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654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历史八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第12课“北伐战争”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二课,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国民革命运动中最精彩的一页。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后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全国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同样是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一页,国共两党最终分道扬镳,十年内战的火药味逐渐弥漫开来。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理解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性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二次合作、各自领导军队进行联合行动的原因。正因为蒋介石排除异己、

2、屠杀革命者、制造白色恐怖,才有了后来中共毅然决然的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十年内战开始。当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开始凸现出来,“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本课在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学生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之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少,基础知识的认知应该没有大问题;学生具备分析归纳问题、解疑释难的基本历史素养,能够积极思维、大胆展示,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意识很强;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历史知识的储备也不错,课前预习到位;学生对学科的教

3、学模式非常熟悉,每个环节的任务都心中有数、驾轻就熟,课堂的进程很流畅。但是,由于教材比较简单,对历史事件的阐述比较粗放,而历史本身与学生生活的交叉点又很少,因此学生难以对历史事件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补充作依托,教师的讲解作辅助,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另外,学生的思维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细致,教师的点拨引导非常必要。最后就是关于历史课堂的德育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就会陷于一种生硬的境地,因此需要教师精心灵活的设计,以学生为本,点击学生的趣点,实现学生的心理共鸣。【设计意图】践行课改理念,秉持“先学后教,不疑不教”的设计理念,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

4、培养学生独学、群学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体现“生本”教育;充分课堂中教师的引导、点拨、激励、纠偏的作用,通过灵活的学生评价方式、多样的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小组合作评价,凸显“真实性教学”。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自主、高效、人文的历史课堂。鉴于本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也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式方法,学生课下自己准备关于“叶挺及其独立团”的故事,以实现情感教育的自然生成、深入人心。通过设计学生畅所欲言、组间竞争、自我展示、战地记者等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质疑,创设课堂的活泼高效。

5、课题第12课 北伐战争课型新授课教法自主、合作学习、班级展示教具多媒体课件(附视频、图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总理、校长、政治部主任,成立的意义;北伐的时间、目的、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性质。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会分析并理解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3、情感目标:通过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振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位置献出生命。教学重点北伐战争教学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导学过程导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情景导入、认定目标】(5分钟)1、导入新课

6、:黄埔军校对联导入学生谈看对联之后的感受,畅所欲言。:大家谈的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 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2、认定目标:学生在学习中生成。【自主预习】(10分钟)1、个体独学:学生自主预习本课的知识,理清线索,标画要点知识。2、小组群学:组长带头,针对个人预习中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统一答案。3、师生互动:组内未解决的疑问,组间解决。必要时教师点拨评价。4、预习检测:学生快速完成同步探究的开放性作业,矫正、纠错、解疑释难。:1、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区分。2、

7、北伐战争的结果可能概括不到位。:点拨一:国民革命是1924.1 国共合作到1927.7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点拨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学完了本课,我们对北伐战争有了大体的了解,但是那段跌宕起伏的燃情岁月却不是苍白的文字能概括的。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北伐战争的战场,感受战争的豪迈悲壮。【合作展示、精讲点拨】一、情景设计,教师质疑。学生看视频“北伐战争”。教师设计活动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破难点:1、假如你是一位战地记者,请用你看到的历史事实向国人报道:说明北伐战争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并写一篇报导分析取得如此辉煌的原因。2、视频中说北伐战争“功败垂成”,

8、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也失败了,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交流,精心准备,代表展示。:活动探究的难点在于如何转化问题的问法,用历史的思维全面的分析问题。:探究一点拨:“辉煌壮烈”显然是从北伐战争的功绩角度分析,有什么功绩?学生展示完毕之后,学生自评,然后教师点评总结:刚才几位战地记者的报道非常细致、及时,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声震全国,捷报频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北伐战争的功绩,怎么报道最合适?引出结果(即最大功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学生总结出原因之后,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屏示参考答案:1、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2、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3、北伐军的浴血奋战和共产

9、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学法的指导:分析历史事件从主观和客观分析。点击第三条,链接叶挺,学生简单讲述叶挺及其率领的“铁军”的故事,然后学生场所语言谈感受,教师总结:叶挺将军及其领导的独立团是我党部队的突出代表,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振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此献出生命。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值得我们学习。探究二点拨:学生小组展示,北伐战争“功败垂成”不难理解,即北伐没有达成“统一全国”的目的。学生展示分析“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组间补充矫正,教师需要补充的是中共方面: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依靠和听从国民党,甚至放弃武装的领导权,在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咄

10、咄逼人破坏国共合作时,依然妥协退让,是根本原因。但是此处必须使学生清楚:北伐战争虽然“功败垂成”,没有达成“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的目的,但是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功绩。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主要成果。:刚才大家展示的非常精彩!可是有位哲人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质疑才有发现,才有创新。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下面请我们的小小史学家提出疑问,进一步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二、学生质疑,思维拓展。活动设计“小小史学家”,学生提出自己本课学习中依然存在的疑问。生生解疑,教师认真倾听,及时总结评价,精讲点拨。【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理清线索,形成体系。简单板

11、书设计:(间隔为向下箭头)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开始) 黄埔军校(1924.5,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北伐战争(1926年,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一党专政)学生谈收获,谈感悟。: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达标检测】学生快速完成同步学习的“资料解析”,班内矫正,解疑释难。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量化评价得分,表扬优秀,激励后进。【推荐作业】学生回家网络

12、观看“国庆60周年百部老电影之大浪淘沙”,直观感受北伐战争的豪迈悲壮。激趣导入,先入为主,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体现兵教兵。组间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倾听教师点拨。自主检测,师生互动,纠错解难。学生倾听,必要时课本标画或记录。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学生积极准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组内达成一致,整理答案,准备展示。学生活动展示,班级互动补充,量化小组得分,激发学生热情,突出本课主题,突破学习难点。学生倾听教师的点拨,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学生课前准备叶挺及独立团的故事,选择小组代表讲故事,班级学生听故事谈感受,升华情

13、感教育。学生倾听教师的补充讲解,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对历史事件进一步的剖析内化。必要时学生记录。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师生互动。学生梳理线索,形成知识的完整认知,谈感悟,升华课堂。学生倾听总结,形成完整的历史发展线索,承上启下。学生落实检测,培养学生能力。整体评价课堂,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学生明确作业,培养历史兴趣。教后反思本课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坚持教师的精讲点拨,先学后教,不疑不教。基础和能力并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设计活泼多样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14、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给学生自主质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坚持“真实性教学”。坚持多元化评价方式,凸显学生的自我评价地位。体现师生互动,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联系实际,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但是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还是不能较好的关注,尤其是小组学生的精英展示减弱了学生的参与面;课堂各环节的时间调控和分配需要教师“因班制宜”;学生对课本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教师的备课备学生要充分。【教后反思】本课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坚持教师的精讲点拨,先学后教,不疑不教。基础和能力并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设计活泼多样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给学生自主质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坚持“真实性教学”。坚持多元化评价方式,凸显学生的自我评价地位。体现师生互动,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联系实际,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但是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还是不能较好的关注,尤其是小组学生的精英展示减弱了学生的参与面;课堂各环节的时间调控和分配需要教师“因班制宜”;学生对课本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教师的备课备学生要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