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州——民俗文化》.ppt.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383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福州——民俗文化》.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走进福州——民俗文化》.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走进福州——民俗文化》.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走进福州——民俗文化》.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走进福州——民俗文化》.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福州——民俗文化》.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福州——民俗文化》.ppt.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进福州民俗文化,福州传统婚嫁习俗,福州传统婚礼的服饰很特别,新郎戴小帽、穿长衫褂(清朝装),新娘却是凤冠霞帔(明朝装)。福州婚嫁习俗源于何处呢?,福州传统婚礼,中原地区婚姻六礼,结论,提亲,议聘,送定,送日头,迎亲,婚礼,回门会亲和试鼎,纳采(提亲)问名(问名字和八字)纳吉纳征(下聘)请期(定婚期)亲迎,福州传统婚嫁习俗源于明清 时期的中原文化,提亲,男家托媒向女家提亲,如女家父母同意,便取得姑娘的生辰八字,俗称起帖。请算命先生合婚,如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合符结亲缘分,则男女两家通过媒人来议亲。,八字帖,议聘,双方议定聘礼,择日定聘,俗称“下大帖”。女方要求男方重聘厚礼,以示女方门户高贵,淑女

2、美丽端庄。议定的聘金尾数必以“三”字(如33333、63333)。,福州方言“生”与“三”谐音,象征婚后多生儿女。,送定,俗称定亲、订婚。男方将聘金财物的一半(俗称上半礼)送往女家,并给女方长辈送见面礼。男方下聘的时候要备齐10 样东西,2只公鸡,10斤面,10斤肉,10斤糖,3条烟,蜡烛,鞭炮,花,礼金,金器。,(意为“十全十美”),送日头,男家择定迎娶日期,写好红帖,由媒人送往女家以确定婚期,并送下半礼。,有的因父母之丧,则提前在百日内完婚,称为“借孝婚娶”。,迎亲,福州女儿出嫁,要在上午12点前接到男家。,接亲时,伴娘为新娘撑红伞出门,不能让太阳照到女方脸上。,(意为挡灾、辟邪),新郎到

3、新娘家时,新人一定要吃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后同样还是要吃一碗太平面,两个太平蛋(鸭蛋)要吃一颗留一颗。,鸭蛋在福州方言里同“压浪”、“压乱”谐音。,吃一颗留一颗意为一起平安。,婚礼,拜堂:男家中庭正厅设香案,听“伴房妈”号令“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对拜”。,见厅:新人拜见至亲长辈,讨红包,称为见厅。,合卺:即喝交杯酒,俗称“合卺酒”。,闹洞房:要求新人表演节目,如“水中捞月”,以增添喜气。,回门会亲和试鼎,新婚翌日回娘家,旧称回鸾,又叫请回门。,豆腐,谐音“都有”;牡蛎,俗称“蛎仔”,谐音“弟仔”(小男孩);蒜,称俗“蒜仔”,谐音“孙仔”(孙子)。,“试鼎”即对新娘的烹调技艺来

4、个“考试”。一般要试煮豆腐,佐以牡蛎、蒜。,孕妇不可参加,怕“大喜”冲“小喜”。,婚宴不能上鲳鱼,与“娼”谐音,故不宜;,福州喜宴必有一碗太平燕。太平燕谓大菜,上大菜要放鞭炮,放过鞭炮还要等待主人来敬酒,在这之前是不能动筷的。,婚席中盘碗碟皆不能重叠,工作人员来收时也不能重,这是怕触“重婚”的霉头。,福州传统婚宴禁忌,菜肴的待吃与不吃:,犯冲与碗碟不重:,菜肴的宜与不宜:,通常有一碗羊肉,俗称“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着哺乳的举动,所以食羊肉表孝心。,最后一道“全头鱼”有头有尾且象征有余,不能吃掉。,(之后人取一蛋两燕),演变,冥婚,蒋宋婚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清末民初,开始提倡婚姻自

5、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改革开放后,婚纱照越发讲求个性。,福州传统婚嫁习俗反映出居民怎样的思想观念?习俗发展有何特点?,为了调节单调的农耕生活,福州居民创造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婚嫁习俗,以追求热闹的气氛,看重传宗接代,亦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发展特点:形式删繁就简,“迎新”不“辞旧”,福州传统节日习俗,祭 灶,拗九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 至,做 夏,拗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和“送穷节”。,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和福州俗语“逢九必穷”。,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

6、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清明节,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至谷雨,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扫墓后折松枝带回插于门上以辟邪、挡灾。,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福州人称端午为五日节或五月节,家宴必在中午,称“端午”,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到端午这天,家家户户便束蒲艾悬于门上以“辟邪”,吃粽子、饮雄黄酒,据说可避毒气。,这几天,在西湖、台江和闽江下游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做夏,这是福州传统时令节俗。由于初春乍暖还寒,

7、容易生病。为了提醒人们,特在夏至举行“过节”仪式,谓之“做夏”。该节令活动今以吃鼎边糊为主。,乞巧节,农历七月七,福州叫乞巧节,又称结缘节。七月七夕,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柱,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孩童学着分豆结缘,交指和好,童趣盎然。,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福州人称为“七月半”,原出佛教的礼俗“孟兰盆”节。“孟兰盆”是施舍给饿鬼食物的盛器,所以中元

8、节又称“鬼节”。中元节时,家家户户举行家祭,同时保留着放船灯的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福州中秋节俗,老百姓对“圆”的意义特别重视,请月用圆几,宴月用圆桌,点塔用圆灯,进香用香球,用的叫的都是圆的。,除了互赠月饼,还有摆塔、摆鳌山等习俗。,重阳节,福州在此节日都组织登山、赏菊、放风筝等活动。福州话“糕”与“高”谐音,节日期间有一种特制的糕点,叫“九重粿”,中夹七层糖色,吃糕寓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因九为阳数,日月并重,故称“重阳”。福州的重阳节,还有扫祭祖坟的活动,这与清明的祭坟,合称春秋二祭。现在福州的郊区或郊县,仍保留九月九扫墓的习俗。,冬至,冬

9、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福州俗定这一天为冬节。冬至这日,福州人有搓丸之举。把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压成半干后搓成的圆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搓丸由全家人围坐在圆桌周围,边搓边唱歌,许多歌词都寓有和睦、添丁、增寿的含义。,祭灶,祭灶是福州传统时令节俗。民间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任满上天禀报。祭灶就是为灶神饯行。福州风俗,祭灶前长辈送孙辈灶糖、灶饼。而今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死的去远远,生的要吃饭”,生离死别是人生感情上的最大痛苦。有的人悲伤过度影响健康,有的人厚葬花费超过自己经济能

10、力,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当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逝去亲人的遗志,活得更加健康、精彩。,福州传统丧葬习俗,丧礼,是人死后死者亲属生前友好哀悼、纪念死者的礼节和处理死者殓葬祭奠的礼仪。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丧礼的。福州传统丧葬习俗,沿袭2000多年前奴隶主贵族用的周礼丧制。,临终搬铺、报丧、哭丧,临终搬铺:福州民间俗信正厅是家中最好的位置,寿终于此是“死得其所”。报丧:咽气后,家属须将死讯尽快告知亲友、乡邻,同时告知相冲克者毋近前。哭丧:亲属取下头上和身上一切饰物,着素服边哭边述说死者生前功绩和对死者的眷恋之情。,乞水沐浴、入殓、出殡、下葬,乞水沐浴:向水神乞水浴尸,完毕后穿上寿衣,寿衣数量不等但必须是奇数。入殓:移尸入棺时,长子抱头,次子、女婿依次抱腰、脚轻轻放入。遗体在棺内位置为“男顶天”、“女立地”。未嫁娶子孙夜间轮流守灵。出殡、下葬:随行多为同姓亲人,葬后墓上撒五谷求佑丰年,长孙将牌位带回家中供奉于正厅。,做七、拾骨再葬,做七:受佛教影响。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做法事。还有其他祭祀,如“百日祭”和“年祭”。拾骨再葬:家中出现灾祸归罪于葬地风水不好而迁葬,故又称为“捡风水”。,演变,农村多实行传统土葬,20世纪初,城市里建起殡仪馆开追悼会,新中国成立后,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爱我福州,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