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论郑珍的“学人之诗”.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6231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论文论郑珍的“学人之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论文论郑珍的“学人之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论文论郑珍的“学人之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论文论郑珍的“学人之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论文论郑珍的“学人之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论文论郑珍的“学人之诗”.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郑珍的“学人之诗” 论郑珍的“学人之诗”宁夏江魏中林(韶关学院文学院广东韶关512000;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内容提要:郑珍是清道、咸年间著名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大量征引经学、史学、小学、考据等专门之学入诗,体现出与诗人之诗迥然不同的学理之美。回避或忽略最能体现郑珍学人之诗特征的学问诗,就很难对他的诗歌做出全面允当的评价。 关键词:郑珍;学人之诗;专门之学;学理之美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1-85-88 郑珍字子尹,贵州遵义人,清代道、咸年间著名学者。少时受业于舅父黎恂,颇受沙滩黎氏家族文化浸染。 及长,深受时

2、任贵州学政程恩泽的赏识,并从程恩泽问学。与莫友芝同时崛起于贵州学界,并称西南两大儒。 郑珍生平学术以精深见长,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云:“郑珍著述虽不甚多而甚精。”黎庶昌对郑珍的学术做了比较全面的勾勒:“盖经莫难于仪礼,婚丧尤人道之至重,则为仪礼私笺;古制莫晦于考工,则为轮舆私笺、凫氏图说;小学莫尊于说文,以段玉裁、严可均二家之说綦备,则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 奇字莫详于郭忠恕汗简,而谬俗实多,则为汗简笺证;汉学莫盛于康成,则为郑学录。每勘一疑,献一义,刊漏裁诬,卓然俟圣而不惑。”(郑征君墓表)(1)1472他在经学、小学方面的成就,尤受到学术界推重。 郑珍“学擅专门,诗本余事,然心境与世运相感

3、召,遂不觉流露于文字间也”。(2)10他自认为“由来研经徒,吟咏非所暇”(后集卷5吉堂老兄示所作鹿山诗草题赠),“作诗诚余事”(前集卷7诸生次昌黎喜侯喜至)。然他学问富赡而溢为诗,其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陈衍的近代诗钞、钱仲联的论同光体都以郑珍的诗歌来标举晚清学人之诗。 一、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很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常以专门之学入诗,而不是以撦扯零散的知识、典故为能事。当学人进行诗歌创作时,一般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融入诗歌意境的构造中,因而学人之诗可以看作是“学之别体”。郑珍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体现出他深厚的学术功底。 (一)化经学章句入诗 郑珍的诗歌没有专门的篇章阐述经学的要义,然而经学章

4、句的引用在郑珍的诗歌中如天女散花,随处可见,顺手拈来,随意驱遣,毫不费力。他力图将经学思想与吟咏的事理打通,经学字句已成为他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一般撦扯经学章句迥乎不同,非经学大师无以至此。 郑珍长于礼学研究,他引“三礼”入诗比起其他诗人尤多。如在郴之虫次程春海恩泽先生韵(前集卷1)一首诗中引用“三礼”就有四次。“蜿垣出户阈”出自礼记曲礼上“不践阈”;“可怜倮虫长”出自大戴礼曾天子圆“倮虫之精者曰圣人”;“圣王除貍物,赤c有专职”、“更以蜃灰水,洒彼屋与隙”都出自周礼秋官赤c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貍虫”。郑珍对其它经学典籍的引用也十分普遍。芝女周岁(前集

5、卷1):“所幸越七日,先生尔如达”,直接化用诗大雅生民中的“先生如达”。 晦雨(前集卷2):“肯怨行多露,度阡还破庐”,“多露”源自诗召南行露“畏行多露”。正月陪黎雪楼恂舅游碧宵洞(前集卷1):“钟鼓干羽帔,又杵臼磨硙”,句意及文辞化用尚书大禹谟中的“舞干羽于两阶”,易系辞中的“断木为杵,掘地为臼”。(二)以奇字异文入诗郑珍在文字训诂方面的造诣很深,他不无自负地说道:“我为许君学,实自程夫子从此问铉锴,稍稍究滂喜,相见越七年,刮目视大弟。为点新附考,诩过非石氏。”(后集卷2王个峰言某友家有说文)他的咏物诗中许多内容直接来自于文字训诂典籍,如瘿木诗(后集卷4)就征引了尔雅、说文解字、广雅、释文等

6、文字学经典。郑珍“通古经训诂”还表现在“奇字异文,一入其诗,古色斑斓,如观三代彝鼎”(陈田黔诗纪略后编)(1)1486,如“谽谺见巨口,俯瞟嚇焉退。定魂下窞穴復,窔窱半明晦。一声欬啸呼,响砰磅磞礚”(前集卷1正月陪黎雪樵舅游碧宵洞)。诗中的一些僻字,有时不得不自注其意,如浯溪游(前集卷1):“当日能昏荒昏荒死阿广婪,乃见天王下殿走”,自注曰:“昏荒即昏,次山创此字谥隋炀帝”,“炀帝小字阿广婪”。 (三)以考据入诗 郑珍诗歌多金石、名物考证之作,体现出他学问的博大精深。他对金石颇有嗜好,“少年嗜古心胆雄,余力颇喜欧赵风”(前集卷9检藏碑本),金石考据是其诗歌中的重要内容。如腊月廿二日遣子俞季弟之

7、綦江吹角坝取汉卢丰碑石,歌以送之据拓本和典籍论证汉夜郎碑、姜维碑和江州邑长卢丰碑其实就是同一碑,详尽分析了一碑三名的原因。寄仲渔大定,属访济火碑讲述济火碑概况,指出碑上内容足可以补三国志的厥漏,兼及述了黔地其它两处石刻卢丰碑和红崖石刻的金石价值。玉蜀黍歌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物名考据诗,作者考证了多种古籍,证明“玉黍乃是古来之木禾”。文待诏凤砚并序为遵义太守平翰考证了他所得明代文征明凤兮砚辗转流传的历史,以及文征明另两只“流晖”砚和“高斋”砚现今归落之处。题唐鄂生藏东坡马卷真迹考论了东坡书马券的价值、券之由来以及黄庭坚跋缺失的原因。 (四)以史学入诗 郑珍许多诗篇反映出他广博的史学知识,如题北海亭图

8、(前集卷8)概述了晚明鹿善继等忠义之士参与魏党的斗争以及抗击清兵的历史,并纠正了北海亭之掌故传记中的错误。郑珍还善于通过史实而推衍出史论,如书子何藏明周东村竹林七贤图(前集卷8)联系历史上诸多人物指出像王戎等虽有美名却品行恶劣的大有人在。一些诗篇反映出他深邃的史家眼光,如竹王墓(后集卷4)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批驳了史籍关于竹王离奇传说的记载,“初时天启一州主,必有奇雄传似续。世久莫复识根原,遂缘竹姓谓天育。人非血气焉从生,盘瓠虽奇种犹畜”,指出虽史记和汉书亦难免此病,“常志传讹范沿谬,故是迁固为实录”。 (五)诗“学”广博 题莫郘亭藏文衡山西湖图(前集卷2)可作绘画史与绘画思想史看。与赵仲渔婿

9、论书(前集卷5)则可作书法史和书法思想史看。携诸生游卧龙冈,饮抱膝亭(前集卷7)叙述了古州城(今贵州榕江县)的名胜古迹,水文地理、历史文化,显示了他对黔地地理方志了如指掌;浯溪游显示了他对湖南祁阳一带的地理方志非常的熟稔。玉孙种痘(后集卷4)先叙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宋闻人规痘诊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等古籍对痘症的记载,再考叙了“食母秽说”、“时疾说”、“淫火说”、“孕期同房说”等痘疹病因,可做古医文看。郴之虫次程春海先生韵可作古代关于蚊虫的类书看。 二学人之诗同诗人之诗的审美特征有较大的不同,诗人之诗多体现出艺术之美,学人之诗多体现出学理之美。郑珍的学人之诗就多体现出学理之美。 (一)作诗如治学,

10、显示了学人的谨严与精审由于学人之诗是由学人这种理性的主体所产生的,他们在诗歌创作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其学术意识和学术精神。郑珍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就保持着谨严不苟的学人本色。所吟咏的如是实物,他会尽量深入其地进行考察;如是典籍记载,会查遍可得的图籍资料,力求元元本本,殚见洽闻。诗歌“用事精切,不可移易”(白敦仁语,见巢经巢诗钞笺注前言),务求典故与3 本事神理相通,分寸悉合。 (二)以诗述学,显示了学人学问的精深与渊博郑珍许多诗篇阐释他的专门之学,显示了他诗中之学的精深。如玉蜀黍歌(前集卷2)诗人为证明“玉黍乃是古来之木禾”,征引汉书地理志、山海经海内西经、唐书南诏传、穆天子传、竹书、周礼职方氏

11、、广雅释草等多种古笈以及张衡的思玄赋,从正面说明玉黍(木禾)古书中早有记载;接着又分析了诗经豳风讲到方物没有提及玉黍(木禾)、尔雅博物也没有记载的原因,对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也没有记载深表遗憾。穿插着古代神话传说,现实农家生活情景。整首诗旁征博引,华丽富赡,几乎全为议论,实是学问之诗、才力之诗。郑珍“读书既精且博,当其下笔,百家众流之书自然奔赴腕底”(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前言),他不仅频繁用典,而且数典连用,典中有典。如有感二首(前集卷6)之二:“太祝瞎无翳,仲车聋有灵。海澄何日见,世议皱眉听。烽火通龙国,楼船断鲒亭。黄头方选壮,鸡肋愧刘伶。”全诗共八句,却用了七个典故。非通经博识者不能深解其意

12、。再如明日同人过话山堂,次莫五韵共46句中用了30个典故,用典之频繁足见其学问的渊博。 (三)不事藻缋,显示了学人之诗的质实沉厚学人之诗重意不重辞,遣词造句往往显得朴拙无华,不似诗人之诗灵巧秾丽。诎黜风云月露之态,趋向质朴厚重的审美特征。如郑珍的抽釐哀:“东门牛截角,西门来便著。南门生吃人,北门大张橐。官格高悬字如掌,物物抽厘助军饷。不论儳絘十取一,大贾盛商断来往。一叟担菜茹,一叟负樵苏。一妪提鸡子,一儿携鲤鱼村民租铢利有几,何况十钱主簿先奉己。纵得上供已微矣,乃忍饲尔饿豺以赤子,害等邱山利如米。呜呼!贯率括率有时可暂为,盍使桑儿一再心计之。”诗中的“儳”、“絘”、“菜茹”、“樵苏”、“租铢”

13、、“十钱主薄”、“贯率”、“括率”、“桑儿”,都是学问典故,但用语质实平易,朴拙无华,“以功力深湛为特色”。(3)82莫友芝赞之曰:“彼持别材、别趣,取一字一句较工拙者,安足以语此哉?以视近世日程月课,楦酿篇牍,自张风雅者,其贵贱何如也!”(巢经巢诗钞序)(1)1505(四)经纬万端,显示了学人的经世情怀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相比,学人的经术之心使他的诗歌更关注现实,更注意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以显示他们“初志岂诗人”或“耻为文人”的理想情怀。郑珍就在诗歌中再三表明了自己的经世之志,“男儿生世间,当以勋业显。埋头事章句,小夫已翦翦。何况夸文词,更卑无可善”前集卷4樾峰次前韵见赠兼商辑郡志奉答)正是在

14、经世济用思想的影响下,他作诗“精神所注都在经世致用和民生日用”(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前言),用诗篇阐述了自己经世之策。例如他曾为家乡贵州摆脱贫穷,发展经济,在诗中提出三策。 黎平木赠胡生子何(前集卷7)提出黔地必须从农耕转向林业,发挥地区优势,才能守土致富,“我生为遵人,独作树木计”;厓堑口(前集卷6)提出贵州要开山辟岭,改善交通状况,才能与外商平等交易,繁荣贵州经济,“一朝会平荡,茶盐得通易”;遵义山蚕至黎平,歌赠子何(前集卷7)详述桑蚕之业,认为养蚕业“金帛满山那苦贫”,贵州养蚕业可以遵义为中心,在黔地其它地方推广。 三/郑珍的诗歌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六大主题,一是亲情诗,二是山水景物诗,三是

15、忧时悯乱诗,四是兵火流离诗,五是怀古咏物诗,六是学问考据诗。最后一类诗(“在子尹全部诗八百九十六首中,约占十分之三四”(4)405)最能体现出郑珍学人之诗的特征他一生读书博大精深,一旦下笔为诗,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书尽奔腕底,任其自如挥洒。以至于僻典、俚语、方言在诗中层出不穷,不乏生涩奥衍。(5)52对郑珍的这类诗歌,读得懂者如饮醇酪琼浆,赞赏有加。汪辟疆说他“学术淹雅,诗则植体韩黄,典赡排奡,理厚思沈”(2)10,翁同书说他的诗“简穆深淳”(巢经巢诗钞序)(1)1507,陈夔龙说“奥衍渊懿”(遵义郑征君遗书序)(1)1518,陈柱说“深厚渊奇”(6)215,黄万机则以“淳博”(7)70二字标之

16、。郑珍的学问诗无论是考镜源流,还是详征制作,还是精研利病,“不同于翁方纲之流的叶韵的考订文即使是最沉闷的题材,也有一股活气和亮色,有一种盘盘之气,熊熊之光”(白敦仁巢经巢诗钞笺注前言),“隽伟宏肆,见者诧为讲学家所未有,而要其横驱侧出,卒于大道无所抵牾,则又非真讲学人不能为”(巢经巢诗钞序)(1)1505。他的学问诗既有学理价值,同样有审美价值。 87论郑珍的“学人之诗” 然而读不懂的人阈于“填书塞典,满纸死气”的偏见和定谳,对他的学问诗直接加以否定,嗤笑其诗(尤其是他的金石考据诗)为故纸堆里的东西,以为缺少性情,只有书蠹的霉味,毫无价值,甚至认为这是郑珍诗歌最大的瑕疵,于是人为地把这些诗搁置

17、起来。所以大多数文学史和诗歌史对郑珍的学问诗或鲜有提及,或应景似地一语带过。少数涉及了他学问诗的著述,也是太多地关注于其中用典用事、险韵僻字、拗句涩语这些表层的东西,缺乏深入的分析,只能用偏僻晦涩、堆垛无聊等套话去评价。至于他是如何用诗歌来表述学问,表述哪些学问;哪些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哪些确实是饾饤什物;哪些故意矜才使气,哪些是学问的自然流露,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少去考虑。 任访秋先生说:“道咸年间的宋诗运动呈现出双向的美学走趋向:一是循着宋诗派理论的基本指向,追求艰涩勾棘的学人风度;二是顺乎诗歌发展的总趋势,以清新俚俗而富有生气的语言,着力表现诗人的自我,追求独特的诗人风格。这两种美学追求是

18、互相排斥的,但它们又同时并存于中期宋诗派的几乎每一位诗人的创作之中。”(8)114-115这非常符合郑珍的诗歌情况。按上述分类,郑珍最后一类诗主要属于“艰涩勾棘”风格,前五类诗歌属于“清新俚俗”的风格。他“艰涩勾棘”的学问诗,不但凸现出他作为学人的个性特征,也彰显出他所属的道咸宋诗派的流派风格。因而,无论是从郑珍的诗歌文本来看,还是道咸宋诗派的总体诗风来看,回避或忽略他的学问诗,实际上就是把郑珍作一般的诗人看待,使得“学者型”诗人郑珍缺陷了半边脸孔,无法呈现出一张清晰完整的面容,也就很难对他的诗歌做出全面允当的评价。至于因读不懂郑珍的学问诗、却又欲掩盖其浅薄浮躁的漠视和偏见更是不足道也。 中国

19、古典诗歌向来有如许缺憾,“于诗外别无专门学术也。若学术可称,而诗又为余事;且以学赡而累及于诗者”(2)17-18。崛起于晚清诗坛的郑珍是能填补这一缺憾的,作为学者的“才识学力”与作为诗人的“审美直观”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较完美的结合,他的诗歌具备了“诗之兴”与“学之理”的双重内涵。陈柱认为郑珍的诗歌“天人交至,诗人之诗兼学人之诗者也自宋以后,已无人能及者”。(答吕生芳子论诗书)(5)215陈田说:“余尝论次当代诗人,才学兼全,一人(郑珍)而已。”(黔诗纪略后编)(1)1486汪辟疆说:“巢经巢是清诗家之一大转捩,以学为诗而非填死语;以性情为诗而不落率滑元、虞而后只有巢经”(2)285评价也许过高,却能显示郑珍在晚清乃至整个清代诗坛的独特的地位。 参考文献 郑珍著,白敦仁笺注.巢经巢诗钞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 1996. 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3钱仲联讲述,魏中林辑录.钱仲联讲论清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4. 4钱仲联.梦苕庵诗话M.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六Z.上海:上海书店, 2002. 5易健贤.关于巢经巢诗诗钞笺注的三个版本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三十年文艺评论选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7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