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蒸发的速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745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分蒸发的速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分蒸发的速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分蒸发的速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分蒸发的速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分蒸发的速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分蒸发的速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分蒸发的速度.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分蒸发的速度一些事实说明了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1. 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2. 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3. 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有关假设一:可能液体温度或表面温度越高,液体蒸发速度越快假设二:可能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速度越快假设三:可能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速度越快设计方案:对应假设一条件甲杯乙杯水温沸水(80左右)冷水(20左右)液体表面积碗碟开口碗碟开口为加快实验速度,都对两杯水做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用大开口的处理。实验(对应假设)条件甲杯乙杯水温沸水(80左右)沸水(80左右)液体表

2、面积碗碟开口(开口大于玻璃杯)玻璃杯开口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同样放置在清凉条件下同样放置在清凉条件下为加快实验速度,都对两杯水做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用沸水的处理。实验(对应假设)条件甲杯乙杯水温沸水(80左右)沸水(80左右)液体表面积碗碟开口碗碟开口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放置在清凉条件下放置在不通风条件下为加快实验速度,都对两杯水做使用沸水、使用大开口的处理。收集的数据实验(对应假设)收集数据甲杯乙杯蒸发前水的质量/蒸发后水的质量20ml/17ml20ml/20ml蒸发前水的温度/蒸发后水的温度80/3120/19实验(对应假设)收集数据甲杯乙杯蒸发前水的质量/蒸发后水的质量20ml/

3、17ml20ml/19ml蒸发前水的温度/蒸发后水的温度80/3120/20实验(对应假设)收集数据甲杯乙杯蒸发前水的质量/蒸发后水的质量20ml/17ml20ml/20ml蒸发前水的温度/蒸发后水的温度80/3120/19六、结论水温越高蒸发速度越快,水温越低蒸发速度越慢。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水的表面积越小蒸发速度越慢。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速度越快,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慢蒸发速度越慢。提示:实验仪器不是很标准,数据有些误差。题目如下:影响水分蒸发速度的因素主要有面积、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暂时忽略其它的次要因素。希望得到单位面积的液面在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与风速、温度、相对湿

4、度的量化关系式或数据表。我的出发点是从相对湿度100%时的情形出发来推导蒸发速度的公式。在这个模型中有几个假设分别是(1)空气分子是除了彼此之间发生的完全弹性碰撞之外不存任何其他作用力的刚性的小球。(2)液面附近的水层与液体内部的温度始终保持一致,即不考虑液体蒸发导致的液面附近液体温度下降,或者等效的说是不考虑液体内部与液面层之间的热交换速度造成的温度梯度。(3)在液面保持温度不变时,液体分子从液体内蒸发的速率保持恒定,而与外界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无关,关于这点假设可以与光电子的逃逸相类比,我在此不再赘述。我们知道在空气相对湿度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液面上单位时间内的蒸发

5、量和凝结量相等,宏观上的表现是液体不再继续蒸发。根据模型的假设单位面积的液面在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分子的数量是不变的,由于我们还没有足够好的模型来精确描述液体的状态,从液体的状态方程出发是很难求出液体的蒸发速率的。从平衡态物理中我们知道饱和状态下水的蒸发速率和凝结速率相等,因此我着手从平衡态下的数量关系出发来进行推导。在给定的温度压强下水的饱和蒸汽压是可以通过实验测出来的。测得水的饱和蒸汽压后,由理想气体方程出发可以得到该温度压强下水的饱和蒸汽的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的物质的量)。假设水的饱和蒸汽产生的分压为P0 ,根据公式 P0V=nRT 得 浓度 a = n/V =P0/RT 。从气

6、体的热统计学角度求出单位时间内的凝结速率,我们也就得到了水在该温度压强下的蒸发速率。为了计算这个具体数值,我们将空气分子视为以各自的速度运动的刚性小球,在该的假设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能够与液面相撞的小球的数量可以认为是水的凝结速率,该速率等于水的蒸发速率。利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我们可以知道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公式为 dN/N=4(m/2kT)(3/2)exp(-mv2/2kT)v2dv 。为了计算方便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改写为速度分布公式 dN/N=(m/2kT)(3/2)exp-m(vx2+vy2+vz2)/2kTdvxdvydvz 。选取以液面为底面积为S的无限长空气柱为研究对象,以垂直液面的方

7、向为X轴建立坐标系,则在X和X+X的一段柱体内只有速度满足 vx=X/t 的水汽分子才能液化为水,利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公式对整个气体柱进行积分就计算出来在t 时间内水汽的凝结量,也就是该温度压强下的液体的蒸发量。设液体单位面积的液面的蒸发速率为,则面积S的液面在时间t内的蒸发量为 St 。利用速度分布律求得的面积S的液面在时间t内的凝结量为 a*S*(m/2kT)(3/2)exp-m(vx2+vy2+vz2)/2kTdxdvxdvydvz 这个四重定积分的积分限分别为 x取0到无穷大,vx取x/t到无穷大,vy取0到无穷大,vz取0到无穷大。将这个四重定积先分对vy和vz进行定积分可将这个四

8、重定积分化为二重定积分a*S*(m/2kT)(1/2)exp-m*vx2 /2kTdxdvx 根据已知条件知道 St=a*S*(m/2kT)(1/2)exp-m*vx2/2kTdxdvx 于是可得=a*(m/2kT)(1/2)exp-m*vx2/2kT/t dxdvx = (a*(m/2kT)(1/2)exp-m*vx2/2kTdvx)/tdx时间t是任意的,且蒸发速率与时间t无关,因此可以对时间t取极限为0,这样可以求得 lim(t0) (a*(m/2kT)(1/2)exp-m*vx2/2kTdvx)/t = lim(t0) a*(m/2kT)(1/2)exp-m*x2/2kTt2x/t2

9、将这个结果带会原积分式得 = lim(t0) a*(m/2kT)(1/2)exp-m*x2/2kTt2x/t2dx = a*(kT/2m)(1/2) 这个表示液体蒸发速率的式子 = a*(kT/2m)(1/2) 中 a表示空气中水汽的物质的量浓度,k表示波尔兹曼常数,m表示分子的质量 。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将公式 = a*(kT/2m)(1/2) 中的波尔兹曼常数 k 和分子的质量 m 同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由关系式 R=NA*k 和 M=NA*m 就可将式子化简为 = a*(RT/2M)(1/2) 式中的R表示理想气体常数,M表示分子的摩尔质量。得到该温度压强下的液体蒸发能力的公式之后,

10、我们就可以讨论在不同相对湿度下液体的蒸发速度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相对湿度减小后空气中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减少了,相应的从气体液化为水的分子数减少,但是水蒸发为蒸汽的速度保持不变,于是蒸发速率就大于凝结速率,宏观上的表现就是液态的水不断蒸发。如果简单的认为空气中的水分子浓度处处保持一致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当简单的关于蒸发量与相对湿度的公式,假设我们已经求得该温度下水的蒸发速率为 0 ,那么不同相对湿度下地蒸发量公式就是 = 0(1-c)(此处c表示空气的相对湿度)。实际的情况是无风的环境下气液交界处可以认为相对湿度为100% ,然后垂直于交界面的气体方向上空气相对湿度呈梯度状分布,湿度

11、梯度的存在必然导致蒸发速度不可能是 = 0(1-c)的简单形式,如此我们必须考虑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如果知道水分子的浓度梯度分布状况再利用扩散方程即可解出单位时间内沿浓度梯度负方向输运的气态水分子数,水分子输运导致的水分子损失全部由液态水的蒸发来补充,因此只要求出这个输运速率就可以求出实际情况下的蒸发速率方程。水汽分子的浓度梯度是 da/dX ,水汽分子的输运速率为 -*da/dX (公式中的负号表示输运的方向和梯度方向相反,是表示水汽扩散能力的常数)。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我们知道夏天的衣服总是比冬天的衣服干的要快,也就是说温度的高低对水分子的输运速率有着较大的影响。有关此点的解释从微观的角度看

12、是很显然的,在浓度梯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必然导致水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加,因此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界面扩散的分子数量也必然增加。推导气体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某个特定方向上的平均速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在x轴正方向上的分子平均速度 Vx+ = (m/2kT)(3/2)exp-m(vx2+vy2+vz2)/2kTvxdvxdvydvz 三重定积分的积分限分别为 vx取0到正无穷,vy取负无穷到正无穷,vz取负无穷到正无穷 。积分后的结果为 Vx+ = (kT/2m)(1/2)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这个式子变形为 Vx+ = (RT/2M)(1/2) R是理想气体常数,M是分子的摩尔质量 。现在

13、根据某方向上的气体分子平均速度推导扩散常数与浓度和温度的关系(注:由于模型简单,结果可能偏差较大):假设某个面积S的界面两侧的分子浓度分别为 a1和a2 ,则在时间t内两边分子通过界面扩散的分子数量分别为 a1*S*Vx+*t 和 a2*S*Vx+*t 通过界面的净扩散量为 a2*S*Vx+*t - a1*S*Vx+*t =(a2 - a1)*S*Vx+*t ,于是得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扩散量为 (a2 - a1)*Vx+ 。 由于 a2-a1 = -(da/dx)*dx ,故而当dx取极限0时公式 (a2 - a1)*Vx+ /dx = -(da/dx)* Vx+ 就是界面处的扩散方程,与

14、方程 -*da/dX 比较可知 = Vx+ =(RT/2M)(1/2) 。如果水和空气温度相同,则只需要考虑液面上的浓度梯度分布而不用考虑温度梯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了扩散系数,知道浓度梯度的分布就可以直接求解液体的蒸发速度了,但是浓度梯度的分布是不好求出的。事实上我们知道在距液面的距离大于某个值之后水分子的浓度将下降到整个空气的相对湿度,因此水分子的浓度梯度只存在于小于此数值的距离内,不妨假设这个数值是不变的,这样以来在相同温度下的浓度梯度就正比于 a0(1-c)(a0表示饱和水蒸气的浓度,c表示空气的相对湿度)。假设这个常数是 ,则浓度梯度可表示为 a0(1-c)。于是由上述

15、的公式就得到蒸发量的公式为 = *a0*(1-c)*(RT/2M)(1/2) ,由于 a0 也是常数,因此还可以将上述公式 化简为 = *(1-c)*(RT/2M)(1/2) (为常数)风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其实只是由于液面处的风改变了液面附近空气中湿度梯度的分布而引起的,因此只要求出风速对湿度梯度的影响就可以求出相应风速下的蒸发速度,关于此点不再赘述。上述的简单模型经过细化还可以解释一些其他的与大气湿度相关的现象,比如为何在大气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人体的感觉是夏天感觉潮湿,冬天则感觉干燥。转载于百度本人曾经简单的测试过,温度30摄氏度,风速1m/s,相对湿度70%时候水分蒸发速率0.10.2k

16、g/m2.h,仅作参考定义:蒸气压指的是在液体(或者固体)的表面存在着该物质的蒸气,这些蒸气对液体表面产生的压强就是该液体的蒸气压。 比如,水的表面就有水蒸气压,当水的蒸气压达到水面上的气体总压的时候,水就沸腾。我们通常看到水烧开,就是在100摄氏度时水的蒸气压等于一个大气压。蒸气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当然还和液体种类有关。一定的温度下,与同种物质的液态(或固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所产生的压强叫饱和蒸气压,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如:放在杯子里的水,会因不断蒸发变得愈来愈少。如果把纯水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并抽走上方的空气。当水不断蒸发时,水面上方气相的压力,即水的蒸气所具有的

17、压力就不断增加。但是,当温度一定时,气相压力最终将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这时的气相压力称为水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当气相压力的数值达到饱和蒸气压力的数值时,液相的水分子仍然不断地气化,气相的水分子也不断地冷凝成液体,只是由于水的气化速度等于水蒸气的冷凝速度,液体量才没有减少,气体量也没有增加,液体和气体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液态纯物质蒸气所具有的压力为其饱和蒸气压力时,气液两相即达到了相平衡。饱和蒸气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 饱和蒸气压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容易挥发。; D. n! F; H0 p& R- C1 a; |- K& h! d影响因素! L) n 4

18、 T O0 L r. X当气液或气固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物质的气压,就为液相或固相中A物质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下面为影响因素:& F L. 8 s* r9 s. T8 K; H/ c9 I+ z: m3 Y8 l+ d$ F/ B0 B; C6 a: / G. H# P3 ?) H1.对于放在真空容器中的液体,由于蒸发,液体分子不断进入气相,使气相压力变大,当两相平衡时气相压强就为该液体饱和蒸汽压,其也等于液相的外压;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能量更高,更易脱离液体的束缚进入气相,使饱和蒸气压变大。8 R. _& v 1 b9 p6 O6 N4 2 j. # N; W$ M& L% l$ w#

19、+ ?1 G0 j( ) m. ?5 q2.但是一般液体都暴露在空气中,液相外压=蒸气压力+空气压力=101.325KPa),并假设空气不溶于这种液体,一般情况由于外压的增加,蒸气压变大(不过影响比较小)3 ; H7 |( w6 r5 I* , f z$ j$ i& u8 m; b% Z: b( x Y+ D- E2 d+ W2 O M3.一般讨论的蒸气压都为大量液体的蒸气压,但是当液体变为很小的液滴是,且液滴尺寸越小,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附加压力越大,而使蒸气压变高(这也是形成过热液体,过饱和溶液等亚稳态体系的原因)。所以蒸气压与温度,压力,物质特性,在表面化学中液面的曲率也有影响. i0 R# k& k: v5 i4 o0 p! Q+ J& + f$ Y0 I4 m$ e1 n! P; U3 ; U! P4 F o* ) v8 A2 o如果在液相上面加一活塞,将不会有蒸气压产生,因为此时没有气相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