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179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难点,提出在授课中坚持以系统整体结构组成为主线,以工程应用为中心,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思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授课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且在实践环节注意加强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促进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教学互动“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主要教

2、学任务是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但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抽象等特点,在各个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不少学生刚接触到这门课时,学习劲头很足,但一段时间以后,就觉得这门课枯燥无味,凌乱繁杂,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学习结束时,还未建立起清晰的整体概念,似懂非懂。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从而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如何把握课程的主线和重点,使学生不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一定的开发设计和动手能力,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改变当前学生中“重理论、轻实践

3、,偏软件、怕硬件”的现象,就成为这门课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多个环节进行了改革和实践。1 精选教材与教参教材改用蒋本珊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该教材既强调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又注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对许多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方向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在精选主教材的同时,为学生推荐辅助教材如王爱英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William Stallings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并引导其阅读。使学生们能在学习中文教材内容的同时适当阅读英文参考

4、资料,为以后顺利查阅专业英文文献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推荐电脑爱好者、PC DIY、电脑报等相关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阔眼界。2 课堂授课以整体结构为主线,理论结合实际2.1 总体把握、详略得当,避免“碎繁”在组成原理课程授课中,前后信号联系频繁,容易给人以“繁”的感觉。而 CPU、存储器、接口、外设等各自成章,零零碎碎,容易给人以“碎”的感觉;学生容易把每一章内容独立起来理解和学习,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很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结构。因此,对授课内容的组织作一定的改革,在第一章系统概论讲解中,多用一至两次课的时间将整个系统结构讲授清楚,从结构框图出发,整体到部分,然后再回到整体。最

5、终使学生在进入各章节的学习前有一个较明晰的总体概念。并且,在各章节的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内容,理解本章节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和其他章节内容在总体结构上的联系。在授课内容安排上注意做到详略得当,对重点和难点多作分析和讲解,如编码和译码、CPU数据通路、轮询和中断等概念的讲解。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可多用生活中的例子作启发。例如:编码和译码可以通过实际设计一个远程抢答系统为例说明编码译码的特点和优点;CPU数据通路系统可通过供水管网控制,或河流渠道的闸门控制比喻说明;轮询和中断则通过比较教师挨个收作业和科代表收齐作业后上交两种方式进行说明。而对比较次要的技术或在后续课程中有详细讲解的内容,

6、如磁带存储器、ISA总线、虚拟存储器、流水线等,则在授课时只作简要介绍。2.2 理论推导结合工程发展与应用避免“乱”由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几乎没有严格的数学推导,工程技术性强,表面看像各种技术介绍的简单堆叠,容易给人以“乱”的感觉;因此在授课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改进:一是对能推导的部分适当给出一定的数学推导,如数据校检原理,指令编码、数值的机器运算,Cache访问时间等,从而形成较严谨的理论依据。二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讲解,通过历史事例说明工程技术的螺旋上升发展过程,从而自然引出现有技术系统。例如在讲解比较RISC和CISC指令系统时,以及在讲解CPU控制器设计的微程序与硬布线时,给出当时的

7、技术条件,于是就很自然地得出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一种技术比其对应的技术更适用,而随着技术条件的发展,适用性可能刚好相反,使得技术总体呈螺旋上升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学生能够用比较辩证的观点来学习相关技术和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三是采用启发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要求和条件自己设计,最终领悟课程中经常涉及的“时间与空间”、“速度与容量”、“性能与价格”的权衡技术和方法。例如在讲解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时,给出各种存储体的访问速度、价格、失配率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存储系统并比较优劣。这样,通过自己实际设计,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权衡的艺术,而不是凌乱的技术堆砌,

8、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理解问题。2.3 结合实际应用,补充新内容,避免“旧”组成原理课程授课内容涉及的技术发展很快,教材难以及时更新,容易给人以“旧”和“过时”的感觉,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授课中注意补充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补充相关的新生事物介绍。如在讲解主存储器时加入DDRII介绍,结合课本上的SDRAM,介绍它们的技术异同并比较相关技术参数;在讲解中央处理器时加入市面上流行的CPU的技术简介等。这样和实际发展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进行到期中时,可以组织同学进行一次“电脑DIY”的讨论,要求所选机器满足:市场主流配置、性能价格合理等条件。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感受到学

9、以致用的好处,同时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结果既使全班同学增长了实际技能,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 在实践环节加强硬件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尤其是硬件动手能力一直是教学的软肋,组成原理的很多概念是在软件硬件密切配合下形成的,如果脱离实践,会给人以“虚”的感觉。为此,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实践环节分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课内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对硬件系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实验系统采用内、外总线结构,按开放式的要求设计了各关联的单元实验电路,系统可按部件层次组合方

10、式逐次构造不同结构和复杂程度的部件实验电路及模型计算机。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各基本单元的连接并验证通过,如运算器、存储器和总线、缓冲、指令部件等单元实验。最后在课程设计阶段软硬件结合构造出一个完整的模型机系统。在传统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对硬件系统组成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理图层面,对实际的芯片封装,电气布线几乎没有了解,对实际的硬件望而生畏。为此,对实践环节作改进,引导学生根据原理图和实际使用的器件查阅其实际电气参数及封装等工程说明文档,并要求在实验箱中找出具体的芯片位置,说明实际的数据通路等。这样既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英文资料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多数学生“偏

11、软怕硬”的状况。此外,指导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课题中,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其动手和创新能力。 4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在组成原理课程中,时序、数据通路、存储管理过程等概念均比较抽象或难懂。但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演示计算机内部结构及信号流程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的演示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使学生寓教于乐,极大地改善了课程中枯燥、抽象难懂部分的教学效果。此外,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也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下载课件、提交作业、自我练习、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可以上传课

12、件、布置作业、公布答案、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实现了网络化的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练习和考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库和试题库,可以使考试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在库中要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特点、重点、难点。通过这样的考试,可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反映到教学中去,促进教改,图1是依托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网实现的网络化教学系统。图1网络化教学系统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应在把握总体、调整优化内容、结合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以及

13、创新素质。同时也需要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追求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素养,并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蒋本珊.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汪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2,(1):31-33.4 李继芳.“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4):27 基于CDIO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DIO 摘要:本文介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

14、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制定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法,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核心专业课程开发、模块化教学与学期项目的实施,最后提出该方案实施所必备的师资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等。 1基于CDIO的软件项目驱动教学 软件项目驱动教学就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把某一工程项目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目前,各高校相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但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总结问题主要存在于

15、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两个环节中。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以将项目设计分为学习型、训练型两种类型。学习型项目规模较小,目的是通过项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其主要应用在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中。训练型为大中规模项目,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从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码实现、测试部署的全过程,主要应用在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中。 CDIO教育模式的标准2:CDIO教学大纲制定的需求分析阐明CDIO方法论必须将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和产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逐项具体挂钩1。这种素质能力要求不仅包括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类型1),而且包括学生自身能力(类型2:如认知与学习热情、工程推理和问题

16、求解能力、试验和发现新知识能力、系统性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等),团队合作能力(类型3:如团队工作能力、交流沟通互动能力、领导力等),产品和系统建造能力(类型4:如结合社会、企业和业务的需求来构思、设计、建造和运行系统)。这种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求要经过专业化的工程师组织、已毕业的校友和产业界用人单位的审核与认可,并在具体要达到的水平、成绩标准方面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帮助。 CDIO教育模式的标准3:集成化课程设置要求发展建立课程之间的关联,使多门课共同支持专业目标,要有具体计划将课程关联以针对标准2所要达到的4个类型素质和能力。通常各门课程都是按学科内容独立的,彼此之间很少关联,而CD

17、IO方法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组织教、学、做,应当能够将相关课程关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依据上述原则制定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取代传统的教学大纲,突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习情境的设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本专业按照苏园职院教科字2008第61号文件的要求,在2008级开展了学期项目,要求如下:(1)学期项目必须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课程知识与技能,是本学期各学习领域课程能力的综合反映;(2)本学期项目重在方案的构思(c)与设计(D)两个环节,不能当作实训课施行;(3)学期项目鼓励来源于生

18、活与企业生产,着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与企业生产中的小问题;(4)学期项目鼓励具有创新性。 软件技术专业的学期项目实施得到了良好效果,两个学期项目:游戏软件方向学生的“战争与和平一款手机游戏项目”和NIIT方向学生的“自动点餐系统”包揽了学院学期项目评比的一等奖。 2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职业目标确定 院企双方共同组成的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课程开发组通过软件技术岗位分析其职业能力,确定了软件技术学员的职业目标,如图1所示。院企合作共同培养面向区域内软件及IT服务外包产业,从事软件产品开发、软件测试、软件产品管理、软件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的一线技术及服务人员。 2.2职业能力分

19、析 2.2.1岗位描述 岗位描述如表1所示。 2.2.2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对应的3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和软件服务,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详见表2。 2.2.3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 (1)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编码能力,掌握控制台应用程序、GUI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等软件的一般开发方法,了解主流企业级应用软件的基本架构,会使用数据库软件,能够在,NET和JAVA两种平台上的熟练地完成程序编码和测试等工作。 (2)方法能力。保持求知欲和进取心,能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软件操作能力,和掌握

20、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 (3)社会能力。具备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承受挫折的能力,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3课程体系设计 2.3.1体系架构与课程设计思路 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归纳出需求分析等共14个行动领域,并转换成11门对应的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使用C#进行面向对象的编程、SQL Server 2005设计与开发、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使用ADO,NET&XML进行高级数据库应用开发、使用VC#,NET实现GUI开发、使用J2SE 5.0进行GUI开发、UML进行面向对象分析

21、与设计、使用ASP.NET进行Web应用开发、使用J2EE进行企业级应用开发、使用J2ME进行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 2.3.2课程模块化设计课程模块化设计如表3所示。 2.4专业主干课程描述(摘选) 2.4.1使用J2EE进行企业级应用开发 参考学分:6:参考学时:96;开设学期:2。 课程目标:培养掌握J2EE各主要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利用J2EE编程思想,解决具体的网络应用项目问题,并且能够搭建和使用J2EE开发环境,完成J2EE体系结构项目的开发,按照策划和需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J2EE开发的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设计经验,可胜任企

22、业级应用的设计和开发等相关工作。 课程主要内容:掌握J2EE体系结构和建立运行开发环境;Servlet编程项目开发;JSP编程项目开发:项目中使用JAVABEAN;项目中使用JSP自定义标记;利用JDBC访问数据库项目开发;EJB编程项目开发。 教学建议:建议小班上课,35人一个小组;加强小组进度监管,以防止部分同学滥竽充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小组可以在完成教师指定课程项目之后,开发自选项目。 2.4.2用ASP.NET进行Web应用开发(学期项目课程) 参考学分:6;参考学时:96;开设学期:3。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发现现实生活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小问题,并初步判断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

23、可行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会查阅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分享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方案进行论证,判断可行性。锻炼小组成员间团队配合、分工协作能力;锻炼部分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 同一项目组各成员有不同项目成果,也可以是同一成果的不同部分。 课程主要内容:选题以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并着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小问题的项目为主,以模拟项目为辅;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和教师辅导的方式提出项目方案;学生对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基础、发展现状及现实应用有一定了解,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学习产生兴趣;全体学生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部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到锻

24、炼。 教学建议,学期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每组成员不超过6名学生。指导老师要规范项目小组会议、合理小组分工、加强老师指导与小组研讨记录、明确CDIO 4个环节的要求等,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学期项目。学期项目的指导与实施应重在平时,每个项目的周指导课时为2课时,由老师根据学生上课时间自行安排,主要是进行项目制作方法指导与进度检查等。两个项目周分别用于学生整理方案书、中期评价、项目制作以及答辩,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当作放假周实施;采用项目指导方式教学,突出培养创新能力,以理论研究为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3项岗实习与毕业项目 参考学分:33;参考学时:1320;开设学期:5。

25、 课程目标:顶岗实习是软件专业教学计划所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顶岗实习的目的是: (1)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基础,掌握软件项目的实用领先开发方法和实践技能,具有高度团队精神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与服务等工作。学生要有软件开发方面的基础理论,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生产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对软件开发的认识,加深软件开发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

26、,了解相关软件技术和资料,熟悉软件产品的开发流程。 (3)通过顶岗实习接触认识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软件从业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增强敬业、创业精神,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4)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选择与本专业及岗位工作相关的工业案例项目作为毕业项目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深入研究,完成毕业项目,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软件产品开发管理流程:软件开发各岗位关系与职责;软件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软件运维技术;软件行业的规范 探讨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体系结构关键词:综合电子系

27、统;嵌入式计算机体系;结构 摘要: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宽,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在军事、智能家电、数字机床、车载电子设备等领域均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简要的分析与研究,探讨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以满足新一代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对高性能的实际应用要求。 一、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特点 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是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其物理结构和功能都嵌入到应用系统中,不能脱离系统操控程序而独立运行。进入21世纪以后,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在智能家电、数字机床、车载电子设备等生活领

28、域也得到不少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科技动力。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时性 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直接从前端传感器获取信息和资料,进行实时或近实时的操控处理和技术分析,因此,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分发和管理的实时性要求极高。 (二)与宿主系统相匹的性能与功能 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是宿主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体积、重量、形状、性能等诸多数据参数必须满足各种宿主系统的不同技术性要求,其功能性与技术性必须与宿主系统的水平相适应,符合技术应用的科学发展方向。1 (三)环境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军

29、事、野外等恶劣环境中,要经受振动、辐射、盐雾、高低温、电磁干扰等经验,对可靠性要求极高。传统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主要根据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特点进行剪裁。2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采用模板化结构,但是总线带宽和扩展能力有限,不具备动态重构、数据信号综合处理等功能。 二、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嵌入式系统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技术,以及各个行业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嵌入式系统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高度创新、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核心部件是处理器,系统结构较为复杂。 图1 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

30、一)嵌入式微控制器 嵌入式微控制器将整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中,芯片内部集成RAM、ROM/EPROM、总线逻辑、总线、定时/定时器,WatchDog、串行口、D/A、A/D、Flash RAM、EEPROM等各种基础功能和外设。为了适用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不同的体系结构和功能需求,一般一个系列的单片机具有多种衍生产品,每种衍生产品的处理内核体系结构都是相近的,不同的存储器和外设的配置及封装。3这种体系机构可以使单片机最大限度地和应用需求相匹配,功能不多不少,从而减少功耗和成本。目前,世界通用的嵌入式控制器型号主要有:P51XA、8051、C166/167、MCS-96/196/296

31、、MC68HC05/11/12/16等。 图2 嵌入式微控制器结构图 (二)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是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CPU,在实际应用中,微处理器被装配在专门设计的电路板上,只是保留和嵌入式应用的相关母版功能,这种体系结构可以最大幅度减少系统的体积和能源消耗。4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体系结构的电路板上必须包括:总线路接口、各种外线器件、RAM、ROM等,技术保密性相对较强。目前,世界主要应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主要有:386EX、Power PC、SC-400、MIPS、68000、ARM等系列。 图3嵌入式微处理器结构图 (三)嵌入式片上系

32、统 近年来,随着EDI的推广和VLSI设计的普及化,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体系结构中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更为复杂的全新计算机系统,也可以称之为SOC。嵌入式片上系统一般可以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系列包括Infineon的TirCore,Motorola的M-Core;专用系列包括Philips的Smart XA等。 图4嵌入式片上系统 (四)嵌入式DSP处理器 DSP处理器对于综合电子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性的设计,使其更适用于执行DPS的计算方法,编译效率普遍较高,指令执行速度也较快。DSP处理器经过单片化、EMC改造、增加片上外设成为嵌入式DSP处理器。5嵌入式DPS

33、处理器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Texas Instruments的TMS320系列和Motorola的DSP56000系列。 局域网的网络故障维护及网络性能优化分析关键词:局域网;网络故障;性能优化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低成本性和快速性使得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企业、政府部门等单位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建成了内部局域网,并将之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了连接。因此高效维护局域网,处理局域网故障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局域网的网络故障维护及网络性能优化分析进行了阐述分析。 局域网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

34、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局域网在构建和使用时,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排除故障、优化系统,是管理局域网最基本的工作之一。本文从排除故障、优化性能的角度出发,简单归纳了一些局域网维护及优化的经验和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维护电脑、管理网络,从而更好的利用网络去开展的工作。 一、局域网故障分析 (一)确保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网络配置正确 在局域网中,网络不通的现象是常有发生,一旦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检查各连入网络的机器中,网卡设置是否正常。检查时,我们可以用鼠标依

35、次打开“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网络适配器”设置窗口,在该窗口中检查一下有无中断号及I/O地址冲突,直到网络适配器的属性中出现“该设备运转正常”,并且在“网上邻居”中至少能找到自己,说明网卡的配置没有问题。 (二)确认网线和网络设备工作正常 当我们检查网卡没有问题时,此时我们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来看看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如果还不能看到网络中的其他机器,这种情况说明可能是由于网络连线中断的问题。网络连线故障通常包括网络线内部断裂,双绞线、RJ-45水晶头接触不良,或者是网络连接设备本身质量有问题,或是连接有问题。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测线仪来检测一下线路是否断裂,然后用替代的方法来测试一下网络设备的质

36、量是否有问题。在网线和网卡本身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再看一看是不是软件设置方面的原因,例如如果中断号不正确也有可能导致故障出现。 (三)检查驱动程序是否完好 对硬件进行了检查和确认后,再检查驱动程序本身是否损坏,如果没有损坏,看看安装是否正确。如果这些可以判断正常,设备也没有冲突,就是不能连入网络,这时候可以将网络适配器在系统配置中删除,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就会检测到新硬件的存在,然后自动寻找驱动程序再进行安装。 (四)正确对网卡进行设置 在确定网络介质没有问题,但还是不能接通的情况下,再返回网卡设置中。看看是否有设备资源冲突,有许多时候冲突也不是都有提示的。 (五)合理设置服务器的硬盘

37、 使用局域网办公的用户,经常会使用网络来打印材料和访问文件。由于某种原因,网络访问的速度可能会不正常,这时我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导致网速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网络中的某些设备发生了瓶颈。因此正确地配置好局域网中服务器的硬盘,将对整个局域网中的网络性能有很大的改善。 二、局域网性能优化 网络管理员只有深入地了解网络的使用情况和性能瓶颈、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各种网络性能和安全措施,才能使网络以最佳状态运行。网络性能优化的目的是减少网络系统的瓶颈,设法提高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对于不同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环境,可以存在不同的优化方法和内容。 (一)优化内存 内存是一个操作系统的重要资源,不仅是为了运行操作系

38、统需要它,以及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各种需要它来运行。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系统内存,是一个由重要原因引起的系统问题的各种不合理使用是审议关于优化目标管理员的焦点。 在某些情况下的内存,内存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网络性能。这需要系统管理员必须清楚认识到内存使用情况,对那些不再需要的功能,应用程序或服务,应及时关闭,以释放内存的其他应用和服务。 (二)优化CPU 从整个网络考虑,对于CPU的优化除了速度问题,还需要考虑缓存和多处理器支持技术,特别是服务器多处理器支持对于网络的整体性能的提高非常重要。 1.缓存技术 目前使用的CPU都具有一个所谓的二级缓冲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CPU最近使用过的数据,为一级缓存传

39、送数据提供方便。CPU的缓存越大,CPU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在选购CPU时,特别是为服务器选购CPU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大容量缓存的CPU。 2.多CPU技术 多CPU技术是在一台计算机系统中安装多个CPU,使他们协同处理数据的方法。 3.优化磁盘系统 在一个需要频繁交换数据的网络中,硬盘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对硬盘进行优化主要应考虑硬盘的技术、硬盘的速度。 (三)优化网络接口 网络接口的调整和优化网络的性能也非常重要,不仅发出访问网络数据,而且在服务,设备和整个网络布线等网络的构成问题。选择高性能的网络卡和驱动程序,并配置网络服务和协议,我们可以大大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四)优化

40、服务器进程 进程是包含地址空间和程序运行资源的程序请求。当某个应用程序启动时,系统就创建一个进程。每个进程启动时都有一个基本的优先级,最多可增加或降低2级。基本优先权等级在进程启动时建立,但当一个进程运行时,可以通过使用任务管理器来改变基本优先权等级。 三、结束语 分析和排除一个复杂的网络故障,往往需要广泛的网络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总结,会提高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只有对局域网的性能进行优化,才能使局域网的性能发挥到最大程度,使网络以最佳状态运行。 参考文献: 1申媚先,王文祥,梁青建,赵润萍,樊改娥,边子建.网络故障诊断浅析J.安徽

41、农业科学,2007,19 2冯嫄.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技术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7,10 3陈昊.常见网络故障的诊断与排除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04 4陈俊.浅谈网络故障诊断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5   摘要:本文通过实践和思考,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等四方面展开改革与探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独立学院;数学;教学改革;兴趣;积极性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普及型转化。但是入学新生与本部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数

42、学基础有较明显的差距,反映在学习上就是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足,缺少较好的学习方法。而在工程实践及经济社会中,“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他们作为强有力的量化技术,并且通过与计算机的使用相结合,已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工科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且这两门课也是大学一年级的重要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使他们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从容应对将来工作中的激烈竞争,我们在教学中也结合实际做了些探索。1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探索1.1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结合另行设课传统的数学系课程将解析几何单独列为一门课程,主要讲述空间图形(包括空间直线

43、、平面和二次曲面)的代数处理方法。其实,解析几何本身与线性代数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例如,空间直线和平面都是由线性方程组来表示的,二次曲面的分类其实就是二次形的标准形问题。所以将这些内容加入到线性代数中来,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学生加深两门课程的理解也是非常有益的。目前我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实行这种课程设置,而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也建议将“高等数学”中的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的数学内容结合起来设置一门课。因为空间解析几何研究了低维向量分析,结合形象的几何描述,给出了向量的定义、运算及性质,而线性代数进入n维向量空间的研究,其许多运算性质可通过低维向量的运算性质推广而来,并且

44、我们可以把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向量的几何表达式与代数表达式一一对应起来。学习了空间二、三维向量的定义性质及运算之后,再进入线性代数中多维向量的学习,就很容易帮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抽象思维和对高维的表达能力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1.2开设数学建模必修与选修课我校已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及面向全校学生的数学建模选修课。通过这些课,让学生学习一些数学建模的知识与方法,触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刻领会数学与客观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树立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万物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2003年我校组队参加数模竞赛以来,多次获得国际、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从而即培养了能力,又使学生有成就感,学习数学更有劲了。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探索2.1精选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兴趣删减一些陈旧的数学知识,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课程内容力争少而精。数学课时再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学习意义、了解课程主要内容与地位、介绍大学数学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