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5855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学生姓名_系(部)_专 业_指导教师_年 月 日目录绪 论2第一部分 传 感 器 的 简 介51.1.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51.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7第二部 分火灾探测器的分类82.11 根据感应元件的结构不同分为:92.1.2根据火灾探测器类型分为:9第三部分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103.1.1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分类:10第四部分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电路模块分析124.1.1倒相电路(图5)134.1.2稳压、限流电路(图6)134.1.3振荡电路(图8)154.1.4接收放大电路(图10)174.1.5抗干扰电路(图11)184.1.6报

2、警接口电路(图12)194.1.7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总电路图如图13。204.1.8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电路原理:22结 论24致 谢25参考资料26绪 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楼宇的建成与使用,用于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显得越来越必要。世界上火灾监控系统的使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随着建筑防火规范的实施,火灾监控系统在消防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火灾监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市场非常活跃,高层建筑特别是智能建筑的兴起,对建筑物火灾监控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火灾探测器可以形象的比喻为现代建筑消防系统中的哨兵,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

3、哨兵”的执勤状态不能有丝倦怠,稍微的疏忽和大意都会给整个系统带来无法想象的恶果,最终导致自动报警系统所保卫的整座建筑毁灭在一个“生病”的“哨兵”身上。火灾探测器是传感器大家族中的一个特殊分支,现在使用较多的有烟雾传感器(分离子感烟式和光电感烟式两类)、红外感光传感器和感温传感器。其中烟雾传感器应用数量最多,应用场合最为广泛,约占比例在90%以上,是我们将之比喻为“哨兵部队”的主要组成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在近二十年中,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产品已相当成熟和实用。这些火灾报警产品的使用有效地预防和减小了火灾造成的损失。许多国家制

4、定了相关法律来保证建筑物正确地安装火灾自动报警产品。而火灾报警探测器也正在从开关量模式、模拟量模式发展到现在的本地分布式智能化探测器,同时,探测器也从单个探测源独当一面发展到先进的二复合、三复合源。 火灾的探测是以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为依据,实现早期发现火灾。感烟式火灾探测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探测器。据了解,感烟式火灾探测器可以探测70以上的火灾。感应式火灾探测器又可分为离子感烟式和光感烟式两种,从发展趋势来看,光电感烟式已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它已广泛用于图书馆、档案资料馆及高层的民用建筑上,同时也用于航空、航天飞行与空间站上。本文对光电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进行了分析,重

5、点介绍该探测器的电路设计。火灾探测就是监视火情可能引起的烟雾、温度上升、火焰等物理现象,达到一定条件后发出报警信号。针对不同的监视对象、火情阶段和不同的场合,常用的火灾探测器有以下6种:离子感烟探测器、差定温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红外对射探测器、线缆式感温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在当前火灾探测传感方法中最常用的有两大类,即感温探测和感烟探测。感烟探测有利于早期发现火警,而这个早就是火灾预防追求的核心,所以在火灾监控系统中,感烟探测器的使用占绝大多数。感烟探测器又分为离子型和光电型两大类。早期广泛使用的以离子型居多,光电型则使用较少。似乎原因之一是相比较而言,离子型更敏感于早期阴燃烟(烟粒径更小)

6、。仅就灵敏度这点来说,完全可以从灵敏度设置来解决,它并不是早期人们热衷于离子型感烟探测器的主要原因。其实人们对离子型中的放射源的隐忧是一直存在的,然而由于离子型探头的标定技术易于掌握,实现很容易,产品灵敏度易于保持一致。而光电型探头,起先是环境及杂散光的干扰问题,当光源及光电对管和光迷宫解决之后,干扰问题就基本得到解决。当前一般厂家多困扰于标定技术,较之离子感烟探测器的标定,光电探测器的标定,实施起来相对要难得多,如果方法不当,往往使产品的灵敏度很分散,成品率亦受影响。所以很多厂家仍弃光电型而开发生产离子型。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火灾预防愈受重视。这使得探测器的使用数量急剧增长,

7、离子型探头中放射源的后处理,就成为受到人们关心的一大环保潜在问题。因此,当光电型感烟探头质量有保证,而价格相当时,人们将更愿意选用光电感烟探测器。所以形势正迫使离子型退出霸主地位而让位于光电型探头。尤其今后发展模拟量火灾报警技术,以取代开关量报警技术或准(伪)模拟量探测技术,已是大势所趋。生产出灵敏度一致性合乎要求的光电探头,增加产品合格率,掌握生产中最后一关-高精度的标定技术,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理论的实用化,为开发新一代智能化火灾监控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里所说的火灾监控系统的智能,是指应用现代

8、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解决传统火灾监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或增加新的功能。火灾监控系统通常由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装置以及信号传输线路等组成。就目前来看,对火灾监控系统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火灾探测一报警、火灾信号传输和火灾监控系统的网络化管理等方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有力工具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后,往往会发觉系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

9、:火灾探测器经常失效或损坏,维护费用增大;探测器经常误报警,使得消防值班人员饱受困扰。排除了设备质量不过关等情况后,我们发现这些情况往往是由于探测设备受到干扰而造成的。下面将从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入手,逐步分析探测器的部分和主要干扰来源,并对此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第一篇 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第一部分 传 感 器 的 简 介传感器是现代检测和控制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类传感器的研制、推广和使用飞速发展,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的传感器技术将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至高点。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把将非电量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的装置叫做

10、传感器1.1.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实质上是一种功能块,其作用就是把非电量信号的被测量(如力、热、声、磁和光等物理量)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量信号(如电压和电流),然后再经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处理后,送至指示器以发出指示或送至记录仪进行记录。它是系统信号获取、转换和传输的器件,为系统进行处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1.1.2 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其作用是直接“感知”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转换元件:作用是将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成电路参量。基本转换电路:作用是将上述的电路参数转换成电量输出。实际上,有些传感器很简单

11、,有些较复杂。最简单的由一个敏感元件组成,它直接将“感知”的被测量转换成电量输出。1.1.3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传感器构成原理分为:结构型与物性型两大类。结构型:主要是通过机械结构的几何形状或尺寸的变化将外界被测量转换为相应电阻、电感、电容等物理量的变化,从而检测出被测量信号,目前此种传感器应用较广泛。物性型:利用某些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实现测量。还可按传感器工作机理分为: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按其工作原理分为:电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化学式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按被测物理量划分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等。按输出形

12、式分为:数字传感器、模拟传感器。按电源型分为: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1.1.4 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形象地称之为“电五官”。在科学研究中,人类需要获取大量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获得的信息。作为模拟人体感官的传感器,是感知、获取、监测和转换信息的窗口,处于研究对象与传输处理系统的接口位置,为系统进行处理和决策提供着所必需的信息。目前,大多数的传感器都是依照各种物理原理和效应来设计的,获取的信号也大都转变成电学量。这种由非电量至电量的转换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某些电学性质与被测量之间的特定关系来实现的。例如热电效应、磁电效应、光电效应和压电效应等。利用这些独特的物理效应,可以设计和制造出

13、适用于各种场合与不同用途的传感器。 1.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两种。1.2.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所谓静态特性是指输入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的输出特性。即在被测量数值稳定时,输出与输入量之间所形成的对应关系。人们总是希望输出量能不失真的反映输入量,理想情况下应是线性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迟滞、蠕变、摩擦等),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性和重复性。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线性度是指输入(理想)与输出关系对于线性比例关系的偏差程度。静态特性曲线可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但为方便标定和数据处理,希望

14、得到线性关系,可采用各种办法进行线性化处理。一般采用直线拟合的方法来线性化。采用直线拟合线性化时,线性度就定义为:输出输入的校正曲线与某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线性度也称为非线性误差,通常用相对值来表示。非线性偏差的大小是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为基准直线而得。拟合直线不同、非线性误差也不同。目前常用的直线拟合法有“端点拟合法”、“端点连线平移拟合法”、“切线拟合法”及“最小二乘法拟合”等。选择拟合直线的原则,应保证获得尽量小的非线性误差,并考虑使用与计算的方便。灵敏度灵敏度Sn定义为:在稳定线性区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Sn = dy / dx可见:传感器输出曲线的斜率就是其灵敏度。对于线性非常

15、好的传感器,Sn为一常数。 迟滞性 迟滞性是指在相同工作条件下作全测量范围校准时,在同一次校准中对应同一输入量的正行程和反行程其输出值间的最大偏差。 滞后现象反映了传感器机械结构和制造工艺上的缺陷,如轴承摩擦、间隙、螺丝松动、元件腐蚀或碎裂及积塞灰尘等,都会引起传感器的滞后现象。 重复性重复性指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在全测量范围内连续变动所得特性曲线的一致程度。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就越好。重复性误差反映的是校准数据的离散程度,属于随机误差。1.2.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动态特性是指输入信号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此时,要求传感器能够随时间精确地跟踪输入,其输出能够按照输入

16、的变化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过程又称为响应。响应是描述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1.2.3 传感器的标定传感器的标定,就是通过实验确立传感器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确定出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因此,传感器标定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其二是明确这些性能指标所适用的工作环境。本实验只讨论第一个问题。传感器的标定有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两种。静态标定的目的是确定传感器静态指标,主要是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动态标定的目的是确定传感器动态指标,主要是时间常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有时,根据需要也对非测量方向(因素)的灵敏度、温度响应、环境影响等进行标定。标定的基本方法是将已

17、知的被测量(亦即标准量)输入给待标定的传感器,同时得到传感器输出量,对所获得的传感器输入量和输出量进行处理和比较,从而得到一系列表征两者对应关系的标定曲线,进而得到传感器性能指标的实测结果。第二部 分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根据监测的火灾特性不同,火灾探测器可分为感烟、感温、感光、复合和可燃气体等五种类型,每个类型又可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种,具体分类见图三所示:2.11 根据感应元件的结构不同分为:(1)点型火灾探测器:警戒范围为空间某一点周围,其对探测器所在位置周围附近火灾参数作出响应。 (2)线型火灾探测器:警戒范围为空间某一连续线路周围,其对空间某一连续线路周围的火灾参数作出响应。2.

18、1.2根据火灾探测器类型分为: 单源型 离子型 点型 双源型 光电型 减光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放射型 激光型 线型 红外光衰型 双金属型 金属膜盒型 差温差定温 半导体开型 热敏电阻型 点型 易熔合金型 玻璃球膨胀型 定温 双金属型 水银接点型 热电偶型火灾探测器 感温火灾探测器 金属膜片型 可熔绝缘物型 差温 半导体型 定温 空气管线型 线型 热电偶线型 金属膜盒型 紫外型 差定温 半导体型感光火灾探测器 红外型 热敏电阻型 感温感烟型 双金属型 感温感光型 复合火灾探测器 感烟感光型 红外束感温型 铂丝催化型 催化燃烧型 载体催化型可燃火灾探测器 光电型 气敏半导体型 固体电解质型 第三部分

19、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3.1.1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分类:(1)减光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该探测器的检测时室内装有发光器件及受光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受光器件接收到发光器件发出的一定光量;而在火灾时,探测器的检测室进入了大量烟雾,发光器件的发射光到烟雾的遮挡,使受光器件接收的光量减少,光电流降低,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原理示意图见图1,目前这种形式的探测器应用较少。图1减光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原理图(2)散射光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该探测器的检测室内也装有发光器件和受光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受光器件是接收不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的,因而不产生光电流。在火灾发生时,当烟雾进入检测室时,由于烟粒子的作用,使发光器件

20、发射的光产生漫射,这种漫射光被受光器件接收,使受光器件的阻抗发生变化,产生光电流,从而实现了将烟雾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功能,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原理示意图如图2。作为发光器件,目前大多采用大电流发光效率高的红外发光管,受光器件多采用半导体硅光电管。受光器件阻抗是随烟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烟浓度以减光率表示,单位m,即每米内光减少的百分数。 图2散射光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原理图第四部分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电路模块分析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电路原理图(图4)所示。对该探测器的设计除了符合国际要求外,我们还要求探测器在正常监视状态下工作电流不大于100 A,探测器的电源为24 V直

21、流电压,探测器的输入阻抗为240 k,呈高阻状态。在报警时,工作电流不大于80 mA,并等效于一个7 V左右的稳压管,呈低阻状态。因此,探测器静态功耗很小,同时也有利于区别探测器的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以便与座电路相匹配,实现频率的远距离传输. 图4电路原理框图4.1.1倒相电路(图5) 按国标规定,探测器输入24 V直流电压。桥式倒相电路的优点在于接入电源时不必分正负端,可以随意接入电压的两根线,而输出是有确定极性的E电压,给施工安装带来很大方便。4.1.2稳压、限流电路(图6) 上电后,Q1、Q2均处于导通状态,形成I4电流对C2充电。由于R1和R2阻值的选择使I4电流较小,C2取值又较大,所

22、以B点电位缓慢上升。此时,Z1处于不稳压状态,I2很小。由于Q2导通,A点电位随B点电位上升而上升。当A点电位上升到Z1管的稳压值附近时,Z1管的动态电阻增大,I2电流突然增大。在这瞬间,I1电流基本稳定,这样I3电流相应减小,Q1、Q2相继截止,C2开始放电。经过一段时间后,B点电位下降,当B点电位降到一定值时,Q1、Q2又重新导通,I3逐渐增大,I2减小,使Z1管又处于不稳压状态。如此周而复始,Z1管间隙工作在稳压点附近。B点电位虽略有起伏,但还是较为稳定。B点电压波形见图7。图7B点波形图4.1.3振荡电路(图8) 由NPN型Q3管,PNP型Q4管与阻容反馈支路C3、R4构成一个无稳态振

23、荡电路。当B点电位达到某一值时,通过偏置电阻R3使Q3导通,从而在R4上建立偏置电压,高速开关管Q4迅速导通,C点电位升高。从C点流出I5、I6电流,I6用于驱动接收放大电路,I5则通过阻容正反馈回路C3、R4流入Q3的基极,巩固Q3的导通。当C3充电到一定值时,将D点电位下拉,Q3截止,Q4也相应截止。当B点电位又上升到某一值时,Q3、Q4继续导通,形成一个无稳态振荡电路。C点电压波形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 s低电平期间,电容C2在存储能量,只在100 s内释放能量,从而实现了探测器在正常监视状态下平均工作电流为100 A,呈高阻状态。我们也曾尝试,采用CMOS时基电路7555取代

24、振荡电路,可以得到图9的波形。但由于该芯片本身有一定静态功耗,另外它没有储存能量的功能,总工作电流为几个mA,不附合技术条件的要求。图9C点电压波形图4.1.4接收放大电路(图10) 从图中看出光电转换是由红外接收管PE完成。PE与红外发光管LED相匹配,波长均为900 nm。PE由B点供电,一直处于导通状态。LED由F点脉冲供电,所以为间断的。当有烟雾时,PE应该接收到LED的发光信号。对LED采用脉冲供电方式,除省电外,还有抗瞬间尖峰脉冲干扰的作用。光电管PE接收到信号后送运放A1(3140)的同相端,A1在此作比较器用,A1的反相端接的R10与可调电阻R11,可以根据探测器所需的不同灵敏

25、度调节P点电位。A1输出电压UH直接送抗干扰电路。运放A1的电源也是由F点供给脉冲电压,平均耗电极少,这就是为何A级电流能驱动工作电流为mA级的器件的原因所在。4.1.5抗干扰电路(图11) A2、A3连成了计数器形式,当连续两次收到接收放大 电路输出的正脉冲信号时,Q2输出一个确定的火灾信号,否则认为是干扰而不处理,所以,该电路对瞬时及短时易过性的干扰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R14、R15、C7组成了一个积分电路,在第一个正脉冲到来后,若没有连续收到第二个正脉冲,则将计数器复位。A2、A3的电源由B点电压供电。 4.1.6报警接口电路(图12) 在抗干扰电路未输出正脉冲的火警信号时,可控硅的控制

26、端为低电平,可控硅不导通。当正脉冲到来时,可控硅的控制端为正脉冲触发,可控硅导通,Z3稳压管开始工作,电压E被稳定在78 V左右,报警电流增至几十mA,探测器呈低阻状态,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另外,Z4、R17组成的抗干扰电路,这样,低于火警信号电压幅值的干扰信号就不能使可控硅触发。4.1.7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总电路图如图13。(1)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电路有其自己的特色,它解决了用A级电流动mA级器件工作的难点,在解决其它类似问题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该电路设有抗干扰措施,提高了火灾报警的可靠性。 (3)该电路采用的元器件均是市场上通用的,成本低,也适合以后电路集成之用。 4.1.8光电感

27、烟火灾探测器的电路原理:对该探测器的设计除了符合国际要求外,还要求探测器在正常监视状态下工作电流不大于100 A,探测器的电源为24 V直流电压,探测器的输入阻抗为240 k,呈高阻状态。在报警时,工作电流不大于80 mA,并等效于一个7 V左右的稳压管,呈低阻状态。因此,探测器静态功耗很小,同时也有利于区别探测器的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以便与座电路相匹配,实现频率的远距离传输.倒相电路探测器输入24 V直流电压。桥式倒相电路的优点在于接入电源时不必分正负端,可以随意接入电压的两根线,而输出是有确定极性的E电压,给施工安装带来很大方便。稳压、限流电路上电后,Q1、Q2均处于导通状态,形成I4电流对

28、C2充电。由于R1和R2阻值的选择使I4电流较小,C2取值又较大,所以B点电位缓慢上升。此时,Z1处于不稳压状态,I2很小。由于Q2导通,A点电位随B点电位上升而上升。当A点电位上升到Z1管的稳压值附近时,Z1管的动态电阻增大,I2电流突然增大。在这瞬间,I1电流基本稳定,这样I3电流相应减小,Q1、Q2相继截止,C2开始放电。经过一段时间后,B点电位下降,当B点电位降到一定值时,Q1、Q2又重新导通,I3逐渐增大,I2减小,使Z1管又处于不稳压状态。如此周而复始,Z1管间隙工作在稳压点附近。B点电位虽略有起伏,但还是较为稳定。振荡电路由NPN型Q3管,PNP型Q4管与阻容反馈支路C3、R4构

29、成一个无稳态振荡电路。当B点电位达到某一值时,通过偏置电阻R3使Q3导通,从而在R4上建立偏置电压,高速开关管Q4迅速导通,C点电位升高。从C点流出I5、I6电流,I6用于驱动接收放大电路,I5则通过阻容正反馈回路C3、R4流入Q3的基极,巩固Q3的导通。当C3充电到一定值时,将D点电位下拉,Q3截止,Q4也相应截止。当B点电位又上升到某一值时,Q3、Q4继续导通,形成一个无稳态振荡电路。C点电压波形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 s低电平期间,电容C2在存储能量,只在100 s内释放能量,从而实现了探测器在正常监视状态下平均工作电流为100 A,呈高阻状态。我们也曾尝试,采用CMOS时基电

30、路7555取代振荡电路,可以得到波形。但由于该芯片本身有一定静态功耗,另外它没有储存能量的功能,总工作电流为几个mA,不附合技术条件的要求。接收放大电路从图中看出光电转换是由红外接收管PE完成。PE与红外发光管LED相匹配,波长均为900 nm。PE由B点供电,一直处于导通状态。LED由F点脉冲供电,所以为间断的。当有烟雾时,PE应该接收到LED的发光信号。对LED采用脉冲供电方式,除省电外,还有抗瞬间尖峰脉冲干扰的作用。光电管PE接收到信号后送运放A1(3140)的同相端,A1在此作比较器用,A1的反相端接的R10与可调电阻R11,可以根据探测器所需的不同灵敏度调节P点电位。A1输出电压UH

31、直接送抗干扰电路。运放A1的电源也是由F点供给脉冲电压,平均耗电极少,这就是为何A级电流能驱动工作电流为mA级的器件的原因所在。抗干扰电路A2、A3连成了计数器形式,当连续两次收到接收放大 电路输出的正脉冲信号时,Q2输出一个确定的火灾信号,否则认为是干扰而不处理,所以,该电路对瞬时及短时易过性的干扰有较强的抑制作用。R14、R15、C7组成了一个积分电路,在第一个正脉冲到来后,若没有连续收到第二个正脉冲,则将计数器复位。A2、A3的电源由B点电压供电。报警接口电路在抗干扰电路未输出正脉冲的火警信号时,可控硅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可控硅不导通。当正脉冲到来时,可控硅的控制端为正脉冲触发,可控硅导通

32、,Z3稳压管开始工作,电压E被稳定在78 V左右,报警电流增至几十mA,探测器呈低阻状态,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另外,Z4、R17组成的抗干扰电路,这样,低于火警信号电压幅值的干扰信号就不能使可控硅触发。结 论在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任务。首先我通过对传感器的认识,通过传感器进一步了解火灾探测器,根据火灾探测器的不同又可以把火灾探测器分为好多种。进一步的了解了整个感烟式火灾报警器的制作过程,从而丰富了我对这方面的知识,并把书面知识和和报警器的制作进行了一次有机且印象深刻的结合,提高了查阅各种资料及处理某些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通过对

33、智能化感烟式火灾探测器设计,加深了对报警器的认识,自动装置等课程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受益匪浅。致 谢 时间很短,毕业设计完成的比较仓促,但是从中体会到了很多心得。1、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实际操作中,看错一个数据,弄错一个符号,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最终受害的是用户。学生时代通过学习养成科学严谨的学风,实则是为自己将来的事业铺设平坦之途。我们也曾看到,在学习上粗枝大叶,要求甚低,该严的不严,该准的不准,是比较普遍的,实在令人叹息。2、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以真理为精神支柱,求知识为先导。追求客观真理,不浅尝辄止,这是优良学风的精髓。3、培养不

34、囿于前人,可以创新的学习精神。我们可以无穷的接近真理,但是永远不能穷尽真理。宇宙无边,科学无底,学无止境,这是颠扑不破的。无论选择哪门学科,都可以在本学科、边缘学科无止境地开拓前进。4、 创新意识在学习中要逐步养成。首先,勇于向书本,向老师,向同学虚心求教。循此,可以走到学习上的新境界,取得新收获。其次,善于博才众长。我意识到创新是很艰难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为了让设计尽量完美,于是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在Internet上搜索相关问题答案,付出了很多时间与精力,我很欣慰。整个设计中,得到指导老师周老师的指点和同课题同学的帮助,设计的完成离不开广大同学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不完善甚至是错误

35、的地方再所难免,不妥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参考资料1 吴政江. 单片机控制红外线防盗报警器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2 宋文绪.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 余锡存.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4 唐桃波, 陈玉林. 基于AT89C51的智能无线安防报警器 J. 电子设计应用, 2003, 5(6): 4951.5 李全利.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6 薛均义, 张彦斌. 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7

36、徐爱钧, 彭秀华. 单片机高级语言C51应用程序设计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8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王天曦,李鸿儒.2000.电子技术工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83410李光飞. 2004.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1李华,孙晓民,李红青等.1993.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68517.12李朝青.1999.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3沈任元,吴勇.2002.常用电子元器件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4张伟,王力,赵晶.2003.电路设计与制作Protel DXP入门与提高.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99340.15邱关源.1999.电路(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6康华光,陈大钦.1999.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