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9144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顺义区:阅读母亲石,完成15-17题。(14分)母亲石梁衡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

2、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地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

3、。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难过)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

4、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愧疚)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15面对塔尔寺门前的母亲石,作者回想了有关“母亲”的哪些事情?表

5、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概括。(4分)16作者回忆自己的母亲后,又写到朋友的母亲,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的。(不超过120字,7分)平谷:阅读记叙文善良的种子,回答1517题(共15分)善良的种子朱成玉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父亲没想到,有一

6、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 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

7、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

8、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 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

9、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15.选文第段记叙了父亲去城里买种子回家途中的一段经历,请仔细阅读这几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情节。(4分)(1) (2) (3) (4) 16.选文第段写到“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结合上文内容,说说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父亲口袋里的原因。(4分)17.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父亲这一形象写得如此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7分)怀柔: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第1519题。(共15分)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有删改)梁衡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

10、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到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并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

11、武侯祠,直到今天。诸葛亮殿,殿柱矗立,贯大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年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kn)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 (甲);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 (乙)。透过他深沉的目光,看到他a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心系天下;b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c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d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

12、主调。诸葛亮殿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15阅读文段,将下面两句话,放回原处(只填序号)。(2分) A痛

13、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B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甲: 乙:16文段交待武侯祠变迁的目的是什么?(2分)17文段 中“深深的遗憾”是指_。(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8.文段中划线的句子,写了有关诸葛亮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话分别说出四件事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品格。(4分)答:a b c d19.阅读文段,结合“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的描写,说说你对“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的理解和评价(5分)丰台:阅读天上的那件事,完成1518题。(共15分)天上的那件事对老北京来说,有两缕声音最让人魂牵梦萦:鸽哨与空竹。安静的年代,无论串胡同,还是伫立庭院,只要稍留神,耳朵里就会飘入它们。二者的

14、音色又近乎姊妹: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不同的是,一个在高处疾掠,一个于低空回荡。尤其鸽哨,乃皇城根最大牌的嗓子。鸽哨声声的年代,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悦耳的哨声,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 应该说,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如今没有了鸽哨,没有了这动静,京城的空气便仿佛睡着了,丢了魂儿北京的鸽哨难觅了,大家很少再集体仰望什么。天上的那件事那件最美妙的事,那些溜冰似的、滑着弧线的翅膀,那群雨点般的精灵,不见了。天寂寞了,云枯瘦了。即使晴空,因没有了翅膀和音符,也像白痴。奥运前夕,北京广播电台灌了一张CD听,北京的声

15、音,2008秒。 雕刻市井之声,描画古都音容,这是个很童话的创意。据说最费周折的是录鸽哨。起初难觅养鸽人,他们仿佛蒸发了,不知被高楼大厦撵到了何处。总算找到了一户,但环境太嘈杂,车水马龙,根本没法录。末了,幸运地遇上了酷爱驯鸽并擅长配哨的郑氏兄弟,可谁知又遇上了大麻烦:附近住着位高官,嫌闹腾,不让鸽子带哨上天我最早对鸽哨的印象来自电影,尤其在以北京、西安为背景的片子中,它几乎是故事开场的第一声,又总和钟鼓楼、四合院配一起。想必在导演看来,鸽哨亦是生活空间的必需元素吧。可令人遗憾的是,后来我才知道,影视里的鸽哨,其实是音效合成的,或者是口技。 视畜鸽听哨为至爱的王世襄老人曾言一笑话,说他看央视某

16、节目片头:“升国旗,多么庄严,接着是壮丽山河、长城。随后从老远飞过来鸽子,等近了一看,啊,怎么是那种叫落地王的西洋肉鸽啊!”老人钟爱的是中华观赏鸽。原来,担负鸽阵和佩哨任务的并非普通鸽子,而是观赏鸽。然而如今广场鸽、庆典鸽和媒体画面中的鸽子,多是无飞翔天赋的肉鸽,在养鸽人眼里,属“盘”不起来的阿斗,只能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年已九旬的世襄先生寄望北京奥运会上腾空而起的是中华观赏鸽,他亲书关于奥运会放飞观赏鸽的献议正式呈交奥组委。谁都明白,老人想借奥运东风,托一把摇摇欲坠的鸽文化。然而,奥运开幕那夜,老人未能如愿该放鸽了,“鸟巢”里升起的竟然不是翅膀,而是少女的纤纤玉手和声光烟幕那晚,我为老人黯然

17、神伤。在京这些年,我只在东城和高碑店几片拆剩的平房区邂逅过鸽阵。不过,大概一两盘的样子,飞得吃力,有些恍惚,很难配得上“翱翔”一词。这也怪不得它们,到处高楼大厦,犹如在石林中穿梭,怎敢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其实,我不希望它们飞得更高、更远。背景的楼如雨后春笋,起得太快、太突兀,在空中找稳定的地标是件难事,鸽子会迷路的。 翅膀在流浪,有翅膀的人被放逐。如今,谁是天空的主人?尘埃、噪音、尾气、高楼、机翼?城市的飞鸟时代,真的落幕了?除了那件事,还有什么能让人突然驻足,对着天空久久着迷?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养成仰望的习惯?没了那件事,我们会不会变成一群只顾低头觅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东西的

18、动物? 什么时候,京城的天上能随处可见鸽哨编队呢?(作者王开岭,原文有删改)【注】王世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曾编著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书。令人期待的鸽哨 15阅读全文,简要说出本文围绕“鸽哨”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鸽哨”二字)(4分) 16阅读-段,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4分)17本文-段,作者连用六个问句,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再联系现实,说说这些情感带给你的思考。(不超过150字)(7分)大兴:阅读人在胡同第几槐,完成第1517题。(共15分)人在胡同第几槐

19、刘心武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后来我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

20、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

21、树。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

22、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最近

23、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原文有删改)注:诡谲(ju):奇异多变 翁叟:年老的男子15在不同时期,“那株巨槐”给“我”不同的感受和人生感悟。请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时间事件感受人生感悟童年时甜蜜搬出四合院后梦中采槐豆16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第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结合文章中心谈谈你的看法。(4分)17.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诗结束全文,请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妙处。(不超过150个字)(7分)昌平:阅读秦淮河上寻浆声,完成第

24、1517 题。(共15分)秦淮河上寻浆声龚文瑞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儿的。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撂下来是不是可以撂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融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融了商女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

25、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是可以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盏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

26、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鳞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绢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

27、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感觉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

28、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了无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

29、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也早就习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15作者在写对秦淮河认识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对秦淮河的印象及感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认识过程印象、感悟热闹风流,曼妙无比

30、。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儿的。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6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失望”的内容和原因(4分) “失望”的内容:_ _ “失望”的原因:_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秦淮河的变化的。(不超过150个字)(7分)参考答案:顺义:母亲石(14分)15母亲在我奉调进京前,专程到我的住处,问我是否能不去北京工作(1分)母亲在我第一次离开家时,久望窗子,忘了洗脚(1分)朋友的母亲到机场为儿子送别(1分)愧疚、自责(1分)评分:共4分,每点1分16写朋友的母亲到机场为儿子送行,一方面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远远超过儿女对父母的关怀(1分);另一方面也

31、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大爱,与儿女对父母的愧疚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或作者这样写,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的惭愧)(2分)。 评分:共3分17(5分)参考示例 以回忆的方式,缀连生活中几个典型的片段,表现母爱的伟大,进而抒发游子的愧疚。 通过细节描写,以母爱的细腻、无私烘托游子自责、愧疚的内心世界(以母爱的伟大衬出游子们的惭愧与渺小)。 以朴实的语言直抒胸臆。如“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的鼻了一下酸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愧疚)“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作者对母亲的愧疚、自责的情感通过朴实的语言直接表现出来。 评分:

32、本题5分,使用的方法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语言1分平谷:(一) (共15分)15(1)父亲丢失了100元钱。(2)父亲听丢种子女人的哭诉。(父亲得知一个女人种子被偷)(3)父亲把部分种子给丢种子的女人并带动乡邻也出手相助。(4)父亲丢失的钱失而复得。(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16父亲把自己的种子分给丢失种子的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共4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示例一:作者从正面详细描写了父亲丢钱的焦急心情和主动帮助丢种子女人的语言和动作。与上文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善良无私、乐于助人。描写乡邻帮助女人及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33、的情景,写出父亲的善举对周围人的影响,又从侧面衬托了父亲的善良无私。正是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才使父亲这一形象写得如此感人。答案示例二:作者开头写父亲是一个有名的抠王,与下文写父亲丢钱的焦急心情,和主动帮助丢种子女人的语言和动作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善良、无私的品格;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这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更衬托了父亲善举的可贵。通过这些手法将父亲这一形象写得如此感人。(共7分,写作手法3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任意3点即可,能联系文章内容2分,顺畅表达2分。)怀柔:(一)记叙文阅读15.甲B

34、,乙A (本题满分2分,填对1空给1分)16.表达人民对诸葛亮长久不衰的怀念与崇敬之情。(答对给2分)1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答对给2分)18a素有大志b智慧超人c秉公执法d清正廉洁(本题满分4分,答对一点给1分)19答题要点:精忠报国,才华横溢,豪气纵横,内容与书法相得益彰。(本题满分5分,理解3分,评价1分,语言1分;内容理解说出三点可以给满分。)丰台(一)(共15分)15.答案示例:魂牵梦萦的鸽哨;难以寻觅的鸽哨;令人遗憾的鸽哨;引人深思的鸽哨 (共4分,每空1分)16.答案示例:因为群鸽在天空中盘旋的形态看起来很美:有着溜冰似的、滑着弧线的翅膀,像雨点般的精灵;鸽哨听起来很

35、动听: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鸽哨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没有了鸽哨,没有了这动静,京城的空气便仿佛睡着了,丢了魂儿)(共4分,每个要点2分)17. 答案示例:复杂情感:对人们破坏环境的谴责,对飞鸟时代逝去的遗憾,对鸽哨的怀念,对人们只重物质追求的忧虑思考紧扣作者情感中的某一点作答。(共7分,情感3分,思考2分,联系实际1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1分)大兴(一)(共15分)15答案示例: 吃槐花香饼 人情美好 苦涩 生存艰难 (共4分。每空1分,意思相同即可)16示例一:不该删去。(1分)文章谈的是槐树,实际上是借槐树谈对胡同院落和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1分)本段作者谈

36、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1分)表达自己对胡同院落的情感不会改变,对北京传统生活方式不会消失的信念。(1分)示例二:可以删去。(1分)文章的中心是借槐树表达自己对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1分)本段虽然也谈到了对北京的爱,但大段篇幅都在谈旧城改造,略显枝蔓,(1分)如果删去可使中心更明确集中。(1分)(共4分。具体采分点见答案标注,意思相同即可)17答案示例: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诗结束全文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1分)表达自己从“小鬼”到“翁叟”(1分)都对以槐树为代表的老北京胡同院落和传统生活充满深深的眷恋之情(1分)。这样写使表达更加凝炼,更富有文采;也使文章抒发的对老北京胡同院落

37、的眷恋之情显得更加浓烈,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1分)同时又与题目“人在胡同第几槐”相照应。(1分)(共7分。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赏析5分,具体采分点见答案标注;语言表达2分)昌平:(一)共15分15答案示例:读泊秦淮古韵消失,歌声缺乏情韵。秦淮河的风月变成了“汩汩的桨声”走近秦淮河清韵诗韵全无,“汩汩”桨声消失。秦淮河是厚重的、静谧的、自然的。(共4分。每空1分)16. 答案示例:热烈艳俗的场景 因为作者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秦淮河商味浓郁、清韵消失;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共4分。1分;3分,每个要点1分)17. 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秦淮河的。作者将想象中的秦淮河与朱自清、俞平伯笔下的秦淮河作对比,写出秦淮河已由古韵之美、诗性之美演变成“汩汩的桨声”之美;作者又将想象中的秦淮河与现实中的秦淮河作对比,通过对秦淮河畔人们浮躁与喧嚣的描写和自己深刻的反思,突出秦淮河的厚重 、静谧、自然。(共7分。有“方法”1分,结合内容2分,作出分析2分,语言表达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