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632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2) 熟识角边角公理的内容,能运用角边角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熟识角边角公理的内容,能运用角边角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2.过程与方法:(1) (1)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2)在例题处理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交流解法,巩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 3.情感与态度:(1)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概括

2、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应用角边角公理解决问题。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尝试按照“问题情境探索活动归纳结论运用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复习过程,引入新知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元

3、素中的一部分,至少需要几个元素对应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活动1:(课前动手完成)1让学生按照表格中所给出的条件画出三角形:意图: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培养理性思维。2画完后将三角形剪下来,与周围同学比一比,看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意图: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同时也

4、渗透了分类的思想探究活动2:1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活动中,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摔成三块。(如图),他们决定到市场去配一块同样形状和大小的玻璃,应该怎么办呢?同学甲说:“应带去”; 同学乙说:“应带去”;同学丙说:“应带去” ; 同学丁说:“应把、都带去”.你同意谁的说法呢? 意图:引导学生从六个元素中选取部分元素可得到全等的三角形,留给学生较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2做一做请每个同学考虑从残破的三角形纸片中至少选取几块,利用它能够画出一个和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然后每个同学把ABC剪下来,并与邻座同学的三角形互相叠合在一起,它们重合吗?意图:学生模仿上

5、面的研究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同时也明确判定三角形全等最少需要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三、交流对话,总结新知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应用几何语言为:在ABC和 ABC 中,因为A=A,AB=AB,B=B,所以ABC ABC(ASA ) 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同时突出写法的规范性,这是需要强调的基本功,应当落到实处。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看一看你的眼力: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全等的三角形,并把它们用序号表示

6、出来。 意图:先独立观察图形,比较发现结论,对这种可以得到三角形全等情况的边、角相对位置加以区分,在获取新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享受学习的快乐。2例题探究例题:已知:如图,AB、CD相交于O,且B=C,OB=OC.小明认为AOBDOC,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解:同意小明的观点. 理由如下: 小结:应注意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AOB和DOC这样的对顶角;注意书写格式.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让学生顺利得到结论,促使知识内化,学生观看教师板演证明过程,记忆规范的证明格式。(1)变式训练:若将题目中B=C变为AB DC,问:AB = DC吗?A=D吗?又该如何说明呢?引导学生考虑:证完全等后,还

7、能得到那些结论呢?理由是什么?意图:变式的应用,可以巩固初学的知识与方法,加深对此定理应用的感悟。(2)及时巩固: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 =90,AB=AC,分别过点B、C作经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段BD、CE,若BD=3厘米,CE=4厘米,则DE的长为_. 意图: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五、课后小结:1这节课通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探究,你有什么收获?2如何寻找证明全等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给出的,二是图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3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三角形中边等、角等的重要依据。意图:整理本节课在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上的收获与感悟,为以后

8、的学习在研究思路上做好准备。六、课堂检测必做题:1在下列一组图形中,能够全等的三角形是_.2如图1,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个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点A、C、E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测得DE=25米,则河宽AB的长为_. 3如图2,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上的点,要使ABEACD,应补充条件( ).AA=A BBE=CD CABE=ACD DABC=ACB4如图3,已知BEAD,CFAD,且BECF请你判断AD是ABC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图1图3图2图4 选做题:如图4,要说明DACDBC,还需补充的条件是( ).AD=BD,1=2; AD=BD,3=4;AD=BD,A=D; 1=2,3=4.A或 B或 C或 D或意图:尽力将一些课外作业变为当堂作业,以便真实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准确及时地矫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真正做到节节清、堂堂清,使师生双方能够始终保持信息畅通,达到教与学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