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4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练习.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792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4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第4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第4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第4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第4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4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4章重力、弹力、摩擦力基础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阳光彼岸补习学校2009秋季物理科 高一第4章 重力、弹力、摩擦力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C.重力的大小为mg D.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称出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 B.同一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同,其重心在物体的位置也不同C.重心有可能在物体外部 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3.关于重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垂直于地面 B.一定垂直于平面C.一定指向地心D.一定竖直向下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物体向下运

2、动受到的重力较小C.物体向上运动受到的重力较大 D.物体不论静止还是运动,受到的重力都一样5.用悬挂法测一段折成“”形的均匀铁丝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取两个角作为悬挂点,才能测出“ ”形铁丝的重心B.如取三个悬挂点作出的三条竖直线,这三条线的交点可能不止一个C.无论取何处为悬挂点,无论测多少次,所测得的重心位置都是惟一的D.如果将铁丝左、右两条竖直边对折起来,重心的位置和未折前相同6.关于重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重力作用 B.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一定通过物

3、体的重心二、非选择题1.质量是2 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_N.所受重力大小是34.3 N的物体,其质量是_kg.2.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其重力为20 N,请用力的图示将图12中(1)、(2)、(3)三种情况下物体A所受的重力表示出来.图123.把一条铺在地上,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向上提起,当绳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把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匀质薄板ABCD(图13)绕C点翻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时,其重心升高了_.图13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当有一部分伸出桌面时,它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还等于其重力吗?试分析说明。弹 力学习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

4、.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都是弹力。3.理解掌握胡克定律及劲度系数。4.能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知识梳理: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_(是或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但弹力间生在_并且发生_形变的物体之间,常见弹力有_、_、_、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_于物体的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撑的物体。拉力沿着绳而指向_的方向,弹簧的弹力F跟_成正比,其表达式为_。小试身手:1.关于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弹性形变C.物体在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D.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下列

5、各力中属于弹力的是( )A.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B.水中木块所受的浮力C.水对杯底的压力 D.大气对地面的压力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作用B.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4.日常生活中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指的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那么关于弹簧的“软”“硬”与劲度系数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软”弹簧劲度系数小 B.“软”弹簧的劲度系数大C.“硬”弹簧劲度系数小 D.“硬”弹簧的劲度系数大基础训练:5.关于弹力的方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D.物体间互相挤压时,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6.关于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F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N 就是物体的重力 B. FN 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平衡力C. FN 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D. FN 的作用点在支持物上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要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B.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

7、而产生的C.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D.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第 8 题图8.请画出物体所受的弹力9.如右图所示,原长分别为 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 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悬挂在天花板下。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 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体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这时两个的弹簧的总长度为多少?第 9 题图m1m2k1k2摩 擦 力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及作用。2.实验探究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规律F=FN,并进行计算。3.知道动摩擦因数与什么有关并会测量。4.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的影响因素

8、和会判断方向。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识梳理: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_、_、_,方向与_相反。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_、_、_,方向与_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_,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_。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_。动摩擦因数与_和_有关。小试身手: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2.关于静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静摩擦力大小与

9、压力成正比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3.关于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两者方向互相垂直B.两物体间有弹力作用,一定还有摩擦力作用C.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积有关D.物体间有弹力作用,并有相对运动,就一定有摩擦力4.用10 N的水平力在水平地面上拉着重为50 N的物体时,物体恰好做匀速运动;若用20 N的水平力拉此物体,则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基础训练: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B.武警战士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C.将酒瓶竖直用手握住停留在

10、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受的摩擦力不变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洒些细土,人走上去不易滑倒,是因为此时人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6.下列关于摩擦力大小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接触面处的压力成正比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FNC.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与该物体的重力成正比D.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7.重为20 N的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砖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 N,动摩擦因数为0.25.现用5.5 N、10 N和15 N的水平力分别去推砖,砖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大?第 8 题图F8.一根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条放在水平桌

11、面上,木条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水平力F推木条,当木条经过图所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等于多少?9.如图所示,用力F把物体紧压在墙上不动,当F增大时,关于墙对物体的压力F1和第 9 题图F摩擦力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增大,F2减小 B. F1增大,F2增大C. F1减小,F2不变 D. F1增大,F2不变10.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如果一个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则它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参考答案一、1.A 2.C 3.D 4.D 5.C 6.A二、1.19.6 3.52.略3. L4.等于 从重力作用效果看,物体的重力作用在重心上,只要物体重心在支持物上方,未超出桌子边缘,压力大小仍等于物体重力大小弹力1.CD2.ABCD3.BCD4.AD5.D6.D7.CD8. 9.弹簧K1受到的对立力为F1=(m1+m2)g,K2受到的拉力为F2=m2g.由胡克定律,故弹簧总长为L=L1+L2+x1+x2= L1+L2+3.3 摩擦力1.C2.D3.A4.10N,0.25.ACD6.D7.5.5N,5N,5N8.mg 9.D 10.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