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概论》 .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891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240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概论》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儿童发展概论》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儿童发展概论》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儿童发展概论》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0页
《儿童发展概论》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概论》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概论》 .ppt(2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 童 发 展 概 论,1.复习思路,构建框架,梳理知识;熟悉题型,把握重点;有效复习,事半功倍;习题训练,谨防丢分。,2.构建框架,儿童发展概论,学科概述,生理,社会、文化,对象、内容、阶段划分、学科特点、历史现状、研究原则及方法,遗传基因神经动作,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社会性个性道德发展,认知,新兴学科:儿童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3.熟悉题型,考试性质:非选拔性、标准化试卷结构选择 20*1填空 20*0.5名词解释(辨析题)5*4简答 4*5论述 2*8案例分析 14模拟题训练,4.有效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观点儿童认知过程发展规律及其培养儿童社会性、个

2、性、道德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实践,“了解”:填空、选择,“是什么”,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原理“理解”:简答、名词,“为什么”“怎么样”,在了解的基础上,领会概念把握规律“掌握”:论述,“怎么做”,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本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第一章 绪论,1.儿童发展概述 1.1儿童发展概念,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广义“发展”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儿童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是个体生命全程及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3、,1.儿童发展概述 1.1儿童发展概念,儿童发展科学的研究对象:从个体生命的诞生到个人走向成熟的整个发展历程从生命形成到成熟表现五个特点:儿童发展的发展特点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儿童发展研究领域:生理发展研究躯身尺寸、比例的变化,各种躯体系统功能的变化,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与发展,身体运动与行为的变化,以及生理健康。儿童动作的发展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智力的变化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力、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变化。,1.儿童发展概述 1.1儿童发展概念,儿童发展研究领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情感、情绪的发展,人际认知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发展,同伴

4、友谊关系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道德能力的发展等文化性发展文化感知、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文化思维、文化自觉能力的发展、文化沟通、文化融合能力的发展、文化熏染、文化调适、文化适应能力的发展等。,1.儿童发展概述 1.1儿童发展概念,人类发展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儿童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分支学科,1.儿童发展概述 1.2儿童发展与人类发展,年龄阶段:生物的变化或种系的演化规律划分:弗洛伊德以性本能的发展为标准划分心理特质的变化为依据划分:皮亚杰以认知结构的变化划分埃里克森将生物、文化和社会这种因素结合起来划分苏联达维多夫以儿童活动形式的转变作为划分依据本国的划分:两种分

5、法,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弗洛伊德-性本能:强调生物本能(性本能),以此为标准把人格发展分为五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殊的问题。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时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3、14岁以后),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考虑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个体的发展是自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八个阶段的顺序由遗传决定,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

6、过由环境决定。,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达维多夫以儿童活动形式的转变作为划分标准:直接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摆弄实物活动(13岁)游戏活动(37岁)基本的学习活动(711岁)社会有益活动(1115岁)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岁以内)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314、15岁)青年期(14、1517、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先学前期即婴儿期(3岁以内托儿所)学前期即幼儿期(36岁幼儿园)学龄初期即学龄儿童期(612岁小学)少年期(12、1314、15岁

7、)青年期(14、1517、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本国的划分:两种分法,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同时也具有不平衡性。(1)儿童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2)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既相对稳定,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变。稳定性:可变性:(3)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使其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8、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稳定性:社会教育条件虽然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时间内有其相对稳定性;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顺序性,在一般条件下,大多数儿童的发展次序和所需时间是相同的;生物发展有相对稳定的程序,生物成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有一种共同的规律。可变性:社会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可以引起儿童年龄特征的变化可变化性也指个体差异,即共性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特点:婴儿期的特点儿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第一高峰期)言语的获得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幼儿期的特点儿童身心的飞速发展时期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好形式认

9、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学龄儿童期的特点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学习活动逐步取代了游戏活动,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特点:少年期的特点儿童身体各方面迅速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发展速度缓慢,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青年期的特点身心趋于成熟,社会性、文化性发展趋于稳定,1.儿童发展概述 1.3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夸美纽斯种子论洛克白板说儿童教育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思潮,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普莱尔1882儿童心理第一部研究儿童发展儿童发展学正式成为科学,2.历史与现状 2.1儿童发展研究演变历程,热点领域研

10、究:婴儿发展研究:自然反应法、偏好法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儿童心理理论研究记忆发展研究语言发展研究儿童日常认知研究儿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利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来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问题的一门儿童发展新兴学科。认知行为遗传学,2.历史与现状 2.2儿童发展研究现状,研究设计质化研究更多倾向于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量化研究更多倾向于采用横向研究设计纵向设计、横向设计、交叉设计、跨文化设计横向设计: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访谈、测量、实验,以探究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优点缺点纵向设计: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实验、以探究儿童发展的规律优点缺点,3.研究方法 3

11、.1儿童发展研究设计,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观察法是儿童发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早期的儿童心理研究大都利用观察法,因为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其心理活动及表现都比较自然,研究者可以比较真实地获得幼儿心理活动的资料。分类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自然观察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用在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身上,3.研究方法 3.2具体研究方法,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

12、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法问卷法与访谈法很相似,只是将要研究的问题印在纸上,并要求参与者以答卷的方式作答。(不适合学前儿童)测量法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儿童进行测查,从而研究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3.研究方法 3.2具体研究方法,实验法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地操纵和控制一定的变量以观测个体反应,进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文化比较法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发展维度,对来自不同文化或亚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加以观察、测量、实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3.研究方法 3.2具体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 儿童发展的基础,2.儿童

13、发展的基础 2.1遗传与产前发育,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遗传和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DNA基因:遗传疾病:,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现状结构。蛋白质和DNA组成,DNA(脱氧核糖核酸)染色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的任务:发送指令到细胞质,用以合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形成人类机体各种特征的生物基础),2.儿童发展的基础 2.1遗传与产前发育,遗传疾病: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许多疾病都是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基因缺陷或基因突变引起代谢性缺陷以及染色体数目或形态不

14、正常导致各种发育不正常。苯丙酮酸尿症代谢性缺陷永久性地智力迟钝和精神发育迟缓唐氏综合症染色体变异斜视、身材矮小粗壮、伸舌心智发育迟缓特纳氏综合征(X0)女性空间技能有缺陷克莱恩费尔特氏综合征(XXY)男性有女性特征在与文字表达有关的智力发展方面有缺陷,2.儿童发展的基础 2.1遗传与产前发育,产前发育:个体出生前,在母体内会度过近10个月(约280天)。1、胚种期:着床,受精后两周2、胚胎期:是胚胎迅速生长的状态,(2周8周末)胚胎初期,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心跳,初具人形3、胎儿期:产前发育的最后阶段,第9周出生产前发育的影响因素:致畸因子:在胎儿期损害胎儿发展的环境因素统称致畸因子。药物、疾病

15、、辐射、营养、年龄、情绪及状态,2.儿童发展的基础 2.2大脑发育与神经可塑性,神经元及其联结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胞体和突起组成接受和传导冲动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聪明之源的神经元具有“长时程”可塑性神经胶质细胞:遍布于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之间,又称惰性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提供营养、支持、修复、保护作用,并参与髓鞘的形成。最新研究显示,胶质细胞不仅具备信息传递和处理功能,也具有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可塑性。,2.儿童发展的基础 2.2大脑发育与神经可塑性,神经元及其联结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如图具有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一个神经元可

16、通过突触传递影响多个神经元的活动;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也可通过突触接受多个神经元传来的信息。如图所示,2.儿童发展的基础 2.2大脑发育与神经可塑性,大脑发育新生儿出生脑重约350g,一年后达成人一半,两三岁达到成人的75%,到五岁时达到90%大脑皮层是人脑中最大的结构,占脑重的85%,是最后停止生长的脑结构,比大脑的其他任何部位对环境性的影响都敏感。2岁时大脑皮层大部分发育成熟,到8岁时,人的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几乎完全发育成熟对于大多数儿童,36岁之间,左半球表现出发展的加速期。脑的反射活动反射是脑的基本活动,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如图,2.儿童发展的基础 2.2大脑发育与神经可

17、塑性,神经可塑性(儿童认知神经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P275)儿童发展是儿童生理、心理与行为协同发展的结果,而生理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又是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基础。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受经验和发育程序交互影响所支配,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出可塑性。,2.儿童发展的基础 2.2大脑发育与神经可塑性,三个不同层次的神经可塑性脑结构的功能重组音乐训练与皮层重组细胞层次的神经可塑性表现在突触可塑性,表现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修饰,近期还发现大脑中新神经元在不断地形成。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一定条件下调整功能、改变形态、增加或减少数目的能力,既包括传递效能的变化(LTP/LTD),也包括形态结构的变化

18、,如PSD增厚或变薄等。神经可塑性的基因与分子机制,2.儿童发展的基础 2.2大脑发育与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与早期经验的交互作用神经突触的倒U形变化与心理发展关键期例如,婴儿在出生时的突触连接数目相当于成年人的十分之一,孩子3岁时,连接数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到了14岁,孩子的突触连接数目和成人相当倒U形的神经突触发展模式,使得幼儿大脑在早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为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提供神经科学的依据同时,各种感觉、知觉和认知能力在一定时间内呈现高效、高速的发展。神经可塑性与丰富环境刺激脑发育的活动依赖性,外界环境刺激的输入对大脑网络构建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强。唱儿歌、讲故事、做游戏和观察自然等活动都有

19、助于儿童大脑认知能力的发展,2.儿童发展的基础 2.3儿童动作的发展,身体的发育身体的发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人的一生奠定了基础和方向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如图P57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到下,又称上下规律,也叫首尾规律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的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即远近规律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先学会躯体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即大小规律由整体到分化。最初全身性、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无意到有意。先出现无意动作然后才出现有意动作。有无规律,2.儿童发展的基础 2.3儿童动作的发展,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影响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因

20、素基因的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度感官经验的统合。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动作的发展有赖于成熟与练习,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第三章 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1.儿童感觉发展 1.1儿童感觉发展的概述,感觉: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他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儿童时期的主要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痛觉,1.儿童感觉发展 1.2儿童视觉的发展,儿童视觉的生理机制:视觉对于儿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感觉,新生儿的视觉没有嗅觉和味觉那么灵敏,6个月以后儿童视觉发展才接近成人视觉的适宜刺激是特定光刺激,1.儿童感觉发展 1.2儿童

21、视觉的发展,儿童视觉适应:暗适应:是指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瞳孔放大,收集较多光线锥体细胞感光敏度增强,暂时维持视觉杆状细胞感光敏度迅速增强,取代锥体细胞的作用明适应:是指从低亮度环境到高亮度环境,眼睛大约过1分钟才能适应的过程。瞳孔缩小,以减少强光进入锥体细胞感光敏度缓慢降低杆状细胞感光敏度迅速降低,1.儿童感觉发展 1.2儿童视觉的发展,儿童视觉能力的发展: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新生儿的眼睛聚焦能力不强,视敏度也低。1个月的婴儿能用平静的眼睛运动跟踪一个慢慢移动的物体。3个月的婴儿会像成人那样对物体实现

22、聚焦6个月的婴儿视敏度大约为20/1002岁的婴儿视敏度接近成人水平,扫视和追视的能力发展很快。,1.儿童感觉发展 1.2儿童视觉的发展,儿童视觉缺陷: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小猫选择性盲视测验,1.儿童感觉发展 1.3儿童听觉的发展,儿童听觉发展概述:胎儿、婴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包括感觉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刚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就具有听觉反应。幼儿期的儿童的听觉音阈值比成人高,听觉阈限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儿童对纯音的最低听觉阈值出现在1419岁即儿童听力最好。,1.儿童感觉发展 1.3儿童听觉的发展,儿童听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的判断:新生儿出生6至8星期时还不能对声音做出反应。1岁左右不会学说话

23、难以掌握词语,尤其在复述的时候音准度差经常发生中耳感染,头部或耳部受伤患有腭裂、唐氏综合症或有其他缺陷,1.儿童感觉发展 1.4儿童其他感觉的发展,儿童嗅觉和味觉发展:婴儿能够依靠嗅觉辨认出母亲慢性鼻窦炎是儿童嗅觉障碍的主要病因婴儿对味觉的差异比较敏感儿童触觉发展触觉是父母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途径。抚触有利于交流情感试探性啃咬现象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儿童痛觉,抚摸对婴儿发展的作用: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智育的成熟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有助于婴儿产生安全感,形成正常的活动觉醒周期,为成年后形成独立个性做准备促进消化,增加体重,2.儿童知觉发展 2.1儿童知觉发展概述,知

24、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儿童知觉:图形知觉、深度知觉、社会知觉,2.儿童知觉发展 2.1儿童知觉发展概述,孟昭兰的婴儿感知觉3阶段:出生到4个月,婴儿通过五官探索感受外界刺激57个月,视听动觉的联合活动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复合感知能力出现89个月以后,爬行和走动促进了儿童空间方位、距离知觉的发展,手部精细肌肉的运动促进了形状大小知觉的发展。结论:从特异化神经通道机制的形成来看,首先是感觉发展的专门化与单一化,然后进步到多感觉通道信息特征的整合与分化。,2.儿童知觉发展 2.2儿童图形知觉的发展,事物偏好法实验结论:单色刺激与图案刺激相比,婴儿偏好后者随着年龄的增大

25、,婴儿偏好的图案越来越复杂婴儿早期对图案的选择存在对比敏感性原则最初,婴儿对图案中的某个单元特征感兴趣,年纪稍大一点,就会对所有组成部分感兴趣,并将其综合为一个整体。婴儿喜欢看清晰的图像。注视箱研究结论:在中等复杂程度内,复杂程度越高,婴儿注视时间越长新生儿对社会性刺激比非社会性刺激注视时间长以适当速率运动的物体能引起婴幼儿的注视并使其视觉追随之新生儿对物体的某个重要特征视觉偏好强于对整体的关注。,2.儿童知觉发展 2.2儿童图形知觉的发展,对于形状知觉的培养,幼儿园教师注意:小班:辨别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班:拼合三角形、拼合圆形;大班: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圆柱形。4岁是儿童的

26、图形知觉敏感期,2.儿童知觉发展 2.3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视觉悬崖”结果发现:7个月婴儿爬到悬崖边的时候几乎全部停止前行后来的心理学家通过测量不同的月份的婴儿的生理指标发现,两个月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但其知觉所引起的反应是好奇而非恐惧。,2.儿童知觉发展 2.4儿童社会知觉的发展,婴儿的面孔偏好研究:新生儿对人的面孔有偏好在对人脸的注视中,婴儿对充实的正常面部(包括五官)最为有兴趣。在2、3个月后,婴儿能对不同的面容特征区分与婴儿出生时注意面部周围轮廓不同,2个月后的婴儿会发展到注意人的表情,甚至对表情做出微笑反应。理论线性系统模型(构成面孔要素的物理能量特性);右脑优势模型(左眼视野优势

27、);conspec和conlern理论(内在加工、经验记忆);视觉模块理论(先天存在识别面孔的中枢);非特异化识别理论(顶部优势、一致性),3.儿童注意的发展 3.1儿童注意发展概述,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项单独孤立的心理过程,它的发展是智力整合发展的保证。新生儿已有非条件性的定向反射在婴儿学会说话以后,受意识支配的有意注意出现。5岁半的儿童,随意注意(社会性行动)有一个很大飞跃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儿童注意的发展是由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3.儿童注意的发展 3.1儿童注意发展概述,教师判断幼儿是否集中注意的重要线索:适应性活动。无关运动的停止

28、呼吸运动的变化面部表情紧张,3.儿童注意的发展 3.2注意发展意义,注意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拥护者,是高质量认知活动的捍卫者注意是儿童游戏和学习的保证注意对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有功能性意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3.儿童注意的发展 3.3影响因素,影响儿童注意发展的因素注意力的发展与儿童自身的状态有密切关系营养过量和缺乏都可能由于导致儿童身体不健康而阻碍其注意力的发展,3.儿童注意的发展 3.4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注意的集中性和持久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转移能力注意的广度(幼儿23),3.儿童注意的发展 3.5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在对儿童注

29、意力的培养中注意:刺激丰富化原则注意训练与注意发展匹配原则形式立体化原则空间渗透式原则,3.儿童注意的发展 3.6儿童注意品质的特征,影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注意的对象具体形象、生动鲜明学习活动游戏化,避免枯燥单调的方式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鼓励幼儿参与保持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注意对象、任务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无关刺激的干扰易引起分心如何判断儿童注意力问题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情绪不良或社会适应不良。,第三章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第四章 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婴儿记忆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规律与儿童学习,

30、1.婴儿记忆的发生 1.1记忆发生的指标,记忆发生的指标定向反射和习惯化定向发射就是对新异刺激做出反应的倾向。当刺激多次出现后,主体就不会再产生这样的变化,或是反应下降,这种定向反应的消失或下降我们称为“习惯化”。条件反射条件发射是指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条件反射的建立说明记忆主体记住了条件刺激,表明再认的存在,记忆发生,1.婴儿记忆的发生 1.2婴儿记忆的特征,婴儿记忆的特征婴儿时期的记忆主要以无意识为主,还不能为特定的目的进行记忆。婴儿具有相当好的信息保持能力。婴儿提取信息的形式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历过的刺激回忆则是对已消失的刺激产生一个心理表征的过程。延迟模仿:即不

31、是立即就出现的模仿,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的模仿婴儿期的记忆缺失现象即我们无法保持任何有关婴儿时期的经验。婴儿的习惯化速率存在差异,婴儿习惯化相对较快的儿童在IQ测验上得分也较高。,2.儿童记忆的发生 2.1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例P95)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对以往事件的经历有助于儿童预测和期待未来的事件;为个体提供了某种时间的延续感,从而看到过去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之间的联系,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建立密切相关。,2.儿童记忆的发生 2.1自传体记忆,童年期遗忘的消退就是自传体记忆发生发展的开始。不同事件

32、的童年期遗忘存在差异自传体记忆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神经机制的解释:海马结构不成熟认知机制的解释:认知结构的改变不适应成人的图式结构社会互动机制的解释:交往方式、信息存储、提取方式等的发展成人与儿童对话:精细化的对话有利于儿童自传体记忆的发展,2.儿童记忆的发生 2.2记忆策略,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研究主要针对三种基本策略:复述组织精细加工,2.儿童记忆的发生 2.2记忆策略,复述学前儿童开始适用复述策略,但复述行为要到6岁以后才会对记忆产生影响。为什么年龄小的儿童不习惯复述呢?较小儿童不知道复述可以促进回忆技能本身的充分发展是使用策略性手段的前提,而年幼儿童的技能水平是有限的(缺乏熟练而有

33、效地执行策略的能力),2.儿童记忆的发生 2.2记忆策略,组织在记忆一些内容时,将信息结合成为更大的单元(如对项目的归类),就是组织策略的使用。学前儿童不能进行语义组织,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执行策略能力的提高,组织这一策略才能在记忆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儿童记忆的发生 2.2记忆策略,精细加工对于不容易进行分类的信息,个体确认或建构记忆项目之间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这就是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是一种较迟发展的能力,一般出现在11岁以后,2.儿童记忆的发生 2.3儿童记忆的准确性,儿童记忆的准确性: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所目击的事件有多好的记忆能力在被重复提问的过程中,儿童是否容易受到暗示事件发生

34、时的情绪状态是否会影响他们的记忆从案发到被询问的一段时间中,信息是否能保持研究得出:学前儿童的记忆准确性和详细程度均不如年长儿童和成人,更容易受到暗示。也有研究表明,在恰当的环境、合理的提问,即使年龄很小的幼儿也能高度准确地做出报告。,2.儿童记忆的发生 2.4 元记忆,元记忆元记忆是元认知的一个方面,具体是指个体关于记忆是什么、记忆过程是怎样的、以及什么因素影响记忆的效果等方面的知识。元记忆分为: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关于记忆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关于记忆的元认知自我调节,2.儿童记忆的发生 2.4 元记忆,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关于人的元认知知识: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作为记忆主体所具有的能力、局限、特

35、质方面的认识。(学前儿童往往高估自己和他人的记忆能力)关于任务的知识:即对任务难易程度的认识。儿童逐渐认识到任务的难度在于必须储存的信息的数量和种类。关于策略的知识,即对策略类型、效果、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学前儿童只有初步的策略概念,2.儿童记忆的发生 2.4 元记忆,关于记忆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调节记忆者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监控和进行相应的调节是提高记忆的好方法。自我监控是将记忆内容、记忆目标相比较,以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自我调节包括计划、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记忆活动。自我监控和调节是建立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的,学前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出有限的能力。,2.儿童记忆的发生 2.5 记忆容量,记忆容量是指在记忆过

36、程中,可供心理过程使用的总的心理工作空间。神经系统的自然成熟是儿童记忆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记忆容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增记忆容量的增长受到两方面影响:记忆广度的扩大(儿童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记忆策略的运用(149162536496481),3.记忆规律与儿童学习 3.1 记忆的保持规律,记忆的保持规律保持是记忆者对信息进行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保持中出现的两个方面的变化:质和量量上的变化表现为信息数量的减少,出现遗忘。质的变化则表现为记忆内容的简略、概括,或是详细、合理,再或者是突出、夸张。儿童在记忆的保持中存在记忆恢复现象,即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3.记忆

37、规律与儿童学习 3.2 记忆的遗忘规律,记忆的遗忘规律遗忘是指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艾宾浩斯遗忘实验得出: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停止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3.记忆规律与儿童学习 3.2 记忆的遗忘规律,记忆的遗忘原因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少过度学习:是指学习后的巩固水平超过其刚能背诵的程度。过度学习达150%的时候,记忆内容保持最佳。学习者对记忆的态度记忆内容的性质、数量材料之间的干扰,3.记忆规律与儿童学习 3.3 儿童有效地学习,如何促进儿童有效地学习根据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无意识记忆为主,记忆容量

38、有限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根据遗忘规律和保持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通过多种方式,运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复习方式避免材料之间的干扰,同一时间不要安排学习内容太多、避免内容和性质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儿童有效学习所必需的要素:在学习前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的建立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一定量的学习程度,第四章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五章 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晨晨和牛牛是表兄弟,今年都3岁多了。牛牛比晨晨早出生两天,可个头却比晨晨矮一小截。一天在外婆家的小院子里,晨晨和牛牛正在玩把椅子当马骑的游戏,当“马儿”要越过花盆时,晨晨对牛牛说“牛弟,我们翻山了。”这时外婆笑着对晨晨说牛牛才是“哥哥”。晨

39、晨委屈地说:“外婆,我比牛牛高,我是哥哥。”晨晨认为自己个子比牛牛要高,就比牛牛大,为什么还要叫牛牛“哥哥”呢,他执意认为自己才是哥哥。,1.儿童想象的发展 1.1儿童想象的概述,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对马的形象进行加工,椅子当成“马”)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 表象:当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在头脑中形成对该事物的稳定形象。(马的生动形象),1.儿童想象的发展 1.1儿童想象的概述,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分类:无意想象指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是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是无意想象最极端的例子。有意想象:指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

40、的想象。,1.儿童想象的发展 1.1儿童想象的概述,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如图画等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幼儿想象的主要形式,根据想象的内容分为经验性、情境性、愿望性和拟人性四类。创造想象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内容新颖,有开创性。与现实相符合的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脱离实际的创造想象是空想或幻想(人类许多发明源于此),1.儿童想象的发展 1.1儿童想象的概述,儿童想象发展的规律:从最初的无目的性的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从以再造想象为主到出现创造想象的萌芽从想象脱离实际到合乎现实逻辑性的趋势与特征,1.儿童想象的发展 1.2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41、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学前期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学前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想象完全脱离现实到合乎客观逻辑入学后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加,创造性的内容逐步增加,想象的独特性也日见端倪,想象更符合现实逻辑,2.儿童思维的发展 2.1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什么是思维?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人类最重要的认识

42、活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2.儿童思维的发展 2.1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思维的主要特征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逻辑性: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思维的分类解决的问题不同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思维的独创性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儿童思维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儿童思维的发展 2.1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直观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作用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

43、是以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形态,是思维发展的必经阶段,具备思维的基本特征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状态,主要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种形式,2.儿童思维的发展 2.1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个体不断地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儿童思维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年龄特征等特点,2.儿童思维的发展 2.2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03岁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儿童思维发生和萌芽的阶段,此时的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行动思维,

44、特点主要是直观行动性,主要表现在:产生了词的概括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性、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拟人性)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入学后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直接与感知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3.儿童概念的发展 3.1儿童概念发展的概述,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反映儿童概念的形成:儿童在概括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以词为标志的概念。儿童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交往中学习、掌握概念,是一个积极主动

45、的过程。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的匮乏,对概念的掌握还主要停留于事物的感知方面(如大小、形状、颜色、用途等),3.儿童概念的发展 3.1儿童概念发展的概述,实物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往往从感知觉或实物的用途方面进行概括,以低层次概念为主,没有完全掌握实物的本质特性的概念4岁左右的儿童不能进行一级概念的独立分类5岁左右的儿童可以进行独立分类,以事物外部特征或功用进行分类6岁左右的儿童可以进行独立分类,对熟悉的实物的许多特征进行综合,但局限于实物的内外特征,3.儿童概念的发展 3.1儿童概念发展的概述,数概念的发展:数概念相对实物概念更加抽象,掌握数概念是一个较复杂、较长期的过程。林崇德(1980)通过

46、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形成数的概念,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3.儿童概念的发展 3.1儿童概念发展的概述,数概念的年龄特征:两三岁幼儿大都处在数量感知阶段,对数仅有模糊观念,有些幼儿虽认识几个数,但多是靠直接感知的四五岁幼儿大都进入数概念开始形成阶段,能点数数量不多的物体,并说出计数的结果。六七岁幼儿大都进入数概念基本形成阶段,能较顺利地一个一个点数较多的物体。,4.儿童判断、推理和理解的发展 4.1 判断的发展,判断的发展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对事物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的结果只有一种:肯定概念或否定概念。判断分类:直接判断:基于对事物的

47、感知特征进行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间接判断:根据事物的本质定义和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它是以抽象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4.儿童判断、推理和理解的发展 4.1 判断的发展,儿童判断发展主要特点:判断形式逐渐间接化判断内容逐渐深入判断依据客观化判断论据明确化儿童判断发展过程:从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分四个阶段:根据事物的名称来进行判断根据事物的外在属性进行判断根据事物外在属性的差异进行判断分析和综合事物的特征后进行判断,4.儿童判断、推理和理解的发展 4.2 推理的发展,推理的发展推理是判断与判断间的联系,是在已有判断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判断。最初的传导推理儿童最初的推理是传导推理传导推理是从一

48、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的事例,这种推理并不具有逻辑性,也不符合客观规律。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应用。A:B/C:D“破损与完好”实验得出,学前儿童就有了类比推理认知能力。这种推理是萌芽状态的,是根据外部功用或部分特征判断。,4.儿童判断、推理和理解的发展 4.3 理解的发展,理解的发展掌握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都需要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理解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前提下,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事物、发现新的联系。学前期儿童理解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

49、的说明来理解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明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儿童问题解决的发展 5.1问题解决含义与过程,问题解决: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一定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5.儿童问题解决的发展 5.2儿童问题解决的发展,婴儿更早就具有了问题解决的能力弗拉维尔认为儿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除了常用的一些资源与技能外,还涉及四个方面的资源与技能专业知识元认

50、知:反映或调节人的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即“对认知的认知”游戏感:儿童在游戏和生活中逐渐形成有关“事情应如何进行”的程式社会支持:包括社会文化和同伴,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包括关于个体的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和关于策略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对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进行评价和调整,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元认知的功能:意识性、调控性,第五章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第六章 儿童言语的发展,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语音语义语法,构成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