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 组图.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953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 组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 组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 组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 组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 组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 组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 组图.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俗别解 我国古代冰上运动冰嬉民俗考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滑射活动冰嬉图冰嬉图是一幅表现冰嬉场面的宫廷绘画。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的冰嬉图,就是根据当时宫廷冰上表演的盛况而绘制的。冰嬉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的绘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绘画,为了更好的保存,冰嬉图很少被展出。金昆、程志道、福隆安所绘冰嬉图卷冰嬉亦称“冰戏”,古代汉族冰上活动的泛称,在中国有很长久的历史,宋代已有,明朝成为宫廷体育活动,到清朝时这项活动就更盛行。隋唐时冰雪时节 “骑木而行”滑雪、滑冰的起源要从大禹说起。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四处奔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根据史记正义解释,“橇形

2、状如船而短小,两头略微翘起,人曲一脚,在泥上擿进。”后人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把它用在冰雪上行走,满足冬季出行和生产的需要。据隋书记载,北方的室韦族人在积雪的地方狩猎时“骑木而行”。唐代李延寿在北史书中写道:“气候严寒,雪深没马,地高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回鹘列传下也记载,人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以板藉足,就是在脚下弄块木板,脚踩在上面可以增大受力面积,有效地防止跌陷深雪之中。为了更好地滑动,人们还拿两根弯木头支撑在腋下,很像现在的滑雪杖。 冰嬉列为宫廷体育活动始于明代 前段时期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安陵容一段冰嬉舞给观众留下深刻印

3、象。宋代时我国就有了滑冰运动,那时滑冰被称为“冰嬉”。宋史礼志称:“幸后苑观花作冰嬉。”这时还出现了冰床,数人坐在木板上,木板上铺一些垫褥之类的轻软暖和的物件,一人拉动木板在冰上滑行。北方的女真人用兽骨绑在脚下滑冰,后来演化成用一根直铁条嵌在鞋底上,这便是最早的冰刀。据说,完颜阿骨打联合女真各部落起兵反辽,他和他的将士鞋下绑着冰滑子飞驰在松花江的冰面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辽朝的宾州城。 冰嬉到明朝时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明万历时太监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说: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十六,皇太

4、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明宫词中有关于冰嬉的描述:“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明朝人刘侗写的帝京景物略也记载,明代时,京城人常在什刹海坐冰床赏雪豪饮:“雪后,集十余床,垆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描写了人们在雪夜冰湖上畅饮之情景。“引河一道冻成根,寒玉能坚澈底痕。唤作冰床载人去,顺城门外到前门。”在北方民间较为普遍,项目与宫廷冰戏大体相同,一是在有河的地方凤专供游乐的冰床。二是冰上执球与踢球。三是跑冰,穿有铁齿的鞋,溜行冰上,争先夺标取胜。也有从冰山上下滑,称“打滑挞”。四是花样溜冰。五是冰上杂戏。冰嬉在清朝时作为皇家冬季的消遣,十分盛行。故宫

5、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冰嬉多在春节时集中表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等,表演的人都在滑行中南艺。今北方各地城乡仍很盛行。不仅民间普遍开展,就是在宫廷里,每年也要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滑冰活动。冰嬉包括走冰鞋、抢等、抢球、转龙射球、打滑挞等多种游艺。冰上游艺在元明时期初见规模,至清代而大盛。满族入主中原之后,也把北方常见的冰上游戏带进北京,并与中原北方较寒冷地区的冰上活动结合,久而久之,形成一系列冰上嬉戏项目。北京是这种文化的交合点,北京地区的冰嬉可以作为清代冰上活动的代表。清代冰上运动。源于满族习俗。 清窦光鼐、朱筠等日下旧闻考宫室西苑一:“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

6、简武事而习国俗云。” 清高宗冰嬉赋序:“国俗有冰嬉者,护膝以芾,牢鞵以韦,或底含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或荐铁如刀,使践冰而步愈疾焉。”清代初年,冰嬉一度入于兵家。清廷把一系列冰上活动视为军事训练,设冰鞋处专门管辖。久之,军事训练的目的逐渐淡薄,游艺性慢慢突现出来。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冰嬉图,它是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该画使我们对清代宫中冰嬉有了一个形象而直观的了解。冰嬉作为大清国俗之一,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在于它在军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是由于满族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帝王的重视与提倡,建立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融娱乐与技于一体等

7、诸多因素促成的。每年冬天,当太液池(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的水结成坚冰,清宫冰嬉活动便拉开序幕。清代多幅冰嬉图描绘的正是沸腾一个冬季的清宫“冰雪嘉年华”。清代帝后冬季“大阅冰”。冰嬉是冰上运动的总称,源于在白山黑水的冰雪间驰骋的满族习俗。努尔哈赤手下有一支神秘的滑冰部队。相传当年努尔哈赤被困墨根城,城池即将陷落的时候,一支“皆着乌喇滑子”的滑冰部队如从天降,解了墨根城之围。这支特种部队完全靠滑冰前进,一天一夜行军700多里,火炮也架在冰爬犁上运送。老北京的拉冰床清军入关之后,滑冰、冰上足球作为满族传统的军事训练活动保留下来,每年冬天皇帝都要检阅士兵的滑冰技能。当时满清军队中有专门的溜冰兵种,叫“

8、技勇冰鞵(鞋)营”,溜冰的士兵统称“冰鞵”,管理部门则称为“冰鞵处”。清朝中后期,统治者江山稳坐,“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逐渐演变为一项皇家娱乐活动,奉为“国俗”。当然,冰嬉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娱乐,而是“以肄武习劳,隐寓练戎之意,不徒供岁时娱玩也”。每年冬天,皇家从八旗将士和内务府上三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能手上千人入宫训练。按照清朝典制,活动最多有1600人参加。每年冬至之后开始集训,腊八前后举行正式的比赛和表演,在西苑太液池上接受皇帝、后妃和王公大臣等人的检阅。今天北海的漪澜堂就是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等观赏冰嬉的地方。乾隆尤爱冰嬉,特别撰写御制冰嬉赋,首开帝王为冰嬉作赋的先河。他还多次命令宫廷

9、画家将太液池冰嬉场面摹画下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金昆、程志道、福隆安所绘冰嬉图卷、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所绘的冰嬉图和姚文瀚绘制的紫光阁赐宴图,都忠实地反映出八旗兵在太液池上表演冰嬉的场面。“冰嬉”,在清代是一个军训练习项目。统称为“跑冰”。每年到12月,冰结得很厚实,冰上活动就开始。皇帝也经常来观看。今北京北海漪漾堂,就是乾隆皇帝和后来的慈禧太后观赏冰戏的地方。按清代规定,每年冬至到三九,于太液池即北京之三海校阅八旗溜冰。冬至节后,皇帝就到瀛台等地方看表演冰戏。表演的兵丁分为两翼,每翼头目12名,穿红黄马褂,其余的人穿红黄齐肩褂,射球兵丁160名,幼童40名,也都穿马褂,背插小旗,按八

10、旗各色,依次走冰。然后奖励优胜者。除了一般滑冰之外,还有在冰上表演射箭、打球和单人、双人的表演。这种表演有点像花样滑冰。当时单人和双人表演的形式很多,技术也很高。有金鸡独立、蜻蜒点水、紫燕穿波、凤凰展翅、哪吒探海、双燕飞、朝天蹬等项目。“庆霄楼”高居北海公园白塔西侧。这组建筑是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建成的,楼分上下两层,相传清乾隆帝每逢旧历十二月八日奉太后到这里观赏”冰嬉“,就是在冰上掷球的一种游戏,表演者分两队,队员的衣服分为红,黄不同颜色,所穿冰鞋,底下有一条”铁条“及”铁齿“,队员在冰上飞跑,两队争一皮制圆球,胜者有奖。”国朝官史”乾隆御制庆霄楼诗:”冰鞋队在液池西,长至才过集健儿,

11、踘蹴分棚旗八色,庆霄楼上看“冰嬉”。清代的冰嬉活动不仅在皇宫内苑颇受欢迎,而且在民间也较为普遍。直到今天,这项活动依然流行,经久不衰,冰嬉图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着。冰鞋,又称溜冰鞋,滑冰运动起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据记载,我国在宋代就有了“冰嬉”活动,宋史礼志记载了当时宫廷中的一种游戏:“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冰嬉”即现在的滑冰相传,人类最早是踩着动物的骨头滑冰的然而传说不足为信到了清代,滑冰时穿的冰鞋普遍装上了“冰刀”,即把铁条钉在木板上,再把木板绑在鞋底下,那时已有“单冰刀”和“双冰刀”之别冰受到的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运动员穿着滑冰鞋(如图所示)在冰面上滑行,冰面受压会熔化变成水请你解释为什么

12、滑冰鞋底部的冰刀会设计得很锋利?穿着滑冰鞋,在水泥路面上难以滑动的运动员,为什么可以在冰面上飞速滑行?清代冰鞋走冰鞋是最常见的冰嬉之一。走冰鞋一名 演冰鞋 ,又名溜冰鞋、跑凌鞋、乌拉滑子,或简称滑擦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述乌拉滑子的式样说: 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满族传统的冰鞋,是在一块木板的底部固定铁条或铁片,再将木板扎紧在鞋上。清宫廷的走冰鞋,照例在太液池进行。宫廷走冰鞋规模很大,动辄一千六百余人,人人都是好手。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到,他们有的身后描有象征八旗的各色彩旗,有的做出种种姿势,如探海、金鸡独立、凤凰展翅、果老骑驴等等。有单人独滑,也有双人或多人组合,做

13、出托举动作。太液池上的冰嬉,犹如一场冰上花样表演大赛,每年十二月,择日举行。届时,皇帝乘坐冰床,亲至五龙亭或瀛台冰场观看。冰上项目,有下述几种:(1)抢等 抢等即所谓速度滑冰。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说: 去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纛,众兵咸列。驾既御冰床,鸣一炮,树纛处亦鸣一炮应之。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驰近御座,则牵而止之。至有先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冰嬉现代仍受欢迎(2)抢球 这是一种未见流传下来的冰上活动。吴振械说: 兵分左右队,左衣红,右即衣黄。既成列,御前侍卫以一皮球猛踢之。至中队,众兵争抢,得球者复掷,则复抢焉。有此已得球,而彼复夺之者,或坠冰上,复跃起数丈,又遥接之。

14、 抢球时所穿的是一种特制的冰鞋。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说: 所著之履,皆有铁齿,行冰上不滑也。(3)转龙射球 这种活动是走冰鞋和射箭合二为一的冰嬉。这种技艺较高的冰上活动只流行于宫廷,民间未见记述。吴振棫说: 走队时,按八旗之色,以一人执小旗前导,二人执弓矢随于后。凡执旗者一二百人,执弓矢者倍之,盘旋曲折行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将近御座处,设族门,上悬一球,曰 天球 ,下置一球,曰 地球.转龙之队急趋至,一射天球,一射地球。中者赏。复折而出,由原路盘曲而归其队。最其后执旗者一幼童,若以为龙尾也。又引宣宗旻宁御制观冰嬉应制诗云: 彩毬连命中,羽笴叠相鸣 ,鸟翔旗色初分队,鱼贯髇声每应弦。 这项冰上

15、技艺在前述冰嬉图中也有反映。(4)此外,打滑挞、堆雪人、挂狮象等也在冰嬉之列。陈康琪郎潜纪闻对宫中打滑挞作过简短记述,说: 禁中冬月打滑挞,先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使勇健者着带毛猪皮履,其滑更甚,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宫中每逢冬日得雪,皇帝和后妃们常在养心殿堆成狮、象之类,志喜兆丰,并与内廷翰林联句唱和。光绪间颜缉祜撰汴京宫词一百首,咏开封行宫中事,有云: 瑞雪缤纷感上天,堆狮挂象戏阶前。冰嬉图中没有描绘的一种冰嬉项目叫作革戏,也叫“圆鞠”。场上选手分成左右两队,“左衣红,右衣黄”,各设旗门,中间有执事(即裁判)。负责开球的御前侍卫狠狠一脚,把球踢到半空,选手们“虎

16、旅纷来”,手脚并用,得者为胜。有人说,革戏是现代冰球的前身,还有人将其形容为“英式橄榄球”,可能后者更为贴切。冰嬉活动中还有冰上蹴鞠,简称冰球。冰球活动时,每队由数十人组成,选出统领,分位站立,用革做球,抛于空中,待球快落地时,群起扑球争逐,以得球者为胜;或是此队人得球时,彼队人飞起一脚,踢得老远,两队欢腾追逐,以便捷勇敢的为能。京师中的将士们往往以冰球活动习武。高坡滑冰是又一项冰上活动,称打滑挞。清宫中冬月玩打滑挞,先汲水浇池,做成冰山,高约三、四丈、莹滑无比。勇健的冰滑手脚带着毛猪皮履,从冰山上向下飞驰,猪皮履使滑行速度更佳,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后不扑倒者为胜。冰上表演各种杂戏也是热

17、闹的冰嬉活动之一,而且使冰上活动更加燎人眼目,丰富多彩。冰上的杂戏活动包罗万象,主要的舞狮、舞龙、弹弓、旱船等常见项目。表演人一身劲装,脚蹬冰鞋,在滑行中演出各种精彩的技艺,无不令人叫绝。清宫帝、后每年常去圆明园福海看太平灯,就是冰上的舞龙、舞狮活动,称为舞龙灯。冰床流行于明代宫中,到清时,宫中依旧流行。清代文人墨客有咏酒冰床的诗文。文昭在京师竹枝词中称:城下长河冻已坚,冰床仍着缆绳牵;浑如倒拽飞鸢去,稳便江南鸭嘴船。清高宗乾隆皇帝就有一座特制的冰床,供他在太液池上冬日时乘坐滑行,观赏银装素裹、苍茫浩渺的雪景。清乾隆皇帝冬季时常在西苑大液他举行冰嬉活动,分队争球,以决胜负。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坐

18、冰床前往琼华岛上的悦心殿,观看冰嬉。乾隆为此写有坐冰床至悦心殿诗:筠冲赐宴有余闲,琼岛韶光暖镜间:尚可翠鸾轻舵试,徐过玉一桥弯。冻酥岸觉看波漾,春到物知听雁还;今日悦心真恰当,窗凭积素慰开颜。清宫御林军中的健锐营专有一种溜冰部队,编制为一千六百人。清仁宗嘉庆时期,这一溜冰部队隶属于精捷营,编制缩减为五百人。冰嬉活动在清代京师和民间也广泛盛行,包括冰球、冰床、跑冰等各种活动。燕台口号一百首有这样一首诗:河头冻合坐冰床,偷得舟行陆地方;更有抛球人夺彩,一双飞鸟欲生芒。拖床冰嬉 闺中少妇成冰嬉主力故宫博物院藏品。拖床冰嬉是清代冰上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清朝末年,特别是在嘉庆以后,随着国力的衰落和西式滑冰的

19、引入,清宫的冰嬉活动逐渐衰落。宫廷冰嬉既没了过去的排场,也少了一些尚武的精神,悠游的色彩更为浓厚。一些传统的宫廷冰嬉活动开始在民间流行。慈禧当权时期,后妃和王府的福晋们流行玩拖冰床游戏,使用的都是豪华冰床。民间小康之家的冰床虽没有那么豪华,但老幼妇孺乐此不疲。故宫博物院所存的一幅画作,就描绘了清代民间拖床冰嬉的场面。清晚期上海“点石斋画报”有一幅石印版画,画的是一名少妇乘坐冰床在护城河上徜徉的情景。闺中妇人以此为乐,足见冰嬉的流行之广。民国时东南角楼老北京使用的冰床清末,清帝老家沈阳的妇女流行“轱辘冰”的习俗。每年正月十六晚上,妇女们相约来到旷野,卧于冰雪之上,边打滚边诵唱:“轱辘冰轱辘冰,腰

20、不痛腿不疼”。在冰上戏闹取乐,俗称“脱晦气”。宫闱时尚:雪水养生凉血滋肾冰雪季节不仅给清宫带来了冰嬉之乐,也催生出一些宫廷养生秘法。清宫典籍中记载了乾隆喜爱的雪水茶宴,用梅花、佛手、松子仁加雪水烹制“三清茶”,再配上绘有松、竹、梅岁寒三友纹饰的茶碗,入宴大臣将这种茶宴看成是最高荣誉。乾隆御制三清茶诗咏道:“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古人称雪水为“天泉”,认为用雪水烹茶能使茶味清香。由于雪花尚未落地就被收起,没有溶解土壤中的各种无机盐类,所以杂质较少,水质软,用以泡茶,汤色清亮。雪水可烹茶,还可洗发。中医防脱发有一验方,将三个榧子和三个核桃捣烂,泡在雪水内,用此水梳头。相传

21、此方为西太后慈禧喜用方,有凉血、滋肾和润燥之功效。 腊月天寒地冻之时,天降大雪,久居清宫中的人们饶有兴趣地欣赏雪景,以各种方式与雪亲近。宫内玩雪、赏雪的情景,出现在多幅清代宫廷画家绘制的作品中。弘历雪景行乐图弘历雪景行乐图轴为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与当时著名的宫廷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合作,描绘新年期间乾隆皇帝与众皇子在宫苑赏雪的情景。雪中的皇子们在堆雪人,一只活灵活现的狮子马上就要完工了。图中人物由郎世宁绘制,而屋宇、树石背景则为中国画家补画,“中西合璧”的风格不仅使逼真的效果直接体现在画面上,在审美情调与意境上又不背离中国的传统。在一幅表现圆明园雪后景色的作品中,画中人物观松、赏梅,仆人在扫雪。

22、据清宫养古斋丛录记载,每遇雪天,仆人扫雪后在院中堆出雪马、雪狮、雪象,乾隆以此为题和内廷翰林们联句,颇为风雅。雪不是白扫的,扫雪者均有赏钱。所以,每当天降大雪,宫内上下皆大欢喜。冰嬉图冰嬉图是一幅表现冰嬉场面的宫廷绘画。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的冰嬉图,就是根据当时宫廷冰上表演的盛况而绘制的。冰嬉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的绘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绘画,为了更好的保存,冰嬉图很少被展出。满清入主中原后,将他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冰嬉也带入内地,其内容丰富多彩,呈一代之盛。当时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至“三九”在太液池上(现在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表演。

23、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出每人表演时要做各种动作:有花样滑冰的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千斤坠等;有杂技滑冰的爬竿、翻杠子、飞叉、耍刀、使棒、弄幡以及军训性质的溜冰射箭等动作。发祥于东北长白山地区的满族人特别擅长在冰天雪地中滑冰和滑雪,历史上他们还利用这一技能成功解救了在战争中被困的努尔哈赤。当清朝入主中原后,冰上运动依然是军事训练项目之一,视为“国俗”,并作为典制载入大清会典。每年冬天,太液池(现在北京的中南海、北海)上就会有冰上运动的表演,表演者是从八旗将士和内务府上三旗官兵中挑选的擅长滑冰的高手。不过为了迎合皇帝的检阅,这一千多名高手们还要经过集训才能在冬至过后在太液池上正式亮相。我

24、们现在看到的这幅长卷,描绘的就是当时冰上表演的盛况。对于居住在中国南方的人们来言,冬天最可望而不可即的就是下雪和结冰了。然而在北方,当寒风呼啸的一夜过后,气温骤降到冰点,往日波光粼粼的湖面瞬时光滑如镜,最令人期待的滑冰时刻到来了。这幅由宫廷画家所绘的画卷名为冰嬉图,画面上右侧众人簇拥的就是皇帝华丽的冰床。冰场上,旗手和射手们间隔排列,沿着卷云形的冰道穿梭滑行。飘舞着彩旗的旌门上悬挂着射手们的目标彩球。当表演结束的时候,谁射中彩球的箭数多,谁就能得到更多的赏赐。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射手和旗手们,在滑冰的时候还不时地表演出一些难度动作,比如倒着滑、单腿滑等等,可谓是花样滑冰了。在这样难得的机会面前,

25、谁不想在皇帝面前表现一把呢?据文献记载,当时皇帝观赏的溜冰项目还有以下三种:一是比赛快慢的速度滑冰,清代称“滑擦”,选手们穿着带铁齿的冰鞋,在冰上如风驰电掣般滑行,先夺标的取胜;二是杂技滑冰,如在冰上飞叉、耍刀、弄幡、使棒、叠罗汉等,难度颇高,技艺非凡;三是冰上踢球,两队在冰上争抢皮球,哪队在自家领域里得到皮球就哪队取胜。这些冰上运动,或充满欢声笑语,或过程激动热烈,很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许多喜庆的气氛。“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滑冰,这一项古老的运动,至今还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克服了平衡与重心的难关后,你便能享受到速度的快感,轻松的愉悦,优雅的舒展,甚至产生飞翔的错觉了。冰嬉是一种带

26、有节令特色的体育活动。清代宫内有冬季冰嬉的习俗,并将其视为“国俗”,乾隆皇帝说“冰嬉为国制所重”。每年从八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冬至到“三九”时在西苑冰上举行冰嬉。皇帝率王公大臣等前往观看,赛后皇帝分等次,恩赏银两。此图中描绘的冰嬉地点应该是金鳌玉蝀桥(即今北海桥)之南的水面,表演的是转龙射球项目。画面上右侧众人簇拥的就是皇帝华丽的冰床。冰场上,旗手和射手们间隔排列,盘旋曲折滑行于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形。在将近御座处,设一旌门,上悬一球,称天球。转龙队伍滑至此处时,分别射矢,中者有赏。另外在滑行队伍中还有各项杂技表演,如舞刀、叠罗汉及花样滑等。表演者的各种姿态让凛冽的寒冬充满

27、生机。乾隆皇帝多次命画家将冰嬉场面绘成画卷收藏起来。这种画卷应该是一种写实作品,再现当时的场景。图中尽收西苑内的远近亭台楼阁,雾霭掩隐的房屋和挂霜的树枝表明北方正当严冬。现保存于故宫博物院。御制冰嬉赋御制冰嬉赋,一卷。清高宗弘历撰,清乾隆十年(1745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半页6行,行18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开本22.7cm14.4cm,版框15.9cm11.4cm。清乾隆帝御制瀛台雪景诗注云:“每冬太液冰坚,令八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分棚掷采球,互逞乔捷。并设旌门县的演射,用娴步伐止齐之节。皆轮番阅视,按等行赏,以为常例。”冰嬉赋即为乾隆帝记其阅冰技之作。中国古代素有冰嬉者,但自古无人为之写赋,故乾隆皇帝作此“冰嬉赋”。该书文字为墨色,朱笔圈点,小字注释,红线标示。北京北海冰场本书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培养八旗子弟各方面技能的重视。通过滑冰这一游戏活动既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不失为一种娱乐,故乾隆帝欣喜之余为之作赋。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著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