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565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夯实基础方能厚积薄发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如何上好总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一提到总复习,就不由自主的想到试卷如片片雪花,直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让学生一听到总复习就害怕。本次总复习我的想法是:1、做好复习计划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应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制定计划和编写复习资料。例如编写资料:明确编写的目的和要求;再把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等细致归纳编写;这样,提高了资料的质量,实现了复习的目的和计划。2、如何展开基础复

2、习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才能筑成稳固雄伟的大厦。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我觉得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1)、领悟规律、教给方法基础知识涉及的很多知识是有归律可寻的,在复习时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来领悟这些规律,用这些规律来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例如拼音中较难辨别的平、翘舌的辨析也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知道多数汉字都是形声字,以同一个翘舌音为声旁的一类形声字多数都念翘舌,例

3、如以翘舌声母“正”字为生旁的形生字“征” 、“整”“证”等字都念翘舌。反之都念平舌。前后鼻韵的形声字也有同样的归律。我们复习时可有意识安排一些声旁相同的形声字要求学生填写声母、韵母,让学生去发现声母、韵母的相同之处,让学生悟出辨析这些音节的方法、规律,记住能类推的平、翘舌,前后鼻韵发音的代表字,以增强辨析能力,避免死记硬背,从而减轻复习负担。查字典的复习也应立足掌握规律。如复习部首查字法时,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都应有所涉及,使学生在查字典的练习中掌握确定各种结构汉字部首的规律。如左右是部首取左不取右,上下是部首取上不取下,内外是部首取外不取内。形声字取形不取声。领悟了学习

4、这些知识的规律、掌握了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2)、提供语境,用中巩固基础知识中的许多知识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掌握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运用中进行巩固。要运用就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境。例如多音字,它不同的读音是由具体的语境决定的,传统的复习方法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给多音字组词,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做了若干遍,仍然是一做还错,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给学生提供运用多音字的具体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掌握这些知识,他们一定掌握得更牢固。如:为复习“好”字读音而设计的一道题:有一幅奇怪的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上联的意思是:少年时,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读书条件好,可惜却

5、不知道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的意思是:年老了,知道读书的重要,喜欢读书了,但力不从心,不能好好读书了。请根据对联的意思,依次给四个好字注音。把“好”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辨析,既起到了巩固读音的作用,又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揭示了好字的读音规律。学生自然掌握得更牢固。也许大家担心用这种方法复习会加重老师的负担,其实在复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为多音字提供语境。再如将对话变成转述句,学生往往觉得不易掌握。其实在生活中,几乎没有学生不会将对话转述给他人,学生之所以在生活中会转述,那是因为生活中有具体的语境。因此在复习这一知识时我们也应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境,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揭

6、示将对话变成转述句的规律,以利于学生掌握。(3)、发挥主体,自主复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平时教学,老师们都意识到发挥主体性对于学习的重要。但在复习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还存在不放心不放手的情况。其实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提出复习的范围和要求,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并加强同桌、小组的交流和检查,增强复习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如对生字、形近字的复习便可放手让学生自己从生字表或作业中找出自己掌握得不牢固的,易写错、读错的生字进行辨析。对于标点符号要重点复习冒号

7、、引号、破折号、书名号、省略号、顿号与分号的用法,可采用让学生从同桌的习作中纠正错误标点的方法,还可采用规定题型让学生出试卷的方法进行基础知识的综合复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复习,这样,既做到有的放矢,又可提高效率,还会让学生学会怎样复习。(4)、注重积累,丰富形式积累优美词句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因此新课标非常强调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的复习自然是毕业复习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语文复习常常采用题海战术,题太多,海太深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厌倦。因此我们应该丰富复习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复习词语积累时我们除了组词还可采用“词语接龙”“扩词吉尼斯”等形

8、式。复习诗文的积累可组织“诗文背诵、默写对抗赛”。还可设置根据范围写词语,写诗文的“点歌台”游戏以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语言进行归类。例如要求学生写出所知道的描写春景的诗句。再如写出表示向下看,向远处看,向四周看的词语。通过这些练习帮助学生将所积累的零散的语言进行归类,使孩子们在需要运用时能从脑海中迅速提取。复习中我们还可设计“巧借诗句”的游戏,如这样一道题: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黄河的雄伟气势。你也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物吗?赞美泰山、长江、西湖。这样的练习既检查了积累,又促使学生将所积累的语言拿来运用,使积累语言的目的得到落实。生动有趣的形式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

9、特征,既使他们乐于接受,又使他们的积累意识悄然增强。复习指导中,教师不需要把其一种知识单独的从各种知识中分离出来,应注意把知识点融合贯通,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比如可把 “关联词”和“造句”相结合起来复习,以加深互相之间的理解;把积累运用、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复习,可以把积累到的名言、警句、诗句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以增强作文的灵气。3、以课本为本 展开复习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理清知识线索。我们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熟悉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作为总复习的指南,不拔高或降低要求;同时紧紧扣住课本这一重要学习资源,以此作为

10、总复习的依据,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好系统、完整的复习计划。对于课文后有要求背诵的文章及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都要求学生背,并落实到笔头上。抓好课内的重点句子理解,要求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题,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复习期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新鲜感,如果能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注意复习方法的新颖性,往往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复习。我常用的方法有:在复习阶段,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功效,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互助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作一次分析,寻找出自己学习存在的“漏洞”,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师徒结对”。这一过程实际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提

11、高复习效率,更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才能相得益彰。4、练习的设计在复习中,要改变多做题、少思考甚至只做题不思考的做法,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做到同化和顺应。通过对知识的归类练习,让知识同化;对教学薄弱环节要强化练习,或改变学生的思维惯式,做好知识的顺应。注意把准学生的“脉”,有侧重点、有针对性!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地搞题海战术是不能凑效的,只会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要想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有目标有侧重点有针对性

12、的进行复习,在复习中做到,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高一些,对力不从心的同学多一些辅导和督促;摸清症结,对症下药。例如,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的一些通病,如“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时容易犯改变了原意的毛病:我们要善待朋友,孝敬老人。有的同学就会误改为:难道我们要善待朋友,孝敬老人吗?改后意思恰好相反。又如有的学生对比喻句判断不准确,常把似是而非的句子(他像他爸爸)误判为是比喻句等。对于这些容易出现的毛病我们教师就要及早预防,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良好习惯.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总复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这样的使命。因此,基础知识复习的着眼点绝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无论采用哪种复习方式,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后,祝各位教有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