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818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意义(一)目的:使学生能把各科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意义:1、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启动学生的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2、贯彻新的课程标准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综合实践活动是新

2、课程标准的理念的生长点,是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关键。3、有利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更好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学校和学生。二、实验研究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三、实验研究内容(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把学生

3、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的整体化课程。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1、综合所谓“综合”包含着以下的含义:(1)目标综合。从目标上看,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做个适应21世纪发展的社会人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2)内容综合。从内容上看,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

4、几方面学科,强调了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3)方法、形式综合。该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考,将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辨析式、讨论法、表演法等的教学方法、形式,综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来实现课程内容、形式、方法的统一,真正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创造的、富于探究的体验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2、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

5、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3、活动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2、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3、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6、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共同构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下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各学科知识内容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出发,寻求相关的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模式展开,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并了解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如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快乐的春节”“走进恐龙世界

7、”的实践活动,围绕数学教学中的“估算”开展“家庭的变迁”“小小建筑师”等实践活动,融合自然、语文、思品等学科知识开展“剪枝的学问”“身边的科学”“认识我自己”等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从身边感兴趣的问题或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讨,使学生能关注周围事物,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如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未来发展等。第三阶段:由学生个人自主选题,独立研究与探索,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整个过程由学生单独完成,教师做好指导,追求活动过

8、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资料信息的整理与综合,不单纯追求研究成果的价值。(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1、课时安排:实行弹性课时制:将三年级每周3课时直接安排在课表内。但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2、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基本模式为:选择主题设计方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总结评价(1)主题的选择: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选择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经验,贴近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A、学科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B、跨学科内容的融

9、合;C、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D、儿童感兴趣和关心的课题。(2)设计方案:方案是活动的蓝图,设计方案是活动的关键环节。设计方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方案,在方案设计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他们的思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不能把教师的设计强加于学生,而应在设计方案时始终使学生保持主动状态。设计方案包括如下环节: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活动策略活动评价。(3)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主题综合活动的核心,实践活动是检验主题优劣的关键一环。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

10、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4)成果展示。这一阶段是学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统计图表、照片,还可以是制作、建议书、新闻发布会等等。(5)总结评价。总结评价的作用在于回忆活动过程,对活动中的辛苦与快乐进行回味,对活动的创造成果进行咀嚼,从而激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为下一个主题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总结评价主要包括:活动中的参与度、主动性、创造性程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11、与人合作的能力,承担小组工作情况,对工作完成的努力情况等。总结评价的方式主要以自评为主,同时提供组评、师评,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下一个活动。3、实施策略: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富的体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上,尽量采用参加、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设计、操作等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12、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教师为学生的指导表现为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的意义,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的东西。当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引发而产生出新的目标和课题时,教师要认识到那些新目标与课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的价值,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

13、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可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而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当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重重障碍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愿意更深入,更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探索发现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实验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促使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而不是把学生的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4、指导教师安排由担任三年级的各学

14、科教学的教师组成“导师团”,共同完成该课程。(六)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将坚持“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理念,采取“自我反思性评价”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提倡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1)学习成果:调查报告、图表、收集的图片、数据以及手工、劳技、科技作品、专题研究论文等;(2)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包括设计活动的能力,对活动的指导能力等。四、实验研究实施(一)、组织机构1、成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

15、究领导小组。2、成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队伍(二)、实施过程1、准备阶段:2002年1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背景、性质特点、理念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有关理论,、研讨并制订实验研究方案;调整三年级课时设置,安排好下学期课程表,并确定实验研究人员;2、实施阶段:2002年2月6月。确定好新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安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举行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3、总结阶段:2002年7月。写好课题研究总结。选送部分优秀活动课方案和教学案例。五、实验研究注意的几个问题:1、处理好各科目与综合实践活动

16、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课。因此首先保证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科目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定会减少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因此要求科目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做到精选;其次,必须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避免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挪作他用或作为劳动课。2、课题的选定过程中,既要考虑客观条件,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在选择课题时首先要考虑这样的问题:一是学校和周围环境中有哪些教育资源;二是有能力、有条件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有哪些;其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喜欢什么课题,二是学生需要做什么课题,三是学生能做什么课题。根据上述要求选题时

17、课题的范围尽量大一些、多一些,这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地选择课题。3、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整体与部分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活动过程由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削弱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仅仅起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要和学生一起参与研究与实践,要给予有力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以充分的发挥。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对不同潜能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4、充分利用学校条件的同时,开发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设备,使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其次,利用好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周围的工厂企业、商店、大自然、传统文化等教育资源,同时借助于社区的教育专家的教育力量。而且,要寻求家长对课程的理解和支持,使家长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得力助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