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7615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总 绪 论,、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中国文学的演进和中国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分期。,第一编 先秦文学绪论,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二、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三、诗歌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其特点是诗乐舞紧密结合。,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状态;二、诗经及史传散文、诸子散文等成熟的文学作品已出现,但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一、由巫到史: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为巢”、“钻燧取火”等。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由此

2、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殷商宗教迷信之风大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出现了歌舞娱神的巫和掌文字记录的史这两种专职人员,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二、由于“学在官府”,贵族文学兴起,出现雅、颂之作。到西周时,巫史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保存到今天的文献资料有诗经中大雅、周颂中的部分诗歌,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十多篇和周易中的部分爻辞。相传制礼作乐的周公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伟人。反映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生活的著作主要是诗经中的小雅、国风与国语、左传。,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士”阶层从春秋末期形成,战国时代的士人不仅在学术领域里各张一

3、帜,各树一党,各倡一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也都各扶一主,各为一国。表面上是贵族执政,实际上起作用的乃是这些“士”人。学术上有儒、墨、道、法;政治上有合纵、连衡。,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一、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二、原始歌谣和神话。三、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诗歌和散文。、诗歌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诗经是不同地域的乐歌总集()、楚辞则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学。,、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

4、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主要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先秦的散文都是不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有一部分写得相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传诵。先秦的文学从其产生的时候起,就与现实政治、与社会人生有着紧密联系,并由此形成我国几千年的文学传统。中国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向来不大,这点与西方文学的差别相当明显。,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概念: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的原始形态是在有文字以前广泛流传在人民口头的神异故事

5、。二、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三、中国神话的类型:、有关解释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再造天地与人类。、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太阳来历、行踪、活动的神话。、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断首。,第二节 中国神话 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有关民族来源、祖 黄帝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部落中能人、首领等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神话:共工触山、黄帝征蚩尤、黄炎战阪泉。,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四、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神

6、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代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一、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己感物;、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二、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神话历史化,神话发展为仙话,神话作为文学的素材,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我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重实际而黜玄想;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不语“怪力乱神”;中国古代历史家注重考信于“六艺”,对

7、神话或不讲,或将其改为人的历史。,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一、诗经释名。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四、风、雅、颂:“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郑樵六经奥论,五、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六、诗经的作者:七、诗经的流传:1、鲁、齐、韩、毛四家诗。2、“今文”诗与“古文”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中。大部分篇章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祭祀乐歌。二、颂赞诗:分布较广,大部分集中在二“雅”中。、歌颂周天子、王室祖先、王室将领的叙事性颂赞诗。、颂

8、德祝福、谀美贵族或赞美人物技艺、品性、仪貌的非叙事性颂赞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三、怨刺诗:多产生在西周末东周初。、“大雅”中的是王室重臣或上层贵族直刺时政的讽谏之作,重在“刺”。、“小雅”中的大多是王室各级悒郁不得志的中下级官僚慨叹命运多舛的感伤之作,重在“怨”。、“国风”中的多是对统治者的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进行的抨击和讽刺。,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四、婚恋诗:绝大部分集中在“国风”中,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其中描写家庭婚姻悲剧的弃妇诗最具社会批判意义。五、征役诗:散见于“风”、“雅”之中。徭役诗是役夫感叹身世之作。兵役诗大都有重大历史事件做背景。,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

9、点,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2、“比”即比喻。3、“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所咏之事或无联系,或有联系,有的还起比的作用。,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三、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四、整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1、字法:迭字、联绵词、语气词。2、句法;四言为主搀以杂言。3、章法:重章迭唱的复沓形式。,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精神给后代诗人以极大的启迪。二、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三、推动后代诗人

10、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一、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古代的史官设置和历史记载的出现。二、先秦时期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三、我国散文的源头是甲骨卜辞。,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四、早期的历史散文尚书:尚书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献汇编,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总特点是质木古朴,佶屈聱牙。尚书的作品篇幅由简到繁,说理日趋细密。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段,带有一定的形象性。运用了语气词,表现了说话人的口吻,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尚书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正在走向成熟。,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五、春秋:“春秋”本为各诸侯国史书的通称。今本春秋

11、是鲁国的编年史,相传经过孔子修订。春秋记事简略,讲究遣词造句,在记事中表现出思想倾向。后人认为它善于寄寓褒贬,包含“微言大义”,称其“简而有法”。春秋以后社会的剧烈变革促使人们总结历史经验。在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迁中历史散文由官方文献向私人著述发展。,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一、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1、书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2、作者:左丘明3、成书时代:战国早期二、左传的编写体例、记事的起迄年限及主要内容:,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三、左传的思想倾向:左传的思想倾向属于儒家,其进步之处为:反映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邦本,民重于天,民重于神,民重于君;揭露荒淫暴虐、“残民

12、”、“困民”的统治者。赞扬有所作为、“恤民”、“用民”的政治家以及维护国家利益、爱国保民的思想行为。左传的局限是:站在保守的立场上,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维护旧礼制和旧事物。书中也有一些宣扬天道、鬼神、灾异等迷信的内容。,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四、左传的叙事艺术特征:1、叙事详密精彩,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有完整谨严的结构和布局;2、善于描写战争,既具体表现战争原因、过程及场面,又注重揭示战争胜负的原因,寄寓关于战争的进步观点;3、注意在叙事中写人,刻画了一批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五、左传的记言艺术特征:1、行文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鞭辟入理;2、语言

13、简洁含蓄,富于文采。,第三节 国语,一、国语概况:1、国语是战国初年编定的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史实。2、其思想较为复杂,表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又反映了维护旧制度、维护周礼的保守倾向,书中带有不少迷信内容。,第三节 国语,二、国语的艺术特色:1、国语侧重记载与治乱兴亡有关的议论,寄寓历史教训,风格婉而多讽,平实剀切。2、人物对话风趣生动,情态宛然,有的段落如同讽刺小品。在记言时能通过简洁的叙事,交代前因后果,再现历史人物形象。3、有的章节增饰加工较多,故事性强,富于传奇色彩。4、全书材料来源不一,风格亦不一致。,第四节 战国策,一、战国策概况:1、战国策的体例:国别体史书

14、2、书名:刘向所定。3、主要内容:,第四节 战国策,二、战国策的思想倾向:主要反映了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思想面貌。重视士的作用、要求提高士的地位;崇实尚利、进取有为的价值观;重“权借”、尚时势的策略思想;否定传统道德观念,为达目的可以不讲信义,不择手段。战国策思想内容的复杂性:爱民重民的思想、扶危济困的行为以及对统治者的揭露批判。,第四节 战国策,三、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语言的辩丽恣肆,放言无忌;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通俗浅易;3、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4、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一、奠定

15、了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1、在记事中表达见解,寄寓爱憎褒贬。2、秉笔直书的精神。3、真实性与形象性的统一。4、对史传文学不同体式的开创。,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二、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影响了古代小说的民族特征。其丰富内容成为后代小说、戏曲取材的宝库。三、其风格、语言和写作技巧成为后代散文家学习的典范。备注:除了学习先秦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外,应充分注重其史学价值。,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诸子散文概说:1、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面和养士用士。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出现。

16、,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2、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1)早期诸子散文,语录体的有论语和老子。(2)战国中期由语录体向对话体论辩文的过渡,文章风格的多样化,质朴严谨的墨子、犀利善辩的孟子、恣肆激诡的庄子。(3)战国后期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的成熟,荀子和韩非子。(4)战国末期的论说文,吕氏春秋和李斯。,第一节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3、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1)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2)勇于言辩,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了士的独立人格。(3)浅显生动,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二、论语,二、论语,1、论语概况:(1)编定: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17、弟子编撰。(2)体例:语录体(3)篇数:二十(4)内容:(5)流传情况:2、孔子的生平:详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对传播古代文化,整理和保存古代文献有巨大贡献。,二、论语,3、孔子的主要思想:(1)希望以西周的礼乐制度为蓝图,进行温和改良,维护等级名分,消除社会动乱。(2)提倡“仁”的道德标准和施政原则,反对暴君苛政,调和阶级矛盾。,二、论语,(3)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精到见解。(4)重视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重视文采,提倡文质兼备。,二、论语,4、论语的艺术特点:(1)言简意赅,生动隽永,包含哲理,有感情色彩。(2)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再现了一定的生活情景。

18、(3)注意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多方面刻画了孔子的具体形象。,三、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主要反映了墨子“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思想观点。其写作特点是:不少篇章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推理严密。善于连类比喻,层层推理论证,部分复杂的比喻逐渐向寓言过渡。,四、老子,1、老子的生平和老子的作者、成书时间:,四、老子,2、老子的主要内容:()关于“道”的学说。()自然无为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抨击仁义礼乐,“绝圣弃智”。()朴素的辩证观点。()谦退不争的人生态度。,四、老子,3、老子的写作特点:()精警凝炼,言简意深,富于哲理。()比喻新颖,善于

19、描绘形容,富于形性。()句多排偶,文多用韵,酷似散文诗。,五、吕氏春秋,1、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论文集,以黄老思想为主而兼收并蓄,融汇百家。2、写作特点;宏大而严密的结构体系。风格平实质朴,洗练畅达。比喻和寓言层见迭出。,六、李斯:,李斯是秦朝建立前后的重要作家,他作于秦统一前的谏逐客书阐述人材的重要性,尖锐泼辣,辞采繁富,气势酣畅,体现了战国文风的特点。,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一、孟子的生平:二、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内容:,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三、孟子的思想主张:1、仁政学说。2、民贵君轻的思想。3、反对不义战争和横征暴敛,同情百姓苦难。4、性善论。5、“居

20、仁由义”、“尽心”、“养气”的道德修养论。6、“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文艺见解。,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四、孟子的文章形式:对话体的论辩文。五、孟子的艺术成就:丰富多彩、纯熟老练的论辩技巧;感情充沛,气势强劲,个性鲜明;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深入浅出,精彩传神;语言通俗自然,明快畅达。,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一、庄子的生平:二、庄子的作者、篇数及内、外、杂篇的区分:,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三、庄子的主要思想:1、“逍遥游”的精神自由境界。2、顺应自然,安命无为的生活态度。3、辩证思想向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发展。4、对现实黑暗和仁义礼乐的猛烈抨击。5、“绝圣弃智”的主张和

21、“至德之世”的理想。,四、庄子的艺术成就:,1、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人生境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交融;2、大量运用比喻和寓言讲述道理,其寓言注重细节刻划和夸张渲染,具有寓真实于诡诞、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四、庄子的艺术成就:,3、大胆借鉴神话传说,突破常规性思维的局限,展开奇异丰富的想象,富于浪漫色彩;4、文章汪洋恣肆,行文跌宕开阖,变化多端,语言奇峭富丽,生动泼辣,有时用韵,颇富有诗意。庄子代表了诸子散文的最高成就。,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一、荀子:1、荀子的生平:2、荀子的书名、作者、编定及篇数。,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3、荀子的思想特点:发展了儒家

22、学说,总结了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即尊崇礼义,又提倡法制,主张“天下为一”。“性恶论”。反对天命迷信的唯物思想。,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2、荀子的写作特点:(1)文章独立成篇,结构严谨,论证详密,全书有完整的体系。(2)比喻层出不穷,辞藻繁富,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式,韵散间出,有渊雅醇厚的学者气。3、赋篇与成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二、韩非子1、韩非的生平:2、韩非子的篇数及作者:,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3、韩非的思想特点: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观点。崇势力,重耕战。法、术、势并用的政治主张。宣扬君权至上,为封建专制制造

23、理论根据。,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4、韩非子的写作特点:(1)议论犀利峭刻,善于摘抉隐奥,而切中时弊,论证严密,尤以驳论见长;(2)大量收集、运用根植现实的寓言、故事;(3)文体丰富多样。,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影响,一、儒、道两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后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二、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构成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两大基石。三、先秦说理散文确立了说理散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其内容影响了后代很多种文体。,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影响,四、先秦说理散文的创作经验和艺术风格为后代散文家提供了借鉴,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备注:除认识其文学特色外,还应对比其哲学思想之异同。,

24、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多种文化的交融,北方文化对楚辞的熏陶。楚辞与楚辞。楚辞的产生。“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是春秋以来楚国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二、楚国地方风物和文化习俗对楚辞的影响:地理、巫风、方言、地方音乐及民歌。三、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的生平:有关屈原经历、行踪的考察。,一、屈原的生平:有关屈原经历、行踪的考察。,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二、“楚辞”的含义及楚辞的编纂。三、屈原的作品:1、屈原作品的真伪问题。一般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

25、是屈原的创作。2、屈原作品产生的年代。3、屈原作品解题。,第三节离骚,一、离骚解题:“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史记屈贾列传“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班固离骚赞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王逸初次章句离骚经序,二、离骚的思想感情:,1、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忠君意识。热爱祖国,依恋故乡。2、强烈的政治倾向。重德政又重法制的“美政”理想极其身世之感。,3、离骚的艺术成就:,(1)手法与情景交融的意境。(2)创造性的文学形式和精美绝伦的诗歌语言。,第三节 离骚,(3)高洁坚贞的人格精神。纯洁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为实现“美政”理想而

26、进行顽强斗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4)鲜明的非现实精神,大量运用神话、想象、夸张等手法。(5)香草美人:独特的象征,第四节 屈原的其它作品,一、九歌:巫祭文化。缠绵哀婉的风格。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二、九章:记事、抒情与写景。,第四节 屈原的其它作品,三、天问:大胆的怀疑态度。对天帝神灵的蔑视和对历史领域中“天命”观的怀疑。四、招魂:哀婉之情,辞藻缤纷富丽。,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一、屈原以后的先秦楚辞作家的基本情况:二、宋玉的生平和作品:1、九辩的思想内容:“悲秋”传统的滥觞之作。2、艺术成就:“凄怨之情,实为独绝。”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三、屈原的地位和影响:,1、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开拓给后人以启发,影响了汉赋的形成。2、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传统,为后世文学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3、屈原人格力量的垂范和作品影响了历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哺育大批楚辞作家。4、以香草美人广泛比拟抒发怀抱的写作方法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