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87163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建设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三份重要文件和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现就深化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协同培养、1+4正向激励”三大机制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深化教育均衡发展机制1 .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总校制改革一一精确把握改革方向,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和下沉,着力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共享困难等难题,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建共享,构建总校制各成员学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一一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深入推动关于进一步推进总校制办学改革十条意见贯彻落实

2、,鼓励和支持学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选择符合教育规律、适合本校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既落实“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探索多种办学模式,不断深化拓展总校制实现形式。稳步扩大改革范围,聚焦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学位不足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现已推进的全市57个总校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总校制改革试点扩面增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延伸,进一步扩大总校制办学覆盖面。着力破解体制障碍,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细化并赋予总校长在人员、经费、分配等问题上的权限,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探索创新教师互派机制,适当增加编制总量,落实人事编制,优化职称

3、结构比例。进一步加强行政和教研联动,强化总校制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监督考评,探索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总校制改革评估体系,全面激发内在活力。一一凝聚形成改革合力,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特别要主动对照“十条意见”逐条抓落实,确保经费保障到位、政策待遇落实到位、难题破解到位,以实际行动重视和支持总校制改革。市直各部门要继续支持改革,教育局要发挥牵头作用,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有关部门要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 .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三大工程小学“强基”工程突出“三强”,即强均衡、强管理、强内涵,小规模学校IO0%达到

4、相应办学标准,大力加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创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优质学校。初中“壮腰”工程突出“四壮”,即壮弱项,壮教改、壮素质、壮队伍,重点建设30所左右特色初中、30所左右新优质初中、20所左右示范性初中,全面提升初中教育办学水平。一一高中“筑梦”工程突出“五筑”,即筑牢同向发力、筑牢团队攻关、筑牢办学特色、筑牢联盟协作、筑牢目标跟踪,重点扶持一中、二中、九中、尤溪一中等4所省级普通高中示范性建设学校内涵提升,推进清流一中、建宁一中、将乐一中和明溪一中晋级,增强综合竞争力。高中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前列。3 .坚持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

5、。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部署,按照“十三五”中小学布局规划要求,构建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结构。鼓励支持优质普通高中复办(合并)初中,鼓励支持采取城区高中外迁办学,初中、小学、幼儿园梯次补位办法,着力推进城镇学校扩容建设,逐步解决“乡村弱、城市挤、大班额”等难题。加大农村学校扶持力度。深化基础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捆绑考核机制。实施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程,进一步扩大“结对挂钩”范围,帮助农村学校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指导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完善教师交流机制。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跟岗、顶

6、岗和城乡校长、教师交流等制度,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推动交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依规推动区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城乡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和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O建立和完善区域内教师送教、走教机制,缓解因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带来的课程开设不齐不足问题。二、深化教师协同培养机制4 .进一步深化明厦山海协作继续落实备忘录项目。根据、厦门两市教育局在2016年签订的关于开展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备忘录精神,进一步创新紧密联系工作机制,深化落实“一对一”结对共建、资源共享、挂职交流、职教互通、学生互访等项目。继续加强师资跟岗交流。加大选派力度

7、,进一步深化与厦门教育的结对帮扶工作,继续选派校级领导、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一线教师到厦门中小学跟岗学习,组织中小学校长(园长)到厦门访问交流、实地考察。继续加强教研交流互动。深化与厦门教科院等教研单位的合作,广泛开展教研交流合作,推进山区地区与厦门教研机构在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提升山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一一继续加强两地学生互访。加强两地学生间的互访交流,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艺术和科技交流活动,我市为厦门学生提供“红色旅游”和“特色实践基地”等研学资源。5 .加强与北京教育学院深度合作一一进一步落实合作内容。进一步落实市教育局与北

8、京教育学院2017年签订的关于加强教师教育领域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继续开展以“名师专家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优秀教育培训者、管理者与学科教师访问学者计划”“新高考专项研修计划”等教师专业发展研修。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健全培训培养合作机制,依托北京教育学院教育领域高端科研资源,着眼于提升市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重点落脚在提升全市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和优秀人才培养水平。一一进一步丰富合作形式。继续开展“名师名家进”活动,通过邀请国内名师名家走进,举办教师教育论坛、名师名家讲座、名师带徒等形式,帮助指导市域内教师队伍提升理念、开拓视野、专业发展。6,加强市内协同进一步发挥本土名师名校

9、长作用,聘请省、市级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担任兼职教研员,加强团队协作,实行联合攻关,破解教育教学难题,鼓励支持兼职教研员参与讲座讲学、专题研究、试卷命题等工作。三、深化1+4正向激励机制7 .持续提高教师待遇,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一落实正向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2017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的市基础教育工作绩效考评指导意见(试行)等“1+4”文件,认真贯彻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其配套文件,落实好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教师各项待遇。依法保障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通过正向激励方式

10、提高教师收入,将文明奖、综治奖等综合奖项纳入激励范畴,资金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按规定享受二级保健。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地方,根据实际实施相应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建立健全教师职务晋升机制、表彰奖励机制、放宽职称评聘机制,促进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一一加大综合表扬力度。市委、市政府定期评选一批市杰出人民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等。市、县党委和政府对在教育领域某一项目取得突破性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记功、嘉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一一确保教师培训经费。各级财政要依法确保教师继续

11、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从2020年开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2.5%列入当年度财政预算,中小学校按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经费,专项用于教师培训。8 .坚持激励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坚持教师是教育工作第一主体的工作导向,所增加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向班主任倾斜,主要用于班主任补助、高三一线教师节假日和晚自习下班辅导、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各类竞赛辅导、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评。9 .坚持激励差别化发放坚持“多教多酬,优教优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适合教育工作实际的绩效激励机制,建立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的二级绩效考核制度,健全教师激励分配办法,

12、实行差别化发放。10 .健全教师约束机制健全督察制度。健全不端行为查处和结果处置机制,推行师德师风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师德师风督察力度,把师德师风督察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察,及时研究和听取师德师风督察工作情况汇报,落实处理意见,有效促进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和风气的形成。加强督察问效。对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督察内容清单中所列举的违规违纪、师德败坏等行为要实行“零容忍”。加强督察结果运用,把督察情况作为教师资格注册、选拔任用、教职工年度考评、绩效考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职称晋升、岗位调整和约谈追责的主要依据,对违反师德师风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四、加强组织保障11 .落实主体责

13、任。要不断完善党委政府重视教育“六个一”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开展一次教育专题调研、组织一次教育座谈会,分管领导原则上走访一遍辖区学校、经常联系一批名师名校长、挂钩推进一批教育重点难题。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就落实好“六个一”工作机制的请示汇报,积极推动当地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单位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着力解决制约基础教育三大机制推进的瓶颈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2 .保障财政投入。要始终坚持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政府责任,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建立健全稳定增长机制,并根据学校建设发展需要及时足额安排发展性经费,重点支持学校内涵建设,包括教师培养与发展、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学校文化建设等。13 .加强督导评估。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统筹推进基础教育三大机制的实施情况,纳入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两项督导”和“教育强县”督导评估,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结果应用,完善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14 .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基础教育三大机制等工作的综合宣传和政策落实力度,认真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凝聚人心,统一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