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828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山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东山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东山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东山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东山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山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山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2007-2030,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07.12,评审稿,前 言,为了整合东山县的土地利用空间,合理引导工业布局,促进东山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受东山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于2007年06月承接了本规划。2007年6月底,我院项目组成员到现场进行踏勘、访谈,收集了相关的基础资料和规划建议。随后,我组成员对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委托方的建议,于2007年7月形成规划草案,并邀请县领导到院里来讨论,经修改后,形成了初步规划方案。2006年8月,我院将修改后的规划草案提交至东山县主要政府领导部门进行汇报,得到了领导们提出的宝贵意见;2006年

2、9月,规划草案经修改完善后形成初步规划方案,并提交至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初步方案汇报,得到各部门领导的宝贵意见。其后,分别于2007年10月和11月,将多次修改完善后的规划方案提交至县政府和职能部门进行汇报讨论。在此基础上,项目组根据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后,形成了本次规划评审成果。在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得到了得到了东山县人民政府、工业园管委会、东山县建设局、国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汇报内容,第一章 规划总则规划背景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目标规划内容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第二章 现状概况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公共设施

3、条件市政设施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第三章 园区发展战略东山岛发展战略园区发展战略第四章 园区发展规模用地发展规模人口发展规模,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功能结构规划用地布局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 竖向规划第八章 市政工程规划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第九章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环卫工程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卫工程规划第十一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二章 生态建设规划第十三章 分期建设规划第十四章 规划实施与管理,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宏观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每一个国家、每一经济带甚至每一城市都在不

4、断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塑造自身的主导职能,突出自身特色,以便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如管理、技术、资金、劳动力、原材料等正在进行不同的时空分离,不再集中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并且呈现出管理和技术向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集中,而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散的趋势,全球经济正处于快速整合的过程中。二、中观背景根据今年8月10日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指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而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两个率先发展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已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其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产业水平不断升级。三、微观背景随着海峡西岸经济

5、区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海西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各城市的职能变得越来越明晰,并且依据职能岗位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东山岛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重要的一员,也在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和战略部署。,第一节 规划背景,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二、标准、规范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部199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三、相关规划和资料1、东山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2、东山县杏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3、东

6、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集4、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杏陈生态园区规划编制基础工作汇总(征求意见稿),第二节 规划依据,一、宏观分析、战略定位针对本次规划区对于东山岛的重要性,把规划区置于东山全岛、海西经济区乃至东南沿海经济带当中进行宏观分析,对规划区的未来作出战略性定位,以使本规划区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建设可持续发展型工业园。二、科学预测、合理安排对规划区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其发展规模进行科学的预测,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以便节约建设成本、节省用地,建设节约型工业园。三、挖掘内涵、塑造特色充分研究分析规划区内现有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延续、健全和整合规划区的生

7、态系统,挖掘自然和人文价值,塑造规划区的空间和景观特色,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四、尊重现状、方便实施充分尊重规划区内现有的村庄,水库、山体、道路等,在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布局道路和用地,方便规划区的实施,建设可操作型工业园。,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通过对规划区宏观和微观的分析和研究,合理确定规划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规模,以及用地布局和设施安排,将规划区建设成为生态持续、环境优美、发展协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第四节 规划目标,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对规划区进行战略定位,确定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进行总体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布置道路系统和交通设施;统筹安排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和公

8、共设施;构造绿地和景观系统,提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综合防灾方面的规划要求;对开发建设时序和规划实施与管理方面的作出安排和建议。,第五节 规划内容,本次规划控制范围为东山县杏陈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52.48平方公里,包括山体、水库、村庄、集镇、菜园、港道、海域等用地,其中陆地部分南北长约为7公里、东西宽约为4公里,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第六节 规划范围,根据用地规模和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规划期限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近期:2007年-2012年(5年)中期:2013年-2020年(8年)远期:2021年-2030年(10年),第七节 规划期限,第二

9、章 现状概况,第一节 区位条件,规划区位于东山岛的西北部,东临东山湾、西临诏安湾,北隔大产港与云霄县陈岱镇和诏安县梅洲乡相望,南面与前楼乡相连,东南与西埔镇(东山县城)和樟塘镇相接,距离东山县城约4公里。,规划区内现有201省道(双码线)和109省道(大产路)分别以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贯穿全境,并在规划区东南侧交汇进入东山县城。201省道路面宽度为18米,北侧通过八尺门大桥与324国道相接;109省道路面宽度为16米,其西侧经过东山大桥与沈海高速公路相连。规划区距沈海高速出口约2公里,距东侧的铜陵码头约15公里。东山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中的东山岛环岛路从规划区西侧环绕而过;规

10、划中的厦深铁路东山支线和入岛高速公路从规划区东侧外围绕过。,第二节 交通条件,规划区东部为低丘地形,以自然山体为主,平均高程在100米左右;中部为台地地形,地面高程在3-15米不等,平均坡度在4.5%以下;西部为海积平原,高程在0-1米不等,平均坡度在0.08%以下,整个地形除东侧山体外,总体呈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势。根据相关部门提供资料,规划区50年一遇的最大高潮位为2.97米,平均高潮位为1.62米,平均海平面在0.46米左右。规划区抗震设防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第三节 自然条件,规划区内现状分布有磁窑、高陈、后林、前何、埕英、张家、径口、礁头、埔头、大产等十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6427人。

11、杏陈镇区由前何和埕英两个行政村组成,镇区人口约为5000人。区内产业以芦笋、荔枝、龙眼、柑桔等种植业和贝、藻、鱼、虾等水产养殖业为主;区内机砖生产企业较多,是漳州市最大的机砖生产基地,全县机砖产量的90%来自于规划区内;规划区现状主要的工业产品有机砖、石板材、碎石、罐头、造纸等20多个品种。,第四节 社会经济状况,规划区内现状设有2所中学、8所小学、1座卫生院以及邮电支局、交通运输管理站、税务所、农行营业所、供销社、粮站、电影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第五节 公共设施条件,规划区周边除了一条管径为200毫米的给水管道(日输水能力400T)外,没有雨水、污水专用管道;径口村东侧现有一座35KV的变电站

12、,解决目前杏陈辖区内的工矿和民用用电。,第六节 市政设施条件,规划区东部分布有多座小山体,由于受石头开采需要,山体受破坏较为严重;中部以菜地、园地和村镇建设用地为主,分布有9个行政村和若干个自然村,村庄用地分布较为分散;规划区西部除大产行政村外,主要以盐田和池塘为主。规划区内现状分布有10多座小型水库,水库水蜿蜒穿过中部的菜地和园地,排入西部的池塘,规划区现状水系较为发达。,第七节 土地利用现状,第三章 园区发展战略,第一节 东山岛发展战略,一、相关规划解读根据漳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东山县规划定位为漳州市域次级中心城市,以港口、商贸、旅游、轻加工业为主要产业。港口是东山岛

13、的自然优势条件,在多次规划中均得以重视,而旅游是各次规划中被重点提倡的发展方向,工业处于控制和引导的发展方向。,二、东山岛发展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1生态环境良好东山岛上的山体、林地、水系都得到较好的保护,岛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极少受到污染和破坏。2自然资源丰富东山岛上有着20多处奇特的象形石,如风动石、鹰嘴岩、石芝等,在东部沿海较为罕见;岛边海岸长,线型美、纵深大、类型多、沙质好,具有开发成为国家级旅游、疗养、体育探奇的价值;除主岛外,还分布有众多的岛屿和岩礁,造型别致;东山岛海域景观以海湾为主,不同海湾有不同的海浪变化规律和强度,整体水域风光丰富;此外,岛上有绮丽的海滨森林和奇花异木,水下

14、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和海底景观。3人文特征明显东山岛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烙下了许多明显的人文特征,如关帝文化,渔业景观、古城墙、特色村落等。2、制约因素岛上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不够明晰和确定;土地空间和水资源相对稀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三、东山岛发展战略选择东山岛自身的有利条件使其具备了不同于周边城市的发展基础和前提,有机会而且也应当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思路,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当中,如靠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低廉地租吸引企业等,而应跳出传统的发展思维,从与周边城市的不良竞争转为合作互补,发展过程中可借鉴国际上先进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

15、四、东山岛发展战略定位通过对东山岛的战略分析可知,工业化进程对东山岛来说只是一种手段和过程,而不是终极目标和重点,旅游、度假、会展、水上运动等产业才是其主要发展方向。,五、东山岛空间发展战略根据东山岛的发展战略定位,在“二线三新规划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规划对东山岛提出了“稀释东南、浓缩西北”的空间发展战略和“一环、两片、四区”的空间发展格局。1、“稀释东南、浓缩西北”的空间发展战略1“稀释东南”东山岛东南部集中了全岛主要的岸线、水域、古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并且面向众多的岛屿和岩礁,视野开阔,景观特质优异,旅游资源丰富;但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分布有大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并且城镇建设质量参差不

16、齐,与东山岛宝贵的景观资源混杂,空间发展方向不明确、功能混杂,影响了景观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稀释”东南空间,即有利于保护现有景观资源,构筑完整统一的空间形象,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场地空间,同时又可以引导城镇空间的集约发展。,五、东山岛空间发展战略根据东山岛的发展战略定位,在“二线三新规划体系”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规划对东山岛提出了“稀释东南、浓缩西北”的空间发展战略和“一环、两片、四区”的空间发展格局。1、“稀释东南、浓缩西北”的空间发展战略1“稀释东南”东山岛东南部集中了全岛主要的岸线、水域、古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并且面向众多的岛屿和岩礁,视野开阔,景观特质优异,旅游资源丰富;

17、但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分布有大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并且城镇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与东山岛宝贵的景观资源混杂,空间发展方向不明确、功能混杂,影响了景观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稀释”东南空间,即有利于保护现有景观资源,构筑完整统一的空间形象,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场地空间,同时又可以引导城镇空间的集约发展。2“浓缩西北”东山岛西北部属于全岛的北大门,是人们进出东山岛的重要门户空间,将城镇空间浓缩于此,既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塑造出最为完整突出的城镇空间形象,形成“先抑后扬”的强烈的海岛空间效果,给人以豁然开朗的空间感受,同时又可以利用其在全岛的区位交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发挥其在工业、商贸、居住等

18、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2、“一环、两片、四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环”是指分布在东山岛四周的岸线、沙滩、水域等自然条件串联起来,整合其资源优势,发挥各资源之间的关联效应,形成“镶嵌”在东山岛上的一个“旅游环”。“两片”分别是指规划中位于东山岛西北部的城镇建设用地和位于中部、服务于“旅游环”的服务设施用地。“四区”是指分别位于东山岛东北部、以铜陵古城为主体的人文生态保育区和位于东山岛东部、南部和西北部、以山体绿化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保育区。,一、园区发展条件分析1、园区位于东山岛的西北部,是人们进出东山岛的咽喉要塞,是人们感知东山岛的第一窗口,其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其城市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东山岛的形象和

19、发展。规划区的建设内部不应停留于普通工业园区的传统形象中,而应提升至一定的高度,应当具有综合的功能和形象。2、园区地形平坦,地势开阔,面积较大,属东山岛稀有的滨海小平原。这种集中连片、开阔平坦的地形条件应当为东山岛承担起更多的城市职能,并在产业发展方面起带动作用。3、园区内山体植被良好,水库众多,是东山岛重要的天然生态片区,其生态系统值得保护、健全和强化,并为构筑生态岛作出贡献。4、园区在201省道两侧集中了杏陈镇现有的办公、居住、商贸等主要城镇功能,是展示城镇空间形象的重要基础,该历史文脉和城镇肌理应得到尊重和延续。,第二节 园区发展战略,二、园区功能定位通过对东山岛的发展战略分析和战略定位

20、,使得东山岛要求本园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职能?”有了更清晰认识,而通过对园区自身发展条件的分析,使得园区“能够为东山岛承担什么样的职能?”有更坚定的信心。综合对东山岛的宏观战略分析和对园区的自身条件分析,规划对园区的功能定位一是突出“生态型”,二是形成“一片经济区域”,从而规划定位为:近期以工业为主导、商贸与居住为配套,远期商贸、居住与休闲全面发展的生态型滨海新区。三、园区空间发展战略1、注重对山体、水系等现有生态要素的保护、改造和完善,健全生态网络,构筑生态基础。2、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条件,构筑城镇骨架,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并严格控制街道宽度和街区尺度,为以后承担城市综合功能打下良好基

21、础。,四、园区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方向的明晰与否、恰当与否,关系到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关系到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竞争力,纵观国内外发展较好的城市乃至企业团体的发展历程,无不从专门化、单一化的产业方向开始,经过原始积累和升级改造后,逐步向综合型、集团化转变。园区乃至东山岛要在当今市场竞争原则下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亦应当遵循这样的经济发展规律。因此,园区在产业发展初期应当避免杂而全,而应当在东山岛的战略定位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产业类型。通过前面对规划背景的分析,东山岛将有机会承接来自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台湾等发展较快地区的产业转移,在产业选择上以“旅游”为主轴,挖掘并建立起旅游业的

22、上下游产业链,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如下:1、高新技术产业以东山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竞争力,利用台湾、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会,建立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新型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轻工业利用东山岛丰富的旅游资源条件和独特的渔业景观、渔业文化,构筑以旅游工艺品、渔需渔具为主的轻工业基地,作为东山岛旅游产业的补充。3、食品工业充分利用东山岛丰富海产品资源,建立以水产品加工业为基础,以旅游食品为主要方向的食品工业基地。4、机械工业利用东山岛的水深和岸线条件,以产业转移为契机,拓展以水上运动器材、户外运动器材为主的机械工业基地。,第四章 园区发展规模,第一节 用地发展规模,一、用地条件评定

23、从建设现状、自然条件、场地工程、生态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将规划区内的用地分为已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和不宜建设用地四类。1、已建设用地是指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现状已建设用地约为230公顷,约占总用地的11%,现状主要是杏陈镇区建设用地和后林、高陈、径口、大产等村庄建设用地。2、适宜建设用地是指自然条件好,不需要或采取简单(一般)的工程措施即可适应城乡建设要求,设有生态及人为因素影响限制的用地。规划范围内适宜建设用地约为940公顷,约占总用地的45%,主要分布在201省道两侧的菜地和园地,地形坡度在0.5%以下。3、可建设用地是指自然条件较好,场地较适宜工程建设

24、,需采取工程措施,条件改善后方能适应城乡建设要求,没有生态及人为因素影响限制的用地。规划范围内的可建设用地约为640公顷,约占总用地的30%,主要分布在规划区西侧的盐田和池塘,地形坡度在0.08%以下。4、不宜建设用地是指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差,必须采取特定的工程措施后方能适应城乡建设要求,具有较强的生态和人为因素影响限制的用地。规划范围内的不宜建设用地约为290公顷,约占总用地的14%,主要是分布在规划区西侧边缘的一些泥滩,平均高程在0-0.8米左右。,二、用地发展方向选择根据用地条件评定结果,规划区东部以自然山体为主,生态环境良好,区位条件重要,不宜作为建设用地,而应维护其生态系统,构筑成为

25、规划区与东山岛南侧景观资源之间的天然屏障,形成东山岛的“绿肺”之一,打造东山岛的第一生态印象。规划区中部属台地地形,地质基础较好,现状分布有众多的村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与东部生态山体相连,且处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因此,从节约建设成本、延续历史文脉、创造宜居环境等方面考虑,规划作为居住、办公、商贸等方面的用地。规划区西部除大产村外,现状以盐田、池塘为主,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方可作为建设用地,且又处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从建设要求、产业规模效应等方面考虑,宜选择作为工业用地。三、用地发展规模通过用地条件的评定和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后,规划区内经过工程改造后,可作为建设用地的总面积约为20平

26、方公里,其中约有7平方公里适宜作为工业用地,另有13平方公里适宜作为居住、办公、商贸等用地。,一、人口构成预测规划区内现状人口约为3万人,属于杏陈镇行政辖区人口,其增长方式以自然增长为主。工业项目的引入将带来相应的工业就业人口,以及服务于这些工业就业人口的服务业就业人口。同时,杏陈镇辖区内现有人口经过自然增长后,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将进入园区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成为工业就业人口和服务业就业人口,而没有劳动能力的部分将成为被抚养人口。因此,规划区的人口构成方式将是:规划期末总人口=被抚养人口+工业就业人口+服务业就业人口二、增长率预测根据杏陈镇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和相关指标要求,现状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

27、0%计,其中被抚养人口按45%计,劳动人口按55%;根据工业性质和门类,并参照国内省内相关工业园的实例,工业就业人口按每公顷的工业用地产生100150人计,其中约有20%作为带职工,带系数为1.5;服务业就业人口与工业就业人口比例按照1:8计。,第二节 人口发展规模,三、人口规模预测1、规划期末自然增长率人口=3万人(1+10)233.8万人,其中被抚养人口=3.845%1.7万人,另外2.1万人作为园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2、工业就业人口=700公顷(100150人/公顷)1+20%(1.5-1)10万人。3、服务业就业人口=10万人=1.25万人4、规划期末总人口=被抚养人口+工业就

28、业人口+服务业就业人口=1.7+10+1.25=12.95万人四、人口复核规划区内可建设用地约为20平方公里,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100-120平方米/人计,则规划区可容纳人口在16.7-20万人之间。五、最终人口规模预测综合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预测方法,以及人均用地指标的复核结果,预测规划区末总人口约为15万人。,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第一节 功能结构规划,根据现状地形地貌、开发程度、区位交通等方面的条件,将整个园区规划形成三个功能区,即:东部生态保育区、中部综合服务区和西部工业生产区。1、东部生态保育区东部结合自然山体众多、生态环境良好、区域位置显要等特点

29、,规划对自然山体加以保护和培育,健全生态网络,构筑进岛第一生态印象。在局部山脚平地,可进行少量的高档居住、度假、会议、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产业开发,作为工业园区的配套服务项目,同时与北面的陈岱镇旅游商贸区对接,形成规模效应。2、中部综合服务区中部以201省道为发展轴,结合现有的村镇,进行保留和强化,构筑集居住、办公、商贸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作为工业园的主要配套区。3、西部工业生产区西部结合地势平坦、现状开发程度低、处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等特点,规划作为园区主要的工业生产区,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应当注意对109省道两侧和工业园内部的生态和景观系统的规划布局,为提升进岛通道和园区整体形象奠定基础。,园

30、区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047.2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36.48平方米/人,其中居住用地占20.80%,工业用地占33.58%,道路广场用地占14.89%,绿地占17.12%。,第二节 用地布局,一、居住用地布局1、布局原则1以现有村庄为基础进行规划整合。2与工业用地相结合,方便生产、生活。3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生活环境。2、布局结构根据现状村庄分布情况,规划形成“五个居住区,两个居住小区”的结构形式1高磁居住区以现状高陈村和磁窑村两个行政村为基础,规划整合成为高磁居住区,用地规模为约为132公顷(包括道路和绿地等,下同),可容纳人口约为2.5万人。2后林居住区以现状后林行政村为基础,规

31、划整合成后林居住区,用地规模约为129公顷,可容纳人口约为2.5万人。3杏陈居住区以现状的前何和埕英两村为基础,规划整合成杏陈居住区,用地规模约为154公顷,可容纳人口约为3万人。,4新城居住区以镇区东侧英坑至牛仔林水库之间的用地为基础,规划为新城居住区,用地规模约为119公顷,可容纳人口约为2.3万人。5径英居住区以现状英坑和径口两村为基础,规划整合径英居住区,用地规模约为130公顷,可容纳人口约为2.5万人。6礁埔居住小区以现状礁头和埔头两村为基础,规划整合成礁埔居住小区,用地规模约为69公顷,可容纳人口约为1.2万人。7大产居住小区以现状大产村为基础,规划整合成大产居住小区,用地规模约为

32、52公顷,可容纳人口约为1.0万人。3、居住用地面积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25.8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比例的20.80%,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8.39平方米/人。,4、中小学布局1规模预测规划区总人口为15万人,中学按每千人需安排65个座位、每个班设50个座位、每所中学设36个班级,则规划期末需设置5所、每所36班的中学;小学按每千人需安排70个座位、每个班级设40个座位、每所小学设24个班级,则规划期末需设置12所、每所24班的小学。2布局原则A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原则上以保留、扩建为主,对部分用地规模偏小、教学条件简陋的学校进行拆除、合并。B中学原则上按1000米服务半径、每2.0-2.

33、5万人设一所、每所用地面积为2.0-4.0公顷的标准进行配置;小学原则上按500米服务半径、每1.0-1.5万人设一所、每所用地面积为0.8-1.2公顷的标准进行配置。C统筹兼顾园区的人口构成和用地分布特征3具体布局规划区共设置5所中学和12所小学,其中后林中学、杏陈中学、大产小学属于现状保留和扩建,其余中小学属于布局调整需要而新建。,二、公共设施用地布局1、布局原则1“大集中、小分散”原则园区中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如行政办公、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大型商业中心等集中设置形成园区的公共中心,而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零售商业等则分散到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内设置。2城市设计原则公共建筑往往体量较大、

34、造型活泼、标志性强、景观作用明显,因此在考虑公共设施用地布局时,融入城市设计思维,以便创造美好的城市空间与景观形象。2、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轴”的公共设施用地结构。“一心”即一个公共中心,位于高磁、后林、新城四个居住区的中心,结合201省道布置,内设有园区行政、办公、大型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场馆、综合医院和教育科研等设施用地,形成园区标志性建筑空间。“一轴”即由公共中心沿201省道经南北两个方向延伸开来的公共设施发展轴,沿轴设置以商业金融为主的公共设施,并在主要交叉路口拓展为公共节点。该轴是突出园区空间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东山全全岛空间形象的第一窗口。3、公共设施用地面积规划公共设

35、施用地面积为200.2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9.78%,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3.35平方米/人。,三、工业用地布局1、布局原则1与生态环境和生活要求相协调原则依据工业性质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合理布局,力求降低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2有利于生产协作的原则依据工业性质对用地规模的要求情况,尽可能让同类工业集中紧凑地布置,以利于企业间生产协作和上下游产品的衔接,产业良好的规模效应。2、用地布局以现状盐田和池塘为基础,依据109省道和南北港规划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园。1港北工业园位于109省道和北堤港的北侧,现状主要是盐田和池塘,规划用地规模为577

36、公顷(含内部道路、绿化等用地,下同)。该园位于东山岛重要进出门户-109省道和园区重要生态廊道-南北港的上风向,且又靠近主要的居住区和公共中心。因此,在工业选择上宜以一类工业为主,如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2大产工业园位于大产岛,现状主要是盐田和池塘,规划用地规模为242公顷。该园紧邻东山岛重要进出门户-109省道,且有处于岛中岛上,是展示东山生态工业形象的直接窗口,因此,工业门类宜以一类工业为主。3礁埔工业园位于南堤港东侧,现状主要是盐田和池塘,规划用地规模为145公顷。该园相对独立,用地规模较小,且又处于下风向,同时考虑到工业选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该园工业门类可以二类工业为主,如食品工业、

37、机械工业。3、工业用地面积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687.4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3.58%,人均工业用地面积为45.83平方米/人,其中一类工业用地面积为571.03公顷,占27.89%;二类工业用地面积116.39公顷,占5.69%。,四、仓储用地布局根据工业性质和工业用地分布情况,在园区内规划两处仓储用地,一处位于港北工业园东北角,靠近园区主干路设置,用地规模为17.21公顷;另一处位于大产工业园北部,临近园区划主干路设置,用地规模为14.57公顷。合计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31.7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55%。仓储用地集存储、加工、配送、交易于一体,既服务于所在工业园,也可为周边地区提

38、供服务。,五、对交通用地布局规划区内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12.7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62%,包括长途客运站用地和港口用地。1、长途客运站用地规划区内目前没有长途客运站,对外出行主要靠进出东山县城的过境交通。规划在园区中部、居住区与工业区交界处,结合201省道规划设置一座长途客运站,用地面积为3.00公顷,作为园区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场所。2、港口用地规划区内现状有两座小型客运码头,分别位于后林村北侧和大产村西侧,规划对其扩建和完善,作为旅游码头和水上环卫码头,同时在大产岛南侧规划预留一座工业码头用地。规划港口用地面积为9.72公顷。,六、道路广场用地布局道路广场用地布局以符合交通安全要求为

39、前提,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节约建设成本,并且与相关规划相衔接。在公共中心内部结合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一处游憩集会广场,用地面积为2.02公顷;另外在居住区和居住小区中心、公共中心、长途客动站附近、工业区内共规划14处社会停车场,合计用地面积为12.18公顷。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304.7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89%,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20.32平方米/人,其中道路用地面积为290.54公顷;,七、市政设施用地布局园区内市政设施用地包括给水厂、变电站、交通指挥中心、加油站、邮政局、电信局、环卫管理站、垃圾中转站、消防站等设施用地,合计用地面积为34.0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6%,

40、人均2.27平方米/人。1、供应设施用地1给水厂用地在东井水库东侧、靠近水源地红旗水库方向,规划一处给水厂用地,面积为4.72公顷。2变电站用地根据总体用地布局,现状35KV杏陈变电站处于规划中的径英居住区内部,必将对人们的生活居住产生较大干扰,且其容量不能满足远期负荷要求。因此,近期规划予以保留;中期将其拆除,在工业用地的中心地带规划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用地面积为1.00公顷;远期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在公共中心东南角增设一座110KV变电站,用地面积为1.15公顷。2、交通设施用地1交通指挥中心规划在公共中心北部、201省道东侧规划一座交通指挥中心,用地面积为1.42公顷,作为园区的重

41、要交通指挥枢纽。,2加油站规划区内现状有三座加油站,远期随着用地布局调整和道路开通的需要,逐步予以拆除或迁移,而在园区的东、西、北三个主要入口以及长途客运站北侧各规划设置一座加油站,共4座,每座用地面积约为1.0公顷。3、邮电设施用地在公共中心南侧规划邮政总局和电信母局各一座,用地面积分别为0.91公顷和0.49公顷;在港北工业园东西两侧、大产工业园中部、礁埔工业园中部各规划一座邮政支局和电信模块局,每块用地面积为0.25公顷。4、环卫设施用地在牛仔林水库北侧结合公园绿地规划设置一座环卫管理站,用地面积为0.40公顷;在公共中心东北侧、港北工业园中部和大产工业园中部各规划设置一座垃圾中转站,每

42、座用地面积为0.20公顷。5、消防设施用地园区内共规划一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和两座三级普通消防站。一级普通站规划位于公共中心北侧,用地面积为0.60公顷;三级普通消防站分别位于港北工业园东部和大产工业园西部,用地面积分别为0.51公顷和0.64公顷。,八、绿化用地布局园区内规划绿地面积为350.5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7.12%,人均绿地面积23.37平方米/人,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40.7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72%。,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一、铁路、高速公路根据漳州市域交通规划方面的要求,规划各有一条疏港铁路和疏港高速公路从园区东侧

43、外围绕过,与本园区的规划布局关系不大。二、港口东山岛两个主要的码头城安码头和冬古码头分别位于东山岛的东侧和东南侧,规划通过环岛路和109省道分别与东侧的城安码头和东南侧的冬古码头进行交通联系,发挥东山岛的港口资源条件。三、机场根据根据漳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在本规划区北侧规划有一处民用支线机场。根据海峡西岸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和厦泉漳龙城市联盟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为充分开发漳州南部的港口资源、打造南部中心城市,有必要在漳州南部规划设置一座支线机场,以作为厦门干线机场的补充,解决南部的对外交通条件,提升南部中心城市的交通地位。由于支线机场若设置在本规划区内,一是不能很好地满足机

44、场的对外交通要求,二是将限制了本规划区的开发建设。因此,本规划建议民用支线机场北移,可选择在云霄县境内陈岱镇,这样既不影响东山的航空交通要求,又能使机场很方便地服务到周边的诏安、云霄、古雷港经济区和漳埔县等漳州南部区域。规划按照县政府的征求意见,在规划区西北侧按照军事用地预留一处机场用地,用地面积为145.41公顷。,一、道路网布局园区用地总体呈长方形,根据外部交通条件和对外交通流向,并且综合考虑现状地形特点和现状道路分布情况,规划以109省道和201省道为基本骨架,采用方格网状道路系统。,第二节 道路交通规划,二、道路等级划分园区道路分为对外交通干道、园区主干道和园区次干道三级1、对外交通干

45、道对外交通干道规划形成“两纵四横”的结构形式,它是园区路网的基本骨架,承担起园区对外交通和园区内部各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作用。109省道东连东山县城、西接沈海高速,是东山岛对外交通联系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是漳州市沿海大通道的组成部分。因此,规划按照快速路的标准进行设置,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外侧各预留25米宽的道路绿带,用以创造良好的通道景观,同时在径口附近为减缓道路纵坡、使进岛通道更加顺畅,需要进行线形调整。201省道和其余对外交通干道红线宽度为40米,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外侧各预留20米宽绿带,其中201省道靠近径口村区段规划进行线型调整,以呼

46、应109省道的走向,同时又利于交叉口交通组织和用地布局。2、园区主干道园区主干道是各片区内部的道路骨架,主要承担片区内部的交通联系,同时对对外交通干道起补充、分流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分为30米和24米两种,设计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两侧分别预留15米和12米的道路绿带。3、园区次干道园区次干道承担各地块之间的交通联系,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18米,设计车速为20公里/小时。,三、道路横断面形式1、区内109省道采用四块板、双向六车道的横断面形式,具体横断面为:5.0-5.0-2.5-11.0-3.0-11.0-2.5-5.0-5.0(M)2、区内201省道和其余40米宽对外交通干道采

47、用四块板、双向四车道的横断面形式,具体横断面为:5.0-4.0-2.0-7.5-3.0-7.5-2.0-4.0-5.0(m)3、区内30米宽园区主干道采用三块板、双向四车道的横断面形式,具体横断面为:3.0-3.0-1.5-15-1.5-3.0-3.0(m)4、区内24米宽园区主干道采用一块板、双向四车道的横断面形式,具体横断面为:4.5-15-4.5(m)5、区内18米宽园区次干道采用一块板横断面形式,具体横断面为:3.0-12.0-3.0,第七章 竖向规划,一、规划原则1、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总原则。2、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3、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各项建设用地使用要求和

48、防洪、排涝要求。4、填挖方就近平衡、同期平衡,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5、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二、规划地面形式园区现状地面平均坡度在0.5%以下,整体地形平坦。规划地面形式采用平坡式,其中大产岛规划地面坡向为西北往东南方向;大产路以北规划地面坡向总体上为东北往西南方向,后林村附近由南往北方向;南堤港东侧规划地面坡向为东南往西北方向。,三、道路竖向规划1、道路高程控制从安全防潮、有效排涝、充分利用现状等因素出发,规划选择大产路、双码线、环岛路以及南北港两侧道路作为整个园区道路高程控制要素。为节省工程投资,规划环岛路采用堤顶路的方式,其路面高程按50年一遇的最大高潮位控制,最小高程不宜小于

49、3.5米。南北港两侧道路是现状最低点,从减少填方量、满足排涝要求等方面考虑,两侧道路高程按平均高潮位进行控制,最小高程不宜小于2.0米。2、道路纵坡坡度、纵坡坡向控制由于现状地形较为平坦、坡度小,规划道路纵坡坡度为2%以下,局部道路为平坡;道路纵坡坡向原则上与雨水排水方向一致,以减少管道埋深。,四、地块竖向规划地块规划高程按照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的高程高出0.2米以上进行控制;地面排水坡度原则上不小于0.1%。五、土石工程规划区内需填方区域主要是盐田和池塘,填埋深度平均约为2米,填方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填方量约为1800万立方米;从最短运输距离、道路拓宽取直、拓宽进岛的入口空间等方面考虑,规划

50、选择径口村南北两侧的山体作为主要取土区,另外在高陈和磁窑村附近的小山包亦可作为部分取土区。,第八章 市政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现状及规划1、用水量计算规划区用水量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预测:按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由于规划区以工业区面积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取规范中的较高值。本次规划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取1.0万m3/(万人d)。至远期2030年,规划区人口预计达到15万人。Q总1=1.01510000=150000 m3/d按不同性质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预测Q总2=151875 m3/d按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由于规划区以工业区面积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单位建设用地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