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案 中华书局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635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案 中华书局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案 中华书局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案 中华书局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案 中华书局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案 中华书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案 中华书局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12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对中外交往的作用;通过观察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3.从张骞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心、恒心才能取得成功。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应该为辉煌的中华文明骄傲自豪。教学重点: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丝绸之路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汉初疆域汉强大时的疆

2、域让学生比较两副图在领土范围上的不同。为什么到汉朝中期西汉疆域扩大了,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方。这就是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小字内容,学生自学) 二、张骞出使西域 1 汉初的西域 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 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 36 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 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2 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 (1) 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2) 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3) 匈按

3、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4) 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举例说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 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憎恨。西汉初年经济尚未恢复,国力不足,白登之围后被迫对匈采取和亲政策,以避免匈奴的骚扰。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他了解到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情况就决

4、定派人联络大月氏,并和它结盟东西突击匈奴。可是派谁去呢?汉武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决定下诏书招募。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应聘。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看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老师进行讲解, 张骞率领 100 多人踏上征途,不幸在中途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 10 余年。虽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找到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扣押一年。公元前 126 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

5、张骞是不是白去了?(同学回答老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 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 年,张骞率领 300 人组成的使团,访问诸国,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3 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 60 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

6、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 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三、 丝绸之路 提问: (1)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 它流传广远,涵盖

7、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出使西域,感受到他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板书设计: 第 16 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二、 张骞出使西域 1 汉初的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府 三、 丝绸之

8、路 1. 什么是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第 16 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 课 材 料 清镇六中 顾玉军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6 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1、说教材 2、说教学流程 3、说特色一、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二部分: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其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 丝绸 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

9、.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针对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的特点,同时,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 1、知识与技能 新课标提倡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和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

10、通过一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查阅和收集与自已研究的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料、文献资料的能力;再通过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设疑,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达到察古鉴今.最后通过合作探究培养人际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的基本能力,并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思想和成果。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 ,因此,本课

11、以老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张骞的报国理想、无畏勇气和开拓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缔造了中国历史。两汉时,加强了对边疆一些地区的管辖,密切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领土的一部分。 (3)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历史。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对外开放意识与和平外交的精神。 (4)认识到现在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政策和致力国家建设的举措,畅想丝绸之路的未来。 二、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鼓励

12、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如新 编历史剧的剧照、历史人物的图片、遗 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一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 2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3讲张骞时,可让学生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包括目的、人才的条件、会遇到 的危险等。还可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 4丝绸之路,可放映相关的影视资料或结合地图设计一条“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1学生分组以丝绸之路为内容设计旅游线路。 2学生以政府的名义拟写表彰张骞功绩的诏书。三、说特色 我认为在这节课的设计上,突出了三大特色。 1、充分运用多媒体,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嘴、动手”能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既突出了重点, 化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历史学科综合能力。 2、在师生探究式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注重加强历史学科与地理、语文、政治、生物等学科的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 识。 以上是我对全课的理解和设计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