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991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宇宙中的地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2009级教育硕士班 郑正宝 2009/10/27一、 说课标新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课标对这一部分要求不高,体现了课标对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的要求。“运用资料说明”说明课标对学习者地理素养的重视,即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课标对于天体与天体系统概念的要求只要求达到认识的水平,而对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这部分要求达到理解运用的水平。二、 说教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

2、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教材给的材料和搜索、分析信息说出天体类型及差别;能够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通过资料的对比归纳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通过搜集和分析信息运用资料解释地球的特殊性生命存在的条件;初步学会搜索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方法与并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word与powerpoint等软件的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通过阅读图片认知天体类型及天体系统,阅读材料和图表思考分析,讨论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教材

3、分析】从教材内容上看,教材着重阐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球及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教材内容中有较多的天文知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教材地位上看,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为下面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学习地理首先是要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只有把地球置身在宇宙的大环境背景下,才能深刻地理解整个地理环境。【学生学情分析】本节的学习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对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而本节课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这一部分在初中并未涉及很少,但作为科普常识,相当多的学生都有所了解),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4、同时学生以具备了基础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于地球位置与运动理解有一定难度;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对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等知识的可以通过自主和协助探究的方式获得。【教材重点、难点分析】依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材处理】建构主义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利用教

5、材传授知识,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把教材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学习资源。也就是说教材不再是教师授课的对象。基于上述理解,我把教材从新处理,把教材转化为视频、图片,文字,嵌入网页。三、 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学法】综合以上对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分析结合建构主义理论选择教法和学法。建构主义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我选择的教法主要是引导探究法,抛锚式教学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

6、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我选择的学法主要有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法。【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网络教室;IE网页浏览器、搜索引擎;word 、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媒体的选择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与帮助。四、 说教学程序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课前准备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D盘下建立一个新文件夹,并重新以各自的名字命名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在屏幕上投影出学生的学习目标打开网页,找到学习目标,开始学习。找到学习计划表,确认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建立支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维果

7、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一、 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打开网页,播放宇宙与人科教片片段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情境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各种天体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各天文网站和相关科研机构的网址。学生阅读教材阅读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意义建构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完成天体概念与主要天体。并把完成的word文档存入自己的成长档案。情景预设学生自主学生时,教师不断巡视,帮助解疑。例如:什么是自然天体,人造天体,两者的区别;天体的整体性(待发射的航天飞机不是天体)2.天体系统播放宇宙与人创设情境提供相关网站资源投影学生要完成的主要宇宙观的对比表格研究教师提供的资源,下载表格并独立完

8、成,存入成长档案。自主学习问题:假设你要给居住在半人马座某星系的一位外星小朋友写信,你的地址该如何写?完成问题互动游戏:天体系统的填图参与互动游戏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提供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八大行星的物理数据和运动特征,得出结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三、生命存在的星球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要求全体同学闭上双眼(背景音乐,轻轻的朗诵)“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房间里,这时-”(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咚咚”敲门声)追问“谁在敲门”完全敞开心扉,认真聆听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播放新闻美国卫星撞击月球提出问题1. 月球上有水吗?2. 为什么要在月

9、球上找水?3. 月球上有生命吗?4. 4.如果没有生命,哪又是为什么?观看新闻学生思考问题层层递进,把学生推到更真实的情景中。确定问题通过上述活动,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是不是孤零零的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地球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呢?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自主学习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参阅老师所给的相关材料自主学习(提供给学生所需的相关网站资源和资料。)学生上网搜索,查找相关资源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要求同学分组学习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PPT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PPT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课后教师查看学生的成长档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和教学反思。通过论坛、博客与教师互动学习体现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理念。附表 不同宇宙观对比分析宇宙观内容备注地心说日心说当代宇宙观天体系统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