咽喉区两端最外道岔及其他单独道岔直向至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路段设计行车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应小于40m,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25m,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及以下的线路不应小于20m。2 站线上的道岔前后至曲线的直线段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道岔结构、曲线轨距加宽和曲线超高等因素确定。道岔前后至圆曲线最小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表329的规定。当道岔采用混凝土岔枕时,道岔后直线长度应为道岔跟端至末根岔枕的距离L(困难时为L长)与表329所列最小直线段长度之和。与道岔前后连接的曲线设有缓和曲线时,可不插入直线段。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其半径应与相邻道

23、岔规定的侧向通过速度相匹配。3210 正线上的道岔不宜设在I级铁路路堤与桥台连接处的过渡段范围内,在困难条件下必需设置时,路基应采取加强措施或适当调整桥跨。 进出站线路和站线的纵断面3211 进出站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仅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疏解线路,可没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其最大坡度单机牵引不应大于12。,在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5;加力牵引电力不应大于30,内燃不应大于25。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应符合表32. 11的规定。当需利用该线作反向运行时,应经牵引检算满足以不低于列车计算速度通过该线的要求。3212 编组站各车场和相关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下列规定:l 峰前到达场

24、宜设在面向驼峰的下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上坡道上,其坡度均不应大于1并应保证车列推峰和回牵的起动条件和解体时易于变速。2 调车场纵断面,应根据所采用的调速工具及其控制方式、技术要求确定。3 到发场和出发场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4 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当需利用正线甩扣修车时,正线的纵断面应满足半个列车调车时的起动条件。5 改建车站,到达场、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采用上述标准引起较大工程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保留原有坡度,但应采取相应的防溜安全措施。6 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的坡度应满足整列转场的需要。3213 办理解编作业的牵出线,宜设在不大于25的面向调车线的

25、下坡道上或平道上,但坡度牵出线的坡度应按计算确定。平面调车的调车线,在咽喉区范围内应设在面向调车场的下坡道上,但坡度不应大于4。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牵出线,宜设在不大于l的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3214 货物装卸线应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液体货物、危险货物装卸线和漏斗仓线应设在乎道上。货物装卸线起讫点距离凸形竖曲线始、终点不应小于15m。3215 在客运站与客车整备所上,为旅客列车和个别客车停放的线路应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3216 站修线、洗罐线和建筑物内的线路应设在平道上。3217 无机车连挂

26、的车辆停放线和机车整备线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3218 联络线可设在坡道上,其坡度应符合按机车牵引力所确定的车列重量要求,且不应大于20。3219 段外机车走行线的坡度宜放缓,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2;设立交时,内燃、电力机车走行线不应大于30。在站、段分界处,应有不小于2台机车长度加lOm的机车停留位置,其坡度不应大于25。在三角线曲线范围内,坡度不应大于12。在三角线尽头线范围内,应设计为平道或面向车挡不大于5的上坡道。机待线的坡度可按三角线尽头线的规定办理。转车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50m的平坡段。3220 客车车底取送线的坡度宜放缓,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

27、2,兼作牵出线时,不应大于6。3221 车辆段出、入段线的坡度,应满足车辆取送和段内转线调车的需要。3222 维修基地和维修工区内的线路,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维修基地咽喉区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维修工区的咽喉区坡度宜采用与维修基地咽喉区相同的标准,在特别困难条件厂,可设在不大于10的坡度上。3223 站线坡段长度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出站线路的坡段长度,应采用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疏解线路的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00m。2 到发线的坡段长度不宜小于表3223的规定,通行列车的站线,其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00

28、m。不通行列车的站线和段管线,可采用不小于50m的坡段长度但应保证竖曲线不相互重叠。3 进出站线路坡段连接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到发线和通行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4时,可采用5000m半径的竖曲线,在困难条件下,其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0m。不通行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5时,可采用3000m半径的竖曲线;设立交的机车走行线,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半径不小于1500m的竖曲线;高架卸货线可采用半径不小于600m的竖曲线。3224 车站正线上的道岔不应布置在竖曲线范围内和变坡点上,在既有线改建困难条件下,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不大于lOOkmh时,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0m的竖曲

29、线上。站线上道岔不宜布置在竖曲线范围内,在困难条件下必须布置时,在通行列车的线路上,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0000m在不通行列车的线路上,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000m。3225 车站咽喉区范围内两相邻站线有轨面高差时,应根据正线限制坡度、站坪坡度、路基面横向坡度和道床厚度等因素设计站线的顺接坡道。顺接坡道范围宜为道岔岔枕后至警冲标或货物线装卸有效长度起点。顺接坡道的相邻坡段坡度差,到发线和通行列车的站线不宜大于4,其他站线不宜大于5,坡段长度不应小于50m。顺接坡道落差不够时,根据车站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减缓路基面横向坡度、加厚道床、铺设双层道床和将顺接坡道适当伸入线路有效长度范围内等措施予以调整

30、。33 站场路基和排水331 站线中心线至路基边缘的宽度应满足下列要求:车场最外侧线路不应小于3m;有列检作业的车场最外侧线路不应小于4m,困难条件下,采用挡碴墙时可不小于3m;最外侧梯线和平面调车牵出线有调车人员上、下车作业的一侧不应小于35m;驼峰推送线的车辆摘钩地段,有摘钩作业的一侧不应小于45 m,另一侧不应小于4m。332 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等单线的路基面宽度:土质路基不应小于56m;硬质岩石路基不应小于5m。333 站内正线或进出站线路路基标准应与区间正线相同。站线路基的路基填料和压实度应按级铁路路基标准设计,路基基床表层厚度为03m,基床底层厚度为09m,基床总厚度为

31、12m。334 站线与正线共路基时,站场路基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站线与相邻正线间无纵向排水槽或渗管、旅客站台等设施时站线路基应采用与站内正线相同标准,正线的路基面应采用三角形,其坡率宜为3。2 当站线与相邻正线间设有纵向排水槽或渗管、旅客站台等设施且到发线数量较多时,自正线中心向外宽度为2m处、路基面以下l:l边坡范围内,路基按正线标准设计,正线的路基面应采用三角形,其坡率不应小于3。其余站线的路基应按站线标准设计。3 当站内道路与正线并行时,其路肩低于铁路路肩不应小于o6m,在困难条件下,应在其间设置排水和安全防护设施。335 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等各种光、电缆槽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

32、标准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l000l的有关规定。336 车站路基面应设有倾向排水系统的横向坡度。根据车站路基面宽度、排水要求和路基填挖情况,可设计为一面坡、两面坡或锯齿形坡。路基面的横向坡度不宜倾向正线,外包车场的正线应按单独路基设计。3. 37 路基面横向坡度及一个坡面的最大线路数量,可按表3. 37的规定确定。338 站场排水系统设计应有总体规划,并应与地方排灌和排污系统密切配合。改建车站宜利用既有的排水设备。339 排水设备的数量应根据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站场汇水面积、基床表层填料类别、路基纵横断面和出水口等因素确定。33. 10 站场内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路基排水设计:1 客运站和办理客车上

33、水作业车站的到发线以及客车整备所的洗车机线和整备线。2 机务段内各种洗车机线。3 货场内设有站台的装卸线、车辆洗刷线、加冰线和牲畜装卸线。4 车辆减速器和设有轨道电路的大站咽喉区。5 驼峰立交桥下的线路和疏解线路所形成的低洼处。6 改建车站时,改建部分的排水不良路基。3311 站场排水系统的设计,应使纵向和横向排水设备紧密结合,水流径路短而顺直。3312 横向排水设备宜利用站内桥涵;无桥涵可利用时,可采用横向排水槽或排水管。3313 纵向排水设备的坡度不应小于2,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1。穿越线路的横向排水设备的坡度不应小于5,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3314 站场内排水设备的横

34、断面尺寸,应按l50洪水频率的流量设计。当有充分依据时,可按当地采用的洪水频率进行设计。纵、横向排水槽的底部宽度不应小于04m,深度不宜大于12m;当深度大于12m时,其底部宽度应适当加宽。33. 15 当排水设备位于调车作业区,列检作业区,装卸作业区和工作人员通行的地段时,排水沟或排水槽应加设盖板。3316 纵、横向排水槽、管的交汇点,排水管的转弯处和高程变化处,应设检查井或集水井。4 会让站、越行站41 会 让 站411 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图411布置。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其他合理图型。412 会让站的到发线应设2条;当行车量较少时可设l条,但不应连续设置。413 当会让站设

35、l条到发线时,其到发线宜布置在运转室对侧。42 越 行 站421 越行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图421(a)布置。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按图421(b)布置。42. 2 越行站的到发线应设2条。级铁路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设1条,但不应连续设置。423 越行站两端咽喉的两正线间应各设1条渡线,有条件时每端可再预留l条渡线。必要时图421(b)也可每端各设置或预留1条渡线。5 中 间 站51 中间站图型511 中间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图511l或5112布置。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单线铁路可采用其他合理图型。52 到发线数量和主要设备配置521 中间站的到发线应设2条,作业量较大时可设3条。下列中间站的

36、到发线数量可较以上规定增加:1 枢纽前方站、铁路局局界站、补机始终点站和长大下坡的列车技术检查站、机车乘务员换乘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增加。2 有两个方向以上的线路引入或岔线接轨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3 有摘挂列车进行整编作业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4 办理机车折返作业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当车站同时具备上述两项及以上作业时,其线路数量应综合考虑,不宜逐项增加。522 单线铁路中间站宜设置中间站台,双线铁路中间站应设置中间站台;中间站台应设在站房对侧邻靠正线的到发线外侧。改建车站在困难条件下,可保留中间站台邻靠正线的布置。523 双线铁路中间站两端咽喉

37、的两正线间宜各设2条渡线,其中每端除应各设1条渡线外,其余2条渡线可根据调车作业等需要设置或预留。改建车站在特别困难条件下,路段没计行车速度小于40kmh时,可采用交叉渡线。524 中间站的货场位置应结合主要货源、货流方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及地形、地质条件等选定。1 货场宜设于主要货物集散方向的一侧,并宜设在I、象限,必要时可设在、象限。2 当有大量散堆装货物装卸时,可在站房对侧设置长货物线。3 当受当地条件限制,货场位置与货源集散方向不一致时,应有安全方便的通货场道路。525 牵出线的设置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双线铁路和路段设计行车速度大于120kmh或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24对以上及其

38、他调车作业量大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均应设置牵出线。2 当中间站上有岔线接轨,且符合调车作业条件时,应利用岔线进行调车作业。不设牵出线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可利用正线进行调车作业。3 当利用正线或岔线进行调车作业时,进站信号机宜外移,外移距离不应超过400m。其平面、纵断面及嘹望条件应符合调车作业的要求,在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300m,坡度不应大于6。4 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不宜小于该区段运行的货物列车长度的一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或本站作业量不大时,不应小于200m。526 办理机车折返作业和配属调机的中间站,应设置必要的机务设备。6 区 段 站61 区段站图型611 区段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图61

39、11及图6112)或纵列式图型(图6113)。有充分依据时,可采用客、货纵列式或一级三场图型。612 区段站图型应根据引入线路数量、运量、运输性质、车站作业特点和客货机车交路,在满足运输需要及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结合城市规划和地形、地质条件予以选择,并应按下列要求办理:1 单线铁路区段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当有多方向线路引入且运量较大时,可预留或采用纵列式图型;有充分根据时,也可采用其他合理图型。 2 双线铁路区段站宜采用横列式图型。当有运量较大的线路引入,旅客列车较多及为客货机车交路始、终点,且地形条件适宜时,可采用或预留纵列式图型;有充分根据时,也可预留或采用一级三场或其他合理图型。3 改

40、建的区段站可采用图6111图6113或客、货纵列式图型;当引起大量工程或当地条件不适宜时,经技术经济比较,也可采用其他合理图型。62 主要设备配置621 旅客站房应设在城市主要居民区一侧,站房的位置应与城市规划相配合。中间站台的位置,应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的使用相配合,保证旅客上、下车的安全和方便。中间站台与基本站台之间:单线铁路宜夹3条线路,双线铁路宜央4条线路,改建区段站,在困难条件下,可保留既有站台位置;仅办理机车乘务组换班的双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可在站房一侧增设到发线。622 横列式和纵列式区段站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应能接发货物列车。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应采用双方向接发车进路。

41、双线铁路区段站的到发线,可按上、下行方向分别设计为单进路;靠旅客站台的到发线及靠调午场的部分到发线宜设计为双进路;必要时可全部设计为双进路。623 区段站宜设一个调车场。当为纵列式图型双方向改编列车较多,交换车流较少,有充分根据时,也可上、下行分设调车场。624 区段站的咽喉区应保证车站必需的通过能力、改编能力、作业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并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肩回式交路的区段站咽喉区,其进路不少于表624规定的主要平行作业数量。2 调车场的部分线路应接通正线,在改编作业量大的车站,到发场的部分线路应有列车到发与调车转线的平行作业。3 咽喉区布置应紧凑,宜减少敌对进路和正线上的道岔数,并使调车行

42、程最短。625 区段站的货场位置应结合城市规划、货源和货流方向、地形条件、地方运输能力、通货场道路与铁路交叉的方式、环境保护需要、货物品类以及装卸量等确定。货场与城市之间应有便捷的通路。位于站房同侧的货场,当装卸量较大且区间列车对数较多时,宜设货场牵出线。626 新建机务段的位置应根据站和段的作业要求、段的规模、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和排水等条件确定。当车站采用横列式图型时,宜设在旅客站房对侧右端,当不发展为纵列式图型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也可设在站房对侧左端。采用循环运转或采用长交路且有机车乘务组换班的区段站,根据需要可在到发线上或到发场附近设置必要的设备。627 区段站的车辆段和站修所宜设在

43、调车场外侧或其他适当地点。628 区段站上岔线的接轨,应有统一规划。当有几条岔线接轨时, 宜集中合并引入。岔线可在货场牵出线、调车场次要牵出线、调车场或其他站线上接轨,当货运量较大或有整列到发时,宜接入到发场。629 有始发、终到旅客列车车底停留的区段站,应设置客车车底停留线,其位置应与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有便捷的通路。63 站线数量和有效长度631 区段站为客、货列车使用的到发线数量,应根据列车的种类、性质、数量和运行方式等确定,设计时可按表631选用。632 每昼夜通过车场的机车在36次及以上的区段站应设1条机车走行线。633 横列式区段站的非机务段端的咽喉区和纵列式区段站上机务段对侧到发

44、场出发一端的咽喉区,应设机待线。在换挂机车较少或改建困难的单线铁路横列式区段站可缓设或不设机待线。机待线宜为尽头式,必要时也可为贯通式。机待线的有效长度:尽头式应采用45m,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牵引机车长度加l0m;贯通式应采用55m,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牵引机车长度加20m。双机牵引时,上述有效长度应另加1台机车长度。634 区段站调车线的数量和有效长度应根据衔接线路的方向数量、有调作业车数、调车作业方法和列车编组计划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一衔接方向不少于1条,车流大的方向可适当增加。其有效长度不应小于到发线的有效长度。2 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不少于1条;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1条

45、,车数不多可共用1条;有岔线接轨且车辆较多可增加1条;有危险品车辆时,应设危险品车辆停留线1条。上述调车线的有效长度应按该线所集结的最大车辆数确定。635 区段站的调车场两端应各设l条牵出线。当每昼夜解编作业量各不超过7列时,可缓设次要的1条。主要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仅进行加减轴作业时可适当缩短。次要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不宜小于到发线有效长度,调车作业量不大时可为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一半。当有运量较小的线路或岔线在该站接轨,其平、纵断面适合调车时,可利用其作为次要牵出线。636 横列式区段站的机务段与到发场之间,应设机车出、入段线各1条,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设或

46、仅设1条。当采用其他图型时,机车出、入段线的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7 编 组 站71 一般规定711 编组站分为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和地方性编组站。路网性编组站应设计为大型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宜设计为大、中型编组站,地方性编组站应设计为中、小型编组站。设计时应根据引入线路数量、作业量及其性质、工程条件和城巾规划等要求,通过全面比较,选择合理的图型,并根据需要预留发展余地。7. 1. 2 编组站应按运量增长需要分期修建。近期工程的设计,应方便运营,节约投资,并减少远期扩建时的拆改工程和运营干扰。7. 13 编组站的车场、调车设备和其他各项设备的相互配置,在满足需要的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营支出的前提下,应符合下列要求:1 车站各组成部分工作上协调。2 车站作业具有流水性和灵活性。3 减少进路交叉和作业干扰。4 缩短机车、车辆和列车的走行距离及在站停留时间。5 便于采用现代化技术装备。7 编 组 站71 一般规定711 编组站分为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和地方性编组站。路网性编组站应设计为大型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宜设计为大、中型编组站,地方性编组站应设计为中、小型编组站。设计时应根据引入线路数量、作业量及其性质、工程条件和城巾规划等要求,通过全面比较,选择合理的图型,并根据需要预留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