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创新教育评价研究与实验综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838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中区创新教育评价研究与实验综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中区创新教育评价研究与实验综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中区创新教育评价研究与实验综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市中区创新教育评价研究与实验综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中区创新教育评价研究与实验综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中区创新教育评价研究与实验综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师生的发展而评价(部分)市中区创新教育评价研究与实验综览 教育评价的实质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长期以来,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比较、甄别、选拔的手段与师生的教学、学习行为息息相关。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界定,教育评价是一套系统性程序,通过搜集、分析和描述各种有关资料,并将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对比,以便对各种教育教学行为做出决策。由此可见,理想目标是教育评价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评价研究应着力于理想目标的研究,对具体操作系统做出应答。教育评价作为价值领域的一个概念,就有了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具体到其作用上,也就有了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的区别。市中区创新教育课题组基于这一理性的认识,三年来致力于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与

2、实验工作,最终确立了“为师生的发展而评价”的理念。有关专家认为,教育评价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测量时代、描述时代、判断时代。1989年美国教授枯巴和林肯合写了第四代教育评价一书,提出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评价现象,突出了评价价值的多元化、强调了教育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之间以及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互动,更加重视了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英国针对奖惩性教育评价难以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不易取得评价对象的坦诚配合等弊病,出现了“发展性评价制度”。它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目的,强调评价对象是发展的主体,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在

3、评价方式上,倡导评价对象的参与,重视发挥评价对象的积极性。这一时期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从将评价对象仅仅看作是客体,到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从教育价值的一元论到重视教育价值的多元性;从重视评价的鉴定与奖惩功能到重视评价的发展与激励功能等。可见,教育评价是个变化中的概念,教育评价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它从以测验为中心,逐渐转到强调以人为中心,将完整的有个性的人作为评价的对象,并通过评价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的充分发展。从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看,教育评价进入了“人本时代”或称“发展时代”。发展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市中区提出的“为师生的发展而评价”是一种“人本

4、化”的评价,是一种“动态式”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这是它的核心特征。市中区发展性评价目标定位的核心在于促进评价主体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一理念的范畴中,教师与学生是受评价者,同时又是评价者,评价的角色定位是一种交互转化、互相作用的关系;评价的目标定位是教师与学生发展、进步,不断从评价中得到发展的激情与动力。我国古代的教育评价突出重视选拔功能,这种评价发展得异常严密,并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评价,特别是考试制度曾一度变得目标模糊,走过了一段弯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考试制度及教育领域的其他评价方式得到了逐步完善,特别是受国外前沿性教育评价理论的启发,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的

5、教育评价研究正蓬勃发展起来。市中区在创新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目标,从考试改革、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科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评价改革,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评价操作体系。综览三年多来市中区关于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验工作,走过了一段理性探索、重点突破、多点推进的历程。这一研究与实验为市中的教育教学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大提升了全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开放式考试:把住教育评价的命脉考试伴随着教学活动而产生,是教学活动的智慧性延伸,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和评定,可以说,考试是一种正常的、必然的教育行为之一。然而,当前的考试却走入了一个尴尬的

6、、备受责难的境地,失去了其积极的应有之意。据有关单位在中小学的调查统计发现,有93.7的学生认为“考试”对自己的学习影响很大,有73.5%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有88.7%的学生考试紧张。另据一份调查显示,有82.7%的教师认为当前的考试制约了他们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他们认为:一方面,教师都试图寻求良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放到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另一方面,一谈到考试,所有改革都显得极为苍白、脆弱考试形式的统一,考试内容的单一以及单纯知识性目标的考试价值定位使得教师不得不积极

7、探寻应试“方略”,追求高分数的短效。从学生、教学两个方面对评价的实地调查与深刻反思,促使市中区课题组做出了考试改革的决定!一、创新性开放式考试的提出在课题组及区教研室的听课、调研中发现,初中课堂教学当前仍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不相适应的状况。特别是政治、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上课画条条、课后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忘条条的状况,学生学习成绩高低仅仅与记忆能力的大小、识记的多少成正比。老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科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只重视单个、孤立的知识点的教育,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忽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其实,历史、政治的学科功

8、能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学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思辨的力量塑造学生的品格;历史学科通过丰富、生动的史实,运用情感的力量升华学生对人生、社会等各种现象的认识,进而积淀认识世界的能力。之所以造成历史、政治课堂教学的异化,一是对智育认识的异化和对学科功能的漠视,认为智育就是“知识化”,由此导致生成了以机械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的僵化教学模式;二是历史、政治考试改革严重滞后。目前,考试仍然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样一来,历史、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便陷入了从起点又回到

9、起点的“怪圈”而不能自拔,难以有突破性进展。毋庸讳言,考试观念的落后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单纯地应付考试不仅造成了学生为大量死知识而死记硬背,使他们的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使教师的改革热情大受打击,从而导致了学生与教师均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机械去教,学生机械地学,教学与学习都成了一件毫无生命价值可言的苦差事。于是,市中区课题组针对这一现实,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多方论证,确定了以历史、政治学科为突破口的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实验。二、创新性开放式考试的实施市中区进行的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首先从初中历史、政治两学科实施,从内容上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考试改革,即考试

10、改革以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测评学生的学科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现考试形式的开放性、考试内容的能力化和考试评价结果的学分制三者的有机统一。(一)考试内容的能力化考试内容的能力化是考试改革的核心,它是指命题以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为主,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并设置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开放性试题。就考试内容而言,对考试内容的改革,是市中区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的最具魅力之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创新性开放式考试改革的核心是考查、测量学生的学科能力,而对学科能力 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设置新问题、新情境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综

11、合和迁移知识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具有研究性学习能力。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了提高。(二)考试形式的开放性就考试形式而言,采用的是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闭卷考试就是不准学生翻阅任何资料独立答题。闭卷部分的命题以基本知识为主,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等较低层次的能力,适当涉及学生的理解、判断、比较、分析等中等层次的能力。题型以客观性题目为主,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单项选择题形式。开卷考试就是允许学生查阅课本及其他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独立答题。开卷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想教育寓于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之中。题目的编制以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为主,答案不是教

12、材内容的简单照搬照抄,而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三)评价结果的学分制评价结果的学分制是指评价结果以学分制逐步代替百分制。第一阶段采用“分数分数”(闭卷和开卷部分分别计分),第二阶段实行“分数等级”(闭卷部分计分,开卷部分划等级),第三阶段与考试的开放形式相适应,取消分别计分制,实行学分制,即分项考核,划等赋分,以累计学分的高低,评定学科学业水平。(四)考试实施的保障措施1、监考与阅卷监考。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两个阶段进行。前20分钟为闭卷(第I卷),后40分钟为开卷(第II卷)。闭卷考试期间,考生的课本和参考资料等一律放在桌洞中。教师发卷时,第I卷和第II卷同时发给学生,告诉

13、学生先做第I卷(闭卷),20分钟后按顺序号收第I卷。收完第I卷后,告诉学生做第II卷(开卷),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但应独立做题,禁止交头接耳,相互协商。考试结束时,按顺序号收第II卷。第I卷和第II卷分别装订。阅卷。与试题的开放性相适应,我们在进行考试改革的过程中,对传统的阅卷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变标准答案为评级标准。第I卷按常规阅卷法进行。第II卷实行等级制,分为3个等级,用大写字母A、B、C表示。试卷等级由各个题目等级综合产生。每个题目划分为3个等级,用小写字母a、b、c表示。为了控制第II卷各题评级误差,我们采取先培训,后批阅的办法。具体做法是,考试结束后,召开各校备课组长会(带一个考场试卷

14、),共同讨论和修订课题组事先制定的评级标准。然后,每2人一组试批一个考场试卷,取得实际操作经验。备课组长掌握了评级标准后,各校试卷的批阅由备课组长指导学科教师分工流水来完成。评级标准只提供评级原则和内容揭示,不设标准答案。整个试卷的等级由各个题目等级综合产生。假如第II卷共4个题目,A级的标准是至少有1个a,最多有1个c。包括aaaa,aaab,aabb,abbb,aaac,aabc等7种情形。C级的标准是最多有1个a,至少有2c以上。包括cccc,ccca,cccb,ccbb,ccab等5种情形。B级的标准是除A级、C级以外的所有各种情形。最后的学科成绩是开放性的,如45A,35C等等。这种

15、学科成绩形式,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测评,较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也防止了成绩大排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纯应试的弊端。2、阅卷质量的监控为了保证考试改革的顺利进行,了解学生的答卷情况和阅卷质量,听取老师的意见和要求,我们在每次考试结束后,要求各校在规定时间内把教师的试卷分析和某考场的试卷上报课题组。我们一方面通过分析学生的答卷掌握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审核等级的评定,对阅卷中存在的问题较多的责任教师提出批评意见。同时,听取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以不断完善考试改革。三、创新性开放式考试的思考与发展市中区创新性开放式考试强调它的创新性及开放式特征,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学及学

16、生的学习方式。对老师而言,在历史、政治学科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并重,只有教师有效内化知识,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师突出重视的问题,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历史、政治已不再成为知识仓库、试题的海洋,考试已不再可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体的价值判断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强化和施展,从而使学生在一个个高层次的舞台上参与学习,实现自身的发展。考试内容的开放性和结果评价的开放性,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实施创新性

17、开放式考试改革的过程中,对这一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实行开放性考试改革,但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实践中走入了误区。他们大多把开卷等同于开放,忽视了对命题的设计与研究;把开放性考试当作了一项工作任务,而不是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总结,结果导致了“反教学”现象的出现,造成了相应学科课堂教学价值的虚无和教学工作的被动。正确认识、把握开放式考试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坚持命题设计以能力为中心的原则。开放性考试改革的核心是考查测量学生的学科能力,而对学科能力的考查在开卷考试的形式下主要是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构建新情景来实现的,着重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迁移知识的能力。二是坚持基础性原则。基础性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的本质属性,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开放性考试改革在强调培养学科能力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考查。在开放性考试改革中,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是相宜的,体现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关注和重视。三是不断拓展开放性考试的方式和方法,实行笔试、情景考试、写实性评价或以上几种方式的综合性评价。现在各地普遍开展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实验操作考试以及音乐、美术的技能测试,其实也具有开放性考试的特点。因此,研究和探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考试形式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