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地区史第八讲c.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7424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边疆地区史第八讲c.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边疆地区史第八讲c.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边疆地区史第八讲c.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边疆地区史第八讲c.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边疆地区史第八讲c.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边疆地区史第八讲c.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边疆地区史第八讲c.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南诏简史,南诏国建立以后,积极向两爨活动的滇池地区发展势力,遂与唐朝产生了矛盾。748年,皮逻阁死,其子阁逻凤继位。因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郡太守张虔陀欺压南诏,激化了唐与南诏的矛盾。750年,南诏攻陷姚州,杀张虔陀。鲜于仲通率军进逼洱海,南诏遂叛唐而依吐蕃。752年,吐蕃封阁逻凤为“赞普钟”(意为小赞普),给金印,称东帝。754年,唐宰相杨国忠发兵十万征讨,为南诏所败。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无力顾及西南,南诏乘机拓展疆域,控制了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779年,阁逻凤死,其孙异牟寻继位,与吐蕃联兵攻唐剑南道,被唐击败,南诏伤亡惨重,乃迁都羊苴哶城(今云南大理)。吐蕃借此

2、改南诏为属国,向其征发兵役、赋税,并派兵驻守其境,引起南诏不满。此时,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不断争取南诏归唐,并促成南诏与吐蕃的关系破裂。793年,异牟寻遣使分三道至成都,同意归唐。韦皋乃遣使与南诏会盟于点苍山,互约和好。795年唐封异牟寻为南诏王。801年,南诏与韦皋联军大破吐蕃,解除了吐蕃对南诏的威胁。异牟寻死后,南诏幼君相继,弄栋节度使蒙嵯巅掌握大权,开始向外积极扩张。829年,南诏攻陷成都,掳掠子女百工数万人。此后唐国力衰弱,吐蕃也趋于瓦解,南诏对唐的侵扰更加频繁。859年,南诏王世隆自称皇帝,国号大礼。南诏不断攻唐,“再入安南、邕管,一破黔州,四盗西川”,使唐为之虚耗。但南诏也因战争不

3、断而导致内外矛盾激化。877年,南诏遣使请和。897年,南诏王隆舜为臣下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杀南诏王舜化贞,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大长和国,南诏亡。,南诏疆域,南诏德化碑是南诏王阁罗凤于766年建立的,是云南境内现存最大的一块唐碑。碑文追述南诏与唐朝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历史,描述当时“子弟朝不绝书,进献府无余月”的情况,表示“我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的决心。碑文还保存了文献所不及的许多珍贵史料。从中可以看出,南诏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制度的影响,但早晚期有所变革。南诏国王称“诏”,其初期的官制基本沿用唐朝的地方官制,分兵、户、客、法、士、仓六曹。后期改为三託九爽制,即乞託主马,禄託主牛,巨託主仓

4、;幕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万爽主财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贾。南诏地方有六节度、二都督、十(相当于州)。南诏的土地归王所有,官吏有分田,平民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粮食。南诏所有壮丁都是战士,出征时需自备征粮。南诏国相称清平官,与大军将共决国事,常由白蛮大姓或汉人担任,这主要是由族群发达程度和个人文化素质决定的。德化碑的作者自称“蛮盛家世汉臣,八王称乎晋业”,可知他是晋代琅琊王氏家族的后人,仕南诏为清平官。稍后的清平官郑回,也是来自中原的汉人。779年,阁罗凤去世,其孙异牟寻继位。史称“异牟寻有智数,善抚众,略知书”。他在郑回的劝导下,重新归附唐朝。中唐诗人白居

5、易有一首新乐府题为蛮子朝,讲的就是这一段唐、诏关系的变化:“谁知今日慕华风,不劳一人蛮自通。诚由陛下休明德,亦赖微臣诱谕功。异牟寻男寻阁劝,特敕召对延英殿。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御座近天颜。”,二、社会文化 1、社会组织,南诏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另有“白文”,即用汉字或对其笔画略加增损来记录语言。南诏还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往成都、长安就学,其文化教育制度也多模仿中原。阁逻凤爱慕汉文化,命儿孙拜被俘的唐西泸县令郑回为师。南诏王劝丰祐仰慕汉文化,放弃了世代相传的父子连名制度。不少南诏人精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的诗被全唐诗所收录。南诏向汉人学习了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大量的成都工匠被掳

6、至南诏后,南诏的纺织技术大大提高,其织品甚至可与成都织品比美。同时,南诏的狮子舞也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更是唐宫廷十四部乐之一。南诏王劝龙晟(810-816)时,佛教开始盛行;劝丰祐的母亲出家,法名惠海。至今还耸立在点苍山麓的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即为南诏王劝丰祐(824-859)时所建。著名的南诏图传被誉为滇南瑰宝,和南诏的剑川石钟山石刻一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文化习俗,推倒铜鼓改宗佛教,文化混合,第二节 大理国 一、历史概况,927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大长和国王郑隆亶,立清平官赵善政,建大天兴国;不久又废赵善政,自立为王,称大义宁国。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自立

7、,建国号大理。,蒙古兴起前夕的大理,大理王族自认是汉人后裔,曾受宋朝册封,在与中原展开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大力推行汉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白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白文又叫“汉字白读”,即用汉字或对其笔划略作增损来记白语。这种文字创始于南诏时期,盛行于大理时期,延续使用至明、清。自唐中期以后,中原民众就不断向云南流移,白语受其影响而内容更加充实。尽管当地语言有其独特发展,但始终保存有汉魏隋唐间的古汉语词汇。所以从南诏开始,就有用汉文记白语来为佛经作注疏,大理时期更产生了用白文写作的白史、国史等历史著作和诗歌、曲本、传说等文艺作品。元初郭松年大理行纪说:“其宫室、楼观、语言、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戈战阵之法,虽不能尽善尽美,其规模、服色、动作、云为,略本于汉。自今观之,犹有故国之遗风焉。”比较贴切地反映了当时西南边疆与中原内地的文化关系。,二、社会文化 1、技术、文学,2、宗教,第三章 元明清时代的云贵川边 第一节 建立行省,元代的云南行省,明代云南,明代贵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