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旁观”的“妖娆”与“与会“的”“从容”——谈《永远的尹雪艳》与《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旁观”的“妖娆”与“与会“的”“从容”——谈《永远的尹雪艳》与《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旁观”的“妖娆”与“与会“的”“从容”谈永远的尹雪艳与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窒堡旁颜昀妖娆与与舍酗从窨谈永远的尹雪艳与金大班的最后一夜O岳静(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如果将尹雪艳与金大班活动的范围称作是一个场的话,那么笔者更倾向于将尹雪艳看作是这个场的旁观者,而将金大班看作是与会者,即参与者.但当我们做这种划分时,似乎又不是很准确.因为我们在尹雪艳的旁观中会体会到参与的痕迹,而从金大班与会中也会玩味出一种旁观者的从容.所以,当我试图用这个题目概括尹雪艳与金大班的异同时,他们可能就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了.那么除此之外,我想我还需要解释的一个词就是妖娆.在我看来,妖这个词本身就
2、带有一种神性兼魔性的东西,而娆似乎更多是一种美的呈现.所以两部小说主人公尤其是尹雪艳的旁观态度就更带有了一种真与美的味道.而那份无论是旁观还是与会的从容恰恰又是一种生命最本真,最真实状态的展现.由此,我们感悟到的或许更多的是那种生活的真挚与现实的无奈.【关键词】旁观;妖娆;与会;从容一,瞬间与永恒永远的尹雪艳一开篇就有这样一句话,尹雪艳总也不老.尽管十几年前的一切到如今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尹雪艳却永远是尹雪艳,永远那么迷人,那么熨帖,那么让人感到舒服.因此你在尹雪艳那里,似乎总是能感到生命的那种恒常感.而就是这样一个给你生命永恒感觉的女人,却有着她的另一个神秘,那就是凡是与她交往的男子,
3、无论地位,名多么的显赫,都会短命而去.也就是说,在尹雪艳这里,死亡又成了她生命中的另一个意象.如果我们说永恒是一个理想状态的话,那么生命的那种无常与瞬间绽放后的凋谢却是带有宿命论色彩的.因此,很多评论称尹雪艳身上带有一种神性的东西.而在我看来,或许尹雪艳的这种旁观的玩味,对场中人的那种无微不至的体贴与照顾,尤其是精神上的慰藉,话语的恰到好处,正是尹雪艳对生命的最本真的体验,她从客人的满足与赞赏中获得自我的肯定.而实质上,尹雪艳对每个人都关怀,又对每个人都不关怀.她所体验的仅是自己的那份娱乐与感伤.迎来送往,在她看来,或许只是一种生活的模式,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状态.然而她又是一个很有自我生活原则与
4、方式的人,她可以完全不顾忌他人的眼光与评论,去参加所谓情人的葬礼.而那种风一般的卓越与冷艳又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自感渺小与龌龊.所以由此,我们看到,尹雪艳的这种看似不真实,具有神性与魔性综合体的女子,却又是一个活得最自我最真实的鲜活的生命体.此外,还需要尝试解释的一点就是,与他交往的成功男士的死亡.关于这一点有很多宿命论式的看法,而我却不想仅将作者简介】岳静,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此归结到宿命,因为我觉得宿命是人们对于生命无常感的无奈而不得不寻求的一种心理慰藉.当然,这里含有一种令人敬畏的东西,但我还是想将此拉回到现实,索性就用一种世俗的眼光来解读一下.在看完这部小说之后,
5、我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就是那些所谓的成功男士与尹雪艳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就都会相继的死亡.我的解释是这样的:当他们与尹雪艳交往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尹雪艳的伶俐,聪明,无微不至的体贴与照顾及精神上的安慰,他们从中得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人间体验与温情.因此当他们走出尹雪艳这个所谓的人间天堂后,其他人的笨拙与缺陷也就不能不越来越明显地得到一种突显.而这种落差感,对他们内心造成的扭曲与烦躁情绪的易于出现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长此以往,随着他们对其他人不满情绪的高涨,其他人对他也会产生强烈的抵触,甚至是一种报复的心理,而且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都是商场中的精英,那么当你打破了这种商场中的潜规则,缺少了那份理
6、性的冷静,从容与信任后,你走向败落的结局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当然,在这种必然中,我们不能否定死亡的偶然因素的存在与参与.但若完全用宿命来解释,我还是觉得过于简单化.生命的永恒与瞬间固然有自然规律支配的必然因素,但人事的改变与人性的弱点却也是无可逃避的.无论是永恒还是瞬间,生命都是由每个细节的生活组成的.所以从生活本身去寻找答案,我觉得还是最公正的.二,真爱与现实与永远的尹雪艳相比,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大班恰恰是与尹雪艳不同的另一种风尘女子的生活状态及生活状(下转第102页)02;一语文102尊l室曼多次出现.除此之外,额尔古纳河右岸鄂伦春人住的用兽皮和木头搭起的希楞柱;在山林大树问腾空搭起的靠
7、老宝,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行,马车在东北山区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一匹马两个人中,老头和老太婆年复一年坐着马车行走在田地与家之间.到了白雪皑皑的冬天,雪爬犁,雪橇成了人们出行的工具,这也是在其他的地方少见的.地方社会习俗的描绘是迟子建作品中展现的风俗景观的又一形态,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地方习俗和节日习俗了.东窗中详细描述的新人结婚摆宴席,吃喜糖,闹洞房的风俗;香坊中写到了新婚之夜燃香的旧习.迟子建的很多小说中有描写葬礼的场面,这大概与她独特的死亡观念有关.在原始风景中她说我不想把葬礼说得多么庄严,那是因为我参加过的故乡人的葬礼大都充满着阳光和澄净的空气以及细碎的鸟语,每个死者都像出家人一样去意
8、已定,他们留给自己亲人的只是缠绵的哀思和无穷的回忆.麦穗中写到出殡时人们热闹的哭声,起灵时死者的亲人摔盆,小孩胳膊上栓上红布避免鬼魂附身.岁时习俗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之处,特别在东北地区年是百姓生活最隆重的节日,腊月宰猪中腊月二十二,正是送灶王爷升天的口子.不少人家开始给列祖列宗上香.清水洗尘中,提到在礼镇腊月二十七是放水的日子,全家人都要在这一天洗去身上一年的尘土.朋友们来看雪吧除夕那天无论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换上新衣.老人们挂灯笼,家庭主妇忙着祭祖,小孩则将兜里装满瓜籽糖果到处跑.男孩子放鞭炮,那响声就接二连三地闪现.小女孩则挨家挨户看别人家窗户上的剪纸,看那种图案更妖娆.树下,东窗等多个篇
9、章中写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展,扭秧歌,吃元宵的习俗.其他节日习俗花瓣饭中提到端午节给孩子手腕上拴上五彩来避邪,五彩线等到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来临时把它剪断,放到雨中,据说它可以化成龙.东窗中写到了端午节男女老幼都去采艾蒿采柳,并把它们插在门框上,下面吊上红葫芦,吃加了红枣,花生和豆沙馅的粽子.与此类似的,还有乞巧节,乞巧中七月七是乞巧节,这一天,有的地方要擦净瓶瓶罐罐,有的地方要洗头发,有的地方则用露水来和面.据说,乞巧之后,不会飞针走线的妇女便也会了.山妹在那个七夕夜晚也向天乞巧了.她乞巧老天能给她一身好农活,会使锄,会耙地,会种菜.果然,她以后慢慢地会了,山妹觉得这是她真心乞巧的结果,民间
10、的风俗夹杂着一丝神秘.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说:不是某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写出那种环境,在那种环境之下的,必不能跳出了那种环境,去描写出别种来.在北国小镇生长的迟子建从那块土地上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由此我们既能看到中国的节日传统又能感受到黑土地文化濡染之下的习俗风貌,有明显的民间地域文化特征.然而迟子建并不是把这些地域特征原封不动地移入作品中以满足读者,这些作品中显现出来的地域文化及氛围,带着作者对故乡的温情的注视,不变的眷恋娓娓道来.【参考文献】【1】苏童.关于迟子建J.当代作家评论,2005,1.【2-7-建.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J./J,说评论,2002(2).【3洪治刚./J,说
11、ee的地域风情J】.山花,1994(5).【4】方守金,迟子建.自然化育文学精灵【J】.文艺评论,2001(3).【5】汪曾祺.谈谈风俗化.汪曾祺文集【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上接第98页)况.其实如果深究到生活状况,我觉得他们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但就生活态度来说,不能不说尹雪艳从她的生活中更能体会到那种生活的真的情趣与快感,她是将自己融于那种交际花生活的同时,又跳出那种生活作壁上观的态度.应该说,这既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又是一种对生活对他人喜怒哀乐的玩味.而从中得到的乐趣却是无所穷尽的.而金大班则是一个想追求真爱而又具有冷静,清醒的头脑能够自由周旋于交际场的一个洒脱而又圆滑的老手
12、.多年的打拼,使她熟知这个场中的各种潜规则,因此,他不再信任任何一个嫖客,不动真情,对他人的花言巧语也总能应付得游刃有余.然而,就在这就要嫁人的最后一夜,金大班那种由朱凤,由小青年身上而想到自己曾对真爱的那份渴望,向往与追忆,道出了一个女子一生的情感,生活的无奈与承受.这是一个对爱有过追求而又很现实的中年风尘女子对人生的选择与感悟.年轻时的那份热情与慢慢参透生活中一切的冷漠与酸甜之后对自己对生活的妥协与适应.应该说,这其中既蕴含着生活的现实与苦难对这个女子打磨的痕迹,又体现出了女子对于生活的那种无助与无奈而又不得不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立足与存身之所的处境.这里显然有一种人生的沧桑
13、与凄凉感,但我们也不能不对生命的那种无可捕捉与把握的变幻感产生一种无助与无可奈何的感叹.如果不是金大班一开始对真爱的追求就受挫的话,那么或许结果不是这种状态.然而或许也恰恰是金大班的这种生活或者说是作者的这种有意安排,使金大班的形象与生活更具有一种生活的真实感,有了一种永恒的意义.应该说,尹雪艳与金大班是当时两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的真实呈现.我们在感受尹雪艳内心的那份对生命体验的真的同时,又会觉得她这种超越一切世俗的假;而我们从金大班表面对客人的迎合与取悦的假中,却也能隐约感受到她对于真爱的那份渴望.生活或许本来就是由这种真真假假的东西所构成的,每个人都在力求真,然而就在这种追求渴望真的同时,却又不免都带上了假的面具.这是生活继续的必然,也是生命自身悲哀的所在.因此说,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或许不仅是幻想中的世界,而且也是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