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生产经营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5733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料生产经营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涂料生产经营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涂料生产经营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涂料生产经营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涂料生产经营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涂料生产经营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料生产经营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本公司主要从事涂料生产经营。涉及的易燃液体较多,经查阅和具体分析所涉及的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结合工艺过程,具体分析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环节,确定本公司在卸车、输送、搬运、储存、生产等工艺环节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主要事故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危险后果。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本公司的各种事故伤害,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2、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年 月 日1事故特征1.1危险性分析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涂料生产经营的工艺过程存在储存、装卸(包括输送)、生产三个环节;还存在运输、日常管理和维护检修环节等。根据三个工艺环节过程及其它环节的经营过程具体分析其危险性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1.1.1储存工艺环节1、卸料过程中,操作人员不精心、高液位报警仪失灵,料液溢罐;2、储罐(或包装桶)本体、连接管线、阀门、附件连接处破损,料液跑冒滴漏;3、储罐(或包装桶)满罐,无易燃液体蒸汽空间,环境温

3、度升高,储罐破裂4、储罐本体及通气管、连接管线、法兰跨接静电接地不良,产生静电火花5、防雷装置失效、通气管阻火器失效,遭遇雷击6、巡检和操作人员使用手机、穿化纤服装等导致产生静电火花7、铁器碰撞、现场吸烟或动火等,产生明火8、储罐(或包装桶)在未采取有效的腾空、隔绝、置换等措施,在储罐上违章动火或在人员未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罐内。泄漏的易燃液体和罐内的料液遇明火、静电、电气火花可发生燃烧火灾或火灾爆炸事故;若泄漏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气或罐内易燃液体蒸气在空气中或遇空气达到爆炸浓度范围,遇明火、静电、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爆炸事故;易燃液体火灾爆炸引发进入雨水排水管线的易燃液体火灾爆炸;罐内易燃液体蒸气可

4、使进入罐内的人员造成中毒窒息;泄漏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汽在周围空气中浓度较大时,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易燃液体燃烧火灾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现场积聚也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储存工艺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1.1.2卸车工艺环节1、储料管线和法兰处破损,致使输送的易燃液体跑冒滴漏;2、未采取密闭卸油方式,易燃液体蒸汽从储罐卸料口溢出;3、卸料软管、卸料罐车静电接地不良或损坏,防爆电气设备失爆,巡检和操作人员使用手机、穿化纤服装等导致产生静电火花或电气火花4、碰撞、现场吸烟或动火等,产生明火5、卸料时易燃液体在管道内流速过快,产生静电。泄漏的易燃液体遇明火、静电、

5、电气火花可发生燃烧火灾事故;若泄漏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气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范围,遇明火、静电、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爆炸事故;挥发的蒸汽在周围空气中浓度较大时,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易燃液体燃烧火灾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现场积聚也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卸车工艺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1.1.3输料工艺环节1、输料管线和法兰处破损,致使输送的易燃液体跑冒滴漏;2、输料软管、卸料罐车静电接地不良或损坏,防爆电气设备失爆,巡检和操作人员使用手机、穿化纤服装等导致产生静电火花或电气火花;3、碰撞、现场吸烟或动火等,产生明火4、输料时易燃液体在管道内流速过快,产生静电。泄漏

6、的易燃液体遇明火、静电、电气火花可发生燃烧火灾事故;若泄漏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气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范围,遇明火、静电、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爆炸事故;挥发的蒸汽在周围空气中浓度较大时,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易燃液体燃烧火灾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现场积聚也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输料工艺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1.1.4生产工艺环节1、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泵由于密封装置不良、失效,或管道、阀门、法兰、连接件等失效,会造成易燃气体、液体泄漏,泄漏后达一定浓度后有发生燃爆危险。2、若储罐、物料管线、连接法兰及其设施由于制造、安装缺陷受到腐蚀,法兰未紧固等,会造成易燃气体

7、、液体泄漏发生燃爆事故。3、若设备或装置未安装液位仪或安装的液位仪失效、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造成储罐满溢泄漏,泄漏后散发到空气中,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若遇电气火花、撞击火花、明火、高热或雷击,会发生燃爆。4、管道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从而引起燃爆。5、在生产过程中,如遇突然停电,系统内油气集聚,当点火源时会产生燃爆。6、二甲苯等易燃液体受热后,与釜内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时,当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7、操作人员穿戴化纤服装、或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器具等,导致燃爆事故。8、调漆釜等设备因装置、设备接地不良,遇雷电火花、静电火花发生燃爆9、泄漏的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气,在浓度较高时

8、,会造成中毒窒息。生产工艺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电器伤害、高处坠落。1.1.5日常管理和维护检修环节1、违章动火2、未采取隔离、置换、通风、检测分析等措施,检修作业3、车辆进入厂区,无人指挥日常管理和维护检修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车辆伤害、电气伤害等1.2事故发生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1.2.1储存、卸车、输料工艺环节1、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的区域为埋地罐区、中间树脂库和溶剂库棚2、可能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的装置为埋地储罐、树脂桶及成品桶1.2.2生产工艺环节1、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的区域为生产厂房内2、可能发生

9、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的设施为拉缸、砂磨机、调漆釜等。1.2.3日常管理和维护检修环节1、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区域为溶剂、树脂装卸区;电气伤害事故发生的区域为配电区、电机处。2、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的装置为装卸车辆;可能发生电气伤害的装置为配电柜。1.3事故发生季节和可能造成的危害1.3.1事故发生季节1、泄漏事故: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和夜间。人员容易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精心;进入春季,基础容易坍塌,设备及管线损害。2、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季的多雨时节和夜间等。春秋两季,气候干燥,火险隐患多;春秋两季人员容易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精心;夏季多雨时节,电气容易短路

10、。3窒息:夜间和阴雨天气。气压低,泄漏的易燃液体不易扩散。1.3.2可能造成的危害1、泄漏事故危害:操作人员和巡检人员中毒窒息2、火灾爆炸事故危害:工艺设施及周边设施毁坏:操作人员和巡检人员烧伤;爆炸冲击波致使周围操作人员、巡检人员或其他人员死亡;火灾产生的烟雾致使周围操作人员、巡检人员、救援人员和其他人员中毒窒息。3、中毒窒息事故危害:人员死亡4、车辆伤害事故危害:人员伤亡5、电气伤害事故危害:人员伤亡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现场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报警。2应急组织和与职责2.1基层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2.1.1基层应急自救组织形式由车间主任总负责

11、:直接领导车间各组组长,各组组长直接领导各组人员2.1.2应急自救人员构成组长:车间主任调浆组组长: 组员:调浆组人员研磨组组长: 组员:研磨组人员调漆组组长: 组员:调漆组人员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具体职责2.2.1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调漆组组长:车间主任调浆组组长研磨组组长调漆组组长调浆组人员研磨组人员调漆组人员2.2.2人员的具体职责1、组长职责:(1)全面负责生产过程中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的现场处置;(2)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领导、组织和协调各组组长实施现场处置;(4)保证实施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5)及时向公司值班领导、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处置

12、情况;(6)及时向公司寻求外援。2、各组长职责:(1)全面负责本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的现场处置;(2)组织制定和实施本组事故现场处置方案;(3)直接领导、组织和协调各组组长实施现场处置;(4)保证现场处置的器材、工具及物资的供给(5)及时向组长报告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6)及时向组长寻求外援。3、岗位人员职责:(1)具体实施本岗位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的现场处置;(2)在组长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处置;(3)及时向组长报告事故现场处置情况;(4)及时向组长寻求外援。3应急处置3.1应急处置程序3.1.1事故报警发现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发现者向组长上报,紧急情况或

13、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报警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址、事发原因、现场状态、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以及可能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措施。3.1.2各项应急措施的启动1、实施警戒和管制;2、疏散;3、现场检测、洗消;4、救护;5、洗消事故源头;6、处置泄漏煤层气、火势;7、救援器材、工具、物资的供给;8、进行对内对外通讯联络;9、外援队伍的介入。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措施1、埋地罐区卸车胶管泄漏事故现场处置:(1)关闭罐车上卸车阀门;(2)将卸车软管内的残液导入埋地罐内;(3)封闭埋地罐进口;(4)将泄漏的易燃液体用沙土覆盖2、埋地储罐卸车溢罐现场处置:(1)关闭罐车上的卸车

14、阀门;(2)拆开卸车软管;(3)溢流的易燃液体,在溢流量较大时,用沙土设围堰收容,溢流量较小时,用沙土覆盖。3、埋地储罐内漏的现场处置:将内漏储罐的易燃液体用移动泵导入罐车内或备用储罐内。4、溶剂桶或成品桶或树脂桶泄漏现场处置:(1)在泄漏量较大时,用沙土设围堰收容。(2)泄漏量较小时,用沙土覆盖。(3)将泄漏桶内的物料倒入其他容器内。5、生产车间泄漏事故现场处置:(1)停止生产(2)将泄漏釜或设施内的物料倒入其他容器内(3)在泄漏量较大时,用沙土设围堰收容。(4)泄漏量较小时,用沙土覆盖。3.2.2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措施1、易燃液体蒸汽扩散后可能遇到火源发生火灾燃爆事故的现场处置:(1)将

15、蒸汽扩散后可能遇到火源的部位,作为灭火的主攻方向,部署水枪阵地,做好对付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准备工作;(2)利用喷雾水、水蒸气吹散泄漏的蒸汽,防止形成可爆气;(3)在初步控制中,应有人监护,有必要的情况下,应戴防毒面具。2、泄漏火灾燃爆事故现场处置:(1)应首先利用现场检漏仪或采用便携式检漏仪找到泄漏源,关断上游阀门(即切断气源)或降低压力等使燃烧终止;无法关断上游阀门时,可采用降低压力的方法,如人工防空。(2)关阀断气灭火时,要不间断的冷却着火部位,灭火后防止因错关阀门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3)当火焰威胁进行阀门难以接近时,可在落实堵漏措施的前提下,先灭火后关阀;(4)关阀断气灭火时,应考虑到

16、关阀后是否会造成前一工序中的高温高压设备出现出现超温超压而发生爆破事故以及防止管道或系统内产生负压而再次发生灾害;(5)可利用车间消防灭火器对火苗进行扑灭。扑救煤层气火灾,可选择水、干粉、卤代烷、蒸汽、氮气及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灭火(6)对气压不大的漏气火灾,可采用堵漏灭火方式,用湿棉被、湿麻袋、湿布、石棉毡或粘土等封住着火口,隔绝空气,使火熄灭。同时要注意,在关阀、堵漏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迅速进行,以免造成第二次着火爆炸;(7)管道、设施发生爆炸时迅速切断电源。3.2.3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措施(1)空气中易燃液体蒸汽或火灾爆炸产生的有毒烟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消除:充分利用自然排风

17、、采用水雾、采用轴流风机强制排风稀释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并进行持续监测分析,直至空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达到标准以下;(2)控制泄漏源;(3)中毒窒息人员的处置:将中毒窒息人员抬至空气新鲜处,采用吸氧、输液、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挤压等方法进行现场救护,然后送至医院医治。 现场救护要点:(1)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对于吸入中毒者,脱离毒区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体温。对于皮肤吸收中毒者,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一般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眼部受到污染,更应迅速采取冲洗等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对于误服中毒者,应立即催吐或洗胃。(2)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对因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

18、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或采用苏生器进行呼吸复苏。人工心肺复苏的主要方法有口对口仍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术。当术者只有1人,而中毒者呼吸、心跳俱停时,应注意心肺复苏同时交替进行。(3)尽早使用解毒剂。发生急性中毒时,应及时使用相应的解毒剂,降低或消除毒物对人体的危害。(4)此外,若中毒人员有骨折、出血等外伤症状,也应在现场妥善处置,作有效固定和包扎止血。之后,依据中毒人员病情,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与救治。(5)除及时报警外,并应查看有毒物质相关性质资料及抢救方法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3.2.4其它事故现场处置措施1、触电事故:触电必须急救,即就须分秒必争,但必须顾及救助者自身安全;触电急救,首

19、先是触电者脱离电源。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高压导线,如尚未确定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前,不能接近断线点8-10米,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解脱触电者;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闸门,拔除电源插头等。或用绝缘工具,及不导电的东西等触脱触电者,也可以绝缘自己进行救护;如触电者处于高处,应采取预防措施;救护伤员有时会使照明,临时照明要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耽误急救。伤员脱离电源后的急救:触电者如神志清醒,使其躺平,严密观察。反之,要确保其躺平气道畅通呼叫伤员,严禁摇动伤员头部;需要抢救的伤员,应就地坚持正确的

20、救助(如断定其呼吸心跳停止要进行通畅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方法救助),并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未经医疗人员允许,不得给伤员喂药,不得随意摆弄伤员患处;救助触电切忌混乱,即要尽快救助触电者又要尽可能的减少停电面积,尽快排除故障恢复供电。2、电气火灾事故:(1)用绝缘工具立即断开电源;(2)采用手提二氧化碳灭火器对着火的电气设施进行灭火。3、烧伤事故:(1)化学灼伤的现场急救:化学致伤的程度也同化学物质与人体组织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接触时间越长所造成的致伤就会越严重。因此,当化学物质接触人体组织时,应迅速脱去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不应延误,冲洗时间不得小于15min,以利于将渗入

21、毛孔或黏膜内的物质清洗出去。清洗时要遍及各受害部位,尤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等处。对眼睛的冲洗一般用生理盐水或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时水流不宜正对角膜方向,不要揉戳眼睛。也可将面部侵入在清洁的水盆里,用手把上下眼皮撑开,用力睁大两眼,头部在水中左右摆动。其它部位的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中和剂洗涤或湿敷,用中和剂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必须再用清水冲洗掉,然后视病情予以适当处理。(2)抢救时必须考虑具体情况,在有严重危险的情况下,应首先使伤员脱离现场,送到空气新鲜和流通处,迅速脱除污染的衣着及佩戴的防护用品等。(3)小面积化学灼伤创面经冲洗后,如确实致伤物已消除,可根据灼伤部位及灼伤深度采取包扎

22、疗法或暴露疗法。中、大面积化学灼伤,经现场抢救处理后应送往医院处理。4、洪灾事故:(1)用虹吸办法或其它机械疏通办法,疏通下水道,保持排洪沟最大的排水量;(2)同时在站区相对低洼的地点,利用铁锹、铲子挖出集水坑,然后用潜水泵抽除集水坑的积水强制排至站区外的低洼处;(3)发生洪灾事故引发泄漏、火灾爆炸、窒息等事故按其相应的办法处置。5、车辆伤害事故:(1)立即制动车辆;(2)如人员受伤,根据受伤情况,立即进行包扎、并将受伤人员用担架抬离现场,送医院救治;(3)如人员停止呼吸,将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吸氧等,并送医院救治。6、高处坠落事故:(1)如人员受伤,根据受伤情况,立即进行包

23、扎、并将受伤人员用担架抬离现场,送医院救治;(2)如人员停止呼吸,将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吸氧等,并送医院救治。4注意事项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4.1.1过滤式防毒面具1、使用方法:(1)面具的选配。根据各人的头型大小来选配面具型号;要求戴上后能与面颊紧密结合、不会漏气。(2)一般情况下,应先戴好面具,再进入有毒气体区;如在有毒区佩戴时,应先闭眼,再深吸一口气后,才睁开眼睛。(3)面具检查。外观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连接是否正确牢固,滤毒罐内装填物是否松动;气密性检查:戴好面具后,用掌心堵住滤毒罐底的进气孔,同时吸气数次,注意面颊和额部等应无进气感觉,否则应适

24、当调整头带的松紧度,必要时更换面罩。2、注意事项:(1)针对不同场合,选用功能适当的过滤剂;(2)在密闭空间内禁止使用本面具;(3)当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或者有毒物质处于高浓度状况,不得使用此面具;(4)滤毒罐总重量超过罐体标明的重量50g左右时,该罐失效,应停止使用;(5)经常使用的面罩,如有脏污,可用肥皂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4.1.2过滤式防毒面具1、使用方法:(1)佩戴前首先打开气瓶阀,将会听到警报器发出短暂的汽笛声:气瓶阀完全开启后,检查气瓶的储气压力,一般应为2830兆帕。(2)关闭气瓶阀,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在5分钟时间内,压力下降不大于2兆帕,表明供气管系高压气密性

25、良好。(3)轻轻按动供给阀膜片,观察压力表指示值的变化,当压力下降至46兆帕时,残气报警器发出汽笛声。2、注意事项:(1)佩戴时,将背托背在人体背部,按身材调节肩带、腰带并系紧,以合身、牢固、舒适为宜。(2)擦净全面罩目镜,并使全面罩与供给阀相连(平时也可先连接好,以待使用),再将全面罩上的一条长脖带套在脖子上,使其跨在胸前。(3)要使用时,首先打开气瓶阀,检查气瓶压力,再将供给阀转换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将快速接头两端插牢,连接好。(4)带上全面罩(可不用系带)进行23次深呼吸,应感觉供气舒畅;屏气时,则供气阀应停止供气。也可用手按压供给阀转换开关,使其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待一切正常,再将全

26、面罩系带收紧;收紧程度以既要保证气密,又要感觉舒适、无明显压痛为宜。然后深吸一口气,使供给阀转换开关自动开启,既能供给佩戴者适量的空气使用。(5)检查全面罩与佩戴者面部贴合是否良好并气密。(6)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压力表的指示值,当压力降到46兆帕时,应撤离现场。这时残气报警器也会发出汽笛报警声,告诫佩戴者及时撤离。(7)撤离现场后,佩戴者应将全面罩系带卡子放松,摘下全面罩,同时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关闭状态,关闭气瓶阀,并从身上卸下呼吸器。应注意拔出快速接头时,可先将供给阀转换开关置于开启位置,使供气管路中的残留气体释放出来后,再拔出快速接头。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4.

27、2.1手提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的喷筒对准火源,打开启闭阀,液态二氧化碳立即气化,并在高压状态下,迅速喷出。使用手轮式时,可先去掉铅封,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轮,即可打开阀门;使用鸭嘴式时,可用右手拔去保险销,同时用左手紧握压把,并压下压把,则启闭阀即被打开。4.2.2MF型手提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先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或喷枪),另一只手提环(或提把),奔至火场,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当拉起拉环(或压下压把)时,瓶阀上的密封膜片被刺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筒体,干粉在气体压力作用下,经出粉管、喷粉胶管由喷口喷出,形成浓云般的粉雾。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措施1、实施现场抢救应至少

28、两人一组,相互照应,相互配合;2、严格按确定的应急方案采取处置措施;现场条件发生变化或现场条件与研究的方案有出入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变更方案;3、采取外援时,应有专人指领行动路线、疏散路线;4、救援过程中,应及时清点人数,发现人数有误时,应及时查找;5、指挥部应及时与现场抢救人员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处置情况和抢险人员的状况;6、现场抢险人员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并立即撤离现场;7、制定的对策或措施应以救援人员的能力、具备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可调动的人员、物资装备为依据而确定。4.4现场自救互救注意事项急救的处置方法有通畅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三种方法1、.通畅气道: 伤员呼吸停止,抢救

29、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始终确保气道畅通,若发现病员气道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用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另外采用仰头抬额法,用一只手放在伤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加剧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量减少,甚至消失。同时要解开伤者衣领,松开上身紧身衣着,使伤者胸部可自由扩张。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通过人工的机械方法促使肺部扩张和收缩来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救护人员用放在伤者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者的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

30、口紧扣,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 5s,如两次吹气后测试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停止,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抢救。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的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每次吹起完毕,救护者的口应立即离开伤者的口,并放松鼻孔等触电者自身胸部回缩,达到呼气的目的。伤者如果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吸吹气时,要将伤者嘴唇紧闭,防止漏气。3、胸外按压用人工机械方法按压心脏,代替心脏跳动,已达到血液循环的目的。凡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律的颤动可立即

31、用此方法。(1) 使伤者朝天仰卧,后背着地结实(硬地、木板之类)(2) 救护者位于伤者一侧或骑跨在伤者腰部,两手交叠,手掌根部放在正确的压点上,即心口窝稍高,两乳头间略低、胸骨下1/3处。(3) 救护人员两臂伸直掌根略带冲击地用力垂直下压,压陷深度3-5cm。(4) 压到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触及伤者颈动脉跳动。(5)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6)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是: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

32、由另一人吹气一次(5:1)反复进行。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4.5.1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1、应急处置能力由事故应急指挥成员研究确认;2、指挥部应能对事故态势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能完全洞察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3、完全有能力实施现场应急处置,方可完全依靠自身力量;4、在对事态发展无法评估时,应立即请求外援;5、完全无能力控制事态发展时,先放弃救援,所有人撤离现场,研究方案,伺机再战。4.5.2人员安全防护事项1、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全部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2、参与灭火人员穿防静电消防服;3、所有应急救援的人员在事故现场的上风向参与救援;4、及时观察风向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方位。4.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1、清点人数,人数不符时,尽快查找;2、继续检测分析现场可燃气体的浓度,超标时,进一步采取处置措施;3、进一步检查确认事故源头是否得到有效消除。4、检查确认其他环节是否出现新的事故隐患,发现新的事故隐患,立即处置。5、事故现场拍照后,清理现场,扫除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