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959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精品教案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3、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预习提示(一)学前准备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2.15我国国带的划分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

2、带以及划分的标准,读P32阅读材料及其他。(二)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三)学习指导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是“南北气温的差异”。气温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这一部分主要内容有影响气温的要素、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以及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时要注意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特点。同时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了解气温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自学一:冬季,我国气温南北 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找描并计算:(1)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及其南北气温的特点1月份0等温线沿 一线分布: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 以上;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 以下。思考探究

3、:此时两地河流会怎样?(2)由1月0等温线向南向北气温变化的趋势(3)我国最北端 的气温在 以下,我国南部 的气温在 以上,两地的温差是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由以上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影响因素是 自学二:夏季我国南北 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找描并计算:(1)我国最北端气温是 ,我国最南端气温是 ,两地的温差是 。(2)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原因是 (3)夏季我国最热的地方在 ,有“ ”之称;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 、 、 。 由以上可知:我国夏季南北 。思考探究(结合生活实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的特点不同?我国冬夏季昼夜长短、太阳高

4、度的变化是怎样的?自学三:温度带的划分(1)读图2.15认识与理解我国划分的指标是 (2)读图2.15明确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分布地区及主要作物与熟制、房屋特点等,完成下表:温度带分布地区积温生长期(天)作物熟制主要作物传统民居特点热带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8000365亚热带4500218-365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34004500171218中温带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16003400100171寒温带1600100高原气候区20000100我们学校所在的温度带是 解读:生长期 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日平均气温10的日期在春秋两季出现,与主要农作物及大多数木本植物生长期相

5、符合。因此,日平均气温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生长期。按此标准,东北北部生长期130天,松花江流域和内蒙古北部150180天,辽河流域,华北北部210240天,黄淮平原240270天,长江中下游270300天,而北纬25以南地区和温州以南东南沿海一带全年均为生长期。西部地区,地形复杂,生长期因地形条件不同而差别较大,例如藏北高原只有100天,是全国生长期最短地区,而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内部达250天。课堂活动:1 师或生板图,按自学顺序依次完成学习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2 展示:师生明确教材内容,生对教材要点进行巩固(用板演等各种形式)3 师释疑解惑,师生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梳理:见探究P3

6、0页(写在右面空白处)课堂训练:见同步学习与探究反思与收获: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二)教学目标:1、2、3、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原因。(2)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3)知道我的主要干湿地区。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阅读等降水量图。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预习提示(一)学前准备读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图2.18不同的民居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特点

7、和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和划分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读P35阅读材料及其他。(二)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三)学习指导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是“东西干湿地区的差异”。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特点也是气候特点的表现。本节课学习时首先应注意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通过读图分析我国降水的窨分布规律,明确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大致位置。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图,了解我国各干湿地区的划分,并通过景观图片,理解各干湿地区的景观差异。教学过程:自学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1)读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描出1600mm、800mm、400mm、200m

8、m等降水量线(2)说明: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山) (河)一线分布(与我国1月份 等温线相当);400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分布。(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影响因素是: 自学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读图2.17我国的干湿地区、图2.18不同的民居了解和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和划分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完成下表我们学校所在的干湿地区是 干湿地区分布地区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关系干湿度植被农业类型耕地类型饮食民居湿润地区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

9、藏高原大部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课堂活动:1师或生板图,按自学顺序依次完成学习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2展示:师生明确教材内容,生对教材要点进行巩固(用板演等各种形式)3师释疑解惑,师生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梳理:见探究P35页(写在右面空白处)课堂训练:见同步学习与探究反思与收获: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1、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季风形成图的技能3、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

10、重点.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教学难点 有关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教学过程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1、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类型图。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3、情感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气候对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