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防空地下室建筑.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86832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防空地下室建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系统)防空地下室建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系统)防空地下室建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系统)防空地下室建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系统)防空地下室建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防空地下室建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防空地下室建筑.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等人员掩蔽工程,人防工程术语防护单元:在防空地下室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一个防护单元面积小于2000)抗暴单元:在防护单元中,用抗暴墙分隔的使用空间。(一个单元面积小于500,一个单元设4个)清洁区:防空地下室中能抵御预定的爆炸动荷载作用,且满足防毒要求的区域。染毒区:防空地下室中能抵御预定的爆炸动荷载作用,且允许染毒的区域。外墙:防空地下室中一侧与室外岩土接触,直接承受土中压缩波作用的墙体。,临空墙:一侧直接受空气冲击波作用,另一侧为防空地下室内部的墙体。口部:防空地下室的主体与地表面,或与其他地下建筑的连接部分。对于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其口部指最里面一道

2、密闭门以外的部分,如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除尘室、虑毒室和竖井、防护密闭门以外的通道等。室外出入口:通道的出地面段(无防护顶盖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以外的出入口。(每个单元不少于两个出入口)室内出入口:通道的出地面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以内的出入口。主要出入口:战时空袭前、空袭后,人员或车辆进出较有保障,且使用较为方便的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室外出入口)次要出入口:战时主要供空袭前使用,当空袭使地面建筑遭破坏后可不使用的出入口。,防护密闭门:既能阻挡冲击波又能阻挡毒剂通过的门。(门槛高度,宜向外开启,编号:HFM1020;)密闭门:能够阻挡毒剂通过的门(

3、门槛高度,宜向外开启,GHM1020)消波设施:设在进风口、排风口、柴油机排烟口处用来消弱冲击波压力的防护设施。消波设施一般包括,冲击波到来时即能自动关闭的防爆波活门和利用空间扩散作用削弱冲击波压力的扩散室等。,钢筋工程,防护密闭门、密闭门的门槛分为固定门槛或活置式门槛(简称活门槛)。固定门槛标高,应高出地面建筑面层150mm,活门槛标高,应与地面建筑面层持平。,人防门槛钢筋在砼浇筑前应绑扎到位,模板工程,模板工程,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及门槛厚度至少300mm,密闭门门框墙及门槛厚度至少250mm,两个防护单元间一墙双门连通口的门框墙及门槛截面厚度至少500mm。,预留预埋工程,人防门安装工程,人

4、防门门扇涂装,滤毒室:装有通风滤毒设备的专用房间。密闭通道: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或两道密闭门之间所构成的,并仅依靠密闭隔绝作用阻挡毒剂侵入室内的密闭空间,在室外染毒情况下,通道不允许人员出入。防毒通道: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或两道密闭门之间所构成的,具有通风换气条件,依靠超压排风阻挡毒剂侵入室内的空间。在室外染毒的情况下,通道允许人员出入。,口部综合布置防护设计,次要出入口防护措施(与进风口结合),注:滤尘室与滤毒室之间的密闭门应设在滤尘室一侧,而不能设在集气室。油网滤尘器应安装在靠近滤尘器一侧。安装油网滤尘器的墙体宜为钢筋混凝土墙体。,人防通风设计,过滤吸收器,用途:设在人防工程滤毒式

5、进风管路上,用于过滤外界受污染空气中的毒烟、毒雾、放射性灰尘、溶胶和毒剂蒸气。保证在滤毒通风时,供给工事内部所需要的清洁空气。,型号和技术参数:,目前全国统一采用新型过滤吸收器,我省从2012年5月1日起要求设计时必须采用RFP-500型、RFP-1000型过滤吸收器。,防爆波活门:人防工程中用来在遭受空袭的情况下保证工程内不间断通风的防护通风设备,一般与扩散室结合使用,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悬摆式和胶管式两种。主体为钢制结构,遭受到核爆冲击波的瞬间会自动闭合,保护工程内部通风设备不遭受破坏。洗消间:供染毒人员通过和全身清除有害物的房间。通常由脱衣室、淋浴室和检查穿衣室组成。防倒塌棚架:设置在出入

6、口通道出地面段上方,用于防止口部堵塞的棚架。(5m范围内设)防化通信值班室:用作防化、通信人员值班的工作房间。防爆地漏:战时能防止冲击波和毒剂等进入防空地下室室内的地漏。,钢筋工程,扩散室前墙防爆波活门的上下槛箍筋(“手枪”箍)应为一次性成型的闭口箍。,倒塌范围与出入口设置,出入口防护设计,战时作为主要出入口的室外出入口,其敞开段宜设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外。在倒塌范围以外的室外出入口口部建筑宜采用单层轻型建筑。因受条件限制,室外出入口通道敞开段设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内时,其口部建筑应采用防倒塌棚架。核5级、核6级以及核6B级的甲类人防工程,当平时不宜设置口部建筑时,应在临战时在倒塌范围内的

7、通道出地面段上方设置装配式防倒塌棚架。战时作为主要出入口的室外出入口通道的出地面段上方的防倒塌棚架可采用装配式防倒塌棚架,临战时构筑,倒塌范围的取值,测压装置原理示意,人防通风设计,进风系统(防化等级丙级以上),防化通信值班室设置测压装置,测压管采用DN15热镀锌钢管,一端引入室外,管口向下;一端在防化通信值班室内通过铜球阀、橡胶软管与微压计连接。,测压装置布置图,人防通风设计,其它应注意问题,设置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三种战时通风方式的防空地下室,应在主、次要出入口密闭门(清洁区)的门框上部等相应位置设置战时通风信号装置。通风信号装置由通风方式信号控制箱和指示灯箱组成,信号控制箱安装在防化通

8、信值班室,指示灯箱能用不同的灯光颜色显示三种通风方式,并能同时伴有音响,告知人们要转换通风方式了。(红色表示隔绝通风,黄色表示滤毒通风,绿色表示清洁通风)(配电箱和控制箱合用),预留预埋工程,防空地下室建筑,主要讲授内容,1,口部防护,2,主体设计,3,平战功能转换措施,4,工程范例,1,口部防护,简述出入口防护出入口的分类冲击波超压特性与出入口形式出入口数量倒塌范围与出入口设置出入口尺寸指标出入口防护措施通风口防护通风口与出入口关系通风口防护措施口部综合布置,出入口分类,出入口防护,按设置位置防空地下室出入口可分为:室内出入口:通道敞开段(即无顶盖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范围以内的出入口,

9、通常位于上部建筑的楼梯间。室外出入口:通道敞开段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范围以外的出入口。室外出入口一般用作主要出入口。连通口:人防工程(包括防空地下室)之间在地下相互连通的出入口。防空地下室中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又称单元连通口。,按战时使用功能防空地下室出入口可分为:主要出入口:战时能保证人员或车辆不间断地进出,且使用较为方便的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主要供平时使用,战时可以不再使用的出入口。备用出入口:平时一般不使用,战时在必要时(如其它出入口被破坏或被堵塞时)才被使用的出入口。一般采用竖井式,出入口尺寸指标,出入口防护设计,人员掩蔽工程战时出入口的门洞净宽之和,应按掩蔽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

10、30m计算确定。每樘门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门洞的净宽。,战时出入口最小尺寸,人防物资库的主要出入口宜按物资进出口设计,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m2物资库的物资进出口门洞净宽不应小于1.5m、建筑面积大于2000m2物资库的物资进出口门洞净宽不应小于2.0m。,出入口防护措施,出入口防护设计,按由外到内的顺序,设置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密闭门宜向外开启。,防护密闭门及密闭门设置数量,出入口防护措施,出入口防护设计,防毒通道、洗消设施及密闭通道的设置数量,通风口与出入口关系,通风口防护设计,尽量单独设置室外通风口 进风口设在出入口通道内,室内新

11、风量不易保证;排风口设在出入口通道内,将会严重影响出入口通道的空气质量。设洗消间的防空地下室 由于洗消间、简易洗消间和防毒通道都要利用通风超压通风换气,并把污秽空气及时排到室外,因而要求洗消间、简易洗消间和防毒通道要与排风口相结合。,对于二等人员掩蔽的乙类和核5级、核6级和核6B级防空地下室,在室外确实没有单独设置进风口条件时,进风口允许设在室内出入口通道,但为了防止因倒塌物的堆积,影响活门悬板的开启,要求在防爆波活门的外侧采取防堵塞措施。,通风口防护措施,通风口防护设计,通风口防护措施要求供战时使用的和平战两用的进风口、排风口应采取防倒塌、防堵塞以及防雨、防地表水等措施;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

12、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进风口与柴油发电机排烟口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5m;医疗、专业队、人员掩蔽等工程,其进风、排风排烟采用“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扩散箱)”的消波措施;物资库的通风口可采用“防护密闭门密闭通道密闭门”的消波措施;人防车库的通风口可采用“防护密闭门集气室普通门(有气密要求)”的消波措施。,口部综合布置防护设计,主要出入口防护措施(与排风口结合),注:淋浴室淋浴器的布置应避免洗消前人员与洗消后人员的足迹交叉。,(1)单独设置的洗消间,主要出入口防护措施(与排风口结合),口部综合布置防护设计,(1)单独设置的简易洗消间,单独设置的简易洗消间应位于防毒通道一侧,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5m2。

13、简易洗消间与防毒通道之间宜设一道普通门,简易洗消间与清洁区之间应设一道密闭门。,(2)与防毒通道合并设置的简易洗消区,口部综合布置防护设计,主要出入口防护措施(与排风口结合),简易洗消间与防毒通道合并设置时,其防毒通道必须满足规定的换气次数要求,否则应分开设置。带简易洗消的防毒通道应由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之间的人行道和简易洗消区两部分组成。人行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3m;简易洗消区的面积不宜小于2 m2,且其宽度不宜小于0.60m。,口部综合布置防护设计,次要出入口防护措施(与进风口结合),注:滤尘室与滤毒室之间的密闭门应设在滤尘室一侧,而不能设在集气室。油网滤尘器应安装在靠近滤尘器一侧。安装油网

14、滤尘器的墙体宜为钢筋混凝土墙体。,物资库口部,口部综合布置防护设计,(1)设扩散室的物资库进风口部示意,(2)不设扩散室的物资库进风口部示意,(注:还应设除尘设施),对不设扩散室,采取空袭时暂停通风方式的物资库,排风时只需打开排风口部的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即可,口部综合布置防护设计,与清洁区相连的连通口,与清洁区相通的连通口设一个防毒通道(应设有洗消设施),防毒通道两端各设一道密闭门。(常见典型工程:附属式电站通往控制室或主体清洁区的防毒通道),基本要求,人防专业队掩蔽工程和人员掩蔽工程的面积标准和室内净高应按下表要求采用,其它工程的室内结构板底至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4m,战时作为各种用途

15、的防空地下室其梁底或管底距地面不得小于2.0m。,面积标准与净高,基本要求,面积标准与净高,管线穿围护结构时,其防护密闭做法详见设备专业部分的内容,基本要求,工程穿管限制,核5级、常5级,核6级、核6B级、常6级,密闭隔墙,2 临空墙厚度,早期核辐射的防护,室外出入口,(1)乙类防空地下室的独立式室外出入口临空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2)甲类防空地下室的独立式室外出入口临空墙厚度按表3.2-3。,表3.2-3 独立式室外出入口临空墙厚度,低抗力(5、6级)防空地下室(海拔200m的城市)室内出入口内通道最小长度可按建筑需要确定,临空墙最小防护厚度为250mm。此不赘述。,早期核辐射的防护,

16、室内出入口,附壁式室外出入口,临空墙处于室外早期核辐射直接照射的最不利位置,故对其单独作了规定。1 临空墙厚度(1)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乙类防空地下室,其附壁式室外出入口临空墙厚度不应小于250 mm。(2)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其附壁式室外出入口临空墙最小防护厚度:核6级二等人员掩蔽部均为250mm;核5级一等人员掩蔽部为550mm(应注意,经常被忽略),其他类型工程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表3.3.13选取。,早期核辐射的防护,附壁式室外出入口,1 当防护密闭门设置在直通式坡道中时,应采取是防护密闭门不被常规武器(通道口外的)爆炸破片直接命中的措施

17、(如适当弯曲或折转通道轴线等。,早期核辐射的防护,防护密闭门的设置,2 当防护密闭门沿通道侧墙设置时,防护密闭门门扇应嵌入墙内设置,且门扇的外表面不得突出通道的内墙面。,早期核辐射的防护,防护密闭门的设置,3 当防护密闭门设于竖井内时,其门扇外表面不得突出竖井的内墙面。,早期核辐射的防护,防护密闭门的设置,防护分区,常5级以下的防空地下室不具备抗炸弹直接命中的能力,防空地下室主要通过划分防护单元缩小炸弹破坏的范围,划分抗爆单元来提高人员与物资的生存概率。,简介,防护分区,一般情况下按表的要求划分防护单元与抗爆单元:,防护单元与抗爆单元指标,当防空地下室的上部建筑层数为十层或多于十层(不足十层或

18、无建筑,但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时,可不划分防护单元与抗爆单元。乙类或甲类的核5、6、6B级,当上下相邻楼层分别划分为不同的防护单元时,位于下层及以下各层可不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防护分区,防护单元要求每个防护单元防护设施和设备应自成系统,其内不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单元之间设置防护密闭隔墙(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墙);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至少设置一个连通口。,防护单元要求及隔墙构造,单墙设置连通口方式,防护分区,防护单元要求及隔墙构造,辅助房间设计,人员掩蔽工程战时所需房间与指标,辅助房间设计,柴油电站设计,3,平战功能转换措施,简述平战功能转换总体原则口部转换措施出入口平战转换通风

19、口平战转换主体转换措施 后加柱,平战功能转换总体原则,简述,1采用的转换措施应能满足战时的各项防护要求,并应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人防工程平战功能转换时限主要包括:早期转换应在30天内完成物资、器材筹措和构件加工;临战转换应在15天内完成后加柱安装和对外出入口及各类孔口的封堵;紧急转换应在3天内完成防护单元连通口的转换以及综合调试等工作。2 平战功能转换措施应与工程设计同步完成。实施平战转换的结构构件在设计中应能满足转换前后不同受力状态的各项要求,并应在图纸中说明转换部位、方法以及具体实施要求;当转换措施中采用预制构件时,应在图纸中说明预埋件、预留孔(槽)等应在工程施工中一次就位,预制构件应

20、与工程施工同步做好,并应设置构件的存放位置。3平战功能转换措施应按不使用机械,不需要熟练工人能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转换任务,临战时实施的转换措施不应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4 防护功能转换设计宜优先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定型化的防护设施与构件。,辅助房间设计,人员掩蔽工程战时所需房间与指标,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4)平时出入口钢筋混凝土预制梁临战封堵,注:每个防护单元临战采用预制构件封堵的平时出入口的数量不宜超过2个。,关于执行福建省人防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暂行规定的通知各县(市、区)人防办,漳州、常山、古雷经济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人防办,各直属单位,人防参建单位:在2014年全省人

21、防工程监理检查过程中,省人防办检查组指出我市人防工程建设中存在平战转换施工深度不足等问题。为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管理,根据检查组指出的存在问题和闽人防办2010121号福建省人防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暂行规定,经研究,现将人防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从2015年1月1日起,新申报的人防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其战时防护、通风、给排水、供配电、封堵构件以及平战转换预案的编制等,要严格按照福建省人防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暂行规定执行,建设单位在完成平战转换的相应施工内容后,方可申报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在此之前已经申报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的项目,按原要求执行。,简述,平战功能转换总体原则,5不得列入平战转换

22、的内容(规范强条)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中,下列各项应在工程施工、安装时一次完成: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构件;战时使用的及平战两用的出入口、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密闭门;战时使用的及平战两用的通风口防护设施;战时使用的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和防爆破地漏。,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1、对外出入口临战封堵,要求:其洞口净宽不宜大于7.00m,净高不宜大于3.00m;每个防护单元临战采用预制构件封堵的平时出入口的数量不宜超过2个。,类型:,(1)平时出入口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2)平时出入口一道钢结构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3)平时出入口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门、一道钢筋混凝土

23、密闭门临战封堵,(4)平时出入口钢筋混凝土预制梁临战封堵,(5)平时出入口型钢竖向临战封堵,(6)平时出入口型钢横向临战封堵,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1)平时出入口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2)平时出入口一道钢结构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注意:由于钢结构防护密闭门防早期核辐射、热辐射等性能差于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门,因此从图上可以看出一道钢结构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做法和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做法区别在于堆土层的厚度不同。,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3)平时出入口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门、一道钢筋混凝土密闭门临战封堵,注:此方法也适用于无封

24、堵出路(无法堆沙袋)的设备用房等出入口的临战封堵。,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5)平时出入口型钢竖向临战封堵,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6)平时出入口型钢横向临战封堵,适用:门洞宽B3000mm,高H3000mm。(多用于通向设备用房等一些小的对外出入口),注意:此时的封堵墙应按门框墙设计,不同于上述垂直封堵的上下受力的封堵墙设计。,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2、单元之间的平时通行口临战封堵,要求:其洞口净宽不宜大于7.00m,净高不宜大于3.00m;其净宽之和不宜大于应建防护单元隔墙总长度的1/2。,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1)两道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2)一道防护密

25、闭门临战封堵,(3)型钢临战封堵(属预制构件封堵),类型:,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1)两道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注意:相邻单元隔墙孔口采用两道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时防护密闭门的抗力级别为口部防护密闭门抗力级别的1/3,如图即5级为FMXXXX10,6级为FMXXXX05。,口部转换措施,出入口平战转换,(2)一道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注意:相邻单元隔墙孔口也可以采用一道防护密闭门临战封堵,但此时防护密闭门的抗力级别与口部防护密闭门抗力级别一致,如图即5级为FMXXXX30,6级为FMXXXX15。,(3)预制构件封堵,出入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注:临战采用预制构件封堵的相邻单元间平时通

26、行口,其净宽之和不宜大于应建防护单元隔墙总长度的1/2。,通风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平战结合人防工程,考虑到平时使用时的通风量与战时通风量差别较大,同时内部通风系统及平面布局也有较大差别,因此有的通风口只在平时使用而战时不用,战时需要一定的临战封堵措施;而有的通风口平时、战时结合使用,战时还需要一定的平战功能转换技术措施。,通风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平时用战时不用的通风口,为了有利于平时的使用,设计中允许设置专供平时使用的进风口、排风口和排烟口等,此类型通风口的特点是风道截面积较大,有的处于工程主体范围内,在临战时必须对其进行可靠的封堵方案保证战时抗力、密闭、防早期核辐射等防护要求。,通风口平战转换,口部转换措施,平时用战时不用的通风口,这种采用防密门+密闭门封堵的,方法可减少平战转换工作量,4,工程范例,工程范例二等人员掩蔽部物资掩蔽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医疗救护工程:急救医院,工程范例,二等人员掩蔽部,工程范例,物资掩蔽工程,不足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