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细菌性传染病.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86910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3-细菌性传染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4.1.3-细菌性传染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4.1.3-细菌性传染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4.1.3-细菌性传染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4.1.3-细菌性传染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3-细菌性传染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3-细菌性传染病.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二、学前儿童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二)细菌性传染病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细菌性痢疾 3、急性出血性结膜 4、猩红热 5、百日咳 6、脓疱疮,(二)细菌性传染病,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本病多在冬春季流行。(1)病因 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病菌存在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经飞沫由空气传播。病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2)症状 病初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常有高热、呕吐、头痛、全身痛。患儿面色灰白,迅速出现血性皮疹,用手指压迫后红色不退。频繁呕吐,呈喷射状。患儿颈部强直、神志

2、恍惚、嗜睡、昏迷。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数明显增高。,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护理 隔离患儿,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不能进食则静脉补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紫外线消毒;加强皮肤护理,更换体位以免褥疮。(4)预防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冬春季,尽量不组织幼儿去公共场所。,2.细菌性痢疾,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幼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病最多。(1)病因本病由痢疾杆菌所引起。幼儿可因患儿和带菌者的粪便,以及粪便污染的衣物、用品等,通过手、食物、水及饮食进入胃肠道而受感染,即粪口感染。人对痢疾有普遍的易感性,患病后免疫力不稳定且不

3、持久,因此可多次重复感染。,2.细菌性痢疾,(2)症状起病急,体温在39以上,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上,便中带黏液及脓血。恶心、呕吐、腹痛、便后有沉胀下坠的感觉。少数患儿有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者称慢性痢疾。(3)护理幼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忌食多渣、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幼儿病情好转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并注意加强营养。卧床期间应遵医嘱服药。,2.细菌性痢疾,(4)预防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净的变质食物的卫生习惯。做好水源及饮食卫生管理,同时做好灭蝇工作。纠正幼儿吮手指的不良习惯。,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火眼”或“红眼病”,是幼儿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眼病。多发生于春夏季。传染性强,可重复感染发病,易在幼儿园爆发流行。(1)病因 系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或是通过手、手帕、毛巾和一般用具等将细菌病毒带入眼内。也可由空气污染,强紫外线和积雪反射的刺激引起。在麻疹、风疹、猩红热等病的病程中亦常见有轻重不同的结膜炎。,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症状 起病急,常为双眼或左右眼先后发病。患眼有异物感或烧灼感及轻度怕光、流泪。细菌性结膜炎一般有脓性及粘性分泌物,早上醒来时上下眼睑被粘住。病毒性结膜炎症状略轻,眼分泌物多为水样。一般一至两星期即可痊愈。若未能得到及时

5、治疗,常转为慢性结膜炎。(3)护理 每天要用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2-3次,也可用中草药方剂洗眼或湿敷。不能包扎眼睛和热敷,会影响内分泌物排出,使结膜炎症加重。,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预防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用患者的手帕和毛巾,不共用脸盆。如果单眼患病,嘱患者不要用手、手巾擦了患眼再擦健康眼,以免感染。用流动水洗脸。教师为患儿滴眼药前后必须认真用肥皂洗手。,4.猩红热,4.猩红热猩红热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多见于2-8岁。(1)病因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籍等间接传播。,4.猩红热,(2)症状患儿均有发热,多

6、在病后24小时出现皮疹。皮疹由耳后及颈部延到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红点,似寒冷时的“鸡皮疙瘩”,抚摸有砂纸感。用手紧压后,皮肤红晕隐退,经十余秒钟后肤色恢复原样。腋下、腹股沟、肘部及臀部等处皮疹密集形成一条条横线状疹,称帕氏征。脸部两颊发红,但口唇周围明显苍白。出疹后34天,舌苔脱落,露出生牛肉样舌面,舌乳头红肿,似成熟的草莓。故叫“杨梅舌”。,4.猩红热,(3)护理患儿应卧床休息,防止继发感染。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注意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病后2-3周注意查尿,避免发生急性肾炎。(4)预防一旦发现有感染症状,应对患儿进行隔离处理。也可用药物预防。,5.百日咳,5.百日咳百日咳是幼儿

7、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1)病因病原体为百日咳嗜血杆菌,通过咳嗽时排出的飞沫传播。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生中得两次者少见。,5.百日咳,(2)症状病初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相似,两周后出现典型的阵发性咳嗽,表现为成串的,紧接不断的咳嗽,连续十几声至数十声。咳嗽发作时面红耳赤,两眼鼓出,眼红流泪。尤以夜间为频。(3)护理良好的护理是减轻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减少一切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的诱因。进食易引起呕吐,争取在呕吐完片刻再喂,一般不致再次呕吐。幼儿必须派专人守候,以免发生幼儿阵发性呼吸暂停。(4)预防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儿。儿童出生后应接种百日咳菌苗。,6

8、.脓疱疮(俗称黄水疮),6.脓疱疮(俗称黄水疮)脓疱疮是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皮肤传染病,俗称黄水疮。常在幼儿园、小学儿童中流行。(1)病因病原体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是链球菌,也可以混合感染。本病多见于夏季或初秋季节。,6.脓疱疮(俗称黄水疮),(2)症状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疱疮,初起为红色斑点,12日内迅速扩大成水疱、脓疱。疱内含大量细菌,传染性很强。脓疱易破裂,露出糜烂面,以后中央渐愈,结痂自愈。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脓疱疮,可能引起淋巴结炎、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此病好发于颜面、口周、耳廓及四肢暴露部位。脓疱疮病变部位较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6.脓疱疮(俗称黄水疮),(3)护理 患儿隔离,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患处,衣服干燥清洁,常换洗烫晒。保护皮肤破溃处,不用手挠摸。多饮水,加强营养。,6.脓疱疮(俗称黄水疮),(4)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幼儿园应加强晨检,发现患儿要及时隔离。患儿的衣服、毛巾、被褥应蒸煮消毒,不能消毒的可利用太阳暴晒。成人如患此病,应避免与幼儿接触。及时治疗痱子、丘疹样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是预防此病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