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讲义.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7636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9.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讲义.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程布置及建筑物2011年8月,提 纲一、国外类似工程治理经验二、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内容及设计理念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四、工程布置及建筑物,一、国外类似工程治理经验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刚刚起步,但是国外类似的河流工程工程进行了很多年,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美国称为“自然河道设计技术”;德国“河川生态自然工程”;日本“多自然型建设工法”;台湾“野溪复育”,二、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内容及设计理念(一)建设内容1、指导意见总则中明确提出:(五)工程建设内容要避免与市政园林建设相混淆,生态措施只能放在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工程上,不用于绿化、靓化等市政园林工程

2、。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六)中小河流治理中涉及到的占地和移民安置、交通桥梁、环境影响等问题,应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做好相应工作。,2、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办法第二条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指为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综合性治理项目。,3、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P89(二)目标与任务 通过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使洪水威胁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河段防洪能力得到增强,所涉及的主要城镇、

3、农田保护区等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治理河段的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本规划根据保护对象和建设所在地,结合项目前期立项工作,分为县城防洪、乡镇防洪、农田及乡村防护等。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堤防护岸加固和建设、河道清淤疏浚、排涝工程等单独或结合工程措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要合理确定河道控导线,禁止侵占行洪通道。堤防护岸以原有工程除险加固为主,必要的堤防护岸建设工程应在河流治导线已经确定、不侵占河道的前提下安排;河道清淤疏浚是针对河道设障或淤积所采取的恢复原有河道过水能力的措施,河道清障按照河道管理办法进行;,排涝工程是指为扩大洪涝结合河道的排水能力

4、的疏浚工程,排涝泵站及设备等内容由相关专项规划安排。县城防洪工程与城市道路、城市景观等结合的项目只计列防洪工程部分投资;近年已安排部分投资的项目,只计列剩余工程投资;在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中产生的占地和移民投资,由地方负责。中小河流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水库项目列入有关水利专项建设规划,不列入本规划建设内容;其中涉及14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水文监测一期建设工程国家已经批复立项建设,单独实施,可提高中小河流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洪水预警能力。,总结:建设内容重点是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不包括城市建设和景观、移民占地、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楼堂馆所等建设内容和投资。

5、,(二)设计理念 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中治理目标均提出“兼顾河流生态环境”或者“统筹考虑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保护”的设计理念。矫勇副部长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握好防洪与生态的关系:“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要注重生态治理的理念,处理好防洪与生态的关系严禁侵占河道,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尽可能恢复河道功能,维护河流健康;严禁裁弯取值,要与周围环境及生态景观相协调,积极营造亲水环境,促进人水和谐。堤防建设和护坡护岸,要积极采用天然材料以及生态复核材料,切忌千篇一律搞河道硬化、白化、渠化;河道清淤疏浚要妥善处理好淤泥堆置问题

6、,要防止污泥的二次污染,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土地整理与圩堤建设,合理布置堤防,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在平原河网地区,要加强河道的清淤疏浚,尽量采用植物措施护坡,保护湿地,同时要注重加强水系的连通,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水环境,提高河道综合整治水平。”,如何理解“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这一设计理念?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在河流治理中把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贯彻到设计的每个细节,积累了很多经验。我国现阶段限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刚刚起步,面广量大,所需资金庞大,因此本次中小河流治理未涉及水质保护、恢复河流生物多样性及河流景观工程等方面内容,但是要求摒弃过去以防洪为单一目的,随意对河道进行裁弯取值、渠化天

7、然河道、硬化河底河坡、侵占滩地加高堤防缩窄河床等设计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河流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尽可能采用天然材料、生态复合材料。同时应注意不可将天然河流治理等同于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尽可能保留河流的,天然生态。另一方面,设计方案也要为河流的进一步治理留有余地。兼顾河流生态环境,包含了许多方面。矫部长的讲话概括的很全面。首先要保留河流的天然形态,不应随意进行裁弯取值、渠化天然河道、硬化河底河坡、侵占滩地加高堤防缩窄河床,要恢复河道原有功能;其次是护坡措施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再次还要加强管理,禁止向河道内倾倒垃圾,侵占滩地等。有些人认为采用生态护坡就做到了兼顾

8、河流生态环境,这是片面的认识。概括起来说:兼顾河流生态环境,就是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实现人水和谐创造条件。,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常见问题1、提高堤防防洪标准;2、建设内容不符合本次治理原则,把城市建设和景观项目、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以及楼堂馆所等纳入建设内容;3、堤线布置不合理,存在随意裁弯取值、渠化河道、利用滩地、缩窄行洪断面等现象;4、堤身断面、护坡、护岸设计简单套用以往堤防加固设计经验,硬护坡、护岸过多,兼顾生态环境不够等等。,四、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下面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条款,对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部分注意的问题进行

9、说明。(一)堤防等级和建筑物级别报告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堤防等级2、穿堤建筑物级别3、具有通航、交通等功能建筑物(如桥梁等),应提出满足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4、抗震设防标准,指导意见:1、堤防工程级别划分应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执行,一般为4级或5级堤防。提高或降低堤防工程级别时,应充分论证。,说明:(1)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中小河流洪水是大江大河及其支流洪水的来源,中小河流治理要符合流域防洪规划,其防洪标准除应考虑本身洪水及灾害特点,更应注意与大江大河及其支流防洪标准相协调。,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

10、4),结合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区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考虑中小河流治理对大江大河的防洪影响,与流域区域防洪标准相协调,中小河流治理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年20年一遇。(相应堤防等级为45级)。对于以保护人口为主的县城防洪和乡镇防洪工程,治理标准一般在20年一遇左右;(相应堤防等级为4级)。对于保护农田结合保护乡村人口的农田防护工程,治理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相应堤防等级为45级)。其中农田排涝工程(平原河网清淤疏浚)标准一般为5年一遇。,(2)个别堤防,当堤防等级与保护对象、洪水标准不一致时,报告应说明理由。堤规2.1.2规定: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巨大,影响十分严重的堤防工程,其级别可适

11、当提高;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及影响较小或使用期限较短的临时堤防工程,其级别可适当降低。采用高于或低于规定级别的堤防工程应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当影响公共防洪安全时,尚应同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2、穿堤建筑物级别 2、穿堤建筑物(涵管、涵闸、泵站等)的建筑物级别不应低于所在堤防工程级别。防洪墙的建筑物级别应与相应堤防级别相同。具有通航、交通等功能的建筑物,应同时满足相关行业标准。,穿堤建筑物一般应同时提出防洪标准。堤规2.1.5规定:堤防工程上的闸、涵、泵站等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3、抗震设防标准 3、中小河流堤防工程一般可不进

12、行抗震设计;对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重要防洪墙及穿堤建筑物应按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堤规1.0.7条规定:位于地震烈度7度及其以上地区的1级堤防工程,经主管部门批准,应进行抗震设计。因此,中小河流堤防工程一般可不进行抗震设计。,报告经常漏掉抗震标准或写法不规范。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工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而是主要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及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二)堤防工程报告中该部分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堤防工程现状 包括堤身断面型式及主要参数(堤顶宽度、坡比、高度、护坡型式等)、堤身填筑材料及质量、历次险情及除险加固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

13、题等内容。2、堤身安全复核 包括堤顶超高计算(现状堤顶高程、堤顶超高、设计堤顶超高、加高高度等)、堤身稳定和渗透稳定计算复核(重点是堤身堤基隐患部位、堤身填筑较差和堤基特殊地质段)。,3、堤线选择 新建堤防应从地形地质条件、河势及治导线、拆迁占地、工程量及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合理提出推荐线路;局部退堤段或裁湾取直段应说明理由。推荐堤线应说明起始点位置、经过的主要地方、桩号范围、长度等基本特性。4、堤型选择 新建堤防应结合具体地形地质条件和拆迁占地等条件进行比选,不要泛泛地比。推荐防洪墙型式的堤段要重点比。,5、堤身断面设计 加固堤防,提出加高培厚范围、加高高度、帮宽宽度、帮培方式(内帮还是外邦

14、);提出设计堤顶宽度、内外边坡坡比,是否加设戗台。新建堤防,提出设计堤顶宽度、内外边坡坡比,是否加设戗台。横断面一般间距50200m;测宽范围一般200500m,应能反映堤防、护岸、河底等全貌。需要进行堤基处理、护岸的断面应标示地层分布情况。,6、堤身填筑设计 提出填筑材料的来源及其填筑质量要求。注意要与设计料场一致。7、堤身护坡 采用硬护坡和生态护坡堤段要进行护坡型式比选,提出各种护坡范围。护坡结构设计包括厚度、垫层、压顶、脚槽等,给出结构尺寸。8、堤身隐患处理 根据堤身填筑质量和险情资料,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方案比较。注意处理措施一定要与堤身填筑质量和险情资料。报告应列出处理措

15、施范围、布置。,9、堤基隐患处理(堤基渗控设计)根据堤基地质条件和险情资料,选取典型断面进行渗透稳定计算(措施前、后对比),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必要性进行方案比选。报告列出处理措施范围、布置,附断面图。填塘固基,报告应说明填塘固基原则、渊塘分布(距堤脚距离)、长度、宽度、深度等基本参数。,下面结合指导意见,说明每项设计应注意的事项1、一般原则(1)堤防工程设计应遵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执行。(2)堤防工程的堤顶超高值根据规范计算确定,一般不宜大于1.0m。堤顶道路宽度可结合防汛和管理要求合理确定,一般不大于4.0m,堤顶道路路面结构宜采用泥结碎石型式。,说明3条:1、

16、该规范1.0.2款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加固、扩建、改建堤防工程的设计。因此,中小河流堤防工程设计同样要遵照执行。2、堤顶高程 6.3.1条 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或设计高潮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堤顶超高应按下式计算确定。YReA(6.3.1)2.2.1条 堤防工程的安全加高值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和防浪要求,按表2.2.1的规定确定。1级堤防重要堤段的安全加高值,经过论证可适当加大,但不得大于1.5m。4、5级不允许越浪的堤防工程安全加高值分别为0.6 m、0.5 m。,3、堤顶宽度 堤规规定3级及以下堤防堤顶宽度不宜小于3m。我国各地气候条件、土质、交通状况都不相同,如背水面有平行堤防的交

17、通道路,堤顶宽就可以减小;堤身高度大,土质为少粘性土,可适当增加堤宽。指导意见提出堤顶道路宽度可结合防汛和管理要求合理确定,一般不大于4.0m,,2、堤防加固(1)对未达标的堤防,应根据现行规范要求复核堤顶高程、堤身和堤基的抗滑及渗透稳定性。说明:1、报告中应对堤顶高程进行复核,提出现状堤顶高程、堤顶超高、设计堤顶高程及需加高高度等。2、稳定计算选取的典型断面有足够、有代表性,采用的计算模型、抗剪强度指标应与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相匹配。3、应重视渗透稳定分析,堤防破坏大多是渗透破坏。特别是堤身、堤基出现险情的堤段,应对加固前后的渗透稳定断面分别计算。,(2)现状堤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建材

18、、占地、交通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放缓边坡、加高培厚等方案,合理确定堤防边坡加固型式。拆迁量较大的堤段,经综合比较选择加高防洪墙、增设防浪墙或结合路面加高方式。(也可采取加修戗台措施)(常用的加固断面在后面介绍),(3)堤身、堤基隐患处理,应在综合分析堤身填筑质量、堤基地层结构、历史险情等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比选后,选择合理的除险加固措施。对堤身填筑质量差、散浸、渗漏等堤身隐患,应综合比较堤身灌浆、土工膜、搅拌桩、冲抓套井粘土回填以及加设下游反滤排水等方案,选定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对堤基渗透破坏情况,可根据地层结构、险情情况,结合必要的渗透稳定分析,可采用堤后盖重结合排水或垂直截渗型式;对

19、堤防背水侧坑塘,结合堤基渗透稳定分析,可采取填塘固基措施。,堤防加固设计应按不同堤段存在问题的特点分段进行。应广泛搜集已有的勘测、设计、施工和工程观测、隐患探测、险情调查等资料,按照本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试验研究及抗滑、渗流稳定的复核工作,经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不同堤段的加固方案。,堤身局部滑塌-宜开挖重新填筑压实,必要时可放缓堤坡。堤身存在较大范围裂缝、孔洞、松土层或堤与穿堤建筑物结合部出现贯穿裂缝时,应开挖并回填密实,对难以开挖部分宜采用充填灌浆进行加固。高度5m以上且填筑质量普遍不好的土堤,宜采用劈裂灌浆进行加固。灌浆的主要技术参数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需结合灌浆消灭白蚁时,可

20、在浆液中掺入适量的灭蚁药物,堤身断面不能满足抗滑或渗流稳定要求或堤顶宽度不符合防汛抢险需要的堤段,可用填筑压实法或机械吹填法帮宽堤身或加修戗台。帮宽堤身一般采取单侧帮培,粘性土料一般在临水侧帮培,砂性土料一般在背水侧帮陪,当然拆迁占地也是帮培位置必须考虑的因素。当堤身渗径不足且帮宽加戗受场地限制时,可在临水坡增建粘土或其他防渗材料构成的斜墙,也可采用粘土混凝土截渗墙、高压定喷墙、土工膜截渗,必要时,在堤背水坡脚加修砂石或土工织物排水。,修建于透水地基或双层、多层地基上的堤防,经渗流计算,堤防背水坡或堤后地面渗流出逸比降不能满足要求或者洪水期曾出现过严重渗漏、管涌或流土破坏险情时,加固措施应符合

21、下列要求:1、堤基两侧地面的天然粘性土层因近堤取土遭受破坏,应采用粘性土回填加固;2、加固措施应综合比较堤后盖重和垂直防渗措施。原则上不提倡采用垂直防渗措施。,3、中小河流堤防等级一般为4、5级,在考虑移民占地补偿费用后,应优先采用堤后盖重。盖重可采用压实填筑法或吹填法。其盖重材料宜采用透水性大于堤基覆盖层的透水土料。盖重厚度可按堤规附录A式A.3.1式计算确定。盖重范围应由计算并结合已发生险情的实际部位综合分析确定。若堤后房屋密集,拆迁量较大时,可采用垂直防渗措施。,渗透稳定措施的几个典型断面,填塘固基:对堤防背水侧坑塘,结合堤基渗透稳定分析,可采取填塘固基措施。有的工程填塘土方量很大,比堤

22、身加培土方量大很多,导致大量占地和新的坑塘。应分析坑塘对堤身稳定的影响,控制填塘范围,在不影响堤身安全的前提下临水侧坑塘一般不回填。,防洪墙的加固措施应根据原有墙的结构型式、河道情况、航运要求、墙后道路及施工条件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墙基渗径不足,宜在临水侧加修铺盖或垂直截渗墙;2、墙的整体抗滑稳定不足,可在墙的临水侧或背水侧增设齿墙或戗台,也可加修阻滑板,或在墙基前沿加打钢筋混凝土桩或钢板桩;,3、墙身断面强度不足,应加固墙体。需在原砌石墙临水面加贴钢筋混凝土墙面时,应将原墙面凿毛并应插设锚固钢筋;加固钢筋混凝土墙体时,应将老墙体临水面碳化层凿除,新加钢筋与原墙体钢

23、筋应焊接牢固,新加混凝土层厚,不应小于0.20m;4、墙体及基础变形缝止水破坏失效的,应修复或重新设置。,涟水支流肖家河右岸塌岸,湘潭县涓水射埠镇右岸堤防溃口处,汨罗江支流栗山河堤防决口段,汨罗江低坪村决口堤防正在加高修复,3、新建堤防(1)对新建堤防,应根据河道整治和防洪要求,经过比选,合理选定堤线和堤距布置。,堤线布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基本沿现有堤线或岸线布置,河床狭窄段应尽可能退堤还滩,不得侵占过洪断面。现状无堤段,应根据地形条件,结合水文规划确定的堤距,经方案比选后选定堤线。,某河流治理,堤线内移,侵占河道,利用河滩地建房,原则上不得裁弯取直,要随弯就势,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改线

24、或新建堤线要进行科学论证,不能完全按照当地政府或居民意见布置堤线,侵占滩地缩窄行洪断面或者把不必要的保护对象纳入保护范围都是不允许的。本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中央补助资金不得用于移民占地,地方也对投入移民拆迁资金积极性不高,需要退堤还滩的堤段往往遇到地方政府的阻力,甚至有的地方要求设计单位将堤线往滩地上移,占滩造地。(还有一个要求内移堤线),有些地方居民希望把滩地上或规划堤距内的民房、耕地纳入保护范围。设计单位堤线布置时应从工程整体出发,不要因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堤线布置或额外增加投资。如果滩地之后地势较高,滩地上的零星民房或耕地不应纳入保护范围,应与地方政府沟通搬迁方案;如果滩地上民房较多,应分析

25、对行洪的影响,若影响较小,短期内搬迁困难,可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但必须明渠占滩是违法的,设计文件不宜明确提出建堤将其纳入保护范围。,有自然高地,应尽量利用自然高地作为堤线,复核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性,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不提倡为统一断面,在现有边坡上修建堤防。下面几个河道治理实例都是不提倡的。,(2)根据河道行洪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当地材料以及占地情况,合理确定堤防结构型式。受地形条件或已建建筑物限制、拆迁量大的河段,可采用防洪墙等型式。,(3)土堤设计应根据筑堤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经抗滑及渗透稳定分析后,合理确定断面结构型式,并提出填筑材料质量要求及填筑标准要求。,(4)防洪墙设计应对重力

26、式、衡重式、悬臂式等结构型式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应计算防洪墙稳定、地基应力及结构应力。,堤型选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堤型选择应首选土堤,筑堤材料宜采用当地土料,筑堤材料的缺陷主要靠调整堤身断面弥补,不宜远距离调运土料。2、拓浚河段的堤防,应尽量利用疏挖土方,减少弃土占地,其堤身断面型式要与疏挖土料性质相适应。如土料性质太差,可根据其粘粒含量放在堤脚的背水侧和临水侧,对堤身稳定、渗透稳定有利。,3、砂性土堤。加固时,宜在临水侧加高培厚粘性土;迎流顶冲段宜结合护坡,迎水侧铺设土工膜,上面进行硬护坡。新筑堤,宜加大堤身断面,分区填筑,迎水侧采用粘性土或编织袋等,背水侧填筑砂性土。原则上不提倡采

27、用垂直防渗墙截渗。,4、房屋密集、工矿企业集中等拆迁量较大河段,首先考虑调整堤线布置,如实在避不开,开采用防洪墙型式。,5、山区性河流,纵坡较陡,流速较大,宜采用底部护脚挡墙、上部土堤,或者土石复核堤,或者防洪墙型式。,6、采用防洪墙型式,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基底应力和抗滑稳定验算。防洪墙背后宜填砂性土。,(三)护坡和护岸工程护岸工程报告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报告应说明每段护岸的基本情况:范围、地形地质条件、河势、历次冲刷或崩岸等情况,已有护岸说明范围、结构形式、历次加固和损毁情况,需要上延和下延的说明上下游冲刷情况。2、护岸工程的水上护坡、水下护岸应根据当地经验进行结构型式比较。说明枯水平台

28、选择依据、水上护坡和水下护岸的范围、细部结构。3、每一处护岸应有平面布置图、典型断面图。,指导意见:1、中小河流堤防护坡型式宜与自然和谐,除必须采用硬护坡的堤段外,可采用水泥土、草皮护坡型式。背水侧可采用草皮护坡。2、对崩岸、塌岸、迎流顶冲、淘刷严重堤段,应采取必要的护岸措施。(1)护岸型式宜优先选用坡式护岸。受地形条件或两岸建筑物限制时可采用墙式护岸。(2)护岸工程上部护坡措施应进行综合比选后确定。有生态、环境要求的城镇段堤防,经论证后常水位以上可采用生态型硬护坡或框格草皮护坡。上部护坡顶部高程应超过设计洪水位0.5m。,(3)护岸工程下部护脚措施可根据水流条件、河势条件、材料来源等,选用抛

29、投体、沉枕或沉排等方式。护脚顶部可设置枯水平台,枯水平台顶部高程高于设计枯水位0.51.0m,滩岸护坡顶部高程宜与滩面相平或稍高于滩面高程。,护坡型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1、护坡型式宜与自然和谐,除迎流顶冲、船形波影响等冲刷强烈的部位外,不宜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护坡,不应渠化河道。矫勇副部长在讲话中强调:“切忌千篇一律搞河道”硬化、白化、渠化”。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产生影响。,2、草皮护坡最经济,顺直河段迎水侧常水位以上部位、硬护坡上部可选用。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东西方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各地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选用框格草皮和比较经济的生态护坡措施。3

30、、迎流顶冲、靠流、船形波影响区等冲刷强烈部位特别是砂性土堤一般采用混凝土、干砌石、浆砌石等硬护坡,局部可采用框格草皮、生态袋、雷诺护垫、植被混凝土等。,格宾石笼护坡,4、护坡下反滤材料的选用。重要工程常规采用的砂、瓜子片、碎石三级反滤,一般堤防护坡采用10cm碎石反滤兼作垫层。中小河流治理投资有限,若碎石料运距较远,可考虑采用土工布,即节省投资,反滤效果比10cm碎石要好,但要注意施工质量。,5、关于生态护坡 目前,对于生态护坡材料的采用有种误区。有些设计人员或地方政府认为中小河流治理强调兼顾生态环境,就不管什么部位一律采用生态护坡。在一般河段采用生态护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迎流顶冲部位等冲

31、刷严重的部位采用生态护坡,不仅投资浪费,而且带来工程安全隐患。有的同志说,迎流顶冲部位采取生态护坡效果很好,我告诉他那是没来大水,没经过洪水考验。生态护坡是一个广义的名词。我国生态护坡技术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地正在尝试在不同条件下应用植被草、水力喷播植草技术、土工材料绿化网、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土壤固化剂等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技术。其目的是即防冲又兼顾生态环境,但是市场上生态护坡质量、效果参差不齐。,道路边坡、建筑路边坡采用生态护坡比较多。但河道生态护坡对防冲要求较高。选择生态护坡措施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护坡材料的抗冲性能和植被生长机理。防冲性能较好的生态护坡一般单价较高,原则

32、上仅用在重要乡镇段、景观区堤防。用在河道上的生态护坡型式主要是两大类,一种植被混凝土类刚性护坡,一种是土工格栅(网垫)或生物袋类柔性护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冲刷要求慎重选用。,护岸型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1、墙式护岸型式较多,常规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也有一些工程采用格宾网箱式挡墙等柔性结构型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要对材料和结构型式的性能、要求和使用范围全面了解,不能仅从网上或厂家介绍了解一二,就仓促用在工程上。一般新材料、新型式都有自己的施工工艺,应严格按配套的施工方法施工。,2、护岸工程下部护脚措施可选用抛投体、沉枕或沉排等方式。现在沉枕或沉排主要用于应急抢险工程。水下抛石对石块要

33、求较高,实际施工是往往达不到粒径要求,工程经验表明,受洪水冲刷或折冲水流淘刷,散抛块石易被冲走,有些工程特别是险工段采用铅丝石笼、格宾网箱等形式。采用铅丝石笼时不要超出枯水位防止锈蚀。,这个断面几个问题:,(四)清淤疏浚与清障工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说明河道淤积、障碍物分布及对河道行洪的影响。2、清淤或拓浚范围、断面基本参数(浚深、底高程、拓浚宽度、边坡坡比等)。3、给出典型断面图,一般50200m一个断面。,指导意见:1、应根据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局,结合河道治导线确定疏挖范围。疏挖后应使河槽与河岸保持稳定,满足边坡稳定的要求。2、河道需扩挖时,应沿滩地较宽的一侧或沿凸岸扩挖,并尽可能使河

34、线顺直。疏挖段的进、出口处应与原河道渐变连接。未经充分论证,不宜改变整治河段的河道比降。,3、应根据当地地形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合理选择排泥场地,并尽量采用环保型清淤疏浚方式。4、应对河道内垃圾及支堤(交通堤)等碍洪构筑物进行清除。,(五)穿堤建筑物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穿堤建筑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位置、建设年代、规模和结构型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有关安全检测意见。2、加固项目、加固内容。3、拆除重建或新建建筑物,应说明闸址、闸型、底板高程选择、孔口尺寸等,较大建筑物应进行必要的水力学和结构计算。4、地质条件和基础处理措施。5、初设阶段不能进行典型设计,但由于穿堤建筑物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可归

35、类设计。,指导意见:1、应根据堤防现状、险情情况和质量检测成果分析,对穿堤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必要时,可对现有穿堤建筑物进行封堵、合并。根据防洪排涝需要,经论证,可配套新建部分穿堤建筑物。原则上对建设年代久远、采用污工结构的穿堤建筑物拆除重建,闸孔宽度适当留有余地,并考虑方便检修维护。2、新建穿堤建筑物选址及施工方法等需结合排涝要求、河道整治情况及堤防现状,经综合比选确定。,3、新建穿堤涵管、涵闸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对夯实、换填、人工复合堤基等加固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选,采用桩基时应进行充分论证。建筑物基础不满足渗透稳定要求时,可调整基础结构或采取水平或垂直防渗透破坏措施。4、现有跨河闸、坝、桥等跨河建筑物,对影响堤防安全和对河道过流能力有较大影响的可结合河道治理方案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六)注意事项1、工程布置与建筑物章节应列出主要项目的主要工程量。2、工程特性表应列出主要加固项目、结构型式、数量等基本指标,各章报告、图纸、特性表项目与数量应一致。3、附图要有1:10000工程总布置图,清晰标示河流、主要加固项目及其防护对象位置。横断面图不应是单线图,要把各种加固措施标示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